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

合集下载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新版)

厦门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最新版)

学习年限 两年至三年
学分要求 总学分大于等于 31 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学分等于 8 学分、专业学位课学分等于 15 学分、选修课学分大于等于 8 学分
课程设置<<
本校硕士生
选修课 秋季学期
材料科学导论

36 学时 2 学分

选修课 秋季学期
分子免疫学
本校硕士生 课
36 学时
2 学分

专业学位课 秋季学期
适用年级<<
生物材料系一级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2008 级
特殊说明:本培养方案是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原培养方案同时废止。为保持政策的连续 性,对 2008 年以前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其论文要求采取就低不就高的原则。
二、 除全校公共学位课程外,修读专业课程必须事先征求指导老师意见,并由导师同意后才能确定 所修课程,未经导师同意擅自修读,责任自负。
三、 申请提前毕业的研究生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 获得学位要求学分的课程平均成绩应在 85 分以上;2) 在 JCR 2 区以上或 SCI 影响因子 3.0 的刊物上发表论文 2 篇及以上(有录用证明即予以 认可);3)指导导师同意。
陈忠 教授(博导) 翁建 副教授
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培养目标
具有本学科较扎实的理论基础、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具有 较宽的知识面;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胜任 本专业领域的科研、科技开发工作,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硕士点培养方案
研究方向<<
1-功能/智能生物材料 0831001
重点开展合成可降解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金属材料 等的研究,使生物材料的研究与生命科学等结合逐步向有生命活性和生理功 内容、特色、意义 能的材料研究方向发展,并在研究材料和生物体的关系、界面作用的基础上, 揭示材料的奥秘,探索并发展当今国际上新兴的先进生物材料。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
佚名
【期刊名称】《细胞生物学杂志》
【年(卷),期】2005(27)1
【总页数】1页(P98-98)
【关键词】生物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教师;博士生导师;讲师;厦门大学;培养;创立;院士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4;G633.91
【相关文献】
1."让老百姓吃上优质米,享受优质米"——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水稻专家王侯聪教授 [J], 江良荣
2.付出终会有收获——记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侯聪教授 [J], 殷华;付培;武云
3.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探索与实践——以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J], 江子扬; 左正宏; 郑毅芳
4.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科学系 [J],
5.热烈祝贺《遗传学报》创刊30周年——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进入本专业毕业时专业技行政职

进入本专业毕业时专业技行政职

姓名出生年月进入本专业学习时间毕业时间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现工作单位简介陈琼珍158687 5955719860722200409200807讲师无温州大学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同年进入本学院微生物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2011.9-2015.9在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理学博士学位期间,参与了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目前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2016年1月入职于温州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1、天然产物降解酶的筛选分析和肠道微生物对机体抗氧化、抗衰老的影响;2、异生物质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龚方华187677 06568198503200409200807讲师无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2008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考入郑州大学第一临床学院,硕博连读,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2014年获得博士学位。

目前共发表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3篇。

2016年1月入职于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主要负责浙江省药学重中之重一级学科项目管理,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大学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温州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的日程科研管理事务。

钱成穗198807200509200907无合伙人厦门派思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10年就读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细胞生物学专业,毕业后创办厦门派思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进行第三方基因检测。

公司先后与厦门第一医院、福建省立医院、泉州第二医院、河南人民医院、重庆中医药研究院等数十家医院科及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临床医学研究和成果转化。

涉足大健康领域,与欧蒙中国、STAGO等国外试剂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第三方医学检验作为依托,采用生化印迹法、基因检测、高通量测序等手段,检测包括肿瘤、神经性、代谢性等疾病,先后服务泉州第二医院、泉州儿童医院、福建省解放军总院等多家医院。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厦大考博辅导班:2019厦大生命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生命科学学院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在生物学一级学科实行申请考核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生命科学学院现有生物学系、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生物医学科学系、农业生物技术系等四个系,拥有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传染病诊断试剂与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生命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寄生动物学研究室、分子诊断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教学与科研平台。

学院的前身为生物学系,创建于1922年,迄今已培养造就了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专家学者。

学院现有教职工182人,其中专任教师95人,工程、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员66人。

教师队伍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者3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973计划”、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5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

二、招生信息学02微生物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环境微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71007遗传学01植物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2植物分子遗传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动物分子遗传与发育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71008发育生物学01组织再生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2神经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03血管发育生物学①1101英语②2002综合素质③3002专业基础知识三、报考条件1.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创新、创业的本领,并能运 用所学的技能去解决实际问程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教师简介
张连茹,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 陈毅歆,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 陈航姿,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利华,女,厦门大学副教授。 许晔,男,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郭慧玲,女,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助理教授。 王忠安,男,厦门大学高级实验师。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厦门大学建 设的慕课)
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
01 课程性质
03 教学目标 05 教师简介
目录
02 课程简介 04 所获荣誉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是厦门大学建设的慕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该课程于2016年10月14日首次 在中国大学MOOC开课,授课教师是张连茹、陈毅歆、陈航姿、金利华、许晔、郭慧玲、王忠安等人。据2021年8 月中国大学MOOC官网显示,该课程已经开课10次。
该课程适合先修了微生物学理论课的在校大学一、二年级学生;本科非生物专业的生物专业的研究生;具有 高中生物等相应的知识的非专业学生;愿意学习的人均可参加本课程的学习;拟开展创新创业的人;喜欢探索生 命奥秘的人学习。
课程简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谢谢观看
该课程共十五周,主要内容包括从自身或环境中分离、培养微生物的技术和方法以及获得抗菌等活性菌株的 方法;典型微生物的形态观察与鉴定的方法;酿酒等微生物的发酵及其产物测定等技术;抗体的制备、检测等免 疫学最基本的实验技能等。

微生物学前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微生物学前沿-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具有扎实的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广泛的现代生物学知识,熟练掌握微生物学专业研究技能并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高等学校教学工作和生物产品开发研究的能力。
学习年限:
学制3年,在学年限3-7年。
学分要求:
共:≥12学分。其中:
公共学位课:≥4学分
专业学位课:≥6学分
选修课:≥2学分
第二部分: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
主要内容包括:1)微生物次级代谢的特性;2)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径;3)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调节机制;4)几种重要的微生物药物的生物合成途径;5)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与药物创新.
教材:
参考书:
1、张致平主编.微生物药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海洋微生物及其活性物质
内生菌及其活性物质
教材:
参考书:
参考书
1、张致平主编.微生物药物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2、陈代杰编著.微生物药物学.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
3.TringaliC. Bioactive Compounds from Natural Sources: Isol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Biological Properties.London:Taylor & Francis, 2001.
四、课程设置:(不包括公共学位课)
序号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学分
开课
学期
周学时/
总学时
是否双
语教学
任课教师
(职称)
1
分子细胞生物学前沿
学位
3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

咱学“生物”看看:为什么学生物的就业难啊来源:郝永富的日志众所周知,现在生物类专业的就业奇差无比,什么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不论是哪个,只要开头带了生物两个字,就没有容易就业的专业。

笔者是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学生,厦大生物系还算是比较厉害的生物系的,现在我说一下去年和前年我们厦大生物本科以及博士的就业情况。

先说本科,厦大生物的保研率堪称全校最高,我们全系150多人,大约20个出国,70个保研考研到本校或者外校,10个考了其他专业的研究生,参加工作的有50人,只签约了7个,而且这7个人签的都是很一般的企业,部分作销售的甚至和中专生大专生从同一起点做起,7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月薪超过2000。

相比之下,厦大的财政学140人,大约有20个出国或者升学,剩下的120人中,只有7个没有就业出去,而且签约的一百多人中,以四大,各大银行,各大金融部门为主,几乎没有几个人月薪低于3000。

财政和生物同属厦大比较牛的专业,再看看厦大的软肋——工科类专业。

厦大的工科还没有一些比较强的二本工科好,但是,工科的就业率也超过90%,基本人人也能拿到2000元以上的工资。

再看一些二本的比较好的工科,他们的就业情况大致和厦大的工科差不多。

也就是说,进了重本的生物系,你的就业将不如二本。

我说的这些都是普遍现象,而不是个例,个例我们要抛开而不谈。

别以为清华北大就会好,清华的生物工程就业不如天津的中国民航大学(二本)。

也许有人会说,本科生当然是这样了,如果是博士生那就不一样了。

好的,现在我们看一下厦大博士的就业吧。

先说下,想在厦大生物系做个老师,国内的生物博士毕业是绝对不可能的,清华北大的都不行。

厦大自己的博士毕业只能留校做个实验员,月薪4000不到,能留校做实验员的还是一些比较牛的和导师关系比较好的博士。

至于那些不牛的博士,他们看中的是广大的中学校园,很多生物博士为了争夺一两个中学生物老师的职位打的头破血流。

当时去四个人应聘两个生物老师职位,其中两个是厦大博士,一个是武大硕士,一个是泉州师范学院(二本),最后得到该职位的是一个博士和那个泉州师范的。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推免生名单公布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0年推免生名单公布

40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12 女 479 460 64.606
20
84.606 3.2303 65 40 197 33%
41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39 女 560 524 65.934 18.5 84.434 3.2967 56 41 197 28%
22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68 女 528 516 68.89
18.5
87.39 3.4445 35 22 197 1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01 男 521 503 68.47
18.5
86.97 3.4235 37 23 197 19%
生物科学 21620162203106 女 488 435 67.316 13.5 80.816 3.3658 48 53 197 24%
54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187 男 551 490 60.566
20
80.566 3.0283 95 54 197 48%
55 生物系
20
96.376 3.8188 3
1 197 2%
2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08 女 597 512 76.018
20
96.018 3.8009 5
2 197 3%
3 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系 生物技术 21620162203036 女 604 511 74.848
20
生物科学 21620162203061 男 464 459 64.338 18.5 82.838 3.2169 67 51 197 3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学系师资简介——林鹏
2005-5-20 13:57:13 厦门大学 考研共济网 点击浏览:325次
·[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招生相关文章索引
·[考研一站式]厦门大学硕士专业课试题、[订购]考研参考书、专业目录
生 态 工 程
Ecological Engineering
代表性论著(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
1 Lin P. Mangrove Ecosystem in China
(1997, in Chinese; 1999, in English), Science Press, Beijing, New York
2 Lin P, Fu Q. Environmental Ecology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1995, in Chinese; 2000, in English). CHEP Beijing and 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3 Lin P. Mangrove Vegetation (1984, in
Chinese; 1988, in English) Beijing: China Ocean Press
4 林鹏.红树林研究论文集,第一、二、三、
四、五集(1990,1993,1999,2000,2002).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厦门海沧东屿人工营造的红树林
林鹏 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主要从事中国植被及红树林的生物学、生态系统和经济利用与开发研究.参与国际《红树林宪章》制定;界定了中国红树种类标准;首先进行红树林生态系统能流物流规律研究,提出红树林“三高”(高生产率,高归还率,高分解率)理论;获得跨5个纬度引种成功4个良种的经验;建立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体系和宜林地标准;进行多项植被调查和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发表著作23部,论文300多篇.
研究领域(Research Area)
主要从事植被生态学和中国红树林的生物学、生态系统和经济利用,红树植物的引种栽培、红树林生态修复等生态工程,并进行红树药物资源筛选等工作.
Our researches focus on the vegetation ecology, as well as the
biology, ecosystem and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mangroves in China. We
engaged
in ecological engineering
of
introducing
mangrove plants and restoring mangrove vegetation. Additionally, we are screening the natural products which are useful for medicinal purpose from mangrove plants.
人工种植的整齐的红树林外观
野外考察
研究成果
主要研究成果已获奖1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一项(集体奖)《中国植被》,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红树林环境生态和利用》,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项(第一完成人)《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研究》;此外,还获得教育部和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除两项集体奖,一项第二,一项第五完成人外,10项均为第一完成人). 课题组成员(Lab. Staff)
张宜辉: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红树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 杨志伟:院士助手.主要从事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