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毒治疗条件

合集下载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血清HBsAg阳性、HBeAg阴性,抗-HBc 阳性或阴性,HBVDNA低于检测下限,1 年内随访3次,每次至少间隔3个月,均显 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内,肝组织 学检查无病变或病变轻微。
慢性乙肝临床定义
隐匿性CHB:
血清 HBsAg 阴性、但血清和(或)肝组织 中 HBVDNA 阳性,除HBVDNA 阳性外, 患者可有血清抗-HBs、抗-HBe和(或)抗 -HBc阳性。
COI,抗-Hbe 3.26 COI,HBVDNA 5.22E+06
copies/ml,ALT 116 U/L,该患者是否具有抗病毒
指针,如何选择抗病毒药物?
2.患者男,28岁,因恶心、厌油腻食物1周入院,查
乙肝三系统及病毒复制水平示: HBsAg >52000
COI,HBeAg 2278 COI,抗-Hbe 9.67 COI,HBVDNA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分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慢乙肝治疗的总目标
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 死和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
偿期、HCC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
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
者应尽可能追求CHB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
病毒学应答、 HBsAg 消失、并伴有 ALT 复常和肝组织学
推荐使用;
5种NAs药物特点及选择
替诺福韦酯(TDF):各指南首选,抗病毒效果最强 ,耐药率最低,适用于其他4种抗病毒药耐药的患者 ,妊娠B级药物,可用于12岁以上人群,长期使用需 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5种NAs药物特点及选择
替比夫定(LdT):耐药率低于LAM,但总耐药率仍偏
高,妊娠B级药物,长期使用有发生肌酶升高、横纹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

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哪几种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疾病,它会导致肝脏炎症和损害。

乙肝的治疗方案可以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人的生理条件来确定。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乙肝治疗方案。

1. 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肝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该治疗方案使用抗病毒药物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从而减少病毒在患者体内的数量。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

抗病毒治疗可以减轻肝脏炎症、降低病毒载量,并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2. 免疫调节治疗:乙肝患者的免疫系统常常处于失调状态,容易导致炎症反应过度或免疫抑制。

因此,免疫调节治疗在乙肝治疗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免疫调节治疗通过使用干扰素、核苷酸酸类药物等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改善肝脏炎症和抑制病毒复制。

3. 肝脏保护治疗:乙肝患者的肝脏往往处于受损状态,需要给予特殊的保护。

肝脏保护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肝功能保护药物来改善肝脏的代谢和解毒功能,减轻肝脏负担。

此外,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饮酒和摄入过多的脂肪,以保护肝脏健康。

4. 肝移植治疗:对于乙肝患者中病情较为严重,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的患者,肝移植可能成为最后的治疗选择。

肝移植手术可以用健康的肝脏替代受损的肝脏,以恢复正常的肝脏功能。

然而,由于供体资源的有限性,肝移植手术只适用于特定的患者。

总之,乙肝的治疗方案有很多种,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肝脏保护治疗和肝移植治疗等。

根据个人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乙肝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此外,患者还需要积极预防乙肝的传播,避免与病毒感染者直接接触,使用安全套等措施来降低传播风险。

黄冈门诊特殊慢性病准入标准

黄冈门诊特殊慢性病准入标准

黄冈市门诊特殊慢性病准入标准(一)恶性肿瘤门诊放化疗1、有明确的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诊断;2、由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患恶性肿瘤需门诊放化疗治疗的。

(二)白血病1、有明确的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诊断;2、由二级甲等及以上医疗机构确诊患恶性肿瘤需门诊放化疗治疗的。

(三)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1、临床症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口臭、水肿、高血压、贫血;2、血清尿素大于20mmol/L或血清肌酐大于265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30ml/min;3、已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四)尿毒症1、临床症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口臭、水肿、高血压、贫血;2、血清尿素大于28mmol/L或血清肌酐大于450u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小于15ml/min;3、已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五)系统性红斑狼疮1、符合SLE 分类标准11 项中的 4 项或 4 项以上:(1)颊部红斑固定红斑,扁平或隆起,在两颧突出部位。

(2)盘状红斑片状隆起于皮肤的红斑,粘附有角质脱屑和毛囊栓;陈旧病变可发生萎缩性瘢痕。

(3)光过敏对日光有明显的反应,引起皮疹,从病史中得知或医生观察到。

(4)口腔溃疡经医生观察到的口腔或鼻咽部溃疡,一般为无痛性。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更多的外周关节,有压痛,肿胀或积液。

(6)浆膜炎胸膜炎或心包炎。

(7)肾脏病变尿蛋白>0.5g/24小时或+++,或管型(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或混合管型)。

(8)神经病变癫痫发作或精神病,除外药物或已知的代谢紊乱。

(9)血液学疾病溶血性贫血,或白细胞减少,或淋巴细胞减少,或血小板减少。

(10)免疫学异常抗ds-DNA抗体阳性,或抗Sm抗体阳性,或抗磷脂抗体阳性(后者包括抗心磷脂抗体、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试验假阳性的三者中具备一项阳性)。

(11)抗核抗体在任何时候和未用药物诱发“药物性狼疮”的情况下,抗核抗体滴度>1:320。

2、有实验室化验报告;3、需长期门诊维持治疗。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福建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12.08.03•【字号】•【施行日期】2012.08.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的通知各设区市卫生局,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控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规范艾滋病免费药物治疗,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我厅制定了《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二年八月三日福建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实施方案(试行)为控制艾滋病流行和传播,规范艾滋病免费药物治疗,延长病人的生命并提高生存质量,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则(一)本方案适用于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行政区域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组织领导。

医政管理部门要负责组织专家组,指定定点医院。

专家组成员由临床(含中医、传染)、护理、医院感染、药学、疾病预防控制和实验室等专业人员组成。

疾控管理部门要负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品计划、供应、使用的监督与管理,组织相关机构收集、报告抗病毒治疗信息工作。

(三)建立省、市、县三级艾滋病医疗卫生机构救治体系。

各级定点医院负责收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抗病毒治疗政策和减免费用规定,并建立相关工作制度。

(四)艾滋病抗病毒的治疗任务主要由定点医院承担。

各设区市于2012年9月31日前指定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辖区内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在治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达到20人以上的县(市、区)应于2012年9月31日前指定定点医疗机构负责辖区内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工作(名单附后),少于20人的县(市、区)的在治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暂由市级定点医疗机构负责。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

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目前公认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干扰素类和核苷类似物。

两者的优缺点核苷类似物聚乙二醇干扰素口服需皮下注射副作用少副作用常见仅有抗病毒作用同时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作用强力抑制HBVDNA HBVDNA抑制作用较弱HBsAg血清转换率低HBsAg血清转换更常见需要长期治疗疗程确定耐药率咼无耐药风险干扰素(IFN):是机体细胞在病毒感染或受刺激后,体内产生的一类抗病毒的糖蛋白物质。

干扰素有三种(a,B,Y),分别由人体白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产生,目前使用基因工程。

干扰素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批准的第一个抗肝炎病毒药物,干扰素a是国际公认的治疗慢性肝炎的抗病毒药。

干扰素在病毒感染的各个阶段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防止再感染和持续性病毒感染中也有一定作用。

干扰素能激活宿主细胞的某些酶,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蛋白的合成,翻译和装配。

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较单用效果更好。

我国已批准普通IFN-a和PeglFN-a用于治疗CHB。

普通IFN-a治疗CHB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PeglFN-a相较于普通IFN-a能取得相对较高的HBeAg血清转换率、HBVDNA抑制及生物化学应答率。

基于干扰素a,目前主要是聚乙二醇干扰素(PeglFN-a)的抗HBV治疗方案广泛应用。

与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相比,PegIFN治疗具有更低的HCC发生率。

但许多研究表明,干扰素在抑制HBVDNA方面效果欠佳,并且基因C型和D型的患者较A型和B型患者对干扰素反映较差。

另外,干扰素的副反应较明显,患者耐受性较差此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及增强免疫双重作用。

聚乙二醇干扰素a-2a:180u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聚乙二醇干扰素a-2b:1.0-1.5ug/kg/次,每周1次,皮下注射,疗程1年。

IFN-a治疗的禁忌证:IFN-a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性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等基础疾病。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

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服务的基本要求人员配备:医疗机构需要具有全职全科医师、全职公共卫生科医师、多点执业至该医疗机构的感染科专科副主任医师等医疗人员。

设备设施:医疗机构需要具备五分类血常规分析仪、血生化分析仪1台检测项目(包括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酶标仪1台(病毒标志物定性、定量检测;自身免疫抗体检测)、全自动血凝分析仪1台(凝血试验)、彩色多普勒超声1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1台(检测肿瘤标志物)等医疗设施。

药品供应:医疗机构需要保证抗丙肝病毒药物如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恩替卡韦、干扰素及核苷酸类药物、肝细胞修护保护剂如多烯磷脂酰胆碱等;抗炎保肝药物如甘草酸二胺、异甘草酸镁等;解毒类药物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硫普罗宁等;抗氧化类药物如水飞蓟宾、联苯双酯等;利胆类药物如熊去氧胆酸等药品供应。

此外,药品供应链合法合规、资质完善;药品品规齐全,完全满足临床需求;药品储备满足日常供需需求。

药品储存条件:医疗机构需要具备药品存储所需的必要条件,如避光常温保存。

医联体支持:医疗机构必须具备所属医联体的日常支撑保证,如1、医联体已经开展本项门诊重症服务。

2、对于抗病毒治疗方案、严重并发症治疗等提供指导及转诊支持。

3、能远程
会诊,建立技术人员及时互通支持;4、对部分需要但中心不能检测的项目可提供支持。

武汉市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武汉市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项目管理办法

武汉市抗艾滋病病毒治疗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为使我市所有符合入选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获得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以下简称“抗病毒治疗”),进一步规范我市抗病病毒治疗工作,依据卫生部《关于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管理工作的意见》(卫医发[2004]106号)、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的通知》(卫办医发[2005]10号)和《湖北省抗艾滋病病毒治疗工作指导方案(试行)》(鄂疾控发[2003]26号),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办法。

一、抗病毒治疗对象1、户籍为武汉市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2、户籍为湖北省,但在武汉市居住超过3个月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

二、治疗原则(一)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抗病毒治疗前,应如实向病人提供有关信息,例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利益和可能存在的风险等。

病人是否接受治疗应由本人决定,如果病人愿意接受治疗,必须签订知情同意书。

(二)保密原则在抗病毒治疗中必须严格遵循保密原则,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透露有关病人的任何情况。

(三)免费原则对农村艾滋病病人和城镇享受低保的艾滋病病人实行免费筛查、免费抗病毒治疗和免费定期检查。

(四)就诊原则对轻症病人实行分散随诊,上门服务;对重症病人采取入住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待病情缓解后再进行分散随诊治疗。

三、职责分工(一)由市卫生局组建抗病毒治疗技术指导组,其职责1、根据筛选标准选出需要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2、确定和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以及感染者和病人的治疗地点;3、制定副反应处理原则;4、负责全市抗病毒治疗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5、负责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1、负责全市抗病毒治疗的日常管理工作;2、制订全市抗病毒治疗药物的计划;3、负责全市抗病毒治疗药品的管理;4、发放抗病毒治疗号;5、及时上报和反馈武汉市抗病毒治疗信息;6、为感染者和病人提供有关抗病毒治疗的咨询。

(三)市传染病医院职责1、负责对全市抗病毒治疗定点医院抗病毒治疗和副反应处理的技术指导;2、负责对中心城区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前的筛查和治疗中的定期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总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计数,血淀粉酶,血肌酐,血尿素氮,AST,ALT,T.BIL);3、负责全市所有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筛查和定期体检中的CD4+T细胞和 CD8+T细胞细胞检测;4、为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咨询服务;5、负责为接受本院定期治疗检查的病人建立《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病人管理数据库》,并上报至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负责中心城区感染者和病人抗病毒治疗副反应的处理。

乙肝临床治愈标准

乙肝临床治愈标准

乙肝临床治愈标准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炎,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乙肝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两种手段。

然而,乙肝的治愈标准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直到2019年国际肝病学会发布了最新的乙肝治愈标准。

根据国际肝病学会的标准,乙肝治愈分为两个层次:临床治愈和病毒学治愈。

临床治愈是指患者的肝功能、肝炎指标和症状均恢复正常,无需长期抗病毒治疗。

病毒学治愈是指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DNA 检测阴性,且表面抗原(HBsAg)阴性至少6个月以上。

具体来说,临床治愈的判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肝功能指标: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正常大小,且持续正常6个月以上。

2.肝炎指标: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转阴,乙肝病毒抗体e (HBeAb)阳性,且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

3.症状:无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肝炎症状。

病毒学治愈的判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连续至少6个月以上。

2.血清乙肝病毒DNA检测阴性(检测下限为15 IU/ml),且持续至少6个月以上。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临床治愈和病毒学治愈并不等同于乙肝的完全治愈。

即使患者达到了临床治愈或病毒学治愈的标准,也仍然存在复发的风险。

因此,乙肝患者一旦确诊,应该积极接受治疗,并且长
期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毒治疗条件
条件
抗病毒治疗条件(2015乙肝防治指南)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病毒DNA水平、谷丙酶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
后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

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加有临床意义。

对大三阳患者,发现谷丙酶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血清转换(成小三),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DNA水平:大三阳患者,病毒DNA≥20000IU/mL (2乘10的4次方,2万);
小三阳患者,HBVDNA≥2000IU/mL(2乘10的3次方,2千);
(2)谷丙酶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80,超过3个月);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对持续病毒DNA阳性(不管是大小三,不管肝功能正常还是轻度异常)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

(2)ALT持于1×ULN至2×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者,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持续12个月),年龄大于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证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
药物、酒精、免疫等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i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抗病毒不是治愈乙肝,抗病毒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以及肝癌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小三阳也分二种,一种是小三阳病毒阴,属于很好的健康状态;一种是小三阳病毒阳,属于病毒变异的小三肝炎,如果不定期检查规范治疗,会缓慢硬化。

小三肝炎指小三病毒阳的人,这部分人的病毒属于C区变异病毒,已经逃脱免疫控制,会在肝功能正常的前提下缓慢纤维化,所以需要规范治疗。

其治疗标准是病毒过4次,酶过60,肝纤维化,或者年龄过40,四者有其一,就需要积极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