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可能传播鼠疫的媒介生物(如跳蚤)进行监测 ,了解其种类、密度、季节消长等情况。
3
环境因素调查
收集与鼠疫传播相关的环境因素信息,如气候、 地形、植被等,以评估其对鼠疫传播的影响。
数据整理、分析与解释
数据清洗与整理
统计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 误或不完整的信息,使数据具备一致性和 可比性。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调查设计与实施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调查结果呈现与评估 • 鼠疫防控策略建议 • 附录与参考文献
01
引言
鼠疫概述
鼠疫定义
鼠疫是一种由鼠疫耶尔森氏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过啮齿动物和它 们的寄生昆虫(如跳蚤)传播给人类。
历史背景
鼠疫有多次大流行历史,其中黑死病是最为著名的一次,对人类社会造成了严 重影响。
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性
控制疫情
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防控的重要手段,能够迅速发现疫情,追踪感染来源,为采 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保护公众健康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可以及时了解疫情传播情况,评估风险,制定并调整防控策 略,以保护公众免受鼠疫威胁。
调查目标和期望结果
调查目标:确定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影响范围以及高危人群,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 据。
• 通制定防控措施提 供依据。
调查过程中使用的表格、图表等附录
流程图1: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流 程图
• 此流程图详细描绘了鼠疫流行 病学调查的各个环节,包括病 例报告、现场调查、样本采集 、实验室检测等。
• 通过流程图,调查人员可以清 晰了解调查步骤和流程,确保 调查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三)调查内容
1、鼠疫病例的个案调查 患者在发病前10日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 否接触过疫源动物、动物制品或鼠疫病人,是 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发病后接触的人 员等,调查要详实、准确,作好记录,填写鼠 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2、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根据与鼠疫病例接触的具体环境、方式, 区分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对密切接触 者和一般接触者的相关情况,都应详细调查 填表登记。
2、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 向疫情报告人、当地领导及知情人核实疫情报 告内容,初步了解疫情发生情况。
3、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接触病人、尸 体之前必须按照鼠疫防护要求严密着装, 作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必要时服 用预防药物。
4、进入病室前首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如消毒药品、诊断器具(体温表、血压计 等)以及取材器械等。
5、进入病室时对患者所在房间门前通 道、门口到整个房间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必要时房间地面、炕面喷撒杀虫剂进行初 步灭蚤。
6、诊察患者
(1)询问发病前10日内接触染疫动物情况, 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 发病情况及症状;
(2)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特别注意有无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有无胸痛、咳嗽、咳血痰;有无感染中毒表现 等;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鼠疫流行史调 查和发生鼠疫疫情时的流行病学调查,前者是 对历史上鼠疫流行的追溯,解放后在全国曾开 展了大规模调查,资料编纂成《中国鼠疫流行 史》上下两册。后者即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发生鼠疫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完全符合现场流 行病学概念和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概念
[2]农 民
[3] 牧民
鼠疫的症状及流行病学研究

谢谢大家
研究方法
观察法 描述性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疾病和健康状况在时间、空间和人群间的分布情况,为研究 和控制疾病提供线索,为制定卫生政策提供参考。 分析性研究 通过观察和询问,对可能的疾病相关因素进行检验。分析性研究主要包括病 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和世代研究(cohort study)(也叫定群研 究或队列研究) 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一组患某病的人(病例),再选取另一组没有患某病的另 一组人(对照),收集两个组人中某一或某几个因素存在的情况,再以统计 学方法来确定某一因素是否和该疾病有关及其关联的程度如何。 世代研究则是选取一组暴露于某种因素的人和另一组不暴露于该因素的人, 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以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人患某病的情况(如肺癌),以确 定某因素是否和某病有关。 一般来说,世代研究比病例-对照研究的结论较可靠,但世代研究耗时很长 (如研究吸烟和肺癌的关系要数十年的时间),需要更多的资源。
发病原因
1.鼠蚤叮咬 经鼠蚤传播,鼠蚤叮咬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啮齿动物→蚤
→人的传播是腺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 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 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
究以及实验等。“分布”涉及被研究人群的时间、地 区、不同人群的分析。“决定因素”指影响健康的所 有物理、生物、社会、文化以及行为因素。“健康状 况”包括疾病、死因、行为如吸烟、对于预防措施的 反应以及健康服务的提供和使用情况。“特定人群” 指的是那些有某些特征的人群,即研究所关注的人群。 “防制疾病及促进健康”指明了流行病学的研究目 的——促进、保护、恢复健康。流行病学曾经有过许 多定义。过去50年中,流行病学的研究范围,从早期 仅研究传染病扩展到研究与人群健有关的所有现象。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分为观察法和实验法两大类:
鼠疫的流行病学及防治

以上是关于鼠疫流行病学特征的详细描述。了解这些特征对于有效防治鼠疫、减少其传播和 危害至关重要。在继续探讨鼠疫的防治策略时,我们应充分考虑这些流行病学特点,以制定 更全面、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鼠疫的历史背景
鼠疫在历史上被称为“黑死病”,在中世纪欧洲曾导致数百 万人死亡。
自19世纪末以来,鼠疫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一 些地区仍时有发生。
鼠疫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对多种抗 生素敏感。
传播途径
动物源性传播:人类通过接触感染鼠疫的啮齿类动物(如 鼠、兔等)或其排泄物而感染。
如基因测序、遥感监测等,以实现更快速、准确的疫情预警和应对。
02
多元化防治策略
未来防治工作将更加注重多元化策略,包括生态、生物、医学等多种方
法的综合运用,从源头上遏制鼠疫的传播。
03
强化公众教育与意识提升
提高公众对鼠疫的认知和自我防护能力,形成全民参与的防治格局。
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疫情监测与预警
跳蚤叮咬传播:跳蚤叮咬感染鼠疫后,再次叮咬人类时, 可将病原体传入人体。这是鼠疫在人际间传播的主要途径 。
人际传播:在防控措施不到位的情况下,鼠疫可通过飞沫 传播、接触传播等方式在人际间传播。
请注意,这里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在面对鼠疫等疫情时 ,务必遵循当地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
02
鼠疫的流行病学特征
症状治疗
针对鼠疫患者的症状,如高热、疼痛等,采取相应的对症 治疗措施,如解热镇痛药、止痛药等,以缓解患者的痛苦 。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2、根据调查报告使用对 象和撰写目的的不同,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行政报告 业务总结 医学论文 新闻通稿 简报(通报)等。
(二)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对时效性、实用性的要求 较高,特别对于发生报告和进程报告的撰 写,必须做到迅速、及时,并有较强的针 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有关当局和领导 做出正确决策,为该起事件的深入研究和 及时、有效的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9、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作出初步判 断:在不能排除鼠疫的情况下,首先确定为疑 似鼠疫。
10.疫情一旦确定,应立即采取初步隔 离措施,同时上报县、市(区)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和上级业务机构,由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疫 情处理。
11.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留验观察,外出 者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就地隔离留验。
用、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 建议 • 小结 • 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医学论文类调查报告提纲
题名 作者及单位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14.认真填写《鼠疫病人个案调查表》和 《鼠疫病人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并向卫生行 政部门、业务部门报告、备案。
15.根据疫情调查进展,随时作出订正报 告。
16.写出全面调查报告。
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现场调查报告类型
1、根据调查工作进 展的不同阶段所撰写 的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发生报告 进程报告 阶段报告 结案报告
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预防控制的 关键措施。为了迅速扑灭疫情,防止扩大蔓 延,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医 疗卫生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和熟悉鼠疫流行病 学调查方法和程序,并随时作好应对紧急鼠 疫疫情的各项准备,一旦有鼠疫疫情发生, 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对疫情做出准确的调查 和判断,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前言鼠疫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一定的地理和生态环境内形成自然疫源地(简称疫源地)。
至1995年底,已判定在我国17省(区)234个县(市、旗)境内存在鼠疫疫源地。
由于人直接接触感染鼠疫的动物或受染疫蚤类叮咬而感染鼠疫。
在一定条件下,可酿成人间鼠疫的流行,危害严重。
我国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及时准确地确定鼠疫自然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状况,为正确合理地制定预防和防疫措施提供依据,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研制过程中,力求充分利用我国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及鼠疫动物病研究的现场实践和理论研究成果,并使之在有关章节中得到表达。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青海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与甘肃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病防治研究所、云南省流行病防治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流行病防治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锦沁、汪闻绍、张鸿猷、黄坚华、刘纪有、王丽、李志仑。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我国各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的地理学、动物学、病原学和血清学等各项指标。
鼠疫疫源地判定标准适用于有动物鼠疫,通过病原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适用于我国下述十个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范围内的通过病原学、血清学检验获得阳性结果的以县(市、旗)为单位的地区。
1)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2)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3)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4)天山山地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5)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6)甘宁黄土高原阿拉善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7)内蒙古高原长爪沙鼠鼠疫自然疫源地;8)锡林郭勒高原布氏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9)滇西北山地大绒鼠、齐氏姬鼠鼠疫自然疫源地;10)云南、东南沿海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流行病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潍坊医学院

第一章测试1.在鼠疫流行病学研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苏德隆(1906~1985)B:James Lind(1716—1795)C:John SnowD:Jenner Edward(1749-1823)E:伍连德(1879~1960)答案:E2.流行病学方法的核心是:A:多病因论B:比较C:群体特征D:以分布为起点E:预防为主答案:B3.伍连德博士经过十余年的现场调查证实鼠疫是通过下列那个途径传播的?A:接触传播B:经食物传播C:空气飞沫传播D:经饮水传播E:鼠类传播答案:C4.海关检疫的最终目的是:A:歧视入关人群B:保护入关人群的健康C:执行海关检疫法规D:阻止传染病输入本土E:控制传染病流行答案:E5.海关检疫起源的本土目的是:A:控制传染病流行B:执行海关检疫法规C:保护入关人群的健康D:阻止传染病输入本土E:歧视入关人群答案:D6.下列哪些属于流行病学研究特征A:群体特征B:预防为主C:比较的特征D:以分布为起点E:多病因论答案:ABCDE7.1848~1854年,英国著名医生John Snow对霍乱的研究方法,包括:A:标点地图法B:现场试验C:观察法D:现场流行病学E:回顾性研究答案:ACDE8.Jenner Edward(1749-1823)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观察法B:属于实验法C:现场试验D:临床试验E:社区试验答案:BC9.影响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两个因素”是:A: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B:传播途径C:传染源D:易感人群E: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答案:ABCD10.Jenner Edward(1749-1823)发明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研究证明了什么问题?A:现场试验不必考虑伦理学问题B:现场试验应基于大量可靠、准确的观察性研究C:主动免疫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D:现场试验可证实主动免疫效果E:疫苗的研制只能通过现场试验得到预防疾病的证据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进行感染性腹泻监测时应选用的疾病的频率测量指标是:A:罹患率B:时点患病率患病率C:发病率D:发病专率E:期间患病率答案:C2.在分析食物中毒的可能原因时,最常用的指标是:A:患病率B:二代发病率C:吃不同食物者的罹患率D:病死率E:总发病率答案:C3.对重症肝炎评价临床抢救效果时最恰当的指标应是:A:罹患率B:病死率C:患病率D:发病率E:死亡率答案:B4.发病率指标来自:A:对所有病人的调查B: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C:对社区人群的调查D:对门诊病人的调查E:对住院病人的调查答案:C5.患病率指标来自:A:对专科医院病人的调查B:住院病人资料C:对所有病人的调查D:现况调查资料E:门诊病人资料答案:D6.某乡镇多年未发生伤寒,某年秋季发现一例伤寒后,在同一条街道相继发生了3例二代伤寒病例,这可能是伤寒的一起:A:暴发B:带人C:复发D:散发E:流行答案:A7.下列哪条不是续发率的用途?A:病因不明疾病的病因调查B: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C:比较家庭大小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D:比较不同经济卫生条件对传染病传播的影响E:比较不同传染病相对传染力的大小答案:A8.在某一城市,甲型肝炎的发病率每年的3~5月份有升高,这种现象称为疾病的:A:周期性B:季节性C:长期变异D:流行E:暴发答案:B9.疾病的地区分布特征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经济水平B:气象条件C:风俗习惯D:地形地貌E:以上均是答案:E10.满足患病率=发病率×病程的条件是:A: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相当稳定B: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病率和病程都相当稳定C: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患病率相当稳定D: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当地人口相当稳定E: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病程相当稳定答案:B第三章测试1.抽样单位为群体,再从群体中随机抽样的方法称为A:系统抽样B:分层抽样C:单纯随机抽样D:整群抽样E:多级抽样答案:E2.属于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范畴的是A:横断面研究B:现场试验C:单纯病例研究D:巢式病例对照研究E:队列研究答案:A3.普查的优点是A:确定调查对象比较简单B:统一的调查技术可以有效保证调查质C:适合患病率较低疾病的调查D:调查的精确性高,不容易出现漏查E:可以很快获得疾病的发病率资料答案:A4.开展普查工作最适合于A:患病率低的疾病B:不易发现的隐性疾病C:病死率较高的疾病D:患病率高的疾病E:检查方法、操作技术复杂的病种答案:D5.为了早期发现某社区内糖尿病患者,以便实施干预措施,应该采用哪种调查方法A:抽样调查B:回顾性调查C:个案调查D:前瞻性调查E:普查答案:E6.在AIDS高发省,发现AIDS感染者最好采取哪种方法A:对高危人群调查B:系统抽样调查C:整群抽样调查D:分层抽样调查E:普查答案:A7.下列哪项不是现况研究的目的A:确定高危人群B:评价预防接种效果C:提供疾病的病因线索D:掌握目标群体中某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分布状态E:对疾病进行监测答案:D8.关于横断面分析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说明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的变化B:不能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C:说明同一时期不同年龄死亡率的变化D:不能正确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E:说明不同年代出生者各年龄组的死亡趋势答案:E9.某地进行首次糖尿病普查,可得出A:糖尿病罹患率B:糖尿病死亡率C:糖尿病续发率D:糖尿病发病率E:糖尿病患病率答案:E10.下列哪种抽样方法抽样误差最小A: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C:非随机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E:系统抽样答案:B第四章测试1.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与队列研究的主要不同点是A:属于前瞻性研究B:属于分析性研究C:设立对照组D:研究对象分两组E:有干预措施答案:E2.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A:较易控制混杂因子B:对较多的人进行较长期的随访C:研究的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D:发生偏倚的机会少E:较直接地验证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答案:E3.相对危险度是A: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比B: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比C:其他选项都不是D: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或死亡率之差E:病例组有某因素的比例与对照组无某因素的比例之差答案:B4.队列研究中调查对象应选择A: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B:任选有无暴露的两个组C: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D: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某种暴露因素的为一组,在无该病者中选择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为另一组E:在有该病者中,选择有、无某种暴露因素的两个组答案:C5.队列研究的缺点包括A:观察时间长,费用高B:准备工作复杂,设计要求高C:不适用于多因素疾病研究D:暴露人年计算工作量较为繁重E:资料靠回忆提供,可能存在偏倚答案:ABCD6.在队列研究中,暴露组的选择来源通常有A:有该病的前驱症状者B:有组织的人群团体中的暴露者C:某种特殊暴露人群D:一般人群中的暴露者E:某种职业暴露人群答案:BCDE7.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优点是A:可用于研究一种暴露与多种疾病的关系B:所需样本较小,花费较小C:多用于检验病因假设D:可直接计算发病率E:适合于罕见病病因研究答案:ACD8.暴露因素是指能使发病概率增加的因素。
鼠疫流行病学及防治

病例分析(2)
• 细菌学检验结果:第1次咽拭子和痰中检出 鼠疫杆菌。第6、12日痰检鼠疫杆菌阴性。 每次均有采血查鼠疫杆菌阴性。
• 最后诊断:原发性肺鼠疫。
三、临床表现
• 其他类型鼠疫 • (1)皮肤鼠疫 出现疼痛性红斑点,数小时
后发展成水疱、脓疱,表面有黑色痂皮, 基底为坚硬溃疡,周围有暗红色浸润,颇 似皮肤炭疽。 • (2)脑膜脑炎型 多继发于腺型或其他型鼠 疫。出现脑膜脑炎症状时,脑脊液为脓性 ,涂片或培养可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抗原结构及毒力因子
(4)内毒素 主要成分脂多糖,耐热,较其 他G-内毒素毒性强,能引起发热、DIC和中毒 性休克。 (5)鼠疫菌素(pesticin I,杀菌素) 单聚体 蛋白质,体外可水解各种细菌的胞壁脂蛋白, 杀死其他菌,有助于细菌侵袭扩散。
鼠疫耶尔森菌毒力有关抗原的编码基因
抗原结构及毒力因子
三、临床表现
(3)肠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状外,有腹泻及 黏液血样便或有呕吐、腹痛、里急后重等 ,粪便可检出病菌。 (4)轻型 又称小鼠疫,有低热,患者局部 淋巴结可肿大,轻度压痛。血培养有时阳 性。多见于流行初、末期。
三、临床表现
败血型鼠疫 • 原发者病情险恶,突然高热或体温不升,
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无淋巴结肿大。 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鼻衄、便血或血尿 ;极易发生DIC和心力衰竭,多在发病后24 h内死亡。病死率几乎高达100%。 • 继发性败血型鼠疫可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 疫,症状轻重不一。
三、临床表现
肺鼠疫
性渗出及散在细菌栓塞引起的坏死性结节。
三、临床表现
• 潜伏期数小时至一周。曾预防接种者可延 至12天。
• 除其他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 致相似,表现为寒战、高热伴头痛、头晕 及消化道症状,50%以上的腺型、败血型 鼠疫患者有呕吐、腹泻,重者很快陷入极 度虚弱状态,早期出现意识不清、烦躁不 安、谵语及步态蹒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诊察患者 (1)询问发病前10日内接触染疫动物情况, 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 发病情况及症状; (2)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特别注意有无皮下出血、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有无胸痛、咳嗽、咳血痰;有无感染中毒表现 等; (3)了解患者密切接触者及其去向; (4)根据初步检查结果确定病型并作相应取 材。
□ □ □ [2]否 □ □
□
13.收集当地动物、昆虫材料进行鼠疫 细菌学检验。 14.认真填写《鼠疫病人个案调查表》和 《鼠疫病人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并向卫生行 政部门、业务部门报告、备案。 15.根据疫情调查进展,随时作出订正报 告。 16.写出全面调查报告。
现场调查报告的撰写
(一)现场调查报告类型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包括鼠疫流行史调 查和发生鼠疫疫情时的流行病学调查,前者是 对历史上鼠疫流行的追溯,解放后在全国曾开 展了大规模调查,资料编纂成《中国鼠疫流行 史》上下两册。后者即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发生鼠疫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完全符合现场流 行病学概念和要求。
现场流行病学概念
附表2
鼠疫病例密切接触者调查表
国标码 □□□□□□ 病例姓名: 病例编码 □□□□ 病例身份证号码: □□□□□□□□□□□□□□□□□ 病例所住医院: 住院号: 接触者序号 □□□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身份证号码: □□□□□□□□□□□□□□□□□□ 1.3性别: ⑴男 ⑵女 □ 1.4年龄 □□ 1.5职业:[1]工人 [2]农 民 [3] 牧民 [4] 干部 [5]军人 [6]学 生 [7]医生 [8] 护士 [9]其他 □ 1.6现居住地: 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村 1.6.1联系电话 1.7工作单位: 1.8户口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村 2.接触方式: 2.1一同捕獭 [1]是 [2]否 2.2参加剥皮 [1]是 [2]否 2.3同吃獭肉 [1]是 [2]否 2.4运输獭皮 [1]是 2.5同居一室 [1]是 [2]否 2.6护理病人 [1]是 [2]否
(一)流行病学调查目的
1.核实诊断; 2.追索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3.确定疫区范围和传染关系; 4.确定和追踪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 施; 5.查明鼠疫发生和蔓延的条件是否继续 存在,提出疫情控制措施,尽快控制疫情。
(一)有关要求
1、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预防控制 机构都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所承担的鼠疫防治任务 制定切实可行的《鼠疫控制应急预案》。 2、承担鼠防任务的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鼠疫应急 处理领导小组,负责疫情信息收集、上报以及疫情应 急处理的组织、实施等。 3、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均应成立有鼠疫流行病学专 业人员参加的鼠疫应急处理小组、临床救治小组,一 旦发生疫情,能够立即出动。
(三)调查内容
1、鼠疫病例的个案调查 患者在发病前10日是否去过鼠疫疫区,是 否接触过疫源动物、动物制品或鼠疫病人,是 否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发病后接触的人 员等,调查要详实、准确,作好记录,填写鼠 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2、密切接触者的调查 根据与鼠疫病例接触的具体环境、方式, 区分密切接触者和一般接触者,对密切接触 者和一般接触者的相关情况,都应详细调查 填表登记。 3、动物鼠疫流行病学调查 对患者感染或可能感染地区的啮齿类动 物种群、数量、分布,媒介昆虫,有无自毙 动物等进行调查,取材做细菌学、血清学检 验,证实该地区是否存在鼠疫疫源地。
鼠疫现场流行病学
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除符合上述概念的要求 外,还有其自身的特点:①必须严格遵循《传染病防 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鼠疫应 急控制预案》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②现场流行病 学调查是鼠疫疫情应急处理工作系统的一部分,必须 在当地政府或《鼠疫疫情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 开展调查工作;③流行病学调查必须以及时高效控制 疫情为最高目标,首要任务是尽早确定是否为鼠疫疫 情,以便及时采取控制措施。调查内容按照轻重缓急 进行,有些项目可在疫情控制过程中进行补充调查; ④调查结果和疫情信息的发布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 不得擅自向媒体和无关人员透露。
(三)调查报告撰写的注意事项
题目与调查报告的内容要相一致,防止题 目大、内容少或文不对题 要注意相关背景部分的描述,避免重点背 景交待不清或无关的背景夹杂其中 讨论必须与调查结果紧密结合 建议要具体,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调查报告撰写的格式
• 标题 • 前言(事件发生的简单经过) • 事件概况 • 已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评价 • 调查结论与趋势分析 • 下一步建议 • 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行政报告提纲
业务报告提纲
• • • • 标题 前言 基本情况 核实诊断 临床特点、临床辅助检查信息 流行特点: 流行强度,三间分布,相关图表 病因或流行因素推测、验证(包括分析流行病学的应 用、采样与实验室检测结果) 防制措施与效果评价 建议 小结 报告单位和报告日期
•
• • • • •
医学论文类调查报告提纲
鼠疫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鼠疫流行病学调查是鼠疫预防控制的 关键措施。为了迅速扑灭疫情,防止扩大蔓 延,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各级医 疗卫生人员必须十分重视和熟悉鼠疫流行病 学调查方法和程序,并随时作好应对紧急鼠 疫疫情的各项准备,一旦有鼠疫疫情发生, 能够迅速赶赴现场,对疫情做出准确的调查 和判断,为及时控制疫情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题名 作者及单位 摘要 关键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致谢 所撰写 的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发生报告 进程报告 阶段报告 结案报告 2、根据调查报告使用对 象和撰写目的的不同, 调查报告可以分为: 行政报告 业务总结 医学论文 新闻通稿 简报(通报)等。
(二)调查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现场调查报告对时效性、实用性的要求 较高,特别对于发生报告和进程报告的撰 写,必须做到迅速、及时,并有较强的针 对性,只有这样,才能为有关当局和领导 做出正确决策,为该起事件的深入研究和 及时、有效的反应提供重要依据。 真实性、科学性是各类调查报告的基本 要求,一般调查报告对创新性往往要求相 对较低。
鼠疫病例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 病例编码□□□□ 附表1 1.一般情况: 1.1姓名: 1.2身份证号码: □□□□□□□□□□□□□□□□□□ 1.3性别: ⑴男 ⑵女 □ 1.4年龄: □□ 1.5职业: □ [1]工人 [2]农 民 [3] 牧民 [4]干部 [5]军人 [6]学 生 [7] 儿童 [8]其他( ) 1.6现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村 1.6.1联系电话 1.6.2国标码 □□□□□□ 1.7工作单位: 1.8户口所在地: 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村 户口国标码 □□□□□□ 1.9疫情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2.发病情况 2.1 发病时间: 年 月 日 □□□□□□□□ 2.2发病地点: 省 市 县(区) 村 2.3发病经过:
四、调查程序
1、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接到鼠疫疫
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派出包括流行病学调 查人员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 人员应在二人以上。 2、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到达现场后首先 向疫情报告人、当地领导及知情人核实疫情报 告内容,初步了解疫情发生情况。
3、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接触病人、尸 体之前必须按照鼠疫防护要求严密着装, 作好个人防护,防止自身感染。必要时服 用预防药物。 4、进入病室前首先作好各项准备工作, 如消毒药品、诊断器具(体温表、血压计 等)以及取材器械等。 5、进入病室时对患者所在房间门前通 道、门口到整个房间进行空气喷雾消毒, 必要时房间地面、炕面喷撒杀虫剂进行初 步灭蚤。
4、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配备灵活机动的疫情处 理箱,储备足够的疫情处理物资,保证流行病学调查 及疫情处理工作迅速有序的开展。 5、乡(镇)、村卫生人员接到人间鼠疫疫情 报告后,必须在1小时内出发,县(区)以上专业机 构接到疫情报告后,必须在2小时内出发,乘快速交 通工具赶赴现场,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工作。 6、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熟悉和掌握鼠疫现场流 行病学调查方法和内容,调查结果力求全面、客观, 准确无误。 7、疾病预防控制人员应掌握防护、隔离、消毒 原则和方法。
国标码 □□□□
7、如病人已死亡,应在当地政府配合下 尽量说服家属进行尸体解剖,解剖后观察病理 变化并取材进行病原学诊断。 8、流行病学调查人员走出病室后进行体 表喷雾消毒,然后按规定顺序脱去防护服,并 及时放入消毒液中;手及皮肤暴露部位用75% 酒精擦拭消毒,检查器具等用75%酒精擦拭消 毒,带出病室的记录纸等须经消毒液浸泡。 9、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作出初步判 断:在不能排除鼠疫的情况下,首先确定为疑 似鼠疫。
10.疫情一旦确定,应立即采取初步隔 离措施,同时上报县、市(区)政府卫生行政 部门和上级业务机构,由当地政府迅速组织疫 情处理。 11.对所有密切接触者进行跟踪调查,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集中或分散留验观察,外出 者立即通知当地政府就地隔离留验。 12.患者接触过的可疑动物残骸(骨、 皮、内脏等)全部收集后进行鼠疫细菌学检验。
美国流行病学者Gregg M•B编著的《现场 流行病学》认为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下 列情形下的应用: ①要解决的问题具有突发性; ②必须尽快对该问题做出反应; ③流行病学工作者必须亲赴现场调查; ④必须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现场流行病学概念
Last J•M编写的《流行病学词典》对现场流 行病学给出的定义是: ①现场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服务 和社区人群等现场工作中的实践,主要解决如何进 行流行和暴发调查、如何采取措施保护和增进公众 健康问题; ②现场流行病学面对应急性问题,必须立即作 出反应,还要结合应急性问题的解决,对公共卫生 措施作出评价; ③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必须考虑调查结果接受者 如政府部门、公众等的需求,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的任务不仅是及时提交调查结果,还必须采取措施 改进人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