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本】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校准规范

合集下载

力学计量常见仪器计量校准及高端仪器设备标准

力学计量常见仪器计量校准及高端仪器设备标准

力学计量常见仪器计量校准及高端仪器设备标准
广电计量杜亚俊
广电计量配备了一等活塞压力计、质量比较仪、0.3级标准测力仪、能量发生器、弹簧冲击锤能量发生器、扭矩测试仪、材料试验机、标准转速装置、压力校准装置、百万分精密天平、微差压检定装置、振动冲击分析系统等精密仪器及标准件。

可开展质量、衡器、力值、能量、扭矩、转速、压力、硬度、振动、冲击、密度、容量等项目的校准。

砝码校准能力:克组和毫克组最高可开展F1等级,公斤组为F2等级; 力值最高校准能力可达2000kN; 扭矩最大校准能力可达1000N.m; 压力标准准确度等级最高为 0.025级,最高的校准能力可达:60MPa; 冲击最高的校准能力可达3000g; 并在维修调试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常见仪器计量校准:
砝码、质量测量仪器:标准砝码、专用砝码等。

数字指示秤、模拟指示秤、非自行指示秤等衡器:电子天平、机械天平、架盘天平、扭力天平、液体比重天平、电子秤、电于皮带秤、定量包装秤、定量自动衡器、台秤等。

拉力试验机、推拉力计、扭矩等力值测量仪器:推拉力计、数字式压力计、万能材料试验机等。

压力表和真空表:精密压力表、数字压力表、压力(差压、绝对压)变送器、液体压力计、U型压力计、氧气乙炔表、各种级别的压力表等。

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规范编制说明

《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规范》编制说明规范起草小组2023年7月《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规范》制定编写说明一、任务来源根据2017年“质检总局计量司关于国家计量技术规范制定、修订及宣贯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质检量函[2017]25号)文件,《机动车GNSS测速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列入了2017年度制定计划,要求2019年底完成该项目。

XXXXXXX研究院作为主要起草单位接受了制定任务,归口到全国振动冲击转速计量技术委员会。

起草组于2017年6月开始启动《机动车GNSS测速仪》国家计量校准规范制定工作。

规范的起草严格按照JJFlO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等文件的要求进行,确保技术法规制定项目按时保质完成。

《机动车GNSS测速仪》为新制定的校准规范,结合我国机动车GNSS测速仪的实际情况,明确其测速误差、测距误差和计时误差,是实现机动车GNSS测速仪量值溯源的技术保证。

二、制定的必要性机动车GNSS测速仪由于其测速精度高、使用安装方便以及不受天气情况影响等优点,目前正在逐渐被各级计量技术机构用作机动车测速仪工作器具现场检测的标准器具。

因而,机动车GNSS测速仪的校准对公共交通安全尤为重要。

我国在机动车GNSS测速仪计量技术监督管理领域,尚无相应的国家计量技术规范。

因此,制定本校准规范对于补充和完善我国机动车测速仪计量技术法规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不同工作原理的机动车测速仪量值的准确可靠,满足机动车测速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计量检测技术的相应要求,近年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及各省市计量院日益重视对机动车GNSS测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因此,制定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规范,明确机动车GNSS测速仪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校准的条件和方法,参考OlMLR91国际建议中有关的条款和方法内容,以填补国内在机动车GNSS测速仪校准技术方面的空白,从理论上和技术上规范机动车GNSS测速仪的校准工作,使本规范适应国际化的要求,推动我国机动车测速领域国家规范的健全发展,早日实现与国际接轨。

机械秤类检定规程

机械秤类检定规程

机械秤类检定规程
1、目的:
规范机械秤类检定方法,确保测量准确可靠,满足测量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DXC公司所有机械秤类的检定,包括天平托盘、磅秤等。

3、责任部门:品质部计量室
4、环境条件:防震、防尘
5、检定周期:六个月
6、检定所需设备:砝码、被检机械秤
7、操作方法:
7.1、清洁载物态或托盘和砝码、横梁等
7.2、外观检查
7.2.1、对于托盘秤,刻度均匀清晰,数据标识清晰易辨,指针转动是否灵活,零位正确性良好。

7.2.2、对于磅秤,刻度均匀清晰,钩码标识清楚,各部分相互作用良好,无干涉阻滞现象,游码在零位时,横梁在水平位置。

7.3、示值误差检查
7.3.1、品质要求:示值误差±3%
7.3.2、根据砝码或自制标准件的实际情况,在被检秤类的量程范围内选择5个参考点测量,示值误差由量具示值与标准件标称值之差确定。

8、检定结果的处理
8.1、示值误差符合要求的贴上合格证,正常使用。

8.2、示值误差部分超差,贴上限用证,注明限用内容。

8.3、示值误差严重超差,维修后仍不合格者,作停用并报废处理,同时通知使用部门追索由该秤所涉及到的产品检测的有效性。

B2——校准项目

B2——校准项目
[2002]泰社计标证字第C007号
测量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制造厂及编号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周期
末次检定/校准日期
检定/校准证书号
电子水平仪
SDS10
0.005mm/m
青岛永前
;00942
±500数字
≤1个分度值
1年
2006.04.07
C3-0701664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板
B2——校准项目
序号:03第1页,共1页
所建计量基、标准名称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计量基、标准考核证书号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证书号
检定指示量具标准器组
(0-50)mm
U=3.80µm (k=2)
百分表
U=1.2µm (k=2)
千分表
[2007]泰量标计证字第C003号
[2007]泰社稷标
水平仪
(0~300)mm
合格
框式水平仪和条式水平仪校准规范
JJF1084--2002
水平尺
(0~600)mm
合格
水平尺校准规范
JJF1085--2002
考核记录:(检查有效文件、量值溯源、设备管理、人员能力、环境条件、原始记录、
证书报告,进行评价,说明理由,提供证据)
考核结论:合格有缺陷不符合注:在选项上打√
证字第C003号
测量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制造厂及编号
测量范围
不确定度/准确度等级/最大允许误差
检定/校准周期
末次检定/校准日期
检定/校准证书号
数控指示表检定仪
SDJ-3
无锡;980103

【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本】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校准规范

【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本】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校准规范

附件3:机械汽车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围和主要计量特性1.计量技术规范的适用范围;X射线残余应力测定仪2.以典型仪器或实验设备(注明仪器型号)为依据,提出计量特性的技术指标,包括其名称、测量范围和最大允许误差;加拿大pro公司((iXRD 300W))[1].对于无应力铁粉,使用CrKα辐射和(211)晶面,仪器连续测试不少于5遍,所得应力平均值应在±14MPa以内,其标准差宜不大于7MPa;如果标准差超过14MPa,则应调整仪器或测量参数。

[2].LQ应力参考样品,测试应力应满足(GB/T 7704-2017附录C):2σσσ-≤ref determinedr(C-3)τ2ττ-≤ref determinedr(C-4)L2-≤ref determinedrL L(C-5)公式(C-3),(C-4),(C-5)中σref——LQ试样的正应力值;σdetermined——测定的应力参考样品正应力值;τref——LQ试样的切应力值;[3].ILQ应力参考样品(GB/T 7704-2017附录C):——选择检定时进行重复测量的次数n(n>4);——计算正应力和切应力的临界差异值 CD:22σ11CD2σσ-⎛⎫=- ⎪⎝⎭nR rn以及22112τττ-⎛⎫=- ⎪⎝⎭nCD R rn(C-6)——计算出ILQ样本n次测量和(i=1~n),并求出其平均值:11σσ==∑n iin以及11ττ==∑n iin.................——如果正应力和切应力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设备检定通过:σσσ-≤refCD以及τCDττ-≤ref.............公式(C-6)、(C-7)和(C-8)中σCD——正应力的临界偏差τCD ——切应力的临界偏差σR ,τR ——可再现性数值σr ,τr ——可重复性值σ——n 次测量所得的平均正应力 σi——第i 次测量所得的正应力 τ——n 次测量所得的平均切应力 τi ——第i 次测量所得的切应力σref ——ILQ 样本的正应力值τref——ILQ 样本的切应力值 4. 主要测量标准的技术指标;[1]. X 射线管高压系统,管压≥30kV ,管流≥10mA 。

【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本】汽车碰撞试验用假人力传感器校准规范

【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范本】汽车碰撞试验用假人力传感器校准规范

□国际先进
█国内先进
目前国内 CNAS-CL01-A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汽 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对于碰撞试验中力传感器和多轴 力传感器的核查参数进行了规定,但尚无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力传感器 及多轴力传感器校准规范;JJF 1560-2016《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规范》 中规定的轴向间串扰的测量对于汽车行业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强; 国际上对于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力传感器及多轴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多为企业自编方法,无统一规范,并且在校准及应用领域对于轴向间 串扰的定义存在分歧。
目的、意义和 汽车和摩托车检测领域的应用说明》中对于碰撞试验中力传感器和多
必要性
轴力传感器的核查参数进行了规定,但尚无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力传感 器及多轴力传感器校准规范;JJF 1560-2016《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规
范》中规定的轴向间串扰的测量对于汽车行业过于复杂,可操作性不
强;国际上对于汽车碰撞安全领域力传感器及多轴力传感器的校准方
1. 汽车碰撞试验中采用假人的伤害指标作为车辆安全性能的评价指
标之一,试验中通过采集碰撞假人传感器的信号并通过后处理产生假
人的伤害指标,由此可见碰撞用力传感器性能直接影响车辆安全性评
价结果,本项目目的是建立汽车碰撞领域力传感器及多轴力传感器校
准规范。
2. 目前国内 CNAS-CL01-A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 在主要源自技术(签字、盖公章)
起草
委员
单位

(盖公章)
部委托 支撑 单位
(盖公章)
月日
月日
月日
填写说明:1.表中第 2,3,8 行,请在选定的内容上填写 “█”的符号。 2.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则必须填写被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号。

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模板

机动车检测专用轴(轮)重仪计量标准技术报告模板

计量标准技术报告
计量标准名称轴(轮)重仪检定装置计量标准负责人
建标单位名称(公章)
填写日期2019年3月
目录
一、建立计量标准的目的 (1)
二、计量标准的工作原理及其组成 (1)
三、计量标准器及主要配套设备 (2)
四、计量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 (3)
五、环境条件 (3)
六、计量标准的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 (4)
七、计量标准的重复性试验 (5)
八、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 (6)
九、检定或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7)
十、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验证 (9)
十一、结论 (10)
十二、附加说明 (10)
注:应当提供《计量标准的稳定性考核记录》
注:应当提供《检定或校准结果的重复性试验记录》。

轮辋直径测量仪校准规范

轮辋直径测量仪校准规范

轮辋直径测量仪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分辨力为0.01mm,测量范围为(880~910)mm、(1055~1080)mm轮辋直径测量仪的校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JF 105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 1088 外径千分尺(测量范围500mm~3000mm)校准规范3、概述轮辋直径测量仪测微装置为微分头型式,是测量铁路车轮轮辋直径的铁路专用计量器具,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1 轮辋直径测量仪1—测砧紧固螺钉;2—测砧;3—尺架;4—测微螺杆;5—紧固装置;6—固定套筒;7—微分筒;8—测力装置4 、计量性能要求4.1 微分头固定套筒纵刻线和微分筒刻线宽度和宽度差微分头固定套筒纵刻线和微分筒刻线宽度(0.10~0.20)mm;刻线宽度差0.03mm。

4.2 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Ra0.05μm。

4.3 两测量面平行度两测量面平行度不大于0.02mm。

4.4 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筒刻线面的距离微分筒锥面棱边至固定套筒刻线面的距离不大于0.4mm。

4.5 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筒毫米刻线相对位置微分筒锥面的端面与固定套筒毫米刻线的右边缘压线不大于0.05mm,离线不大于0.1mm。

4.6 示值误差示值误差为±0.03 mm;微分头(0~25)mm的示值误差为±3μm。

5 、通用技术条件5.1 外观微分头的刻线清晰;微分头与尺身组装连接紧固无松动。

5.2 各部分相互作用微分筒在工作行程内往返转动时必须灵活、平稳,无卡滞和摩擦现象,无手感觉到的径向摆动和轴向窜动,测微头锁紧装置的作用可靠。

6 、计量器具控制6.1 校准条件校准时室内温度应为(20±2)℃,温度波动不大于0.5℃/h;被校准量具及标准器同时置于平板,平衡温度时间不少于4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3
机械行业计量技术规范项目建议书
建议项目名称 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校准规范
制定或修订
█制定 □修订
被修订计量 技术规范号
计量技术规范 性质
□检定规程 █校准规范
计量技术规 范类别
主要起草单位
联系人
联系电话
任务年限
申请经费
参加单位
□重点 基础
具备的特点 ██安全 节能 □环保 □自主创新 □其他___
4)角度校准装置:量程(0~360)°,分度误差<60";
5)电压表或数据采集系统:高精度六位半台式万用表
□国际先进
█国内先进
国内外情况 简要说明
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国外许多汽车公司从车型开发和质量评价 等方面考虑,将多分量力传感器引入车身和车轮力动态测试技术的研 究。目前,瑞士 KISTLER 公司、美国 MTS 公司和 MSC 公司等都已 推出车轮六分力传感器系列产品,并根据自身传感器结构自编方法, 提供校准服务,但方法并不统一;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车轮六分力传感 器的校准规范;由于传感器特殊结构,牵涉到角度参量及解耦算法等, JJF1560-2016《多分量力传感器校准规范》中规定的校准方法不能完 全覆盖;且行业内对于耦合误差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存在分歧,需要统 一方法标准。
主要
技术
(签字、盖公章)
起草
委员
单位

(盖公章)
部委托 支撑 单位
(盖公章)
月日
月日
月日
填写说明:1.表中第 2,3,8 行,请在选定的内容上填写 “█”的符号。 2.填写制定或修订项目中,若选择修订则必须填写被修订计量技术规范号。
校准; 4.测量标准技术指标:
1)力标准机:量程(0~100)kN,非线性度<0.3%; 2)扭矩标准装置:量程(0~10)kNm,非线性度<0.3%; 3)标准多分量力扭矩校准装置: 量程 Fx/ Fy /Fz (0~100)kN,
Mx/My/Mz (0~10)kNm, 非线性度<0.3%,耦合误差<0.3%;
范。
目的、意义和 2.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车轮六分力传感器的校准规范;由于传感器特
必要性
殊结构,牵涉到角度参量及解耦算法等,JJF 1560-2016《多分量力 传感器校准规范》中规定的校准方法不能完全覆盖;国际上对于车轮
பைடு நூலகம்
六分力传感器的校准方法多为生产企业自编方法,无统一规范;且行
业内对于耦合误差的定义和评价方法存在分歧。因而本项目对于规范
统一我国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校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3. 本校准规范的制定能够满足现阶段行业内对车轮六分力传感器的
计量需求。能够对行业内校准规范的完善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
范围和主要 计量特性
水平
1.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校准; 2.计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传感器零点输出; 2)传感器额定输出; 3)传感器输出灵敏度; 4)传感器直线度; 5)传感器重复性; 6)传感器滞后; 7)传感器耦合误差; 8)传感器角度误差; 9)传感器方位误差; 3.利用力标准机、扭矩标准装置、标准多分量力扭矩校准装置、角度 校准装置、信号采集装置等对车轮六分力传感器的上述计量特性进行
1. 车轮在其接地区域产生的六分力是使车辆发生驱动、制动和转向
等运动的根本原因。车轮六分力传感器可实现车轮所受的六分力的动
态同步测量,汽车行业内在主动安全系统的研制、汽车耐久试验及汽
车零部件台架试验中被广泛的应用。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性能直接影响
车辆安全性等评价结果,本项目目的是建立车轮六分力传感器校准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