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项目
中山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中山非遗文化遗产介绍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中山民间牙雕技艺、六坊云龙舞、大涌高浮雕等。
中山民间牙雕技艺:是中山民间传统工艺一大品牌,注重于雕工,并将木雕、绘画、仿古等传统技艺融于一体,技艺精湛,刀法涵盖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以沉稳大气、光亮华美而著称。
作品有鸿篇巨制,也有小摆物和挂件;有人物花卉、风景田园等生活题材,也有宗教、神话等宏篇叙事。
六坊云龙舞:流传于古镇镇六坊村的一种传统龙民间舞蹈,具有300多年历史。
以前的六坊云龙舞由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
现在的六坊云龙舞采用现代的光源代替旧时的蜡烛,使用锂电池代替蓄电池,运用多种灯光效果,使其看起来更精神威武、焕然一新。
六坊云龙舞以其独有的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当地群众重要的文化活动载体,同时,也成为维系海内外乡亲爱国爱乡热情的重要纽带。
大涌高浮雕:因其在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同时融汇了西洋元素,由此形成中西合璧、独具魅力的岭南艺术风格。
中山 非遗

中山非遗中山市是中国4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也是广东的辖地级市,古时的中山市也被称为是香山寺,中山市看名字便是清楚这名字是来自于孙中山先生。
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民间舞蹈:醉龙舞醉龙舞又称“剪龙”、“转龙”,流行于现中山、珠海、澳门一带,因起舞时要“醉态朦胧”,故名。
过去,每逢农历四月初八,即传说中佛祖释加牟尼的诞辰,中山民间就要舞醉龙并吃栾樨饼。
民间习俗:崖口飘色崖口飘色是具有中山地方特色的传统民俗和民间艺术,是当地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一起共同创造、积累、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表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优秀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以及民间文化的创造力。
民间歌曲:中山咸水歌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汉族传统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咸水叹、叹哥兄、叹姑妹、白话渔歌,是流行于广东省中山市坦洲镇附近以及民众镇一带的汉族民歌,也是当地汉族劳动人民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很有地方特色。
民间习俗:小榄菊花会小榄菊花会是清代嘉庆甲戌年,由“菊试”、“菊社”等民间组织自发组织起来的赏花盛会,在盛会上各家族会将各种菊艺摆设在一起评比高下,会期几天至十数天不定,活动内容主要有赏菊、赛菊、吟菊、画菊、尝菊、水上飘色、菊花戏等,后发展成为每10年一度的“黄花会”。
小榄菊花会以花为媒,以菊会友,技艺精巧,规模宏大,构成了独具一格的民间传统综合性花会。
传统手工工艺:凉茶凉茶是汉族特色茶饮,是中草药植物饮料的通称。
广东凉茶是汉族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
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着以及后世岭南温派医家总结劳动人民长期防治疾病过程中的丰富经验,形成了汉族岭南文化底蕴深厚的凉茶,其配方、术语世代相传。
民间歌曲:白口莲山歌白口莲山歌是广东省中山市汉族传统民歌中较为流行的歌种之一,白口莲山歌是中山客家人的传统优秀民间音乐,是岭南地区汉族音乐的重要元素,是中山民歌的瑰宝。
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共 101 项)
分 类( 代码) 民 间文 学 (I)
共 3项 民间音乐 (II)
共 10 项
民 间舞 蹈( III) 共 20 项
分 类( 代码)
序号
项 目名 称
申 报地 区
1
五羊传说
广州市
2
雷州歌
湛江市
3
泷州歌
云浮市
4
岭南古琴 艺术
5
佛山十番
广州市 佛山市
28
惠来九鳄 舞
29 * 麒麟舞
揭阳市惠 来县 深圳市、 中山黄 圃镇
佛山市顺 德区、 深圳市 龙岗区 、 * 龙舞(杏坛人龙、龙岗舞龙、荷塘 30 纱龙、花环龙、东莞龙舞、乔林烟花 江门市新会区、梅州市大埔县、 火龙)
东莞市大 朗镇、 揭阳市 东山区
序号
项 目名 称
申 报地 区
民 间舞 蹈( III) 传 统戏 剧( IV)
潮州市、 梅州市
34
粤北采茶 戏
韶关市
35
贵儿戏
肇庆市
36
木偶戏( 单人木 偶)
茂名市
37 * 潮剧
揭阳市
38
粤曲星腔
佛山市
39
潮州歌册
潮州市
40
蔡李佛拳
41
咏春拳
江门市 江门市
42
灰塑
广州市
43 玉雕(广州玉雕、阳美翡翠玉雕、肇 广州市、揭阳市阳美村、肇庆市 庆市广宁 玉雕、 肇庆市 四会玉 雕) 广宁县、 肇庆市 四会市
共4项 曲 艺( V)
共2项 杂 技与 竞技艺 ( VI)
共2项
民 间美 术( VII) 共 16 项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者:————————————————————————————————日期:广东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1民间音乐梅州客家山歌梅州市梅州市群众艺术馆2 中山咸水歌中山市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3广东音乐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4 台山市台山市文化馆5潮州音乐潮州市潮州市民间音乐团6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7 广东汉乐大埔县大埔县文化馆8民间舞蹈龙舞湛江人龙舞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文化馆9 汕尾滚地金龙汕尾市陆丰市文化馆10狮舞(广东醒狮)佛山市南海区文化馆11 遂溪县遂溪县文化馆12 广州市番禺区沙溪镇文化站13英歌普宁英歌揭阳市普宁市文化馆14 潮阳英歌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15传统戏剧潮剧汕头市广东潮剧院16 潮州市潮州市潮剧团17 正字戏陆丰市陆丰市正字戏剧团18粤剧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艺术研究所19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20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21 广州市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22 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序号项目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项目保护单位23传统戏剧西秦戏海丰县海丰县西秦戏剧团24 白字戏海丰县海丰县白字戏剧团25 花朝戏紫金县紫金县花朝戏剧团26 皮影戏(陆丰皮影戏)汕尾市陆丰市皮影剧团27木偶戏高州木偶戏高州市高州市文化馆28 潮州铁枝木偶戏潮州市潮安县文化馆29 曲艺龙舟说唱佛山市顺德区顺德区文化馆30民间美术佛山木版年画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1剪纸(广东剪纸)佛山市佛山市群众艺术馆32 汕头市潮阳区文化馆33 潮州市潮州市群众艺术馆34粤绣广绣广州市广州市群众艺术馆35 潮绣潮州市潮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36 象牙雕刻广州市广州市大新象牙工艺厂37 潮州木雕潮州市潮州市湘桥区文化馆38 灯彩(东莞千角灯)东莞市东莞市莞城文化服务中心39传统手工技艺石湾陶塑技艺佛山市佛山市禅城区文化馆40 端砚制作技艺肇庆市肇庆市端砚协会41凉茶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食品行业协会42 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香港特别行政区民政事务局43 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44民俗瑶族盘王节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45 小榄菊花会中山市中山市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46 瑶族耍歌堂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文化馆广东省“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1民间文学雷州歌雷州市2 谜语(澄海灯谜)汕头市澄海区第一批扩展项目3传统音乐惠东渔歌惠州市4 古琴艺术(岭南派)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5 十番音乐(佛山十番)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6传统舞蹈麒麟舞海丰县7 灯舞(沙头角鱼灯舞)深圳市8 禾楼舞郁南县9 蜈蚣舞汕头市澄海区10 瑶族长鼓舞连南瑶族自治县11 龙舞埔寨火龙丰顺县第一批扩展项目人龙舞佛山市荷塘纱龙江门市蓬江区乔林烟花火龙揭阳市醉龙中山市12 狮舞(席狮舞)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3 傩舞(湛江傩舞)湛江市麻章区第一批扩展项目14传统戏剧广东汉剧广东汉剧院15 潮剧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6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梅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7 曲艺歌册(潮州歌册)潮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18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蔡李佛拳江门市新会区19传统美术石雕(雷州石狗)雷州市20 玉雕广州玉雕广州市荔湾区阳美翡翠玉雕揭阳市21 核雕(广州榄雕)增城市22 彩扎(佛山狮头)佛山市23 灰塑广州市24 镶嵌嵌瓷汕头市嵌瓷普宁市25 新会葵艺江门市新会区26 盆景技艺(英石假山盆景技艺)英德市27 内画(广东内画)汕头市第一批扩展项目28 潮州木雕揭阳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汕头市29 泥塑(大吴泥塑)潮安县第一批扩展项目30 灯彩佛山彩灯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潮州花灯潮州市湘桥区序号类别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备注31传统技艺枫溪瓷烧制技艺潮州市枫溪区32 广彩瓷烧制技艺广州市33 香云纱染整技艺佛山市顺德区34 白沙茅龙笔制作技艺江门市35 龙舟制作技艺东莞市36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安琪广式月饼制作技艺)广东省安琪食品有限公司37 家具制作技艺(广式硬木家具制作技艺)广州市第一批扩展项目38 传统医药传统中医药文化潘高寿传统中药文化广东省广州潘高寿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陈李济传统中药文化广州陈李济制药厂39 中医正骨疗法(平乐郭氏正骨法) 深圳市 第一批扩展项目 40 民俗灯会(泮村灯会) 开平市 41庙会(佛山祖庙庙会)佛山市 42抬阁(芯子、铁枝、飘色)南朗崖口飘色中山市 台山浮石飘色 台山市 吴川飘色 吴川市 河田高景陆河县 43 汉族传统婚俗(斗门水上婚嫁习俗) 珠海市 44 茶艺(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市45中秋节(佛山秋色)佛山市第一批扩展项目注:国务院(国发[2008]19号)2008年6月7日正式公布第二批国家级名录项目510项和第一批国家级名录扩展项目147项。
广东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广东省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代表性项目:1.广东木偶戏:广东木偶戏是广东独具特色的戏曲艺术形式,它以木偶为主要表演工具,配以精湛的表演技巧和传统音乐伴奏,展现了广东的民俗文化。
2.广东花灯:广东花灯是广东传统节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元素。
它采用精细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形式,以灯笼、龙舟等形象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美好。
3.八会皮雕:八会皮雕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工艺,在皮革上雕刻出各种精美的图案和形象。
它具有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寓意,展现了潮汕地区的独特艺术风格。
4.广东牙雕:广东牙雕是广东特有的工艺传统,使用象牙等动物牙齿雕刻出精美的艺术品。
它以细腻的雕刻技法和独特的造型风格而闻名,代表了广东的工艺美术水平。
5.广东南音:广东南音是广东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被视为粤剧的前身。
它以悠扬的音乐和独特的唱腔风格为特色,传承了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文化。
6.口琴艺术(潮汕)、二胡艺术(潮汕):口琴艺术和二胡艺术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音乐表演形式,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口琴艺术以小型口琴为主要乐器,二胡艺术则以二胡为主要乐器。
7.龙船节:龙船节是广东地区的重要民俗节庆活动,也是广东潮汕地区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期间,人们会划龙船、舞龙、放烟花炮竹等,庆祝丰收和祈求吉祥。
8.广东舞鼓(潮汕):广东舞鼓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表演艺术,以舞者手中敲击鼓、舞动身体的形式表达情感和节奏。
9.书画技艺(潮汕):潮汕地区的书画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传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和书法技艺。
10.七彩岭竹编制:七彩岭竹编制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使用竹子制作成各种装饰品、工艺品和日常用品。
其以多彩的颜色和精细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11.扬州木版年画:扬州木版年画是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间艺术,以木板雕刻和彩绘的形式展现各种祝福和吉祥图案。
12.潮汕妈祖文化: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和相关文化,包括潮汕妈祖庙会、庆典活动等。
中山市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名录

中山市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名录孙中山故居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始建于1892年。
故居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515.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73.6平方米,是孙中山的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包括主座建筑和右后方厨房等建筑。
主座建筑高两层,砖木结构,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
一、二层外廊上部各有七个赭红色的装饰性拱门,二层设内阳台。
房屋中间是正厅,左右各有一耳房,二楼楼板为木质。
1892-1895年以及1912年,孙中山曾在此住过。
主座右后方设有厨房。
该故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为我们研究孙中山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1986年,该故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东陈氏宗祠群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榄边村茶东大街,包括陈氏宗祠、里仁祖家庙、贡三陈公祠、净溪陈公祠四座建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30平方米。
其中陈氏宗祠始建于明末,清康熙甲戌年(1694)重建,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多次修建,现保存光绪年间修复后的风格。
陈氏宗祠建筑面积约1200平方米,三间三进,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镬耳墙、硬山顶、龙船脊。
正面塾台台基有阳刻博古纹、隐八仙等纹饰的花岗岩石雕,雕工精细。
里仁祖家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该家庙为茶东村陈氏家族为纪念因攻打台湾而捐躯的族人陈里仁而建,单间两进布局,建筑面积约293平方米。
贡三陈公祠始建于清代,三间两进,建筑面积约514平方米,硬山顶,青砖墙,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净溪陈公祠始建于清代,三间三进,建筑面积约423平方米,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
茶东陈氏宗祠群是中山市境内原形态保存较为完整、建筑规模较大的祠堂建筑。
2013年该祠堂被国务院批准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纪念中学旧址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建于中华民国。
学校由8座建筑组成:第一道建筑是校门,由3座牌坊门楼并排组成,以长廊连接两边建筑,东面为“寿屏堂”,西面为“皓东堂”。
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目前 虽 然 已有 不 少 机 构 和 组 织 正 在 推 进 社 区影 视 活 动 的
在文化传播 E渐发达 ,高山大河不再构成文明天堑的今 l 天, 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青年人开 始摆 弄起 D V摄像机 , 以忠 诚子民的身份 , 为本 民族构建属于 自己的民族影像 志。在云南 德钦的梅里雪山脚下 , 藏族青年扎西尼玛拍摄 了关 于藏传佛教 与明永冰川 的纪录片, 他们组建的“ 卡瓦格博文化社” D 用 V记
贵资料。
录下 这 座藏 区神 山 的文 化命 脉 ; 西双 版 纳勐 宋 山寨 的爱 伲 青年
妹兰也用一台家用 D V,摄制了有关爱伲人传统节 日 “ 嘎汤帕 节” 的盛大景象 。像这样活跃在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 I ) V创作 者, 正在用他们一点一滴 的影像力量 , 逐渐汇聚成一 幅质朴 自 然、 客观真实而又与本 民族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族影像 。 经过几年 的努力 ,社区影像实践在不同研究机构和组织
上 下 四千年 》力 求 运 用 影 像 手 段 全 景式 地 展 现 大 理 文 化 的 整 , 体 风 貌 和丰 富 内涵 。 云 南影 像 记 载 着 云 南 绚烂 多彩 的 民族 文 化 ,是 我 们 方 便
矛盾 、 困惑等等 。云南 的“ 乡村影像计划 ” 是受“ 中国一欧盟生 物多样性项 目” 资助 、 由省社科 院白玛 山地文化研究中心 主持 的项 目, 该项 目试图给当今主流传媒体 系中的弱势群体 , 特别 是少数民族提供一种 自我发声的渠道 , 将影像制作的权力 , 以 及利用影像开展公众教育的权力交 回到他们手 中。在该 中心 的帮助下 , 云南的藏族 、 傈僳 族 、 苗族及摩梭村 民都拍 摄了反 映当地 自然和文化多样性的纪录片。如宁蒗县落水村摩梭村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山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8.10.17
•【字号】中府〔2018〕89号
•【施行日期】2018.10.1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公布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中府〔2018〕89号火炬开发区管委会,翠亨新区管委会,各镇政府,区办事处,市各有关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
经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评定并向社会公示,现批准沙涌马家枪(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民众扒禾桶(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五桂山土沉香生产与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传统技艺类)共4个项目列入我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予以公布。
附件: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山市人民政府
2018年10月17日附件
中山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4项)
一、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年
8.
白口莲山歌
传统音乐
五桂山区
2007年
9.
黄圃麒麟舞
传统舞蹈
黄圃镇
2007年
10.
黄圃飘色
民俗
黄圃镇
2007年
11.
三角麒麟舞
传统舞蹈
三角镇
2009年
12.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黄圃镇
2009年
13.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市经贸局
2009年
14.
沙溪四月八
民俗
沙溪镇
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工艺
民俗
黄圃镇
2013年
21.
小榄刺绣
传统美术
小榄镇
2013年
22.
市级
鹤歌
传统音乐
沙溪镇
2006年
23.
东乡民歌
传统音乐
火炬开发区
2008年
24.
小榄菊花传统饮食习俗
民俗
小榄镇
2008年
25.
南头灯酒习俗
民俗
南头镇
2010.年
26.
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民俗
三乡镇
2010年
27.
起湾金龙扎作技艺
传统技艺
沙溪镇
2010年
8.
中山咸水歌(新平小学)
民众镇
2011年
9.
中山咸水歌(中心小学)
横栏镇
2011年
10.
小榄菊花会(小榄菊花文化促进会)
小榄镇
2011年
11.
六坊云龙舞(六坊黄圃麒麟舞(横档村)
黄圃镇
2012年
13.
中山咸水歌(东罟小学)
东凤镇
2012年
14.
中山咸水歌(裕洲小学)
2012年
18.
市级
梁三妹
中山咸水歌
传统音乐
2009年
19.
高耀晃
东乡民歌
传统音乐
2009年
20.
邓胜洪
六坊云龙舞
传统舞蹈
2009年
21.
王献章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2009年
22.
杨中光
鹤歌
传统音乐
2011年
23.
黄河生
三乡茶果传统饮食习俗
民俗
2011年
24.
萧就元
南头灯酒习俗
民俗
2011年
3.
谭浩彬
崖口飘色
民俗
2012年
4.
蔡沾权
六坊云龙舞
传统舞蹈
2012年
5.
省级
麦炽英
小榄菊花会
民俗
2008年
6.
麦标池
小榄菊花会
民俗
2008年
7.
李尚仁
小榄菊花会
民俗
2008年
8.
苏照恩
黄圃飘色
民俗
2008年
9.
刘永荣
白口莲山歌
传统音乐
2008年
10.
梁冠波
鹤舞
传统舞蹈
2008年
11.
谭锦堂
黄圃麒麟舞
25.
黄祺宗
南头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年
26.
欧寿枝
小榄赛龙艇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1年
27.
林瑞贤
小榄民间刺绣
传统美术
2013年
28.
杨国明
起湾金龙扎制
传统技艺
2013年
29.
吴金明
阜沙单人农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3年
30.
杨卓流
黄圃赛龙舟习俗
民俗
2013年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项目
序号
级别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所在地区
确认年份
1.
国家级
中山咸水歌
传统音乐
中山市
2006年
2.
小榄菊花会
民俗
小榄镇
2006年
3.
凉茶
传统技艺
沙溪镇
2006年
4.
醉龙舞
传统舞蹈
西区
2008年
5.
崖口飘色
民俗
南朗镇
2008年
6.
六坊云龙舞
传统舞蹈
古镇镇
2011年
7.
省级
鹤舞
传统舞蹈
序号
项目/基地名称
所在镇区
建立时间
1.
醉龙(长洲黄氏大宗祠)
西区
2009年
2.
白口莲山歌(五桂山中学)
五桂山
2009年
3.
中山咸水歌(胜龙小学)
东升镇
2009年
4.
中山咸水歌(新合小学)
坦洲镇
2009年
5.
三角麒麟舞(三角小学)
三角镇
2010年
6.
南朗崖口飘色(南朗崖口村)
南朗镇
2010年
7.
鹤舞(申明亭杨氏宗祠)
坦洲镇
2013年
15.
黄圃飘色(培红小学)
黄圃镇
2013年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示馆
序号
名称
展示项目
备注
1.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综合展示
2.
坦洲咸水歌历史陈列馆
中山咸水歌
3.
隆都鹤馆
鹤舞、鹤歌
4.
黄圃腊味历史文化展览馆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技艺
5.
咀香园杏仁饼展示区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技艺
6.
大涌红木雕刻艺术馆
东区
2012年
28.
隆都传统饮食习俗
民俗
沙溪镇
2012年
29.
沙溪三月三
民俗
沙溪镇
2012年
30.
阜沙单人农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阜沙镇
2012年
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序号
级别
传承人
项目名称
项目类别
确认年份
1.
国家级
吴志辉
中山咸水歌
传统音乐
2008年
2.
黄焯根
醉龙
传统舞蹈
2009.年
传统舞蹈
2008年
12.
吴义芳
三角麒麟舞
传统舞蹈
2011年
13.
卢炜森
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2011年
14.
王秋扬
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
传统技艺
2011年
15.
李仲良
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工艺
传统技艺
2012年
16.
卢元标
东凤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12年
17.
陈焯光
石岐赛龙舟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2009年
15.
石岐赛龙舟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石岐区
2012年
16.
小榄赛龙艇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小榄镇
2012年
17.
东凤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东凤镇
2012年
18.
南头五人飞艇赛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南头镇
2012年
19.
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工艺
传统技艺
大涌镇
2012年
20.
黄圃赛龙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