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2010十大科技突破

合集下载

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science年度十大科学突破

science十大科学进展(这个排名分先后,最起码第一是最厉害的;含英文段落练手)20161.清除衰老细胞保持年轻但是今年,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证实清除衰老细胞可以延迟肿瘤形成,维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延长寿命,且没有观察到任何的不良影响。

梅奥诊所的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转基因使得药物能够诱导除去正常小鼠体内的衰老细胞。

当给予一种叫做AP20187的化合物时,除去衰老细胞延迟了肿瘤形成,抑制了多个器官发生年龄相关的退化。

治疗小鼠的平均寿命延长17-35%。

它们还显示出更健康的外表,脂肪、肌肉及肾脏组织中的炎症量减少。

梅奥诊所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衰老细胞清除的研究,2011年的Science十大科学突破中也有它。

2.人工设计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生命的支柱,它们能加快关键的化学反应,让肌肉使出力,帮助细胞进行沟通,防御入侵者。

为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希望能创建出自己设计的蛋白。

今年研究组设计并合成了一个可自组装的25纳米的二十面体壳蛋白笼子,并且研究制成了兆道尔顿规模、双组分的二十面体蛋白复合物。

设计新蛋白要求科学家能准确预测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而这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由于氨基酸的性质各异,在预测时发生的一些微小误差,都会极大影响最终结果。

为了增加预测的准确度,科学家们发明了一种同源比较法,即基于结构已知的蛋白,对结构未知,但序列接近的蛋白质进行结构预测。

这种方法虽有效,但也很快遇到了短板:目前已知的蛋白数量太少,不足自然界中蛋白数量的千分之一。

这让能用于比较的“模板”数量严重不足。

为此Baker等人创造了一个叫做Rosetta的预测工具,利用局部的氨基酸性质,分析蛋白片段。

经过多次改良,这一研究组目前已经成功预测了900多个蛋白结构。

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能够结合特殊凝血素的蛋白,结果在临床前实验中证明人工合成的新蛋白能够发挥作用。

相关论文:Design of a hyperstable 60-subunit protein icosahedron,Accurate design of megadalton-scale two-component icosahedral protein complexes3.人造卵母细胞今年的“试管婴儿”有了新的含义:科学家们第一次从实验室重编程小鼠胚胎干细胞((ESCs)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中培育出了功能完整的卵母细胞。

21世纪十年间照亮世界的十大科技成就

21世纪十年间照亮世界的十大科技成就

21世纪十年间照亮世界的十大科技成就光阴如弹指,新千年已匆匆走过10年。

站在10年节点上,回望世界,我们在兴奋与阵痛中度过了3650个日日夜夜:一件件照亮人类前行的科技成果诞生,一位位影响世界的人物登场,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一次次遭受生与死的磨难。

1,火星月球发现有水2004年1月4日和1月25日,美国“勇气”号和“机遇”号火星车分别在火星登陆。

两辆火星车的最大成就是共同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证据。

同时,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也发现火星南极存在冰冻水。

这是人类首次直接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在经历9个多月的太空旅行后,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2008年5月25日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这是第一个在火星北极附近着陆的人类探测器。

按照计划,“凤凰”号着陆后展开了为期3个月的火星地面探测。

同年7月30日,“凤凰”号的机械臂把一份土壤样本递送到热量和释出气体分析仪中。

在样本加热时,分析仪鉴别出其中有水蒸气产生。

这是火星上存在水的最直接证据。

2009年11月,科学家们肯定地表示,月球上有水而且数量可观。

2009年10月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利用火箭在月球表面撞出一个直径100英尺的坑,并在产生的碎片中测量到25加仑以水蒸气和冰的形式存在的水。

2,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人类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基因组草图已经完成。

2001年2月12日,中、美、日、德、法、英等6国科学家和美国塞莱拉公司联合公布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最实质的内容,就是人类基因组的DNA序列图,人类基因组计划起始、争论焦点、主要分歧、竞争主战场等都是围绕序列图展开的。

在序列图完成之前,其他各图都是序列图的铺垫。

也就是说,只有序列图的诞生才标志着整个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的完成。

2003年4月15日,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发表50周年前夕,中、美、日、英、法、德6国元首或政府首脑签署文件,6国科学家联合宣布: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完成。

2010年的那些重大发明

2010年的那些重大发明

2010年的那些重大发明作者:阿龙来源:《初中生世界(初一年级)》2011年第02期2010年《时代周刊》“50个最佳发明”揭晓,涉及交通、医疗健康、生物工程、绿色能源、服装、机器人与软件以及军事等领域,苹果iPad、飞行汽车、喷气飞行包均上榜,堪称今年科学、技术与艺术领域最重大最酷的突破。

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发明将无限接近我们。

军事类发明:钢铁侠战衣总部设在盐湖城的美国高科技公司Raytheon Sarcos发明的XOS 2外骨骼系统被称为“钢铁侠战衣”,穿上它,肌肉最不发达的人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举起约90公斤的重物。

Raytheon Sareos公司希望先将XOS 2外骨骼系统推广到军方使用,令战场上的士兵可以轻松举起重型武器或其他设备。

服装织物类发明:喷出来的衣服从奶酪、绝缘材料到毛发,喷壶可以喷出很多令人吃惊的东西。

现在,这个名单又有了一个新成员——衣服。

英国公司Fabrican找到一种方式,能够粘合和液化纤维,如此一来,纺织品便可以从喷壶或者喷枪中喷出来,并且直接喷在人体或者模型上。

随着溶剂蒸发,纤维粘合在一起,形成一件绝对合身的衣服。

第一场“喷衣秀”已在2010年秋季举行。

消费者能否接受这种衣服,让我们拭目以待。

交通类发明:中国立体快巴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的很多大城市出现严重交通拥堵。

深圳华世未来泊车设备有限公司希望改善这种交通状况。

方式就是让更多人出现在公路上。

他们的具体做法并不是增加更多车辆,而是研制巨大的立体快巴。

这种新型交通工具的造价低于地铁,部分采用太阳能驱动。

它可以横跨两个车道,搭载1200名乘客,车体底层高度约为2.13米。

由于横跨在车道之上,下方允许其他车辆通行。

很显然,乘客应该很喜欢这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目前,华世正等待政府批准在北京启动一项测试。

如果获得批准,测试将在2011年年底开始。

医疗类发明:eLegs外骨骼对于截瘫患者来说,独立站立能力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更别提走几步了,至少过去是这样。

新品上市:小绿膜

新品上市:小绿膜

御研堂新品小绿膜|面膜界的“绿色能量”,一片唤醒肌肤活力俗话说的好:“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在很多人眼里,“肤若凝脂”的靓白肌肤,就是美的象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健康又安全的美白呢?既然说到美白,不得不提2019最火爆的生物工程基因技术:核糖核酸干扰机制(即小核酸干扰技术),简直是美白界的黑科技。

核糖核酸干扰机制,利用mRNA(信使RNA)在基因表达中的遗传信息传递作用,将有效成分作用到肌肤细胞中的基因层面。

这项技术是国际公认的基因调控技术,也是人体基因组测序完成后,科学家公认的一种鉴定基因功能和调节基因信息流量的重要工具。

1998年,小核酸干扰技术被美国科学家发现,并将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杂志,后又被美国《科学》杂志在2001-2006连续6年期间评定为年度的世界10大科技成就之一。

2006年,小核酸干扰技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2010年12月,美国《Science》杂志在评选21世纪头十年的十大科学突破时,第一个提到的也是RNA研究,成就媲美抗生素!眼下,御研堂新上市的这款新品小绿膜,正是采用这项技术的原理机制,将其运用到小绿膜的研究生产中,让美白祛斑变得更加简单有效,加上透明质酸钠、多种肽类等纯天然有效成分。

御研堂小绿膜中的核糖核酸,可以促进肌肤蛋白质的合成,加强细胞黑色素代谢并抑制细胞黑色素的产生,从而做到美白效果。

同时,御研堂的新品小绿膜,全称“小核酸臻颜晶透面膜”。

顾名思义,就是美白面膜。

其次,御研堂这款新品小绿膜,内含高浓度的传明酸精华,还添加了核糖核酸等修护屏障和美白精华,以及大中小分子的玻尿酸精华,有极佳的美白淡斑效果。

尤其是御研堂小绿膜中传明酸成分,也叫凝血酸、氨甲环酸,是近年来比较热门的美白成分。

其实,传明酸在临床上是一种处方药,用于止血。

因传明酸有止血作用,可以改善牙龈出血的情况,所以在牙膏中会有使用。

现在国内某知名牙膏(云N 白Y)里就有这成分。

后来医生给病人口服传明酸止血时,意外发现传明酸可以让皮肤变白、改善色斑!传明酸添加到护肤品里,有抑制黑色素的生成、抑制炎症和保湿的功效。

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

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著名网络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萨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对社会有重大影响的10大科学发现。

有些我们耳熟能详,有些却似最熟悉的陌生人。

基本上,我们很难分辨,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和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哪个更伟大。

所以,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站在牛顿们的肩膀上,看得更多、更远。

十、光的波粒二象性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从十七世纪初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开始,至二十世纪初以光的波粒二象性告终,前后共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时间。

牛顿、惠更斯、托马斯·杨、菲涅耳等多位著名的科学家成为这一论战双方的主辩手。

正是他们的努力揭开了遮盖在“光的本质”外面那层扑朔迷离的面纱。

二十世纪初,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学说。

1921年,爱因斯坦因为“光的波粒二象性”这一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11 年10 月29 日,在物理化学家能斯特的组织下,主题为“辐射理论与量子”的第一届索尔维会议终于在布鲁塞尔成功召开了。

来自各个国家的物理学家们聚在一起,共同讨论恼人的量子问题。

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即经典物理学的某些基本原理处境不妙了。

第一届索尔维会议使量子思想声名远播,并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对量子问题的研究中。

爱因斯坦的好友贝索风趣地将这次会议称为“布鲁塞尔的女巫盛宴”。

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之间的联系为:光子的波动性与粒子性是光子本性在不同的条件下的表现。

波动性突出表现在其传播过程中,粒子性则突出表现在物体的电磁辐射与吸收、光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中。

一般地说,频率越高、波长越短、能量越大的光子其粒子性越显著;而波长越长,能量越低的光子则波动性越显著。

值得提出的是,在同一条件下,光子或者表现其粒子性,或者表现其波动性,而不能两者同时都表现出来。

九、热力学四大定律18世纪,卡诺等科学家发现在诸如机车、人体、太阳系和宇宙等系统中,从能量转变成“功”的四大定律。

没有这四大定律的知识,很多工程技术和发明就不会诞生。

热力学四大定律对认识宇宙有重大意义。

过去十年十大科学发现

过去十年十大科学发现

过去十年十大科学发现每年全球都有数百万篇科研论文发表,它们所揭示的秘密从恒星演化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再到咖啡的健康益处或害处无所不包。

正因为每年都有如此多的科研成果發布,所以要想判断其中哪一个重要、哪一个有趣但不重要和哪一个其实只属于伪科学等都很难。

但在2010~2021年这十年中,在一些重要和非常有启迪的科研领域有不少发现和论文发布,它们促进了科技的长足发展。

这里,我们就来看看过去十年中相对有代表性的十大科学发现。

1现代人的近亲随着在非洲和菲律宾发现古人类新化石,人类家族树在过去十年迅速壮大。

首先是发现和确认了近200万年前生活在如今南非所在地的一种古人类——南方古猿源泉种。

2021年,9岁的美国小孩马修偶然发现了这个古人种的一块右锁骨化石,这也是首次发现南方古猿源泉种化石。

随后,一个考古团队发掘出这名古人(一个小男孩)的更多化石,其中包括保存完好的头骨化石。

2021年,马修的父亲、古人类学家博格及其同事首次描述了南方古猿源泉种。

这个古人种代表着从南猿到现代人类之间的一个过渡人种,前者有一些较古老灵长类的特征,但步态与现代人相似。

发掘自南非的南方古猿源泉种头骨。

博格的团队还发现了生活在23.6万~33.5万年前的另一个古人种——纳莱蒂人,这个时间段意味着纳莱蒂人与现代人有不少共同点。

纳莱蒂人的化石2021年在南非升星洞中被发现,2021年这一古人种得到描述。

纳莱蒂人兼具原始人和现代人特征。

例如,纳莱蒂人的脑袋小,只有智人(现代人的学名)的大约1/3。

但在当时来说纳莱蒂人的个头算大一重量超过90千克,身高超过1.5米。

而在菲律宾发现的一个古人种一吕宋人生活在5万~6.7万年前,他们与现代人有更多相同点。

吕宋人刚被发现时被辨识成智人,但2021年进行的检验证明吕宋人是前所未知的一个古人种。

上述3项重要发现表明,现代人的更多近亲化石尚待发现。

2测量宇宙当爱因斯坦在1915年首次发表广义相对论时,他很可能想象不到:百年后天文学家会采用一些最顶尖仪器测试该理论的预测结果,而且该理论每一次都通过了测试。

百年世博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创新

百年世博改变世界的十大发明创新

世博会是一个展示科技新产品的大舞台,被誉为科学技术的奥林匹克。

这一舞台上,曾经诞生无数彪炳史册的伟大发明,我们今天使用的很多物品,都与世博会有着不解之缘。

世博会集中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成果,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现代化进程。

美国历史学家里德尔曾说:“要想让大众了解你的新创意或新产品,世博会就是一个重要的窗口。

”正是因为世博会,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才得以最大范围地影响和改变世界,人们才得以分享高科技带来的福祉。

从1851年首届英国伦敦世博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会已经淌过了159年的历史长河。

在这一个半世纪里,人类近现代绝大多数最伟大的发明创造,如蒸汽机、电报、电话、留声机、电影、胶卷、汽车、飞机、电视机、计算机、打字机、机器人……都曾在世博会上相继登场,大放异彩,并逐步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当本届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下,“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展出包括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最大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一百多年历届世博会上反映的科学发明薪火相传的壮丽历史画卷,不要忘记无数为人类文明进步锲而不舍,奋斗不已的发明家、科学家,正是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才使历届世博会谱写下人类文明史上最鼓舞人心的篇章。

藉此上海世博会举行,本刊评选出曾经在世博会上展示过的,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重要意义的十大科技发明,进而窥一斑见全豹,开启百年世博之旅。

(一)蒸汽机——永不疲倦的心脏工业革命是在蒸汽机的隆隆声中开启大幕的。

从早期的瓦特蒸汽机,到伊万斯的高压蒸汽机,1851年首届伦敦世博会吸引了各国工程师和参观者惊喜的目光。

1851年的英国,雄踞世界强国之首,举办伦敦世博会,其目的就是展示工业化成就,推进工业化之路。

伦敦世博会琳琅满目的10多万件展品中,有一台英国制造重达630吨的蒸汽机最为醒目。

面对这台庞然大物,连英国女王都兴奋不已。

而参加展出的纺织机、印刷机、车床等机器,都靠蒸汽机驱动。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

中国2000年后的每年十大科技进展(2012尚未评出)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在太空成功实现首次交会对接。

从接触到最后锁紧,它们用了8分钟。

对接机构完成锁紧后,天宫一号姿态启控,建立起组合体飞行模式,开始组合体运行,进行一系列相关科学试验。

11月14日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

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1月17日19时32分,神舟八号飞船降落于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完整的太空对接技术的国家。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实现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重大跨越。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突破5000米。

7月26日上午,“蛟龙”号在第二次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5000米水深大关。

共有来自13家单位的96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海试任务。

海试期间,共完成5次下潜作业,共有8人完成15人次下潜,下潜深度分别为4027、5057、5188、5184和51 80米。

潜水器在海底完成多次坐底试验,并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开展海底照相、摄像、海底地形地貌测量、海洋环境参数测量、海底定点取样等作业试验与应用,完成了各项试验任务。

本次海试是国家“863”计划海洋技术领域的重点任务,由科技部委托、国家海洋局组织、中国大洋协会具体实施,旨在检验和考核“蛟龙”号在5000米级深度的安全性能和作业能力,为开展更大深度海试和未来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这次海试成功,是我国海洋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到达全球70%以上海洋深处进行作业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cience:2010十大科技突破
在今年之前,所有的人造物体的移动都遵循经典力学的法则。

然而,在今年3月,一组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精巧的装置,其运动方式只能够用量子力学来描述(量子力学是一组支配如分子、原子及亚原子颗粒等细小物体运行的法则)。

为了表彰他们的实验在概念上的拓展、其独创性以及它的众多的潜在用途,《科学》杂志称这一发现是2010年最重大的科学进展。

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物理学家Andrew Cleland 与John Martinis设计了这一机械:一个人们可用肉眼看到的极其细小的金属半导体桨状物,并巧妙地使它按照量子规范舞蹈。

首先,研究人员将该浆状物冷却至其“基态”(即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最低能态,这是物理学家长期以来所追求的目标)。

他们接着将该装置的能量提高一个量子以产生一种纯粹的量子力学的运动状态。

他们甚至设法将该装置同时进入到两种能态,因此该装置在同一时间会有微小的振动及很大的振动,这种奇怪的现象在量子力学的奇怪法则中是允许出现的。

《科学》杂志及其发行机构,即非赢利性的科学协会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承认,这一首创的量子机械是2010年的年度突破。

它们还将过去的这一年中的另外9个重要的科学成就汇编成今年的10大科学成就,该榜单出现在《科学》杂志2010年12月17日刊的一个新闻专版中。

《科学》杂志的一名新闻作者Adrian Cho说:“今年的年度突破所代表的是科学家们第一次在一种人造物体的运动中示范了量子效应。

这在概念的层次上来说非常酷,因为它将量子力学扩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之中。

在实用的层面上,它开启了多种的可能性:从将光量子调控与电流和运动相融合的新实验直到也许某一天人们可以测试量子力学的界限以及我们的现实感。


量子机械证明,量子力学原理适用于大到肉眼可见的物体的运动以及原子和亚原子颗粒的运动。

它为人们朝着在量子水平获取对一种物体的振动的完全控制的方向迈出了关键性的第一步。

这种对某种人造装置的运动控制将允许科学家们操控那些极小的运动,这很像他们现在对电流和光粒子的控制。

这种能力转而可能会导致控制光量子态、超敏感力探测器等新装置的出现以及最终的对量子力学的界限和我们的现实感的研究。

(最后的这一宏伟目标可以通过尝试将一个肉眼可见的物体放入到一个能态中来完成;在这一能态中,该物体可同时直接处于2个略微不同的地方——这一实验可准确地披露为什么大到像人这样的物体不可能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


Cho说:“请注意,物理学家还没有达到让一个像这样细小的物体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的境界。

但现在他们已经进入到量子运动的最简单的状态;看来做到它要比过去容易得多了:这更像是一个…什么时候可做到‟而不是…是否能做到‟的问题。


《科学》杂志2010年的其它9大开创性成就的名录如下:
合成生物学: 在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一个决定性时刻,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合成的基因组,并用它转变了一种细菌的身份特性。

该基因组取代了该细菌的DNA,使其生产出一组新的蛋白质——这一成就促使国会对合成生物学召开了一个听证会。

研究人员预计,将来,定制的合成基因组可用来产生生物燃料、医药品或其它有用的化学制品。

尼安德特人基因组: 研究人员对在3万8000年至4万4000年前曾经生活在克罗地亚的3
个女性尼安德特人的骨头做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测序。

对DNA降解片段进行测序的新
方法使得科学家们能够第一次对现代人基因组与我们的尼安德特人祖先的基因组进行直接
的比较。

HIV预防: 对预防HIV的两种不同且新颖的方法的试验报道了所取得的不容置疑的成功:一种含有抗HIV药物泰诺福韦(tenofovir)的阴道凝胶可使女性中HIV的感染减少39%,而
一种口腔预先接触的预防法可令一组与男性发生性关系的男子和变性女子的HIV感染减少43.8%。

外显子组测序/罕见疾病基因: 通过只对某一基因组中的外显子(或者说是那个极小的实际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组部分)进行测序,研究罕见遗传性疾病的研究人员能够发现造成至少
12种疾病的特别的基因突变;这些遗传性疾病是由某个单独的有缺陷的基因引起的。

分子动力学模拟: 模拟蛋白质在折叠时的旋转一直是一种组合上的噩梦。

如今,研究人员利用了世界上最强力的电脑之一的能力来跟踪在一个小的正在折叠的蛋白质中的原子运动,其能跟踪的时间要比过去任何一种方法都要长100倍。

量子模拟器: 为了描绘在实验室所看见的情况,物理学家根据方程式推出了一些理论。


些方程式可能极其难以解出。

但是在今年,研究人员通过量子模拟器发现了一条捷径——即在人造的晶体中,激光光点扮演着截留在光中的电子位置的离子和原子的角色。

这些装置给在凝聚态物理学中的理论问题提供了快速的答案,它们可能最终会帮助人们解决诸如超导性等的谜团。

下一世代的基因组学: 更快更廉价的测序技术使人们能够对远古和现代的DNA进行非常大规模的研究。

例如,1千个基因组计划已经发现了令我们人类独一无二的基因组变异——而其它正在进行中的计划一定还会披露更多的基因组功能。

RNA的重新编程: 重新编程细胞——即将细胞的发育时钟回拨,使其表现如胚胎中的非
特异性的“干细胞”——已经成为一种研究疾病和发育的标准实验室技术。

今年,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用合成RNA来做这一工作的方法。

与以往的方法相比,这种新的技术的速度
要快2倍,功效要高100倍,并在治疗应用上可能更为安全。

大鼠的回归: 小鼠统治着实验室的动物世界,但研究人员为了诸多目的而更愿意用大鼠。

人们更容易用大鼠来做实验,而大鼠在解剖上也与人类更加相似;但大鼠的重大缺陷是:用以制造“基因分离小鼠”—在这些动物中根据研究需要而将其某些特定的基因准确地关闭—的
方法在大鼠中无效。

然而,今年有一系列的研究承诺会给实验室带来大批的“基因分离大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