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公式
幸福的心理学公式

幸福的心理学公式
摘要:
1.幸福感与心理学的关系
2.幸福感的公式
3.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正文:
幸福感与心理学的关系
幸福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的科学。
幸福感与心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学家们通过研究人类的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探索幸福感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追求幸福。
幸福感的公式
心理学家们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感的公式:幸福感=快乐+ 意义。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幸福感来源于两个方面:快乐和意义。
快乐是我们在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时产生的愉悦感,而意义则是我们在生活中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
当快乐和意义结合在一起时,我们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了解了幸福感的公式,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方法来提升幸福感。
首先,我们要关注自己的内心需求,努力满足自己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从而获得快乐。
其次,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和价值观,找到自己在生活中的意义所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积极的
心态、培养良好的习惯等方式,进一步提升幸福感。
总之,幸福感是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心理状态。
通过了解幸福感的公式和提升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追求和体验幸福。
斯坦福幸福公式

斯坦福幸福公式
斯坦福的幸福公式为H = S + C + V,即H =幸福的持久度。
S表示一个人的持久幸福能力,这是感到真正幸福的根本。
C表示人生的坎坷,可以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来改善。
V则代表积极的方面,比如品味生活中的积极事情,避免消极的事情等。
这个公式表明,人们可以通过改善生活中的坎坷和积极因素来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科学公式,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提高幸福感的方式。
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和感受都是独特的,因此这个公式可能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幸福计算公式

的人 的一个标志是愿 意与他人 分 她们 与男性 的幸福是 一样 的。财 点与婚姻有点关联 。
二是环境事件 ,三是你 能控制 的 享生活 , 而不 是一个人独处 。 这一
威 尔 逊 三十 多 年 前研 究 发 幸福一点 。 近的半个世纪 , 最 发达 国家 的人均 收人增加很多 ,但 幸 收入增加可 以增加幸福感 ,一般 意义上的收入增加 ,不会增加人
影响 ,女性 快乐 和悲伤的程度方
定 。这个总体幸福取决 于三个 因
素: 一是一个 人先天的遗传素质 , 心理力量 。 对双胞胎 的研究证 明,一个 响, 如天生具有抑郁倾 向 , 日闷 整
面都超过男性 , 以总体 水平 上 所
富的增加 , 与幸福只有低相关 。 富
有 的人报告说只 比普通人感觉更
价 ,是对 自己生存状态 的全 面肯
人。 总体上可以说 , 在婚 的人 比非
在婚的人更 加幸福 。
社交生活方 面 ,赛 利格曼的 个共 同特点是具有 丰富的社交生 活 ,他们 区别于一般人 和不幸 福
意度 和对 自己的生命 的质量 的评 研 究 表 明 ,0 1%最 幸福 的人 的一
了一个喜剧电影或者吃 了一顿美
的和配偶去世的人 中,认为生活
要注意的是 ,如果你的婚姻并不
我们 , 幸福也是有 指数 的 , 总幸福 非常幸福的比率只有 2 %。但是 气候 、种族和性别对幸福有任何 4
幸福 ,那么你的幸福感就会低于
没有 结 婚 的人 或 者 已经 离 婚 的
食, 这是暂时 的快感 ; 而幸福感是 令你感到持续 幸福 的稳定的幸福 感觉 ,包括对 现实 生活的总体满
指数: 先天 的遗传素质+ 后天 的环 境 + 能 主动 控 制 的心 理 力 量 你
马丁·塞利格曼:幸福公式

马丁·塞利格曼:幸福公式有史以来,人们对幸福的探索就从未停止过。
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积极心理学创始人马丁·塞利格曼曾提出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指数=先天遗传素质+后天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H = S + C + V)。
假如这三点都做到最佳,人生就会幸福。
研究证明,如果天生具有抑郁倾向,就会对生活中的消极事件和阴暗面很敏感,容易被不好的事感染。
乐天的父母往往把乐观品质传递给孩子。
后天环境中的教养方式、婚姻生活等也会直接影响幸福。
但可惜的是,这两者我们几乎无法控制。
万幸,我们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是能随心改变的。
幸福公式: H = S + C + VH : 幸福持久度幸福度可以通过短期的刺激改变,然后持久度是很难短期刺激得到的。
S : 幸福的范围幸福分数有一半是由基因决定的,每个人天生就有一个幸福感的感觉范围。
每个人都会维持一个积极或消极情绪的比例,这个比例决定整体幸福程度。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幸福感会慢慢回到之前的感知范围。
它使你很快适应了好或坏的事情,然后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好的事情和坏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并不一样,特别好的事情不会长期使人维持更好的幸福感,如中奖。
特别坏的事情却可以明显、长期降低幸福感,如极度贫穷、丧偶。
C :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可以影响幸福感,但改变生活环境很难、成本很高,甚至不切实际。
钱:对金钱的看法比金钱本身更影响幸福。
健康:与金钱类似,只有主观上的健康才会影响幸福感,当病痛很严重又拖了很久时,幸福感才会下降。
婚姻:婚姻与幸福的相关性并没有定论。
婚姻更像是幸福感的结果而原因。
幸福感高和美貌,社交面广是容易结婚的因素,没有幸福感的人必定因朋友少而不易结婚。
宗教:宗教会给信徒带来希望,因为对未来有希望,使得现在的生活有幸福感。
情绪: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之间只有一点负相关,而并不是一种反向关系。
消极情绪对幸福感的影响还没有定论。
智慧、教育、种族和性别都不会强烈影响幸福感。
幸福的计算公式

幸福的计算公式幸福的计算公式你的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
其英文表达:H=S+C+V你如果想得到幸福,应该做到:1.生活富有一些。
2.拥有美满婚姻。
3.丰富你的社交生活,多与朋友在一起。
4.具有信仰。
一、幸福的公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提出了一个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H=S+C+V当代的人们更加开放地生活,我们坦言幸福,我们追求幸福。
幸福在哪里?当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也是有指数的,总幸福指数是指你的较为稳定的幸福感,而不是暂时的快乐和幸福。
看了一个喜剧电影,或者吃了一顿美食,这是暂时的快感,而幸福感是指令你感到持续幸福的、稳定的幸福感觉,她包括你对你的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你对自己的生命的质量的评价,是指你对自己生存状态的全面肯定。
这个总体幸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一个人先天的遗传素质,二是环境事件,三是你能控制的心理力量。
二、先天遗传怎样影响幸福感幸福怎么能与先天的东西有联系呢?一对双生子的研究证明,一个人的心情可能受到父母的遗传影响,如天生具有抑郁倾向,整日闷闷不乐,其实没有什么坏事情来烦他们,可他们就是不快乐,对生活中消极性和阴暗面却十分敏感,易被不好的事情所感染,甚至遇到好事也不能使他们快乐。
●中彩2200万美元,罗斯只快乐了不到一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讲述了一个故事。
罗斯是一个芝加哥郊区的中年妇女。
她离婚多年了,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有希望,她每个星期都花五美元购买当地的一种彩票。
由于她平时总是处于情绪低落中,所以要靠服用一种抗抑郁的药物保持心情安宁。
这种坏情绪是从中学时代开始的,二十多年来一直持续着,只不过三年前她丈夫有外遇抛弃她之后更严重一些。
然而奇迹发生了。
罗斯赢得了她所在的.州的彩票大奖,整整二千二百万美元。
她激动得差点晕过去。
她辞去了洗衣工的工作,购买了有18个房间的别墅,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最好的私立学校。
如何利用公式打造幸福人生

如何利用公式打造幸福人生人生,就像一场充满未知的旅程,每个人都渴望在这漫长的道路上收获幸福。
然而,幸福并非偶然降临,而是可以通过一些“公式”来精心打造。
那么,这些神奇的“公式”究竟是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幸福的定义。
幸福并不是拥有无尽的财富或者至高的权力,而是内心深处的一种满足感和安宁。
它可能源于与家人朋友的温馨相处,可能来自于对自己热爱事业的投入,也可能是在帮助他人时所获得的快乐。
第一个公式:积极心态+感恩=幸福基石积极的心态是开启幸福之门的钥匙。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果我们总是以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那么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漩涡。
相反,当我们拥有积极的心态,把每一次的挫折都看作是成长的机会,每一个困难都是通往成功的垫脚石,我们便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的曙光。
感恩则是滋养幸福的土壤。
无论生活给予我们的是多是少,都应该心怀感恩。
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朋友的陪伴之情,感恩大自然的恩赐,甚至感恩那些曾经给我们带来挫折的经历,因为它们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当我们学会感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好,幸福也就随之而来。
第二个公式:目标设定+持续努力=实现梦想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像一艘在大海中失去方向的船只,随波逐流。
明确自己的目标,无论是短期的小目标,还是长期的大目标,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有方向、有动力。
比如说,你想要在一年内学会一门新的语言,或者在五年内拥有自己的房子,这些目标会成为你前进的灯塔。
然而,仅仅设定目标是不够的,还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努力是实现目标的桥梁,没有付出就不会有收获。
在努力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碍,但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就一定能够离目标越来越近。
当我们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疑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公式:良好人际关系+有效沟通=情感满足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给我们带来支持、关爱和温暖。
与家人保持亲密的联系,与朋友相互理解和支持,与同事和谐共处,这些都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快乐。
我的幸福公式

我的幸福公式
我的幸福公式
我的幸福公式就是:我+爸爸+妈妈。
只要一家人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就最幸福不过了。
(我+爸爸)*下棋=幸福。
我喜欢和爸爸下棋,虽然结局早已注定,但第当我“吃”爸爸一个子就是我最享受的时候,特别是我迫使爸爸皱眉了,心里就更是开了花。
我们下着棋,妈妈端来一盘水果,坐在沙发上看电视,阳光洒进来,满是幸福的味道。
(我+爸爸+妈妈)*散步=幸福。
一个个高高的路灯下,三个人的影子长长短短。
爸爸和我走在前面,妈妈走在后面。
我给爸爸妈妈讲讲学校的趣事,讲讲新听说的笑话,说说体育的项目还有多少多少及格,湛蓝的天空下,我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从学校到老师到同学。
本来很漫长的路,三个人说说笑笑,不一会儿就到了目的地。
幸福其实很简单。
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
只要和自己想要在一起的人,做什么事都是幸福的。
幸福像公式一样简单,却有着超出公式规格的快乐。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幸福的四大公式

幸福的四大公式
幸福的四大公式
幸福=当下的快乐+未来的快乐人生多变,你既不能只顾自己及时快乐,而忘了未来的未雨绸缪,也不能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而从现在就开始做苦行僧,应该让两者适当相加,使自己更容易幸福。
幸福=正面情绪-负面情绪我们需要不断培养自己正面的情绪,尽量减少负面的情绪,虽然人生不可能尽是如意之事,但仍需努力平衡,使自己更积极地对待生活。
幸福=个人快乐×分享人群人生的乘法就是要学会将自己的快乐与亲人和朋友分享,使这个幸福感扩散,带给更多的人快乐和积极的态度。
幸福=个人能力÷参考预期运用除法运算则是我们需将自己的能力作出评估,对未来的预期目标进行平衡,莫要强求自己,适当地降低标准,才会使自己更加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底什么是幸福?为什么一些人会比另外一些人幸福?幸福控制在自己手中吗?怎样才能得到幸福?苏格拉底认为,解释“幸福”是哲学家的唯一使命。
现在,心理学家、遗传学家、脑神经科学家、经济学家都想给出自己的答案,把人类思考了两千多年的问题,放在科学的天平上加以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到底哪些答案是真理,哪些是谬误?为什么我们没有变得更幸福?3年前,bbc拍过一套纪录片《幸福公式》,开篇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更有钱了,更健康了,iq提高了3倍,为什么没有变得更幸福?中国人也有相似的疑问。
十几年前,本刊做过一个关于幸福的问卷调查,其中一个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的答案是,“媳妇打的不用愁”。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再遇到那个人,问他什么是幸福,不知会得到什么样的回应。
过去的30年里;整个社会的财富、自由、机会大幅度增加了,我们不断得到我们想要的,但并不觉得比过去更幸福了,反而是压力和焦虑增加了。
为什么?其实,很多人避免用“幸福”这个词,是因为它名誉不好,经常与肤浅、自恋、寻欢作乐联系在一起。
而且,有心理学家发现,阴暗的情绪与创造力之间有某种联系,有抑郁倾向的人往往更适合做创造性的工作。
灵魂中留着一点忧郁是美好的,但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幸福总比受苦好。
正如威廉?詹姆斯所说:“如何获得、保持、恢复幸福,其实是任何人在做任何事情时的秘密动机,也是他们愿意忍受一切痛苦的原因。
”幸福数据库荷兰社会学家路德?魏荷文(ruut veenhoven)从1994年开始持续搜集大量关于幸福的经验性数据,涉及120个国家,8000多份调查,总结了各种可能影响幸福的客观因素,包括性格、年龄、外表、智力、教育、婚姻、工作、子女、社会、环境、气候等等。
他把这些数据汇总成一个“幸福全球数据库”,在网上免费供人查询。
他发现,预测一个人幸福或者不幸福,最重要的指标是看他的性格属于内向还是外向。
外向的人通常比内向的人幸福,他们不那么自我,有较好的社交技巧,关心他人,容易从压力中解脱出来。
另一个确切指标是人际关系。
一个讨厌的室友、工作伙伴,或者长期争吵的配偶,绝对会降低你的幸福度。
相反,如果同事中有人是你的好友,则你的幸福度会大大提高。
婚姻也是一个有效的指标。
结婚的人通常比单身人士幸福,尤其在婚后的最初几年,幸福指数达到峰值,但有了孩子以后,就像飞机坠机一样,幸福感不断下降,这个趋势到一个人85岁的时候才开始扭转过来。
可能因为那时人生的宴席散得差不多了,你会觉得有子女还是挺幸福的。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吉伯特在大量的试验之后,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孩子就像海洛因,它让你感觉非常好,但要求太多关注和精力,把其他的一切乐趣都从你的生活中摒除出去了。
美貌并不是幸福的必要条件,但奇怪的是,整容的确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尤其是胸部手术。
心理学家分析说,可能是因为手术让年轻女性消除了对身体的羞耻感,卸下了一个很重的负担。
这个幸福数据库里还有一些有趣的结论,比如住在寒冷国家的人比住在热带国家的人幸福,保守派比自由派幸福,护士比银行家更享受生活,老年人比年轻人幸福,高个子比矮个子幸福,看电影比看电视幸福。
这位荷兰社会学家还建议人们喝酒,“乐观就是一天两三杯小酒”。
什么酒没关系,但不可超过三杯,也不可只喝一杯,否则都达不到效果。
因为喝酒的关键不在酒,而在于与人交流,它帮助你放松下来。
怎么预测一个国家的幸福度呢?最重要的三个指标分别是:财富、稳定的政治环境与公民自由,社会安全反倒不那么重要。
“幸福全球数据库”每年会发布一个“全球幸福指数”排行榜,瑞士、荷兰、冰岛总在很靠前,这几个国家都很富裕,有悠久的民主传统,社会宽容,等级结构薄弱,几乎没有阶级差别,男女真正平等。
去年,丹麦排名第一,丹麦人的幸福度在过去十几年里增长最快,虽然他们的外部条件都不怎么好,比如糟糕的天气、饮食、酗酒。
非洲国家如坦桑尼亚、津巴布韦排名最后,因为贫穷和政局动荡。
拉丁美洲国家虽然也穷,人民却普遍兴致高昂,可能与民族性或者文化有关。
影响幸福的客观常量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同意古代圣贤的结论,幸福应该向内心去找,而不是寄希望于外部世界。
但是现在,他们发现环境中确实有一些与幸福相关的常量,比如噪声,有研究证明;人永远无法适应噪声环境,尤其是变化的、间歇性的噪声,因此,为了幸福生活,必须把噪声清除出你的日常生活。
还有交通,人很容易习惯空间的大小,房子再大再舒适,你很快就没感觉了,但在交通上耗费的时间和精力绝对让人痛苦,而且是持久的痛苦,所以千万别为了大房子搬到郊区去住。
有一个反复被争论的问题是:钱能买到幸福吗?从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就已经发现,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带来满意度。
总体说,有钱人比穷人幸福,一个贫民窟的穷人突然变成中产了,他会非常幸福;但在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金钱对幸福的影响程度会越来越小。
因为当一个人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于“多少收入才算幸福”的期望值也在同步增加。
而且,一个人越是看重钱在个人幸福中的作用,就越不满意,因为这时相对收入比绝对收入更重要,永远有比你更有钱的人。
几十年来,不断有人试图反驳这个理论,但都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在《奢侈品狂热》一书中,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开宗明义地说,钱还是能买到幸福,问题是大部分人不知道到哪里去买。
我们追求的许多目标是与幸福相悖的,这是因为人脑管理欲望的区域与管理快感的区域是分离的。
也就是说,我们渴望某种东西,但它未必带给你快乐。
人的幸福预测能力糟糕透顶。
奢侈品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炫耀性消费所带来的幸福感很容易被“适应原则”削弱和消除,但如果他花钱买更多的时间与家人或朋友相处,或者度个较长的假期,亲近大自然,则会带来较为持久的快乐。
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同样的价格,购买体验比购买物品带来更多的幸福感,因为前者具有更高的社交价值――大凡超过100美元以上的体验通常是与别人一起分享的。
事实上,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人际关系是最重要的,爱情、友情、社区、归属感都直接指向幸福。
几年前,“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组问卷中抽取了10%自认为“非常快乐”的人,看这些人与普通人到底有什么不同。
结果发现他们并不有钱,相貌平平,身材一般,没有宗教信仰,也没碰到过什么特别的好运,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极度社交。
他们都有恋人,有很多朋友,很少一个人待着。
但是,塞利格曼认为,这样的“幸福”远远不够。
它只是最浅层次的一种幸福。
事实上,大部分人在谈论“幸福”时,都是指这种“幸福”――愉悦的感觉,积极的情绪,它是短暂的,易逝的,获得也相对简单,有许多的捷径,比如性、巧克力、药物。
塞利格曼把“幸福”划分为三个维度――快乐、投入、意义。
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要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
积极心理学:强项力量与“流”心理学家本来是很少谈论幸福的,因为100多年来他们都在研究痛苦,就像马丁?塞利格曼,他前30年的学术生涯都在研究“抑郁”。
他最革命性的发现是“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一个人被解决不了的问题打击之后,就变得消极、反应迟钝、焦虑和悲哀,学会“无助”,就像一只被锁在高墙内的狗,经过几次逃避不了的电击之后,就放弃逃避,哪怕它已经被转移到一个很矮的低墙里,轻易就可以逃脱。
这说明,无论人还是动物,都很容易成为思维和习惯的囚徒。
但是,在“习得性无助”的研究中,塞利格曼也发现,无论鼠、狗,还是人类,总有1/3经过多少电击或者难题的困扰都不会放弃。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1/3的人对于“习得性无助”免疫?这个问题最终促使他发起了“积极心理学”运动。
塞利格曼在美国心理学界地位尊崇,是当代认知心理治疗的创始人之一。
1998年,他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的会长,在就职演讲上提出,心理学不应只研究人性中黑暗、脆弱、痛苦的一面,而应该转向研究和构建人的美德和强项力量。
传统心理学的目标是修复创伤,把极端的痛苦转化为普通的不快乐,即从-5到0,积极心理学的目标则是从0到5,帮助普通人增加幸福感,把浅层的快乐转化为一种深远的满足感。
当一个人的强项力量发挥到最好的时候,会进入一种“流”的状态,你完全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那是一种比性和巧克力更让人迷醉的体验。
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重要人物美国心理学家米哈伊?柴科金特米哈伊(mihalyi csikszentmihalyi)的发现。
人在运动中容易进入“流”的状态,比如滑雪、下棋、在乡村小路开车,或者在音乐和人群中,比如乐队、舞池或在咖啡馆与朋友进行一场激烈有趣的对话。
“流”也经常发生在独自的创造性活动中,比如画画、写作、照相。
“流”的关键是,一个清晰的挑战,占据你全部的注意力,你有能力接受挑战,并且每进行一步都会得到即时的反馈。
每一个乐章,每一笔素描,每一步棋,都会给你积极的感觉。
“流”的状态中,大象和骑手是完美默契的。
大象(本能、感性)在进行大部分的工作,顺利地进入森林,而骑手(逻辑、理性)全神贯注,寻找一切机会,找到解决难题的方法,给大象以最佳的指引。
幸福公式:幸福多大程度上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事实上,幸福与不幸福的人,真正的区别在于,他们对于世界的主观体验与解释不同。
面对同样的遭遇,幸福的人倾向于积极地解释世界,加固自己的幸福;不幸福的人恰恰相反,他们倾向于消极地解释世界,不断自我怀疑,加固自己的痛苦。
为什么会这样?1996年,明尼苏达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戴维?赖肯(david lykken)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基因对个人幸福的影响。
他花了30年的时间,搜集和跟踪4000对从1936年到1955年间出生的双胞胎的信息。
这些双胞胎都在出生之际就分隔两地,在不同的家庭抚养长大,人生际遇也大相径庭,但30年后,他们的行为方式和对幸福的体验仍然惊人的相似。
在分析比较了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的数据之后,他得出结论说,一个人的生活满意度至少50%取决于基因(受基因影响的人格特征包括阳光、温和的个性、处理压力的方式、较低程度的焦虑和抑郁)。
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设定点”,无论你遭遇了什么样的好事或者坏事,都会很快回到基因设定好的水平线上。
而外部条件,比如收入、婚姻状态、宗教和教育等只占到8%,剩下的42%则归结于人生的际遇。
人对于外部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但一旦“变化”成为常态,人很快就会习惯新的环境,这就是“适应”原则。
从生物学角度来理解,就是神经细胞对新的刺激物非常敏感,但习惯之后即逐渐降低放电频率。
比如一个人中了六合彩,财富的暴涨过程会让他感到非常开心,但一旦奢华变成生活常态,幸福感也很快回落到原来的水平;或者一个人突然瘫痪,身体自由的失去在一段时间里会让他非常痛苦,但一旦伤残成为事实,他会很快恢复到命运转折之前的幸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