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09年1个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09年1个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812.6 18.2%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河北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8 河北省
5764.9 18.1%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四川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9 四川省
5758.7 20%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
北京市 2009 年国民经济 10 北京市
5309.9 15.7%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上海市 2009 年国民经济 11 上海市
2420 21%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云南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24 云南省
2051 19.3%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贵州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25 贵州省
1247.25 19.1%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甘肃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26 甘肃省
1183.01 18.88%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疆 2009 年国民经济和 27 新疆
1177.53 14.3%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海南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28 海南省
534.51 19.2%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宁夏 2009 年国民经济和 29 宁夏
339.32 19.6%
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青海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30 青海省
300.47 18.8%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西藏 2009 年国民经济和 31 西藏
3401.8 19.2%
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16 吉林省
2957.33 19%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内蒙古 2009 年国民经济 17 内蒙古
2855 19.2%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山西省 2009 年国民经济 18 山西省
2808 19.2
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西 2009 年国民经济和 19 广西

200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统计与咨询
页码: 10-14页
主题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际经济环境;宏观调控政策;扩大内需;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增加;
省委;人大;人民
摘要:2000年,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三次会议精神,按照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任务,继续实施增加投入、扩大内需为主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紧紧抓住国内、国际经济环境逐步好转的有利机遇,加大了打好'四个硬仗'工作推进力度,大灾之年农业仍获得较好收成,全省宏观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与质量同步回升,总体经济步入了新的增长平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有效需求不足等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尚需付出艰苦的努力.。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为 指导 , 面 落 实科 学 发 展 观 , 持 “ 城 、 工 、 全 坚 抓 强 带 1 % 。 一 、 、 产 业 对 垦 区 当 年 经 济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6 5 二 三 农 ” 筹 发 展 方 针 , 绕 垦 区城 乡 一 体 跨 越 发 展 目标 , 分 别 为 4 % 、 30 和 2 % 。 统 围 51 3 % 19
20 0 9年 , 区 各 级 在 省 委 、 政 府 和 农 业 部 的 正 2 22亿 元 , 长 1 % , 二 产 业 增 加 值 1 42亿 元 , 垦 省 9 增 7 第 5 . 1
确 领导 下 , 以党 的十七 大 、 十七届 三 中 、 四中全 会精 神 增 长 3 .% , 三 产 业 增 加 值 1 89 亿 元 , 长 1 3 第 3. 增
五 、 通 运 输 、 讯 和 旅 游 业 交 通 增 加值 2 70亿 元 , 上 年 增 长 3 .% 。 当 年 新 开 工 的 比 24 单 位工 程 施工 个数 2 9 7 4个 , 上 年 增 加 2 2个 。 当 年 比 8 交 通运 输 业 发 展迅 速 。 全 年 垦 区完 成 运输 场 站 、
投 资 8 33亿 元 , 长 1 53 。 从 产 业 投 向 上 看 , 一 增 8 % 第
产 业 2 9 5亿 元 , 长 1 % , பைடு நூலகம் % 增 09 占 0 7 第 二 产 业 1 52
亿 元 , 长 6 % , 1 % , 三 产 业 9 增 70 占 6 0 第 81亿 元 , 增 长 1 35 , 6 .% , 三 产 业 投 资 比 重 比 上 年 提 高 .% 占 87 0 第
了 1 12个 百 分点 , 当年投 资 对经 济 增长 的贡献 率达 到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2009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措施,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下降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6%,上升0.8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7%,生活资料价格下降1.2%。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7.9%。

农产品(13.51,0.02,0.15%)生产价格下降2.4%。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1.5%,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1.3%,二手住宅价格上涨2.4%;房屋租赁价格下降0.6%。

表1: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0.7 -0.9 -0.3食品0.7 1.0 0.1其中:粮食 5.6 5.7 5.5肉-8.7 -8.5 -9.2禽及其制品油脂-18.3 -17.9 -18.81.5 1.32.0鲜蛋15.4 15.0 16.7鲜菜9.1 9.0 9.5鲜果烟酒及用品 1.5 1.7 1.3衣着-2.0 -2.2 -1.6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2 0.3 0.0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1.2 1.1 1.5交通和通信-2.4 -2.7 -1.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0.7 -1.2 0.6居住-3.6 -4.6 -1.5 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9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15万人。

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10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11年)2010年,是“十一五”时期收官之年,也是国内外形势比较复杂的一年,全省上下在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大力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紧紧围绕“双一”目标(即GDP实现100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000亿元)这条主线,全力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筑牢经济发展基础,巩固社会发展成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全省宏观经济发展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时期各项经济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科技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235.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5100.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3832.6亿元,增长11.6%。

三次产业结构为12.7:49.8:37.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63.1%和31.9%。

市场物价水平高位运行。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3.9%,仍在可控范围内,低于年初调控目标(4%)。

其中,城市上涨3.6%;农村上涨4.9%。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四升三降一平”:食品上涨8.1%(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3.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6.5%、居住上涨5.6%、烟酒及用品上涨1.2%;衣着价格下降2.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1.2%、交通和通信下降0.2%;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与上年持平。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5.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5.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4.5%。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2%。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2009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统计局
出版物刊名: 农场经济管理
页码: 44-50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3期
主题词: 2009年;宏观经济;统计公报;社会发展;农垦总局;黑龙江省;国际金融危机;人民生活水平
摘要:2009年,垦区各级在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抓城、强工、带农”统筹发展方针,围绕垦区城乡一体跨越发展目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坚定信心,勇克时艰,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垦区宏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实现了垦区跨越发展的良好开局。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统计局•【公布日期】•【字号】•【施行日期】•【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2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黑龙江省统计局2003年)2002年,全省各地、各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发展作为执政兴省第一要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工作部署,深入实施“二次创业、富民强省”战略,积极应对加入WTO后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宏观经济增长加快,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2002年,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902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增幅比上年提升1个百分点。

经济发展的稳定性有所增强。

各季度末累计分别增长9.9%、9.7%、10.1%和10.3%,基本实现了均衡发展,改变了前几年经济增幅“前高后低”的惯性。

三次产业发展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447亿元、2189亿元和126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1%、10.7%和10.2%,三次产业比例为11.5:56.1:32.4。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万元大关,达10235元,比上年增长10.2%。

就业规模扩大。

年末全省从业人员1642.1万人,比上年末增长3.1%。

其中,城镇从业人员752.9万人,增长5.5%。

年末在岗职工497.3万人,下降2.7%。

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年有38.2万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9%,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两个根本性转变”正在发生着质态变化。

从与全国相比较和我省发展轨迹看,绿色、特色、旅游、外贸、市场拉力逐步增强,生态资源得到保护,更多地依靠结构调整、科技进步和环境改善,整合经济增长格局;投资方式多元化,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配比关系趋于合理,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两只大手”配合默契,原有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而扎实的变化。

哈尔滨市2009年经济分析报告

哈尔滨市2009年经济分析报告

哈尔滨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哈尔滨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哈尔滨调查队2009年1月24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新成就。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初步测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4亿元,增长13.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0.7%和51.8%。

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3:37.0:48.7调整为13.6:37.6:48.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12元,比上年增长12.6%。

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全年全口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0.5亿元,比上年增长27%(可比口径,下同),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64.0亿元,增长27.2%。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301.3亿元,增长25.6%。

农业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其中,农业产值309.6亿元,增长7.7%;林业产值22亿元,增长3.9%;畜牧业产值310亿元,增长6.8%;渔业产值14.6亿元,增长3.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8亿元,增长5.8%。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61万亩,比上年增长1.4%。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0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8.1%,其中水稻增长6.4%;玉米增长3.5%;大豆增长58.3%。

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3万吨,比上年增长5.7%;甜菜产量4.8万吨,增长109.6%;蔬菜产量187万吨,下降3.9%。

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稳步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统计数据>统计公报2009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05-24 10:39:55 来源:黑龙江省统计局2009年,全省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计划和政策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的方针政策,加快推进“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建设,全省经济迅速触底回升、保持了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合整体经济企稳回升。

经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8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4.3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920.4亿元,增长13.0%;第三产业增加值3213.3亿元,增长10.1%。

三次产业结构为13.9:47.3:38.8。

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1%、62.9%和32.1%。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665元,增长11.1%。

市场物价总体平稳。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上涨0.2%。

其中,城市下降0.2%;农村上涨1.2%。

从商品类别看,呈现“四升四降”: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4%、食品上涨1.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0.7%)、居住上涨1.0%、烟酒及用品上涨1.0%;衣着价格下降3.2%、交通和通信下降1.0%、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下降0.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下降0.6%。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下降5.8%。

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12.6%。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6.6%。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2.4%。

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74.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61.0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7%。

二、农业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

全年粮食总产量4353.0万吨,比上年增长3.0%;四大粮食作物产量“三增一减”:水稻产量1574.5万吨,增长3.7%;玉米1920.2万吨,增长5.4%;小麦116.3万吨,增长30.0%;大豆591.9万吨,下降4.6%。

主要经济作物产量减少,蔬菜产量701.2万吨,下降33.7%;水果218.3万吨,下降29.2%;甜菜110.0万吨,下降57.7%;油料28.2万吨,下降1.1%;烤烟7.3万吨,下降6.2%;亚麻4.4万吨,下降70.5%。

畜牧水产业稳定发展。

全年猪牛羊肉为156.6万吨,比上年增长12.1%;禽肉28.9万吨,增长5.4%;牛奶528.7万吨,增长4.0%;蛋101.9万吨,增长8.8%。

水产品产量38.1万吨,增长7.0%。

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

年末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600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增长6.7%;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760万亩,增长11.4%。

劳务产业逆势推进。

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1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16.7%。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

年末全省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401.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7%。

拥有农用拖拉机129.4万台,增长8.3%;农用运输车18.6万辆,下降0.5%。

全年农村用电量48.4亿千瓦小时,增长9.5%。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0.6万公顷,增长9.1%;节水灌溉面积225.8万公顷,增长13.1%。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全年完成农村公路建设里程21300公里;解决了4000个村屯、20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22万户、1826万平方米泥草房;新开工建设农村大中型清洁能源工程86处;完成9000个村屯绿化任务。

新建和改造城镇卫生院185个,村卫生所76个、敬老院75家、五保家园50个;新建城镇文化站156个、“农家店”5000家。

全省农村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逐步企稳回升。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290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

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2218.0亿元,增长11.3%;集体企业增加值101.9亿元,增长12.5%;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585.6亿元,增长14.8%。

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414.2亿元,增长15.8%;重工业增加值2491.3亿元,增长11.5%。

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496.5亿元,增长11.6%;小型企业增加值409.0亿元,增长15.3%。

地方工业经济增效明显。

全年规模以上地方工业实现利税42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利润211.8亿元,增长22.8%;地方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1.9,提高13.6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1461.3亿元,下降27.8%,其中利润860.1亿元,下降40.0%;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88.4,减少62.6点。

四大主导产业稳步回升。

全年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0.1%。

其中,装备工业增长7.6%;石化工业增长14.5%;能源工业增长8.7%;食品工业增长31.5%。

工业产品产量增多降少。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66 种,占58.2%,其中有90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计量单位绝对值比上年增长(%)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万吨标准煤12502.43.0原煤万吨8748.75.2原油万吨4000.7-0.5天然气亿立方米30.010.8大米万吨563.523.4成品糖万吨26.1-8.5乳制品万吨176.84.7液体乳万吨111.-0.1啤酒万千升175.43.9卷烟亿支426.0.0机制纸及纸板万吨54.9-0.1原油加工量万吨1552.95.5焦炭万吨967.826.0合成氨万吨86.1 6.9化肥万吨62.410.2乙烯万吨58.30.3化学药品原药万吨0.5-29.7中成药万吨17.910.6化学纤维万吨13.39.8水泥万吨2598.026.7生铁万吨494.634.4钢材万吨18.6十种有色金属万吨0.6-22.8工业锅炉蒸发量吨10318.2-8.4金属切削机床台4371-39.7汽车万辆28.433.7轮胎外胎万条345.1-8.7发电量亿千瓦小时718.9-0.5微型电子计算机万部 2.90.9建筑业增速加快。

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07.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0%。

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指总承包及专业承包企业,不包括劳务分包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817.6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占全部的78.9%。

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29.1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其中,城镇投资4696.1亿元,增长40.0%;农村投资333.0亿元,增长18.0%。

在城镇投资中,民间投资1991.9亿元,增长54.4%;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2594.5亿元,增长31.1%;外商及港澳台投资109.7亿元,增长29.1%。

装备、石化、能源、食品等四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1515.0亿元,增长26.9%,占城镇工业投资的78.4%。

亿元以上建设项目共891个,比上年增加223个,完成投资2151.3亿元,增长39.2%。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提升。

全年城镇建成投产项目8575个,比上年增加3016个;项目建成投产率82.0%,提高9.9个百分点。

各类房屋竣工面积5598.6万平方米;竣工率52.0%,提高4个百分点。

新增固定资产3453.9亿元,增长52.4%;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73.5%,提高6.2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3.9亿元,比上年增长28.2%。

商品房销售面积2015.5万平方米,增长35.6%;销售额652.5亿元,增长55.0%。

五、国内贸易城乡市场购销两旺。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0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2%。

分城乡看,城镇零售额3026.1亿元,增长19.1%;农村(县以下)零售额375.7亿元,增长19.3%。

从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927.0亿元,增长19.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29.4亿元,增长21.2%;其他行业零售额45.4亿元,增长7.1%。

热销商品持续增长。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21类产品零售额中,增长的有18类,其中,汽车类增长1.3倍,化妆品类增长25.1%,家具类增长23.1%,金银珠宝类增长22.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0%,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6.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1.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8.5%六、对外经济对外贸易下降。

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62.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9.9%。

其中,出口100.8亿美元,下降40.0%;进口61.4亿美元,下降2.8%。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02.4亿美元,下降31.7%;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34.8亿美元,下降37.6%;加工贸易进出口8.4亿美元,增长3.9%。

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43.4亿美元,增长1.4%;私营企业进出口109.3亿美元,下降37.0%;三资企业进出口7.8亿美元,下降43.6%。

从国(地区)别看,对俄罗斯进出口55.8亿美元,下降49.7%;对欧盟进出口16.0亿美元,下降33.7%(其中,对德国进出口5.4亿美元,下降26.7%);对美国进出口13.6亿美元,下降5.8%;对日本进出口6.0亿美元,下降2.7%;对韩国进出口5.2亿美元,下降45.5%;对巴西进出口5.2亿美元,增长40.2%;对安哥拉进出口4.4亿美元,增长26.3倍。

从商品类别看,机电产品出口29.4亿美元,下降26.2%;高新技术产品出口2.4亿美元,下降19.4%。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5%。

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3.6亿美元,下降7.3%。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继续扩大。

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822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年末在外劳务人员7489人,增长4.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客运上升、货运下降。

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655.8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2.9%。

其中,铁路956.6亿吨公里,下降5.0%;公路657.1亿吨公里,增长0.6%;水运6.8亿吨公里,下降21.8%;航空1.3亿吨公里,增长6.4%;管道34.0亿吨公里,下降2.6%。

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577.1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铁路232.3亿人公里,增长5.3%;公路226.9亿人公里,增长6.2%;水运0.3亿人公里,增长1.9%;航空117.6亿人公里,增长3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