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蜜蜂养殖技术

合集下载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 种养技术

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种养技术中华蜜蜂,简称中蜂,是中国境内东方蜜蜂的总称,广泛分布于除新疆以外的全国各地,特别是在南方的丘陵、山区,多为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

在被人类饲养以前,它们一直处于野生状态。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蜜蜂规模化养殖技术及养殖建议。

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

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2、小转场放蜂传统的中蜂饲养方法是坐地放养,蜂群规模大了,坐地放养蜜源就少了,就不能采到更多的蜜。

根据中蜂的地域性特点和不同地区蜜源植物的分布,以及同种植物在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几个流蜜期的因素,可采取中蜂小转的饲养技术,增加产量。

(1)转场调查。

转场前要对新场地的蜜源、蜂群陈列的地点进行详细的调查落实,并根据路途的长短选择好运输工具和运输时间。

(2)转场途中的管理。

运蜂时间尽量选择晚上,装车时巢脾的朝向与车辆前进方向平行。

装好车后,应立即起运,行走20分钟后,停下来检查一下,再行走。

(3)蜂群到达新场地的管理。

蜂群到达新场地后,趁黑夜或清晨,将蜂箱迅速放到事先备好的场地,停放一会儿,等蜂群安静下来后再间隔分批打开巢门,为防止蜂群飞逃,到新场后的第二天就要对蜂群做一次全面检查。

3、培育优良蜂王选育优良蜂王,对于蜂群的复壮和提高蜂群的生产性能,增加蜂蜜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选用蜂王产卵力强、蜂群壮、采集力强的蜂群作为种群培育蜂王。

由于中蜂有分蜂的习性,要选用分蜂性弱的新王,最好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换老王,以控制来年春天蜂群分蜂,并保持全场蜂群全年使用新蜂王。

4、野生中蜂的收捕收捕野生中蜂,是补充蜂群、扩大规模、省力、省钱的一种好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中华蜜蜂饲养技术-村夫整理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 因此养蜂人员要做好预防工作。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秋季蜜蜂应防止农药中毒
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王浆、蜂蜜等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特别是转地养蜂户,从9月份开始,陆续从外地回转,准备蜂群的越冬。
二、及时奖励饲养 春季如天然蜜源不足,则应勤加奖饲养。于加脾扩大卵圈时,在巢脾上喷灌糖浆(傍晚加入)以刺激产卵。
三、及时调脾加脾,扩大卵圈 蜂王的产卵圈若偏于巢脾一端,而工蜂足够展布,气候又好,宜选其中一框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展及全框。若子脾三框,两大一小,可将小的调入中央。待子脾展满全框后,应陆续将育过虫的浅褐色空巢脾,依次加在卵圈外侧与边脾之间。如卵圈受封盖蜜包围,每次检查蜂群时,则应配合切除蜜盖,并在蜜房上以温水作为奖饲,以扩大卵圈。若群势已转强,气候转暖,空脾可加在蜂巢中央,提供产卵。
5、放虫防敌越夏为避免敌害侵入,巢门一般仅放1厘米高,宽度每框足蜂约为1.5厘米,如发现巢门工蜂扇风激烈,则应酌量放宽,但切忌打开纱窗,要使巢内常处于黑暗环境,确保幼虫、蛹的正常发育。要随时注意杀灭大胡蜂、蜂螨,并要经常清理蜂箱底,避免巢虫滋生危害。
6、培养后劲流蜜期培养的蜂王易成活,很少出现围、咬现象。培养方法:一是自然王台,二是人工移虫。主要是选择产量高、抗热性能强又很少患病的群体作为种蜂,也可从外地邮购种蜂,待新王产卵时,再介入大群内,以减少新老交替空当。
从养蜂实践得出的经验是养蜂的一年之计在于秋。因为秋季蜂群的群势好坏将直接影响蜂群越冬,也是来年养蜂生产取得成功的基础。为此,在秋季的养蜂生产管理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对农药中毒的防范工作。具体注意以下几点:

中华蜂养殖

中华蜂养殖

中华蜂养殖摘要:中华蜂是中国传统的养蜂品种之一,其养殖历史悠久,被广泛应用于蜜蜂产品的生产和蜜蜂资源的保护。

本文将介绍中华蜂的养殖特点、养殖技术和蜜蜂产品的利用,以期为蜜蜂养殖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中华蜂的特点中华蜂(Apis cerana cerana),又称东方蜜蜂,是中国特有的蜜蜂品种。

中华蜂相对于西方蜜蜂而言具有以下独特的特点:1. 生命力强:中华蜂适应性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更适合于中国的各种气候条件。

2. 生理特点:中华蜂体形较小巧,飞行能力较强,对蜜源的依赖性较低,可以在较为贫瘠的山区或农田中繁衍生息。

3. 工作积极:中华蜂工蜂职责明确,执行效率高,对巢穴的管理能力较强,是非常优秀的蜜蜂养殖品种。

二、中华蜂养殖技术1. 巢箱的选择:中华蜂养殖采用传统的巢箱养殖方式。

应选择结构合理、保温性能好的巢箱作为养殖设备。

2. 蜂群的添加:早春季节是添加新蜂群的最佳时机。

可以从蜂区选择繁育好的母蜂或从其他蜂农处购买优质的中华蜂蜂群。

3. 蜜蜂的繁殖:中华蜂繁殖的方式主要是分巢和引援。

可以选择适当的火炭熏烟或捆绑巢体方法来分巢和引援。

4. 病虫害的防治:蜜蜂病虫害对蜂群健康具有较大的威胁。

可采取灭鼠噻虫醇、敌敌畏等药剂进行病虫害防治。

5. 蜜蜂饲养与管理:蜜蜂饲养主要是给蜜蜂提供优质蜜源和养分,同时保持巢箱内的温湿度适宜。

6. 冬季保暖:冬季是蜜蜂养殖的关键时期。

应采取措施保证巢穴的温度适宜,以确保蜜蜂足够安全度过冬季。

三、中华蜂产品的利用中华蜂除了生产优质的蜂蜜外,还可以用于蜂胶、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的提取和开发利用。

1. 蜂蜜的营养与功效:中华蜂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滋补养颜、抗氧化、预防感冒等功效。

2. 蜂胶的抗菌作用:中华蜂胶具有较强的抗菌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烧伤、皮肤炎症等。

3. 蜂王浆的保健作用:中华蜂王浆富含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身体恢复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

中华蜜蜂怎样养殖管理中华蜜蜂又称中华蜂,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

你知道这种蜜蜂要怎样饲养管理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华蜜蜂养殖技术,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华蜜蜂强群管理1、选王:宜选用评分70分以上二级以上种王。

选用春季或冬季换王,1年应换王1次或2次,保持蜂群强势。

2、双王群、双箱饲养:提倡双王群和双箱饲养。

采用朗氏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比十框箱大80mm),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可开设在箱前面,可采用2块框式隔王板将蜂王分别限制在侧壁向1~2框内产卵,箱中央供贮蜜;或用囚王笼扣1只蜂王,用1块框式隔王板将另蜂王限制在侧向1~2框内产卵,箱内其他部份供贮蜜。

采用中蜂十框标准箱或FWF型中蜂箱,用框式隔王板将箱内空间隔成2个室,每室养1群,巢门均开设在箱前向,平时平箱饲养双王箱,流蜜期可叠加继箱取蜜。

加继箱时应从巢箱提取3~4框盖子脾或大幼虫脾1张蜜粉脾放在继箱一侧,外加隔板,在巢脾内补加空巢脾,巢箱或继箱间加隔王板,让蜂王在巢箱内产卵,或不加隔王板让蜂王在整个箱体内产卵。

产蜜期应在巢箱和继箱间加隔王板。

3、保持群内饲料充足:当外界蜜粉缺乏,群内又无贮存时,应采用灭菌的花粉灌脾饲喂,或花粉代替品制成花粉饼置于框梁上饲喂;缺蜜时,用饲喂器盛蜂蜜置于蜂箱内蜂箱内饲喂。

饲喂宜在夜间和每次饲喂量应可供蜂群食用2~3d为宜。

中华蜜蜂繁殖期管理1、繁殖期:一般分为春夏、秋季繁殖期,繁殖期应注意保温,供应足够饲料,及时扩大蜂群群势,人工育王、双王同箱饲养、防治病虫害。

2、人工育王:选取5框以上蜂群,用隔王板把蜂群分为育王区和繁殖区,蜂王留在繁殖区内;育王区内放蜜粉脾和幼虫脾,育王区占原巢脾的2/3,或将育王群的蜂王暂时提出,待王台被接受后再放回。

采用内径200~250mm,高200~220mm的窄式育王框,育王框上安装直径8mm、深11mm的人工王台,台与台之间距离9mm~10mm,每框内移入24h内的幼虫15条~20条,移虫后立即放入育王区;次日,再提出育王框,取出台基内的幼虫,再从母群内移入18h~24h的幼虫,培育成蜂王。

中华蜜蜂的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的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个蜂种,有些地方称为土蜂,养殖中华蜜蜂是山区和半山区农民增收的途径之一,下面是精心为你的中华蜜蜂的最新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转地饲养是养蜂场充分利用蜜源,提高蜂蜜产量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躲避农药危害和制止盗蜂常用的有效方法。

由于中蜂受振动易离脾结团,只适宜短途小转地。

一、转地前的准备:1、调查、落实新场地:详细了解新场地的位置、蜜源状况和农药喷施情况、放蜂密度,选好摆蜂地点。

2、包装蜂群:运蜂前,用木卡子卡牢巢脾,挤紧巢框与靠板后,用铁钉将各个框耳固定,并钉好纱盖。

下钉子时,注意要用钳子将钉子夹住,用手力往下压入,以减少对蜂群的振动刺激。

黄昏蜜蜂进巢后,关紧巢门,翻开纱窗。

二、转运蜂群:运蜂时间,应在晚上或早晨。

运蜂时,巢脾与运行方向平行,中途尽量不要停留,车速不能太快,减少蜜蜂骚动。

热天转运还要注意通风,防止蜂群受热、受闷。

三、到新场地的管理:1、蜂群到达新场地后,及时将蜂箱摆放到预先看好的地点,巢门方向要错开。

待蜂安静下来后,再分批、间隔地翻开巢门。

开巢门时,可适当喷水,以免工蜂迷巢咬杀和飞逃。

2、过2 3天后,蜜蜂进出恢复正常,可开箱辙除木卡,检查蜂群。

巢虫巢虫是蜡螟的幼虫,是中华蜜蜂的主要敌害,它以蜡屑为食并蛀食巢脾。

1、危害:蜜蜂幼虫到蛹期不能封盖或封盖后产生“白头蛹”,蜂群大量逃亡(34%)或大批封盖蛹死亡。

2、防治①加强蜂群管理:饲养强群,即随时保持巢脾上有充足的蜜和粉。

选用优质蜂王,以增强蜂场内的遗传优势,提高蜂群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及时更换新脾,淘汰旧脾,可以有效地消除巢虫的生存空间。

②杀除虫卵法:在每年11月下旬至12月初、次年3月初至4月初,对蜂场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扫箱体,烧开水浇灌箱底以杀死虫卵。

在冬季最寒冷时段,把箱脾置于户外霜冻,也可杀灭巢虫卵及幼虫。

在夏秋季节,对有巢虫危害的蜂群,脱蜂抽出受害的封盖子脾,阳光照晒5-15分钟后,巢虫会爬到脾面上,用镊子取出杀死。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值得养蜂人学习的技巧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值得养蜂人学习的技巧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值得养蜂人学习的技巧养蜂技术是一门值得不断学习的技艺,每天一起无保留的学养蜂,交流养蜂!未关注的蜂友请先点击上方蓝字“追花精灵”再点,以免走失找不到追花精灵传递国内外蜂业前沿资讯、经验交流、法律法规!是养蜂人的帮手,爱蜜者的助手!为了能让更多的蜂友看到这篇文章,请在文末点个在看。

中华蜜蜂是我国独有的蜜蜂品种。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中蜂取蜂蜜的最佳时间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中华蜜蜂高效养殖技术一、收捕蜂群中华蜜蜂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分布,尤其在南方山区有着极为丰富的野生资源,若能将其收捕并人工养殖无疑是最好的蜂种来源,目前收捕野生中华蜜蜂的方式主要有诱蜂和收蜂两种,其中诱蜂是利用诱蜂箱引诱分蜂群或迁飞蜂群,而收蜂则是找到野生中华蜜蜂的蜂巢后将其收捕回来。

二、蜂群过箱中华蜜蜂在我国的养殖方式主要传统土养和活框蜂箱养殖两种,为了便于今后管理蜂群建议大家尽量选用活框蜂箱养殖,但不管是新收蜂群还是土养改活框都需要用到过箱技术,在过箱时是主要利用中华蜜蜂有恋脾的习性来进行的,简而言之是要先在蜂箱中安放些巢脾后再进行过箱操作。

三、人工饲喂中华蜜蜂一般情况下不需要人工进行饲喂,但在春繁和秋繁时需要“奖励饲喂”来刺激蜂王产卵和激励工蜂育虫,另外在冬季或早春也需要“补助饲喂”来为蜂群提供必需的食物,饲料方面可以是蜂蜜水也可以是糖浆或花粉,其中养蜂人用得最普遍的是白糖加适量开水融化后制成的糖浆。

四、分蜂处理中华蜜蜂最大的缺点是分蜂性较强,在分蜂处理上主要有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这两种方式,其中自然分蜂是等蜂群分蜂后再将分蜂群收捕回来,而人工分蜂则是在王台发育成熟时人为将蜂群拆分成两群,一群中有老蜂王和老工蜂,另一群中则有王台和新工蜂(未进行过认巢和试飞的工蜂)。

五、介入蜂王中华蜜蜂相对而言较容易失王,因此养蜂人必须掌握一定的介王技术,在介王时根据操作不同有直接介王和间接介王两种,其中直接介王是将蜂王喷上蜂蜜水后放入蜂群中,而间接介王则是用介王器介王,值得注意的是发生围王时不要用手去拨蜂团,要采用喷烟或洒水等方法来解救蜂王。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

中华蜜蜂养殖知识点中华蜜蜂,是我国特有的蜜蜂品种,也是我国最主要的蜜蜂种类之一。

中华蜜蜂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质蜜和蜂胶,并且对传粉也有很高的贡献。

在蜂产品的生产和蜜蜂的繁衍过程中,了解中华蜜蜂的养殖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中华蜜蜂对养殖环境有一定的要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饲料和巢箱等方面。

中华蜜蜂适宜生活的温度范围为20℃-35℃,湿度在60%-80%之间。

蜜蜂需要丰富的花粉和蜜源来维持生命活动,因此在养殖中需要提供充足的饲料。

巢箱的设计也要合理,以提供良好的生活和繁殖条件。

二、中华蜜蜂的养殖方法中华蜜蜂的养殖方法主要有采蜜、授粉和养殖繁育等。

采蜜是蜜蜂养殖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可以获得丰富的蜜源和高质量的蜜产品。

这需要合理选择采蜜地点和时间,同时保证蜂箱内的蜜源充足。

授粉是中华蜜蜂的另一个重要养殖方法,蜜蜂在寻找花蜜的过程中,会带动花粉传播,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养殖繁育则是为了增加蜂群数量,通过合理的繁育计划和技术手段,提高繁殖效率和选择出更好的蜜蜂品种。

三、中华蜜蜂病害防治中华蜜蜂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因此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常见的蜂病包括蜜蜂病、蜂虱病和蜂巢霉病等。

对于蜂病的防治,可以采取合理的管理和监测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对于蜂虱病,可以采用药物处理和巢箱清洁等方式进行控制。

另外,要保持蜜蜂巢箱的卫生,及时清理死蜂和污秽物,防止病菌滋生和传播。

综上所述,了解中华蜜蜂的养殖知识对于蜜蜂的繁衍和蜂产品的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从中华蜜蜂养殖的环境要求、养殖方法和病害防治等方面,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华蜜蜂养殖的技术和管理要点,提高养殖效益和产品质量。

希望本文所述的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中华蜜蜂是我国土生土长的蜂种,它具有硪寒抗热,饲料消耗省和能利用零星蜜耪源等特点,尤其适应我国广大山区饲养。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华蜜蜂饲养方法,一起来看看。

中华蜜蜂饲养方法1、采用优质蜂王采用优质蜂王,主要应考虑选用具优良种性和生产性能的中蜂蜂种、采用新蜂王和防止所用中蜂种退化等3个方面。

采用优良特性的蜂王是中蜂强群饲养的保证。

在中蜂饲养中应选用其有蜂王产卵力强、群势强大、分蜂性弱、高产、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等特性的蜂种。

优良的蜂王可以通过蜂种生产部门获得,但必须注意的是,引进的蜂王应在使用地养蜂生产中能表现出其优良特性。

当蜂场自己培育蜂王时,应注意选择蜂王产卵力强、分蜂性弱、能维持较大群势、高产和抗病力强(尤其是抗中囊病)的蜂群作母群和父群培育新王。

在饲养中蜂的生产实践中,中蜂蜂王一般在使用一年后其产卵力明显下降,导致蜂群群势下降、分蜂性提高,抗病力降低,生产能力下降。

因此,在中蜂生产中,一般应一年换一次王,即在春季分蜂季节换王,年年采用新王。

有条件的专业性中蜂场,应结合春、冬2个分蜂季节各换一次王,一年按王2状,为中蜂常年维持强群生产打下基础。

中蜂蜂种退化是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重要原因之一。

迄今,中蜂场大都长期自行培育蜂王,蜂王近亲交配,致蜂群生滔力下降,不能维持其在野生状态下所能达到的群势。

在中蜂强群饲养中应重视蜂种退化问题,要定期适当引进良种,或阁引进种作为母本,用本场所饲养的中蜂群中生产性能良好的蜂群作父本培育蜂王,以避免近亲繁殖带来的弊病.防止蜂种退化。

2、采取双王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中蜂群势相对较小,单王群难以维持大群,改变中蜂传统单箱群饲养的方式,常年采取双王夹箱(简称双王群)饲养是中蜂强群饲养的基本保证之一。

目前较易于采用的措施是采取双王群夹箱饲养或继箱饲养。

中蜂双王夹箱饲养,可以采用朗氏蜂箱十框箱或朗氏十二框箱(宽度比朗氏十框箱大约大80mm)。

方法是用闸板将箱内一分为二成2个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蜜蜂冬季管理要点
中华蜜蜂,又称中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中国独有的蜜蜂当家品种,是以杂木树为主的森林群落及传统农业的主要传粉昆虫。

其体躯较小,头胸部黑色,腹部黄黑色,全身披黄褐色绒毛。

飞行敏捷,嗅觉灵敏,出巢早,归巢迟,每日外出采集的时间比意大利蜂多2—3小时,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中国山区定点饲养。

蜜蜂冬季管理
1.培育适龄越冬蜂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培育适龄越冬蜂,要在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的初期着手进行。

可用新王替换产卵差的老王,在大流蜜期要采去子脾上的贮蜜,选用适合产卵的新脾等办法,尽量扩大产卵区。

流蜜结束时,抽出多余的蜜脾,适当补给空脾,保持蜂脾相
称,加强巢内保温和奖励饲养,促进蜂王产卵。

但气温较低时要控制蜂王产卵,因气温低,后期出的工蜂没能进行排泄飞行,对越冬不利。

为了能保证越冬的群势,可以把2~3个弱群同箱饲养,越冬前选留一个蜂王合并蜂群,这样看起来是蜂群数少了,但能使越冬群势增强,来春发展快,人工分蜂早,也能更快地发展蜂群。

2.贮备越冬饲料
选留封盖蜜脾是秋季管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因为越冬前临时喂给蜜汁或糖浆会增加蜜蜂工作负担,如蜜脾来不及封盖,冬季容易变质,造成蜜蜂下痢。

有经验的养蜂人员是在全年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第一次取蜜时,选留四五个巢脾平整、无雄蜂房由繁殖过几代蜂的巢脾,放在继箱的边上,并扩大蜂路,到第二次取蜜时这些蜜脾都已封盖,可以提出来存放。

一次留不足的可在第二次再留,留蜜脾的数量视蜂群越冬期的长短而定,一般每框越冬蜂留一个蜜脾,严寒地区可多留,冬季转地到南方的蜂场可少留。

越冬饲料蜜脾要保存好,放在凉爽通风的地方,为防止巢虫危害,可用硫磺等药物熏杀,方法是每个继箱放8个蜜脾,几个继箱放在空巢箱上,箱内点燃硫磺,关严巢门,最上面继箱上盖好纱盖和大盖,各箱间缝隙糊严。

也可将几个存蜜脾的继箱放在一个强群上,让这个群蜂保管,直到越冬时使用。

如因故最后一个主要采蜜期未能留到或留足越冬饲料,应在蜂王接近停止产卵前,突击用浓度大的糖浆(2份糖、1 份水)或蜜汁(10
份蜜、1份水),三四天内把蜂群喂足,待蜜脾封盖后抽出或直接留在巢内作越冬饲料。

3.治螨防病
秋季蜂群子脾迅速减少,而蜂螨的数量却大量增加,为了保证蜂群安全越冬,治螨应在培育越冬蜂前开始。

治螨时可将封盖子脾调入别群,封盖子脾出房后,进行同样的熏治。

在蜂王停止产卵、封盖子脾大部分出房后治螨效果更好,秋季在奖励饲喂和补喂饲料时加入抗菌素、磺胺类等药物,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4.贮藏巢脾
秋季从蜂群中抽出的巢脾,要用刮刀刮净巢脾上的蜂胶和蜡屑,用快刀削平突起的房壁,再用5%的新洁而灭水溶液喷雾消毒,待药液风干后存放,妥善保管。

贮藏巢脾一般用继箱,每箱放8个,根据巢脾质量好坏,将蜜脾、半蜜脾、粉脾、空脾、半成脾等分别存放,蜜蜂贮藏前用硫磺或二硫化碳熏蒸二三次。

用硫磺熏蒸的,每10个巢脾用充分燃烧的硫磺3~5克,每次熏4小时,有条件的可建结构密闭、便于熏蒸和防鼠的贮藏室,室内设放巢脾的架子,能有紫外线消毒设备则更好。

5.做好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治螨不当也易发生盗蜂,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另外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