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共7页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AMI-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内的环氧化酶凝血烷A2(血栓素A2,TXA2)合成减少,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AMI-2达到医院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AMI-2.1左心室功能评价:在病历记录中患者入院24小时内、出院前均有左(右)心室功能评估。
包括X线胸片与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心室内径和射血分数(LVEF),并说明左(右)心室功能障碍程度。
AMI-2.2危险评分:STEMI危险评分方法。
AMI-3 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再灌注治疗适应证:仅限于心电图(ECG)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LBBB)的AMI患者。
AMI-3.1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来医院(急诊室)至溶栓的时间在(door-to-needletime<30,)30分钟以内。
AMI-3.2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确保患者能获得规范性的诊疗服务。
AMI-4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β-受体阻滞剂通过减慢心率,降低体循环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来减少心肌耗氧量,对改善缺血区的氧供需失衡,缩小心肌梗塞面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有肯定的疗效。
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有适应证,无禁忌证)☆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6住院期间有血脂评价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进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检测与评估,对于LDL-C(≥100mg/dL)升高的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
AMI-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者,无禁忌症者)☆未使用者,病历中对具体禁忌证有记录。
AMI-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手机戒烟健康指导、再灌注治疗的护理与教育、控制危险因素、坚持二级预防。
(整理)8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卫生部)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3、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卫生厅)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1.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2.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⑴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⑵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⑶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立即转院4.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6.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7.血脂评价与管理8.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卫生部)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方案
1、科室单病种质量控制成立专门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
2、对于单病种患者严格按照临床路径给予执行,若有违反,则按科
室考评制度给予扣分及劳务费上给予惩罚,务必要求所有科室成员必须严格执行。
3、若出现并发症,则剔除出单病种控制范围。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1、诊断质量指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临床
与病理诊断符合率。
2、治疗质量指标:治愈率、好转率、未愈率、并发症发生率、抗生
素使用率、病死率。
3、效率指标:平均住院日、术前平均住院日。
4、经济指标:平均住院费用、手术费用、药品费用、耗材费用。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是指对其中一特定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等全过程进行规范、评价和监控,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一项管理方法。
它以科学、合理、有效的措施为基础,通过合理的选择指标和评价方法,对疾病的医疗活动进行监控,以确保医疗质量符合规范,同时提高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病人的满意度。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在现代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起到重要作用。
一方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为医务人员提供了标准化的医疗行为指南,能够减少医疗差错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能够增强其对医疗活动的信心和满意度。
1.预防措施:预防是疾病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中一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个人卫生、生活方式改变等。
针对特定疾病,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指标,如疫苗接种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等。
2.诊断准确性:准确诊断是疾病管理的基础,合理的诊断能够保证对疾病的正确判断和治疗方案的选择。
诊断准确性的指标包括对病情的评估准确率、临床诊断符合率等。
3.治疗效果:治疗效果评价是对疾病治疗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价,能够帮助医务人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的指标包括治疗成功率、复发率、转归指标等。
4.康复效果:康复是对疾病的后续管理过程,通过康复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康复效果的指标包括康复率、功能改善率、生活质量评估等。
5.安全性:安全性是医疗质量控制的核心要素之一,针对特定疾病制定相应的安全指标,如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药物过敏反应率等。
6.满意度: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是医疗质量控制的重要参考,通过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医疗服务。
综上所述,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能够全面、科学地评价和监控其中一特定疾病的医疗活动,为医务人员提供了规范、标准化的医疗行为指南,为患者提供了可靠的健康保障。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一) 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合用氯吡格雷(有禁忌者应赋予氯吡格雷) .(二)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Ⅰ级:无心力衰竭征兆,但 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 0 —5%.Ⅱ级:轻至中度心力衰竭,肺罗音浮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 50%,可浮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者其它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 X 线表现,病死率 10— 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浮现急性肺水肿,肺罗音浮现范围大于两肺的 50%,病死率 35-40%。
Ⅳ级:浮现心源性休克,收缩压小于 90mmHg,尿少于每小时 20ml,皮肤湿冷,发绀,呼吸加速,脉率大于 100 次/分,病死率 85—95%。
(三)再灌注治疗(仅合用于 STEMI) 。
STEMI 住院后 30 分钟赋予溶栓治疗 (发病 12 小时内、年龄小于 75 岁、无禁忌症的),有条件的可急诊 PCI。
1、低份子肝素5000μ,皮下注射,每日两次,7— 10 天(溶栓者 6 小时后应用).2、即将给阿司匹林 0。
3 嚼服,氯比格雷 0.3 口服,第二天始阿司匹林 0.3口服,每日一次,连用 5-7 天后改 0.1 每日一次,氯比格雷 75mg 每日一次,联合抗血小板一个月,然后阿司匹林0。
1 每日一次,长期服用,有条件的联合氯比格雷 50mg 服用一年。
3、所有 AMI 入院后只要无禁忌症,,即刻给倍他乐克 6.2mg 每日两次,根据病情加重药量,只要能耐受需长期服药,不能蓦地停药。
(四)、所有 AMI 只要无禁忌症,均需服 ACEI/ARB,并长期服用。
(五)、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 10mgqd),不论血脂升高与否,均需服用 1-3个月.(六)、硝酸脂类药物,静滴或者口服。
(七)、中医药治疗如灯盏花素、银杏叶、血塞通注射液等,可适当选用。
(八)、出院时,普通一个月内仍需继续服用:阿司匹林加氯比格雷、ACEI/ARB、他汀类药物、β-阻滞剂(五联).(九)、为 AMI 提供健康教育。
单病种质量管理指标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的通知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的指示精神【卫办医政函〔2011〕54号】,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我院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指标,使单病种质量管理具有可操作性。
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主要分6类:住院死亡类指标、重返类指标、医院感染类指标、手术并发症类指标、患者安全类指标、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指标。
分别具体为:一、住院死亡类指标(一)住院总死亡率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住院总死亡患者人数住院总死亡率 (二)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率1.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次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数新生儿患者住院死亡人率新生儿患者总住院死亡 2。
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新生儿患者出院人次同期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住院死亡率新生儿医院感染患者(三)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1.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手术患者总住院死亡率 2。
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死亡人数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住院住院死亡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3.手术并发症患者住院死亡率表达方式:%100⨯=手术患者出院人次同期发生手术并发症的手术患者住院死亡人数发生手术并发症的住院死亡率手术并发症患者二、重返类指标(一)住院患者出院31天内再住院率1。
住院患者出院当天再住院率表达方式:%100⨯=除死亡患者外)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次出院当天再住院患者人当天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2.住院患者出院2—15天内再住院率表达方式:%100152152⨯-=-(除死亡患者外)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天内再住院患者人次出院天内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 3。
住院患者出院16-31天内再住院率表达方式:%10031163116⨯-=-除死亡患者外)同期出院患者总人次(天再住院患者人次出院天内再住院率住院患者出院(二)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发生率手术患者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总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例数数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再次手术总发生率手术患者重返手术室 三、医院感染类指标(一)医院感染总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人次例数出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医院感染总发生率 (二)与手术相关医院感染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手术相关医院感染例数率手术相关医院感染发生(三)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例数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感染发生率手术患者肺部 (四)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表达方式:%100⨯=次同期新生儿患者出院人生例数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发医院感染发生率新生儿患者(五)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手术例数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手术部位感染四、手术并发症类指标(一)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数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例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二)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肺栓塞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 (三)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血栓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四)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败血症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 (五)手术患者手术后出血或血肿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血肿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出血或出血或血肿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六)手术患者手术伤口裂开发生率表达方式: 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伤口裂开伤口裂开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七)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猝死发猝死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 (八)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竭发生例数手术患者手术后呼吸衰呼吸衰竭发生率手术患者手术后 (九)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手术患者出院人次生例数手术患者麻醉并发症发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患者麻醉 五、患者安全类指标(一)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出院患者人次次发生压疮的出院患者人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 (二)新生儿产伤发生率表达方式:100%⨯=同期活产儿人数患者人次发生产伤的新生儿出院新生儿产伤发生率 (三)阴道分娩产妇产伤发生率表达方式:100%⨯=人数同期阴道分娩出院产妇院产妇人数发生产伤的阴道分娩出产伤发生率阴道分娩产妇 (四)输血输液反应发生率1。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⒈背景与目的⑴背景在医疗服务中,质量控制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重要手段之一。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针对特定的疾病或病情制定相关控制指标,以确保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⑵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套最新最全的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范本,以供医疗机构参考和使用,以提高单病种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⒉适用范围与流程⑴适用范围本指标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单病种医疗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住院、门诊、急诊等环节。
⑵流程(1) 指标设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指南和临床实践,制定适用于特定疾病或病情的质量控制指标。
(2) 数据收集:医疗机构根据指标要求,收集相关医疗数据,包括但不限于病历、检查结果等。
(3)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医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比对指标要求,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
(4) 问题整改:针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医疗机构应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确保符合指标要求。
(5) 质量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定期评估和改进单病种医疗服务的质量。
⒊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范本⑴病史采集(1) 详尽病史采集率:对每位患者,医疗机构应采集完整的病史信息,包括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等。
(2) 病史采集时间:医疗机构应在确诊后的一定时间内完成病史采集,以确保医疗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⑵诊断准确率(1) 诊断符合率:对于确诊的病例,医疗机构应按照规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2) 二次确诊率:对于初诊无法确定的病例,医疗机构应及时进行复查和二次确诊,以排除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⑶治疗方案选择(1) 治疗方案符合率:医疗机构应根据疾病的自然进程和相关指南,制定符合标准的治疗方案。
(2) 个体化治疗方案比例:对于不同患者,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⒋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供参考:(1)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数据收集表(3)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整改措施实施细则⒌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机构:指提供医疗服务的单位或个体,包括医院、诊所、卫生院等。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1:质量控制目的质量控制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医疗活动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针对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指标,以便评估和监测医疗服务的质量,进而进行改进和提升。
2:指标选择和制定2.1 目标设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临床实践指南,确定单病种的治疗目标和预期结果。
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作为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
2.2 指标分类根据单病种的特点和治疗过程,将指标分为以下几个类别:2.2.1 诊断指标包括正确诊断的比例、临床表现与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生的诊断能力。
2.2.2 治疗指标包括手术操作质量、药物使用合理性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
2.2.3 随访指标包括患者随访率、随访内容的完整度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管理水平。
2.2.4 结果指标包括疾病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用于评估医疗服务的终结果。
3:指标具体内容3.1 诊断指标3.1.1 正确诊断比例评估医生的诊断准确性,计算正确诊断的病例数与总诊断病例数的比例。
3.1.2 诊断一致性评估医生在诊断过程中的一致性,计算不同医生诊断结果一致的病例数与总诊断病例数的比例。
3.2 治疗指标3.2.1 手术操作质量评估手术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包括手术时间、手术风险评估的合理性等指标。
3.2.2 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估药物的选择和用药方案的合理性,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指征、用药剂量的准确性等指标。
3.3 随访指标3.3.1 患者随访率评估患者的接受随访的情况,计算已随访患者数与总患者数的比例。
3.3.2 随访内容完整度评估随访时所获取的信息的完整程度,包括病情复查指标、生活方式指导等。
3.4 结果指标3.4.1 疾病治愈率评估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计算治愈患者数与总治疗患者数的比例。
3.4.2 复发率评估治疗效果的持续性,计算复发患者数与总治疗患者数的比例。
3.4.3 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计算并发症患者数与总治疗患者数的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卫生部)
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者应给予氯吡格雷)的时间。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2、实施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EMI):到院后实施溶栓治疗的时间;到院后实施PCI治疗的时间;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转院的时间。
3、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血脂评价。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卫生厅)
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9)
1.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阿司匹林(有禁忌证者应给予氯吡格雷)
2.实施左心室功能评价
3.再灌注治疗(仅适用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⑴到院30分钟内实施溶栓治疗
⑵到院90分钟内实施PCI治疗
⑶需要急诊PCI患者,但本院无条件实施时,须立即转院
4.到达医院后即刻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5.住院期间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确适应证,无禁忌证
6.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ACEI/ARB、他汀类药物有明示(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
7.血脂评价与管理
8.为患者提供急性心肌梗死的健康教育
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卫生部)
急性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卫生厅)
心力衰竭(ICD-10 I05-I09,I11-I13,I20-I25,伴I50)
到达医院后首次心功能评价的时间与结果。
到达医院后使用首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的时间。
(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
出院时继续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ACEI/ARBs。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心力衰竭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成人(ICD-10 J13-J15,J18)
到达医院后首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氧合评估的时间。
重症患者、入住ICU患者实施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起始抗菌药物种类(经验性用药)选择。
入院后患者接受首剂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
初始治疗后评价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的时间。
抗菌药物(输注或注射)使用天数。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肺炎的健康辅导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脑梗死(ICD-10 I63)
到院后接诊流程:到院后实施神经功能缺失评估的时间与结果;到院后实施头颅CT等检查的时间。
到院后实施静脉应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或尿激酶应用的评估时间。
(发病4.5小时/6小时内患者)
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的时间。
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症者)的时间。
住院期间接受血管功能评价的时间。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咯雷。
住院期间与出院后伴有房颤的脑梗死患者口服抗凝剂(华法林)的治疗。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髋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1-52)、膝关节置换术(ICD 9-CM-3
81.54)
术前实施手术前的关节功能评估的时间与结果。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实施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的时间。
手术输血量。
术后康复治疗的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
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髋、膝关节置换术的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切口Ⅰ/甲愈合。
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结果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经腹子宫次全切(ICD-9-CM-3:68.3);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腹股沟
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0,53.1);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ICD-9-CM-335.00-35.04); 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1);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11-81.18);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24);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50)。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
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1小时内开始使用。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时间。
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单侧甲状腺叶切除术(ICD-9-CM-3:06.2);膝半月板切除术(ICD-9-CM-3:80.6);经腹子宫次全切(ICD-9-CM-3:68.3);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腹股沟疝单侧/双侧修补术(ICD-9-CM-3:53.0,53.1);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3);闭合性心脏瓣膜切开(ICD-9-CM-335.00-35.04); 动脉内膜切除术(ICD-9-CM-3:38.1);足和踝关节固定术和关节制动术(ICD-9-CM-3:81.11-81.18);其他颅骨切开术(ICD-9-CM-3:01.24);椎间盘切除术或破坏术(ICD-9-CM-3:80.50)。
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
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
住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氧合评估。
重症、入住ICU患儿病原学检测。
抗菌药物使用时机。
起始抗菌药物选择符合规范。
住院72小时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
抗菌药物疗程(天数)。
符合出院标准及时出院。
疗效、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元)。
不含新生儿及1-12个月婴儿肺炎。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2、实现自己既定的目标,必须能耐得住寂寞单干。
3、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