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里格龙
《龙里格龙》PPT教学课件

高声部
4
4
低声部
4 4
龙 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 里格
龙格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格 里格儿龙, 龙 咚, 龙格 里 格儿龙, 龙 里格 龙 咚, 龙 格里 格儿。
反复时渐弱、渐慢
龙 里 格 龙 咚, 龙 格 里 格儿龙。
生动地
龙里格龙mfຫໍສະໝຸດ mp龙 里格龙 咚, 龙格里格龙, 龙 里格龙 咚, 龙格里格龙,
龙 里格儿 龙, 龙 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 里格 龙 格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 格里格儿龙,
龙 咚 龙格 里格儿龙, 龙 里 格 龙 咚, 龙 格里格儿。
反复时渐弱、渐慢
龙 里 格 龙 咚, 龙 格 里 格儿 龙。
龙 里 格 龙
龙里格龙
歌曲是根据京剧行弦改 编的一首儿童歌曲,作词 魏明伦,作曲姚明。是朱 良镇改编的合唱《流水恋 歌》中的一段。
龙里格龙
歌曲是根据京剧行弦改 编的一首儿童歌曲,作词 魏明伦,作曲姚明。是朱 良镇改编的合唱《流水恋 歌》中的一段。
龙里格龙
情 绪 ——
欢快、活泼
演唱形式 ——
齐唱 合唱 轮唱
龙里格龙
mf
m
p
龙 里格龙 咚, 龙格里格龙, 龙 里格龙 咚, 龙格里格龙,
龙 里格儿 龙, 龙 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 里格 龙 格里格儿龙, 龙 里格儿龙 咚, 龙 格里格儿龙,
龙 咚 龙格 里格儿龙, 龙 里 格 龙 咚, 龙 格里格儿。
反复时渐弱、渐慢
龙 里 格 龙 咚, 龙 格 里 格儿 龙。
m
m
f
p
龙 里格龙 咚,龙格里格龙, 龙里格龙 咚 龙格里格龙,
第八课《龙里格龙》教案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强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但也有一些学生参与度不高。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尝试采取更多鼓励性措施,激发学生的讨论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难点突破方法:设计各种练习题,如填空、组词、造句等,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新词汇。
(2)课文情感体验: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龙的喜爱之情,对部分学生来说存在难度。教师需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感悟课文情感。
难点突破方法:结合课文内容,设计情景剧、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角色体验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3)龙的形象特点分析: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龙的形态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取信息,分析龙的形态特点。
举例: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描述课文中龙的形象,如“龙有哪些部分组成?”、“龙的须、嘴等特点是什么?”等。
2.教学难点
(1)生字词的运用: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掌握生字词的运用是难点,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和实际操作来突破。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龙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龙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朗读练习。这个练习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朗读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龙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龙里格龙教案公开课

龙里格龙教案公开课第一章:龙里格龙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龙里格龙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使学生对龙里格龙的发展历程有一定的认识。
培养学生对龙里格龙的兴趣和热情。
1.2 教学内容龙里格龙的基本概念:龙里格龙是什么,它的定义和特点。
龙里格龙的发展历程:龙里格龙的起源、演变和现状。
龙里格龙的应用领域:龙里格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价值。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1.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互动情况。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龙里格龙的基本技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龙里格龙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运用龙里格龙进行创作的兴趣和能力。
2.2 教学内容龙里格龙的基本技巧:音节、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知识。
龙里格龙的创作方法:如何运用基本技巧进行创作。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创作。
2.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互动情况。
学生创作展示: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技巧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的结合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的结合方式。
培养学生对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融合的兴趣和热情。
3.2 教学内容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的结合:不同地域、民族的音乐特点及融合方式。
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作品的欣赏:欣赏具有代表性的龙里格龙与传统音乐融合作品。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和欣赏的方式进行教学。
利用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材料辅助教学。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4 教学评估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和互动情况。
学生作品展示: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龙里格龙的即兴表演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龙里格龙的即兴表演技巧。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龙里格龙》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5课《龙里格龙》教案一. 教材分析《龙里格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的歌舞歌曲,选自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第五课。
本节课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藏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易于学生学唱。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民歌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演唱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对藏族民歌的演唱风格和节奏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龙里格龙》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对藏族民歌的演唱技巧和风格特点的理解。
3.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节奏:歌曲中的藏族节奏特点。
2.音准:歌曲中的个别音高。
3.演唱风格:藏族民歌的演唱特点。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跟随模仿。
2.讲解法:教师讲解藏族民歌的特点和演唱技巧。
3.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歌曲《龙里格龙》的旋律、歌词和节奏。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所需的音响设备。
3.乐器:钢琴、吉他等辅助教学乐器。
4.教学资源:相关藏族民歌的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藏族民歌《龙里格龙》,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让学生跟随琴声学唱。
重点讲解藏族节奏的特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克服演唱过程中的困难。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运用示范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演唱比赛,检验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龙里格龙》单元(作业设计)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龙里格龙》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触过与龙相关的文化?”比如节日庆典中的舞龙表演,或是家中摆放的龙形装饰品。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龙文化在中华民族中的奥秘。
-突破方法:提供句式模板,进行句子接龙等练习,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有限,难以看出文章的内在逻辑。
-突破方法:使用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可视化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情感的体会与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者的情感,并在朗读时准确表达。
-突破方法: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文本情感,提高表达能力。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龙文化。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他们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
然而,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龙文化的深层含义理解仍有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文化背景的介绍,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龙文化的内涵。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成果展示让同学们有了充分的互动和交流,但我注意到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偏离了主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引导,确保讨论紧扣主题,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部分同学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但也有部分同学显得比较拘谨,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这些同学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讨论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梳理文章结构,锻炼逻辑思维能力;
-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提升批判性思维。
4.增强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后练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能力。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里格龙》教案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里格龙》教案一. 教材分析《龙里格龙》是一首富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湖南土家族民歌,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歌词内容富有童趣,易于学生接受和喜爱。
歌曲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湖南土家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课程有浓厚的兴趣。
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能够快速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湖南土家族文化较为陌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介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湖南土家族的文化,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2.学生能够熟练地演唱《龙里格龙》,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中的土家族特色词汇和表达方式。
2.歌曲节奏的把握,尤其是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运用。
3.歌曲的高音部分,部分学生可能存在音准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介绍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
2.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学生跟随模仿。
3.分组练习法:让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4.视听教学法:播放土家族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土家族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龙里格龙》的乐谱,便于学生演唱和观摩。
2.准备土家族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用于教学导入和拓展环节。
3.准备教学录音机、音响等设备,确保音乐教学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湖南土家族的文化,展示土家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土家族的风俗习惯。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龙里格龙》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土家族音乐的特色。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基本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附点音符和切分音的节奏。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确保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相互交流,提高演唱技巧。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伴奏《龙里格龙》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伴奏《龙里格龙》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龙里格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四年级上册音乐伴奏曲,选自人音版音乐教材。
本曲以轻松欢快的节奏和简单易懂的旋律,展现了活泼可爱的氛围。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对音乐有较强的兴趣,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节奏和音高的感知较弱,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指导和练习。
此外,学生在集体演唱、合作演奏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龙里格龙》的旋律和歌词。
2.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和音高感知能力。
3.提高学生的集体演唱和合作演奏能力。
4.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节奏感和音高感知的培养。
2.重点:歌曲《龙里格龙》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引导其他学生跟随。
2.练习法:分组练习、集体练习,提高学生的演唱和演奏能力。
3.游戏法: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音高感知。
4.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交流,促进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龙里格龙》的旋律、歌词、图片等。
2.乐器:钢琴、吉他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3.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伴奏。
4.练习册:用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龙里格龙》歌曲,引导学生欣赏。
随后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歌曲《龙里格龙》的旋律和歌词,引导学生跟唱。
注意指导学生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演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和纠正。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集体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总结优点和不足。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游戏,如节奏接龙、音高猜猜等,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里格龙》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龙里格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龙里格龙》是湘艺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我国民间音乐为基础,融入了现代音乐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感。
歌曲旋律优美,节奏欢快,歌词富有诗意,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民间音乐的特点,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民间音乐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特点,培养他们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
此外,学生们的歌唱能力、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生能了解《龙里格龙》的歌曲背景、民间音乐特点,以及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地唱出歌曲,把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感受民间音乐的魅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感情,提高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2.原因:歌曲节奏欢快,变化丰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歌曲中的音准也需要学生准确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乐谱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民间音乐素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民间音乐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龙里格龙》的歌曲背景、民间音乐特点,展示歌曲课件。
3.歌曲学唱: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演唱,注重节奏和音准的把握。
4.节奏练习:通过拍手、敲击等动作,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
5.音准练习:采用模唱、接龙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音准能力。
6.分组练习:学生分组演唱,培养合作意识。
7.创意表现:鼓励学生发挥想象,以舞蹈、朗诵等形式表现歌曲。
8.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民间音乐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歌曲名称、《龙里格龙》的节奏图、民间音乐特点等,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里格龙》
教学目标
1.能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进行介绍和交流,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结合欣赏《京调》及相关京剧片断,知道京剧的“四大行当”与“四大工夫”,了解京剧脸谱在表现人物性格中的作用,能辨识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本课的一系列欣赏、模仿和表演等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活动,体验京剧这一传统戏曲的艺术魅力。
3.能学会唱《龙里格龙》这首歌的一个声部,并将歌曲的力度变化和京剧的神、韵体现在表演中。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一系列的音乐表演活动。
教学方法
听唱法表演法对比法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与评价
教学准备
课件、京剧脸谱、京剧的伴奏乐器;学生课前搜集的京剧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欣赏《京调》,让学生辩听
师小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迄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到底有哪些值得我们欣赏、令我们骄傲的地方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京剧。
二、走近京剧
师:课前我们分成4个大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了一些有关的京剧材料。
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你所了解的京剧说给大家听听。
1、京剧的四大行当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简说后师小结
“生行”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档名,比如:老生、小生、武生;
“旦行”是指女性角色,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性格较活泼的叫花旦;
“净行”指“大花脸”,就是我们介绍过的有脸谱的角色。
“丑行”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
2.演一演
学生扮演“生、旦、净、丑”.
学生评价,表现好用一个动作感谢大家的认可。
3.了解京剧的伴奏乐器
京胡、京二胡、笛子、唢呐、月琴。
京锣、钹等。
4.听一听
播放课件听辩
5.京剧的脸谱
(1)看脸谱、说脸谱
京剧脸谱是表现人物的面貌,提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的道具。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和丑角脸谱两大类。
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它的每一种颜色表现的人物性格都是各不相同的:
蓝色:表示刚强、粗犷,桀骜不驯;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黄脸:象征骠悍、凶残、阴险,工于心计等性格;白脸:象征阴险、狡诈等性格,如曹操;黑色:象征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张飞。
(2)唱脸谱
师:我这儿还有一首专门唱脸谱的歌,咱们来听听。
(带学生跟唱,并表演)
(3)戴脸谱表演
学生提前做脸谱
(提醒学生脸谱人物不同,表演也应该不同。
)
师:这脸谱一戴,我仿佛置身于一个京剧的大舞台,你们精彩的表演让我拍手叫好。
6、京剧的表演形式
师:听说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请大家说说。
(1)说一说
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也就是京剧中的“四大功夫”。
唱——演唱;
念——念白,具有音乐性,像唱歌;
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像舞蹈;
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2)欣赏与分辨
师:请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中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请你说说这出戏中有几个角色?出现了几大功夫?(生答)
师:有两个角色:铁梅、奶奶。
铁梅应该是花旦,奶奶是老旦的角色。
其中出现了唱、念、做三大功夫。
(3)模仿与表演
师:请一位同学出来,并用京剧的念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和你合作表演。
表演得好请大家鼓掌喝彩。
(4)欣赏《孙悟空大闹无底洞》中武打戏的片段。
师: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打斗表演,人们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
三、唱京剧《龙里格》
师:今天全班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精心搜集、准备的京剧的各种资料,相信大家对京剧应该有更深的了解了。
老师也准备了一首具有京韵的歌,和大家一同分享。
(课件播放《龙里格龙》)
1.听赏与交流
师讲解:歌曲《龙里格龙》是利用传统京剧音乐素材,采用现代歌曲创作手法创作的一首“京歌”。
音乐风格既有京剧传统的神韵又有时代精神。
演唱它将给大家带来一种愉快而又别具一格的京剧音乐体验。
2.再听《龙里格龙》
思考:歌词和曲谱有什么特点?
3.唱曲谱
师:京剧的行当中“旦角”代表女性,“生角”代表男性。
咱们今天就请左边的同学扮演“旦角”——高声部;右边的同学扮演“生角”——低声部,来唱唱各自的旋律。
分声部演唱曲谱。
合唱曲谱,配上“旦角、生角”的表演动作。
4.唱歌词
(1)念歌词“龙里格龙(咚)”
(2)对比两种念词方式:不带儿化音、带儿化音。
(3)分旦角、生角唱词。
(4)集体合作演唱《龙里格龙》。
5.自主设计表演
(1)启发学生上台分别扮演“生、旦、净、丑”,各自设计适合各角色的动作,随音乐《龙里格龙》依次出场表演、造型。
“净”和“丑”角可戴上脸谱表演。
(2)教师进行评价,请学生做票友,在添彩的地方鼓掌、喝彩。
(3)全班起立,分旦角、生角加上动作表演唱《龙里格龙》。
四、总结、延伸
1.谈感想
师:今天我们了解了京剧的一些知识,大家是不是有一点喜欢京剧了?有什么感想?请你说说。
2.介绍京剧的发展
师: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也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
现在,除了古装的传统京剧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京剧,像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但它们的唱腔并没有变。
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还有的被改编成歌曲的形式演唱,
很受大家欢迎,像《唱脸谱》、《我是中国人》等,都已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传唱。
在座的同学如有兴趣,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弘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五、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