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凤阳花鼓》教案1精选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七课凤阳花鼓》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设计《第七课凤阳花鼓》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第七课凤阳花鼓》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凤阳花鼓这种民间传统乐器,以及与之相关的歌曲。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乐谱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法,同时学会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听、唱、动、玩等方式参与音乐活动。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乐器和传统音乐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此外,学生们的音准、节奏感和协作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法,培养学生对民间乐器的兴趣。
2.学会演唱歌曲《凤阳花鼓》,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4.通过对凤阳花鼓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凤阳花鼓的演奏方法。
2.学会歌曲《凤阳花鼓》的旋律和歌词。
3.培养学生协作演奏凤阳花鼓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凤阳花鼓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演示凤阳花鼓的演奏方法,引导学生模仿学习。
3.小组合作教学法:学生分组,共同练习演奏凤阳花鼓,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凤阳花鼓乐器,确保每组学生都有机会演奏。
2.准备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便于教学展示。
3.准备歌曲《凤阳花鼓》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演唱。
4.准备录音机、音响等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特点和演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示范演奏凤阳花鼓,让学生初步感受凤阳花鼓的音乐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代表学习凤阳花鼓的演奏方法。
教师逐一指导,确保每组学生都能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凤阳花鼓》教学目标:1、通过学唱歌曲《凤阳花鼓》,让学生体验凤阳花鼓独特的表演风格,在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安徽地方风格的音乐和文化。
2、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并通过表演、伴奏等形式共同表现歌曲,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教学重点:在唱好歌曲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表演、打击乐器伴奏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歌曲的表现,表达出歌曲欢快愉悦的情绪。
教学难点:能够用连贯的声音演唱歌词部分,尤其是能够唱好一字多音处;用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的衬词部分。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学生听《凤阳花鼓》音乐进教室。
2、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凤阳花鼓》。
(二)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范唱。
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设问:这首歌唱了什么内容,情绪怎样?2、用模唱的方法学习歌曲的歌词部分。
(1)教师提问:鼓敲击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2)用“咚”模唱歌曲的歌词部分。
3、填唱歌词,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1)跟着钢琴,慢速地填唱歌词。
(2)解决歌曲的难点部分。
难点部分先学唱歌谱,再填入歌词演唱。
(3)用原速演唱歌词部分。
(4)合着伴奏演唱歌曲,学生唱歌词部分,教师唱衬词部分。
4、学生学唱衬词部分。
(1)学生跟琴学唱衬词部分。
(2)加入力度处理衬词部分。
5、学生合着伴奏完整地演唱歌曲。
6、进行歌曲处理。
(1)为歌词部分加入二声部演唱。
(2)在教师的指挥下,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课堂小结本节课大家学习了安徽的地方民歌《凤阳花鼓》,同学们下去多练习,搜集有关的舞蹈动作,下节课我们在共同学习。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凤阳花鼓》(教案)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凤阳花鼓》(教案)一.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一首二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凤阳花鼓为题材,歌词简洁易懂,旋律欢快,富有地方特色。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凤阳花鼓这一民间艺术形式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培养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2.学会演唱《凤阳花鼓》,感受歌曲的欢快氛围。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凤阳花鼓》,了解凤阳花鼓的相关文化。
2.难点: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进行集体表演。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让学生聆听凤阳花鼓的音乐,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表演任务。
4.提问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音频:凤阳花鼓的音乐片段。
2.教学视频:凤阳花鼓的表演视频。
3.乐谱:打印《凤阳花鼓》的乐谱。
4.教学道具:凤阳花鼓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凤阳花鼓的音乐片段,引导学生聆听并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首歌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对凤阳花鼓产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凤阳花鼓的表演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和表演形式。
同时,介绍凤阳花鼓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凤阳花鼓》,让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情感,帮助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相互观摩和交流,提高演唱水平。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邀请学生进行创意表演,如自编舞蹈、改编歌词等,展示自己对凤阳花鼓的理解和创造力。
《凤阳花鼓》优秀教学教案

凤阳花鼓一、教学目标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地方的音乐和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2、用律动、学唱、感知等方式,完整的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感变化。
3、能够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完整的演唱歌曲《凤阳花鼓》。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学用具: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四、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采用节奏游戏导入,带领学生念“锣鼓经”并进行声势节奏的练习,从而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1.初步感知①听《凤阳花鼓》选择,这首歌曲的前奏是有:A一种打击乐器;B两种打击乐器;②再次欣赏,提示学生注意听歌词③介绍歌词2学唱歌词(1)学唱前八小节歌词教师带领学生按演唱节奏读歌词,感受歌词所描写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介绍歌词:在古时候,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建立了明朝,所以把很多住在江南的大户人家都搬到了安徽的凤阳府,所以凤阳府人口爆满,就导致灾荒不断,吃的喝的都差不多吃光了,所以很多江南的人就想搬回去,可是皇帝不准他们搬,所以他们就想出了假扮卖艺,以打花鼓唱曲为生的方式离开了凤阳府,于是就有了这几句歌词。
用“a”跟唱旋律教师清唱歌词,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逐步跟随将旋律带入歌词,随琴声跟唱前八小节将情感带入(2)学唱后八小结歌词介绍歌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安徽凤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凤阳人唱花鼓已经成了自娱自乐的方式,所以就有了改编的这几句歌词:如今凤阳变了样,好山好水好风光,鼓儿咚咚锣儿响,歌声里飞出金凤凰。
(3)完整的演唱该首歌曲(三)表现歌曲1打击乐器伴奏,将学生分为两组,锣队与鼓队2教师选出几位同学上台用实物进行伴奏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用声势动作参与(四)小结下课。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七课《凤阳花鼓》(教学设计)

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第七课《凤阳花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凤阳花鼓》是一首二年级下册的音乐教材,属于湘艺版。
这首歌曲以凤阳花鼓为题材,歌词描绘了凤阳花鼓的欢乐场面,曲调明快,节奏感强。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感受地方特色,同时培养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简单的节奏和旋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凤阳花鼓这一地方特色音乐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感受地方特色。
2.学会演唱《凤阳花鼓》,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演唱《凤阳花鼓》。
2.难点:理解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情感。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实践法:分组练习,学生互相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4.欣赏法:欣赏相关音乐作品,感受地方特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介绍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歌曲简谱。
2.音响设备:播放相关音乐作品。
3.乐器:凤阳花鼓或其他打击乐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介绍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来历和特点。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凤阳花鼓》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地方特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重点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引导学生正确演唱。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5.拓展(5分钟)欣赏其他凤阳花鼓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地方特色。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凤阳花鼓的文化背景和演唱技巧。
7.家庭作业(2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凤阳花鼓》的歌曲,感受地方特色。
二年级音乐下册第7课《凤阳花鼓》教案3精选

《凤阳花鼓》教案教学内容: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教唱及歌曲创编。
教学目标:1、生在学唱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两曲不同的凤阳花鼓带来的不同的情感内容,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生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进行歌曲创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1、歌曲学唱。
2、情感体验及对比。
教学难点:情感体验的引导。
教具准备:打击乐器、磁带、钢琴、颜色盘。
教学过程:1、导入(师生问好)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一首著名的安徽民歌,名叫《凤阳花鼓》。
师:凤阳是安徽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县,后来出了一个人,就一下子变啦,这个人是谁呢?生:朱元璋!师:对!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古话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很多老百姓都遭了殃,一打起仗来,人们就不得不背井离乡了,于是凤阳人乞讨的时候就是用花鼓来作为工具的,父亲打着花鼓,女儿唱着歌。
老师还找到了旧时凤阳花鼓的歌词了。
咱们一起来瞧瞧吧。
2、新授①师出示旧时的凤阳花鼓的歌词,并带领学生和着双响筒的节奏念一念。
②师总结并板书。
③带着学生用悲凉的心情把旧时的凤阳花鼓学着唱一唱。
师:旧时候的凤阳真是苦啊,老百姓真的好可怜,同学们,凤阳人民会一直这样穷下去么?生:不能!师:对!在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出现以后,凤阳人民就大变样啦。
新中国成立后,凤阳人们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已经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啦,人人有工作,人人丰衣足食,都过上了好日子啦。
而这时候,凤阳花鼓也大变样了,不再是乞讨用的工具啦,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优秀的表演艺术啦。
前些日子,我看到江苏电视台前阵子播出了一个节目是关于各国文化博览的,其中凤阳花鼓还作为一个节目参加了演出了呢!咱们也来听一听新的凤阳花鼓吧!④师放《凤阳花鼓》磁带,生听一听,并哼一哼。
师:听完歌曲,老师发现很多同学真的是很聪明啊,一听都有些会唱了呢。
老师再给你们听一遍,看看大家能不能自己将这首歌曲学会!⑤生复听歌曲,并学唱。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弹伴奏,听听大家自学的成果吧!⑥师教唱歌曲。
《凤阳花鼓》教案

《凤阳花鼓》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音乐教材《凤阳花鼓》。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进行介绍,以及凤阳花鼓曲目的学习和演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
2. 通过学习凤阳花鼓曲目,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演唱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凤阳花鼓的基本演唱方法和技巧。
难点:理解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以及如何在演唱中表达其独特的韵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凤阳花鼓乐器、音响设备、教学PPT。
学具:乐谱、录音机、耳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凤阳花鼓的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民族乐器,简要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PPT展示,详细讲解凤阳花鼓的音乐特点,包括节奏、旋律等方面的内容。
3. 示范:教师演奏凤阳花鼓曲目,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魅力。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凤阳花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包括击鼓、演唱等。
5. 应用: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尝试演奏凤阳花鼓曲目,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音乐特点、演奏技巧等。
通过板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简要介绍凤阳花鼓的历史背景和音乐特点。
2. 练习凤阳花鼓的基本演奏技巧,录制一段演奏视频。
3. 搜索其他凤阳花鼓曲目,欣赏并分析其音乐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凤阳花鼓的学习兴趣浓厚,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凤阳花鼓的基本演奏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凤阳花鼓音乐特点的讲解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拓展延伸:邀请专业的凤阳花鼓表演艺术家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凤阳花鼓的独特魅力。
组织学生参加凤阳花鼓比赛或演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凤阳花鼓》这一教材的第三章。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课凤阳花鼓 》湘艺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七课凤阳花鼓》湘艺版一. 教材分析《第七课凤阳花鼓》是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通过学习凤阳花鼓这一传统民间音乐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凤阳花鼓的起源、特点、演奏技巧等,同时还配有插图,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凤阳花鼓的外观和演奏方式。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通过唱歌、跳舞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了解相对较少,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凤阳花鼓的起源、特点和演奏技巧。
2.培养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欣赏能力和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凤阳花鼓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2.原因:学生对凤阳花鼓的了解较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凤阳花鼓的起源、特点和演奏技巧。
2.示范法:教师演奏凤阳花鼓,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方式。
3.实践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凤阳花鼓,提高演奏技巧。
4.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湘艺版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材。
2.教具:凤阳花鼓乐器、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凤阳花鼓的音乐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学生谈论对凤阳花鼓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凤阳花鼓的起源、特点和演奏技巧,同时进行示范。
让学生初步了解凤阳花鼓的基本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演奏凤阳花鼓,教师巡回指导。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针对学生的演奏进行点评,纠正演奏姿势和技巧。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几组学生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学会欣赏。
通过表演和欣赏,巩固学生对凤阳花鼓的认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凤阳花鼓在民间音乐中的地位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传统音乐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凤阳花鼓》教案
一、教学内容:
新旧凤阳花鼓歌曲的教唱及歌曲创编。
二、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
2、情感体验及对比。
三、教学过程:
1、课前放录音《鄂伦春小唱》给学生听。
2、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3、发声练习:
用“u”音唱(问学生学过力度记号f、p运用发声中) 6 - - - | 6 - - - || u。
4、提问课前听过什么地方的什么歌曲?(回答:鄂伦春族民歌《鄂伦春小唱》)
5、归纳引入新课:我国的同歌有着悠久的历史,种类繁多,每个民族、每个地方都有自己
的民歌,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安徽民歌《凤阳花鼓》。
(1)老师范唱。
(2)节奏训练:8小节板书。
(3)视唱(难点附点)(2遍)。
(4)用节奏读歌词。
(5)歌曲的分析:
这首歌曲是流传于安徽的一首民间歌舞曲,旧社会里淮河流域的人民在剥削阶级的压迫和连年水患下迫于生活,向外逃荒,有的沿街卖唱,《凤阳花鼓》就是当时卖唱者的舞歌,史书记载:“凤阳女花鼓敲,打锣的男子跟着跑”描写了街头卖艺者的情景。
歌曲是八小节为一段,共二段,词句精练质朴,前四句直接指出了明王朝统治下的饥荒景况,后四句叙述了人民的悲惨生活。
歌曲开头由四小节的锣鼓点作前奏,唱腔分两个乐段,一段唱后又以四小节锣鼓点为间奏,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反复句,最后又有四小节锣鼓点结束。
曲调具有抒情叙事性,歌和舞互相结合,富有浓郁的民间歌舞风格。
(6)填词演唱。
(7)提示:今天我们过着辛福生活,不要忘记过去的苦,我们在这么好的环境里一定要好好学习,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更加繁荣富强起来,不能让这种沿街卖唱的现象
在我们国家重演。
为了有个完美的结局,在第一段的歌词的基础上,再创作出
第二段词,中心是反映新社会的美好。
6、下面我们认识几件打击乐器(鼓、锣、钹)。
(1)简单介绍各种乐器的打法。
(2)练习(看小黑板)少数人打打击乐器,多数人用手拍打。
(3)我们二段合起来演唱、演奏(看效果如何,可轮换)。
(4)完美的演唱
7、小结
我们初步了解并初步掌握了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学唱了《风阳花鼓》又进行了再创作,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文化中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一定要让这些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在我们这一代得到继承和发扬,一定要代代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