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第27章+涌吐药
华北理工中药学(耿增岩)课件第26章涌吐药

瓜蒂
• 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全国各地均产。夏季果熟时切 取果蒂。阴干,生用或炒黄用。
• 【性能】苦,寒。有毒。归胃经。
• 【功效】涌吐痰食,祛湿退黄。
• 【应用】
• 1.风痰、宿食停滞及食物中毒诸证。
• 2.湿热黄疸。
•胆矾 • 为天然的硫酸盐类矿物胆矾的晶体,或为人工制成的含水
硫酸铜(CuSO4·5H2O)。主产于云南、山西、江西、 广东、陕西、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收。研末或煅后研末 用。 • 【性能】酸、涩、辛,寒。有毒。归肝、胆经。 • 【功效】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 • 【应用】 • 1.喉痹、癫痫、误食毒物。 • 2.风眼赤烂、口疮、牙疳。 • 3. 胬肉、疮疡。Fra bibliotek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 含义: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 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 主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名催吐药。
常山
• 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 • 【性能】苦、辛,寒。有毒。
归肺、心、肝经。 •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 【应用】 • 1.胸中痰饮证。 • 2.疟疾。
•
中药学涌吐药

[应用] 1. 中风、癫痫、喉痹诸证
本品与郁金配伍,研末,温浆水和服探吐, 可治疗诸风痰饮;配伍天南星,研末为丸,温 酒服,可治疗中风不语,口中涎沫。
2.疥癣虫疮 本品外用有杀虫止痒的功效。
[用法用量]内服:0.3~0.9g,入丸散。外用:适量, 研末,油调涂。
[使用注意]本品毒性强烈,内服应慎。体弱、失血患者 及孕妇忌用,反细辛、芍药及五参。
[主要化学成分]含多种生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降血压、灭蝇。
常山 Radix Dichroae [性味归经] 寒,苦、辛, 有毒。归肺、肝、心经。
胆矾
Chalcanthitum [性味归经] 寒,酸、辛。归肝、胆经。
藜芦
Rhizoma Veratrum nigrum [性味归经] 寒,辛、苦。归 肺、肝、胃经。
涌吐药歌诀
涌吐之药有常山,瓜蒂藜芦共胆矾, 蜀漆亦属此类药,一共五味记不难。
详解:涌吐药包括常山、瓜蒂、胆矾、藜芦、 蜀漆等。
第二节 常山、藜芦
常山
[书名]源于本经
Radix Dichroae
[别名]互草、恒山、七叶、鸡骨常山、翻胃木、黄常山、茗叶
常山、土常山、大金刀、大常山、树盘根、一枝蓝、鸡骨风、
2、疟疾 本品对各种疟疾有良好的效果,可单用本品泡酒。
[用法用量] 煎服,5-9g。涌吐可生用, 截疟宜酒制用。治疗疟疾 宜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使用注意]本品有催吐副作用,作用强烈,易伤正气,用量不 宜过大,体虚及孕妇忌用。
[主要化学成分]生物碱.
[主要药理作用]抗疟作用、抗阿米巴原虫作用、解热作用、心 血管作用、催吐作用
藜芦
Rhizoma Veratrum nigrum
涌吐药及其他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34
密陀僧
拔毒生肌—疮溃不 敛。口疮。
燥湿—湿疮,湿疹。 杀虫止痒—疥癣,
汗斑。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35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22
蛇床子
温壮肾阳 散寒祛风 燥湿止痒 特点:善除在下在外
之寒湿。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23
土荆皮(土槿皮)
辛,温,有毒。杀虫 止痒。主治皮肤疥癣。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24
露蜂房
甘,平,有毒。 攻毒 杀虫 止痒 6—12g/日。
内服0.1—0.2g。
服后漱口。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32
砒石(信石,红信、人言,砒霜)
辛,大热,有大毒。 外用蚀疮去腐:恶肉
不脱,疥癣,痔疮等。 内服截痰平喘:寒喘。 内服每次2—4mg。 不宜做酒剂。
03.11.2020
中药学课件
33
铅丹(黄丹,广丹)
辛,微寒。有毒。 外用戒毒止痒,收敛
中药学课件
20
白 矾(明矾、枯矾)
酸,寒。 解毒杀虫 燥湿止痒 止血止泻 清热化痰:主清心经
痰热,治癫痫等。 内服1—3g/日
03.11 砂(月石)
甘、咸,凉。 外用清热解毒—多用
于上焦热毒。 内服清热化痰—主清
肺经痰热,治痰热咳 嗽。 内服1.5—3g/日
中药学课件
30
升药(红升、黄升、三仙丹)
水银、火硝、明矾升 华成的氧化汞。
陕中大中药学讲义26涌吐药

第二十六章涌吐药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名催吐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苦辛,归胃经,具有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
适用于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或痰涎壅盛,阻于胸膈或咽喉,呼吸急促;或痰浊上涌,蒙蔽清窍,癫痫发狂等证。
涌吐药物的运用,属于“八法”中的吐法,旨在因势利导,驱邪外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涌吐药作用强烈,且多具毒性,易伤胃损正,故仅适用于形证俱实者。
为了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宜采用“小量渐增”的使用方法,切忌骤用大量;同时要注意“中病即止”,只可暂投,不可连服或久服,谨防中毒或涌吐太过,导致不良反应。
若用药后不吐或未达到必要的呕吐程度,可饮热开水以助药力,或用翎毛探喉以助涌吐。
若药后呕吐不止,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措施,及时抢救。
吐后应适当休息,不宜马上进食。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进流质或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忌食油腻辛辣及不易消化之物。
凡年老体弱、小儿、妇女胎前产后,以及素体失血、头晕、心悸、劳嗽喘咳等,均当忌用。
因本类药物作用峻猛,药后患者反应强烈而痛苦不堪,故现代临床已少用。
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具有催吐的作用,主要是刺激胃黏膜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呕吐中枢兴奋所致。
常山 Changshan《神农本草经》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的根。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亦产。
秋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酒炙,或醋炙后用。
【性能】苦、辛,寒。
有毒。
归肺、心、肝经。
【功效】涌吐痰涎,截疟。
【应用】1.胸中痰饮证。
本品辛开苦泄,善开泄痰结,其性上行,能引吐胸中痰饮,适用于痰饮停聚,胸膈壅塞,不欲饮食,欲吐而不能吐者。
常以本品配甘草,水煎和蜜温服。
然此法今已少用。
2.疟疾。
古有“无痰不成疟”之说。
本品善祛痰而截疟,为治疟之要药。
适用于各种疟疾,尤以治间日疟、三日疟为佳。
看故事学中药--涌吐药

看故事学中药--涌吐药一、常山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名叫常山。
山上有座破庙,庙里住着个穷和尚。
这个和尚因为生活没着落,每天下山化缘讨饭吃。
有一回,和尚得了疟疾,一到下午先发冷后发热,每天犯一阵。
疟疾的滋味可真难受,穷和尚被折腾得身上无肉,皮包着骨头,人形儿都变啦。
可是,每天连饭都不一定能吃上,哪有银子去治病呢?他只好这么活受着。
一天,和尚又下山化缘,快晌午了,还没讨来一口饭,他饿得肚子咕咕直叫。
和尚心想,说什么也得弄点儿东西吃,要不,下午一犯疟疾,肚子里没食怎么能撑得住?于是,只好硬着头皮去讨。
他来到一家穷人门前,主人说:“我们也吃不上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刚煮了半锅野草根稀粥,谁吃了谁吐。
你要是胃口好,就吃吧。
”讨饭的哪儿敢挑食啊!和尚饿得实在受不住了,一气儿吃了两碗。
说也怪,他吃了这种野草根子,一口也没吐。
和尚吃饱了肚子,来到一个大草垛旁边,躺在那儿晒太阳,等着疟疾发作。
谁想,直到太阳落山,不光没犯病,还感到浑身舒服多啦。
几天过去,疟疾病都没发作。
和尚以为病好了,挺高兴。
可是,一个月后,他又发病了。
和尚想:“上回吃了那种野草根煮的粥,病就不发了,是不是那种草根能治疟疾呀?”他急忙去找那位施主,见面就问:“我上次在你家吃的那种草根,是在哪儿挖的呀?”“那是我家不懂事的二呆子挖来的,有毒,一吃就吐。
”二呆子是这家的儿子,看着有些傻气。
他领着和尚上了山,找到一种开蓝花的野草,这种草的叶子是长圆形的,边上还有锯齿。
和尚挖了许多,栽在庙前庙后的空地上。
和尚一连吃了很多日子,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疟疾病就这么除了根。
从此,和尚化缘时遇到疟疾病人,就用这种草根给他医治,治一个好一个。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常山破庙里的和尚会治疟疾。
”一时间,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都跑到破庙来求药。
有的人还打听:“治疟疾的药草叫什么名字呀?”和尚一想,这药草出在常山,就说:“叫它‘常山’吧!”。
二、中药传说—藜芦的传说金元时期名医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记载有这样一故事,有一妇女自幼得了风痫病,并日渐加重。
《中药学》涌吐药 ppt课件

【临床应用】
3. 用于胬肉、疮疡。
胆矾
涌吐痰涎 解毒收湿 祛腐蚀疮
【用量用法】
胆矾
温水化服,0.3~0.6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融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
体虚者忌用。
胆矾
涌吐药学习结束
【药用来源】
为葫芦科植物甜瓜的果蒂。
瓜蒂
【处方用名】
瓜蒂
苦丁香
瓜蒂
【性能特点】
苦,寒。有毒。入胃 经。
涌吐痰食 功效 祛湿退黄
瓜蒂
【临床应用】
瓜蒂
涌吐痰食 祛食退黄
1. 用于风痰、宿食停滞及食物中毒诸证。
可单用本品 或~赤小豆为散,用香豉煎汁和服。
2.用于湿热黄疸。
【用量用法】
煎服,2.5~5g; 入丸、散服,0.3~1g; 外用适量; 研末吹鼻,待鼻中流出黄水 即可停药。
第二十六章 涌吐药
【概述】
1. 定义
凡以促使呕吐,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所致
病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又称催吐药。
2. 性能特点
1)性味归经:
味多酸苦辛,入胃经; 多有毒,刺激性强。
2)作用
涌吐毒物、宿食、痰涎的作用。
3.适应范围
1)误食毒物,停留胃中,未被吸收;
【用量用法】
煎服,4.5~9g; 入丸、散酌减。 涌吐-生用, 截疟-酒制 治疟宜在病发前半天或2h 服用,并可配伍陈皮、半 夏等减轻其致吐的副作用。
常山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且能催吐,故用量不宜过大,体虚及孕妇不宜用。
常山
瓜蒂
一、药用来源
四、临床应用 五、用量用法 六、使用注意
中药学之涌吐药

中药学之涌吐药涌吐药定义:以促使呕吐为主要功效,用于治疗毒物、宿食、痰涎等停滞在胃脘或胸膈以上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功效:本类药物主归胃经,趋向升浮,且均有毒性。
涌吐作为一种功效,及能通过诱发呕吐以达到排出蓄积体内的毒物、宿食、痰涎等有形实邪的治疗作用。
常山【主要性能】苦、辛,寒;有毒。
归肺、肝、心经。
【功效】涌吐,截疟。
【应用】1、胸中痰饮 2、疟疾【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散,每次服0.25~0.5g。
本品生用涌吐,酒炒截疟。
治疟疾在寒热发作前半天或2小时服用。
【使用注意】本品催吐,易伤正气;体虚及孕妇慎用。
常山使用过量,具有强烈的致吐作用,并可致肝、肾损害。
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呕吐、腹痛腹泻、便血等;严重时能引起心悸失常、紫绀及血压下降,终致循环衰竭而死。
常山瓜蒂【主要性能】苦,寒;有毒。
归脾、胃经。
【功效】涌吐,祛湿退黄。
【应用】1、热痰,宿食,误食毒物 2、湿热黄疸【用法用量】煎服,2.5~5g;入丸散,每次服0.3~1g。
外用适量,研末吹鼻。
【使用注意】体虚、吐血、咯血及上焦无实邪者忌用。
瓜蒂使用过量可引起中毒,造成心、肝、肾等脏器损害。
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频繁呕吐,腹痛腹泻,胸闷心悸等症状,终致循环衰竭及呼吸中枢麻痹而死。
瓜蒂胆矾【主要性能】酸、涩、辛,寒;有毒。
归胃、肝、胆经。
【功效】涌吐,解毒收湿,蚀疮祛腐。
【应用】1、喉痹,癫痫,误食毒物 2、风眼赤烂,口疮,牙疳3、肿毒不溃烂,胬肉【用法用量】温水化服或入丸散,0.3~0.6g。
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或水溶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体虚者忌用。
胆矾使用过量宜引起中毒,可造成急性溶血及肝、肾、心脏损害。
中毒主要表现为恶心流涎,频繁呕吐,腹痛腹泻,口中有金属味,呕吐物或排泄物呈蓝绿色,头晕头痛,黄疸,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少尿,多因肾衰竭而死亡。
胆矾藜芦【主要性能】苦、辛,寒;有大毒。
归肺、胃经。
【功效】涌吐,杀虫疗疮。
中药“涌吐药”——胆矾

中药“涌吐药”——胆矾本品为三斜晶系胆矾的矿石,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铜。
主产于云南、山西。
全年均可采收。
本品无臭,味涩。
以块大、色深蓝、半透明者为佳。
研末或煅后研末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酸、辛,寒;有毒。
归肝、胆经。
具有涌吐痰涎,解毒收湿,祛腐蚀疮之功效。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胆矾酸寒,涌吐风痰,癫痫喉痹,烂眼牙疳。
三、临床应用1.风痰塞塞,喉痹,癫痫,误食毒物本品味酸而辛,其性上行,具有涌吐作用,能涌吐风痰及毒物。
用治喉痹,喉间痰塞闭塞,可与白僵蚕共为末,吹喉,使之痰涎吐而喉痹开,如二圣散(《济生方》);用治风痰癫痫,《谭氏小儿方》单用本品研末,温醋调服;若误食毒物,可单用本品取吐,以排出胃中毒物。
2.风眼赤烂,口疮,牙疳本品外用有解毒收湿之功,临床以外用治疗口、眼诸窍火热之证为宜。
如《明目经验方》用本品煅研,泡汤洗眼,治风眼赤烂;《圣惠方》以之与蟾皮共研末,外敷患处,治口疮;《小儿药证直诀》以本品研末,加麝香少许和匀,外敷,治牙疳。
3.胬肉,疮疡不溃本品外用有祛腐蚀疮之功。
如《圣济总录》用本品煅研外敷,治胬肉疼痛;《直指方》以之研末点疮,治肿毒不溃。
用法用量:温水化服,0.3~0.6克。
外用适量,煅后研末撒或调敷,或以水溶化后外洗。
使用注意:孕服、体虚者禁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铜。
2.药理作用本品内服后能刺激胃壁神经,引起反射性呕吐,并能促进胆汁分泌;外用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不溶性蛋白质化合物而沉淀,胆矾浓溶液对局部黏膜具有腐蚀作用。
此外,本品外用有提高痛阈作用。
3.不良反应胆矾是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
对口腔、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对心、肝、肾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亲和力;还能引起溶血性贫血。
中毒主要表现为口中有金属涩味,咽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吐出物或排泄物呈蓝绿色,头晕头痛,眼花,乏力,面色苍黄,黄疸,血压下降,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少尿或无尿,多因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三章涌吐药【学习要求】1.熟悉涌吐药的含义、功效、适应范围及使用注意。
2.了解各味药物的功效与应用的特点。
一、含义具强烈涌吐功效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又称催吐药。
由于吐法在现代临床上已较少采用,故本类药物作为涌吐药应用的机会不多。
相对而言,各具体药物的其他功效在临床上应用的机会更多。
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来说,本章药物只是一些具有强烈涌吐功效的药,而不是以涌吐为主要功效的药。
二、功效与主治涌吐药均有涌吐的功效。
涌吐作为一种功效,即通过诱发呕吐以排出蓄积体内的毒物、宿食及痰涎等有形实邪的治疗作用。
涌吐作用主要用于误食毒物,尚停胃中,未被充分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不适;或痰涎壅滞于咽喉,呼吸困难;或痰浊壅滞胸膈,痰迷心窍,癫痫发狂等证。
本类药物分别还兼有截疟,祛湿退黄,外用解毒收湿、蚀疮去腐等不同功效,分别还可主治疟疾,黄疸及肿毒不溃、牙疳及风眼赤烂等皮肤或五官疾患。
功效:都能引起剧烈的呕吐,涌吐作用。
吐法是中医治疗八法的一个大法。
是祛邪的有效途径。
但对正气有明显的耗伤。
当代不常用。
现代可用物理的方法代替它。
如喝一点淡盐水,用干净的东西刺激咽部,引起恶心呕吐。
现在仅有以下三种情况才使用:第一,误食毒物,尚停胃中,未被吸收,马上吐出。
吸收了就要输液、利尿、解毒等方法来解决。
第二,饮食机制,宿食停滞,胃胀满,疼痛厉害,喝酒多了也同样。
第三,痰涎阻滞,阻碍呼吸或导致心神失常,而祛痰或开窍药又不明显时使用。
三、性能特点本类药物均具苦味。
本类药均可治疗热证,故多具寒性。
涌吐的作用趋向为向上,故本类药物均具升浮性能。
涌吐是本类药直接作用于胃的结果,涌吐药均适用于毒物、宿食停留胃中需要涌吐的病证,故可归胃经。
其中,能截疟治疗疟疾者,可归胆经(疟属少阳);能祛湿退黄治疗黄疸者,可归肝经。
本类药物都有毒。
四、配伍应用因涌吐药药力峻猛,奏效迅速,所服药物大部分会随呕吐吐出,而不能被机体吸收,故本类药物用于涌吐时,其他对证药物与涌吐药共剂服用意义不大。
本类药物用于涌吐,主要与以下两类药物配伍:一是能增强其涌吐作用的药物,目的是为了在保证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单味涌吐药的用量,以避免因单味药用量过大,导致中毒;二是配伍药物作为赋型剂,用以降低涌吐药在药剂中的浓度,以降低其烈性。
五、使用注意涌吐药都有毒性,剧烈的呕吐极易伤中败胃,损津耗气,故只适用于体壮邪实者,对体质虚弱者及老人、小儿、妇女胎前产后,以及素患失血、头晕、心悸、劳嗽喘咳等证者,均应忌用或慎用。
使用涌吐药涌吐,应注意用量用法。
用量以能诱发呕吐为度。
用量过大,涌吐太过,易伤正气。
用量偏小,多令患者恶心,欲吐不得,徒增难受,不能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不能诱发呕吐,药物停留体内过久,被机体吸受过多,反而容易导致药物中毒。
如由于个体差异,患者服用常用涌吐剂量的涌吐药后未能诱发呕吐,可饮热开水,或用翎毛探喉以助涌吐。
涌吐药只可暂投,不可久服,服药应中病即止。
呕吐后宜适当休息,切勿立即进食,以免因食物刺激再导致呕吐,重伤胃气。
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少量流质或半流质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
如服药后呕吐不止者,应及时解救。
一般可用降逆止呕药止呕。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吐至昏眩,慎勿惊疑……如发头眩,可饮冰立解,如无冰时,新汲水亦可。
”体虚、儿童、老年、孕妇不能使用。
要注意保护胃气。
凡以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涌吐药,又叫催吐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苦,能使停留于咽喉、胸膈、胃脘的痰涎、宿食、毒物从口中吐出,用于中风、癫狂、喉痹之痰涎壅塞,宿食停滞胃脘,毒物尚留胃中,以及干霍乱吐泻不得等,属病情急迫而急需吐出之证。
涌吐药作用峻猛,多具毒性,易伤正气,当注意用量用法。
宜采取小量渐增的方法,且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
年老体弱、孕妇、产后均宜慎用。
若服后呕吐不止者,可服姜汁少许,或服用冷粥、冷开水以止之。
倘仍吐不止,则应根据所服涌吐药的不同而进行解救。
若吐后气逆不止,宜予和胃降逆之品以止之。
药后不吐者,常以翎毛或手指探喉,亦可多饮开水,以助其吐。
服药得吐后,须令病人避风,同时要注意调理脾胃,以稀粥自养,切勿骤进油腻及不易消化之品。
1.涌吐药的含义:2.具强烈涌吐作用的药物,称为涌吐药。
又称催吐药。
2.涌吐药的功效与主治:本章所有药物均具有涌吐功效,都可用治误吞毒物,尚停胃中,未被充分吸收;或宿食停滞不化,尚未入肠,胃脘胀痛不适;或痰涎壅滞于咽喉,呼吸困难;或痰浊壅滞胸膈,痰迷心窍,癫痫发狂等需要催吐之证。
本章药物分别还兼有截疟,祛湿退黄,外用解毒收湿、蚀疮去腐等不同功效,分别还可主治疟疾、黄疸及肿毒不溃、牙疳及风眼赤烂等皮肤或五官疾患。
3.涌吐(催吐)的含义:涌吐作为一种功效,即通过诱发呕吐,以排除停滞胃脘的毒物、宿食与壅滞咽喉的痰涎的治疗作用。
4.涌吐药的性能特点:本章药物均能涌吐,多具苦味或酸味。
本章药物均可主治热证,故均具寒性。
涌吐的作用趋向为向上,故涌吐药均具升浮之性。
涌吐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胃的结果,涌吐药主治毒物、宿食停滞胃中需要涌吐的病证,故均可归胃经。
本章药物均有毒。
5.涌吐药的配伍原则:因涌吐药药力峻猛,奏效迅速,所服药物大部分会随呕吐吐出,而不能被机体吸收,故本章药物用于涌吐时,其他对证药物与涌吐药共剂服用意义不大。
本章药物的涌吐作用都比较强烈,单味应用只要达到涌吐的有效剂量,即可取得可靠的催吐效果。
从涌吐的角度来说,一般也无须配伍他药。
涌吐的古方中所配伍的药物主要有以下两类:(1)为增强涌吐效果配伍:配伍能增强涌吐作用的药物,以便在保证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单味涌吐药的用量,以免因单味药用量过大,导致中毒。
(2)为赋型、降低涌吐药的烈性配伍:配伍药物作为赋型剂,用以降低涌吐药在药剂中的浓度,以降低其烈性。
6.涌吐药的使用注意:(1)涌吐药均有毒,剧烈的呕吐极易伤中败胃,损津耗气,故只适用于体壮邪实者;对体质虚弱者,及老人、小儿、妇女胎前产后,以及素患失血、头晕、心悸、劳嗽喘咳等证者均应忌用或慎用。
(2)使用涌吐药涌吐,应注意用量、用法。
用量以能诱发呕吐为度。
用量过大,涌吐太过,易伤正气。
用量过小,多令患者恶心欲吐不得,徒增难受,不能达到祛邪治病的目的;不能诱发呕吐,药物停留体内过久,会被机体吸收过多,反而容易导致药物中毒。
如由于个体差异,患者服用常用涌吐剂量的涌吐药后未能诱发呕吐,可饮热开水,或用翎毛探喉以助涌吐。
(3)涌吐药只可暂投,不可久服,服药应中病即止。
(4)呕吐后宜适当休息,切勿立即进食,以免因食物剌激再导致呕吐,重伤胃气。
应待胃肠功能恢复后,方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以养胃气。
(5)如服涌吐药后呕吐不止,应及时解救。
一般可用降逆止呕药止呕。
张子和在《儒门事亲》中说:“吐至昏眩,慎勿惊疑……如发头眩,可饮冰立解,如无冰时,新汲水亦可。
”常山【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虎耳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 Lour. 的根。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等地亦产。
秋季采收。
晒干。
切片生用或酒炒用。
【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归胃、胆经。
【功效】涌吐,截疟。
三个需要涌吐的均可使用。
更主要的是截疟,作用好,比青蒿还要常用。
截疟作用在所有的中药中最强,但它的涌吐作用也非常强,所以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无法解决,限制了它的应用。
配伍甘草、蜂蜜,是增强涌吐作用。
常山用酒制,略降低涌吐作用。
【应用】1.用于胸脘痰结。
本品具强烈的涌吐作用。
配伍甘草、蜂蜜可增强其涌吐作用。
与甘草、蜂蜜同用,可以在保证涌吐效果的前提下降低常山的用量。
现代临床较少将本品作涌吐药使用。
古方主要用以涌吐痰涎。
如《补缺肘后方》以之与甘草、蜂蜜同用,治胸中多痰,头疼不欲饮食及饮酒;《丹溪心法附余》以之与藜芦同用,治中风,痰迷心窍,颠狂烦乱,人事昏沉,痰涎壅盛等证。
2.用于疟疾。
本品为截疟要药。
治疟古方中少有不用常山或蜀漆(常山的嫩枝叶)者。
单用有效,如《外台秘要》常山汤单用本品煎服,治疟疾。
常山用于截疟,其涌吐作用即成为不为病情所需的副作用。
将常山用酒浸炒透,再配伍槟榔可使其涌吐作用减弱。
如《和剂局方》胜金丸即用常山酒浸,蒸,焙,配伍槟榔,治一切疟病。
本品截疟作用虽强,但因不能消除兼感邪气,亦无补虚扶弱之功,对有兼感邪气,或患者正气虚弱者,单用本品截疟,即使取效一时,疗效也难以巩固持久,容易复发。
故用本品截疟的同时,还应辨证施治,以祛除兼感邪气,或扶正固本。
【用法用量】煎服,4.5~9g;入丸散每次服0.25~0.5g。
涌吐可生用,截疟宜酒制用。
治疗疟疾宜在寒热发作前4小时、2小时、1小时各服药一次。
【使用注意】见本章概述。
【参考资料】本品主含常山碱甲、乙、丙,总称常山碱。
此外还含有常山次碱、4-喹唑酮及常山素A、常山素B。
常山能刺激胃肠道,并作用呕吐中枢,引起呕吐;常山碱乙主要通过胃肠道的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呕吐;常山有抗疟作用,以常山碱丙的抗疟作用最强,约相当于奎宁的100倍,常山碱乙约为奎宁的50倍,常山碱甲与奎宁相当;常山叶抗疟效价约为根的5倍;常山有解热作用,并对流感病毒PR8有抑制作用;常山碱乙有抑制溶组织阿米巴原虫的作用,效力较盐酸依米丁强1倍;常山碱乙还有抗肿瘤作用;常山碱甲、乙、丙对离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瓜蒂【出处】------《神农本草经》【来源】为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Cucumis melo L. 的果蒂。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夏季甜瓜盛产时,将尚未老熟的果实摘下,切取果蒂。
阴干。
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
有毒。
归胃、肝经。
【功效】涌吐,清热利湿,退黄。
涌吐三个使用方面均可使用。
清泻湿热、退黄疸,可内服,尤其是可鼻腔给药,少量吸入也有效。
【应用】1.用于毒物、宿食停滞胃中,或痰涎壅滞胸脘。
本品具较强的涌吐作用,为临床较常用的涌吐药,凡适宜用吐法治疗的病证,都可用以催吐。
如《辨证录》以之配生甘草、玄参、地榆煎服,催吐,治服砒霜中毒;《辨证录》还以之配白茅根、芦根煎服,催吐,治食河豚中毒;《卫生宝鉴》以之配赤小豆为末服,催吐,治饮食过度,填塞胸脘;《奇效良方》用瓜蒂为末服,服药后一食顷,含沙糖一块,催吐,治大人、小儿久患风痫,缠喉风等证。
2.用于湿热黄疸。
本品能清热利湿退黄,可治湿热黄疸。
内服或吹鼻均有效。
如《外台秘要》治黄疸,心下坚硬,手不可近,渴欲饮水,气息喘粗,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者,以之配赤小豆为散服;若病轻,直吹鼻中,当鼻中黄水出即歇。
本品用治湿热黄疸,若不兼需吐之证,其涌吐作用即属不为病情所需之副作用,故用本品治黄疸的古方更多采用散剂经鼻腔给药。
药物经鼻粘膜吸收可避免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
3.用于湿热所致水肿、身痛、头痛。
本品能清热利湿,可用治湿热所致的水肿、身痛、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