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工程3讲-设计与计算-排桩教学提纲
(完整版)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

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8.7.1概述基坑开挖事,对不能放坡或由于场地限制而不能采用搅拌桩支护,开挖深度在6~10米左右时,即可采用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
图8-4排桩支护的类型排桩支护结构可分为:(1)柱列式排桩支护当边坡土质尚好、地下水位较低时,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支挡土坡,如图8-4a所示。
(2)连续排桩支护(图8-4b)在软土中一般不能形成土拱,支挡结构应该连续排。
密排的钻孔桩可互相搭接,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时,在相邻桩之间做一根素混凝土树根桩把钻孔桩排连起来,如图8-4c所示。
也可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如图8-4d、e所示。
(3)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搭软土地区,可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与水泥土桩防渗墙组合的方式,如图8-4f所示。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排桩支护可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体。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不能采用无支撑支护结构,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撑(或拉锚)。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挡压力。
根据上海地区的施工实践,对于开挖深度<6m的基坑,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较为理想。
当场地受限制时,也可采用φ600mm密排悬臂钻孔桩,桩与桩之间可用树根桩密封,也可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或打水泥搅拌桩作防水帷幕;对于开挖深度在4~6m的基坑,根据场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可选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或打入预制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其后注浆或加搅拌桩防渗,设一道檩和支撑也可采用φ600mm钻孔桩,后面用搅拌桩防渗,顶部设一道圈梁和支撑;对于开挖深度为6~10米的基坑,以往采用φ800~1000mm的钻孔桩,后面加深层搅拌桩或注浆放水,并设2~3道支撑,支撑道数视土质情况、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变形要求而定;对于开挖深度大于10m的基坑,以往常采用地下连续墙,设多层支撑,虽然安全可靠,但价格昂贵。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基坑支护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基础工程中基坑支护的重要性,掌握基坑支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类型基坑支护结构的特点及适用条件,了解其设计和施工要点。
3. 引导学生了解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培养学生对工程安全意识的认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基坑支护工程案例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技能。
2. 提高学生运用相关软件和工具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在工程实践中的组织协调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基础工程基坑支护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专业认同感。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认识到工程质量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坑支护理论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基坑支护工程概述- 基坑支护的作用和重要性- 基坑支护工程发展历程及现状2. 基坑支护基本原理- 土压力理论- 支护结构受力分析- 稳定性和变形控制原理3. 常见基坑支护结构及特点- 支护桩、地下连续墙- 土钉墙、重力式挡土墙- 锚杆支护、组合支护4. 基坑支护工程设计- 设计原则与步骤- 支护结构选型与计算- 施工组织设计5. 基坑支护施工技术-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施工监测与质量控制- 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理6. 基坑支护工程案例分析- 典型工程案例介绍- 案例分析及启示7. 基坑支护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简介- 行业发展前景及挑战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使学生在逐层深入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多排桩基础课程设计

多排桩基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排桩基础的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2. 让学生了解多排桩基础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要求;3. 让学生掌握多排桩基础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多排桩基础进行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能力;2. 培养学生分析多排桩基础在实际工程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 增强学生关注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的意识;3. 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创新的学习态度。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多排桩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但对工程实际应用尚缺乏深入了解。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对多排桩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 强化学生对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多排桩基础的概述- 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多排桩基础的适用范围2. 多排桩基础的施工工艺- 施工准备及施工流程- 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中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3. 多排桩基础的设计原理- 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 设计计算方法- 结构验算及安全系数4. 多排桩基础的应用案例分析- 工程背景及多排桩基础选型- 设计与施工要点- 工程效果及优缺点分析5. 多排桩基础的工程实践- 实践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团队协作与沟通表达- 工程质量、安全及环保意识培养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1. 第1周:多排桩基础概述2. 第2周:多排桩基础的施工工艺3. 第3周:多排桩基础的设计原理4. 第4周:多排桩基础的应用案例分析5. 第5周:多排桩基础的工程实践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土木工程基础》第3章“桩基础”相关,具体涉及3.2节“桩基础的分类及构造”,3.3节“桩基础的设计与计算”,3.4节“桩基础的施工技术”及3.5节“桩基础的质量控制与验收”。
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说课讲解

排桩支护设计与计算8.7.1概述基坑开挖事,对不能放坡或由于场地限制而不能采用搅拌桩支护,开挖深度在6~10米左右时,即可采用排桩支护。
排桩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
图8-4排桩支护的类型排桩支护结构可分为:(1)柱列式排桩支护当边坡土质尚好、地下水位较低时,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支挡土坡,如图8-4a所示。
(2)连续排桩支护(图8-4b)在软土中一般不能形成土拱,支挡结构应该连续排。
密排的钻孔桩可互相搭接,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时,在相邻桩之间做一根素混凝土树根桩把钻孔桩排连起来,如图8-4c所示。
也可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如图8-4d、e所示。
(3)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搭软土地区,可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与水泥土桩防渗墙组合的方式,如图8-4f所示。
按基坑开挖深度及支挡结构受力情况,排桩支护可分为一下几种情况。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不大,即可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体。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时,不能采用无支撑支护结构,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撑(或拉锚)。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挡压力。
根据上海地区的施工实践,对于开挖深度<6m的基坑,在场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较为理想。
当场地受限制时,也可采用φ600mm密排悬臂钻孔桩,桩与桩之间可用树根桩密封,也可采用灌注桩后注浆或打水泥搅拌桩作防水帷幕;对于开挖深度在4~6m的基坑,根据场地条件和周围环境可选用重力式深层搅拌桩挡墙,或打入预制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其后注浆或加搅拌桩防渗,设一道檩和支撑也可采用φ600mm钻孔桩,后面用搅拌桩防渗,顶部设一道圈梁和支撑;对于开挖深度为6~10米的基坑,以往采用φ800~1000mm的钻孔桩,后面加深层搅拌桩或注浆放水,并设2~3道支撑,支撑道数视土质情况、周围环境及围护结构变形要求而定;对于开挖深度大于10m的基坑,以往常采用地下连续墙,设多层支撑,虽然安全可靠,但价格昂贵。
基坑与边坡工程第3章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第3章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1.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锚拉式支挡结构和支撑式支挡结构,坑底抗隆起稳定性可按 下列公式验算:
0
m 2 DN q cNc K he m1 (h D) q0
Nq tg (45 )e 2
2
(3-5)
tan
(3-6) (3-7)
第3章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min Ks,1 , Ks,2 ,
K s ,i
, Ks , i ,
K
s
(3-3)
c l q l
j j j
' G cos u l tan R j j j j j j k , k cos j k v / sx , k
第3章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墙后土体整体滑动失稳:如 拉锚的长度不够,软粘土发生 圆弧滑动,会引起支护结构的 整体失稳。
墙后土体整体滑动失稳
稳定性破坏
坑底隆起
挖土深度大,嵌固深度不够, 可能由于挖土处卸载过多,在 墙后土重及地面荷载作用下引 起坑底隆起。
管
涌
当地下水位较高、坑深很大 和挡墙嵌固深度不够时,挖土 后在水头差产生的动水压力作 用下,地下水会绕过支护墙连 同砂土一同涌入基坑。
m1 m2
0
Nc ( Nq 1) / tan
挡土构件底端平面下土的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Khe──抗隆起安全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支护结构,Khe分 别不应小于1.8、1.6、1.4。
Lan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第3章 排桩与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
排桩和地下连续墙支护结构的破坏形式 (a)拉锚破坏或支撑压曲;(b)底部走动;(c)平面变形过大或弯曲破坏; (d)墙后土体整体滑动失稳;(e)坑底隆起;(f)管涌
第3章 基坑工程设计计算

d a / tan za d (3a b) / tan
k
p0b b 2a
za d a / tan或za d (3a b) / tan
k 0
p0 基础底面附加压力标准值(KPa) d、b 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宽度(m)
a 支护结构外边缘至基础水平距离(m) 附加荷载扩散角(°),宜取45° za 支护结构顶面至附加竖向应力计算点
4)计算O点处桩墙前侧主动土压力强度ea1及后侧被动 土压力强度ep1;
5)根据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全部水平作用力平衡条件∑x=0和绕墙底端力矩平衡条件∑M=0求得z与t0; 6)根据最大弯矩点处剪力为零,求出最大弯矩点及最大弯矩值Mmax。
2. 布鲁姆(Blum)法
布鲁姆简化计算法的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桩墙底部后侧出现的被动土压力
1)基床系数C随深度成正比例增加。即:
m:比例系数。
C mz
按此图式来计算桩在外荷作用下各截面内力的方法通常简称为“m”法。
2)基床系数C在第一个零变位点以下(Z≥t时): C=K=常量
当0≤Z≤t时,C沿深度成曲线变化(可近似地假定为按直线增加)。 K值可按实测确定。 按此图式计算桩在外荷作用下的各面截内力的方法,通常简称为“K”法。
Kp
cos2
cos(
cos2 ( ) )[1 sin( )sin(
)
]2
cos( ) cos( )
库伦土压力理论只适用于无粘性土,并且假设滑动面 为平面,而实际的滑动面可能为曲面,导致主动土压力偏小, 被动土压力偏大。
3.2.2 水压力
水
水
土
土
合
分
算
算
“土、水压力的分、合算”原则 “分算”原则适用于土孔隙中存在自由的重力水或土的渗透性较好
深基坑工程—排桩悬臂桩课件

(1)规范法嵌固深度计算 规范法中悬臂桩嵌固深度的计 算采用嵌固稳定性验算确定。
40
悬臂支护结构的嵌固稳定性验算
41
42
当确定悬臂式支护结构嵌固深度设计值(构造要求)
ld小于0.8h时,宜取ld 0.8h 当基坑底为碎石土及砂土,基坑内排水且
作用有渗透压力时,嵌固深度设计值还应满足 下式抗渗稳定条件:
35
目前悬臂桩的计算方法有:静力平衡法,Blum法,平行 杆系弹性支点法,杆系有限单元法,共同变形法和有限 单元法。
静力平衡法简单而近似,在工程设计计算中被广泛应用。 悬臂桩支护结构静力计算主要目的有二个:一是悬臂桩
桩身插入基底面以下的最小嵌固深度Dmin;二是桩身最大 弯矩及所在位置,以计算桩身的截面和配筋。 对于悬臂桩的内力(弯矩、剪力)计算规范中推荐采用 平行杆系弹性支点法,主要是因为该方法不仅可以计算 内力,还可以计算支护结构的变形(位移)。而静力平 衡法只能计算内力,不能计算变形。
内撑体系根据不同开挖深度又可采用单层水平支撑及多层水平支撑。
静力平衡法认为悬臂桩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将趋向于绕桩上的某一点发生转动,从而使土压力的分布发生变化。
图1双层锚杆
图2地面拉锚
19
二、排桩的类型及止水
分离式排桩特点
1. 施工工艺简单、工艺成熟、质量易控制、造价经济。 2. 噪声小、无振动、无挤土效应,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小。 3. 可根据基坑变形控制要求灵活调整围护桩刚度。 4. 在基坑开挖阶段仅用作临时围护体,在主体地下室结构平 面位置、埋置深度确定后即有条件设计、实施。 5. 在有隔水要求的工程中需另行设置隔水帷幕。其隔水帷幕 可根据工程的土层情况、周边环境特点、基坑开挖深度以及 经济性等要求的综合选用。
基坑工程3讲-设计与计算-排桩

K a ( h t ) 3 K p t 3 z 2 ( K p K a )(h 2 t ) 2 2 K ( h t ) K t z 2 ( K p K a )(h 2 t ) 0 p a
求解上述联立方程,可以得到未知值 z2,t(也可以采用试算法计 算),为安全起见,计算得到的 t 值还需乘以1.1的安全系数作为设计入 土深度,即实际的入土深度=1.1t 。
q0 z1 z1 h p p pa z1 K p 2c K p [ ( z1 h ) K a 2c K a ] p h t p t ( h t q0 )k 2c k [tk 2c k ] p a p p a a ( c 0 , q0 0 )
h
l O
E2 E1 E4
a E3 u
ΣP
t Ep
解出b后,即可求得Mmax:
M max h b ( h b) 2 b b2 K a K p 3 2 3 2
h
6
z1
b
[(h b) 3 K a b 3 K p ]
布鲁姆法(均质土) • 基本原理:布鲁姆法以一个集中力 Ep’代替板桩底出现的 被动土压力,根据该假定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求出入土深 度及板桩内力。
• 板桩内力计算
计算板桩最大弯矩时,根据在板桩最大弯矩作用点剪 力等于 0 的原理,可以确定发生最大弯矩的位置及最大弯 矩值。对于均质无粘性土( c=0 , q0=0 ),根据图示关系, 当剪力为0的点位于基坑底面以下深度 b 时,则有:
b2 (h b) 2 K p K a 0 2 2
计算简图(均质土)
排桩变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a DK a
D
hK
a
2c ( (K p
Kp K
a)
Ka ),
(c 0 ,
q0 0)
DK p 2c K p h q 0 K a 2c K a DK a
D
h
q0
K a
(K
2c ( K p p Ka)
Ka ),
(c 0 ,
q0 0)
pah D
phpt pat
确定深度 h+z1及h+t 处的净土压力
•作用在板桩上的水平力之和
等于0,各力距任一点力矩之
和等于0的静力平衡条件,建
立静力平衡方程
t
• 土压力计算(朗肯土压力理论)
n
ean (qn ihi )Ka 2c Ka
i 1
n
epn (qn ihi )Kp 2c Kp
h
i 1
• 确定板桩入土深度 t
基坑底土压力
z1 t
pah hKa 2cKa
x 3
6P (K p Ka
)
x
6P(l a)
(K p Ka)
0
h l
E2
a ΣP
E1 E3
E4 u
O
t
xm
x Ep
E’p
(KpKa)x C
在均质土条件下,净土压力为0的O点深度可根据墙前 与墙后土压力强度相等的条件算出(不考虑地下水及顶面 均布荷载的影响,c=0,q0=0):
upk (uh )K a u(K p K ah K a) lhu
z2
Ka(ht)3Kpt3 (KpKa)(h2t)
Ka(ht)2Kpt2z2(KpKa)(h2t)0
求解上述联立方程,可以得到未知值 z2,t(也可以采用试算法计 算),为安全起见,计算得到的 t 值还需乘以1.1的安全系数作为设计入 土深度,即实际的入土深度=1.1t 。
• 板桩内力计算 计算板桩最大弯矩时,根据在板桩最大弯矩作用点剪
q0
)k p
2c
k p [tka 2c
ka ]
(c 0 , q0 0)
h
z1 t z2
pah D
pz1 p
pz1 h a
phpt pat
确定最小入土深度 t 当板桩入土深度达到最小入土深度 t 时,应满足作用
在板桩上的水平力之和等于0,各力距任一点力矩之和等 于0的静力平衡条件,建立静力平衡方程,可以求得未知 量 z2 及板桩最小入土深度 t :
基坑工程
设计与计算 排桩
排桩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预制 钢筋混凝土板桩或钢板桩。
图3-5 排桩支护的类型
(1)柱列式排桩支护:当边坡土质尚好、地下水位较 低时,可利用土拱作用,以稀疏钻孔灌注桩或挖孔桩 支挡土坡,如图3-5a所示。
• (2)连续排桩支护(图3-5b):在软土中一般不能 形成土拱,支挡结构应该连续排。密排的钻孔桩可互 相搭接,或在桩身混凝土强度尚未形成时,在相邻桩 之间做一根素混凝土树根桩把钻孔桩排连起来,如图 3-5c所示。也可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如图 3-5d、e所示。
6a P
nl3(K pK a)
3 m(1)n
根据求出的m、n值,查图表确定中间变量ξ,从而求得: x= ξ· l, t = u + 1.2x
• 内力计算
最大弯矩发生在剪力Q=0
h
处,如图设O点以下xm处的剪 力Q=0,则有:
l
E2
a ΣP
E1 E3
E4 u
O
P
2
(K p
Ka ) xm2
0
2P
xm (K p Ka )
最大弯矩:
t Ep
(KpKa)x C
xm x
E’p
M m ax P (lx m a )6(K p K a)x m 3
题1:
某悬臂板桩围护结构如图示,试用布鲁姆法计算板桩
长度及板桩内力。
q=10kN/m2
6m l
u
c=0 φ=34° γ=20kN/m3 a E2
ΣP
b
布鲁姆法(均质土)
• 基本原理:布鲁姆法以一个集中力 Ep’代替板桩底出现的 被动土压力,根据该假定建立静力平衡方程,求出入土深
度及板桩内力。
• 计算板桩入土深度 t
对板桩底C点取力矩,
由ΣMc=0得到:
P(l
x a) Ep
x 3
0
E p
(K p
Ka )x
x 2
2
(K p
Ka )x2
E1
力等于0的原理,可以确定发生最大弯矩的位置及最大弯 矩值。对于均质无粘性土(c=0,q0=0),根据图示关系, 当剪力为0的点位于基坑底面以下深度 b 时,则有:
b22Kp(h2b)2Ka 0
解出b后,即可求得Mmax: h
hb(hb)2
Mmax 3
2
Ka
bb2
32
Kp
z1
6[(hb)3Ka b3Kp]
z2
(或: pah hq0Ka 2cKa)
地面超载
pah D
pz1 p
pz1 h a
phpt pat
确定净土压力p=0的深度D
h
DK p hK a DK a
D
K
hK a p Ka
,
(c 0 ,
q0 0)
z1 t z2
pz1 p
pz1 h a
DK
p
Hale Waihona Puke 2cK p hK a 2c
• (3)组合式排桩支护:在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区, 可采用钻孔灌注排桩与水泥土桩防渗墙组合的方式, 如图3-5f所示。
• (1)无支撑(悬臂)支护结构:当基坑 开挖深度不大,利用悬臂作用挡住墙后土 体。
• (2)单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 时,可以在支护结构顶部附近设置一单支 撑(或拉锚)。
代入前式求解方程后可求得未知量x,板桩的入土深度按 下式计算:
t = u + 1.2x 为便于计算,建立了一套图表,利用该图表,可用图 解法确定未知量 x 值,其顺序如下: 令中间变量: x/l
3l2(K 6 pP K a)(1)l3(6 K a p P K a)
❖ 再令:
6 P
m l2(K pK a),
• (3)多支撑结构:当基坑开挖深度较深 时,可设置多道支撑,以减少挡墙的压力。
悬臂式围护结构内力分析(排桩、板桩)
计算简图(均质土)
排桩变位
净土压力分布
简化处理后的 净土压力分布
静力平衡法
•当板桩处于平衡状态,此时 所对应的板桩的入土深度即
是保证板桩稳定的最小入土
深度。根据板桩的静力平衡
条件可以求出该深度。
p
z1 p
pz1 h a
z1K p
2c
K p [ (z1 h)Ka 2c
Ka ]
p
ht p
pat
(h t)k p
2c
k p [tka 2c
ka ]
(c 0 , q0 0)
p
z1 p
pz1 h a
z1K p
2c
Kp
[ (z1
h
q0
)Ka
2c
Ka ]
p
ht p
pat
(h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