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蜡的技术
脱蜡铜工艺流程

脱蜡铜工艺流程
《脱蜡铜工艺流程》
脱蜡铜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精致的工艺,它可用于制作各种精美的铜器,如花瓶、香炉、器皿等。
以下是脱蜡铜工艺的具体流程:
1. 制作原型:首先,艺人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制作铜器的原型。
这通常是用蜂蜡或其他可塑性材料手工雕刻而成的。
2. 製造蜡模:接下来,将原型放入特制的模具中,用蜂蜡进行浇铸,待蜡模凝固后从模具中取出。
3. 包覆陶瓷:将蜡模放入陶瓷粉中进行多次浸涂,使其表面形成一层坚硬的陶瓷壳。
4. 脱蜡:将包覆好的蜡模置于高温炉中,使蜡模融化并流出,留下空腔。
5. 烧结铜器:将脱蜡后的陶瓷模置于熔炉中进行高温烧结,将铜液浇铸入其中,待冷却后取出。
6. 整理细节:将烧结好的铜器进行打磨、抛光,修整细节,使其表面光滑亮丽。
7. 上色饰漆:根据设计需求进行上色或者饰以特殊图案,最后进行清漆保护。
通过这一流程,精美的脱蜡铜器便制作完成了。
这种工艺不仅需要匠人耐心细致的操作,还需要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脱蜡铜器工艺,将铜器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让人们对传统工艺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润滑油加氢异构脱蜡技术

Cer 公 司 的异 构脱 蜡 工 艺 采 用 全 加氢 工艺 hvo n 或者 与溶 剂脱 蜡 相结 合 , 应 的工 艺路 线 分别 为异 对
构裂 化 (s rci )异 构 脱 蜡 (sdwxn ) ̄ 氢 后 i eakn / o g i e aig/ 1 o ]
种 中孔分 子筛 的混 合物 , 工时需 要 用胺 类 化 合物 开
பைடு நூலகம்
Moi的选 择性 脱 蜡 ( D 技 术 。随着 分 子筛 合 bl MS W) 成技 术 、 加氢异 构反 应 机 理 、 化 剂 制备 技 术 等方 催 面研 究工 作 的不 断深入 , 氢异 构技 术 作 为生 产 高 加 质量 清 洁燃料 油 和 A I P Ⅱ类 , Ⅲ类 润 滑 油 的 炼 油新 技术 , 在石 油 化 工 领域 得 到 了越 来 越 广 泛 的应 用 , 异构 脱蜡 是 目前 润滑油 加工 工艺 中最先 进 的技术 , 代表 了基 础油 加工 工艺 的发展趋 势 。
基础 油 收率高 、 温性 能好 , 粘 蒸发 损 失更 低 , 化安 氧
定性 和低 温流 动性 更好 。 自 18 9 5年 C ern公 司首 先 发 明 异 构 脱 蜡 催 hv o
化剂 以来 , 加氢 异 构催化 剂及 其分 子 筛 作为 加 氢异
构技 术 的核心 , 直受 到 国 内外各 大石 油公 司和研 一 究机 构 的高度 重视 。 目前 应 用 最 广 的 基 础 油 异 构 脱 蜡 技 术 是 C ern 司 的异 构脱 蜡/ hv 公 o 加氢 后 精 制 技 术 和 E xn xo
钝化处理 , 而后 3 代催化剂由于在载体以及金属组 成上 进行 了改 进 , 需 此 种 处 理 , 且 在 异 构 化 性 无 并 能上 也有 了一 定 的进步 。 C ern 司 异 构 脱 腊 技 术 成 熟 且 进 入 市 场 hvo 公 早 , 目前应用 最 多 的异 构 脱 蜡 技 术 , 括 我 国 的 是 包 大庆 炼化 公 司 、 海 高 桥 在 内 , 用 这项 技 术 的工 上 采 业装 置共 2 0套 , 投 产 的装 置 l , 7套 装 置 已 3套 另 在建 设 中_ 。 1 ]
油脂脱蜡技术

油脂脱蜡技术一、蜡蜡是一种脂肪酸和脂肪醇的脂,存在于多种动、植物中。
油脂中的蜡是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脂。
植物油料中的蜡质主要存在于皮、壳以及细胞壁中。
蜡在40℃以上能溶解于油脂,因此无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毛油,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蜡质。
各种毛油含蜡量有很大的差异。
如玉米胚芽油含蜡量0.01%~0.04%,葵花籽油含蜡量0.06%~0.2%,米糠油含蜡量1%~5%。
二、脱蜡的意义在常温(30℃)以下,蜡质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降低,析出蜡的晶粒而成为油溶胶,随着时间的延长,蜡的晶粒逐渐聚集增大而变为悬浊液。
众所周知,作为食用级的高品质食用油,它的质量要求是很高的,无论从外观、气味、适口性、食用品质以及营养价值来讲,它的质量标准都是苛刻的,但是,如果油脂中含有少量蜡,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它的透明度会降低,并且由于它在油中是悬浊液,会对色泽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北方地区犹为如此。
还有油中含蜡,会使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气滋味和适口性变差,从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
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多种行业。
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脱蜡工艺与原理蜡是一种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
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蜡分子在油中的游动性降低,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特别是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
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相互凝聚成较大的晶体,比重增加而变成悬浊液。
可见油与蜡之间的界面张力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两者界面张力的大小和温度呈反比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脱蜡工艺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理论根据。
目前,脱蜡的方法很多,即常规法、溶剂法、表面活性剂法、凝聚剂法、静电法等。
虽然各种方法所采用的辅助手段不同,但基本原理均属冷冻结晶及分离的范畴。
即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经过过滤或其它分离手段达到油蜡分离的目的。
酮苯脱蜡工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lzy

稀释溶剂温度与稀释点处的油料溶液温度应相同或低23℃,达到既不溶解已析出的蜡结晶,又不产生急冷,导致 生成较多晶核和细小晶粒的目的。
在酮苯脱蜡装置中都使用多点稀释工艺
18
四、相关工艺技术的应用状况
热处理工艺
所谓热处理就是将原料油与溶剂混合,然后加热到混合 溶液浊点以上5~10℃,之后再进行冷却结晶,它的出发点 是将原,料油中自然形成的蜡结晶熔化,然后在人工控制的条 件下进行结晶,以便得到好的结晶。
采用分子筛为担体的催化剂,由于分子筛有规则的孔结构,只 允许正构及某些异构石蜡烃进入其内部,而把润滑油组分排斥在孔 外,所以能使原料油中的正构烷烃发生选择性加氢裂化反应生成低 分子烷烃,其它烃类则基本上不发生变化,达到降低凝点的目的。 一般适用于含蜡量较低的润滑油料。
5
一、脱蜡工艺在润滑油基础油生产中的地位
甲乙酮
C4H8O 72.11 0.8048 79.6 -86.4 262.5 4.02 0.52
-7 443.6 2.220
苯
C6H6 78.11 0.8774 80.1 5.53 289.5 4.77 0.735 -12 394.1 1.700
甲苯
C7H8 92.14 0.8670 110.6 -94.99 320.6 4.07 0.68
形成蜡晶的几种形式
纤维状结晶 较低沸点和较低粘度润滑油料含正构烷烃较多,易生成较大颗粒
食用油脱蜡工艺

食用油脱蜡工艺
食用油脱蜡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技术,它能够有效去除食用油中的蜡质,提高油品的质量和口感。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油脱蜡工艺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食用油脱蜡工艺主要包括脱蜡剂的选择和脱蜡过程。
脱蜡剂通常是一种具有亲脂性的物质,能够与蜡质结合并形成沉淀,从而将蜡质从食用油中分离出来。
脱蜡过程一般分为溶解、结晶和分离三个步骤。
首先将脱蜡剂与食用油混合加热,使蜡质溶解在其中;然后通过冷却结晶,将蜡质沉淀出来;最后通过离心或过滤等方式将蜡质分离出去,得到脱蜡后的食用油。
食用油脱蜡工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蜡质是食用油中的杂质,它会降低油品的透明度和口感,影响消费者对食用油的认可度。
通过脱蜡工艺,可以有效去除蜡质,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其次,蜡质还可能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结晶沉淀,导致食用油出现浑浊或凝固的现象,影响使用体验和加工工艺。
通过脱蜡工艺,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保证食用油的稳定性和可加工性。
在选择脱蜡剂时,需要考虑其对食用油的溶解性、结晶速度和分离效果等因素。
一般来说,脱蜡剂的溶解性越好,结晶速度越快,分离效果越好,脱蜡的效果也会越显著。
同时,还需要考虑脱蜡剂的成本和安全性等因素,选择适合的脱蜡剂进行加工。
总的来说,食用油脱蜡工艺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加工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食用油的质量和口感,增强消费者的满意度。
通过合理选择脱蜡剂和严格控制脱蜡过程,可以实现食用油脱蜡的高效、安全和稳定,为食用油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本文对食用油脱蜡工艺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技术石蜡切片脱蜡至水的步骤

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蛋白质的方法,能够在细胞或组织中定位这些分子。
这种技术常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中。
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之前,需要进行石蜡切片脱蜡至水的步骤,以确保样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第一步:脱蜡1.1 在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前,首先需要将样品中的蜡质去除。
通常使用挥发性有机溶剂(如二甲基苯)来溶解蜡质,以达到脱蜡的目的。
1.2 脱蜡过程需要严格控制时间和温度,以避免对样品中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的影响。
1.3 脱蜡后,样品需要经过多次洗涤,以保证蜡质完全被去除。
第二步:水洗2.1 脱蜡后的样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水洗步骤,以移除残留的有机溶剂,并保证细胞或组织的完整性。
2.2 水洗过程需要使用高纯度的蒸馏水,并频繁更换,以避免污染和离子残留。
2.3 水洗后,样品需要进行去离子处理,以避免水中离子对免疫荧光染色的干扰。
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技术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细胞或组织中准确地检测和定位特定抗原或蛋白质。
在这个过程中,严格控制的脱蜡和水洗步骤对于提高染色的敏感性和稳定性非常重要。
个人观点和理解: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医学研究工具,它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和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细胞和组织中的蛋白质定位和表达水平。
而其中的石蜡切片脱蜡至水的步骤,是确保染色质量的关键一环。
只有通过严格的处理和洗涤,才能保证样品的稳定性和免疫荧光染色的准确性。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深入探讨了免疫荧光单标染色技术中石蜡切片脱蜡至水的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不仅仅是简单的预处理,更是整个染色过程中样品质量的保证。
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这些细节步骤的执行,以确保最终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中文文章的写作中,要求对于指定的主题或概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深度和广度,并根据主题文字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文章,其中包含了详细的步骤和个人观点以及总结回顾性的内容。
文章的格式需要符合知识文章的要求,使用普通文本撰写,使用序号标注,总字数大于3000字。
精密铸造中的脱蜡铸造法

制造阶段
选择合适的材料,通过加 工设备制造出模具,包括 型芯、型腔、浇口、冒口 等部分。
检验阶段
对制造完成的模具进行尺 寸精度、表面质量等方面 的检验,确保符合设计要 求。
蜡模制作与组装
蜡料准备
选用合适的蜡料,进行 预热处理,提高其流动
性。
压注成型
将预热后的蜡料压入模 具中,冷却后得到与产
品形状相同的蜡模。
设备折旧与维护
人工成本
高精度设备和复杂工艺导致设备投资大, 折旧及维护费用占比较高。
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工操作费用在总成 本中占比逐渐增加。
市场需求与竞争态势
航空航天领域需求
脱蜡铸造法可生产复杂薄壁结构件,满 足航空航天领域对高性能、轻量化零部
件的需求。
高端装备制造
脱蜡铸造法适用于生产高端装备中的 精密零部件,如燃气轮机叶片、医疗
程。
建立应急救援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应急救援机制,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确保在发生安全事故时能够及时、
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理。
06
经济效益分析与展望
成本构成及影响因素
原材料成本
能源消耗
包括蜡料、铸造合金、陶瓷型壳材料等, 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成本。
脱蜡铸造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如电 力、燃气等,能源价格及利用效率对成本 有显著影响。
液等。
缺陷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优化蜡模设计
改进蜡模结构,减少复杂形状和尖角, 以降低应力集中和气体聚集的可能性。
控制涂料质量和厚度
选择优质涂料,控制涂料层厚度,确 保涂料烘烤充分,以减少气孔和夹杂 的产生。
调整浇注温度和速度
根据铸件材料和结构特点,合理调整 浇注温度和速度,以避免缩孔和裂纹 的产生。
润滑油基础油溶剂脱蜡技术进展

,
a d S n.T e r s a c ie t n o u e o ls l e td wa i g n Oo h e e r h dr c i fl b i ov n e xn o
润滑油被称为工业 的血液 , 国民经 济和人 们 的生活 中有 在 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润 滑油 必须具 备的众 多性 质之 中 , 温 低 流 动 性有 其 独 特 的重 要 性 。而 我 国原 油 的 含 蜡 量 普 遍 偏 高 , 这 使得 我国润滑油加工 中脱蜡工艺有着非常重要 的地位 。 在润 滑油基础油 的烃类组成之 中 , 正构 烷烃 的凝 点最高 , 最
发 展 , 提 出 了我 国润 滑 油 基 础 油 脱 蜡 的 开 发 方 向 。 并
关键 词 : 润滑油; 溶剂脱蜡; 流化床; 多点稀释; 滤液循环 ; 多效蒸发
Th o r s n be Ba e Oi S l e tDe x n o e s e Pr g e si Lu s l o v n wa i g Pr c s
各 种 不 同粘 度 的油 料 , 可 以 使 用 连 续 化 生 产 的 冷 却 结 晶 和 油 且 蜡分离设备 ,大量溶剂也 可 以有 效 回收利用 , 而且 还可 以弥补 加 氢 精 制 工 艺 中润 滑 油 芳 烃 饱 和 不 彻 底 的 问 题 。我 国 的 大 多 数
・
6・ 0
广州化工
2 1 年 3 卷第 1 期 00 8 0
润 滑 油 基 础 油 溶 剂 脱 蜡 技 术 进 展
朱鸣 岗, 田松柏
( 国石 油化 工股 份有 限公 司 ,石油化 工科 学研 究院 ,北 京 中 10 8 ) 0 03
摘 要 : 介绍了国内外润滑油基础油溶剂脱蜡的主要技术, 重点从溶剂、 助剂、 结晶器、 溶剂回收等方面讨论了溶剂脱蜡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脱蜡油脂中的蜡是高级一元羧酸与高级一元醇形成的酯。
植物油料中的蜡质主要存在于皮壳中,其次存在于细胞壁中。
蜡在40℃以上能溶解于油脂,因此无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制取的毛油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蜡质。
各种毛油含蜡量有很大的差异,大多数毛油的含蜡量极微,但有些毛油的含蜡量则较高。
如玉米胚芽油含蜡量0.01%~ 0.04%,葵花籽油含蜡量0.06%~0.2%%,米糠油含蜡量1~5%%。
一般油脂中的含蜡量随料胚含壳量的增加而增加。
一、脱蜡的意义及机理(一)脱蜡的意义常温(30℃)以下,蜡质在油脂中的溶解度降低,析出蜡的晶粒而成为油溶胶,具有胶体的一切特性,如光学及电学性质。
因此,油脂中的含蜡量可借助于以光的散射——丁达尔现象为原理制作的浊度计来测量。
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蜡的晶粒逐渐增大而变成悬浮体,此时体系变成“粗分散系”—悬浊液,体现了溶胶体系的不稳定性。
可见含蜡毛油既是溶胶又是悬浊液。
油脂中含有少量蜡质,即可使浊点升高,使油品的透明度和消化吸收率下降,并使气滋味和适口性变差,从而降低了油脂的食用品质、营养价值及工业使用价值。
另一方面,蜡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制蜡纸、防水剂、光泽剂等。
因此,从油中脱除或提取蜡质可达到提高食用油脂品质和综合利用植物油脂蜡源的目的。
脱除油脂中蜡质的工艺过程称为油脂的脱蜡。
脱蜡的方法可分为多种,即常规法、溶剂法、表面活性剂法以及结合脱胶、脱酸的脱蜡方法。
此外,还有凝聚剂法、尿素法、静电法等。
虽然各种方法所采用的辅助手段不同,但基本原理均属冷冻结晶及分离的范畴。
即根据蜡与油脂的熔点差及蜡在油脂中的溶解度(或分散度)随温度降低而变小的性质,通过冷却析出晶体蜡(或蜡及助晶剂混合体),经过滤或离心分离而达到油蜡分离的目的。
诸多脱蜡法的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要求温度在25℃以下,才能取得好的脱蜡效果。
(二)、脱蜡的机理O|蜡分子中存在酰氧基(R—C—O),使蜡带有微弱的极性。
因此蜡是一种带有弱亲水基的亲脂性化合物。
温度高于40℃时,蜡的极性微弱,溶解于油脂中,随着温度的下降,蜡分子在油中的游动性降低,蜡分子中的酯键极性增强,特别是低于30℃时,蜡形成结晶析出,并形成较为稳定的胶体系统。
在此低温下持续一段时间后,蜡晶体相互凝聚成较大的晶粒,比重增加而变成悬浊液。
可见油和蜡之间的界面张力是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两者界面张力的大小和温度呈反比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脱蜡工艺必须在低温条件下进行的理论根据。
要使油、蜡良好分离,希望结晶出的蜡晶大而结实,油脂和蜡的悬浊液粘度较低,这可以通过采用各种不同的辅助手段达到目的。
(三)影响脱蜡的因素1、脱蜡温度和降温速度由于蜡分子中的两个烃基碳链都较长,在结晶过程中会有较严重的过冷现象,加之蜡烃基的亲脂性,使其达凝固点时,呈过饱和现象。
为了确保脱蜡效果,脱蜡温度一定要控制在蜡凝固点以下,但也不能太低,否则,不但油脂粘度增加,给油、蜡分离造成困难,而且熔点较高的固脂也析出,分离时固脂与蜡一起从油中分出,增加了油脂的脱蜡损耗。
采用常规法脱蜡,其结晶温度多为20~30℃,采用溶剂法脱蜡,其结晶温度多控制在20℃左右。
蜡的结晶是物理变化过程,过程缓慢。
整个结晶过程可分为三步:第一熔融含蜡油脂的过冷却、过饱和,第二晶核的形成和第三晶体的成长。
蜡熔点较高,在常温下就可自然结晶析出。
自然结晶的晶粒很小,而且大小不一,有些在油中胶溶,使油和蜡的分离难以进行。
因此在结晶前,必须调整油温,使蜡晶全部熔化,然后人为控制结晶过程,才能创造良好的分离条件一晶粒大而结实。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二个因素,晶核生成的速度W和晶体成长速度Q。
晶粒的分散度与W/Q成正比,结晶过程中应降低W,增加Q。
降温速度与W、Q关系很大。
当降温的速度足够慢时,高熔点的蜡首先析出结晶,同时放出结晶热。
温度继续下降,熔点较低的蜡也将要析出结晶。
即将析出的蜡分子与已结晶析出的蜡碰撞,而且以已析出蜡晶为核心长大,使晶粒大而少。
如果降温的速度较快,高熔点蜡刚析出,还未来得及与较低熔点的蜡相碰撞,较低熔点的蜡就已单独析出,使晶粒多而小,夹带油也必然多。
为了保持适宜的降温速度,要求冷却剂和油脂的温度差不能太大,否则,会在冷却面上形成大量晶核,既不利于传热,又不利于油一蜡分离。
降温过程要缓慢进行,从生产角度考虑也不能太慢,适宜的降温速度可通过冷却试验确定。
2、结晶时间如上所述,为了得到易于分离的结晶,降温必须缓慢进行。
而且,当温度逐渐下降到预定的结晶温度后,还需在该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进行养晶(或称老化、熟成)。
养晶过程中,晶粒继续长大。
可见,从晶核形成到晶体成长为大而结实的结晶,需要足够的时间。
3、搅拌速度结晶要在低温下进行,而且是放热过程,所以必须冷却。
搅拌可使油脂中各处的降温均匀。
搅拌可使晶核与即将析出的蜡分子碰撞,促进晶粒有较多机会均匀长大。
不搅拌只能靠布朗运动,结晶太慢。
但搅拌太快,会打碎晶粒。
一般搅拌速度控制在10~13转/分,大直径的结晶罐用较低的速度。
搅拌速度以有利于蜡晶成长为准。
搅拌可减少“晶簇”的形成。
结晶中,除了晶核长大,几颗晶体还可能聚集成晶簇,晶簇能将油包合在内,增加脱蜡损耗。
4、助晶剂不同的脱蜡方法采用不同的助晶剂。
(1)溶剂油脂和蜡的结构不同,对溶剂的亲和力也不同,尤其在低温下,亲和力的差异更大。
溶剂的存在,使蜡易于结晶析出,有助于固(蜡晶)液(油脂)两相较快达到平衡,得到的结晶结实(包油少),降温速度也可高一些。
同时溶剂可降低体系的粘度,改善了油一蜡分离的效果。
(2)表面活性剂加入表面活性剂,有助于蜡的结晶。
表面活性剂分子中的非极性基团,与蜡的烃基有较强的亲和力而形成共聚体。
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强的极性基团因而共聚体的极性远大于单体蜡,使油一蜡界面的表面张力大大增加,而且共聚体晶粒大,生长速度也快,与油脂也易于分离。
毛油中的磷脂、单甘酯、双甘酯、游离脂肪酸,以及碱炼中生成的肥皂,都是良好的表面活性剂,能在低温条件下把蜡从油中拉出来。
这就是米糠油等能在低温脱胶和碱炼的同时进行脱蜡的主要依据。
但是,蜡和油之间还存在着一定亲和力,上述油脂中的表面活性物质,尚没有足够的拉力,将油脂中的全部蜡分子分离出来,还要加入一些强有力的表面活性剂才能达到好的脱蜡效果。
常用的有聚丙烯酰胺、脂肪族烷基硫酸盐、糖酯等。
近年来,国内外油脂工艺专家正在寻求理想的表面活性剂,使其憎水基的结构力求和蜡分子接近,亲水基上力求有较多的羟基,表面活性剂的憎水基和蜡的亲和力加强,它的亲水基和水的亲和力加强,从而大大地加强了把蜡从油中拉出来的力量,提高了脱蜡效果。
对于不同的油脂,学者们持不同的见解,如有人认为糠蜡熔点高,分子量大,晶粒坚实而大,应少加这类助晶剂,否则,加入表面活性剂易造成乳化现象,促使甘三酯分解成胶溶性较强的甘二酯或甘一酯,给蜡、油分离及其质量带来不良影响。
这些有待于通过科学研究验证和完善。
(3)凝聚剂凝聚剂是一种电解质助晶剂。
在蜡、油溶胶中加入适量的电解质溶液,以增加溶胶中的离子浓度,给带负电荷的蜡晶粒创造了吸引带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降低了胶体双电层结构中的ζ电位,粒子间排的斥力减小,溶胶的稳定体系被破坏,从而使蜡晶粒聚沉。
各种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值取决于与溶胶电性相反的离子价数,此离子价数愈高聚沉值愈小,聚沉能力愈强。
在葵花籽油脱蜡实践中,食盐和硫酸铝是常用的凝聚剂。
硫酸铝的聚沉值小于食盐,且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还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效果更好些,但因氢氧化铝是两性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会转化成偏铝酸盐而失效,因此,用硫酸铝水溶液作脱蜡凝聚剂时,油脂必须先脱酸。
(4)尿素尿素能选择性地把蜡包合在结晶形成的螺旋状管道体内。
该包合物易沉淀而与油脂分开。
由于蜡和尿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同,蜡和尿素很易分离。
(5)静电脱蜡静电脱蜡是利用外加的不均电场,使蜡分子极化,带负电荷的蜡晶粒在电场作用下,在阳极富集并沉降,使油-蜡分离。
5、输送及分离方式各种输送泵在输送流体时,所造成的紊流强弱不一,紊流愈强,流体受到的剪切力愈大。
为了避免蜡晶受剪切力而破碎,在输送含有蜡晶的油脂时,应使用弱紊流、低剪切力的往复式柱塞泵,或者用压缩空气,最好用真空吸滤。
蜡-油分离时,过滤压力要适中,因为蜡是可压缩性的,滤压过高会造成蜡晶滤饼变形,堵塞过滤缝隙而影响过滤速率。
但滤压太低,过滤速度降低。
可采用助滤剂提高过滤速率。
6、油质品质油脂中的胶性杂质会增大油脂的粘度,不但影响蜡晶形成,降低蜡晶的硬度,给油、蜡分离造成困难,而且还降低了分离出来的蜡质的质量(含油及含胶杂量均高)。
因此,油脂在脱蜡之前应当先脱胶。
蜡质对于碱炼、脱色、脱臭都有不利的影响。
毛油脱胶后先经脱蜡,然后再进行碱炼、脱色、脱臭是比较合理的。
国内常采用脱臭后的油进行脱蜡,这是由我国采用的精炼工艺所决定的。
我国一般都采用常规法脱蜡,又不加助滤剂,为了尽量降低油脂的粘度,就用脱臭油脱蜡。
放在最后脱蜡,还可以与成品油过滤相合并,节省一套过滤设备。
二、脱蜡设备(一)工艺设备油脂脱蜡过程中所用的具有工艺特点的主要设备有结晶塔、养晶罐和硅藻土处理罐等。
1、结晶塔(罐)结晶塔(罐)是给蜡质提供适宜结晶条件的设备,分间歇式和连续式。
前者可采用类似精炼罐的结构,将换热装置改成夹套式,搅拌速度要适宜蜡晶成长;后者如图6-50所示。
其主体是一带夹套的直立长圆筒体,由上、下碟盖和若干个塔体构成。
塔内有多层中心开孔的隔板,塔体轴心有个搅拌轴,轴上间隔地安装有搅叶导流圆盘挡板,由变速电机带动,作10~13rpm/min的转动,以促进塔内油脂的对流。
夹套有外接短管,以便通入冷却水与塔内油脂进行热交换,使蜡质冷却结晶。
2、养晶罐养晶罐是为蜡质晶粒成长提供条件的设备,间歇式养晶罐与结晶罐通用。
连续式养晶罐的结构如图6-51所示,主体是一带夹套的碟底平口圆筒体。
罐内通过支撑杆装有导流圆盘挡板。
置于轴心上的桨叶式搅拌轴由变速电机带动,对初析晶粒的油脂作缓慢搅拌(转速10~13rpm/min)。
夹套上联有外接短管,以便通入冷却剂与罐内油脂进行热交换,促进晶粒的成长。
罐体外部装有液位计,以便掌握流量,控制养晶效果。
3、蜡饼处理罐蜡饼处理罐是溶剂脱蜡法中用于溶剂、蜡糊和助滤剂分离的设备。
其结构如图6-52所示。
主要由带碟盖的圆筒罐体和带过滤网的快开底盖以及液压启闭底盖的装置构成。
快开底盖焊有钻孔钢板滤网骨架,骨架上附有120目/英寸2不锈钢滤网。
罐体用钢板焊制,当底盖闭合时,能承受980kPa的压力。
对应于滤网骨架下方的罐壁处接有液蜡出口和直接蒸汽管,罐顶设有进料口和混合气体出口管。
(二)辅助设备脱蜡过程中的主要辅助设备为蜡晶分离机和一些通用机械。
蜡晶分离常规工艺多采用压滤机或热卸冬化过滤机,连续式工艺多采用离心分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