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知识点整理特别全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

生化知识点重点总结1. 生物大分子:生体内的大分子主要包括蛋白质、核酸、多糖和脂质等。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它具有结构和功能多样性;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等;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2.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它的结构可以分为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作用、结构作用、传递作用和免疫作用等。
3.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是DNA和RNA的总称,它携带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DNA是双链结构,RNA是单链结构。
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蛋白质合成等。
4. 多糖的结构和功能:多糖是由许多单糖分子聚合而成。
它主要包括淀粉、糖原和纤维素。
多糖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和结构支持等。
5.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是生物体内比较复杂的一类大分子,包括脂肪、磷脂和皂质等。
脂质的功能包括能量储备、结构支持和传递信号等。
6.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膜。
它主要由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细胞膜的功能包括细胞的结构支持、物质的进出和信号的传递等。
7. 酶的性质和作用: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特殊蛋白质,它在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
酶的作用包括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加反应速率和特异性催化等。
8.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过程。
代谢途径主要包括糖代谢、脂质代谢、核酸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等。
9. 能量的利用和储存:能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生物体内的能量主要通过ATP和NADH等化合物来储存和利用。
10. 酶的调控:酶的活性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底物浓度、温度、pH值和酶的抑制剂等。
11. 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生物体内的一套防御系统,它包括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个部分。
12. 体内环境平衡:体内的环境平衡主要包括细胞内外离子平衡、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平衡等。
护理必备生化知识点总结

护理必备生化知识点总结一、蛋白质1. 概念: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氨基酸组成,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2. 功能:构成细胞结构,起着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本作用;参与细胞的代谢和调节,具有生理活性;参与免疫反应等。
3. 类型:可分为结构蛋白质、酶、激素、抗体、运输蛋白等。
4. 检测指标: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
5. 临床意义:血清蛋白检测可以用于诊断疾病、评估营养状态、了解肝功能、肾功能、免疫功能等。
二、碳水化合物1. 概念:有机化合物的一个类别,是人体内主要营养素之一。
2. 功能:是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营养素,也是组织细胞的主要能源。
3. 类型:可分为单糖、双糖、多糖。
4. 检测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OGTT等。
5.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糖尿病、了解血糖控制状态。
三、脂类1. 概念:一类含有脂肪酸的有机化合物,包括脂肪、磷脂、类固醇等。
2. 功能:是供给人体热能的副要营养素,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和神经传导等。
3. 类型:可分为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甘油三酯、胆固醇等。
4. 检测指标:血脂、LDL、HDL、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
5. 临床意义:用于评估心血管风险、了解脂质代谢状态。
四、氨基酸1. 概念: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共有20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
2. 功能: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也参与体内代谢和调节。
3. 检测指标:血清氨基酸水平等。
4. 临床意义:用于诊断代谢疾病、了解营养状态等。
五、酶1. 概念:一类生物催化剂,能加速生物体内生化反应的进行,是生命活动的调节剂。
2. 功能:参与各种生物体内生化反应,调节代谢。
3. 检测指标:肝脏酶、心肌酶、糖化酶等。
4. 临床意义:用于评估各种器官的功能、诊断相关疾病。
六、激素1. 概念: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内分泌物质,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分类:可分为蛋白激素、类固醇激素、胺类激素等。
生化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

生化考研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细胞生物化学1.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包括细菌和蓝藻等,真核细胞包括植物、动物和真菌细胞。
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多个部分组成。
2. 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内外有不同的脂类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有通道蛋白、受体蛋白、酶蛋白和结构蛋白等。
细胞膜的重要功能包括细胞识别、物质的运输、细胞信号传导等。
3. 蛋白质合成、折叠和降解蛋白质的合成在细胞质中进行,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新合成的蛋白质需要经过正确的折叠,否则会形成蛋白质聚集,造成细胞内质的损害。
细胞中有多种蛋白质降解途径,主要包括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和溶酶体-体液途径。
4. 细胞核细胞核包括染色质、核仁和核膜等部分。
染色体是DNA和蛋白质的复合物,其中DNA包括基因和非编码序列。
5. 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生产中心,通过氧化磷酸化产生ATP。
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的特有细胞器,通过光合作用产生ATP和还原能量。
6.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中的信号传导包括内分泌传导、神经传导和细胞间相互作用等多种方式,主要通过蛋白质、核酸和小分子等信号分子的相互作用实现。
7. 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表现为细胞凋亡因子的释放和内质网的应激等。
细胞坏死是外因导致的异常细胞死亡,与炎症反应和细胞内环境的改变相关。
二、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的催化作用、结构蛋白的机械支持、激素的信号传导等。
2.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包括脱氧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并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
RNA包括核糖核酸和蛋白质组成,并负责基因的转录和翻译。
3. 糖类的结构和功能糖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主要作为细胞的能量来源和结构支持。
4. 脂质的结构和功能脂质包括甘油三酯、磷脂、类固醇和脂蛋白等,主要作为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储存能量。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

生化知识点总结大全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分子、细胞和组织等生物学基本单位在化学层面上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生物化学知识的掌握对于理解生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生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生物大分子、酶和代谢、细胞信号传导、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等内容。
一、生物大分子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大分子,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大分子之一。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分别代表了氨基酸序列、局部结构、全局结构和蛋白质的组装形式。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担任着结构、酶、携氧等多种重要功能。
2. 核酸核酸是构成生物体遗传信息的重要大分子。
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类,其中D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主要携带者,而RNA则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核酸的结构包括磷酸、核糖和碱基,它们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而形成长链状结构。
3. 脂类脂类是一类绝缘性物质,其分子结构包含甘油酯和磷脂,具有水、油双亲性,是细胞膜的主要构成成分。
脂类还包括胆固醇和脂蛋白,它们在人体内参与了能量储存、细胞膜形成、传递体内信息等多种生理活动。
二、酶和代谢1. 酶的分类和特性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可以加速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
酶根据其作用的基质可以分为氧化还原酶、水解酶、转移酶等多种类型;根据作用反应的特点还可以分为氧化酶、脱氢酶、水合酶等。
酶的活性受到PH值、温度、离子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2. 代谢途径代谢是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化学反应过程,包括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等步骤。
常见的代谢途径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这些代谢途径通过调控酶的活性来维持生物体内各种代谢物质的平衡。
三、细胞信号传导1. 受体的结构和功能受体是细胞膜上的一类蛋白质,可以感知外界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细胞内信号传导的起始物质。
受体的结构包括外部配体结合区、跨膜区和细胞内信号传递区,它可以通过配体结合激活下游信号分子,从而引发细胞内的生理反应。
生化复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1、主要元素:C、H、O、N、S(P7)2、定氮法:样品中含蛋白质克数=样品的含氮克数×6.253、肽键: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α-羟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全面行成的化学键,是蛋白质分子中的主要共价键,性质比较稳定。
(P11)4、肽:肽是氨基酸通过肽键相连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完全水解的产物也是肽。
10个以下氨基酸组成成寡肽,10个以上氨基酸组成称多肽。
(P11)5、多肽和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酸均称为氨基酸残基。
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肽称为活性肽。
(P11)6、蛋白质一级结构:指多肽链中氨基酸(残基)从N端到C端的排列顺序,即氨基酸序列。
主要化学键为肽键。
(P12)7、蛋白质二级结构:指多肽链中相邻氨基酸残基的局部肽链空间结构,是其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布。
主要化学键为氢键。
(P13)8、蛋白质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所有氨基酸残基,包括主链和侧链在内所形成的空间结构。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
(P15)9、结构域:分子量大的蛋白质分子由于多肽链上相邻的超二级结构紧密联系,形成多个相对独特并承担不同生物学功能的超三级结构。
(P16)10、蛋白质四级结构:指各具独立三级结构多肽链以各种特定形式接触排布后,结集在此蛋白质最高层次空间结构。
在此空间结构中,各具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称亚基。
主要化学键为疏水键,氢键,离子键。
(P16)第三章、酶1、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但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化学特性不同的一组酶。
亚基:骨骼肌形和心肌形。
组成的五种同工酶:LDH1(H4)、LDH2(H3M)、LDH3(H2M4)、LDH4(HM3)、LDH5(M5)。
(P40)2、酶促反应的特点:催化性、特异性、不稳定性、调节性。
(P41)第五章、糖代谢1、糖酵解反应的特点:在无氧条件下发生的不完全的氧化分解反应,整个过程均在胞质中完成,无需氧的参与,终产物是乳酸;反应中适放能量较少,一分子葡萄糖可净生成二分子ATP。
医疗生化知识点总结

医疗生化知识点总结一、生物分子基础1.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蛋白质的结构包括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立体构象)和四级结构(多肽亚单位的组合)。
蛋白质的功能包括酶、激素、抗体、结构蛋白等。
2. 糖类糖类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量来源,包括单糖、双糖、多糖等。
糖类在生物体内参与能量代谢、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理过程。
3. 脂类脂类是生物体内的重要结构成分,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
脂类在细胞膜结构、能量储备、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 核酸核酸包括DNA和RNA,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载体。
DNA包括双链DNA和单链DNA,RNA包括mRNA、tRNA、rRNA等。
核酸在遗传信息传递、蛋白质合成等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二、细胞生物化学1. 细胞膜结构细胞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细胞膜在维持细胞内外环境平衡、细胞信号传导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包括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等过程,是细胞内产生能量的重要途径。
这些过程产生的ATP是细胞内的能量储备。
3.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信号传导包括细胞外信号(激素、生长因子等)通过受体与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G蛋白、酶联受体等)相互作用,最终调节细胞内的生理过程。
4. 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程序性死亡,参与机体发育、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
细胞凋亡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三、临床生化检测1. 血清生化指标血清生化指标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电解质等,可以反映机体的代谢、排泄、内分泌等状况。
2. 酶学指标酶学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GGT)等,可以反映肝脏、心肌等组织损伤的程度。
3.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一些特异性蛋白质,可以通过血清或尿液检测来辅助肿瘤的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
生化每章知识点总结归纳

生化每章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本章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合成与结构。
蛋白质是生物体内最为重要、最为复杂的一类有机化合物,是构成细胞结构,参与细胞代谢、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等各种生命活动的关键物质。
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阶段。
转录是指将DNA上的具体基因转录成mRNA,而翻译则是将mRNA上的密码子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合成具体的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主要包括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和四级结构。
一级结构是指氨基酸序列,二级结构是指α-螺旋和β-折叠,三级结构是指蛋白质分子的立体构象,四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之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章: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本章主要介绍了酶的结构、功能和应用。
酶是生物体内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热力学性质。
酶的结构主要包括酶的活性中心和辅基团。
酶的活性中心是其催化作用的关键部位,而辅基团则是在酶的构象和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组织。
酶的功能主要包括底物特异性、催化速率和酶的调节。
底物特异性是指酶对底物的选择性,催化速率是指酶对底物的反应速率,而酶的调节是指酶在生物体内活性的调节。
酶的应用主要包括在医药、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
第三章:脂肪酸、三酰甘油和脂质膜本章主要介绍了脂肪酸、三酰甘油和脂质膜。
脂肪酸是由羧基和长链碳水化合物构成的脂肪酸,是构成三酰甘油和磷脂等脂质的基本组成部分。
三酰甘油是由三个脂肪酸和一个甘油分子经酯化反应而成,是储存体内能量的主要途径。
脂质膜是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结构,是生物体内细胞结构的基本单位,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双层膜状结构。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本章主要介绍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核酸是生物体内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的重要分子,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是双螺旋结构的分子,能够稳定地存储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而RNA则是单链结构的分子,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和其他生物化学反应。
核酸的功能主要包括遗传信息传递和细胞代谢调控。
生化复习知识点

生化:1.核酸的基本结构单位--核甘酸2.核甘酸的三个基本组成成分是碱基、戊糖和磷酸。
3.碱基分为嘌吟和嘧啶。
腺嘌吟A尿嘌吟G (常见胞嘧啶C尿嘧啶U和胸腺嘧啶T)4.DNA中含有AGCT,A脱氧腺昔G脱氧鸟昔C脱氧胞昔T脱氧胸背RNA中含有A GCU,A腺昔G鸟昔C胞昔U尿昔5.核酸中核甘酸的链接方式是3’,5’磷酸二脂键6.DNA的二级结构为双螺旋结构,要点是(1)双螺旋结构的形成: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甘酸链、以“右手螺旋〃的方式围绕同一个假想的中心轴形成双螺旋结构。
(2)碱基互补规律A与T之间形成两个氢链,G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
A-T(2)、G-C (3)配对的规律成为碱基的互补规律。
(3)形态特征(4)双螺旋结构的维系力7.嘌吟核甘酸从头合成原料:5-磷酸核糖、天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一碳单位、Co2 等简单物质为原料。
8.嘌吟核甘酸首先合成:次黄嘌呤核甘酸(IMP)。
转化为磷酸腺甘(AMP)和磷酸鸟昔(GMP)9.嘧啶核甘酸从头合成原料:谷氨酰胺和天冬氨酸及CO2。
嘧啶合成从氨基甲酰磷酸为起点合成嘧啶环10.脱氧核糖核甘酸的生成这种还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甘酸水平上进行的,由核糖核甘酸还原酶催化。
11.嘌吟核甘酸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是在肝、小肠及肾中进行。
最终生成尿酸。
(临床用别嘌吟醇治疗痛风)13.DNA复制的特点(1)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子代DNA分子的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半保留复制。
(2)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一条链是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链是不连续的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为不连续复制。
14.DNA复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延长、终止。
复制开始原核生物的环状DNA 一般只有一个复制点。
真核生物细胞线状DNA有多个起始点。
15.复制的延长:随从链上不连续合成的DNA片段是有1968年日本科学家冈崎发现的,故称为冈崎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