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陕西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一、背景介绍陕西省是中国重要的有色金属资源富集地之一,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潜在的经济价值。

为了充分发挥陕西有色金属工业的优势,促进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陕西省制定了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规划。

二、目标设定1. 产业发展目标根据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以下产业发展目标:(1)到2022年,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总产值达到X亿元,年均增长率不低于X%;(2)提高有色金属资源综合利用率,降低资源消耗强度;(3)加强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2.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为了提高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制定以下产业结构调整目标:(1)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重点领域的发展,提升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整体竞争力;(2)加大环保力度,推动绿色发展,降低有色金属工业对环境的影响;(3)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综合效益。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1. 加强资源勘查和开辟(1)加大对陕西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储量和品位;(2)推动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开采和综合利用技术水平;(3)加强环境保护,确保资源开辟利用的可持续性。

2. 提高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1)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研发成果的转化;(2)加大对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投入,提高有色金属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3)加强人材培养和引进,提高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人材队伍建设。

3. 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1)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向高端产品和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2)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3)加大对重点企业和项目的支持力度,提高陕西省有色金属工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加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1)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推动有色金属工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变;(2)加强环境监测和排污管理,降低有色金属工业对环境的影响;(3)推动资源循环利用和废弃物处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1)一、发展现状 (1)(一)取得的成就 (1)(二)存在的问题 (3)二、发展环境 (4)(一)环境分析 (4)(二)需求预测 (5)三、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5)(一)指导思想 (5)(二)基本原则 (6)(三)主要目标 (6)四、主要任务 (8)(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8)(二)提高资源保障能力 (10)(三)加快企业技术进步 (11)(四)加大重金属污染防治力度 (13)(五)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14)五、重大专项 (15)(一)资源开发专项 (15)(二)节能技术改造专项 (16)(三)精深加工产品专项 (16)(四)重金属污染防治专项 (17)(五)发展循环经济专项 (18)六、保障措施 (18)(一)强化规划指导 (19)(二)完善产业政策 (19)(三)加大科技投入 (19)(四)加强资源保护与储备 (19)(五)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19)(六)健全节能减排政策 (20)(七)完善行业管理 (20)子规划:铝工业“十二五”发展专项规划 (20)前言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艰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着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则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则

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则
佚名
【期刊名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近日,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在有色金属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096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重点发展矿产资源和精深加工新材料项目。

【总页数】1页(P8-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32
【相关文献】
1.工信部发布《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摘要) [J],
2.工信部印发《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作为子规划同期发布 [J],
3.《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J],
4.国家工信部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J],
5.工信部发布《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新型药用包装材料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品产业布局 亟待优化。 电
解铝 、镁冶炼等产 能严重过剩 ,2 1 0 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
济 的重要基 础产业,但考虑 国内资源 、能源短 缺,其发
展 要 立 足 支 撑 国 内下 游 市 场 发 展 需求 ;考 虑 我 国 资 源 分
布 不均、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 的国情 ,要 立足 支撑区域 经济 发展:同时 , 考虑无论是大力发 展精深加工产 品、 还 是节能减排 ,都 要立足技术进步 的支撑 。 三是坚持 “ 一个主题 ”。 《 规划 》明确了结构调整 转型升级是 “ 十二五 ”期 间有色 金属工业 的主要发展方
嘲 《 》 导 来 年 金 业 规划 是引 未 五 有色 属工 持
圈 “一 ” 间 我 有 金 工 在 化 十 五 期 , 国色 属 业 优 产
瞳 规 》求 发 改 委 财 部科 部 国 《划 征 了 展 革 、 政 、 技 、
土资源部、交通运输部 、环境保 护部、商务部、人 民银 行、国资委 、海关 总署 、税务总局 、统计局、银监会 、证 监会、 电监会 、工程 院、国家能源局、各地方政府工业 主管部门、 行业协会 、 五矿集 团、 中铝公司、 中色集 团、 中 咨公 司共 5 6家单位意见 。共接 到 4 9家单位 的回复,其 中,2 家无 不 同意见,其它 2 5 3家的反馈 材料汇总整 合 为3 3条意见 ,经过认真研 究,1 5条完全采纳 ,1 8条部
金属工业加快转变 发展方 式,加速 实现转型升级 。
金 属品种 ,包括 稀 土稀有 金 属 、稀 散金 属等 。其 原 因
是 这 十 种 金 属 在 有 色 金 属 产 业 中 占主 导 地 位 , 合 计 产 量 占 有 色 金 属 总 产 量 的 比 重 超 过 9 % , 销 售 收 入 比重 5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第8页有铅锌成矿类型)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初稿)目录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2、有色金属工业长期稳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差距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指导思想2、基本原则3、主要目标三、重点任务和总体安排1、重点任务2、总体安排四、重大专项1、矿产资源勘查与安全高效开采技术2、难选有色金属资源清洁选矿技术3、铝冶炼重大节能技术4、短流程连续炼铜清洁冶金技术5、短流程连续炼铅节能冶金技术6、先进铝合金材料制备与加工技术7、高性能铜合金材料制备技术8、电子信息材料及微电子配套材料9、大型矿产基地资源综合利用10、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与再生金属回收利用技术11、有色重金属污染防控技术12、重大装备五、重点项目六、前沿技术七、实施措施八、政策建议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为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有色金属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支撑有色金属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一、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1、有色金属工业产量持续增长,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不断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特别在“十五”以来,产业规模连续跨越,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2008年达到2519万吨,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已经成为有色金属生产大国,行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有色金属工业成就的取得,一靠改革开放环境,二靠科技进步支撑。

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作为发展的不竭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其对经济的强劲推动力。

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奋斗,有色金属工业科技发展令人鼓舞,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成效显著。

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50KT铅基、锌基合金项目
建设50KT铅基合金生产线;30KT锌合金生产线。
28000
6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年产15万吨阴极铜(一期)项目
建设冶炼厂一座,年产15万吨阴极铜
301056
7
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西部资源深部开拓扩能提质改造项目
箕斗主提升井建设、地表溜井系统建设、运输平巷建设及相关配套设施、机电设备购置等。
9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钻具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
年产矿用钻具36万支,油田用钻具2万支,工程钻具103.5万支
27956
10
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钨资源再生及利用项目
建设年再生处理硬质合金2000吨、再生料硬质合金1500吨的生产能力
12000
三、湘潭
3个430001源自湖南有色湘乡氟化学有限公司
硫渣制硫酸项目
10691
8
湖南美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产业化项目
建设年产高品质钴酸锂1000吨、高密度球形四氧化三钴1000吨、锂锰钴镍氧化三元材料500吨的生产能力
40081
9
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
复杂含铋物料的清洁提取与增值冶金新工艺研究与产业化
建设年产铋系列产品2000吨的高新技术产业化规模示范生产线;研究从含铋物料中清洁提取铋的工艺,开发并生产出铋的多元化系列产品。
6
湖南彬彬新材料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
建设年产1000吨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和年产500吨的钛酸锂负极材料生产线。高电压正极材料300t/a生产能力和三元系复合正极材料1000t/a生产能力。
12000
7

有色金属工业_十二五_

有色金属工业_十二五_

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海外资源开发: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的赞比亚谦比西铜矿一 期工程已建成投产,形成4.7万吨/年矿山铜产能, 2009年又成功收购卢安夏铜矿;中国冶金科工集团 与江西铜业公司联合投标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获 得中标;中国五矿、江西铜业公司联合收购加拿大 北秘鲁铜业公司取得成功;中金岭南公司成功收购 澳大利亚PEM公司50.1%股权,获得铅锌金属储量 320万吨;中国五矿集团公司100%收购澳大利亚 OZ Minerals公司等。
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特别是带有政治色彩的所 谓反倾销反补贴案件增多,对我出口极为不利。 2008年以来,我国出口的铝型材和铜管材均遭到欧 盟、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反倾销、反补贴 和特保调查。
二、2010年有色行业运行概况
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快报显示: 1、产量同比稳定增长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35万吨,同比增长20.4%。其 中,精炼铜457万吨,同比增长11.3%;原铝1619 万吨,同比增长26.1%;铅420万吨,同比增长 13.3%;锌516万吨,同比增长18.5%。
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六)当前有色金属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宗矿产品自给率低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2009年进口铜精矿金属量约为170万吨,是自产量 的1.77倍;进口铅精矿金属量约为100万吨,是自 产量的0.88倍。进口锌精矿金属量约为193万吨, 是自产量0.62倍。 部分品种产能过剩。比较突出的是电解铝。铜冶炼 产能虽然总体不过剩,但粗铜冶炼产能相对于自产 铜精矿来说已经大大过剩,导致进口铜精矿谈判话 语权大大降低。
一、“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
锌冶炼:
我国骨干锌冶炼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先进的锌冶炼 技术得到更多的采用。世界先进的常压富氧直接浸 出炼锌工艺已于2008年10月在株冶集团顺利投产; 氧压浸出炼锌工艺于2009年在中金岭南丹霞冶炼厂 建成投产,现已达到设计生产能力。云冶集团拥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铁硫化锌精矿加压浸出工艺已成 功投产。

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在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冶金业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冶金行业是该省有色金属产业的重要
组成部分。

重点项目包括提高冶金设备水平,实施绿色冶金技术改造,加
强资源综合利用等。

2.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行业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重点
项目包括加强矿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矿山企业节能减
排等。

3.有色金属材料行业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材料行业是该省有色金属
产业链的重要环节。

重点项目包括提高材料研发能力,优化材料生产工艺,推动材料产业升级等。

4.有色金属新材料行业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是有色金属
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重点项目包括加强新材料研发,培育新材料产
业示范基地,推进新材料应用等。

5.环保改造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存在着环境污染等问题,重点
项目包括实施环保技术改造,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推动绿色发展等。

6.行业协会建设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协会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组织,重点项目包括加强协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行业自律等。

为实施以上重点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将加强政策支持,扶持企
业发展。

同时,还将加强与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促进
科技创新。

此外,还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实施上述重点项目,湖南省有色金属行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行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近日,工信部正式发布《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规划》共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现状、发展环境、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专项及保障措施等六个章节,是国家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以下是规划内容:有色金属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产品种类多、应用领域广、产业关联度高,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常用的有色金属有铜、铝、铅、锌、镍、镁、钛、锡、锑、汞等十种。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有色金属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编制,是加快有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部署,是推动未来五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现状(一)取得的成就“十一五”期间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最快的时期,技术装备、品种质量、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绩,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为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到强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

1.生产技术增长。

据初步统计,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21万吨,表观消费量约3430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3.7%和15.5%。

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镍、镁等主要金属产量分别为458万吨、1577万吨、426万吨、516万吨、17万吨和65万吨,年均分别增长12%、15.1%、12.2%、13.7%、12.5%和7.7%,分别占全球总产量的24%、40%、45%、40%、25%和83%。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收入3.3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93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29.8%和28.1%。

专栏1:十种有色金属生产及消费量2.工艺技术及装备水平提高。

“十一五”时期,国内自主开发的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底吹炼铜、海绵钛大型还蒸炉等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新型阴极结构铝电解等技术居世界领先水平。

目前技术装备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镍冶炼产能占95%,大型预焙槽电解铝产能占90%以上,先进铅熔炼及锌冶炼产能分别占50%和80%。

多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铜、铝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

3.产品结构有所改善。

铜、铝、铅、锌、镍等十种产品的64个品牌已先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注册。

通过引进技术及装备并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铝板带箔、大型工业铝型材、精密铜管箔、钛棒、镁压铸件等产品实物质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基本满足了电子信息、航空航天及国防科技工业等重点领域对高精尖产品的需要。

4.节能减排取得初步成效。

“十一五”期间累计淘汰了落后冶炼能力铜50万吨、电解铝84万吨和铅40万吨。

2010年综合能耗氧化铝508千克标煤/吨、铜347千克标煤/吨、铅376千克标煤/吨、镁5吨标煤/吨和精锡1.5吨标煤/吨,比2005年分别下降41.6%、43.7%、15.1%、38%和60%,铝锭综合交流电耗为14013千瓦时/吨,比2005年下降620千瓦时。

二氧化硫回收率由2005年的90%提高到2010年的95%。

5.循环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2010年再生铜、再生铝及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240万吨、400万吨和135万吨,“十一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11.1%、15.6%和37%。

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进入了产业化应用阶段,赤泥回收铁、铝电解槽废内衬回收、镁渣回收等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取得初步成果。

6.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

中铝公司重组云南铜业、焦作万方、包头铝厂、兰州铝厂、连城铝厂、抚顺铝厂等,成为全球第二大氧化铝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企业;中冶集团重组葫芦岛有色集团,中信集团重组白银有色金属集团,中电投集团重组青铜峡铝厂以及鲁能晋北铝业等,企业实力得到显著增强。

2010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铜76%、电解铝67%、铅45%、锌50%、镁55%。

7.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有色金属冶炼产能已开始逐步向资源能源丰富的地区转移,2010年西部地区电解铝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51%,锌占56%,镁占50%,分别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和3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随着生产要素的变化,部分产品产业布局亟待优化。

电解铝、镁冶炼等产能严重过剩,2010年开工率分别只有70%、60%。

航空航天用铝厚板、集成电路用高纯金属仍主要依靠进口。

企业数量多,实力弱。

铜、镍等资源对外依存度高。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有色金属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0.65%,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自主开发的新材料少,新合金开发方面基本是跟踪仿制国外,关键有色金属新材料开发滞后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

3.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长期的矿产资源开采、冶炼生产累积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近年来开始逐渐显露,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近年来发生的重金属环境污染事件以及血铅污染事件,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4.节能减排任务繁重。

2010年,有色金属行业能耗占全国能源消耗的2.8%,但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国的1.99%;国内电解铝平均吨铝直流电耗13084千瓦时,距国内先进水平12100~12500千瓦时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吨海绵钛电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0.7~1万千瓦时。

废金属回收再利用率低。

此外,到2010年底,国内尚有部分落后冶炼产能没有淘汰。

二、发展环境(一)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是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逐步恢复增长,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为全球有色金属工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空间。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于我国企业广泛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全球经济治理和均衡增长趋势明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围绕资源、市场、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新形势,使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

从国内发展环境看,“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发展,内需进一步扩大。

交通、能源、保障性住房、城镇基础设施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工程继续实施,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带来了更大市场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需要有色金属工业提供重要支撑,在高精类产品发展方面需要重大突破。

上下游产业相互融合、企业重组步伐加快,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同时,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战略的推进,对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和任务,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制约因素日趋强化,迫切要求有色金属工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速实现转型升级。

(二)需求预测“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需求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与“十一五”相比,增速将明显放缓。

综合应用弹性系数法、消费强度法、专家经验法以及线性回归模型等多种方法分析预测了2015年十种有色金属的消费量。

专栏2:2015年主要有色金属需求预测三、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加快转变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推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环境治理为重点,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冶炼产能过快扩张,积极发展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强有色金属工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实现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基本原则坚持结构调整。

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着力调整和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和布局结构,全面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积极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及新材料等。

坚持科技创新。

充分发挥科技对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着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和共性基础技术,促进重大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坚持绿色发展。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作为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着力点。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广绿色、节能、低碳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国际合作。

把国际合作作为提升有色金属工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快国内电解铝等过剩产能向境外转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坚持两化融合。

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作为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企业技术进步中的推动作用,提高生产智能化、工艺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

(三)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有色金属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改善。

1.产量目标。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控制在4600万吨左右,年均增长率为8%,其中精炼铜、电解铝、铅、锌产量分别控制在650万吨、2400万吨、550万吨和72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8%、5.2%和6.9%。

2.节能减排。

按期淘汰落后冶炼生产能力,万元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耗、单位产品能耗进一步降低。

铜、铅、镁、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分别降到300千克标煤/吨、320千克标煤/吨、4吨标煤/吨和900千克标煤/吨及以下,电解铝直流电耗、全流程海绵钛电耗分别降到12500千瓦时/吨和25000千瓦时/吨及以下。

3.技术创新。

重点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5%,精深加工产品、资源综合利用、低碳等自主创新工艺技术取得进展,绿色高效工艺和节能减排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4.结构调整。

产业布局及组织结构得到优化,产品品种和质量基本满足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2015年,前10家企业的冶炼产量占全国的比例为铜90%、电解铝90%、铅60%、锌60%。

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

5.环境治理。

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防控,2015年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减少15%。

6、资源保障。

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国际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有色金属保障程度进一步增强。

专栏3:“十二五”时期有色金属工业发展主要目标四、主要任务(一)大力调整产业结构1.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规划,坚持上大与压小相结合、新增产能与淘汰落后相结合,优化有色金属生产力布局。

以满足内需为主,严格控制资源、能源、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有色金属冶炼产能。

积极引导能源短缺地区电解铝及镁冶炼产能向能源资源丰富的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逐步推进部分城市有色企业转型或环保搬迁。

在沿海地区,利用进口原料有序布局建设若干铜、镍基地。

选择条件合适的区域,依托拆解园区,充分利用国内外废杂铜、铝资源建设若干规模化的再生金属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