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市政学(6)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市政管理学(第二版)第6章城市规划管理
1、古代城市规划理论 文艺复兴时期 中世纪欧洲 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建 筑师希波丹姆:把城市分为圣地、公共活动中心和住宅区。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 鲁威:《建筑十书》 在神权至上的思想控制下,神权和等级成为城市规划的主要 理念,教堂和市政厅成为城市的中心。 冲破了神权的精神枷锁,将人文主义理念 引入城市规划之中。 人文主义理念运用到城市规划的杰出代表:威尼斯的圣马可 广场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2、近代城市规划理 论 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82年 19世纪60年代 城市规划提出了建造大片公园绿 地的理念。 美国建筑师欧姆斯特: 城市公园系统 此后,城市规划还兴起了 用绿化带分隔市区,完善城市空间布局的观念。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马塔提出 沿铁路干线建设“带形城市”理论,它为沿交通线发展城市提供了理论依据。 带形 城市理论对以后的西欧城市规划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英国记者霍华德在吸取文艺 复兴时期“理想城市”理念的积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城市和乡村结合起来的“田 园城市”规划理念。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20世纪初的城市规划理论,突出地表现为功能主义理念的兴 起。 ) 一、 1910年,法国建筑师托利??戛纳尔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第一次系统
的核心商业区所采纳。此外,城市公园理念得到普及性传播,在市中心设置大片公 园绿地,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现代城市规划理念。针对城市建筑密集、人口密集导 致的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问题,一些城市建筑师和规划师提出,通过发展高层建 筑来降低密度,通过发展立体交通来改善市区通行容量。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 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3、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八、 1942年,芬兰建筑师 沙里宁在《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未来》一书中,提出城市“有机疏散论”。“有机 疏散论”既不同于“田园城市”主张,也不同于柯布西埃的城市集中发展理论,它主张 在城市中心过分拥挤或衰败地区,按照“有机秩序”原则加以疏散和更新,把大工业 疏散到城市周边和郊区去,使城市中心区和郊区得到有机协调发展。沙里宁主张, 在城市中保留行政管理部门和公共事业部门,对市民工作和生活进行集中布置,减 少市民上下班的时间和交通拥挤。在实践中,以纽约为代表的一些大城市采用了该 理论,开始把城市的部分人口和产业向周边地区扩散,从而转变了自近代以来的向 心型城市化模式,出现了人口郊区化和产业郊区化的发展新趋势。 6.2 城市规划 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战后,20世纪 前半叶形成的强调分散布局、低密度发展的功能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已经不适应城 市多功能综合发展的需要。许多新的城市规划理念和方法开始流行:强调城市规划 必须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城市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经济结构;注 重科学技术的作用,运用控制论、系统论和信息论进行城市规划,使之更加具有科 学性、预测性和操作性。 一、1955年,法国经济学家帕鲁提出城市“增长极核”理 论,揭示了大城市具有巨大的经济集聚作用,对于带动中小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具 有广泛影响。他认为,城镇体系布局以区域经济的发展为转移,而区域经济的发展 受到大城市的增长极核的带动。所谓增长极核,就是大城市具有强大的聚集经济功 能,能够拓展市场交易半径和市场网络密度,能够吸引众多企业参与专业分工,对 区域经济活动具有强大的催化作用,从而能够创造更多的财富,能够提升区域经济 水平。因此,落后地区要注意制定大城市发展规划,扶持区域经济增长极核。 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二、20 世纪60年代,城市建设和规划者认识到仅仅依靠技术条件,并不能够解决现代城市 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必须配合以相应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才能实现城市社会的 协调发展。由于郊区化导致大批富人和中产阶级从大城市市区迁往郊区,导致市区 衰落、产业萧条、税源不足、基础设施陈旧、》渴蕖⑹б翟龆唷C拦确⒋锕 业某鞘姓 贾贫┦星葱思苹 侵匦轮贫ǔ鞘泄婊 髡 到峁梗峁 ┨⒋睿ㄔ旃凶》炕虿固饺俗》浚跚崾星奥剩 笠捣祷厥星蹲 剩谝欢ǔ潭壬现浦沽舜蟪鞘械氖星ヂ湮侍狻?6.2 城市规划的理论发展 6.2.1 城市规划的理论演进 4、当代城市规划理论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理 念的新发展还表现在,日益重视保护历史纪念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历史纪念物不仅 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发展或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 环境。1964年,从事历史文物建筑工作的建筑师和技术人员国际协会(ICOM)通 过《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它总结了文物 保护的理论和经验,提出“保护和修复文物建筑,既要当做历史见证物,也要当做艺 术品来保护”。宪章还规定要保护文物建筑的全部,从平面、立面到室内的装饰、雕 刻、绘画,强调保护全部历史的信息,保存多个时代的叠加物。修复时添加的部分

《市政管理学》课件

《市政管理学》课件
环境技术创新
介绍环境领域的新技术、新方法,如 污水处理技术、垃圾焚烧技术等,分 析其对环境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经济管理实践案例
经济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经济管理案例,如香港的自由港经济模式、纽约市的金融服务业发展等 ,分析其经济发展背景、政策措施和实施效果。
经济管理创新
探讨经济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分析其对经济管理实践的影响。
介绍国内外公共服务管理的实践案例,如新加坡的公共住房政策、纽约市的垃圾 分类政策等,分析其政策制定、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
公共服务管理创新
探讨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新理念、新模式,如网格化管理、一站式服务等,分析 其对公共服务管理实践的影响。
城市环境管理实践案例
环境管理案例
介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环境管 理案例,如洛杉矶市的光化学烟雾治 理、杭州市的“五水共治”等,分析 其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和实施效果。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指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城市管理的法律、行政法
规和地方性法规。
02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内容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环保、交通、公共安全等多个
领域,包括城乡规划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等。
03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作用
市政管理法律法规是规范城市管理行为、保障城市发展和保护公共利益
公共服务的质量标准和管理措施,以 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服务提供方式
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和方式,如政府 直接提供、外包等。
城市环境管理
环境保护政策
城市实施的环境保护政策,如大 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政策。
环境治理措施
城市采取的环境治理措施,如垃圾 分类、绿化建设等。

市政学第6章 市政管理机关

市政学第6章  市政管理机关

10
6.2.1市人民代表大会

1.市人民代表大会是市的国家权力机关,在城 市的行政区域内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2.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 间接选举:直辖市和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直接选举: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 会 3.市人民代表大会主要行使:决定权、任免权、 监督权和地方立法权。
15
6.3.2市人民政府的职权
16
6.3.3市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



1.性质: 2.市政府的工作部门的类型: (1)综合经济管理机构 (2)专业经济管理机构 (3)监督管理机构 (4)社会管理机构 (5)安全司法机构 (6)内务管理机构
17
3.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设置的原则: (1)需要原则 (2)精干原则 (3)法制原则 (4)效能原则

4
2.市委的领导作用: (1)政治领导 (2)思想领导 (3)组织领导 政治领导是首要的,是核心;思想领导 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 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的保证。

5
6.1.2市民主党派组织

1.民主党派: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中国民主同盟 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国民主促进会 中国农工民主党 中国致公党 九三学社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20
6.4城市司法机关
6.4.1市人民法院 6.4.2市人民检察院

21
6.4.1市人民法院
1.性质: 2.设置: 3.工作原则:

22
6.4.2市人民检察院
1.性质: 2.设置: 3.工作原则:

23
24
第6章 市政管理机关
6.1城市政党组织 6.2城市权力机关 6.3城市行政机关 6.4城市司法机关

市政工程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101页)

市政工程基础知识培训教材(PPT101页)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一、道路工程平面图
道路工程平面图的作用: 表达路线的方向、平面线形(直线和左、右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直线的运用 采用直线线形时必须注意线形与地形的关系, 在运用直线线形并决定其长度时,必须慎重考虑, 一般不宜采用长直线。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车辆在弯道上 行驶时应保证 车辆的横向稳 定性,即不会 在横颇路面上 产生横向滑移。
汽车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Hale Waihona Puke 1页 )曲线主点里程桩号计算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点算: α/2 α/2 ZY=JD-T
QZ=ZY+L/2
E
YZ=ZY+L JD=QZ+J/2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市 政 工 程 基 础知识 培训教 材(PPT 101页 )

2024年度市政学教程ppt学习教案

2024年度市政学教程ppt学习教案
要点一
市政评估方法
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两种方法,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评估方法。
要点二
市政评估步骤
明确评估目标、制定评估方案、收集评估数据、分析评估 结果、提出改进建议等步骤,确保评估工作的科学性和规 范性。
2024/2/2
21
市政监督与评估的作用
提高市政决策水平
通过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市 政决策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 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职能决定体制的设置
市政职能的履行需要相应的市政体制 来支撑和保障,市政体制的设置必须 以满足市政职能的履行为前提。
2024/2/2
10
03 市政组织与人员
2024/2/2
11
市政组织的类型与特点
市政组织的类型
包括市政府、市议会、市政委员会等,不同类型的市政组织在职责、权力和运作方式上存在差异。
市政组织的特点
VS
方式
市政执行方式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 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等,根据具体情况灵 活选择。
2024/2/2
17
市政决策与执行的关系
相互联系
市政决策与执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两 个环节,决策为执行提供依据,执行是决策 的落实。
相互影响
市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影响执行的 效果,而执行过程中的反馈也为决策的调整 和完善提供重要依据。
2024/2/2
18
05 市政监督与评估
2024/2/2
19
市政监督的主体与内容
市政监督主体
包括政府机关、公民、媒体等多元化监督主 体,共同参与市政活动的监督工作。
2024/2/2
市政监督内容
涵盖市政决策、市政执行、市政效果等各个 方面,确保市政活动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有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第6章-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现代市政学(第五版)第6章-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6.1城市发展动力的理论
城市经营
城市竞争 力
区域经济协同
运用市场机制 和市场规律 来 解决城市发展 要求与发展条 件之间的矛盾 的一项经营管
理活动
“国际竞争力理论” “产业竞争力理论” “城市价值链理论”
促进区域内部 资源要素的自 由流动,实现区 域 要素共享, 增强区域整体 竞争力,从而带 动区域经济的
6.2.1城市经济增长 6.2.2聚集与扩散效应 6.2.3经济增长极 6.2.4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6.2.5“中心-外围”理论 6.3城市发展要素的理论 分析 6.3.1城市区位与发展 6.3.2城市地租与地价 6.3.3城市财政与分权
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6.2 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
集聚效应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城市空间内集中产生的 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城市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 市形成和不断扩张的基本因素。
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6.3 城市发展要素的理论分析
杜能的农 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 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 勒的中心
地理论
廖什的市 场区位论
第6章
市政与城市经济理论
6.3 城市发展要素的理论分析
6.1城市发展动力的理论
6.1.1城市经营 6.1.2城市竞争力 6.1.3区域经济协同
2 、城市地租与地价
6.2城市经济增长的理论
6.2.1城市经济增长
集而形成的经济中心,它具有较强的创新增长能
6.2.2聚集与扩散效应 6.2.3经济增长极 6.2.4循环积累因果理论
力,并能通过扩散效应以自身的研究 发展带动其 他产业和周围腹地的发展。
6.2.5“中心-外围”理论
6.3城市发展要素的理论 分析

市政公用工程培训课件(ppt 84页)

市政公用工程培训课件(ppt 84页)
50-2700 70-2700 150-2500
800 1000 500
900 150 300






75-4500
150
75-300
150
250-600
100
900-1500
>900


100-600
150
√ 100-2800 >900 200-900
非开挖管线修复的优点
对环境、交通、商业区、拥挤的生活区干扰小 利用原有管线的轨迹,无需控制施工方向 可加大原有管道的过流能力 施工效率高,安全性好 不需排屑,减少了对路面的损坏
纠偏性能 水力性能及能耗
几乎不产生扭转错位,容易做到直线顶进 ,纠偏时一般的纠偏方法即可纠正,操作 简便
粗糙系数为0.0084,水力性能良好,经济 效益显著
因自重大,顶进时很难做到直线顶进,且常 发生栽头现象,一般纠偏方法很难纠正,施 工复杂
粗糙系数0.013,同等输水量下管径加大,能 耗较高
公称直径 DN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F p D 0LkfN F
管材
外径(mm 壁厚(mm 质量( 允许顶力 流量比(%


kg∕m) (kN)

混凝土顶管
1240
120
1013
2345
100
缠绕玻璃钢顶管
1076
38
240
2478
155
混凝土顶管
148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40
1414
3506
对周边社会环境影响小 (工作井施工范围除外)

市政学

市政学

市政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市政的含义与特征市政学说:城市政权说;城市行政说;城市政治说;城市事务说;城市政策说等。

市政主体:广义:为城市全部政治力量和政治组织,包括城市中的政党组织和各种国家机构。

狭义:仅指城市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

市政客体:广义:既包括市辖区域内的各种社会公共事业和公共事务的规划、管理和建设,又包括城市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科技教育和文化卫生管理等各项专门管理活动。

狭义:主要是城市各级各类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

市政广义:城市的政党组织和国家政权机关,为实现城市自身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展开的各项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狭义:城市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市辖区域内的各类行政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所进行的行政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研究当代中国市政,应考虑的重要因素1)作为执政党的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的问题;2)从政治体制上说,中国不搞“三权分立”,而实行权力统一原则,即由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当代中国正在全面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当代中国的“市”,比较复杂,具有很大的差别性和特殊性5)当代中国的“市”,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城市政府。

市政的概念:在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的领导下,城市的国家权力机关通过其执行机关即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在市辖区域范围内实现其各项职能与目标的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市政的特征:1) 政治性;2)历史性;3)整体性;4)综合性;5)动态性。

第二节市政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市政学的研究对象首先要研究市政主体;同时要研究市政客体,即市政管理内容;要研究和探索市政管理规律市政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政治学: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家政权。

而市政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城市国家政权。

作为政治学分支学科的市政学,以政治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

与行政学:从学科历史和学科发展来看,市政学与行政学的关系更为密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二)城市土地管理
地籍管理:地籍是土地的户口,是记载土地的位置、界址、
数量、质量、权属和用途等基本状况的簿册。国家为获得地籍 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 估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土地权属管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土地登记
依法管理土地权属变更——土地所有权变更(征用集体土 地);土地使用权变更(划拨、出让、转让、赠与、继承等)
11
——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所有制度以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为基础和核心, 全部土地属于国家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 形式:我国全部土地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 众集体所有制。 主体:土地的全民所有制——国家代表全体劳动人民占有属于全民的 土地,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2、社会特性: (1)城市土地价值的密集性。 (2)城市土地区位的效益性。 (3)城市土地报酬的递减性。
科技水平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在同一地块连续追加投入,报酬出现
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
总报酬: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源投入土地后,所得的产品量。 平均报酬:生产资源投入量与相应产品量之比 边际报酬: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资源投入量,所引起的产量增加值
用制度。 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流转方式: 出让与划拨 转让:土地使用权在民事主体之间再转移的方式。出售、交换、赠
依法调查、处理土地权属纠纷定的目标和土地系 统运行的自然、经济规律,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整治和保护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工作的总称。
土地市场管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有效地管理、监 督和调控。 土地位置固定性,使土地产权交易必须 在法律保护下进行。土地保值增值的特性,使土地 市场的投机性更大,需要加强管理,抑制土地投机 行为。
5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二)城市土地管理 城市土地管理:是城市政府在国家有关土地的
法律法规的指导下,为调整土地关系,组织土地合 理开发利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的统称。其任务是对 城市土地的占有、分配流转及使用进行规划、组织 和监控,借以调整城市土地关系,保护和开发城市 土地资源,保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为: 地籍管理、土地权属管理、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市 场管理。
8
(二)城市土地管理
西方学术界一般认为政府加强对城市土地管理的原 因在于:
(1)提供公共物品用地。城市政府作为公共设施的 提供者,势必要对公共设施项目的用地进行科学的
设计和管理。
(2)避免用地方面的个人决策给他人带来外部不经 济,减少由此产生的社会成本。
(3)政府有关城市用地的相关政策,可以为城市土 地市场的运行、私人交易提供良好的、有秩序的外
12
二、 城市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管理制度
2、城市土地使用权。 指使用人根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对国家、集体或私人所有的土地享有使 用经营的权利。包括支配、收益和处分三项权利。 有两种情况,一是土地所有人的使用权;二是非土 地所有人的使用权,是与所有权相分离的使用权。
13
由我国土地所有制度规定,土地使用制度包括城镇国有土地使用 制度和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土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该组织 的全体农民占有属于该组织的集体土地,并对其行使经营、管理权。 客体:城市市区的土地全部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 除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 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包括村农民集 体和乡镇农民集体)。 流转:土地所有权不得买卖和非法转让,唯一合法的所有权流转途径 是土地征用,实现集体所有向国有的流转。
边际报酬是核心,总报酬和平均报酬都随之变化
3
报酬
土地报酬变化示意图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0 1 3 5 7 9 11 13 15 17 投入量
4
总报酬 平均报酬 边际报酬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4)城市土地的保值性。 (5)城市土地利益的复杂性。 (6)城市土地利用适应价格变动具有缓慢性。
10
二、 城市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管理制度
一般来说,土地所有制的具体形式有两种: (1)私人部门所有。私人、企业和其他私人团体可
以拥有土地所有权并受到法律保障,土地可以在地 产市场上自由买卖。如美国和日本。 (2)国家或公共部门所有。土地所有权归国家或集 体所有,国家对土地使用进行统一分配,不允许私 自转让或买卖土地。
市政管理学
第6 章 城市土地管理
1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一、 城市土地与土地管理概述 城市土地:一个与城市人口、城市经济活动相关
联的地域性概念,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也 是城市人口和城市各种活动的基础。在我国,城市 土地一般是指城市市区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 (一)城市土地的特性 1、自然特性: (1)稀缺性。 (2)固定性。 (3)耐久性。 (4)差异性。
部环境。
(4)城市政府通过相关的土地政策加强对城市土地
的管理有助于城市土地资源在横向上和纵向上公平
合理的分配。
9
二、 城市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管理制度
1 城市土地的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是土地所有者依 法对土地实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 利。 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土地所有权,包含占有、使用、 收益、处分的权利。土地所有制是整个土地制度的核心,是土 地关系的基础
城镇土地使用制度 实行有偿有限期使用制度 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流转 土地使用权的表现形式有划拨和出让
农村集体土地使用制度 限定农村集体内部使用:农地农用,流转有一定限制 使用权的表现形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
14
二、 城市土地的权属关系及其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使传统的城市土地无偿、 无限期、无流动的使用制度转变为有偿、有限期、可流动的土地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