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2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六年级语文古诗两首2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 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 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 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 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对比阅读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苏教版 六年级 语文 下册 第六组
《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钱塘人。 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兵部右侍郎、左侍 郎、大理寺少卿。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 加少保。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 烂的文化。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 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而 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 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 的意境。你们还记得哪些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于谦 的《石灰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读古诗,理解诗句的意思。
品析
这首诗是借物言志之诗。前二句就石灰的特征 说人,“若等闲”三字,抒发了作者在危难面前的 大无畏精神。“碎骨粉身全不怕”,承第二句来, 所以“全不怕”,由于有“若等闲”为之支柱。末 句表示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后来为国难献身, 英勇牺牲的大节,此诗仿佛预先就表达了。语言明 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
《古诗两首—送元二使安西》课件(共22张PPT)

关注细节:选择具有细节的材料,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可以选择一些自
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得字正腔圆。
己亲身经历的小故事、场景等,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背景。
公开课教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小学升初引中导的学作生文回选忆材技已巧学如过下的:关于送别的古诗,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二首》 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深入挖掘介:绍对《于送小元学二升初使中安的西学》生的来背说景,选和择作自者己王熟维悉的的材生料平非,常引重导要学。生可以进从入家学庭习、情境。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这是一杯
的酒 。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qì 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唐】岑参
渭城
下课! 同学们再见!
授课老师: 时间:2024年3月6日
下课! 同学们再见!
2024 课件
公开课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总结技巧(一)
下载后此页可删除 掉 也可编辑修改
引导学生理解《送元二使安西》的诗意,感受诗人送别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深情厚谊。 小学升初培中养的学作生文的选文材学技鉴巧赏如能下力:和朗读能力。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

yáo kàn pù bù ɡ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飞chǐ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耸峙 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瀑 布飞泻。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 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这“挂” 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 赞颂。
诗词赏析
望庐山瀑布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瀑布是庐山的一大奇观。庐山 瀑布是由三叠泉瀑布、开先瀑布、 石门涧瀑布、黄龙潭和秀峰瀑布、 王家坡双瀑和玉帘泉瀑布等组成的 庐山瀑布群。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 十大瀑布之一。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12月),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 甘肃省秦安县),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
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凉武昭王李 暠九世孙。李白为人爽朗大方,乐于交友, 爱好饮酒作诗,名列“酒中八仙” 。曾经 得到唐玄宗李隆基赏识,担任翰林供奉, 赐金放还,游历全国,先后迎娶宰相许圉师、 宗楚客的孙女。唐肃宗即位后,卷入永王之 乱,流放夜郎,辗转到达当涂县令李阳冰家。 上元二年,去世,时年六十二。 [著有《李 太白集》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 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 等。李白所作词赋,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 就而言,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 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 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 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
古诗两首2)

六年级语文备课主备人:洪利课时编号:057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学习古诗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生字词。
3、总结课文,了解写法。
教学进程:一、回忆式引入1、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首诗,你们有什么收获吗?2、由上引入感知诗的意境。
二、深化感知、品味诗境1、同学们在我们的脑中有没有具有像石灰品质的这样人呢?让学生充分谈出,以此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人是:(坚强不屈洁身自好……)2、让学生在有感情的读中再次感知石灰的这种高贵品质。
3、那么你们感觉王冕手中的梅花又有什么好的品质呢?三、指导背诵课文1、看图朗读,体会诗歌意境。
2、自由练读,练背诵。
四、总结课文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A: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
B:寄寓了作者鄙视流俗、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呢?(都是咏物诗,托物明志,借物为喻,寄托作者高洁、坚贞的情怀)学习《石灰吟》。
1、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指名读。
(读后评读)2、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想意境,悟诗情。
四、总结复习。
1、分组朗读三首古诗。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用什么样的感情读?(2)练习朗读。
2、结合本课的学习,谈谈这两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布置作业:1、朗读背诵古诗。
2、运用归纳的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选择一首古诗,试着自学。
古诗两首2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教学内容
5、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学课时
共2课时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理解作业4中带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说说《绝句》所描绘的景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古诗两首《绝句》
教学反思
教学难点
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局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二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古诗两首》分别是《草》和《宿新市徐公店》,《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
学习啦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课文原文《草》白居易篱篱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古诗两首》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⑴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简洁读错的字。
⑴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⑴教师检查认读状况,随机纠正读音:留意"荣'不要读成y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疏'要读翘舌音。
⑴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状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⑴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当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⑴假如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字。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⑴稳固音、形:本课9个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 )荣(rng)平舌音:菜(ci)宿(s)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稳固读音。
⑴观看觉察: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看、觉察,引导学生正确书写:独体字:未左右结构:枯、徐、烧上下结构:菜、宿上中下结构:荣半包围结构:追、店⑴重点讲解: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
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伸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

春到三分暖。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词语参考:
春光明媚 春雨绵绵 春意盎然 百花吐艳 万紫千红 春色满园 春风和煦 桃红柳绿 草长莺飞 春雨如丝 春风化雨 莺啼燕语 春暖花开
胜日:好日子。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 县,流淮(huái)河。
光景:风光景物。 等闲:随意。 东风:春风。 识得:认识到。 寻芳:游春,踏青。
诗意解析
风和日丽寻访美景来到泗水之滨,
无限的风光和景物显得焕然一新。 随便就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 满眼的万紫千红都呈现出春光。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细叶 光景 万紫千红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词语注释: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宝石。 妆:打扮。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
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诗句解释:
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雕成的, 柔软的柳枝像丝带一样的飘摇。 不知这纤细的柳叶是谁裁出的,
二月的春风好像那神奇的剪刀。
回乡偶书(一) 贺知章 少小离乡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 贺知章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饶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春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宿新市徐公店》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喜悦的心情3.有感情朗读、背诵这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张
教学过程: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以前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时常用哪些方法?(释、调、连、补、留)
3、今天也用这“五字法”理解这首诗。
范读。
同时大屏幕打出背景图。
配乐范读、齐读
4、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
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
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
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
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
板书:树头
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
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指句说——齐读这两句(多媒体出示画面)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板书)。
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
多媒体出示后两句画面(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板书:儿童黄蝶菜花
走:跑。
急走:快跑。
诗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追到没有?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为什么无处寻?
诗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
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再看图(后两句动画图)这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
“跑、寻”这叫动态描写(板书),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体会诗人心情?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板书:喜爱
一、重点赏析,体会情感。
1.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呢?(多媒体出示)
填空:诗中通过----------、---------、----------、----------这些情景来说明是----------季节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的----------------------------心情。
2.诗中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后两句是动态描写,全诗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了春的气息,特别是后两句,儿童捕蝶的画面跃然纸上,栩栩如生,仿佛就是眼前。
说说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呢?听到了什么呢?[想象练说]
(几个孩子在丽日当空,花香扑鼻的大好春光中,正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奔跑着,追逐着黄色的蝴蝶……,仿佛听到了孩子们的嬉笑声、欢呼声、失望的叹息声,……)
作者看到这一切感到多么富有情趣,多么富有诗情画意(板书)呀!3.边想象画面边背诵。
(配乐)
二、绘幅彩画,深化理解。
1.这首诗有静有动,有声有动,情意盎然,充满童趣。
如果我们把这首诗画下来,要画哪些景物?(篱落一径枝头儿童黄蝶菜花)2.在这些景物中,要用上哪些颜色?
板书:黄(绿)(黄)
补充板书,完成板书。
3.自由动手绘画。
(配乐)
(我们学了这首诗,看到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村童扑蝶图,感受到了诗人对春天和乡村生活的爱,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真是诗中有情,诗中有画啊!想画下来吗?)
4.评析学生作品(实物投影打出)
三、课外延伸,引导练笔
按这首诗的三、四句的意思进行改写,描写捕蝶这一场面,写时要注意动态描写,扣住“急走、追、寻”等词语去进行想象发挥。
题目为《捕蝶》。
四、板书:
诗宿新市徐公店
情喜爱
画:篱落、一径、枝头(静)
画追入
儿童黄蝶菜花(动)
意色:黄(绿)(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