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病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病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病各个机关和部门所形成公文,不但要求思想内容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求语言规范化,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
但在机关行文中,由于有的同志没有掌握语法,在用词造句方面,往往出现错误,常见的有:成份残缺;词语配搭不当,词序颠倒;结构混乱;滥用虚词等等。
一、成份残缺1、主语残缺。
例如:在整风学习中,通过“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清除了派性,增强了党性。
这个句子缺少主语。
这句话或者删掉“通过”,让“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做主语;或者删掉“使”,让“广大党员”做主语。
这样修改,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
2、暗换主语。
例如:在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之后,广大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迅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农民”,动词谓语是“改变”,而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显然不是“农民”,而应在“出现”前加上“农村”这一主语,句子才通顺。
可见后一个分句暗换了主语,在这种情况下,后一个分句的主语不能省略。
如果几个分句的主语是同一人物或事物,后边分句的主语则可承前省略。
3、缺少谓语。
例如:通过学习整党文件,许多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对于认真、扎实地搞好整党是十分必要的。
决心以实际行动搞好整党,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
主语“许多……党员干部”后边是个长状语,状语之后接着是第二个分句了。
第一个分句的谓语始终没有出现。
也许作者误把“是十分重要的”当着第一分句的谓语了,其实它只是“对于……”这个介词结构中的一部分。
应在这个介词结构(状语)的后边加上“有了深刻的认识”。
4、缺少宾语。
例如:×××科学院党组做出了学习蒋筑英的先进事迹。
这个句子谓语是“做出”,“做出”什么呢?“做出……事迹”显然搭配不当,仔细分析,原来少了宾语,应在“事迹”后边补上“决定”二字,做为动词谓语“做出”的宾语,句子就完整了。
二、词语搭配不当。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摘要:公文的书写是一件简单,但又不可忽视的重要技能,其中病句错误尤其容易导致文书考核不及格,但是究其原因,通常是因为学习者对语法的缺乏,以及不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本文以公文常见病句为切入点,从三个方面,即病句类型、病句原因和病句修改方法,详细介绍和例析公文书写中常见的病句,从而为书写公文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公文书写句例析1、病句类型公文书写中,常见的病句类型有以下几种:(1)欠缺连接词的病句例句:本公司参加招聘计划,招聘望合格的科学家病句原因:缺少连接词修改后:本公司参加招聘计划,旨在招聘合格的科学家(2)错用词语的病句例句:这款产品的特点是它的价格便宜病句原因:它的特点应该是物美价廉修改后:这款产品的特点是物美价廉(3)错用句型结构的病句例句:咱们在练习中,要求把语言应用得恰当病句原因:要求把语言应用恰当修改后:咱们在练习中,要求把语言应用得恰当2、病句原因公文书写的病句的出现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1)缺乏语法知识很多学习者在书写公文时,可能会因为缺乏语法知识而出现病句,比如因为不清楚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用法,而导致出现病句。
(2)不理解句子结构缺乏对句子结构及语义的理解也是书写病句的原因之一,比如没有掌握复合句,而出现句子混乱的病句。
(3)语境不连贯书写公文时,要注意语句意思的连贯性,否则很容易出现语句不连贯的情况,从而出现病句。
3、病句修改方法要想书写出正确的公文,就要掌握一定的修改方法,针对公文书写中出现的病句,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修改:(1)更换词语词语的更换是一种有效的病句修改方式,常见的有三种,一是原句有褒贬混淆的时候,进行统一;二是词汇太费笔墨的时候,可以进行精简;三是把形式轻松的合并成简单句的方式。
(2)添加连接词连接词的添加是另外一种常用的病句修改方式,一是添加后缀,二是添加前缀,还有添加定语从句,副词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3)改进句子结构句子结构的改进也是一种常见的修改方式,这种方式的作用就是把复杂的句子结构组织的简单明了,比如把一个复合句分解成两个简单句,这样更易理解,更易把握。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错误与纠正方法

公文写作中的语法错误与纠正方法在公文写作中,语法错误会给读者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影响公文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因此,掌握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法错误以及纠正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类常见的语法错误,并提供相应的纠正方法。
一、主谓不一致主谓不一致是公文写作中较为常见的语法错误之一。
它指的是主语与谓语在人称、数或时态上不一致,破坏了句子的语法结构。
为了纠正这类错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确定主语和谓语的一致性:主谓一致要求主语与谓语在人称和数上保持一致,如单数主语用单数谓语,复数主语用复数谓语。
同时,在使用时态时也要保持一致。
错误示例:公司将在明天开会。
他们讨论销售策略。
纠正后:公司将在明天开会。
他们将讨论销售策略。
2. 避免引起主谓不一致的词语干扰:有些词语可能会使主谓不一致,如连词“及”、“和”、“与”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根据谓语动词与主语的关系来确定用单数还是复数形式。
错误示例:领导及员工对新政策有不同看法。
纠正后:领导及员工对新政策有不同看法。
二、时态错误时态错误会导致写作不准确和不连贯,降低公文的可读性。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时态错误及其纠正方法:1. 时态混乱:在一个句子或段落中,过去、现在和将来时态的混合使用会造成混乱。
为了避免这种错误,我们需要在写作时明确使用相应的时态。
错误示例: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正在努力改善服务质量,并将继续增加投资。
纠正后: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努力改善了服务质量,并将继续增加投资。
2. 时态一致性:同一段落或篇章中,需要确保所使用的时态保持一致。
不一致的时态会导致读者难以理解。
错误示例:在昨天的讨论会上,我们提到此次项目的进展,并将在下周提交报告。
纠正后:在昨天的讨论会上,我们提到了此次项目的进展,并将在下周提交报告。
三、使用正确的代词和冠词在公文写作中,正确使用代词和冠词也是避免语法错误的重要方面。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代词和冠词错误以及纠正方法:1. 代词一致性:当代词与其所指的名词不一致时,会导致语法错误。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

公文常见病句例析公文书写是一门学问,比一般的流行语言文字更有形式和规范性。
公文的书写规范为政府文书撰写提供了依据,是公文书写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公文书写的典型病句即与此规范不符的句子,下面就公文常见的病句进行分析。
第一类病句是语句不完整的病句。
一般来说,每句话必须有一个主要成分,也就是谓语。
没有谓语的句子就是缺少了一个主要成分,这种句子只能表达到一半,是不能完全表达意思的。
比如,“发生了”是一个不完整的句子,表达了一个主要信息,但是没有表达完整的意思。
正确的句子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缺少了“什么事情”就缺少了一个主要成分,这样的句子就是病句,是不能清楚的表达意思的,因此在公文书写中要避免出现这种句子。
第二类病句为语序不当的句子,语序问题常常会使公文的书写出现误解的情况,甚至会影响理解的深度。
一般来说,主干定语、宾语等成分应该放在谓语的前面,这样才能清楚的表达出句子的意思。
例如,“财政局发出来的规定”这是一个语序出错的句子,因为句子中“规定”是定语,应该放在“发出”的前面,而不是放在后面,正确的句子应该是“财政局发出的规定”,这样句子的意思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因此公文书写时要注意句子的语序。
第三类病句是重复的病句,重复的病句又可以分为全句重复和部分重复。
全句重复指的是句子重复,是指在一篇文章中一个句子反复出现,导致重复性比较强。
而部分重复指的是在一个句子中某些部分重复出现,比如一个句子里面两个单词都用了两次,这样的句子也会给文章带来一定的重复性。
在公文书写中应该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它会给文章带来语言累赘,影响文字的表达。
第四类病句是用词不当的病句,用词不当的病句一般指的是用词不精确的病句。
一小因为一个字的选用,可以使句子意思完全不同。
比如,“办理什么事情”和“办理任何事情”,从字面上来看,这两句话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什么”和“任何”的区别是非常大的,一个表示一定限制,一个表示无任何限制,因此,在公文书写时,要注意用词的准确性,以防出现意思不合理的句子。
避免公文写作中的常见语病

避免公文写作中的常见语病
公文写作是工作中常见的任务之一,但在写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病,影响文档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下面就一些常见的公文写作语病进行分析和避免方法。
1.长篇累牍
在公文写作中,避免过分冗长的篇幅是非常重要的。
应力求言简意赅,表达清晰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修饰词和废话,让读者能够迅速理解文意。
2.过度使用“应当”、“须”等指令性词语
在公文中,过度使用指令性词语容易使文风呆板,不易引起读者的兴趣。
可以适当运用委婉语气,如“建议”、“请”等词语,使文风更加礼貌和温和。
3.偏正结构过多
公文中的偏正结构过多会导致句子结构复杂,降低整体阅读流畅性。
适当运用简单句和并列句,让句子结构清晰简洁,表达更加直接明了。
4.使用生僻词汇和长句
避免在公文中使用过多生僻词汇和过长的句子,这会增加读者阅读的难度。
应该选择常用词汇和简洁句式,让文档易于理解和消化。
在公文写作中,避免常见的语病可以提升文档的质量和专业性。
要注意言简意赅,适当运用礼貌用语,保持句子结构清晰简洁,避免使用生僻词汇和过长句子。
通过规范的写作风格和精心的文字表达,可以使公文更具可读性和权威性,提升沟通效果。
避免公文写作中的常见语病是提高文档质量和效果的关键。
通过简明扼要的表达、礼貌和温和的用语、清晰简洁的句子结构,可以使公文更具可读性和专业性,提升沟通效果,为工作效率和形象提供有力支持。
影响公文语言准确性的11种语病

影响公文语言准确性的11种语病一篇公文,无论其主旨多么鲜明深刻,材料多么充分详实,结构多么巧妙得体,如果语言不规范严谨,那么也不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真实准确是公文的生命。
真实就是确有其事,写进公文中的材料,必须来自公务活动的实际,来自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不允许虚构和编造;准确就是在表述时不夸大,不缩小,不能褒贬失当,更不能文过饰非。
一,选词炼句要准确俗话说“一字入公文,九牛拔不出”,极其形象地说明了公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要素,即语言表达要符合客观实际,对问题的分析要有理有据,符合逻辑,在遣词造句方面也要恰当贴切,符合语法规范。
对于一些意义相近的词语,要反复考虑,仔细辨析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选择最为准确的加以使用。
1、避免产生歧义。
某种说法或某一段话,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这就叫做歧义。
例如某单位发放奖金的规定,其中有一条是:“病假、事假三天以上者,扣发当月奖金。
”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病事假三天不扣发奖金,也可以理解为病事假三天就要扣发奖金。
因为公文内容没有对“三天以上”这一基数进行限定。
所以应加括号注明,包括第三天。
2、防止褒贬失当。
赞扬或贬损某一行为,所用词语超出或者没达到应有的程度,叫做褒贬失当。
例如某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一项任务,如果通报表扬时说成是取得了很大成就,属于评价过高;又如把“错误”说成“罪行”,混淆了问题性质;而“错误极其严重,应当进行批评”之类的行文,是处置不当。
这些表述都属于没有把握好分寸,褒贬失当。
3、排除疏忽错漏。
公文中的错漏现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粗心所致。
例如前面说“下边分四点来说”,可实际上只说了三点;前面说“一方面”,后文缺少“另一方面”。
引用数字时多写一个“零”或少写一个“零”,一差就是十倍。
另一类错漏现象,是由于思考不严密、没用心思考分析导致的,比如有结论而缺少必要的情况和应有的分析,或者列举了情况、数字而没有加以论证等。
公文常见语病

公文常见语病在公文中,常见的语病包括以下几种:语义不明:句子含义模糊,使得读者无法明确理解作者的意图。
例如,“关于你提出的增加员工福利的问题,公司已经考虑过,将在下月初给出答复。
”这句话没有明确说明公司是否同意增加福利,让读者感到困惑。
冗长啰嗦:句子过于复杂或重复,使得读者难以理解。
例如,“由于他不顾大家的反对,坚持己见,导致了项目的失败。
”这句话可以简化为“他坚持己见,不顾反对,导致项目失败。
”用词不当:使用了不恰当的词语或短语。
例如,“他在会议上的发言很深刻地打动了听众。
”这句话中的“深刻”应该改为“深切”,因为“深切”更能表达情感。
语法错误:句子结构不完整或不规范。
例如,“在我们的计划中,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
”这句话缺少主语,应改为“我们的计划是解决这个问题。
”前后矛盾:句子中的信息相互冲突或不一致。
例如,“今年我们的销售额增加了20%,但是利润却下降了10%。
”这句话中,销售额增长和利润下降是矛盾的。
缺乏逻辑:句子之间或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不清晰或不合理。
例如,“首先,我们需要更多的资金来扩大生产。
其次,我们需要提高产品质量。
最后,我们需要降低成本。
”这句话中的三个建议没有明确的逻辑关系,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风格不当:公文的风格应该正式、简洁、清晰,如果使用了过于口语化、华丽或不规范的表达方式,也会被认为是语病。
例如,“他们三个是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可以简化为“三人从小就是好友”。
以上就是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病。
为了写出清晰、准确、专业的公文,需要仔细检查和修改文稿,避免出现这些语病。
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及如何避免

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及如何避免行政公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它具有规范性、严肃性和正式性。
在撰写行政公文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确保信息的传达和理解。
然而,在实际撰写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语言错误。
本文将列举一些行政公文中常见的语言错误,并提供一些避免这些错误的方法。
一、语法错误:1.主谓不一致:行政公文是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要求语句结构完整、完善。
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主谓不一致的情况,例如:例:该问题被解决方案解决了。
改:该问题已由解决方案解决。
避免该错误,需要对语句结构进行仔细审查,确保主谓一致。
2.时态错误:时态错误在行政公文中尤为常见,特别是过去时和现在时的混用。
正确的时态使用有助于准确表达事实和信息。
例:该安全措施将会在下个月实施。
改:该安全措施将于下个月实施。
避免该错误,需要在文中明确使用正确的时态表达。
二、语词错误:1.用词不当:行政公文要求规范、严谨,因此需要使用合适的词汇。
有时,人们因为词汇储备不足或理解模糊,容易出现用词不当的情况。
例:请速速回复。
改:请尽快回复。
避免该错误,需要在写作前仔细考虑每个词语的准确意义,确保使用合适的词汇。
2.错用短语:有时,行政公文中还会出现对短语的错误使用,破坏了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例:给您添麻烦了。
改:给您带来不便。
避免该错误,需要对短语的使用进行仔细考虑和辨别,确保使用正确的词组。
三、辞章错误:1.长句过多:长句虽然可以表达丰富的内容,但在行政公文中,过多的长句会导致阅读困难和理解障碍。
例:依据目前情况以及我们部门的要求和计划,我们认为应该立即采取措施,并且在三天之内向上级汇报。
改:基于目前情况和部门要求,我们建议立即采取措施并在三天内向上级汇报。
避免该错误,需要进行句子的简化和分割,使其更易于理解和阅读。
2.重复冗长:在行政公文中,有时候一些表达冗长或多次重复导致了辞章错误。
例: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部门决定决策制定和发起一个新的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文写作中常见的语病
各个机关和部门所形成公文,不但要求思想内容符合党的方针政策,而且要求语言规范化,能够准确地表达内容。
但在机关行文中,由于有的同志没有掌握语法,在用词造句方面,往往出现错误,常见的有:
成份残缺;词语配搭不当,词序颠倒;结构混乱;滥用虚词等等。
一、成份残缺
1、主语残缺。
例如:
在整风学习中,通过“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使广大党员进一步清除了派性,增强了党性。
这个句子缺少主语。
这句话或者删掉“通过”,让“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教育”做主语;或者删掉“使”,让“广大党员”做主语。
这样修改,才能成为完整的句子。
2、暗换主语。
例如:
在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之后,广大农民生产热情空前高涨,迅速改变了农村的面貌,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是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复句。
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农民”,动词谓语是“改变”,而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显然不是“农民”,而应在“出现”前加上“农村”这一主语,句子才通顺。
可见后一个分句暗换了主语,在这种情况下,后一个分句的主语不能省略。
如果几个分句的主语是同一人物或事物,后边分句的主语则可承前省略。
3、缺少谓语。
例如:
通过学习整党文件,许多党员同志,特别是党员干部,对于认真、扎实地搞好整党是十分必要的。
决心以实际行动搞好整党,促进党风的根本好转。
主语“许多……党员干部”后边是个长状语,状语之后接着是第二个分句了。
第一个分句的谓语始终没有出现。
也许作者误把“是十分重要的”当着第一分句的谓语了,其实它只是“对于……”这个介词结构中的一部分。
应在这个介词结构(状语)的后边加上“有了深刻的认识”。
4、缺少宾语。
例如:
×××科学院党组做出了学习蒋筑英的先进事迹。
这个句子谓语是“做出”,“做出”什么呢?“做出……事迹”显然搭配不当,仔细分析,原来少了宾语,应在“事迹”后边补上“决定”二字,做为动词谓语“做出”的宾语,句子就完整了。
二、词语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
由于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普遍活跃。
在这个句子中,“热情”是主语,“活跃”是谓语,显然“热情”不能同“活跃”搭配,应把“活跃”改为“提高”。
2、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击落敌人的大批飞机和坦克。
在这个句子中,谓语“击落”后面有两个宾语:
“飞机”和“坦克”。
谓语“击落”同第一个宾语“飞机”可以搭配,但不能同第二个宾语“坦克”搭配。
还有一种情况,如: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领会和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
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谓语“领会”和“贯彻”,其中一个谓语“贯彻”和宾语“政策”搭配得当,而另一个谓语“领会”不能同宾语“政策”搭配。
三、其它语病
在书面语言中,常见的语法毛病,除成份残缺和搭配不当外,还经常出现下列一些语病。
例如,
(1)在导师的精心培养下,研究生们的学术显著地提高了水平。
(2)你不认真调查研究就动手去写,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是可想而知的。
(3)越是在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才要抓紧党风党纪,以保证改革的健康发展。
例(1)中的词组“学术水平”不宜拆开来用,应改为“学术水平显著地提高了”,这个句子犯了词序颠倒的毛病。
例
(2)的错误是结构混乱,把“那怎么能写出好文章来”同“写不出好文章来是可想而知的”这两种说法混杂在一起了。
改正的方法是任选其中的一种。
例
(3)犯了词语组织不当的毛病。
应把“才”改为“越”。
对于上述这些由于语法混乱而造成的语病,怎样对它们进行检查并加以改正呢?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然后理清句子的“枝叶”,这样就可以弄清句子中各个成份的位置、基本次序和相互关系,从而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力求语言的规范化,提高机关行文的文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