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内科 肾系病证-水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常考知识点:第五篇肾系病证

第五篇肾系病证
水肿病位:在肺脾肾,关键在肾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肿辨证首辨阴阳治疗原则:发汗利小便泻下逐水(治水三法)
水肿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内经》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淋证的病位基本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淋证治疗原则:实则清利虚则补益
热淋石淋血淋气淋膏淋劳淋的治法和主方
如何理解淋证治法,古有忌汗忌补之说
癃闭的病位基本病机:膀胱气化功能失调
癃闭膀胱湿热证浊瘀阻塞证脾气不升证肾阳衰惫证的治法和主方
阳痿的病位:肝肾心脾基本病机:虚证——实证——治疗原则
遗精的病位基本病机治疗原则:实则清泄虚则补涩
遗精常用治法:上则——中则——下则——
遗精证治的证型和主方。
肾系病总论+水肿(中医内科学)

卢老师
学习目的
01 知识要求
02 技能要求
掌握水肿、淋证等病证的诊断要点、辨 能够对水肿、淋证、癃闭、阳
证论冶。
痿、遗精、耳鸣耳聋等肾系病
熟悉癃闭、阳痿、遗精、耳鸣耳聋等病
证患者进行辨治处置。
证的诊断要点、辨证论治。
能够对肾系病证患者开展预防
熟悉水肿、淋证、癃闭、阳痿、遗精、
与调护指导。
耳鸣耳聋等病证的病因病机与类证鉴别。
【概 述】
肾系病证是指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调、劳倦内伤等因素, 导致肾与膀胱生理功能失常而岀现的一类病证。临床常有水肿、淋证、 癃闭、阳痿、遗精、耳鸣耳聋等病证。
一、肾的生理病理特点
1.肾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肾主藏精,包括先、后天之精,主生长、发育与生 殖,主水液,主纳气,主骨生髓,通于脑,其经脉 络膀胱,故与膀胱相表里。
1.辨证要点
(1)辨虚实
肾系病证尤其肾病,以虚证或虚实夹杂者居 多,但也有虚、实两端者,如淋证、癃闭、 阳痿、遗精等,故需分辨之。可从病期(病 程长短)、邪正盛衰及伴有症状(包括舌、 脉)来分辨。一般来说,初期、病程较短、 实象突岀者,多属实证;久病、病程较长、 虚象突岀者,多属虚证。虚实夹杂者,当分 清标本虚实主次。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本病应与哪些病证相
阳虚水泛者,宜温阳化气行水。
(5)注意整体调节
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
> 如肾阴不足,可导致水不涵木,
肝阳上亢;或子盗母气,耗伤肺 阴;或水不上承,心肾不交。
>
肾阳亏虚,又易形成火不生土, 脾阳衰弱。
> 这些病证,通过治肾及参治他脏,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考点总结:肾系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考点总结:肾系疾病一、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病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禀赋不足,久病劳倦治则:发汗、利尿、泻下逐水。
(一)阳水1. 风水相搏证: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加减2. 湿毒侵淫证: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3. 水湿浸渍证:运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 湿热壅盛证:分利湿热—疏凿饮子(二)阴水1. 脾阳虚衰证: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 肾阳衰微证:温肾助阳,化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3. 瘀水互结证:活血祛瘀,化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水肿与鼓胀: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掌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漏,四肢多不肿,反见消瘦,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晄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掌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水肿阳水与阴水:阳水即风水、皮水。
病因多为风邪、疫毒、水湿。
发病较急。
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阴水即正水、石水。
病因多为饮食劳倦,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脏腑亏损。
发病较缓,肿多由足踝开始,自下而上,继及全身,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甚则按之如泥,属里、属虚或虚实夹杂,病程较长。
水肿与肺脾肾关系:肺主一身之气,有主治节、通调水道、下输膀胱的作用。
风邪犯肺,肺气失于宣畅,不能通调水道,风水相搏,发为水肿;脾主运化,有布散水精的功能。
外邪水湿,脾阳被困,或饮食劳倦等损伤脾气,造成脾失转输,水湿内停,乃为水肿。
肾主水,水液的输化有赖于肾阳的蒸化、开阖作用。
久病劳欲,损及肾脏,则肾失蒸化,开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则为水肿。
主治医师中医内科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践能力-肾系病证(A3型题)

肾系病证(A3型题)1.古某,男,68岁。
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br> 其诊断为A.脾肾阳虚证B.外感风寒证C.湿毒浸淫证D.脾阳虚证E.肾阳虚证答案:D2.古某,男,68岁。
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br> 其治法是A.温补脾肾B.宣肺散寒C.疏风清热,宣肺行水D.健脾温阳利水E.温肾助阳,化气利水答案:D3.古某,男,68岁。
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br> 其选方为A.银翘散B.麻黄汤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D.越婢加术汤E.实脾饮答案:E4.古某,男,68岁。
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br> 水湿过盛,腹胀大,小便短少,可加A.牛蒡子、射干、大戟B.大黄、黄芩、甘遂C.黄连、黄柏、坤草D.苍术、桂枝、猪苓、泽泻E.栀子、黄芩、泽兰答案:D5.古某,男,68岁。
患肾病10余年,现症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纳减便溏,食少,面色不华,神倦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br> 若兼心悸,气促,怯寒神疲,面色灰滞属于A.脾阳虚衰B.肾阳衰微C.脾肾虚衰D.中气不足E.心肾阳虚答案:E6.患者,男性,40岁。
急性发病,发病半日,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腰部绞痛,大便秘结,曾发作二次排尿突然中断。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紧数。
<br> 此患者应诊断为A.腰痛B.石淋C.腹痛D.气淋E.热淋答案:B7.患者,男性,40岁。
中医内科学——水肿

中医内科学—肾系病症:水肿【定义】水肿是体内水液滞留,泛滥肌肤,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表现的一类病证。
严重的还可能伴有胸水、腹水等。
西医学中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均属本病范畴,可参照本节论治。
【病因病机】水肿的病因有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形成本病的机理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
【病位】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
2.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总量、抗核抗体、肝肾功能、血浆蛋白、心电图、肝肾B超等有助于水肿的诊断。
(二)鉴别诊断鼓胀、饮证水肿主要影响肺、脾、肾而致水气通调失职,水泛肌肤,四肢皮色不变,发病时头面或下肢先肿,甚者全身浮肿,可有喘息但先肿后喘,多伴有尿量减少。
鼓胀主要影响肝、脾、肾,脾虚木贼,湿热相乘,水聚腹腔,单腹肿胀,青筋暴露;病重时或兼下肢肿,或先积聚后成鼓胀,有时小便减少。
饮证由水气射肺所致,病位在肺,水凌胸肺,久咳喘逆后面目浮肿,其形如肿,实不是肿;严重时可见身肿,先喘,久喘才成肿胀,小便初正常,后偶有不适。
【辨证论治】(一)阳水1.风水相搏临床表现: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
可兼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代表方: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临床表现:眼睑浮肿,延及全身,皮肤光亮,尿少色赤,身发疮痍,甚则溃烂,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代表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中医内科肾系疾病

❤水肿《内经》肿称之为“水”,并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
宋代严用和将水肿分为阴水、阳水两大类。
“其本在肾, 其末在肺”;“诸湿肿满, 皆属于脾”;《仁斋直指方·虚肿方论》创用活血利水法治疗瘀血水肿。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水肿》中首次提出了水肿必须忌盐。
定义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引起以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病因病机肺失通调, 脾失转输, 肾失开阖, 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潴留。
阳水·风邪袭表风水相搏证主证眼险浮肿, 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 来势迅速,兼证多有恶寒, 发热, 肢节酸楚, 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 偏于风寒者, 兼恶寒, 咳喘舌脉偏于风热者,舌质红, 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 舌苔薄白, 脉浮滑或浮紧。
治法疏风清热, 宣肺行水。
越婢加术汤加减。
用药麻黄、浮萍疏风宣肺; 白术、车前子淡渗利水; 石膏、桑白皮、黄苓清热宣肺。
证机概要风邪袭表, 肺气闭塞, 通调失职, 风遏水阻。
阳水·疮毒内犯湿毒浸淫证主证眼睑浮肿, 延及全身, 皮肤光亮, 尿少色赤, 身发疮痍, 甚则溃烂,兼证恶风发热舌脉舌质红, 苔薄黄, 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宣肺解毒, 利湿消肿。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用药麻黄、杏仁、赤小豆宣肺利水;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清热解毒。
证机概要疮毒内归脾肺, 三焦气化不利, 水湿内停。
阳水·外感湿邪水湿浸渍证主证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兼证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起病缓慢,病程较长。
舌脉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 通阳利水。
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用药桑白皮、陈皮、生姜皮化湿行水;陈皮、草果燥湿健脾;桂枝、猪苓、泽泻温阳化气行水。
证机概要水湿内侵,脾气受困,脾阳不振。
湿热壅盛证主证遍体浮肿, 皮肤绷急光亮,兼证胸脘痞闷, 烦热口渴, 小便短赤, 或大便干结舌脉舌红, 苔黄腻, 脉沉数或濡数。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讲义肾系病症

第五单元肾系病证水肿要点一水肿的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水肿的病因病机(一)病因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
(二)病机基本病理变化——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泛滥肌肤。
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
病理因素——风邪、水湿、疮毒、瘀血。
由于致病因素及体质的差异,水肿病理性质有阴水、阳水之分,并可相互转换或夹杂。
阳水——属实。
多由外感风邪、疮毒、水湿而成。
病位在肺、脾。
阴水——属虚或虚实夹杂。
多由饮食劳倦、禀赋不足、久病体虚所致。
病位在脾、肾。
阳水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正气渐衰,脾肾阳虚,或因失治、误治,损伤脾肾→阴水。
阴水复感外邪,或饮食不节,使肿势加剧→阳水的证候,而成本虚标实之证。
水肿各证之间互有联系:阳水风水相搏证,若风去湿留→转化为水湿浸渍证。
水湿浸渍证,由于体质差异→湿有寒化、热化之不同。
湿从寒化,寒湿伤及脾阳→脾阳不振之证,甚者脾虚及肾→肾阳虚衰之证。
湿从热化→湿热壅盛之证。
湿热伤阴→肝肾阴虚之证。
肾阳虚衰,阳损及阴→阴阳两虚之证。
水肿各证,日久不退→水邪壅阻经隧,络脉不利,瘀阻水停,则水肿每多迁延不愈。
水肿病因病机示意图要点三水肿的诊断与类证鉴别——诊断依据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
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更严重者可见尿闭或尿少,恶心呕吐,口有秽味,鼻衄牙宣,头痛,抽搐,神昏谵语等危象。
3.可有乳蛾、心悸、疮毒、紫癜以及久病体虚病史。
要点三水肿的诊断与类证鉴别——类证鉴别1.水肿与鼓胀二病均可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光)白,但无腹壁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内科学试题及答案:肾系病证-水肿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第二试内科学试题:肾系病证-水肿一、A11、阳水辨证属风水相搏者,其最佳选方是A、麻黄汤B、五苓散C、五皮饮D、越婢加术汤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2、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选方是A、己椒苈黄丸B、木防己汤C、舟车丸D、疏凿饮子E、八正散3、阳水水湿浸渍的治法是A、化湿清热利水B、化湿利水,补脾益气C、运脾化湿,通阳利水D、益气健脾,行气运湿E、温运脾阳,以利水湿4、下列关于水肿阳水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兼有表证B、治疗以发汗、利水或攻逐为主C、发病急,病程短D、水肿多从头面开始,由上而下,继及全身E、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5、治疗水肿肾阳衰微证,首选的方剂是A、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实脾饮D、五皮饮合胃苓汤E、疏凿饮子6、轻度水肿病人每日适宜的食盐摄入量是A、7~8克B、9~10克C、1~2克D、3~4克E、5~6克7、风水泛滥水肿,其病机与下列哪一脏腑的关系最为密切A、心B、肝C、肺D、脾E、肾8、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9、下列各项,对于鉴别水肿与鼓胀无意义的是A、有无胁下瘾积坚硬B、有无浮肿C、有无腹壁青筋暴露D、目睛黄染E、水肿与腹水出现的先后二、A21、一患者,初起恶寒发热,咽痛,眼睑浮肿,小便不利,经治后,表虽解,但肿势未退,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最佳选方是A、越婢加术汤B、猪苓汤C、五皮饮合胃苓汤D、苓桂术甘汤E、防己黄芪汤2、患者因皮肤疮疡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其治法是A、温运脾阳,以利水湿B、健脾化湿,通阳利水C、宣肺解毒,利湿消肿D、散风清热,宣肺利水E、温肾助阳,化气行水3、患者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A、越婢加术汤合桑白皮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散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猪苓汤E、实脾饮合五味消毒饮三、B1、A.五皮饮合胃苓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越婢加术汤D.疏凿饮子E.实脾饮<1> 、治疗水肿水湿浸渍证的首选方是A B C D E<2> 、治疗水肿湿热壅盛证的首选方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阳水之风水相搏证证候主症: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系病证-水肿一、A11、水肿病人每日适宜的食盐摄入量是A、7~8gB、9~10gC、1~2gD、2~3gE、5~6g2、治疗水肿肾阳衰微证,首选的方剂是A、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实脾饮D、五皮饮合胃苓汤E、疏凿饮子3、阳水辨证属湿热壅盛者,其治疗最佳选方是A、己椒苈黄丸B、木防己汤C、舟车丸D、疏凿饮子E、八正散4、下列关于水肿阳水的各项叙述中,错误的是A、兼有表证B、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C、发病急,病程短D、水肿多从面目开始,由上而下,继及全身E、肿处皮肤松弛,按之凹陷不易恢复5、下列各项,对于鉴别水肿与鼓胀无意义的是A、有无单腹胀大B、有无头面浮肿C、有无腹壁青筋暴露D、有无面色苍黄E、水肿与腹水出现的先后6、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7、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是A、《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B、《素问·至真要大论》C、《素问·汤液醪醴论》D、《备急千金要方·水肿》E、《素问·水热穴论》8、关于水肿说法正确的是A、体内水液潴留B、泛滥肌肤C、头面浮肿D、眼睑浮肿E、以上都是二、A21、一患者,初起恶寒发热,咽痛,眼睑浮肿,小便不利,经治后,表虽解,但肿势未退,身重困倦,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最佳选方是A、越婢加术汤B、猪苓汤C、五皮饮合胃苓汤D、苓桂术甘汤E、防己黄芪汤2、患者因皮肤疮疡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其治法是A、温运脾阳,以利水湿B、健脾化湿,通阳利水C、宣肺解毒,利湿消肿D、散风清热,宣肺利水E、温肾助阳,化气行水3、患者因皮肤疮痍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恶风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疗应首选A、越婢加术汤合桑白皮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皮散D、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猪苓汤E、实脾饮合五味消毒饮三、A3/A41、患者,男,32岁,平素乏力、疲倦、腰部酸痛、纳差,现症见眼睑浮肿,之后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蛋白定量160mg/24h,尿蛋白定量4.0g/24h,离心后尿沉渣检验,每高倍视野大于3个红细胞。
<1> 、其西医、中医病名为A、高血压、水肿B、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C、急性膀胱炎、水肿D、高血压,鼓胀E、慢性肾小球肾炎,鼓胀<2> 、其中医证型为A、风水相搏证B、湿毒浸淫证C、水湿浸渍证D、湿热壅盛证E、脾阳虚衰证<3> 、其中医治法为A、分利湿热B、健脾温阳利水C、疏风清热,宣肺行水D、宣肺解毒,利湿消肿E、运脾化湿,通阳利水<4> 、首选方剂为A、实脾饮B、疏凿饮子C、越婢加术汤D、五皮饮合胃苓汤E、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四、B1、A.五皮饮合胃苓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C.越婢加术汤D.疏凿饮子E.实脾饮<1> 、治疗水肿水湿浸渍证的首选方是A B C D E<2> 、治疗水肿湿热壅盛证的首选方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水肿时应进低盐饮食,每天摄取食盐2~3g。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6】2、【正确答案】A水肿之肾阳衰微证水肿反复消长不已,面浮身肿,腰以下甚,按之凹陷不起,尿量减少或反多,腰酸冷痛,四肢厥冷,怯寒神疲,面色(白光)白,甚者心悸胸闷,喘促难卧,腹大胀满,舌质淡胖,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法:温肾助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5】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水肿之湿热壅盛证证候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4】4、【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阳水病因多为风邪、疮毒、水湿。
发病较急,每成于数日之间,肿多由面目开始,自上而下,继及全身,肿处皮肤绷急光亮,按之凹陷即起,兼有寒热等表证,属表、属实,一般病程较短,《金匮要略》之风水、皮水多属此类。
【该题针对“水肿-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3】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水肿与鼓胀二病均见肢体水肿,腹部膨隆。
鼓胀的主症是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伴见轻度肢体浮肿。
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及全身,面色(白光)白,腹壁亦无青筋暴露。
鼓胀是由于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水湿聚于腹中。
水肿乃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而导致水液泛滥肌肤。
【该题针对“水肿-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2】6、【正确答案】A水肿其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
【该题针对“水肿-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1】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可见在《内经》时代,对水肿病的发病已认识到与肺、脾、肾有关。
【该题针对“水肿-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0】8、【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该题针对“水肿-概述、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89】二、A2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水肿之水湿浸渍证证候主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9】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患者因皮肤疮疡破溃而引发水肿,肿势自颜面而渐及全身,发热咽红,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证属湿毒浸淫证,其治法是宣肺解毒,利湿消肿。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8】3、【正确答案】B湿毒浸淫,损伤肺脾三焦气化不利,水液内停出现水肿,肿势自颜面渐及全身,小便不利,辨证属于湿毒浸淫证,其治法为宣肺解毒,利湿消肿,方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897】三、A3/A41、<1>、【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知该患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断为水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症状:早期可有乏力、疲倦、腰部酸痛、纳差等,不同程度水肿,眼睑、面部、下肢多见水肿,活动后水肿明显。
常有尿蛋白和血尿。
蛋白定量可超过150mg/24h,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h。
离心后尿沉渣检验,每高倍视野大于3个红细胞,有时见红细胞管型。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4】<2>、【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水肿风水相搏证:眼睑浮肿,继则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多有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症。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兼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5】<3>、【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水肿风水相博证治法为疏风清热,宣肺行水。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6】<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水肿风水相搏证治疗首选越婢加术汤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7】四、B1、<1>、【正确答案】A水肿之水湿浸渍证证候主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全身水肿,下肢明显,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泛恶,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运脾化湿,通阳利水。
代表方:五皮饮合胃苓汤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1】<2>、【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水肿之湿热壅盛证证候主症:遍体浮肿,皮肤绷急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或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治法:分利湿热。
代表方:疏凿饮子加减。
【该题针对“水肿-辨证论治、西医相关疾病治疗、预防调护”知识点进行考核】【答疑编号1006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