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doc
蜜蜂(中蜂)养殖技术(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蜜蜂(中蜂)养殖技术“在养蜂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些有关蜜蜂的知识。
目前我国饲养着7百万群蜜蜂,其中90%是从国外进口的欧洲蜜蜂,包括意大利蜂和东北黑蜂等;还有10%是中华蜜蜂。
意大利蜂,简称意蜂。
广泛饲养在华北、东北地区。
意蜂蜂王产卵力强,工蜂育虫能力强,不仅在生产上起重要作用,而且是重要的育种素材。
•东北黑蜂,是欧洲黑蜂的过度类型。
繁殖力强,在寒冷地区越冬性能好。
但在纬度低的地区不能保持强群。
中华蜜蜂是简称中蜂,适宜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华东、西南等地区生活。
中蜂飞动敏捷,嗅觉灵敏,勤奋,抗病、耐寒、耐热力强。
但产蜜量和分泌王浆的能力略低于欧洲蜜蜂。
•蜜蜂是群居昆虫。
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占1%的雄蜂,和占99%的工蜂组成。
蜂王、雄峰、工蜂在群内各有专职,分工合作,相互依存。
蜂王是蜂群中的雌性蜜蜂。
正常情况下一群蜜蜂中只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职责是产卵。
蜂王交尾一次,受精囊中储存的精子,就可满足一生繁殖的需要。
交尾后2~3天开始产卵。
一只蜂王一昼夜可产卵1500~2000粒。
•蜂王产两种卵,一种是受精卵,可发育成工蜂另一种是未受精卵,可发育成雄峰。
蜂王由蜂王房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
蜂王房也称为王台。
蜂王房内的卵因为吃蜂王浆长大,所以发育成蜂王。
•大家已经知道一群蜜蜂中只能有一只蜂王。
蜂王的寿命可达3~5年,为了保持较高的产卵率,一般一年左右就要更换新蜂王。
••那么蜂群内要产生新蜂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蜂群中的蜂王丢失或死亡。
(新蜂王发育出来大约需要16天);•二是:蜂群过大需要分群。
••第三就是:需要更换老蜂王。
••培育新蜂王的工作通常在秋季进行(通常在夏季进行),为来年高产作好准备。
•当蜂群中出现两只蜂王,就会相互争斗,直到剩下一只蜂王为止。
工蜂是蜂群中发育不完全的雌性蜜蜂。
工蜂幼虫孵化后,前三天由成年工蜂饲喂蜂王浆,从第四天起改喂蜜和花粉混合饲料。
由于营养条件改变,促使生殖器官受到抑制,失去产卵能力。
中蜂养殖技术

厂的地方,避开人畜骚扰或振动干扰。
避免选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它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
“过境地”易出现盗蜂)。
(二)蜂群的排列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
因此,中蜂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如果放蜂场地有限,蜂群排放密集,可在蜂箱前壁涂以黄、蓝、白、青等不同颜色和设置不同图案方便蜜蜂认巢。
对于转地采蜜的中蜂群,由于场地比较小,可以3~4群为1组进行排列,组距1~1.5 m。
但2箱相靠时,其巢门应错开45°~90°。
当场地小、蜂群多,需要密排时,可采取分批进场的办法,把先迁来的蜂群在全场布开,2~3d后,再把后迁入的蜂群插入前批各箱的旁侧,这样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饲养少量的蜂群,可选择在比较安静的屋檐下或篱笆边作单箱排列。
矮树丛多的场地,蜂箱可以安置在树丛一侧或周围,以矮树丛作为工蜂飞翔和处女王婚飞的自然标记,也可以减少迷巢现象。
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木)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0~400mm,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为害。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时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逃群。
(三)中蜂的饲喂养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授粉、取蜜和获得其他一些产品,而饲喂蜂群,正是为了上述目的所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因此,“该取则取,该喂则喂”,是养蜂入员在管理蜂群中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喂蜂的饲料,主要有糖浆、花粉、水等。
1.补助饲养:即在蜜源缺乏时所进行的人工饲喂,防止蜜蜂受饿。
其方法有:(1)补饲蜂蜜。
可用蜂蜜加温水二成稀释(结晶蜂蜜,需稍加水煮溶)。
稀释后的蜂蜜,可采用灌脾(直接倒入箱内的空脾上)的方法或者倒入框式饲养器内饲喂蜜蜂。
(2)补饲糖浆。
糖浆是以白糖加水经加热充分溶解后凉至微温(2份白糖加1份水),最好在糖浆中加入0.1%的柠檬酸,以利于消化和吸收,此时不宜用红糖。
中蜂养殖技术

精心整理中蜂养殖技术一、品种简介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对各地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稳产和适于定地饲养。
工蜂体长10~12毫米;腹节背板黑色,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褐黄环。
雄蜂体长11~14毫米,体色黑或黑棕色,全身被灰色绒毛,蜂王体长l4~19毫米,体色有黑色和棕红力强,盗性强,分蜂性强,卵量很少超过1000丧失蜂王易出现工蜂产卵。
二、基础知识简介(一)蜂群的组成蜂王:1,与蜂王交配。
体型较大好。
6-9mm,培育处女王。
内径5.0-6.5mm,培育雄峰、贮存蜂蜜。
工蜂:工峰巢房,正六边形、内径4.4-5.1mm,数量最多,位于巢脾上、中部,培育工蜂、贮存蜂蜜、蜂粮(花粉+花蜜)(二)生长发育阶段蜂王:(王台)受精卵3天小幼虫5天末封盖,5次蜕皮(大幼虫)蛹处女王6-9饲喂蜂王浆。
寿命5-6年,大于540日龄后产卵量明显下降。
最好每年更换。
处女王会杀死所有的王台内的蛹;处女王之间相互搏斗,只到只剩下一只。
除了交配,一般不出箱。
工蜂:(工峰巢房)受精卵3天小幼虫(3日龄内喂给蜂王浆,3日龄后饲喂蜂粮)(大幼虫)蛹工蜂。
寿命:在采集季节平均寿命35天左右。
秋后所培育的越冬蜂一般能生存3-4个月甚至5-6个月。
雄蜂:(雄峰巢房)未受精卵3天小幼虫(大幼虫)蛹雄峰7天后才能起飞,12-27日龄性成熟可以与蜂王交配。
只有最强壮的才能与蜂王交配,交配后生殖器拉出会立即死亡。
自然寿命3-4个月(蜜粉充足的季节)。
是长翅膀)。
这个过程蜂王15.2天(天,雄蜂23.4天(10-11当蜂王死亡时,工蜂会把1-3培育新的蜂王(饲喂蜂王浆即可)。
三、中蜂一般管理技术(一)放蜂场地的选择⒈蜜粉源丰富。
(二)蜂群的排列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当采用紧挨、横列的方式布置蜂群时,工蜂常误入邻巢,并引起格斗。
因此,中蜂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在山区,利用斜坡布置蜂群,可使各箱的巢门方向、前后高低各不相同,甚为理想。
怎样饲养中蜂多王群的基本方法

怎样饲养中蜂多王群的基本方法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是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那么中蜂多王群饲养的方法是什么呢?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蜂多王群的饲养方法一、中蜂双王群的优势双王群蜂多群势壮,冬季巢内温度适宜,不保温也可安全越冬;早春繁殖巢温恒定,双王产卵、哺育蜂多,幼虫营养充足,能大大加快繁殖速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繁殖成强群;强群抗病、抗盗蜂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巢内幼虫多,饲料消耗大,哺育负担重,因而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热情高,积极性强,不易产生分蜂意念,尤其是当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期到来时,适龄采集蜂多,更有利于蜜粉采集,可获得蜂蜜花粉双丰收,能提高中蜂的综合经济效益。
二、中蜂双王群的组织1、利用同龄王组织中蜂双王群(1)利用提交尾群组织中蜂双王群分蜂期不能组织中蜂双王群。
分蜂期组织双王群容易诱发分蜂。
培育优质王台宜在“立夏”时的主要蜜粉源植物刺槐、狠牙刺、六道木等大流蜜期,麻茹开花粉源极丰富,到分蜂中期,大部分蜂群均有分蜂热,分蜂期雄蜂多。
筛选抗病性能强、能维持强群、蜜粉产量高的优质蜂王群作育王群进行复式移虫,培育一批优质王台。
“小满”分蜂期基本结束,王台成熟即可组织双王群。
利用正方形蜂箱(12框箱),正方形蜂箱适应中蜂的球体特性,可优化蜂巢结构。
西蜂双王群蜂箱内中隔是块死隔板,工蜂之间互通,蜂王不能见面。
中蜂双王群用中蜂框式隔王板将箱内隔成大小两区:大区放9张脾,作贮蜜区;小区放3张脾,系繁殖区。
工蜂之间互通,蜂王由隔王板隔开。
两区各开活动巢门,小区开后巢门,大区紧靠隔板插入活隔板,使两区蜜蜂暂时不易往来,处女王交尾易成功。
王台封盖6天提双王交尾群,每区1群,提2脾足蜂。
从强群内带蜂提1张正出房的老蛹脾,1张卵虫脾。
老蜂若返回原巢可再抖入一脾蜂。
各靠外箱壁,放活隔板。
上盖覆布和小棉被。
大区开前巢门,小区开后巢门,使处女王交尾不易错投。
两区各诱入1只封盖7天的王台。
南方24节气的中蜂管理技术

南方24节气的中蜂管理技术中华蜜蜂在不同的节气里的管理方法都不相同,那么在南方的24个节气里,中华蜜蜂怎么饲养和管理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24个节气管理技术,一起来看看吧!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春立春.天地间万物回春.蜜蜂也不例外.体内的活力激增.王开始产卵子圈逐渐变大.年前的菜花现在正好大开,粉很多,适时的割封盖蜜,加巢础,奖励喂糖是很有必要的.王喜欢在新脾上产卵.一张新脾2个昼夜基本就能产满卵力争在4月初能发展到4---6脾采荔枝.管理好能有3批的蜂出生.这时间很宝贵.雨水.天空下着毛毛雨.但并不影响蜜蜂迎接春天的脚步.偶然间也会有冷空气的到来.要注意防寒.保温是这时的关键.百花初开,蜂群活跃.粉蜜都能采到.可以用3天不同样来形容.惊蛰.早上天不亮就有蜂带粉回了,经过一个月的精心照料,蜂群已经出第一批子,王继续在出子的巢房产卵.这段时间蜜粉消耗较大,虽说中蜂省饲料,但在发展阶段一定要蜜足,我边粉倒不缺.天气忽冷忽热.保温.一定要做到蜂多于脾.对弱群要用补将近出房的子位,快速让弱群加强.春分,雄蜂开始出房.3月底前尽量换新王.新王是获得荔枝蜜的高产主要原因.而且根据本人的愚见.觉得早春的王是一年当中最好的.着手人工分群在这时也非常适合.燕子,蜻蜓.胡蜂等天敌对处王试飞,交尾的影响不大清明,荔枝在开,龙眼现蕾一年当中.本地区最大的蜜源来了,丰收在望.但往往天公不作美.小雨下个不停,这其间.要注意分群带来的损失,连日的雨水,只要天气稍好,中蜂不管王台是否成熟,很多都会自然分群了.要十分注意!!防飞逃请看在下在论坛上传的巢门隔王器图片.但要及时分群或其他方法处理好.谷雨.漫山遍野的杂花开,全年的蜂最好养是这时候.天气温暖.粉蜜充足,扩大规模.发展群势.最合适.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夏立夏,炎热的夏季即将到来采过荔枝后.蜂群会略退.但这时的黄牛木在开,乌桕也快开了.争取繁蜂留一批子采小叶桉,同时病虫害也是这时的高发期,中囊.巢虫是阻碍蜂群发展的绊脚石.防重于治.勤换箱.脾数宁小莫多.脾多于蜂是中蜂的大忌.小满.台风,暴雨,在唱主角,连日的雨天,大量的工蜂无事可做.唯有造王台了,箱外都能见到,久雨初晴,如果有工蜂在咬巢门,出勤率不高等.十有八九是想分蜂了.做好应对的办法.芒种.小叶桉在开,天气越热,排糖越多,5----7天就能摇一次.不太成熟的蜜汽泡多,易发哮,不耐保存,建议小叶桉蜜尽量封盖再摇.大流蜜期往往也是繁蜂的最佳时期.繁出一批新子对安全渡夏有不可估计的价值夏至.温度较高有糖少粉.桉树还在开.但在6月底前的最后一批糖留着渡夏用.尽量不要摇完.6月初繁的子准备出房.度夏的重任就是这些未来战士了.保存实力较好.小暑,气温高.留足蜂粮蜜蜂.多数只在10点前出来采零星的粉蜜,其余时间都是在做散热的工作,偶然有采水蜂飞出.侦察蜜粉的蜂也出.胡蜂来凑热闹,濑哈蟆也吃不少蜂,广州地区的王如果不是人为控制,很少会停产,但高温期出的蜂仔体质较弱.紧脾让蜂密集箱内空间就大.空气流通好.对蜂群也好..大暑,遮阴防过热,有条件的能把蜂群放在大树底下就比较完美了无事少开箱.让蜂能有个安静的环境,盐.一切生物不可缺少的物质.但却是很多玩家所忽略的,缺少盐份的蜂群有时会追人吸汗,补充盐的方法很多.在巢门撒少量盐花,或者在水中加都是不错的办法.南方24节气中蜂管理之秋立秋早晚有些凉意了.适时加糖喂粉繁秋子,秋天又是一个黄金季节,天气好,糖比较稳产,大叶桉在这时提供了不错的蜜源勒仔树粉多,为秋繁定下天然的基础,处暑,是广州地区真正意义上的渡夏结束工蜂出勤又积极了,王产卵也卖力了渡夏时未造好的巢础或被蜂咬烂的巢脾也开始补好.雄蜂房始现.又一轮的繁殖旺季到来.白露和春天一样.白露的天气非常适合中蜂的生长,但秋季的蜂群分蜂的欲望远不及春季强烈,人工移虫育王就能解决问题了,在这里,我要感谢梁起教我的移虫技术-----多谢!!这时育出的王管两年用,对培育优良的越冬子和春繁子.起到重要的作用!!秋分.是个收获的季节,盐夫树开,杂花满山,如果有夜雾,吹南风,第二天肯定多糖.严防巢虫.巢虫是我2008年的痛强群新脾都无济于事.药物防治估计行得通.试过喷脾一次.4个月不长虫.而且是没蜂上的淘汰旧脾.山西绛县出的巢虫药.水药剂.但缺点是喷脾连幼虫都一起死.要脱蜂才喷药。
中华蜜蜂的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有些地方称为土蜂,养殖中华蜜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转地饲养是养蜂场充分利用蜜源,提高蜂蜜产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躲避农药危害和制止盗蜂常用的有效方法。
由于中蜂受振动易离脾结团,只适宜短途小转地。
一、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黄昏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翻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翻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 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①加强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它具有硪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耪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1、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其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按王2状,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致蜂群生滔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阁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2、采取双王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夹箱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大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
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 电子版

简介:《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我现编辑成电子文档,希望对各位养蜂爱好者阅读有所帮助,文档包括《中蜂词养原理与方法》全部内容A4共计476页,以下是部分摘录:第一篇中蜂饲养原理与基本蜂具要养中蜂,首先需要了解中蜂并制备养烽所需的基本用具。
本篇将从介绍中蜂的总体状况与生活开始,使读者对蜜烽与中蜂有一个基本了解。
然后依序介绍:蜜蜂生物学习性、中蜂特性、养蜂用具等等。
第一章中蜂综述及其生活一、中蜂综述中蜂在分类上归属东方蜜蜂种,被定名为中华蜜蜂。
它经历了千百万年的自然选择,适应多种气候、不同的地理环境,如今,在全国均有分布。
它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的蜜蜂,因而又被俗称为土蜂。
(一)养蜂宜养中蜂在生态环境巳发生明显变化,许多古老物种相继灭绝的今天,不少地方仍有野生中蜂留存的事实说明,中蜂不仅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在其自然分布区域内的生存能力,远远胜过西方蜜蜂。
此得益于自然选择的"适者生存"。
与其他家养动物相比,蜜蜂对其生存环境的依附性较强。
在中蜂自然分布地区,像丙方蜜蜂这样的"外来种",需经过漫长时间的适应性磨合,才能站稳"脚跟"达到生态适应的自然水平。
例如,伴随"活框蜂箱"引入我国的"意蜂",在磨合过程中已表现出:群势变小、缺乏自然生存能力、容易患病。
在20世纪60年代,意蜂始发蜂螨为害。
此后,又遭受严重的白垩病危害。
而在相同吋期相同区域的中蜂,确仍能正常生活。
又例如,同在一些地方生活的中蜂、意蜂,采集相同蜜粉源,中蜂能正常抚育,意蜂则容易发生"烂子"。
由这些事例可以作进一步推断:引进我国的西方蜜蜂还会出现新的问题,甚至遭受自然选择的磨难。
相比之下,中蜂在我国绝大多数地方,都表现出明显的生存优势,这是中蜂可养的基本前提。
从生产性能看,中蜂除了不采树胶外,其他蜂产品的生产性能与意蜂相近,有些甚至好于意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中华蜜蜂饲养的方法利用双王繁殖为蜜源培育适龄采集蜂9 月份以后,气温逐渐下降,南方中蜂度过了艰难的越夏期,野外陆续有盐肤木、虎刺等零星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工蜂出勤采集。
可根据秋冬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前有45~65 天时间,选择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大、分蜂性弱、蜜粉产量高、抗病性能强(尤其要抗中囊病) 的蜂群培育一批王台。
王台成熟,将越夏老蜂王带脾蜂囚往小区繁殖,堵严隔王栅,使二区蜜蜂不能互通,然后在大区介入成熟王台。
当处女王交尾产卵,可打开小区巢门,饲养母女同巢双王群,为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培育适龄采集蜂,群势可达12脾以上,力争秋蜜高产。
繁殖期应做好下列各项工作:(1) 遮荫降温,蜂箱不能在烈日下暴晒,一定要遮阴,中午往蜂场、蜂箱上洒水降温。
(2) 野外有零星蜜粉源植物吐粉泌蜜时,进行适当地奖励饲喂,可刺激蜂王多产卵,提高工蜂造脾、育虫、采集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育虫率。
(3) 防止盗蜂,要多作箱外观察,少开箱检查,防止蜂群起盗。
若有盗蜂,要及时设法制止,尤其要防范西蜂盗抢中蜂。
(4) 消灭蜂群敌害。
胡蜂猖獗,尤其是大胡蜂,易钻入箱内,为害严重,要设法消灭;巢虫繁殖快,受害蜂群脾上出现白头蛹,会削弱群势,甚至引发蜂群飞逃,要勤扫箱底,清除蜡屑,保持蜂脾相称;夜晚在巢门前捕捉蟾蜍,送出1 km外。
利用单王采集蜜粉柃属、野坝子、鸭脚木等主要蜜粉源植物开花泌蜜前7~10 天,可将蜂巢进行一次调整,老蜂王囚入王笼挂于大区,利用单王带大群采集蜜粉。
新蜂王带 1 张正出房的子脾、1 张老蛹脾囚往小区繁殖。
偶尔发生分蜂或飞逃,因蜂王不能飞出,飞出的蜜蜂在蜂场上空飞舞一阵,只好返回原巢。
大区有些旧巢脾幼蜂出尽,不再调往小区供蜂王产卵,专供采集蜂贮蜜,有条件的可借用意蜂巢脾。
蜜源期,巢内始终保持10~11 张脾,不足加巢础造脾。
其中小区2 张子脾,大区3~4 张子脾、5~6 张蜜脾(弱群酌群势减少),子脾与蜜脾相间。
8~10 天取蜜1 次,若天气不好,时间还可稍延长。
取蜜不寻找蜂王,省时省工。
只摇蜜脾,不动子脾,不伤及卵、虫、幼蜂,不污染蜂蜜,一次可取成熟商品蜜10~12 kg。
取蜜时,可将大区基本出空的子脾与小区蜂王产满的卵虫脾对调,供蜂王产卵,不可延误。
中华蜜蜂饲养的技巧1、越冬蜂的适时排泄飞行,选择晴暖无风、气温在lO℃以上的天气,取下箱外的保温物及箱盖,晒暖蜂巢,促蜂出巢飞翔,排除越冬期间积聚在肠内的粪便,恢复其正常的代谢功能,延长寿命,如天气晴好,可继续让其排泄,待气温适宜时,冉撤去保温设施。
富通新能源生产销售的颗粒机、饲料颗粒机是养殖户们不错的选择。
2、蜂巢保温。
早春外界气温比蜜蜂幼虫所需要的适宜温度要低得多,有时还会遭到寒流的侵袭,对蜜蜂的繁殖非常不利,众多的蜜蜂从事增温工作,导致饲料消耗量加大,蜜蜂寿命缩短。
要使蜂群快速繁殖,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可结合早春开箱检查,整理蜂巢,抽出多余空巢脾,保持蜂多余脾,并将蜂路缩小到8毫米,对1~2脾蜂的小群,进行双王同箱饲养,以利保温:箱内其余空间用保温物填充:箱外用禾草包装,并覆盖塑料薄膜,早晚应缩小巢门:不宜过频开箱检查,以防热量散失。
3、饲料补充。
春季蜂群开始育虫后,饲料消耗增加1倍多。
在育虫期(外界尚无蜜源、粉源时),补充花粉尤其重要,经试验,哺育一只蜜蜂幼虫,需消耗120~145毫克花粉,培育l框蜂约需花粉150克。
因此,在检查之后,对于那些缺蜜缺粉的蜂群,应及时补充蜜、粉饲料。
外界气温较低时,宜补充蜜、粉脾:外界气温达12℃以上时,则饲喂蜜水(或糖浆)和花粉饼。
饲喂蜜水应在两三天内喂足,尔后为了提高蜂群的产育力可另行奖励饲喂,直到外界有辅助蜜粉源才停止。
奖励饲喂要适量,防止饲料压脾缩小卵圈。
寒潮来临时,要停止饲喂。
4、加脾扩巢。
蜂多于巢的蜂群,当子脾上有2/3封盖时,加第1框脾。
其中,强群,当子脾面积达巢脾总面积的七八成时加脾:弱群,待新蜂大量出房时加脾。
加第2、3框脾时要在天气正常,蜜源初花,蜂脾相当,蜂王健产,子脾7成以上,温度不断上升饲料充足的条件下进行,否则可缓加脾。
加脾应选用有蜜有粉的平整巢脾,用快刀削平1~2厘米,以便于蜂王产卵。
5、育王分蜂繁殖。
春季蜂群里的蜂王,多数是头年秋天培育的,经过秋季和早春两个产育季节,产卵高峰期即将结束,产卵力也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那些质量不很理想的蜂王,维持强大的群势已无能力,凶此,提早育王分蜂,对提高蜂王产卵率,培养和维特强势,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中华蜜蜂饲养方法1、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其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按王2状,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致蜂群生滔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阁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2、采取双王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夹箱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大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
每室养1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
当巢门均设在箱前向时,可采用框式隔王板替换闸板,消除蜂群偏集现象。
流蜜期,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两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 2框范围内产卵,箱内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侧向1 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中蜂双王继箱饲养,可以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继糖饲养,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分4开设在箱前向。
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群,流蜜期叠加浅继箱取蜜。
采有F型中蜂箱双王继箱饲养,方法是用闸板(或框式隔王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每室各养l群,巢门分别开设在箱前向,或1个设在箱前向,1个设在箱侧向。
这种蜂箱其巢框(内围尺寸宽为300mm,高为175 mm)大小只有朗氏框的一半,每个箱体容纳l2个巢框,当底箱满箱时,就要像意蜂上继箱那样,用继箱扩大蜂巢,将子脾调上继箱,并根据需要上、下调整巢脾,进行继箱饲养。
流蜜期,用继箱取蜜,或同时也可将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两群的蜂王分别限制在巢箱侧向1 2框范围内产卵,巢箱中间也供贮蜜,或用囚王笼将1只王扣起来,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1只蜂王限制在底箱一侧1 2框范围内产卵繁殖,巢箱内其他部分供贮蜜。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饲料,包括蜂蜜(或糖浆)和花粉,是蜜蜂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蜂群只有在蜜粉充足的条件下得以维持强大群势。
中蜂对饲料的反应极为敏感,一旦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蜂王的产卵量锐碱,甚至停产。
这一情况在缺粉时更为突出。
有蜜才有蜂深刻揭示了蜜、粉对于蜂群的重要性。
因此,在中蜂强群饲养中,不但应保持群内常年有充足的贮蜜,而且在蜜蜂繁殖期当群内花粉不足时,应特别注意补给足量的花粉。
我们的做法是,在蜂群缺粉时采用饲科粉(等次较低的蜂花粉或蜂花粉加工中筛出的花粉末)制成花粉饼置于框粱上饲喂。
每次饲造脾的蜂群,应尽可能采用础框让蜂群造脾扩巢。
一般地,在新造的脾产满卵后即可再插础框造脾扩巢。
在扩巢时要注意保持蜂群密集,一般以插入空脾或础框后蜂脾比例1:0.8 1为度,早春相对较密集更有利蜂群保温。
4.3加强蜂群保温:采用双群夹箱饲养可以使蜂群互相取暖,但除此以外,在早春繁殖期天气较冷。
气温尚不稳定,为防止蜂群因冷空气侵袭紧缩蜂团导致蜂子受冻伤亡,这个时期还应采取其他措施对蜂群进行保温。
简单的做法是,在箱内隔板外填充成束稻草至箱内一半高度。
4,4防止与解除分蜂热:中蜂好分蜂,是中蜂难于强群饲养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除了采用优质蜂王、适时扩大蜂巢增加育子外,还可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常规措施:4.4.1结合换王,在分蜂期采用王台或新王换掉老王。
4.4.2在蜂群繁殖中期以后,要注意缓解箱内拥挤状况,对于继箱饲养的蜂群要及时提脾上继箱,对于非继箱饲养的双王群,可采取在巢箱上加平面隔王板和空继箱的办法增加蜂巢空间,让多余的工蜂能在增加了的空间结团散热。
4.4.3在蜂群繁殖中后期,要每隔5天彻底检查蜂群毁除王台一次。
此外,当采用FWF型中蜂箱继箱饲养中蜂时,可以通过生产蜂王浆来解除分蜂热。
5、综合防治病虫窨综台防治病虫害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目前,主要威胁中蜂强群饲养的病虫害有囊状幼虫病、欧洲幼虫腐臭病和巢虫。
对于这些病虫害,应采取综台肪治措施,如采用抗病蜂种、在饲养管理中保持蜂群密集,注意蜂群保温和巢内肪温排湿,以及在蜂群的饲料中加入适当的药物进行预肪等。
防治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瘸的药物常用的有青霉素(针剂)、土霉素和四环素等。
防治中蜂囊状幼虫病的药物常用的有病毒灵。
另外。
青霉素(针剂)、土霉素和四环紊这些抗菌素对病毒病虽不能直接起治疗作用,但用于治疗囊状幼虫病能起到促进蜜蜂清理病虫的作用。
采用药物治疗幼虫病,药量通常接1个成年人每次用药量相当于20足框蜂每次的用药量。
施药一般通过饲喂的方式进行,但青霉素(针剂)也可采取喷雾的方式施药治疗。
对于中蜂囊状幼虫病的治疗当病情较严重时应采取扣王断子的措施,结合药物治疗,这样效果较好。
对于巢虫,通过保持蜂群密集相当重要。
密集后的蜂群护脾能力提高,巢虫难于侵扰。
此外,应尽可能采用新脾和经常清理箱底可以有效减少巢虫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