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种养技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的总称,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南方的丘陵、山区,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在被人类饲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

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的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1)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分钟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3)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儿,等蜂群安静下来后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为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蜂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生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中华蜂饲养技术范文

中华蜂饲养技术范文

饲养中华蜂,是一项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养殖项目,对于养蜂人来说,掌握中华蜂的饲养技术,是提高养殖效益、实现蜜蜂养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华蜂的种类、饲养术、疾病防治等相关知识。

一、中华蜂的种类中华蜂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生长在中国南方的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

中华蜂属于膜翅目、蜜蜂科、中华蜜蜂属,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蜜蜂。

中华蜂包括中国本土的中华黑蜜蜂、中华黄蜜蜂、中华棕蜜蜂等几个不同品种。

1、中华黑蜜蜂中华黑蜜蜂是一种特有的蜜蜂品种,是中国最早的蜜蜂品种之一,属于崎岖山区自然界野生优良品种。

中华黑蜜蜂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崎岖山区,其数量相对较少,是中国现存的野生优良蜜蜂种群之一。

中华黑蜜蜂是一种较为温和的蜜蜂品种,智商较高,对环境的适应力较强。

2、中华黄蜜蜂中华黄蜜蜂是中国东南部地区常见的一种蜜蜂品种。

中华黄蜜蜂色泽金黄,身体细长,属于体型中等的蜜蜂品种。

中华黄蜜蜂数量较多,其适应性强,采蜜量较多。

3、中华棕蜜蜂中华棕蜜蜂是一种生活在中国东南部地区的蜜蜂品种,其色泽是深棕色。

中华棕蜜蜂体型较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中华棕蜜蜂具有较强的采蜜能力,采蜜量较多。

二、中华蜂的饲养技术1、选择合适的蜜源和饲料中华蜂采集蜂蜜、花粉等食物的时候,需要有充足的蜜源和饲料。

选择合适的蜜源和饲料非常关键。

在选择蜜源和饲料时,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被情况来选择。

2、掌握中华蜂的生长习性饲养中华蜂,需要掌握其生长习性。

中华蜂需要有稳定的温度和湿度环境,这其中最适宜的环境是温度在20℃到28℃之间,湿度在60%到80%之间。

中华蜂对光的敏感度也比较高,需要保证有充足的光照。

3、选择合适的蜂箱类型饲养中华蜂需要选择合适的蜂箱类型,一般有木制蜂箱、塑料蜂箱、蜜蜂巢箱等多种蜂箱类型可供选择。

需要根据中华蜂的种类、数量和采集蜂产品的要求来选择蜂箱类型。

4、科学管理和疾病防治管理中华蜂需要科学,需要定期给蜂箱换荷,清除蜂箱内部的残渣,以保证中华蜂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二、及时奖励饲养 春季如天然蜜源不足,则应勤加奖饲养。于加脾扩大卵圈时,在巢脾上喷灌糖浆(傍晚加入)以刺激产卵。
三、及时调脾加脾,扩大卵圈 蜂王的产卵圈若偏于巢脾一端,而工蜂足够展布,气候又好,宜选其中一框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展及全框。若子脾三框,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调入中央。待子脾展满全框后,应陆续将育过虫的浅褐色空巢脾,依次加在卵圈外侧与边脾之间。如卵圈受封盖蜜包围,每次检查蜂群时,则应配合切除蜜盖,并在蜜房上以温水作为奖饲,以扩大卵圈。若群势已转强,气候转暖,空脾可加在蜂巢中央,提供产卵。
5、放虫防敌越夏为避免敌害侵入,巢门一般仅放1厘米高,宽度每框足蜂约为1.5厘米,如发现巢门工蜂扇风激烈,则应酌量放宽,但切忌打开纱窗,要使巢内常处于黑暗环境,确保幼虫、蛹的正常发育。要随时注意杀灭大胡蜂、蜂螨,并要经常清理蜂箱底,避免巢虫滋生危害。
6、培养后劲流蜜期培养的蜂王易成活,很少出现围、咬现象。培养方法:一是自然王台,二是人工移虫。主要是选择产量高、抗热性能强又很少患病的群体作为种蜂,也可从外地邮购种蜂,待新王产卵时,再介入大群内,以减少新老交替空当。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中华蜂养殖

中华蜂养殖

中华蜂养殖摘要:中华蜂是中国传统的养蜂品种之一,其养殖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蜜蜂产品的生产和蜜蜂资源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中华蜂的养殖特点、养殖技术和蜜蜂产品的利用,以期为蜜蜂养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中华蜂的特点中华蜂(Apis cerana cerana),又称东方蜜蜂,是中国特有的蜜蜂品种。

中华蜂相对于西方蜜蜂而言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1. 生命力强:中华蜂适应性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更适合于中国的各种气候条件。

2. 生理特点:中华蜂体形较小巧,飞行能力较强,对蜜源的依赖性较低,可以在较为贫瘠的山区或农田中繁衍生息。

3. 工作积极:中华蜂工蜂职责明确,执行效率高,对巢穴的管理能力较强,是非常优秀的蜜蜂养殖品种。

二、中华蜂养殖技术1. 巢箱的选择:中华蜂养殖采用传统的巢箱养殖方式。

应选择结构合理、保温性能好的巢箱作为养殖设备。

2. 蜂群的添加:早春季节是添加新蜂群的最佳时机。

可以从蜂区选择繁育好的母蜂或从其他蜂农处购买优质的中华蜂蜂群。

3. 蜜蜂的繁殖:中华蜂繁殖的方式主要是分巢和引援。

可以选择适当的火炭熏烟或捆绑巢体方法来分巢和引援。

4. 病虫害的防治:蜜蜂病虫害对蜂群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

可采取灭鼠噻虫醇、敌敌畏等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5. 蜜蜂饲养与管理:蜜蜂饲养主要是给蜜蜂提供优质蜜源和养分,同时保持巢箱内的温湿度适宜。

6. 冬季保暖:冬季是蜜蜂养殖的关键时期。

应采取措施保证巢穴的温度适宜,以确保蜜蜂足够安全度过冬季。

三、中华蜂产品的利用中华蜂除了生产优质的蜂蜜外,还可以用于蜂胶、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的提取和开发利用。

1. 蜂蜜的营养与功效:中华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滋补养颜、抗氧化、预防感冒等功效。

2. 蜂胶的抗菌作用:中华蜂胶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烧伤、皮肤炎症等。

3. 蜂王浆的保健作用:中华蜂王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

中华蜂最好养殖方法引言中华蜂(Apis cerana),是我国独特的本土蜜蜂品种,也是中国人最熟悉的蜜蜂品种之一。

它具有适应我国气候环境的特点,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中华蜂的养殖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维护和农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蜂箱选址、蜂群养护、饲养管理等方面介绍中华蜂最好的养殖方法。

蜂箱选址中华蜂的饲养主要依赖于蜂箱,因此选择适宜的蜂箱放置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蜂箱应远离工业区、高速公路等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以防蜜蜂受到噪音和污染的干扰;其次,蜂箱应选择阳光充足、风向通畅的地方,避免湿度过大和积水;最后,应尽量选择离花田近的地点,以方便蜜蜂采集花蜜。

蜂群养护中华蜂蜂群的管理需要密切关注蜂群的健康状况和发展情况。

首先,蜂群需要定期检查,了解蜜蜂的数量和健康状况;其次,要及时处理蜜蜂的疾病和虫害问题,可以采用无药残的草药进行治疗;此外,还要定期更换蜂箱中的蜜蜂巢板,清除过期的蜜蜂蜂蜡。

饲养管理中华蜂的饲养管理需要重点关注蜜源供给和环境保护。

首先,要选择适当的花卉种植,为蜜蜂提供丰富的花蜜来源。

可以选择遍地开花的花卉,如油菜花、百花蜜等;其次,在养殖过程中要避免过度放牧,以免影响蜜蜂积蓄的养料;最后,要防止使用农药对蜜蜂造成伤害,尽量选择无农药的耕作方式。

技术培训与交流为了能够更好地养殖中华蜂,饲养人还需要通过培训和交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可以参加专业的蜜蜂养殖培训课程,学习养蜂技巧和知识;同时,可以通过参观其他农户的蜂场,与有经验的养蜂人交流经验,从中获取更多的养蜂技巧。

结语中华蜂的养殖对于我国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合理的蜂箱选址、蜂群养护、饲养管理以及技术培训与交流,能够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华蜂资源,促进蜜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本文所提到的中华蜂最好的养殖方法能够对广大养蜂人有所帮助。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

你知道这种蜜蜂要怎样饲养管理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蜜蜂强群管理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

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

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

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中华蜜蜂繁殖期管理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蜜蜂是大自然中劳动力极强的动物,也是一种能够提供高质量、健康的蜂蜜和植物精华的金色生产力。

其中,中华蜂被广泛应用于蜜蜂养殖业,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

那么,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是怎样的呢?下面将从不同的分类角度进行介绍。

一、选址在中华蜂养殖中,选址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应该尽可能选择距离重工业区、高速公路和机场等污染源较远的地区,同时,在四周有较多花果树的场所可供蜜蜂采蜜。

二、养蜂箱中华蜂养蜂箱是蜜蜂群体生活的地方。

养蜂箱的尺寸、材料、结构与密度应该与中华蜂群体规模相适应。

在实践中,大多数养蜂者选择使用木质的养蜂箱,这种材料对蜜蜂对环境的适应性最好,建议使用北方郁松、松木、皮桐等木材制作。

三、饲料蜜蜂在采集蜜源和育嫁时需要丰盛的饲料,以补充能量和营养素。

中华蜂的饲料种类包括蜜、糖水、玉米糖浆等,其中蜜和糖浆是较为常用的饲料。

四、育种在选育中华蜂时,应该优先考虑种峰性能和特性,如产蜜量、群体生理和形态特征等,以挖掘中华蜂的优势。

对于中华蜂的育种基地,应该尽可能选择距离其他野生蜜蜂群体较远的区域,以不影响其基因纯度。

五、防疫如同人类一样,蜜蜂群体也会受到不同的疾病和虫害的影响。

在中华蜂养殖中,防疫措施不能忽视。

建议定期翻看蜜蜂群体,并对感染疾病或虫害的蜜蜂进行剔除或隔离处理。

同时,也要掌握一些简单的防疫技巧,如改变养蜂箱的位置、种植药材等方法。

以上就是中华蜂的养殖方法和技术的介绍。

对于中华蜂的养殖来说,选址、养蜂箱、饲料、育种和防疫是不可忽视的五个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好了,才能够获得高质量的蜂蜜和蜂产品,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自然草原和花木资源的发展和保护。

中华蜜蜂的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的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有些地方称为土蜂,养殖中华蜜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转地饲养是养蜂场充分利用蜜源,提高蜂蜜产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躲避农药危害和制止盗蜂常用的有效方法。

由于中蜂受振动易离脾结团,只适宜短途小转地。

一、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黄昏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翻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翻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 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①加强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笔者曾使用过10框、14框、高窄式、从化式等蜂箱饲养中蜂,感觉到高窄式使用起来不太方便,产蜜量也不高;10框和14框箱适于饲养强群,产蜜量较高;从化式箱也不错,特别适宜于中小群的繁殖。

目前推广的中蜂10框蜂箱(国标箱)在心寸上作了一些改进,我认为更趋于合理,既增加了取蜜量又合乎中蜂爱结团的特性;饲养中蜂的蜂友不妨彩这一种蜂箱。

中蜂蜂箱的制作要讲究密封;不要开底窗;转地的蜂箱可用钢丝锯挖前后窗,挖出的木板补回原处,并用活页连接。

巢门要开5mm左右,最好做成活动巢门,能随时调节大小,防止老鼠、蟑螂、蜡蛾(蜡螟的成虫)。

中蜂抗巢虫(蜡螟的幼虫)能力较弱,箱底和四周缝隙要用牛粪、石灰加桐油补牢,以便清扫和防止巢虫滋生,箱身四周要钉上木条。

要养好中蜂,首先要在选育蜂种上下功夫。

中蜂种性复杂,要选择采集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蜂种进行育种,。

以最快的速度淘汰差的品种,实行优化。

根据我多年的观察,中蜂从蜂王和工蜂的体色上可粗略分成4大类:
(1)红色种:蜂王腹节有明显暗红色环或或桔红色环,俗称:马鞭王。

工蜂体色黄色,幼蜂浅黄色并显得苍白。

红色种王产子率极强,能维持大群;分蜂性弱,性情温和;缺点是抗病、抗螨的能力较差,可择优作为亲本杂交的素材。

(2)褐色种:蜂王和工蜂褐色或褐黄色,蜂王产子玄高,蜂群采集力、抗病虫害力都很强。

优良的褐色种王码电脑公司软件中心腹节层次明显、举止安祥,工蜂护脾能力强,受轻微振动能很快安静下来,是中蜂首选的育种素材。

(3)麻色种:蜂王和工蜂体形较大,腹节有明显宽黑色环与浅区映照成麻色,蜂王产子率高,工蜂采集力较强。

(4)黑色种:蜂王和工蜂均较黑,腹部有乌色斑黑色种群大都畏光,爱分群,对外界反应强烈,属野生习性最强的一个品种,我把
它淘汰不用。

中蜂选育良种是一项细致、长期的工作,可多项选择、重点培育、不断筛选和优化,发现特别优秀的蜂群,要保留老王。

采用杂交的方式,尽快获得大批优质蜂王,同时,也可采用在非分
蜂季节培育交替王,削弱蜂群的分蜂性,从而培育较大群势的蜂群。

中蜂蜂场要选择安静、背风向阳、干燥的地方,而且要临近清洁的水源;蜂箱下打木桩支撑,高度不低于0.5m,蜂箱上面常年盖杉
树皮等覆盖物防晒,尽量避免外界气温对蜂巢的影响;夏季更要做好
防晒工作,将蜂箱放在有树荫的地方搭棚遮荫。

1、选王。

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

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

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朗氏十框
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
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
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
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
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
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加继
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
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

产蜜
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

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
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

饲喂宜在夜间
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
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
病虫害。

2、人工育王。

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
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
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
放回。

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
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
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
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
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3、组织交尾群。

选用与母群没有血缘关系或外地引进的良种,
在人工育王前20d前培育雄蜂;育王复式移虫后10d,从强群提出
1~2框粉蜜多的封盖子脾,带蜂放入1只优质王台(注意不要挤压、倒置)组成交尾群。

蜂王交尾丢失后,再放入一个成熟王台,若两次
丢失,则交尾群应合并。

4、人工分蜂后的饲养。

从原群中抽出一框封盖子脾、一框蜜粉脾、一框幼虫脾入在隔壁板一侧,开侧巢门放成熟王台,新蜂王交
尾成功后形成新群,新群同老群同箱饲养,以母女同箱或姊妹同箱
箱饲养为宜,若工蜂偏集一群时,应调整群势,改变巢门方向。


时加基造脾,扩大蜂巢,并用新脾换老脾,当群势发展到5个巢脾时,应改为单箱饲养;流蜜期或气温25℃以上时,应改为单箱饲养。

1、度夏准备。

7月底至8月底野外蜜粉源缺乏,持续高温,这
个时期为度夏期。

度夏前应合并2框以下的弱群,每群应调整到
4~5框群势,清除箱内或巢脾上的巢虫,群内应有1~2框封盖蜜脾。

2、降温管理。

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或搭凉棚遮荫,中
午高温时可在蜂箱四周洒水降温,打开通气窗和扩大巢门,以利于
蜂群降温。

气温超过35℃时,给蜂群喂水和箱外洒水,为蜂群降温。

3、检查。

高温天气应以箱外观察为主,防止蜂群产生飞逃“情绪”。

若发现工蜂出勤少,应选择傍晚开箱检查,及时改善箱内条件。

4、天敌防治。

夏季高温时,应垫高蜂箱防蟾蜍、蚂蚁为害蜂群,并经常捕打胡蜂等天敌。

5、越夏后检查。

9月初,野外出现零星蜜源,蜂群开始繁殖,
应及时全面检查,调整群势,清除巢虫,合并弱群并进行奖喂。

1、最后一个蜜源流蜜期,给蜂群预留封盖蜜脾。

合并蜂群更换
衰老、产卵力差的蜂王。

2、在最后一个蜜源即将结束时,用强群的蜂和封盖子脾补充中
小群,同时撤出蜂群中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或蜂略多于脾。

3、保持巢内充足的产卵空间和蜜粉饲料,并进行奖励饲喂。

4、越冬选择地势高、干燥、避风、安静、半阴半阳的落叶树下
摆放蜂群,中、后期树林落叶后,使蜂群采光充足。

越冬初期,只
需在副盖上加保温物。

越冬中、后期,进行巢内保温。

冬季气温降
至0℃以下时,蜂群停止哺育幼虫,蜂群结团,并停止采集活动,
并采取包裹蜂箱、留出巢门口等保温措施。

经常进行箱外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蜂群越冬的异常状况。

在巢门侧耳倾听蜂群发出轻微的“嗡嗡”声或轻叩箱壁发出“嗡嗡”声,马上静下来,属正常情况。

箱外检查发现工蜂在巢门口进出抖翅,
箱内声音混乱,表明可能失王,应在晴暖的中午开箱检查,若失王
应诱入储备王或并入他群。

箱外检查发现蜂群喧闹不安,从巢内捣出断头缺翅的死蜂,并有巢脾碎块,可能有虫害,应及时驱杀,查找堵塞学习漏洞。

箱外检
查发现蜂群出现骚动不安,经久不息,可能是缺水或缺蜜。

若蜂团
散开,表明缺蜜,应加入蜜脾;若从巢门掏出蜂蜜结晶,可在巢门喂0.2%的食盐水。

以上是对中华蜜蜂养殖技术的介绍。

中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优良蜂种,具有抗病、抗螨,易于定地饲养等优点;特别是对山区气
候条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利用山区大宗蜜源及零星蜜源上有着
西蜂无法比拟的优势。

猜你感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