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基础预压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
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是指在支架地基施工过程中,对地基进行预压处理的标准要求。
该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 预压强度要求:预压强度应根据地基情况和支架载荷确定,一般要求不低于设计荷载的70%。
2. 预压时间要求:预压时间应根据地基情况、支架尺寸和预压强度确定,一般不少于48小时。
3. 预压方式要求:预压方式应根据地基情况和支架类型确定,一般采用均匀加压或逐级加压方式。
4. 预压检测要求:预压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检测,检测内容包括预压强度、地基沉降等指标,确保预压质量符合要求。
5. 预压记录要求:对预压过程进行记录,包括预压强度、预压时间、预压方式、检测结果等信息,以备后续维护和管理。
以上是支架地基预压合格标准的主要内容,通过合理的预压处理可以提高支架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 1 -。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

桥梁支架预压技术1、荷载布置箱梁施工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预压重量不小于箱梁的恒载+施工荷载。
压重材料以砂袋、水袋、或辅以钢筋配重,在预压宽度范围内按梁体断面形状堆高,不同的设计断面分区段设置压重荷载。
2、预压工作主要是为检验支架的稳定性,取得支架变形量,以及地基沉降量。
下面是支架预压过程中失稳的实例。
3、预压在支架搭设完成,搁栅、模板布置好以后进行,压重搁置时间为24 h以上。
4、观测点的设置支架在预压过程中需观测9个断面共27个观测点,具体观测位置设在每跨的L/8、L/4、3L/8、L/2处及两端墩顶支座处,每组分左、中、右三个点。
在点位处固定观测杆,以便于沉降观测。
其观测点的设置如附图所示。
测点分别布设在靠近地面处以及顶部的支架上,为便于观测,顶部观测点可采用铅锤引至地面。
地基沉降观测点与支架观测点对应设置,每跨箱梁布置15个观测点。
5、加载顺序6、操作步骤与目的。
第1步:初始状态的观测在完成观测点的布设后进行各观测点初始读数的观测,并做好记录。
第2步:第一级加载第一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50%,主要模拟完成底板、腹板钢筋、预应力筋、内模安装、顶板翼缘钢筋、预应力筋的安装等施工过程,其荷载按均布于底板上考虑。
加载过程的观测:由于第一级加载荷载相对较小,可以考虑完成加载后才进行各观测点观测。
第3步:第二级加载第二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75%,是模拟底板砼、斜腹板砼、顶板、翼缘板砼已形成一定施工梯度的全断面浇筑,同时顶、底、翼缘板砼在跨中断面的最不利受力状态。
加载过程的观测:第二级加载是模拟施工过程比较不利受力状态,其加载过程共分为三步,第一步底板砼,第二步斜腹板砼,第三步顶板翼缘板砼。
每完成每一步加载均要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同时测量观测贯穿于加载全过程,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加载,查找原因处理后在进行。
第4步:第三级加载第三级加载模式加载至总重的100%,是模拟箱梁砼浇筑完成的状况。
加载过程观测:第三级加载分为三步加载,第一步为底板砼全部浇筑完成,第二步为完成腹板砼浇筑,第三步为完成顶板翼缘板砼施工。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预压要求

支架预压要求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施工时应严格控制支架的沉降,浇注混凝土前应对支架进行预压,以减少非弹性变形并检验支架的承载能力,预压重量不得小于箱梁的恒重,待支架沉降稳定后方可施工。
如果进行局部预压,每平方米压重大约吨,承压面必须整体受力,采用分级加载的方法:
1、加载到5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2、加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3、加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4、加载到120%,静置48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5、卸载到100%,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6、卸载到75%,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7、全部卸载,静置2小时,测量观测点高
程并记录。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支架预压技术规程一、引言支架是一种常用的结构工程材料,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支架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是保证结构稳定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从预压技术角度探讨支架的规范和要求。
二、支架预压技术的基本概念2.1 支架预压技术的定义支架预压技术是指在支架安装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压力,使支架在使用中能够保持稳定、坚固和可靠的技术方法。
2.2 支架预压技术的作用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增加支架的抗震能力,提高承载能力,减少振动,延长使用寿命,并且能够降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保证结构的安全性。
三、支架预压技术规范要求3.1 支架预压力的确定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首先需要确定合适的预压力。
预压力的确定应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工程要求和支架材料的特性来确定。
3.2 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支架预压力的施加方式有多种,常见的方法包括手动施加力、液压压力机施加力、螺旋杆预压等。
施加力的方式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3.3 支架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支架预压过程中应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以确保预压力的稳定和准确。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应变测试、位移测试等。
3.4 支架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支架预压完成后,应进行检验和验收。
检验内容包括预压力是否达到要求、支架是否变形或损坏等。
四、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和应用4.1 支架预压技术的优势支架预压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震能力,减少结构的振动和变形,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2 支架预压技术的应用领域支架预压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地铁、航空航天等领域。
在大型结构的施工中,支架预压技术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艺。
五、支架预压技术的注意事项与解决方案5.1 支架预压中的注意事项在进行支架预压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支架预压力的确定、施加力的方式选择、预压过程的监测与控制以及预压后的检验与验收。
5.2 支架预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支架预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如预压力不达标、支架变形等。
支架预压计算

1、地基处理1、实心梁支架具有良好的刚度与稳定性是确保实心梁设计线型和整体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搭设支架前必须对既有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承载力要求。
2、本工程范围内第2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16t/m2,可以作为支架基础地基;工程范围内地表土为淤泥质土、素填土的必须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清除地表淤泥质土、素填土及表面松土,整平碾压,确保第2层粉质粘土的均匀度、密实度以及地基承载力,待碾压无明显痕迹后铺设一层50cm厚道砟,最后浇筑20cm的C20混凝土。
3、在浇筑混凝土基础时,必须确保平整度和密实度,使钢管支架立杆同基础面接触平整稳固。
完成浇注后,必须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5MPa时,方可开始搭设支架。
2、满堂支架搭设2.1支架搭设布置箱梁支架全桥采用Φ48×2.8mm钢管满堂支架,立杆顺桥向间距为0.5m;立杆横桥向间距均为0.6m。
水平杆的步距为1.2m;扫地杆距底面不超过0.35m。
3支架受力验算3.1支架验算钢材的强度和弹性模量(N/mm2)3.2荷载组合:(1)永久荷载,荷载分部系数取1.2a、模板采用竹胶板,查《建筑施工碗扣式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表 4.2.4,模板自重Q1=0.5KN/m2b、配件自重,脚手板自重取0.35KN/m2;栏杆与挡脚板自重取0.14KN/m2;满挂安全网自重取0.01KN/m2,配重合计Q2=0.5KN/m2c、砼自重Q3=26KN/m2(2)可变荷载,荷载分部系数取1.4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标准值取 1.0KN/m2;振捣砼产生的荷载标准值取2.0KN/m2。
水平风荷载可变荷载Q4=3.308KN/m23.3支架受力验算。
立杆纵横向间距60cm*60cm 间距布置,即Lx=0.6m ,Ly=0.6m ,梁高0.7m ,立杆投影面积上均布荷载qq=[1.2×(Q 1+Q 2+Q 3×2)+1.4×Q 4]×lx ×ly=[1.2×(0.6+0.6+26×0.7)+1.4×3.308]×0.6×0.6=10.048KN/m2立杆演算:立杆步距h=120cm ,横梁处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长度不超过a=0.6m ,l0=h+2a ,长细比9.15158.12400===i l λ 查钢管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表得302.0=ϕKN Af 24.641000205398302.0=÷⨯⨯=ϕ现场考虑不均匀受力按80%计=19.71KNKN Af N q 71.1972.6=<=ϕ3.4、地基承载力计算:由以上计算可知:单根碗扣支架立杆最大值为6.72KN ,在箱梁横梁及腹板处f=N/Ag=6.72/0.5×0.5=26.9KN<160KN满足要求4、支架的预压1、预压目的1)检查支架的安全性,确保施工安全。
满堂支架预压规程

第7节、支架预压施工方案规范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G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浇筑与市政工程中搭设钢管满堂支架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支架基础与支架预压。
2.0.1 支架基础预压:为检验支架搭设范围内基础的承载能力和沉降状况,对支架基础进行的加载预压。
2.0.2 支架预压:为检验支架的安全性,收集施工沉降数据,对支架进行的加载预压。
3.0.1 现浇混凝土工程施工的钢管满堂支架的预压应包括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
3.0.2 支架基础预压与支架预压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支架基础类型、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预压组织设计。
4.1.3 支架基础应设置排水、隔水设施,不得被混凝土养护用水和雨水轻浸泡。
4.1.4 支架基础预压前,应布置支架基础的沉降监测点;支架基础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基础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基础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4.1.5 对支架基础代表性区域的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最初72h各监测点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时,应判断同类支架基础的其余部分预压合格。
5 支架预压5.1.1 支架预压应在支架基础预压合格后进行。
5.1.3 支架预压加载范围不应小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物的实际投影面。
5.1.4 支架预压前,应布置支架的沉降监测点;支架预压过程中,应对支架的沉降进行监测;支架预压监测应符合本规程第6章的规定。
5.1.5 在全部加载完成后的支架预压监测过程中,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应判断支架预压合格:1、各监测点最初24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1mm;2、各监测点最初7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5mm;5.1.7 支架预压后应编写支架预压报告,支架预压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项目名称;2、支架分类以及支架代表性区域的选择;3、支架沉降监测;4、支架预压的合格判定。
5.2.1 支架预压荷载不应小于支架承受的混凝土结构恒载与模板重量之和的1.1倍。
支架基础处理及预压

3.1 基础处理支架基础采用砼条形基础,原地面处理20cm并碾压密实后浇筑20cm 厚C20砼。
a.地面处理:如地质情况良好在支架范围内将原地面机械整平压实不需其它处理;其它根据情况用6%石灰处理20cm(河塘部分视其深度而定),在基底外侧开挖截水沟,防止因积水影响地基的承载能力。
b.支架基础: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开挖后,应及时对基坑土质进行检验,如发现与设计土质不符,要及时采取措施或调整基础尺寸。
c.支架基础静载预压:将预制的压块用吊车吊放在支点上,压载量约为支点受力的80%,以1d为一个观测单位,若连续3d观测结果在3mm以内,则可认为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压载时以一排支点同时预压为宜。
3.2 支架拼装上部箱形连续梁施工采用门式钢管支架作为支撑,纵向间距l=1.0m,横向@=1.2m(如下示意图),顶层水平撑用双扣件,以确保扣件与钢管间的摩擦力能克服板梁自重与施工期间各种荷载组合下受力的影响。
每隔5m在一个断面上打剪刀撑,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支架立杆上下设可调托撑,以调整底模标高和方便落架。
托顶纵向放置10×6cm的方木,其上再横向布设10×10cm方木,净间距20cm。
3.3 支架预压及线形控制a.支架预压支架预压采用等载预压(一期恒载+施工荷载),以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和基础的不均匀沉降。
预压方式采用水袋或沙袋法。
沉降观测点每断面设6个(翼板端部、底板中部、边缘每侧各1个),沿桥纵向每5m布设1个断面。
测量时,采用多点动态观测以求得经验沉降量(弹性沉降部分),作为备调标高时参考,并用悬线重锤测支架水平位移量。
预压施工时,注意不要破坏沉降观测点。
预压时,在加载完成后每12小时观测一次,待支架充分稳定,连续3天累计沉降量不超过3mm,且预压时间不少于7天后卸载,卸载后,按经确定的经验沉降植及设计标高,调整模板标高,以保证砼施工后,底模仍保持其设计位置。
每跨在支架顶部根据预压卸载前后数据设置上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
ES 匝道桥箱梁支架基础及支架预压技术交底报批
1编制依据
1.1邯郸市中华大街-北环路立交工程ES 匝道桥施工图设计(送审稿) 1.2JTJ/T194-2009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 1.3项目部对箱梁施工的技术交底 2支架基础预压
2.1支架基础预压区域选择
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和ES 匝道桥4#~7#支架区域的现场的实际情况,预压范围选择在支架高度较低(支架较低支架对基础荷载相对集中),基础相对不稳定(承台基坑范围)的4#轴北侧5米范围内。
2.2预压方法
底托底面尺寸为15*15cm ,垫木尺寸为宽度为15cm 。
由于预压的是集中荷载,垫木长度为15cm 等同底托底座宽度。
垫木分布同支架分布。
具体如下图:
原地表整平夯实
40cm厚灰土
10cm厚现浇混凝土
垫木10*15cm方木,上面长度15cm
主龙骨15cm*15cm
脚手板
加载材料支点平面布置图
预压方法简图
2.3预压荷载
在选定的区域内,对基础的荷载理解为局部的集中荷载,混凝土图示混凝土部分计算1.8米长箱梁混凝土量。
由于支架高度较小不计算模板及支架的重量。
根据支架基础预压的规定,预压单元内出现的最大荷载强度不超过预压单
元内荷载强度平均值的120%。
预压荷载=2.95*1.8*2.6*1.2=16.5(吨)*10=165KN
2.4加载及卸载
加载预压单元横纵向对称加载,一次性加载完成。
卸载过程同加载过程。
2.5预压监测
①加载之前监测点标高
②加载后每隔24小时的监测点标高
③卸载6小时后监测点标高
2.6记录
根据现场预压的实际数值,按照下述格式进行记录:
支架基础沉降监测表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
编制:高唐- 3 -
3支架预压
支架按照要求搭设完成后,铺设底模主龙骨及次龙骨,在次龙骨上铺设5cm大板进行箱梁预压,
3.1预压荷载
支架的预压荷载不小于箱梁钢筋混凝土重量的1.2倍,由于支架预压预压时翼檐部分支架不参与预压,所以算混凝土重量时按照下图所示断面进行计算:
翼檐部分0.993m3/m,每跨混凝土体积约为70m3。
预压荷载70*2.6*1.2=218T*10=2180KN
土袋的码放根据单袋的实际重量(平均值)定。
由于项目部要求所有箱梁全部进行预压,所以支架预压区域单元划分按照每跨桥梁进行。
3.2加载与卸载
3.2.1沙袋用吊车吊放到支架上,按照预压单元进行分级加载,依次为40%→80%→100%。
横向加载从混凝土结构中线向两侧对称布载,纵向加载时从混凝土结构跨中向支点处进行对称布载。
每级加载完成后,暂停下一级加载,每间隔12h对支架的沉降量进行一次监测,当支架顶部监测点12h的沉降量平均值小于2mm时,进行下一级加载。
3.2.2支架预压整体为三次卸载分别为20%→60%→100%,支架卸载完成后对支架进行一次监测,得出支架卸载后的回弹量。
三次卸载之间无需时间间隔,卸载时应对称、均衡、同步卸载。
3.3预压监测
3.3.1监测点的布置
延混凝土跨径纵向每个1/4跨径布置一个监测断面,由于箱梁底板宽度较窄,每个断面布置三个监测点(规范为5个),支架底部监测点与顶部监测点对应布置,并对每个监测点进行编号并记录。
3.3.2监测记录
监测记录应用三等水准测量要求作业
顺序:支架施加荷载前,监测并记录各监测点的初始标高;每级加载完成后进行0h、12h、24h、36h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沉降量;加载完成后每间隔24小时监测一次,并记录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沉降量;卸载6h后,监测各监测点标高,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
按照实际记录填写下表: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监理:
编制:高唐- 6 -
监测:计算:施工技术负责人:
编制:高唐-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