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民谣的没落
浅谈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发展的异同及关系

浅谈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发展的异同及关系摘要校园民谣是指流行于校园,广受学生喜爱、体验校园生活的学生心情或感受的歌曲,又被称为“校园歌曲”、“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等。
内地校园民谣的兴起收到台湾校园民谣文化的影响,而二者不仅仅是影响与被影响的关系。
对于内地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谣的异同处是值得我们进行一系列的音乐研究的。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台湾校园民谣与内地校园民谣进行研究:其中包括对台湾校园民谣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从台湾校园民谣和内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来分析这两者的异同之处;第三部分中,文章将更深层次的从文化内涵的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关键词:内地台湾校园民谣发展异同目录前言 (4)一.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 (5)(一)台湾校园民谣的发展 (5)(二)内地校园民谣的发展 (5)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异同 (5)(一)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相同点 (5)1.歌词质朴清新 (5)2.旋律简明轻快 (5)(二)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不同点 (6)1.台湾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6)2.内地校园民谣的风格特征 (6)3.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比较分析 (6)三.台湾与内地校园民谣的关系 (7)总结 (8)参考文献 (9)前言从流行音乐的历史上看,内地和台湾的流行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音乐发展的趋势上,在各个流行音乐类型中也是十分明显的。
校园民谣,是流行音乐中的一个独特的品种,歌曲往往与其特定的群体、社会、历史背景等相互联系,因此台湾与内地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校园民谣非常有校园味道,充满朝气,充满阳光,并且毫不修饰的流露真情,听起来让感觉十分亲切自然,它形象的反映出年轻学生的校园生活,表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青春活力、富有诗意的浪漫时尚的气息。
但校园民谣由于在流行中占比例小,受众有限,长期没有受到学术重视。
台湾校园民谣覆盖的种类较多,而内地校园民谣整体音乐风格、内容比较统一。
中学校园歌曲面临尴尬局面试析

中学校园歌曲面临尴尬局面试析作者:袁影彧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年第06期【内容摘要】新课标指引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必须以审美为核心,在“美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往往会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校园歌曲是如此的匮乏。
面对着这样的尴尬局面,从社会各界到我们自身都应该反思,试着让这种尴尬局面得以改善。
【关键词】校园歌曲匮乏美育素质教育一、新课标下的新音乐教学理念这么些年来,大家常常在思考:音乐教育有什么样的性质,通过音乐教育我们想做到什么,在当前的音乐课堂中又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人,我觉得在新课标下新音乐教学理念真的很重要,它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关键。
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自己,正确认识当前的教育现状,如:音乐教育受重视的程度、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音乐教材、素材的适合度、音乐教育的属性问题等。
就音乐属性问题来说,有百分之五十五的人认为音乐教育是美育,百分之十的人认为是德育,还有极少部分人认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是特长教育、专业技术教育。
虽然总体上说大家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但基本共识已达成,那就是音乐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基础教育。
二、中学校园歌曲资源匮乏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下,中学校园歌曲的选择依然是如此之难,每次学校让我为课间广播换歌曲时,我都感觉很尴尬,符合中学生口味的校园歌曲是那么难找。
在专家们编写音乐教材的过程中,我想也会感到适合中学生演唱、为他们所喜爱的校园歌曲是在是太少太少,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去年10月我们又一次迎来了区中学生大合唱比赛,当时很多学生跑来问我可以唱什么歌曲,一时间,我无言以对。
确实,现在适合他们的歌曲少之又少,音乐书上的,仍旧是那些老歌,《歌声与微笑》、《青春舞曲》……经典要保留,可我们不能抱着曾经的经典固步自封。
社会在改变,在进步,反映社会文化的歌曲,特别是校园歌曲也应该与时俱进。
这也是为什么此类歌曲总是没有发展,孩子们不爱听的原因。
论文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On the value of Folk Songs on campus师大学年月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容写作思路及论文框架第1章校园民谣的起源及流行的原因1.1校园民谣的起源1.2校园民谣流行的原因与背景第2章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2.1 发展2.2 没落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章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和艺术特征2.1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容2.2 校园民谣的艺术特征第4章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4.1校园民谣的美育功能4.2丰富校园文化4.3 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结语参考文献致摘要中国的校园民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流行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一盘卡带至今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期间经历了时间和艺术的多重考核,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代表了校园文化中重要的青春精神,同时也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珍藏。
本文通过对于校园民谣的起源发展以及后期的衰落直至如今的现状进行了述分析,对于校园民谣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的价值引导进行分析,校园民谣的发展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推进,是当下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本文对于校园民谣存在于校园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述和探讨,希望可以对于之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所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民谣流行音乐校园文化高晓松AbstractChina's campus folk music development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pop music , start with a cassette has become a unique style of music,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 art of multiple assessment, as the campus culture can not be ignored, on behalf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 the spirit of youth,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a generation indelible memories.In this paper, the status-quo until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late folk school today was a statement analysis, for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plays Value guide th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lk culture is an era of progress, is the current campu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d herein by stating for the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in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value, hoping for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has a guiding role.Key words campus folk Pop music campus culture GAO Xiaosong研究目的当今社会人们观念日益趋于物质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只注重视觉审美、对真正心灵层面上的东西追求不断减弱。
论文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1)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On the value of Folk Songs on campus云南师范大学年月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写作思路及论文框架第1章校园民谣的起源及流行的原因1.1校园民谣的起源1.2校园民谣流行的原因与背景第2章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2.1 发展2.2 没落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章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2.1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内容2.2 校园民谣的艺术特征第4章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4.1校园民谣的美育功能4.2丰富校园文化4.3 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中国的校园民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流行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一盘卡带至今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期间经历了时间和艺术的多重考核,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代表了校园文化中重要的青春精神,同时也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珍藏。
本文通过对于校园民谣的起源发展以及后期的衰落直至如今的现状进行了陈述分析,对于校园民谣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的价值引导进行分析,校园民谣的发展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推进,是当下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本文对于校园民谣存在于校园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陈述和探讨,希望可以对于之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所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民谣流行音乐校园文化高晓松AbstractChina's campus folk music development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pop music , start with a cassette has become a unique style of music,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 art of multiple assessment, as the campus culture can not be ignored, on behalf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 the spirit of youth,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a generation indelible memories.In this paper, the status-quo until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late folk school today was a statement analysis, for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plays Value guide th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lk culture is an era of progress, is the current campu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d herein by stating for the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in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value, hoping for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has a guiding role.Key words campus folk Pop music campus culture GAO Xiaosong研究目的当今社会人们观念日益趋于物质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只注重视觉审美、对真正心灵层面上的东西追求不断减弱。
大陆校园民谣的特征及发展局限

校园的年青人 , 他们仍以高校学生心态创作的歌 曲, 它不仅 包括叙述校园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感动 , 也包 括校园外的感触 ” ①。从该定义可看出 , 校园民谣的独特之
处在于反映了高校学生 的心态 , 它是为校园和青春而创作 的一类歌曲, 根植于校园艺术文化和学生精神生活 , 其初衷
是为展现青年学子充沛的情感生活和丰富的精神面貌 。 纵观大陆校园民谣的发展历程 , 其产生 、 发展和衰落都
伴随着特定的时代烙印。在大陆校 园民谣正式诞生之前 ,
二
大 陆校 园 民谣 的风 格 特征
不得不提到的一类歌 曲就是学堂乐歌 , 它是清末 民初由新
式学堂开设的学堂歌曲 , 歌词多强调忠爱 、 自强 , 曲调多体
大 陆 校 园 民 谣 的 特 征 及 发 展 局 限
大 陆 校 园 民 谣 的 特 征 及 发 展 局 限
田怡
摘 要 : 大陆校 园民谣 曾风靡于2 0世纪 9 O年代 中期, 以高晓松、 老狼等校 园歌手为代表 , 以《 同桌 的你》 、 《 睡在上铺 的兄弟》 等校 园歌 曲为标 志, 为 当时的内地流行乐坛注入一针 强心剂, 成为 2 O世纪 9 0年代乐坛中异军突起的佼佼者。作为上世纪流行乐坛 中一道辉煌的印痕 , 在歌曲创作和歌手演绎
《 外婆的澎湖湾》 、 《 乡间的小路》 等作品 , 加 之当年 内地原
于2 0 1 3 年1 1 月1 4日在北京工体唱响, 那些被 7 0后、 8 O后
创歌坛的有力呼唤 , 大陆校 园民谣 应时而 生。1 9 9 4年 , 一 张名为《 校 园民谣 I 》 的合 集唱片问世, 其中收录 了包括 《 同桌的你》 、 《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 《 青春》 等大陆校园歌 曲, 在当时的流行乐界顿时掀起一股狂风, 票房一路飘红 , 至此大陆校园民谣正式进军内地流行乐坛 , 迅速取得广泛
20世纪中国校园歌曲发展简述 (1)

二十世纪中国“校园歌曲”发展简述摘要:二十世纪与校园息息相关的音乐活动始于学堂乐歌。
而现代校园歌曲则产生于70年代中后期的台湾地区,并流传着一大批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此后在80十年代末,中国大陆擎起了校园歌曲的接力棒,并在90年代迎来了校园歌曲创作数量和水平的双高峰。
关键词:校园歌曲校园民谣学堂乐歌关于“校园歌曲”的概念“校园歌曲”一词由台湾杂志社于1978年首次创用。
同时代的可替代称谓还有如“校园民谣”“现代民歌”“乐府民风”等。
而如今“校园歌曲”已经成为了主流称谓,并且似乎有一个从组合词组向专有名词的发展趋势。
1如果从广义或者字面的意思来看,所有与校园主题相关、或者在校园内流行,受学生欢迎的歌曲都应该被称为校园歌曲。
根据这个字面的界定,“校园歌曲”应该称为校园流行歌曲。
但是如果仅仅如此裁定,那么许多社会的通俗流行音乐也就被被纳入到这个体系之中,因为只要在校园流行即可。
可是流行音乐却是乌龙混杂,雅俗皆存。
再加上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因人而异,各有高低。
于是,许多格调不高甚至内容低俗的作品很容易流行校园于一时。
比如近来风靡的《小苹果》。
其歌词内容虽不可谓低俗,但整体的音乐格调和审美情趣着实不高。
果真将这类的作品纳入到校园歌曲的行列恐怕令众人难以接受。
而实际上,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校园歌曲是专指那些“以表现校园生活和学子心境感受而创作的内容朴实、欢快、感伤,曲调动听,易于引起学生广泛共鸣的在校园内广为传唱的歌曲”2当然这样的定义只算是一个总结性的概括,因为目前似乎并不存在一个关于“校园歌曲”的学术性的标准概念。
但是这种概括从创作主题、曲调风格以及接受对象等方面对校园歌曲做了规范,划清了流行歌曲与校园歌曲的界限,符合人们对校园歌曲的模糊而普遍的印象。
一,学堂乐歌与“校园歌曲”在近代学习西方的大潮流下,新式的学堂教育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开启。
不过,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始终立足于传统的文化制度,并没有完全引进西方的教育模式,其侧重点在于西方的实用技术。
大陆校园民谣的特征及发展局限

歌词是歌曲主题的载体,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和 意图。大陆校园民谣在质朴清新的歌词创作上一脉相承, 叙述着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校园故事,这是引起 听众情感共鸣的重要通道。大陆校园民谣的词作者往往都 是高校里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具有良好的文 化教育背景,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文字,他们在继承民谣固 有的语言风格的同时,又以自身较好的文化修养极大地提 升了校园民谣的思想文化内涵㈤。这些学生多数都是以校 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体验为源头,以由此产生的生活情感 为契机,以自身的文化背景为中介,以叙述和抒情为方式而 进行歌词的创作。在创作者主观认知和校园环境氛围的影 响下,校园民谣的歌词多体现质朴清新的风格。以《同桌的 你》为例:这是首歌唱男女同桌情谊的歌曲,歌词中把过去 的回忆、现在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明天你 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El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 爱哭的你”,以叙述的方式重现昨日的美好,这种直白质朴 的表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无限的柔情。“谁娶了多愁善感 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 衣”,通过提出四个疑问表达出主人公当下伤感的思绪,也 间接反映出他对往昔的万般感慨和丝丝悔意。“从前的日 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 桌的你”,在一番回忆后回归现实,表明主人公尽管饱含牵 挂,但不沉湎过去,而是直面未来,体现了歌词创作主题的 积极意义。《同桌的你》叙述的是男女同桌间珍贵的情谊, 内容质朴无华,表述方式清新自然,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 觉,为身处浮华生活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放松与情感的共鸣,
说,市场化和其最初的校园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这种 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大陆校园民谣的失败。 如果说大陆校园民谣自身的内部缺陷是导致其失败的 根本所在,那外部环境的变迁则是加速其失败的催化剂。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大学扩招和经济发展冲击了学生群 体的创作和欣赏热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是少 数青年精英的殿堂,他们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和学 习氛围,同时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保证了他们 在毕业后的就业,因此,他们对校园和人生充满了更多的美 好希冀,有着更多的闲情逸致作词吟唱。而在当今高校实 施扩招政策后,生源的增多导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经济 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学校的学习生活笼罩上一层无形的竞争 压力,学生们不再有心境和时间创作和欣赏校园歌曲,更难 有激情来寻求风花雪月,这使得大陆校园民谣流失了创作 群体和受众基础。二是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对大陆校园民谣 形成挤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流行 音乐的种类和形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 打开了国门,越来越多的西方潮流涌入国内,人们竞相追逐 迅速风靡起来的音乐新形式。随着国人眼界的开阔和思想 的解放,人们越来越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带来的多元 化享受,内容单一和形式简单的大陆校园民谣已不能满足 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因而能真正欣赏和喜爱校园民谣的 人便越来越少,大陆校园民谣的衰落成为必然的事情。 四结语 大陆校园民谣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带给人们一场 视听盛宴后却匆忙落幕,留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和惋惜。通 过厘清大陆校园民谣从产生到衰落的发展历程,解析它在 歌曲创作和歌手演绎上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分析它在内 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发展局限,可以看出,大陆校园 民谣的产生和衰落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应时代而生,又 应时代而去,注定是场短暂的辉煌。大陆校园民谣的时代 已过去,但对它的研究和分析仍是有必要的,它的失败对目 前流行乐坛的新式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 对音乐本身和所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才能为 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和规划。
当校园没有民谣的时候_八年级作文

当校园没有民谣的时候_八年级作文当校园没有民谣的时候每当听到那些简单舒缓,轻柔抒情的校园民谣在耳边响起时,心里总会涌起一阵莫名的悸动。
我不知道今天的中学生还有多少人知道叶佳修、罗大佑,又有多少人会哼唱《乡间小路》和《闪亮的日子》?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高晓松,老狼等人合力掀起一阵清新旋风,让内地歌坛终于有了自己的声音。
沈庆、丁薇、叶蓓们的风起云涌,更是将内地的校园民谣推向了巅峰,甚至给人一种繁荣的幻觉。
至于夕阳西下的时候,大中专院校的操场旁、树林里,轻拨吉他、浅吟低唱、摇头晃脑、自我陶醉的情景不知让多少学子沉醉和向往。
校园民谣,一种青春岁月的流行沉淀、校园生活的音乐总结、青春悸动的诗性缅怀。
它用旋律的方式刻录了一个时代、一种学校的文化氛围,一代莘莘学子的梦想与追求,和对易逝的青春岁月的怀念。
当那些熟悉的、远离商业元素的校园民谣再度响起时,我们依然觉得那么经典耐听。
那种性情率真、绝不矫饰的曲风,往往带给人一种久违的激动,甚至能将一代人的记忆带回到那早巳逝去的校园生活和那无忧无虑的纯真年代。
有人笑谈:“2002年的第一场雪后,飞过来两只蝴蝶,跑来一只吃大米的老鼠;一群超级女生随蝴蝶纷纷起舞。
”艳俗的词曲,造作的唱腔,交织成一种俗不可耐的味道。
但就是这种味道正在大江南北的中学校园里随风飘散……之所以想到这些,是因为笔者最近一直在思考今天的校园到底缺少什么。
是先进的技术,还是丰富的资源,抑或时髦的理念?都不是!今天校园最缺的应该是一种深厚、纯粹的校园文化氛围。
今天的社会文化肯定要比十多年前繁荣,今天的校园文化也肯定比十多年前凋敝。
看看今天的中学生课余都在热衷些什么吧!色彩斑斓、夸张的卡通影片或漫画连载,天马行空、故作惊悚的玄幻网络小说,戏说、胡说、改了又改、拍了又拍的肥皂剧,成了他们的最爱!女同学大多喜欢看一些时尚杂志,男同学则更偏爱篮球、足球之类的报刊,偶有从《读者》之类的“心灵鸡汤”中感悟人生智慧的就算有读书品味的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9月第6卷第3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ep t .2005Vol .6No .3收稿日期:2005-05-07作者简介:王小波(196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
校园民谣的没落王小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校园民谣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过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民谣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本文从校园民谣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校园民谣的没落。
关键词:校园民谣;没落 校园民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受80年代初中国流行乐坛邓丽君情歌及台湾校园歌曲以及俄罗斯民歌和中国传统民歌热的影响,大陆本土也诞生最初形态的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在首都一些高等学府出现,学院里一部分优秀而略显高贵的心灵,将自己的感觉编织成简朴的音乐与旋律,佐之以吉它或口琴的清寡淡雅之声,以此来抗争校园外商业化音乐的日益喧嚣。
由于过于简单,一直没有太大的影响。
1988年,以北京大学学生创作为主的校园民谣专辑《寂寞的星期天》出版,校园民谣得到短暂发展。
直到1993年,大地唱片公司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数百首校园民谣,并于1994年推出第一张校园民谣的专辑《校园民谣》,这部专辑搜罗了大陆校园从1983-1993大量水准较高的校园民谣,推出之后,立刻风靡了校园,其中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此曲是1992年高晓松从清华退学后创作的,标志着第一代校园民谣的成熟与顶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曲,深深触动了校园学子们,在中国大陆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校园民谣运动。
两个月之后,大地唱片公司和北京印象音乐工作室相继推出了《校园民谣Ⅱ》和《新校园歌曲》,对校园民谣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高校男女生宿舍,校广播电台校园民谣声四起,沸沸扬扬。
校园民谣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平淡随和。
它的大部分歌曲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在不经意间顺着手指流出来,在自然平淡中把一件极平常的事,一句极简单的话演绎的轰轰烈烈,真正回味时,却又平凡而高贵。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
”这首至今仍到处清唱的同桌的你,几乎奠定了整个校园民谣一种近距离、浅层次的忧郁多愁的基调。
也正是在这种平淡随和、忧郁多愁中,校园民谣向我们展示了一份纯真与诚恳,这就是在这个流行音乐多如牛毛的时代,校园民谣备受青睐的原因。
校园民谣讲述的是校园人自己的故事,里面包含着校园人的悲欢与离合,一切辛酸与欣慰都蕴藏其中。
因此,校园民谣除了展示纯真与诚恳之外,也凸显了一个事实:校园群体生存的边缘性。
走向成熟却抹不去幼稚,生活安稳却渴望飘泊,身处静谧的校园文化中却无法逃避商业与金钱的侵袭。
因为身处边缘,校园人不代表谁发言,无法向谁倾诉,无法向谁掩饰,一切在无谓之中便彻底吐露了真情。
个性的美丽与真实使校园民谣在纷乱俗艳的通俗音乐中获得一种入世却不染尘的感觉。
关于校园民谣,大地唱片公司是如此界定的,是指“在校大学生或已离开校园的年青人,他们仍以高校学生心态创作的歌曲,它不仅包括叙述校园内发生的事情以及因此而产生的感动,也包括校园外的感触。
”然而继1994年校园民谣火爆之后,再也没有出现梅开石度,虽有《青春无悔》(高晓松个人作品集),水木年华推出的《一生有你》等较有影响的作品,有朴树、叶蓓、老狼、高晓松等极富才情的音乐人,但校园民谣昔日的辉煌已成为美好的过去。
导致校园民谣没落的原因是多样的,本文下面就从校园民谣本身及本身以外的其它因素来分析:一、校园民谣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内、外因共同决定的,但内因是根本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校园民谣从红极一时到方在如此冷清根本原因还在于其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词曲方面存在的问题校园民谣歌词方面存在着题材过于狭窄,多是身边一些琐事,内容立意不够高,有贫乏空洞之感等问题。
归纳起来,这些歌曲大概表现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无可奈何的消极人生态度。
如《方向》:“如果没有姑娘不要悲伤/如果没有太阳就去看月亮/如果看不见月亮就去买手电棒。
”逃避现实,不求进取,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理想与爱情,只要有“手电棒”照亮自我就行了。
2.对现实生活的迷惘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感伤。
如《故事里的树》“不是故事里那一棵/是一棵不太老的树……大树好茂盛,却从没有知了和毛毛虫的窝和童年的歌。
”青春虽然茂盛,却永远的失去了天真无瑕的童趣。
3.无病呻吟式的为赋新辞强说愁。
如《同桌的你》:“谁遇到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睡在我寂寞的回忆。
”这两首歌,可算作“校园民谣”的代表作。
前者是对往日恋情的追忆,后者是对友情的怀恋。
恋情与友情,本是人生最美好的情感,而在这里却“凄凄惨惨戚戚”,曲调低沉、悲哀、愁绪满怀,听着令人悲从中来,仿佛是对昔日美好情感的挽歌。
配曲方面校园民谣更是简单,仅以一把吉它伴奏,更显得单调沉闷,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消沉在旋律中回荡。
(二)创作者与演唱者方面存在的问题校园民谣的创作者大多数为未受过系统音乐教育的在校大学生。
(下转第54页)革,尽管基本上都已经公司化了,但国家在公司化了的企业中往往是最大的股东或唯一的股东。
当国家在公司化了的企业中为控股股东时,其他股东有权提起股东派生诉讼为文中应有之意,本文不再赘述。
而国家作为股东由谁提起诉讼?当国家是国企唯一股东时,谁来提起诉讼?国家仅仅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没有一个“人格化”的代表来保护它的利益。
因此,要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运用于国有企业监督,就要解决由谁来充当股东提起诉讼的问题。
笔者认为,这个问题是能够解决的。
因为我国已经开始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即三个层次管理经营体系:(1)由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国有资产,建立宏观层次上的产权代表的委托代理制度,明晰宏观层次的产权总代表。
(2)根据一定的原则,如地区原则或产业原则组建多个由国资委统一管理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要通过立法确定其权利与责任,建立中观层次的产权代表的信托代理制度,使国有资产分属于不同而又明确的代理主体,形成各国有资产管理投资公司相互竞争的局面,各投资公司既要根据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又要兼顾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要求决定其投资经营活动。
(3)建立微观层次的产权所有制度,所有企业的国有产权都归属于各个国有资产投资公司。
我国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主要目的就是解决我国国有资产产权主体缺位,代理关系混乱、不清,所有者对经营者约束不得力及代理成本高等问题。
从而保证国有企业最终的、真正的股东———国家的利益。
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作用是通过保护公司的利益,最终保护股东的利益。
两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一致的,不存在内在的不亲和性。
故在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过程中可以引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由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充当股东提起股东派生诉讼。
这是因为:(1)性质决定,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家的关系是一种信托关系,代表国家行使股权。
另外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有企业的关系是投资和被投资的关系,其必然是国有企业的股东。
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他可以充当股东提起股东派生诉讼。
(2)地位保证,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是一个以赢利为目的的法人,其追求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当国有企业的正当权益受到他人损害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定会通过有效的手段阻止损害的发生。
其他任何主体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都没有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和国有企业这样直接,阻止损害国有企业利益行为的动力都没有国有资产投资公司这样大。
故由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充当股东提起股东派生诉讼是必然的、可行的。
当然,在国家控股或参股的国有企业中,其它股东必然的可以提起股东派生诉讼。
侵害国有企业的行为性质、对象不同,作为股东的国有资产投资公司提起的诉讼类型也不同。
当行政机关侵害国有企业的利益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行政机关侵犯法律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规定对行政机关提起行政诉讼;当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层或其他市场企业侵害国有企业的利益时,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可以对其提起民事诉讼。
参考文献:[1]Coase,Ronald,1937.“The Nature of the Fir m”,I n Coase,1988,TheFir m,the Market,and the La w,33-55.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中航油事件始末[N].南方周末,2004-12-09.[3]陈丽丽.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设计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J].法学论坛,2000,(4).[4]李静.论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建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2,(3).[5]时永才.对我国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代位诉讼若干问题探析[J].法学与实践,1995,(1).[6]国资委经济专家.防止国资经营中的腐败事关重大[DB/OL],新华网,2003-08-06.[7]罗培新.股东派生诉讼若干问题探讨[J].学术交流,1999,(3).[8]黄华兵.股东派生诉讼的几个争议问题探析[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2,(2).(上接第50页)有的仅凭高昂的创作热情,词曲创作方面相关的知识几乎为零。
虽然有一些受过严格正规教育的“学院派”人士,但大部分都是一些业余爱好者。
由于是学生,自己的大部分精力要花在学习上,从而使校园民谣的创作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
虽然有一些职业的校园民谣人,但他们已经离开了校园这一校园民谣的土壤,他们制作出来的校园民谣也是充满了商业气息的校园民谣,为了校园民谣而校园民谣。
至于演唱者方面,大部分校园歌手都未受过系统的声乐发声训练,五音不全。
仅凭一种忘我式的投入来完成对歌曲的演绎,感情可能是有了,但给我们留下了几多值得反思与品味的东西呢?其审美价值又何在呢?尤其是在1994年校园民谣火爆之后,更是涌现了多如牛毛滥竽充数的“民谣歌手”。
二、校园民谣的社会环境是其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1994年是校园民谣的巅峰,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994年是中国大陆流行音乐第二个高峰年。
以流行音乐商业化制作体制的形成及音乐风格多样化为标志城市民谣、校园民谣、说唱音乐等音乐体裁的涌现,无不昭示着大陆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
正是这个蓬勃发展的流行音乐大环境这个土壤培养了校园民谣的成长与辉煌。
而1994年之后,校园民谣的衰落虽不能完全归结于流行音乐大环境变化所致,但其深刻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还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高校并轨收费、扩招导致校园民谣的根基严重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