《守岁》阅读练习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儿时守岁阅读训练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本命年的回想》儿时守岁阅读训练 苏教版

儿时守岁王大庆除夕守岁,是我国最重要的年俗之一。

除夕晚上,闺家老少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畅谈一年来的成败得失和酸甜苦辣,憧憬来年的美好生活,直至凌晨。

除夕守岁又称“熬年”,意谓虔诚坐夜熬年辞旧迎新。

宋朝诗人苏轼写下的《守岁》一诗中的“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更表达了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

儿时是很盼望过大年三十夜的,因为三十夜不仅可以吃到一年中最丰盛的菜肴,而且可以品尝不少零食。

守岁之夜,家家户户再穷也要准备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而且必须有肉有鱼。

我家每年的年夜饭都是茨菰烧风肉、红烧鲢鱼、韭菜炒百叶、青菜豆腐汤。

这四个菜有荤有素,搭配合理又寓意“四四(事事)如意”,这也是那个时期大多数百姓家的年夜饭。

说来也怪,经过腊风吹拂的猪肉便散发出一种腊香,这种特有的腊香,让人们更加体味到过年的滋味。

用茨菰烧风肉不仅可以充分吸收风肉的汤汁,而且茨菰味甜、形好、耐煮,实为风肉的最佳伴侣。

茨菰烧风肉,又酥又甜,吃在嘴里,腊香满口,回味无穷。

红烧鲢鱼表示“鲢鲢(年年)有鱼(余)”。

韭菜炒百叶表示“十全十美”,百叶是一种薄如纸的豆制品,韭菜谐音是“九菜”,加上百叶便成了十菜了,故寓意“十全十美”。

而青菜豆腐汤则是“保平安”之意。

豆腐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多种矿物质;青菜为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最丰富的蔬菜之一。

故“青菜豆腐保平安”不仅是豆腐与“多福”谐音,更重要的是这种蔬菜的“黄金搭档,,是最营养丰富的,既为保证身体的生理需要提供物质条件,又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年夜饭吃得很慢,比现在婚宴还要慢。

父母将桌子收拾干净后,便将煤球炉拎到堂屋,一边增加室内温度,一边烧茶。

这种煤球炉是我们那个时代城里人烹饪不可缺少的用具,炉子的下方有一个可以开关的封口,每天晚上睡觉前将封口一关,在炉子上放上一壶水,到第二天早晨炉子的封口一打开,那炉火就会旺起来,炉子上的那壶水也是温热的,可以用来洗脸。

于是全家都围着炉子一边取暖,一边听母亲讲她那永远讲不完的鬼怪故事,以等待新年到来。

202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卷附答案

202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卷附答案

2023年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单元练习卷附答案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46分)一、看拼音写词语,请书写规范。

(8分)rán fànɡ tōnɡ xiāo bǐ cǐ bǎi tān( ) ( ) ( ) ( )luò tuo hè sè jiǎo bàn wū yā( ) ( ) ( ) ( )二、选择题。

(18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蜜饯.(zhàn) 正.月(zhēnɡ) 骡.马(luó)B.唾.沫(tuò) 肿.胀(zhǒnɡ) 搁.下(ɡé)C.札.札(zhá) 机杼.(zhù) 獠.牙(liáo)2.下面词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蜡月 一律 彩绘 沸腾B.小贩 元宵 鞭泡 搅合C.浓稠 粉碎 浪漫 解释3.下面诗句中画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轻烟散入五侯家(泛指权贵豪门)B.纤纤擢素手(伸出)C.皎皎河汉女(银河边上的汉家女孩)4.下面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B.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福从天降”“福气盈门”。

D.建筑上有“云”的图案,寓意“风起云涌”。

5.下面和“锅中的粥,有声无力的叹气还在继续”一句写法不同的一项是( )A.花生仁脱了它的红外套,这是不消说的事。

B.天一擦黑,鞭炮就迫不及待地挤上来凑热闹。

C.在这些粗壮的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

6.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特的艺术形式,比如安徽的( )、河南的( )、浙江的( )、四川的( )都非常有名。

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豫剧 黄梅戏 越剧 川剧B.越剧 黄梅戏 豫剧 川剧C.黄梅戏 越剧 豫剧 川剧D.黄梅戏 豫剧 越剧 川剧三、填空题。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附答案 (2)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附答案 (2)

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20分)1.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规范..。

(6分)..、端正..、整洁luòtuo suàn bàn làbāáo zhōu tián nìnóng chóu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搅.和(jiǎo)间.断(jiān)娴.熟(xián)B. 分.外(fèn) 恰.好(qià) 眨.眼(zhǎ)C. 吞咽.(yān) 正.月(zhēng) 栖.息(xī)D. 截.然(jié) 汤匙.(shí) 白云观.(guàn)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 通宵小贩肿账杂拌儿B. 蜡烛彼此贺年沸腾C. 分外解释深染缸D. 鞭炮摆滩彩绘燃放4.选择恰当的字填在句子中。

(2分)栗粟融溶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子,不久就()掉了。

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6分)行善()德()堂大笑随心所() 万()更新无()顾及开山()祖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泣涕零.如雨(零:落下)B. 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C. 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D. 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第二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7. 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

如果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2分)A. 人声鼎沸B. 金碧辉煌C. 人头攒动D. 悬灯结彩8.根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

(3分)节假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

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章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章【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章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

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

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

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

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外阅读文章晏殊信誉的树立: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

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

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

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

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

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

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

最新冯骥才《守岁》阅读练习及答案

最新冯骥才《守岁》阅读练习及答案

冯骥才《守岁》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1题守岁冯骥才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

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

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

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

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

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

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

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

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

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

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

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

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初二语文12课练习题

初二语文12课练习题

初二语文12课练习题第一题:阅读理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春节的问题,请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春节是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它一般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里庆祝。

在这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传统习俗和活动。

春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贴春联、贴门神、守岁、放鞭炮、舞龙舞狮、过年等。

贴春联是春节期间的一项重要习俗。

人们会在门上贴春联,这是表示新年的吉利和福气。

春联一般由对联组成,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吉祥话语或者祝福的词句。

在春节期间,人们也会贴门神。

门神是用来驱邪和保护家庭平安的。

门神一般是一对,贴在门上。

守岁是指在过年的时候熬夜,直到大年初一的零点。

人们相信熬夜守岁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家人平安。

放鞭炮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的声音能够把邪恶的东西赶走,带来好运和吉祥。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的传统节目。

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以示喜庆和祈求好运。

过年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天。

人们会整理房屋,做年夜饭,拜年,互赠红包等。

过年的习俗各地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祈求新一年幸福、吉祥和平安。

问题:1. 春节是在农历的哪个月庆祝的?2. 春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3. 请解释一下贴门神的目的。

4. 为什么人们会守岁?5. 鞭炮的声音有什么作用?6. 舞龙舞狮的目的是什么?7. 过年的习俗有哪些共同的目的?答案:1. 春节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初一至十五这段时间里庆祝。

2. 春节的主要活动包括贴春联、贴门神、守岁、放鞭炮、舞龙舞狮、过年等。

3. 贴门神的目的是驱邪和保护家庭平安。

4. 人们会守岁是因为相信熬夜守岁能够驱邪辟邪,保佑家人平安。

5. 鞭炮的声音能够把邪恶的东西赶走,带来好运和吉祥。

6. 舞龙舞狮的目的是示喜庆和祈求好运。

7. 过年的习俗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祈求新一年的幸福、吉祥和平安。

守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守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

守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守岁冯骥才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

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

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

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

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

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

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

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

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

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

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

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

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未展(唐)钱诩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乙菩萨蛮(宋)张镦风流不把花为主,多情管定烟和雨。

潇洒绿衣长,满身无限凉。

文笺舒卷处,似索题诗句。

莫凭小阑干,月明生夜案。

1.以下最适合填入两篇作品标题方框中的一项是()A.丁香B.杨柳C.芭蕉D.梧桐2.以下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冷”点明时节,“绿蜡”比喻新颖,并给人以翠脂凝绿的联想。

B.甲诗“芳心”句使用比拟手法,将植物拟作一个含情羞怯的少女形象。

C.乙诗上片前两句写春日的风姿都集中在烟雨朦胧,而非所咏植物之上。

D.乙诗“无限凉”既指景致,也指心境,与后文“月明生夜寒”相呼应。

3.有人认为甲诗画线句更具有艺术表现力,也有人认为乙词画线句更胜一筹,你更赞同哪一种观点,并阐释理由。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苏轼原序:大雪,有怀朱康叔①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此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

晓开帘,欲平檐。

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

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

使君留客醉厌厌。

水晶盐,为谁甜。

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

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注】①朱康叔使君:朱昌寿,在鄂州为太守,清正爱民。

东坡贬居黄州,与之往来甚密,成为至交。

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既写景亦抒情,作者先状写雨后雪景,再由景写到人,最后三句独白作结,以雪喻人,可谓寓意深远。

B.“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两句,描绘出江天相接、白茫茫一片的雪景,也暗示词人自己的处境,欲借酒浇愁而不得。

C.本词上阕虽没有一个雪字,通过外部自然环境和人物主观感受的烘托,却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雪,描绘得淋漓尽致。

D.词的下阕写有人正盛筵宾客,而自己却未能列席其间,因而词人内心十分孤苦,只能手持梅花遥忆陶潜,聊以慰藉。

5.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岁》阅读练习
一种昔时的年俗正在渐渐离开我们,就是守岁。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

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

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

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

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

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

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

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

这时时间就
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里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

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

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

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

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

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

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辞旧迎新”。

而首先是“辞”
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像对待一位友人?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

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

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

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

在过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

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是的,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

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

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

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

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

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将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

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了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

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

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

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

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

我们虽然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但如果有条件和精力来守岁,不妨体验一下这个节点的独特魅力,这也是对大自然和
生命的一种敬畏。

18.倒数第二段中,“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9.文中作者写到了自己小时候守岁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0.“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岁。

可是守岁的道理并不简单。

”结合文本,请概括分析“守岁”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6分)
21.文中最后一段说“守岁渐行渐远”,对此,作者认为应该怎样面对?请概括回答。

(3分)其实很多民俗都在渐行渐远,关于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

(4分)(共7分)
答案:
18、(1)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守岁等民俗渐行渐远的思考,作者认为有农耕文明愈来愈远离的客观原因,更有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的主观原因。

(2分)
(2)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愈来愈不在乎大自然导致民俗渐行渐远的遗憾之情。

(2分)(第一句要解读内容,第二句解读情感)
19、(1)叙写生动,丰富了过去一家人执着守岁的画面,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2分)
(2)由儿时记忆中大人们通宵守岁引发思考,揭示守岁这一民俗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化了主题。

(2分)(要抓准丰富内容和深化主题这两个关键词)
20、(1)守岁是“辞旧迎新”,既告别旧岁,表达对即将过去的一年的依依不舍,又笑容满面、小心翼翼地迎接生命中崭新而又充满未知的一段时光的到来。

(2分)
(2)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分)
(3)守岁是以一种特殊的风俗完成岁月的转换,并与天地一年一度地“天人合一”。

(2分)
21、
第一问:作者认为我们不必勉强,但也希望人们能够体验守岁这一民俗的独特魅力、保持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

(3分)
第二问: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中国民俗文化现状堪忧,很多民俗渐行渐远。

但民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增强了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感,所以还要努力去传承。

(概述观点,2分)如:政府和各级部门要重视,并提供空间和条件,如传统节日日放假将更利于民俗的传承;人们也应该克服喧嚣,克服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如压岁钱就不能成为攀比之物;当然,民俗也应该推陈出新,如现在环境污染越来越厉害,鞭炮和烟花的燃放就应该有所节制。

(向以上任一方向略加展开,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