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金殿导游词

合集下载

武当山景区介绍导游词(优秀10篇)

武当山景区介绍导游词(优秀10篇)

武当山景区介绍导游词(优秀10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武当山景区介绍导游词篇一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东郊的鸣凤山麓,距市区8公里,初建于明万历年间,明崇祯十年(1637)铜殿迁宾川鸡足山,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吴三桂重建现存这幢重檐歇山式真武铜殿,铜殿重250吨,是中国最大的铜建筑,它比北京颐和园万寿山的金殿保存完整;比湖北武当山金殿规模大,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纯铜铸殿,铜殿在骄阳下殿宇熠熠生辉,耀眼夺目,故人们称为金殿,是中国重点保护文物。

金殿自鼎建至今已380多年,现存鸣凤山金殿,是清初吴三佳重建的。

殿梁上还留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十有门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等字样。

吴三桂在镇-压农民起义后,率师进踞昆明,重建金殿。

现在金殿大梁上尚可看到“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大吕月(即十月)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铜铸字样。

里面的佛像、匾联、梁柱、层面、门窗、盘龙、装饰等均用铜铸成。

金殿的阶梯、地板、栏杆均是别致的大理石镶砌。

整个殿宇宏伟庄严,美观大方。

殿外筑有城墙、城门、城垛。

城上有楼。

在殿后侧,有粗逾合抱的山茶一株和紫薇两株,相传为明代所种,每年春节前后,数千朵茶花怒放,花红似火。

铜殿两侧各有一株明代紫蔽,已有四百年历史。

紫薇夏初开花,因花期长而红艳又被称为“百日红”。

当年吴三桂同陈圆圆游金殿,当寒冬腊月时,人们在殿外烧火炭,通过铜壁传热,室内温度宜人;到三伏盛夏,两人常坐在紫蔽树下谈笑纳凉。

自进入紫禁城,整个空间急剧收缩、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全部聚焦于金殿上,一切的景物都作为金殿的衬托和铺垫,成功地突出了主题,此种意境用个“扬”字便可包括。

铜殿后面这个院落叫“净乐天宫”。

中间修建了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

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所有建筑物介绍

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所有建筑物介绍

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所有建筑物介绍昆明金殿风景名胜区,哎呀,说起来可真是个宝地!你要是来昆明旅游,金殿绝对得算上一个必去的地方。

这个地方光听名字就觉得有点儿神秘对吧?金殿,金灿灿的,不知道是不是金光闪闪让你一眼就能认出来。

但真到了那儿,你会发现,金殿给你带来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还有心灵上的震动。

那些建筑可不是随便造的,每一栋每一片都是经过巧心思设计,仿佛在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故事。

首先得说说这个金殿,它可是整个景区的亮点。

你远远一看,哎哟喂,那金光闪闪的真让人觉得光辉灿烂。

上面那一片金瓦,就像是闪亮的皇冠一样,给整个山头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站在殿前,你可能会忍不住问:“这屋子到底有多金?”哈哈,其实金殿建筑外面的金色,完全是用铜打造的,再加上一层金箔,照着阳光,确实是金光四射,辉煌无比。

大殿的屋顶有点像传统的庙宇结构,飞檐翘角,颇有古代皇家建筑的味道。

细看之下,你会发现那雕梁画栋,每一处都透露着精致,仿佛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丝风都吹过了这些细节。

如果说金殿是金山上的一颗明珠,那旁边的建筑可是金山上的点点星光。

像那大雄宝殿、千佛殿等等,每一座都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又不失一种亲切感。

你走近了,就会看到那些古老的木雕、精美的石刻,每一块石砖上都刻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告诉你:这里曾经见证过无数的风风雨雨。

金殿的建筑风格真不简单,是融合了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古代汉族建筑的精华。

你走进一看,可能会觉得这儿就像是一个小型的文化博物馆。

每一座建筑背后,似乎都有个故事在等着你去了解。

金殿的建筑不光有“外在”的美,它的“内涵”也同样丰富。

不信你看那千佛殿,屋里供奉着成千上万尊佛像,金光闪闪的,简直让你觉得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静谧而庄重。

那些佛像有的表情严肃,有的微笑着,好像都在给你一种莫名的力量。

站在千佛殿里,你会觉得自己仿佛被包围在一种神圣的氛围中,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只是站在那里,也觉得自己被一种不可言说的宁静所笼罩。

金殿导游词

金殿导游词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去游览金殿。

金殿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上,这里古时禽鸟翔集,鹦鹉尢多,人称鹦鹉山。

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飞于此地山林,人们以为是凤凰,因此这里又称为鸣凤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鸣凤山上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到时候我将--给各位讲解。

金殿到了,请大家跟我到鸣凤胜境中寻仙访道。

从山脚过迎仙桥到达鸣凤胜境石坊,坊背题书玉虚孔衢,玉虚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宫圣境的正道。

路边立有吕祖碑。

上面写着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几个大字。

相传明朝祟信道教的云南巡抚陈用宾应梦中神仙指引到此相会,遇到一位用两口锅相扣煮芋,绳牵小羊的穷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痛失了上天为仙的好机会。

痛定思痛,陈巡抚在此建了迎仙桥和吕祖碑,并认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筑了著名的金殿道观。

从迎仙桥到太和宫途经三道天门在宽阔的石级两边,松柏森森、林涛阵阵,步行其间感到天高、山大、路宽、林深、心旷神怕,如临仙境。

此间意境用一个放字便可概括。

迎仙桥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台阶,一天门到二天门经二十六级台阶,它分别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属下。

当你步入天门之时,就进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门,三座天门又代表了在大罗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境界。

攀登石级,经过三天门,只有不畏艰苦、攀登求道,才能进入道家最高仙境。

现在我们到了太和宫。

太和宫门外的红墙上有明代留下的鹦鹉春深四个大字,写得饱满圆润、苍劲有力。

因鸣凤山又被称为鹦鹉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鹦鹉春深就题得恰到好处了。

进了太和宫门,一座光彩夺目的棂星门矗立眼前。

大家请看根星门上的对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此联写景抒情,赞颂了秀丽佳景又颂扬了道家的法力无边。

棂星门一般多建于孔庙之内,棂星指天田星,人们祭祀棂星以祈五谷丰登。

昆明金殿建筑结构介绍

昆明金殿建筑结构介绍

昆明金殿建筑结构介绍哎,说起昆明的金殿,那可真是咱们云南的一块瑰宝,让人一看就心生敬畏,又忍不住想多瞧几眼。

这金殿啊,它不单是个建筑,更是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咱们得好好聊聊它的结构,让这古老的故事在咱们心里活起来。

金殿,顾名思义,金光闪闪,这可不是吹的。

它坐落在昆明城东的鸣凤山上,就像个耀眼的明珠,镶嵌在翠绿的山谷中。

这金殿啊,其实是太和宫的一部分,整个建筑都是用黄铜铸成的,重达250吨,你说厉害不厉害?简直就是铜做的巨无霸!走进金殿,第一眼就被它那仿木结构的重檐飞阁给震撼了。

这建筑啊,虽然是金属的,但看起来就跟真木头做的一样,精细得让人不敢相信。

殿高6.7米,长宽都是6.2米,方方正正的,稳重又不失灵气。

梁柱、斗拱、门窗、瓦顶,还有供桌、神像、帏幔,甚至连匾额、楹联这些小物件,全都是黄铜做的,真是下了血本了!你瞧那屋檐,飞檐翘角,就像鸟儿展翅欲飞;再看那梁柱,粗壮结实,支撑着整个大殿,稳如泰山。

这些黄铜构件啊,雕刻得那叫一个细腻,花纹繁复,线条流畅,简直就是工艺品中的极品。

站在大殿里,你都能感受到那股子匠人精神,让人不禁感叹:这手艺,绝了!金殿的四周啊,还环绕着大理石雕的凭栏,台阶、御路、地坪也都是大理石的,走起来那叫一个舒坦。

殿前还种着两株明代的老紫薇和一树茶花,春天的时候啊,花开得那叫一个灿烂,跟金殿相映成趣,美得让人心醉。

说到金殿的历史啊,那就更得提提吴三桂这位大佬了。

清康熙十年啊,他大手一挥,重建了这座金殿。

那时候的金殿啊,可不光是个道教宫观那么简单了它还见证了吴三桂和陈圆圆的爱情故事呢。

虽然这段历史有点复杂但不妨碍咱们欣赏金殿的美啊。

金殿内供奉的主要是真武祖师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北极玄天大帝。

他老人家端坐在大殿中央金光闪闪的一副威严模样。

两旁还站着金童玉女和龟蛇二将(也就是水火二将)他们守护着这座神圣的地方让人一进门就感受到一股子庄重和肃穆。

逛完金殿啊你还得去看看那些宝贝。

七星宝剑和吴三桂用过的木制长柄大刀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2019年关于昆明金殿导游词五篇分享

2019年关于昆明金殿导游词五篇分享

2019年关于昆明金殿导游词五篇分享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昆明金殿导游词,仅供参考。

昆明金殿导游词(一)大观公园位于昆明市西郊约3公里的滇池畔。

它近吞波光浩渺的滇池,远与太华山遥遥相望。

被赞为“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耸立其间,园林也因之得名。

进园门,穿过近华浦,揽胜阁壮丽崇宏,楼槛轩敞;新修的怀古廊萦纡回折,槛外银水玉山;涌月亭和观稼堂树木掩映,花丛环绕,最宜月夜闻笛。

观稼堂边花坛里,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栽下的玫瑰花争芳吐艳。

彩云崖假山幻奇、玲珑嵌空;溯洄洲四面环水,秀坪如茵。

过燕语桥继续西行,积波堤压浪卧波,而大观楼则耸立于前,更有那古今传颂的“天下第一长联”,使人留步观瞻。

清乾隆年间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的寒士孙髯翁所撰180字长联,一扫世人俗唱,蕴涵了深厚的社会历史内容,惊动一时。

今存大观楼长联有两幅。

一幅是与孙髯翁同时的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体书写刊刻,挂在大观楼二楼。

另一幅则是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由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书写,请工匠刊刻后挂于楼下,即今蓝底金字联,长联系木制,为覆瓦形。

上下联各90字,字系颜体楷书,刚劲圆润,颇具功力。

长联曰: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

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

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

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

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

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

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

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楝,卷不及暮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都付于苍烟落照。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昆明金殿导游词(二)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去游览金殿。

金殿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上,这里古时禽鸟翔集,鹦鹉尢多,人称鹦鹉山。

金殿导游词

金殿导游词

金殿导游词篇一:金殿导游词金殿导游词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够在这吉日、吉时、吉刻陪同各位一同畅游我国的道教名山——武当山.首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刘梦琦,大家也可以亲切的称呼我小刘。

正在为我们开车的则是司机王师傅,王师傅的驾驶技术可谓一流,一路上有他的保驾护航,绝对保证您安心、放心、又舒心的游玩!希望旅途中我们能够采拾一路的精彩,留下最为难忘的美好回忆。

众所周知,武当山因其巧夺天工的建筑和自然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完美画卷。

今天,小刘很荣幸将和各位游客朋友们一同体味这“人在画中游”的美好感受,揭开中国古今天下第一殿——金殿的神秘面纱。

金殿始建于明永乐14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

总重有90余吨,共用去360余公斤的黄金。

大家肯定会疑惑,像这样一座巨大的铜铸鎏金大殿,是怎样建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之上呢?其实呢大殿的构造,可谓是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明成祖对金殿的关心也称得上是无微不致,从金殿构件铸造到护送安装等每个环节,他都亲自安排。

工匠们按其“冶铜为殿,重檐叠拱,羽飞瓦立,饬以黄金范玄帝金像,左右灵官玉女、捧剑执旗天将”的圣旨,在北京将全部构件铸造完成后,才由运河经南京溯长江、汉江,一直护送到了武当山上。

因而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灿烂夺目的金殿则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建在山顶上的“紫禁城”。

这啊不仅深刻体现了封建帝王将世俗皇权与宗教神权,神人合一的良苦用心,也体现了武当道教在皇室扶持下走向鼎盛的辉煌历程。

那么,明朝工匠们又是怎样把这些铜铸构件缝隙严丝密合,又不留焊接痕迹拼接安装在一起,形成整体宫殿的呢?据专家分析,他们采用了一种至今已失传的工艺方法。

工匠们首先在天柱峰顶,把水银加热溶化到一定温度,再将金子锤成金片扔到加热的水银中慢慢沉淀,然后,再用木炭棒轻轻搅动水银,待金子在沉淀的过程中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泥后,再取金泥涂在金属构件卯榫组接部位。

最后架起炭火烘烤,使水银挥发,只留下纯金。

昆明金殿景区介绍

昆明金殿景区介绍

昆明金殿景区介绍
昆明金殿风景区位于昆明市区东南的金殿风景名胜区,距昆明市中心约12公里,面积约6.25平方公里,是昆明市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金殿风景区主要由金殿、玉乳峰、小石林、盘龙江、翠湖等组成。

金殿景区是一处以宗教文化为主要内容,集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族风情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金殿,是云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皇家道观。

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原称“万岁山”,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名“万岁山”,清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改为“金天宫”。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金殿建成后,殿宇宏伟壮观,巍峨耸立,气度不凡,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大的道观。

此后又多次维修扩建,逐步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殿宇内主要供奉有老子、孔子、释迦牟尼、观音和文殊等10尊神像。

殿前有一座高达19米的“三圣石”(即老子、孔子、释迦牟尼),高近6米的“三佛鼎”(即弥勒佛、韦驮天和四大天王),是云南省最高的石雕艺术珍品。

—— 1 —1 —。

昆明金殿日语导游词

昆明金殿日语导游词

昆明金殿日语导游词昆明金殿是云南省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日式氛围,因为金殿内有一座日本寺院,这里就是昆明金殿日语导游词的重点内容。

正门进入,首先看到的是令人叹为观止的迎宾建筑——仿日式建筑群。

在这里,游客们能够立即感觉到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的建筑外观造型典雅,充满日本传统文化的气息。

整个建筑群主要分为三座建筑物:钟楼、饮水亭、还有日本风格的雕刻装饰门,而这三座建筑物都是围绕着一支美丽的池塘建造而成的,形成了一座美丽的环境。

接着,步入到昆明金殿里面的日本寺院,会看到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

这座宝塔建设于建筑中心位置,抬头仰望,塔身高耸,巍峨壮观。

宝塔内部供奉的是日本的方便佛像,这是一种宗教文化:方便讲。

再往前走,便是万福桥,也是日本建筑设计的典范,桥面的拱桥设计象征着人生中要经过不少坎坷折返,方能获得内心的宁静。

既然是寺院,少不了殿堂,再接着向前走,游客们会看到日本寺院的主要殿堂——斋堂和般若堂。

斋堂是寺庙里面主持修行的地方,也是供奉佛像、举行佛事的地方,般若堂则是一座不设香炉,没有佛像,在这里举行的是念佛法会,“般若”即是心理学中的“智慧”,代表着在佛教中要追求的境界。

最后,要介绍一下昆明金殿里面的花园——江南水韵漫步。

这是一处仿江南水乡风格的小景区,建筑、水池、花草树木等园林艺术构成了一个典雅、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小景区,到了夏天,这里还有绿树成荫的凉亭供大家休憩,让驻足的游客能够尽情地感受到一分清爽。

总之,昆明金殿是一座充满日式风情的城市公园。

除了日本寺院的建筑和景点,还有许多其他具有文化内涵的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了解不同的文化,增加人生的阅历,享受到与众不同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殿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将去游览金殿。

金殿坐落在昆明东北郊的鸣凤山上,这里古时禽鸟翔集,鹦鹉尢多,人称鹦鹉山。

明代又多有孔雀往飞于此地山林,人们以为是凤凰,因此这里又称为“鸣凤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在鸣凤山上有许多故事和传说,到时候我将--给各位讲解。

金殿到了,请大家跟我到“鸣凤胜境”中“寻仙访道”。

从山脚过迎仙桥到达“鸣凤胜境”石坊,坊背题书“玉虚孔衢”,玉虚指仙境,孔衢指通道,意思是通往天宫圣境的正道。

路边立有“吕祖碑”。

上面写着“唐高风正节吕真人洞路”几个大字。

相传明朝祟信道教的云南巡抚陈用宾应梦中神仙指引到此相会,遇到一位用两口锅相扣煮芋,绳牵小羊的穷苦老人,只因以貌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辨不出此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吕洞宾),痛失了上天为仙的好机会。

痛定思痛,陈巡抚在此建了“迎仙桥”和“吕祖碑”,并认定此地是洞天福地,便修筑了著名的金殿道观。

从迎仙桥到太和宫途经三道“天门”在宽阔的石级两边,松柏森森、林涛阵阵,步行其间感到天高、山大、路宽、林深、心旷神怕,如临仙境。

此间意境用一个“放”字便可概括。

“迎仙桥”到一天门有七十二级台阶,一天门到二天门经二十六级台阶,它分别代表着道教的三十六天是,七十二地煞,这一百零八位神仙是玄武大帝的属下。

当你步入天门之时,就进入了真武帝君的法门,三座天门又代表了在大罗天之下,三十三天之上的太清天、上清天和玉清天,这是道家认为的最高境界。

攀登石级,经过三天门,只有不畏艰苦、攀登求道,才能进入道家最高仙境。

现在我们到了太和宫。

太和宫门外的红墙上有明代留下的“鹦鹉春深”四个大字,写得饱满圆润、苍劲有力。

因鸣凤山又被称为鹦鹉山,山中四季如春,春深似海,所以“鹦鹉春深”就题得恰到好处了。

进了太和宫门,一座光彩夺目的棂星门矗立眼前。

大家请看根星门上的对联:“天台高百尺,东林竹舞,一半青山一半云;帝道满三千,上谷龙飞,无双玉宇无双地。

”此联写景抒情,赞颂了秀丽佳景又颂扬了道家的法力无边。

棂星门一般多建于孔庙之内,棂星指天田星,人们祭祀棂星以祈五谷丰登。

门两旁有青狮献瑞、白象呈祥;上端横匾上题有“洞天福地”。

棂星、青狮、白象以及道教横匾集中在一起,突出体现了我国寺、观中佛、道、儒三教共处一地的特点。

在此建棂星门,表现了道家“尊天必尊道,尊道亦尊天”的思想。

沿着两旁种满迎春花的小道往前走,望着左右长长的配殿,人行其间,各位一定觉得视线、神情在随之收敛,有一种“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感觉。

这种意境用“收”字便可概括。

上完台阶,眼前这座青砖所围的建筑被称作“紫禁城”,是明朝万历年间陈用宾所建,迄今已有四百年的历史。

细看城砖有大小之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来,小城砖是道光年间遭地震损坏后修补上去的,而大城砖为明朝始筑。

城上小楼是供奉魁星的“魁星楼”。

城门口右边是明朝所植“玛瑙”茶花,花开九芯十八瓣,直径达七寸。

左边是一株玉立婷婷、花大如斗的白玉兰。

每到花开时节,茶花红似火、灿如霞,浓装艳丽;玉兰花白似玉、洁如雪,淡抹素雅。

两花相映,美不胜收。

进入城门,眼前一亮,好一座古香古色,钟毓灵秀的金殿,这就是我们今天观光的核心。

金殿并非金造,实乃铜铸。

明清时期,云南铜产量全国第一,云南东川等地的铜每年都要运到湖北城陵矶铸钱。

因战乱道阻,数年生产的铜都未能运出。

鹦鹉山道观道长徐正元呈请世袭黔国公沐昌祚和云南巡抚陈用宾,模仿湖北武当山天柱峰铜殿的式样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铸成了第一座铜殿。

铜殿建成之时,辉煌无比,金光耀目,称为“金殿”。

明朝后期,云南沐氏家运日衰,认为“铜乃西方之属,能克木(沐)”,竟将其败势归咎于铜殿,于明朝崇帧十年(1637年)将第一座铜殿迁到宾川鸡足山。

眼前这座铜殿是平西王吴三桂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为求助于神道庇佑在清康熙十年(1671年)铸造的。

各位请看:铜殿下筑须弥座式台基,高1.5米,金殿建于两层石砌台基上,第一层为青石砌就,沙石勾栏,栏上浮雕“二十四孝”图,第二层是大理石栏,中间是一条雕有龙风云纹的陛石。

独具匠心的须弥座使金殿更加雄伟高大、庄重威严。

方形的金殿为仿木结构重檐歇山式建筑,殿高6.7米,宽深同为7.8米,四壁由三十六扇格子门组成,上面铸有龙凤吉祥、花草鱼虫、云龙麒麟等图案,铜殿脊檩上镌有“大清康熙十年岁次辛亥(1671年)大吕月(十二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亲王吴三桂敬筑”。

铜殿四角有盘龙石柱衬托,四周由十六根圆柱支撑,斗拱飞檐、龙飞凤舞、精美无双。

这是我国现存最大(占地180平方米),最重(250吨),保存最完好,铸造最精美的铜殿,这是我国的一件国宝,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金殿是道教中正一道教派的道观。

殿中供奉着真武帝君铜像,高1.5米,披发跣足、仗七星剑、执七星旗,着黑衣、踏龟蛇。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

相传在黄帝时期,净乐园善胜皇后梦游御花园,吞下阳光后十四月,三月初三时左胁裂开产下太子,顿时瑞云缭绕,异香芬芳。

太子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受玉清圣祖点化前往太和山修炼,成道后被玉皇册封为“镇天玄武大将军”,统领北方。

而真武修炼的太和山也被改称为武当山,取“非真武不足以当此山”之意。

传说在周武王伐封的战争中,真武大帝降服了变化为苍龟、巨蛇的水火二魔,归降后的龟蛇屡立战功,被玉皇封为“太玄水精黑灵尊神”和“太玄火精赤灵尊神”,随真武调用。

殿中真武两旁龟将勇猛威严,蛇将气字轩昂。

一旁有金童持卷、玉女捧印。

道教诸神仙都有作为侍从的金童、玉女。

而真武的金童玉女特指周公和桃花女。

周公以占封为生、开业三十年从无差错。

自从遇上桃花女却屡屡不灵,周公知道桃花女功业不浅,然而心中不服,托人说煤将其娶回家中作儿媳准备慢慢收拾。

谁知一害再害无一成功,弄得狼狈不堪。

真武大帝出面结束其恩怨复归天位,从此他们就当了真武帝的听差兼秘书,掌握法宝、符印,书记三界神仙的功过善恶,成为真武大帝的得力助手。

铜殿柱上有联赞道“威武镇南滇,七星耀处河山朗;神灵终北极,一剑飞来海宇清”。

铜殿前后各有一匠,前书“南无量寿佛”,后题“北极玄武”一佛一道。

佛道结合,又为金殿一奇。

铜殿外有左右相对两个铜亭,内奉水、火二将。

在殿右前方有一条高10米的铜制旗杆,上悬“日月七星锁山旌”。

七星铜旗高悬,象征北极玄天“普护”生灵。

旗上铸有“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旗周围有二十八宿。

什么是二十八宿呢?早在远古时候,人们将天上的星辰分为二十八个群落称“二十八宿”,按它们位置分为东西南北四个群落,每方为七宿,根据这些星辰排列的形状想象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玄是龟、武是蛇),称为“四象”。

“四象”被玉皇封为镇守四方的大神。

旗子上端有日月,旗中是北斗七星,整个铜旗为镂空镶嵌。

七星旗的建筑年代早于现在的铜殿,是陈用宾建筑第一个铜殿时铸造的。

铜殿两侧各有一株明代紫蔽,已有四百年历史。

紫薇夏初开花,因花期长而红艳又被称为“百日红”。

当年吴三桂同陈圆圆游金殿,当寒冬腊月时,人们在殿外烧火炭,通过铜壁传热,室内温度宜人;到三伏盛夏,两人常坐在紫蔽树下谈笑纳凉。

自进入紫禁城,整个空间急剧收缩、人们的视线和注意力全部聚焦于金殿上,一切的景物都作为金殿的衬托和铺垫,成功地突出了主题,此种意境用个“扬”字便可包括。

铜殿后面这个院落叫“净乐天宫”。

中间修建了供奉太上老君的“老君殿”。

回廊小院中桂花叶茂枝繁,花开时节,满院飘香。

院落建筑石基高大、四周用围墙围起,一个“抑”字包括了此间意境。

归结起来,金殿建筑群包括三宫、四门、十大殿。

“放、收、扬、抑”四字诀就包含于绝妙的建筑布局艺术中,一放一收、一扬一抑,突出主体,层次分明,创意新颖,有张有弛。

铜殿北侧是典型的中式四合院,现辟为金殿文物陈列馆。

馆内陈列着太和宫保存的明清以来的珍贵文物。

包括铜器、瓷器、字画以及真武“伏魔制怪”的七星剑和吴三桂用过的木柄大刀。

馆外一字排开,有八个石碑,碑上刻有“紫气东来”、“百鸟朝凤”、“魁星点斗”等反映道家思想的字画。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中国金殿博览苑”。

此苑于1995年建成。

苑中仿照我国现存铜殿按1:2比例用珍贵的楠木经仿铜处理建成。

它们分别是北京颐和园万寿山宝云图,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建,重207吨;湖北武当山金殿,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建,80多吨;山西五台山铜殿,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建,50吨;山东泰山金阙,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建,20余吨。

这些金殿设计精美,轩昂巍峨,充分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

通过比较,我们也进一步了解到昆明金殿在全国铜殿中首屈一指的地位。

参观完博览苑以后我们出南门,过长廓,但见满山的云南油杉,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此处树木苍翠挺拔,花草郁郁葱葱,微风拂来,满园清香,令人心旷神怕。

如沿南侧小路进发便可到达“茶花园”。

茶花又称山茶,为云南八大名花之首,也是昆明市的市花。

茶花园内植茶l万多株,占地150亩。

园中荟萃了云南、广西还有华东等地精品名种。

如“狮子头”、“恨天高”、“早桃红”更为难得的还有号称茶花皇后的“金花茶”。

金殿茶花园占地面积之大,茶花品种之多,均为全国之冠。

每当春寒料峭,满山遍野山茶怒放,花大如斗,红白相间。

正所谓“万紫干红,春色满园”,展示了“云南山茶甲天下”的风采。

山坡上绿草如茵,遥望草坪上“双连六角鸳鸯亭”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

在小路两旁,一座座仿青铜雕塑作品映人眼帘,这是金殿公园新建的青铜文化景廊。

早在3000多年前的我国商代晚期,云南就有了铜矿的开采冶炼技术,开始铸造和使用青铜器。

到了距今2000年前后,从战国至西汉时期,出现了高度发达的古滇国青铜文化,它是云南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铜鼓、贮贝器铜笙、铜枕、铜俎就是那个鼎盛时期青铜器的仿制品。

我们首先看一看滇王金印。

1956年11月,在晋宁石寨山古墓群的发掘中,发现了一颗阴刻着“滇王之印”四个篆字的金印,重90克,印面边长2.4厘米见方。

上有蛇钮印把,大家仔细看:蛇首昂起,蛇身盘曲,背有鳞纹,十分生动、精美。

这一重大发现,证明了古滇王国存在的历史事实,也进一步证实了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记载的“庄娇王滇”,以及汉武帝赐“滇王金印”的真实性。

大家再过来看,这就是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古墓中著名的牛虎铜案:一只凶恶的老虎咬住了牛尾,母牛腹下保护着一只小牛。

它反映了“不畏强暴”和母爱的主题思想。

整个铜案构图新颖,造型完美,重心平稳,动静统一。

这个铜案是古代祭祀时用于放置祭品的器物。

据说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看过实物后给了极高的评价,他指出:战国时期的这件青铜铸器表明当时的科学特别是力学水平已经十分高超,雕铸品用后尾的虎与硕大牛头构成了平衡,而腹下的小牛又降低了铜案的重心,真是妙不可言。

“牛虎铜案”堪称青铜器的珍品,也是云南青铜文化代表和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