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性能优化配置建议
服务器性能优化的常用方法

服务器性能优化的常用方法一、概述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服务器性能优化成为了保障网站正常运行和提供良好用户体验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服务器性能优化方法。
二、硬件优化1. 增加内存容量:将服务器的内存容量扩大可以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减少因为内存不足而导致的性能瓶颈。
2. 更换高性能的硬盘:使用高速固态硬盘(SSD)替换传统机械硬盘,可以提高数据读写速度,加快服务器的响应时间。
3. 使用多核处理器:选择具有多核心的处理器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4. 网络优化:使用高速网络接口卡(NIC)和交换机,以及合理布局服务器与用户之间的物理网络连接。
三、软件优化1. 数据库优化:a. 索引优化:在数据库的关键字段上添加索引可以提高查询性能。
b. 查询优化:合理使用查询语句,尽量减少对数据库的频繁访问。
c. 数据库缓存:使用缓存技术,将热门数据缓存在内存中,减少对数据库的访问次数。
2. Web服务器优化:a. 使用高性能的Web服务器软件,如Nginx、Apache等。
b. 配置合适的服务器参数,如连接数、缓存大小等,以提高服务器的并发处理能力。
c. 静态资源优化:使用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分发静态资源,以减轻服务器的负载压力。
3. 应用程序优化:a. 代码优化:对应用程序代码进行优化,提高代码执行效率。
b. 异步处理:将一些耗时的操作改为异步处理,如异步加载图片、异步提交表单等,以提高用户响应速度。
c. 缓存优化:合理使用缓存技术,减少对数据库和其他资源的访问。
4. 网络传输优化:a. 压缩数据:使用压缩算法对网络传输的数据进行压缩,减少数据传输的大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b. HTTP/2协议:使用新的HTTP协议版本,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好的性能优化。
c. CDN加速:使用CDN加速服务,将网站内容分发到全球各地的加速节点,缩短数据传输的距离和时间。
服务器性能优化的实用方法

服务器性能优化的实用方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服务器性能优化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个高性能的服务器可以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改善用户体验,同时也可以减少服务器的负载,降低运维成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服务器性能优化方法,帮助您提升服务器的性能表现。
一、优化服务器硬件1. 选择高性能的硬件配置: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直接影响到其性能表现。
因此,在购买服务器时,应选择高性能的CPU、内存和硬盘等硬件配置,以满足服务器的运行需求。
2. 使用SSD硬盘:相较于传统的机械硬盘,固态硬盘(SSD)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可以大大提升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数据传输效率。
3. 增加内存容量:内存是服务器运行时的临时存储空间,内存容量越大,服务器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
因此,适当增加服务器的内存容量可以提升其性能表现。
二、优化服务器软件1. 使用高效的操作系统:选择高效的操作系统对服务器性能至关重要。
Linux系统通常被认为是服务器性能最好的操作系统之一,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可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表现。
2. 优化数据库配置:数据库是服务器中最常用的应用之一,合理配置数据库参数可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表现。
例如,调整数据库缓存大小、优化查询语句等操作可以减少数据库的响应时间,提升服务器整体性能。
3. 使用高性能的Web服务器:Web服务器是承载网站访问的核心组件,选择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可以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
常用的高性能Web服务器包括Nginx、Apache等,它们具有高并发处理能力和低资源消耗,适合用于提升服务器性能。
三、优化网络环境1. 使用CDN加速:CDN(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将网站的静态资源缓存到全球各地的节点服务器上,用户访问网站时可以从距离最近的节点服务器获取资源,从而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
2. 启用Gzip压缩:启用Gzip压缩可以减小传输数据的大小,减少网络带宽的占用,提升网站的加载速度。
大多数Web服务器和浏览器都支持Gzip压缩,可以通过配置服务器启用Gzip功能。
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提升系统运行速度的关键方法

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提升系统运行速度的关键方法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提升系统运行速度的关键方法维护服务器的性能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无论是企业内部的数据中心还是云计算环境中的服务器,都需要定期优化和调整以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和效率。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键的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以帮助您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一、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要确保服务器能够满足系统运行的需求,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
合适的硬件配置包括处理器、内存、硬盘和网络设备等。
根据系统的负载情况和预期的性能要求,选择适当的硬件规格以支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同样重要的是选择合适的软件配置。
操作系统的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Web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等软件的配置都会影响服务器性能。
需要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选择适当的软件配置,并定期更新和升级以保持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优化系统内核参数系统内核是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核心组件,控制着系统的资源分配和调度。
通过优化系统内核参数,可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和响应能力。
可以通过修改内核参数来调整系统对于CPU、内存和磁盘等资源的利用。
例如,可以增加文件描述符的数量,提高文件系统的缓存大小,调整网络连接的超时时间等。
通过合理的内核参数配置,系统可以更高效地管理资源,提升系统的性能。
三、调整服务器硬件设置除了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还可以通过调整服务器硬件设置来提升性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硬件调优技巧:1. 磁盘阵列配置:使用RAID技术可以提升磁盘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能力。
选择合适的RAID级别和磁盘驱动器类型,可以根据系统的读写负载和容错需求来优化磁盘阵列配置。
2. 内存优化:合理配置内存大小和机制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通过增加内存容量、使用高速缓存和定期清理内存碎片等方式,可以减少磁盘访问和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
3. 网络设置优化:调整网络设备的设置,例如适当调整MTU大小、开启流控和IP分片等功能,可以提升网络传输效率和系统的响应速度。
服务器如何进行优化提高性能

服务器如何进行优化提高性能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服务器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和用户需求的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往往成为制约因素。
为了提高服务器的性能,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优化措施来实现。
本文将探讨服务器优化的方法,帮助您更好地提升服务器性能。
一、硬件优化1. 选择合适的硬件配置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直接影响其性能表现。
在选择服务器硬件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确定配置,包括CPU、内存、硬盘等。
通常情况下,多核CPU、大容量内存和高速硬盘可以提升服务器的运行效率和响应速度。
2. 使用SSD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SSD)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可以大幅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服务器的存储设备升级为SSD硬盘。
3. 网络优化服务器的网络连接也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
通过使用高速网络设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增加带宽等方式,可以提升服务器的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从而提高性能表现。
二、软件优化1. 操作系统优化合理配置操作系统参数可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例如,关闭不必要的服务、优化内核参数、定期更新系统补丁等操作都可以改善服务器的性能表现。
2. 数据库优化数据库是服务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库进行优化可以有效提升服务器性能。
通过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优化查询语句、定期清理无用数据等方式,可以减少数据库负载,提高数据库响应速度。
3. Web服务器优化对Web服务器进行优化也是提升服务器性能的关键。
通过调整Web服务器配置、使用缓存技术、压缩静态资源等方式,可以减少服务器响应时间,提高网站访问速度。
4.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技术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台服务器上,从而分担单台服务器的压力,提高整体性能。
通过负载均衡配置,可以实现服务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定时清理无用数据定期清理服务器上的无用数据和日志文件可以释放存储空间,减少磁盘IO负载,提高服务器性能。
服务器性能优化技巧

服务器性能优化技巧服务器性能优化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领域,它旨在提高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系统的稳定性。
通过合理的配置和优化,可以使服务器在高负载情况下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服务器性能优化技巧,帮助您提升服务器性能。
一、硬件优化1. 硬盘和内存升级在进行服务器性能优化时,硬盘和内存是最常见的升级选项。
可以考虑将机械硬盘升级为固态硬盘(SSD),以提高读写速度和响应时间。
同时,增加内存容量可以提高服务器处理大量请求的能力。
2. 网络带宽增加如果您的服务器面临网络流量过大的问题,可以考虑增加网络带宽。
通过升级网络设备或增加带宽,可以更好地应对并发请求,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
二、操作系统优化1. 系统更新和补丁安装及时更新操作系统和安装最新的补丁是保持服务器安全性和性能的重要措施。
更新可以修复一些已知的问题,并提供新的功能和优化。
2. 服务优化和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关闭或禁用服务器上不必要的服务,可以减少资源占用和系统负载,提高服务器的运行效率。
同时,可以优化已启用的服务的相关配置,以更好地适应服务器的性能需求。
三、Web服务器优化1. 缓存和压缩启用缓存机制可以显著减少对服务器资源的请求,提高网页响应速度。
另外,启用响应内容的压缩功能,可以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2. 负载均衡和集群如果您的服务器面临大量并发请求,可以考虑使用负载均衡和集群技术。
通过将请求分布到多个服务器上进行处理,可以提高系统的伸缩性和可用性。
四、数据库优化1. 数据库索引和查询优化在数据库中创建适当的索引,可以加快查询速度和提高数据库的性能。
另外,对复杂的查询语句进行优化,可以减少数据库的负载和查询时间。
2. 数据库缓存启用数据库缓存可以减少对数据库的查询次数,提高数据访问速度。
常用的数据库缓存技术包括Redis和Memcached等。
五、监控和调优1. 系统性能监控定期监控服务器的性能指标,包括 CPU 使用率、内存占用、网络流量等,以及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
服务器性能优化提升服务器性能的有效方法

服务器性能优化提升服务器性能的有效方法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服务器性能对于网站运营和用户体验来说至关重要。
一台高性能的服务器能够提供稳定、高速的服务,提升网站的加载速度和响应能力,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
而服务器性能的优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提升服务器性能。
一、硬件优化1.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配置:首先,我们需要根据服务器所承载的工作负载来选择适当的硬件配置。
高速处理器、大内存、高吞吐量的硬盘、高速网络接口等都可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2.扩展服务器硬件资源:当服务器负载增加时,及时扩展服务器硬件资源是提升性能的有效方法。
可以增加内存、添加硬盘、扩展网络接口等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3.使用固态硬盘:相比传统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延迟。
使用固态硬盘可以显著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二、操作系统优化1.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不同的操作系统对服务器的性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对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选择适合的操作系统来提升性能。
2.优化操作系统的配置:操作系统的默认配置通常适用于一般情况,但并不一定适合服务器的具体需求。
通过调整操作系统的配置参数,可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
三、软件优化1.优化数据库配置:数据库通常是服务器性能的瓶颈之一。
通过优化数据库的配置参数、索引的建立、存储引擎的选择等,可以提升数据库的性能,从而提升服务器性能。
2.采用缓存技术:缓存技术可以减少服务器对数据库等资源的访问频率,提升响应速度。
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缓存技术,如页面缓存、数据库缓存等。
3.使用压缩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压缩,可以减少数据在网络传输中的带宽占用,提升数据的传输速度,从而提升服务器性能。
四、网络优化1.优化网络架构:通过合理的网络架构设计,可以减少网络拥塞,提升网络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
2.使用CDN加速:CDN(内容分发网络)可以将网站的静态资源缓存到离用户更近的服务器上,实现就近访问,提升用户访问速度。
服务器参数配置(二)2024

服务器参数配置(二)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服务器参数配置的进一步阐述,旨在帮助管理员更好地设置服务器参数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服务器性能优化、网络配置、安全设置、数据库参数配置和日志管理五个大点展开讨论。
每个大点将进一步分为若干小点进行具体说明。
正文内容:一、服务器性能优化1. 硬件配置优化a) 内存优化:调整内存分配和交换空间设置b) CPU优化:设置CPU亲和性和调整CPU频率c) 磁盘优化:使用RAID技术和调整磁盘缓存策略2. 操作系统优化a) 内核参数优化:调整内核参数以提升性能b) 网络参数优化:调整网络缓冲区大小和最大连接数等参数c) 文件系统优化:选择合适的文件系统并进行优化二、网络配置1. IP地址设置a) 静态IP地址配置:指定服务器的固定IP地址b) 动态IP地址配置:使用DHCP自动获取IP地址2. 网络协议配置a) TCP/IP配置:调整TCP参数以提高网络性能b) DNS配置:设置域名解析服务器c) 网络防火墙配置:配置防火墙以过滤网络流量三、安全设置1. 用户权限管理a) 建立合理的用户权限体系b) 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权限2. 防火墙设置a) 配置防火墙规则以限制对服务器的访问b) 禁用不安全的服务和端口c) 使用入侵检测和防护系统(IDPS)保护服务器安全四、数据库参数配置1. 缓冲区配置a) 调整数据库的共享缓冲区大小b) 配置数据缓冲区和日志缓冲区的大小2. 并发连接配置a) 增加并发连接数以提高数据库性能b) 配置连接超时时间以回收空闲连接3. 查询优化a) 创建适当的索引以加快查询速度b) 调整查询缓存大小以提高查询的复用性五、日志管理1. 日志配置a) 设置合适的日志级别b) 配置日志文件的大小轮换和保留时间2. 日志监控a) 使用日志分析工具监控服务器日志b) 定期检查日志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总结:通过本文对服务器参数配置进行详细阐述,我们可以帮助管理员更好地设置服务器参数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和安全性。
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吞吐量

服务器性能调优技巧提升系统响应速度与吞吐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服务器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满足不断增长的网络请求,服务器性能调优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技巧,帮助提升服务器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一、硬件优化1. 选择适合的服务器硬件:在购买服务器时,要根据业务需求选择适合的硬件配置。
考虑到预算和性能需求,合理选择处理器、内存、硬盘等硬件。
2. RAID 阵列配置:使用 RAID 技术可以将多个硬盘组合为一个独立的逻辑驱动器,提高磁盘的读写性能和数据冗余能力。
3. 网络带宽优化:确保服务器与用户的网络连接通畅。
选择高速、稳定的网络提供商,优化网络带宽的使用方式,避免带宽浪费和瓶颈。
二、操作系统优化1. 使用最新操作系统版本:不断更新操作系统的版本,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及时安装更新和补丁,以修复系统漏洞和提高性能。
2. 禁用不必要的服务和进程: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和进程,避免它们占用系统资源和内存。
通过精简系统,可以提高服务器的性能。
3. 调整内核参数:根据服务器的硬件和网络环境,调整操作系统内核的参数。
合理设置 TCP 缓冲区大小、最大连接数等参数,提高网络传输效率。
三、应用程序优化1. 代码优化:不断优化应用程序的代码,提高其性能效率和运行速度。
避免重复计算和冗余操作,使用高效的算法和数据结构。
2. 数据库优化:合理设计数据库结构,优化查询语句和索引,避免全表扫描和慢查询。
使用数据库连接池和缓存技术,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
3. 静态资源优化:减少静态资源(如图片、CSS、JavaScript)的加载时间。
使用文件压缩和缓存技术,减小文件大小和数量,提升页面加载速度。
四、负载均衡与缓存1. 负载均衡:通过负载均衡技术,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请求的均衡负载。
有效利用服务器资源,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并发处理能力。
2. CDN 加速:使用 CDN(内容分发网络)技术,将静态资源缓存到离用户最近的节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服务配置建议二、MySQL性能分析及建议三、系统性能分析很久以前在前公司给中企动力那边写的服务器分析建议,其实出就是一些简单参数调整仍后利用vmstat,top这些工具对系统性能做初步分析。
贴出来希望对朋友们学习有帮助,同时也欢迎朋友们补充![此文档仅作参考和学习,具体优化比较复杂欢迎朋友们探讨!]一、服务器配置先阅读apache配置优化建议如下,再对相关参数进行调整,观察服务器状况.Apache配置优化建议:进入/usr/local/apache2/conf/extra 目录下Apache优化,经过上述操作后,Apache已经能够正常运行。
但是,对于访问量稍大的站点,Apache的这些默认配置是无法满足需求的,我们仍需调整Apache的一些参数,使Apache能够在大访问量环境下发挥出更好的性能。
以下我们对Apache配置文件httpd.conf中对性能影响较大的参数进行一些说明。
(1) Timeout 该参数指定Apache在接收请求或发送所请求内容之前的最长等待时间(秒),若超过该时间Apache则放弃处理该请求,并释放连接。
该参数默认值为120,推荐设置为60,对于访问量较大的网站可以设置为30或15。
(2) KeepAlive 该参数控制Apache是否允许在一个连接中有多个请求,默认打开。
但对于大多数论坛类型站点来说,通常设置为off以关闭该支持。
(3) MPM - prefork.c 在默认情况下Apache使用Prefork(进程)工作模式,可以说这部分的参数设置是对Apache性能影响的核心和关键。
用户可以在配置文档中找到以下配置段: <IfModule prefork.c>∙ StartServers 5∙ MinSpareServers 5∙ MaxSpareServers 10∙ MaxClients 15∙ MaxRequestsPerChild 0∙ </IfModule>这就是控制Apache进程工作的配置段,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配置中的各项参数,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Apache是如何控制进程工作的。
我们知道,在Unix系统中,很多服务(Service)的守护进程(Daemon)在启动时会创建一个进程以准备应答可能的连接请求,服务即进入了端口监听状态,当一个来自客户端(Client)的请求被发送至服务所监听的端口时,该服务进程即会处理该请求,在处理过程中,该进程处于独占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此时有其他请求到达,这些请求只能“排队”等待当前请求处理完成且服务进程释放。
这样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请求处于队列等待状态,实际表现就是该服务处理能力非常低下。
Apache使用Prefork模式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看Apache实际上是如何高效率工作的。
当Apache启动时,Apache会启动StartSpareServers个空闲进程同时准备接收处理请求,当多个请求到来时,StarSpareServers进行会越来越少,当空闲进程减少到MinSpareServers个时,Apache为了能够继续有充裕的进程处理请求,它会再启动StartsServers个进程备用,这样就大大减少了请求队列等待的可能,使得服务效率提高,这也是为什么叫做Pre-fork的原因;让我们继续跟踪Apache的工作,我们假设Apache已经启动了200个进程来处理请求,理论上来说,此时Apache一共有205个进程,而过了一段时间,假设有100个请求都得到了Apache的响应和处理,那么此时这100个进程就被释放成为空闲进程,那么此时Apache有105个空闲进程。
而对于服务而言,启动太多的空闲进程时没有任何意义的,反而会降低服务器的整体性能,那么Apache真的会有105个空闲进程么?当然不会!实际上Apache随时在检查自己,当发现有超过MaxSpareServers个空闲进程时,则会自动停止关闭一些进程,以保证空闲进程不过过多。
说到这里,用户应该对Apache的工作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想获得更多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Apache手册文档。
我们还有两个参数没有介绍:MaxClients和MaxRequestPerchild;MaxClients指定Apache 在同一时间内最多允许有多少客户端能够与其连接,如果超过MaxClients个连接,客户端将会得到一个“服务器繁忙”的错误页面。
我们看到默认情况下MaxClients设置为15,这对一些中型站点和大型站点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您需要同时允许512个客户端连接才能满足应用需求,好吧,那么就让我们把MaxClients修改为512,保存httpd.conf并退出,重启Apache,很遗憾,在重启过程当中您看到了一些错误提示,Apache重启失败。
错误提示中告诉您MaxClients最大只能设定为256,相信您一定很失望。
不过不要沮丧,Apache 作为世界一流的Web Server一定不会如此单薄的!在默认情况下,MaxClients的确只能设定为不超过256的整数,但是,如果您有需要完全可以随意定制,此时就需要使用ServerLimit参数来配合使用,简单的说ServerLimit就像是水桶,而MaxClients就像是水,您可以通过更换更大的水桶(将ServerLimit设定为一个较大值)来容纳更多的水(MaxClients),但要注意,MaxClients的设定数值是不能大于ServerLimit的设定数值的!注:MaxClents < ServerLimit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MaxRequestPerChild参数,该参数指定一个连接进程中可以有多少个线程同时工作。
也许这样解释过于专业,那么您只要想想“网络蚂蚁”、“网际快车FlashGet”中的“多点同时下载”即可,该参数实际上就是限制最多可以用几个“点”。
默认设置为0,即为:不限制。
但需要注意,如果将该值设置的过小会引起访问问题,如果没有特殊需要或者访问量压力并非很大可以保持默认值,如果访问量很大则推荐设置为好了,解释了这么多,让我们看看经过修改后Perfork.c配置段的推荐配置:<IfModule prefork.c>∙ StartServers 5∙ MinSpareServers 5∙ MaxSpareServers 10∙ ServerLimit 1024∙ MaxClients 768∙ MaxRequestsPerChild 0∙ </IfModule>复制代码完成了上述对Apache的调整,Apache已经获得了较大的性能改善。
二、MySQL优化建议及分析MySQL优化步骤:1、看机器配置,指三大件:cpu、内存、磁盘(I/O)2、看mysql配置参数3、查系mysql行状态,可以用mysqlreport工具来查看4、查看mysql的慢查询依次解决了以上问题之后,再来查找程序方面的问题MySQL优化具体方法及建议1. 以root数据库服务器,先查看相关日志,看看有什么异常tail ?n100 xxx.erro2. 以root身份登陆MySQL数据库,Mysql ?uroot ?pshow processlist;⌝3. 使用show status命令mysql会给出一个很长的列表官方说明在/doc/e...含义如下:aborted_clients 客户端非法中断连接次数aborted_connects 连接mysql失败次数com_xxx xxx命令执行次数,有很多条connections 连接mysql的数量Created_tmp_disk_tables 在磁盘上创建的临时表Created_tmp_tables 在内存里创建的临时表Created_tmp_files 临时文件数Key_read_requests The number of requests to read a key block from the cache Key_reads The number of physical reads of a key block from diskMax_used_connections 同时使用的连接数Open_tables 开放的表Open_files 开放的文件Opened_tables 打开的表Questions 提交到server的查询数Sort_merge_passes 如果这个值很大,应该增加f中的sort_buffer值Uptime 服务器已经工作的秒数提升性能的建议:1.如果opened_tables太大,应该把f中的table_cache变大2.如果Key_reads太大,则应该把f中key_buffer_size变大.可以用Key_reads/Key_read_requests计算出cache失败率3.如果Handler_read_rnd太大,则你写的SQL语句里很多查询都是要扫描整个表,而没有发挥索引的键的作用4.如果Threads_created太大,就要增加f中thread_cache_size的值.可以用Threads_created/Connections计算cache命中率5.如果Created_tmp_disk_tables太大,就要增加f中tmp_table_size的值,用基于内存的临时表代替基于磁盘的注:所以配置参数可以修改/etc/f 此文件.具体更深入的mysql优化请见本版相关贴三、系统负载及性能分析方法及工具介绍vmstatProcs-r:运行的和等待(CPU时间片)运行的进程数,这个值也可以判断是否需要增加CPU(长期大于1)-b:处于不可中断状态的进程数,常见的情况是由IO引起的Memory-swpd: 切换到交换内存上的内存(默认以KB为单位)如果 swpd 的值不为0,或者还比较大,比如超过100M了,但是 si, so 的值长期为 0,这种情况我们可以不用担心,不会影响系统性能。
-free: 空闲的物理内存-buff: 作为buffer cache的内存,对块设备的读写进行缓冲-cache: 作为page cache的内存, 文件系统的cache如果 cache 的值大的时候,说明cache住的文件数多,如果频繁访问到的文件都能被cache 住,那么磁盘的读IO bi 会非常小。
Swap-si: 交换内存使用,由磁盘调入内存-so: 交换内存使用,由内存调入磁盘内存够用的时候,这2个值都是0,如果这2个值长期大于0时,系统性能会受到影响。
磁盘IO和CPU资源都会被消耗。
我发现有些朋友看到空闲内存(free)很少或接近于0时,就认为内存不够用了,实际上不能光看这一点的,还要结合si,so,如果free很少,但是si,so也很少(大多时候是0),那么不用担心,系统性能这时不会受到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