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解读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知识梳理本文介绍了植物种子的生长变化。
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生命的。
种子是由完成了受精过程的胚珠发育而成的,包括种皮和胚,部分种子还有胚乳。
种子在一定条件下能萌发成新的植物体。
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可以综合运用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
种皮是坚韧的,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包括子叶、胚根、胚芽、胚轴。
胚乳储藏着营养物质。
虽然种子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它们的内部结构基本相同。
实验探究可以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
最后提到了一些关于种子内部结构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错误的。
胚芽会发育成为叶和茎。
为了保证凤仙花种子的发芽率,我们需要挑选饱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进行种植。
在准备花盆和土的时候,我们需要先放一块小石头在花盆的出水孔上,然后放入多半盆土。
接着,我们可以用手指在土中按2~3个洞,深度约1厘米,每个洞里放一粒凤仙花种子,再用土盖住洞口。
浇适量的水,直到土壤湿润,然后将它放在温暖的地方。
如果凤仙花种子不够饱满,可以将种子放入水中观察其沉浮,把浮在水面上的种子挑出去,这样可以保证种子的发芽率。
播种通常在春天进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气,而光照不足并不影响种子的萌发。
观察种子在土壤中的变化可以使用种植杯,先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装进一些土壤,使卫生纸贴住杯壁,然后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向土壤中浇适量的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里。
我们可以根据凤仙花的生长时间,记录植株高度、叶的数量、整体的样子、每日的变化及我们为植物做的事情,以做一个植物生长变化的观察计划。
除了凤仙花种子,选带芽眼的土豆、红薯块或天竺葵的枝条种到花盆里也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长变化,这说明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来繁殖后代。
种子萌发时,先长出根,然后根迅速向下生长,最终都是向下生长的。
根、茎、叶是植物的三个重要部分。
在这三者之中,根的生长速度最快,也是种子萌发时最先长出来的部分。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

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教案2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长需要。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以探究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从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入手,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植物,对于植物的生长变化有自己的认知。
但是,对于植物生长的具体过程和生长需要,他们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
2.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
2.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植物生长需要的条件。
3.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植物,如豆芽、种子等,让学生观察。
2.准备一些实验材料,如土壤、水、肥料等,让学生进行实验。
3.准备一些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让学生记录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大致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通过交流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19(新版)

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19(新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科学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课。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本课的内容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以及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他们知道植物是生物,能够生长。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过程,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学生可能对植物的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有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生物,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需要,植物的生长变化。
2.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需要的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变化的理解和掌握。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观察法: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
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以及植物的生长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4.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等教学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需要和生长变化。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以及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教材以实验探究为主,设计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植物的生长过程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认知结构。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掌握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基本特点。
2.教学难点: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
3.观察与思考: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思考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
4.实验与探究:分组进行植物生长实验,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1.植物的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2.植物生长的基本特点:吸水、养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3.植物生长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分为三个部分:1.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探究等环节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9《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理教案

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9《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整理教案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2021年春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第1-9单元的主题。
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探究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土壤等条件,并能观察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本单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植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植物生长变化方面,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知和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从而提高他们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变化。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其变化。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视频。
2.准备植物标本或实物。
3.准备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变化。
2.呈现(10分钟)呈现植物标本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植物在不同生长阶段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
5.拓展(5分钟)讨论:为什么植物会经历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变化的原因。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生长变化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课后观察家里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并思考生长变化的原因。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第一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1、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新的生命的。
2、解剖种子的顺序是先剖开种皮,在分开子叶,然后在用放大镜观察两片子叶的连接处有什么。
3、种子的种皮能保护内部的组织结构。
4、观察植物的种子时不宜采用的方式是用嘴尝。
5、浸泡一天的种子的胚芽变长。
6、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主要原因是种子的胚被虫子咬坏。
6、浸泡一天的蚕豆种子,种子外部的种皮破裂,内部的胚根和胚芽开始萌发。
7、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都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结构基本相同。
8、种子的结构:种皮:保护种子,减少水分流失;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胚根:形成根;子叶:为胚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
第二课种植凤仙花1、我们选种子时,要选择那些丰满的,没有受过损伤的种子。
2、为了看清楚种子的萌发过程,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卫生纸,应该把种子放在杯壁和卫生纸之间。
3、种植凤仙花应该选择的季节是春季。
4、凤仙花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5、最适宜种子萌发的环境是潮湿、松软的土壤。
6、播种后一般经过7到10天凤仙花的种子会萌收回幼苗。
7、凤仙花种子萌发需要相宜的温度、水分、空气、泥土等必备前提。
8、播种凤仙花种子时,要先把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口上,然后再放适量的土。
放一块小瓦片的目的是浇水时,多余的水会流出,而土壤不会随着流出。
9、播种凤仙花时,凤仙花种子埋入土中的合理深度大约为1厘米。
10、播种完成后,要在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适量的水是指使土壤湿润即可。
11、播种完成后,要将花盆放在温暖的地方。
12、播种凤仙花时,要挑选丰满,没有受过伤的种子。
丰满的种子储备的营养更丰富,更利于萌发,没有受过伤的种子能保证胚是完整的。
第三课种子长出了根1、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说课稿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植物的生长变化》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介绍,又有实践操作的指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身边的植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植物的生长变化的本质规律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探究,从而达到对植物生长变化规律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学会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植物的生长变化,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3.记录法: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提高他们的记录和表达能力。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科学思维。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介绍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3.实践操作:学生进行植物种植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生长变化。
4.记录与交流:引导学生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并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观察到的变化。
5.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反思自己在观察和记录过程中的不足。
教科版四下科学《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解读(新教材解读)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项目 单元
1 2 3 4 5 6 7 8
三年级下(旧版) 植物的生长变化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种植我们的植物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种子变成了幼苗
茎越长越高 开花了 结果了 我们的大丰收
四年级下(新版) 植物的生长变化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种植凤仙花 种子长出了根 茎和叶 凤仙花开花了 果实和种子 种子的传播 凤仙花的一生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2 内容整合
将原三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和四年级《新的生命》两个单元 内容进行整合,并按照凤仙花器官出现的现后顺序进行编排,凸显 了大单元主题教学。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3 课程外延
新版教材中,设置了拓展版块,融入知识拓展和工程设计等元素。 例如增设做种子画、凤仙花模型等项目化活动。
教材单元主题内容
新四年级教材特点:
04 文本语言
(1)科学词汇。本单元科学词汇数量达到28个。
课时
科学词汇
1
种子 种皮 胚 胚根 胚芽 子叶
2
播种 种子萌发 生长条件 观察计划
3
根 芽 直根系 须根系 变态根
4
茎 叶 运输 蒸腾 纵切 横切
5
花萼 花瓣 花粉 雄蕊 雌蕊 传粉
6
果实 果皮 种子
7
无
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
形 成
学
三年级的《动物一生》
习
进
一年级的《植物》、《动物》
阶
教材单元设计意图
2.为什么选择凤仙花作为载体?
01
生命力强,易栽培,具有普适性。
02
生长周期短。
03 能完整呈现绿色开花植物六大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种子长出了根
3. 研讨活动3---集体论证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证据来源:生活经验--- 拔出植物不 容易 价值:引发学生对生活中观察到现象 的思考。
强调有依据的陈述观点
3.种子长出了根
(三)认识不同形态的根---拓展 教材中的图片分别是:
直根系(凤仙花);须根系(大葱); 气生根(榕树) 水中植物的根(浮萍);戈壁滩植物的根 (胡杨);沙漠植物的根(仙人球) 目的:感受根的多样性、进一步理解根的作用, 构建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影响。
12.3 列举动物帮助植物传粉或传播种子等实例。
01 种子中孕育着新生命 02 种植风仙花 03 种子长出了根 04 茎和叶 05 凤仙花开花了 06 果实和种子 07 种子的传播 08 凤仙花的一生
体现大单元教学特点:在整个单元活动中反复建构,而不是告诉一个事实
01 单元设计思路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
学习:
概念7--地球上生活着不同种类的生物。 概念8--植物能适应环境,可制造和获
取养分来维持自身生存。 概念11-植物和动物都能繁殖后代,使
它们得以世代相传。 概念12--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
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
以期:
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生物体结 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 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根具有吸收水分、矿物质以及固定植物的作用。
●茎具有运输水分、养分以及支撑植物的作用。 ●叶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存需要的养分。 ●叶能通过蒸腾水分调节植物体的温度以维持其生存 。 ●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等部分组成。 ●雄蕊上有花粉,花粉落到雌蕊上后,雌蕊可以发育 成果实和种子。 ●果实由果皮和种子两部分组成。 ●植物繁殖需要将种子传播出去,不同的植物传播种 子的方式不同。 ●不同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外部形态各 不相同,呈现出植物多样性。
指向课程标准: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 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 物生存的作用。”
4 茎和叶
4.茎和叶
主要内容: 1.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2.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3.研究植物叶的作用 4.认识不同形态的茎和叶
4.茎和叶
一、观察凤仙花的茎和叶 探索1-观察凤仙花植株的形态特征
教学时: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放大镜、镊子进行观
察、解剖种子;
及时将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解剖种子微课.mp4
基于观察到的现象推测种子结构的功能。
渗透多样性与共同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念。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渗透着STEM课程理念,体现融合的思想。 是科学学习与艺术的结合。
2 种植凤仙花
2.种植凤仙花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环境与植物生存及繁殖之间的关系,具有保 护环境的意识。 ●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知道保护植物就是 保护人类自己。
各课教材分析
1 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共2页
包括四个部分
主要内容:
1.观察种子外部形态 2.研究种子内部结构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
共3页
包括四个部分
2.种植凤仙花
主要内容:
1.种植凤仙花 2.做种植杯 3.制定观察计划 4.了解其他繁殖方式
成功种植植物,进行持续 有效观察是整个单元研究活 动的基础。本节课具有奠基 的作用。
2.种植凤仙花
一、聚焦的问题 1.种子萌发和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观察记录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
的
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生 11.1 举例说出植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长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
变
通过根、茎、叶等来繁殖后代。 12.1.1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化 12.1.2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
(4)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推理)
4.茎和叶
三、研究叶的作用 1.探索2-2推测叶的作用 “叶有吸收阳光及蒸腾水分的作用” 2.探索3-2 实验验证
(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 叶有吸收阳光的作用: 将一片叶子用黑色纸遮住,几天以后叶
片颜色发生变化 (3) 叶有蒸腾水分的作用: 选择叶片大的植物---蒸腾的水分多,
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通过根、茎、叶等 来繁殖后代。
3 种子长出了根
3.种子长出了根
主要内容:
1.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研究植物根的作用 3.认识不同形态的根
3.种子长出了根
一、研究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索1种子的萌芽.mp4 依据:种植杯中种子的萌发过程
观察描述的重点: 1.种脐朝向不同方向放置,根都向下生
(二)内容组织
种子的形态 结构、作用
1. 种 子 里 孕 育着新生命
种子萌发 根的作用 根的形态
茎和叶的生长 茎和叶的作用 茎和叶的形态
花的结构 花的作用
植
果实的形成
物
果实的结构
器
3.种子长出了根 4.茎和叶
5.凤仙花 开花了
6.果实 和种子
官
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1课
2课
3课
4课
5课
6课
7课
8课
凤仙花的生长发育过程
(一)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探索活动1)
研究对象: 不同的种子(含凤仙花种子)
构建一个 观念:生 物多样性
目标指向:
认识种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种子形
状、颜色、大小等外部形态各不相同。
研究方法:
观察(强调综合利用感官)
比较(在比较中发现更多特征)
目标指向:
学习研究生物外部形态特征的一般方法
---观察、比较
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 1.探索2-1推测茎的作用
“茎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2. 探索3-1 实验验证
(1)想办法证明我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2)实验方法:放入滴有红墨水的水中 观察茎的外部变化 观察茎的纵切面 观察茎的横切面
(3)实验现象:纵切面:一条条的红线, 横切面:许多红色的圆点。
观察对象: 茎和叶的生长变化 观察重点:叶在茎上的着生状况
教材要求:
1--测量凤仙花植株的高度。指向茎的生长变化。 2--数叶片的数量。指向叶的生长变化 3、4--观察并画出叶在茎上的分布。指向叶的着生状况。
凤仙花植物叶在茎上生长的方式是互生。 从上往下看每一层叶子交叉排列,最大面积吸收太阳光。
4.茎和叶
学习长期观察记录、收集整 理信息以及建模等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01 单元设计思路 (四)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绿色开花植物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生长发育、
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过程。 ●植物维持生命需要阳光、空气、适宜的水分和温 度。 ●绿色开花植物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 成。这些结构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和繁殖的 作用。 ●根、茎、叶为植物生存提供营养物质,花、果实 、种子帮助植物繁殖后代。 ●有的植物产生足够的种子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根 、茎、叶可以繁殖后代。 ●种子都有种皮和胚,有些植物种子中有胚乳。胚 是新植物的幼体。
传
2.种植凤仙花 播
播 7.种子的传播
种凤仙花 做种植杯 制定观察计划
种
传播种子的方式 传播种子的意义
建立:结构与功能、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
总 8.凤仙花 结
的一生
整理观察记录 总结方法、建构认知
01 单元设计思路 (三)内容选择
基于课程标准要求
课程目标
1.科学知识总目标:
要求: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 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
(二)做种植杯
目的: 使种子在土壤中的萌发过程可视化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怎样看到
教学时: (1)启发学生想办法看到种子在土壤 中的变化。 (2)指导学生在种植杯中放入四粒种 子,种脐分别朝向四个方向。
2.种植凤仙花
(三)制定观察计划 目的:
进一步培养学生制定观察计划的意识和能力 用计划引领学生坚持并进行有效观察
计划的内容:
植物名称:凤仙花(其他植物) 栽培地点:教室内--盆栽
校园内--校园某个地方 栽培方法:播种(用种子?根、茎、叶?) 观察记录的内容:植物茎、叶的变化;
新器官的出现 为植物做的事情:浇水、施肥、放在有阳光 的地方、放在温暖的地方----
2.种植凤仙花
三、拓展活动 认识植物其他繁殖方式
指向课程标准: 11.2.1描述有的植物通过产生足够的种子
基于0学1 习单目元标,设组计织思各路课内容 课程内容-----学习目标(3-4年级)
8.1 描述植物一般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组成,这
些部分具有帮助植物维持自身生存的相应功能。
8.2 说出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
植
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物
8.3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
2.种植凤仙花
二、探索活动: (一)种植凤仙花
选种、播种、浇水、放置温暖的地方 目的: (1)在活动中感悟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饱满、完整----自身条件 适宜的水分、温度---外部条件 理解维持植物生存需要适宜的环境 (2)学习栽培植物的方法 种子不要播的太深;水不要浇的过多; 放在温暖的地方
2.种植凤仙花
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3.种子长出了根
2. 探索活动3- 实验验证根有吸水作用
(1)参考下面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进行、无需 学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