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里写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4.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5.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0.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1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1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14.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

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读书名言论语关于学习的名言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2、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3、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8、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9、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1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1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1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1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1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1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22、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2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2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26、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28、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29、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里鼓励读书的句子

论语里鼓励读书的句子
论语中有很多鼓励读书的句子,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例子:
1.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篇》第1章)
意思是说,学习并不一定要一次学成,不断地学习和反复复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
2.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八佾篇》第三章)
这句话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学习和修养,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3. "巧言令色,鲜矣仁!"(《公冶长篇》第五章)
这句话是老子对仁德的批判,强调了纯粹的仁德远比技巧和虚伪更为重要。
通过读书学习,可以了解和培养真正的仁德。
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述而篇》第八章)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过程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并且应该把学习变成一种乐趣。
只有真正喜欢学习,才能持续进步。
5.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为政篇》第二章)
这句话表达了关心他人、尊敬长辈的道德观念。
读书学习可以培养人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这些句子都是鼓励人们通过读书学习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的。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得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就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即真正爱好学习得人,为学习而快乐得人才能真正学好。
孔子赞扬得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得乐观精神。
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得精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得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即学习要默默地记住学到得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得读书人,就是不值得跟她进行讨论得。
即读书得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就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您就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孔子自己就就是这样得人。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您为什么不样说,她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得老师。
我选择她善得方面向她学习,瞧到她不善得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得缺点。
即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她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与赞扬“不耻下问”得学习精神。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文’也。
”译文: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得人请教瞧作羞耻,因此称她为‘文’。
二、关于学习得方法孔子在与弟子得交谈中多处强调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内容

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懂得某种学问不如喜爱它,喜爱它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
即真正爱好学习的人,为学习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
孔子赞扬的颜渊就有这种发愤好学的乐观精神。
其次,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即学习要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
第三,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有志于探求真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进行讨论的。
即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在这里孔子勉励冉求要知难而进,只有这样才能得道。
孔子自己就是这样的人。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即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
”译文:聪敏而又爱好学习,不把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看作羞耻,因此称他为‘文’。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强调复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文:学习了知识按一定时间去温习,不也高兴吗?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句子导读: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2、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3、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4、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7、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8、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10、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1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12、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1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14、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15、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1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1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1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19、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20、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

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语
1.子①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②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③,不亦君子乎?”
出自《论语学而》.《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孔
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宇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①《论语》中“予
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②[说(yuè) ]通“悦”. ③[愠(yùn) ]恼恨.
2.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论语学而》.此话是孔子的学生子夏说的.
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①,患不知人也.”
出自《论语学而》.①[不己知]不了解我.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
知天命,六十而耳顺①,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②.”
出自《论语为政》.①[耳顺]一听见别人的言语便可分辨真假是非. ②[不逾矩]不越出规矩.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
6.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①.”
出自《论语为政》.①[殆(dài)]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出自《论语为政》.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出自《论语公冶长》.
9.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出自《论语述而》.①[识(zhì)]记住.
10.子曰:“不愤①不启,不悱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
出自《论语述而》.①[愤]心求通而未得. ②[悱(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1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出自《论语述而》.。
《论语》中的学习观

《论语》中的学习观一、学习的态度1、爱学乐学(勤奋刻苦地学)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启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⑴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多么有修养呀,一竹筐饭,一瓜瓢水,住在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颜回多么有修养呀!”【注释】⑴箪——音单,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圆形。
孔子曾站在河岸上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9·17),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着。
因此,他劝勉学生说“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8·17)意思是学习像追逐什么而赶不上那样,即使追赶上了还担心再失去它。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准买寸光阴,要惜时如金地、夜以继日地抓紧学习,这就要勤奋,“发愤忘食”,就要刻苦,“乐以忘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
孔于的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呀。
2、脚踏实地7.2 子曰:“默而识⑴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⑵?”【译文】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习而不厌弃,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注释】⑴识——音志,zhì,记住。
⑵何有于我哉——“何有”在古代是一常用语,在不同场合表示不同意义。
像《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的“何有”便是“有什么”的意思,译文就是用的这一意义。
也有人说,《论语》的“何有”都是“不难之辞”,那么,这句话便该译为“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