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论析

合集下载

校园民谣的没落

校园民谣的没落

2005年9月第6卷第3期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Sep t .2005Vol .6No .3收稿日期:2005-05-07作者简介:王小波(1966-),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高级实验师。

校园民谣的没落王小波(湖南师范大学,湖南长沙 410081) 摘 要:校园民谣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曾经留下辉煌的过去,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园民谣却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本文从校园民谣自身和其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两方面分析了校园民谣的没落。

关键词:校园民谣;没落 校园民谣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受80年代初中国流行乐坛邓丽君情歌及台湾校园歌曲以及俄罗斯民歌和中国传统民歌热的影响,大陆本土也诞生最初形态的校园民谣。

校园民谣在首都一些高等学府出现,学院里一部分优秀而略显高贵的心灵,将自己的感觉编织成简朴的音乐与旋律,佐之以吉它或口琴的清寡淡雅之声,以此来抗争校园外商业化音乐的日益喧嚣。

由于过于简单,一直没有太大的影响。

1988年,以北京大学学生创作为主的校园民谣专辑《寂寞的星期天》出版,校园民谣得到短暂发展。

直到1993年,大地唱片公司从各种渠道收集来的数百首校园民谣,并于1994年推出第一张校园民谣的专辑《校园民谣》,这部专辑搜罗了大陆校园从1983-1993大量水准较高的校园民谣,推出之后,立刻风靡了校园,其中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此曲是1992年高晓松从清华退学后创作的,标志着第一代校园民谣的成熟与顶峰)、《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流浪歌手的情人》等歌曲,深深触动了校园学子们,在中国大陆上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校园民谣运动。

两个月之后,大地唱片公司和北京印象音乐工作室相继推出了《校园民谣Ⅱ》和《新校园歌曲》,对校园民谣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一时间,高校男女生宿舍,校广播电台校园民谣声四起,沸沸扬扬。

校园民谣最初给我们的印象是平淡随和。

它的大部分歌曲都是以叙事的形式在不经意间顺着手指流出来,在自然平淡中把一件极平常的事,一句极简单的话演绎的轰轰烈烈,真正回味时,却又平凡而高贵。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作者:王韡来源:《当代音乐(上旬刊)》2016年第11期[摘要]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老狼与李琼是这两种演唱风格的各自代表性人物之一。

本文通过对歌曲的音乐形态分析、歌手的演唱形态分析、声学频谱分析,来论述老狼与李琼各自为代表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

[关键词]民谣;民通;演唱风格;老狼;李琼中图分类号:J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927年由黎锦晖创作、黎明晖演唱的歌曲《毛毛雨》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流行音乐的诞生,迄今已走过了近90年的历史,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受众人数最多、受众面最广的音乐文化形式。

”[1]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流行歌坛发展高涨的年代,出现了多种演唱风格。

这其中以老狼为代表的民谣演唱风格与李琼为代表的民通演唱风格十分令人关注。

为此,本文以这两位歌手为例,以点带面论述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的民谣与民通演唱风格。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从三个维度对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化、立体性的论述。

第一,音乐形态方面。

“因为音乐形态往往决定着演唱风格。

”[2]第二,演唱形态方面。

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

第三,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

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声学测试软件——“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对歌手的代表性作品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试,使大家对歌手声音有一个更为直观、科学的了解。

一、民谣演唱风格:以歌手老狼的校园民谣演唱风格为例[HTSS]中国的民谣歌曲可细分为校园民谣、城市民谣、乡村民谣、军旅民谣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校园民谣成为中国流行音乐重要的音乐风格。

校园民谣以描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创作者与演唱者大多也都是大学生,这种音乐形态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台湾校园民谣以及国外乡村音乐的影响。

歌手老狼、叶蓓属于此时期校园民谣的代表性人物。

[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游走]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

[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游走]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

游走在精英与大众文化之间—关于《校园民谣》的文化解读(1)《校园民谣》大约流行于20世纪末的94、95、96年,它由高晓松、小柯等一批北京各大学的在校学生填词谱曲,由老狼等一干人演唱,至今依然在大学校园中广泛传唱,其中尤以《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上班族》等影响最大。

应当说,在20世纪90 年代讨论流行音乐的话语环境中,以崔健为代表的中国摇滚从一开始就承担起了叛逆的、反主流的、政治解构式的音乐之外的社会责任。

他们那种宏大叙事式的对主流意识形态和精英文化的冷嘲热讽,不容分说地以一种文化英雄的形象将他们自己推上中国的文化舞台。

另一方面,与之遥相呼应的那些纯粹商业性质的流行音乐,因其辞、曲的俚俗、品位低下和过多文化工业的炒做及消费气息而很难持续引起在青年亚文化圈中的共鸣和呼应。

于是,《校园民谣》在这种氛围中的异军突起,就显得有些相当的另类和卓尔不群了。

总的来说,《校园民谣》的大部分音乐曲调继承了以往流行音乐的主要旋律,但歌词内容却有很大区别,它们多以校园生活为题材,以怀旧为主要内容,追忆或记录校园中逝去或者正在逝去的浪漫与温馨,风格唯美而且充满诗意,因而它们大都无可避免地带有一股淡淡的忧郁气息。

也正是这股忧郁,透露出了作为文化符号的”校园民谣”在那种特定时间段里的能指功能:唯美、拒绝凡庸,但同时并不缺乏热情与理性,更多的时候是一些自我沉醉式的浪漫抒情,是距离高雅文化或精英文化最近的青年亚文化。

在这里,我们绝不会听到崔健们的焦灼、无奈与愤懑;也同样不会听到主流或者精英文化许诺给青年的希望、创造以及信仰。

我们所能听到的,只是现代都市中青年学生的生存境遇,只是这些青年男女的心灵、情感的真实存在及其状态。

所以,它显得特别,它的声音也更容易透过层层的遮蔽,射入到人们轻易不能触碰的心灵空间之中。

于是,《校园民谣》的聆听者们在被歌曲的词、曲甚至编配触动了之后,迅速地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进行对照,通过对照又产生出强烈的认同感。

90年代歌曲

90年代歌曲

——90年代初流行的校园民谣文化透视若94年还在中学或大学里读书并且课余时间还听一点流行歌曲的人,对这首校园民谣一定记忆犹新:“你从前总是很小心问我借半块橡皮,你也曾无意中说起喜欢和我在一起……”清澈单纯的声音怀念着一个美丽而略带伤感的故事。

它的名字一定也留在了许多人的心中——《同桌的你》。

正是那一年,随着这首歌的风行,中国流行乐坛上有一股强劲的“校园民谣风”悄然兴起……1.关于“校园民谣”的特征及其在90年代初流行的原因和背景既然已被流行乐坛人士界定为“校园民谣”,与一般的流行歌曲比较必然有其鲜明的特征。

首先,歌与谣最早的分称可以追根溯源到《诗经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

”他们的不同主要有两种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毛诗故训传》);“有章曲曰歌,无章曲曰谣”(《韩诗章曲》)。

具体来讲,谣并不像歌那样以旋律为主,再填上相应的歌词,注重演唱本身表现力的一种艺术形式。

旋律在谣中往往退而求其次,曲调不固定即便有也不求丰富多彩,取吟咏的方式见常,章句格式也比较自由,节奏上一般比较紧促。

其次,正是因为谣中旋律的地位有所降低,彼消此涨,谣中的歌词跃然成为了重头表现的部分。

以前很多的民谣多为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的即兴而发,歌词或许比较乡野而少文质。

然而自从民谣的创作风格被校园内的莘莘学子吸纳之后,他们在继承了民谣固有的通俗平易、朴实无华的语言风格的同时,以自身的文化修养大大提高了民谣的思想文化内涵。

他们中的很多人抱起了钢弦的木吉它,在简单的几种和弦的伴奏下,唱出了独具校园文化特质的词句。

他们的歌曲最初只是在校园内部流传,创作的时候也不为换钱取悦大多数人作打算,所以很有个性色彩,单纯而清新,带着一股浓浓的书卷气息。

到了90年之后,一大批校园民谣的创作者逐渐从校园流向社会,纷纷投奔到唱片公司旗下,经过数年的打造,校园民谣终于以一种商品的形式被置放于商店的货架上,并开始在人群中广为流传,很快就占领了当时的流行乐市场。

论文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1)

论文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1)

浅析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On the value of Folk Songs on campus云南师范大学年月摘要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内容写作思路及论文框架第1章校园民谣的起源及流行的原因1.1校园民谣的起源1.2校园民谣流行的原因与背景第2章校园民谣的兴衰历程2.1 发展2.2 没落2.3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3章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2.1校园民谣的主要思想内容2.2 校园民谣的艺术特征第4章校园民谣在校园流行文化中的价值意义 4.1校园民谣的美育功能4.2丰富校园文化4.3 校园民谣的正向引导结语参考文献致谢摘要中国的校园民谣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当下流行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从最初的一盘卡带至今成为了独树一帜的音乐风格,期间经历了时间和艺术的多重考核,作为校园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笔,其代表了校园文化中重要的青春精神,同时也是一代人不可磨灭的记忆珍藏。

本文通过对于校园民谣的起源发展以及后期的衰落直至如今的现状进行了陈述分析,对于校园民谣在校园文化中起到的价值引导进行分析,校园民谣的发展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推进,是当下校园文化构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本文对于校园民谣存在于校园文化中的价值意义的陈述和探讨,希望可以对于之后校园文化的发展有所指导作用。

关键词校园民谣流行音乐校园文化高晓松AbstractChina's campus folk music development int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rrent pop music , start with a cassette has become a unique style of music, experienced a period of time and the art of multiple assessment, as the campus culture can not be ignored, on behalf of the campus culture in the spirit of youth, at the same time is also a generation indelible memories.In this paper, the status-quo until the origi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ecline of the late folk school today was a statement analysis, for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plays Value guide the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lk culture is an era of progress, is the current campu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iscussed herein by stating for the folk school campus culture in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value, hoping for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has a guiding role.Key words campus folk Pop music campus culture GAO Xiaosong研究目的当今社会人们观念日益趋于物质化,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往往只注重视觉审美、对真正心灵层面上的东西追求不断减弱。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作者:王韡来源:《歌海》2020年第02期[摘要]刘欢与毛阿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的两位代表性歌手。

从这两位歌手各自代表歌曲的音乐形态、演唱形态、声学频谱形态三方面进行其演唱风格的综合性阐释,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关键词]演唱风格;主流流行;刘欢;毛阿敏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流行歌手,形成了众多演唱风格。

在这些演唱风格中,主流流行占据着相当的分量。

所谓主流流行,英文为Pop,即与爵士、布鲁斯、摇滚、拉丁、乡村等并置的一种演唱风格。

对于主流流行歌曲来讲,这种“流行”是狭义的,可以理解为流行歌,其是流行音乐中最为常见、生产数量也最多的一种都市化、时尚性歌曲,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抒情性、通俗性的歌曲。

此风格歌曲的旋律性较强,其风格性没有爵士、摇滚那样固定且明显,演唱上注重细节性。

从具体的音乐作品上来讲最为明确,如邓丽君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张学友演唱的《一路上有你》、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那英演唱的《征服》、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威猛乐队(WHAM!)演唱的《无心快语》(Careless Whisper)等都属于主流流行歌曲,他们在演唱这些歌曲中呈现的演唱风格即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主流流行演唱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男歌手莫过于刘欢,女歌手莫过于毛阿敏。

为此,笔者以刘欢、毛阿敏的演唱风格为例,以点带面来阐述此时期的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具体将从三个方面对两位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阐释。

第一,音乐形态。

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

大陆校园民谣的特征及发展局限

大陆校园民谣的特征及发展局限
3、形式纯粹简单
歌词是歌曲主题的载体,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思想和 意图。大陆校园民谣在质朴清新的歌词创作上一脉相承, 叙述着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校园故事,这是引起 听众情感共鸣的重要通道。大陆校园民谣的词作者往往都 是高校里的莘莘学子,他们的共通之处在于具有良好的文 化教育背景,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文字,他们在继承民谣固 有的语言风格的同时,又以自身较好的文化修养极大地提 升了校园民谣的思想文化内涵㈤。这些学生多数都是以校 园生活和人际关系的体验为源头,以由此产生的生活情感 为契机,以自身的文化背景为中介,以叙述和抒情为方式而 进行歌词的创作。在创作者主观认知和校园环境氛围的影 响下,校园民谣的歌词多体现质朴清新的风格。以《同桌的 你》为例:这是首歌唱男女同桌情谊的歌曲,歌词中把过去 的回忆、现在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展望交织在一起。“明天你 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El记;明天你是否还惦记,曾经最 爱哭的你”,以叙述的方式重现昨日的美好,这种直白质朴 的表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无限的柔情。“谁娶了多愁善感 的你,谁看了你的日记,谁把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 衣”,通过提出四个疑问表达出主人公当下伤感的思绪,也 间接反映出他对往昔的万般感慨和丝丝悔意。“从前的日 子都远去,我也将有我的妻,我也会给她看相片,给她讲同 桌的你”,在一番回忆后回归现实,表明主人公尽管饱含牵 挂,但不沉湎过去,而是直面未来,体现了歌词创作主题的 积极意义。《同桌的你》叙述的是男女同桌间珍贵的情谊, 内容质朴无华,表述方式清新自然,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 觉,为身处浮华生活的人们带来心灵的放松与情感的共鸣,
说,市场化和其最初的校园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这种 不可调和的矛盾决定了大陆校园民谣的失败。 如果说大陆校园民谣自身的内部缺陷是导致其失败的 根本所在,那外部环境的变迁则是加速其失败的催化剂。 从外部环境来看,一是大学扩招和经济发展冲击了学生群 体的创作和欣赏热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是少 数青年精英的殿堂,他们享受着得天独厚的校园环境和学 习氛围,同时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繁荣,保证了他们 在毕业后的就业,因此,他们对校园和人生充满了更多的美 好希冀,有着更多的闲情逸致作词吟唱。而在当今高校实 施扩招政策后,生源的增多导致就业市场的供求失衡,经济 的快速发展又使得学校的学习生活笼罩上一层无形的竞争 压力,学生们不再有心境和时间创作和欣赏校园歌曲,更难 有激情来寻求风花雪月,这使得大陆校园民谣流失了创作 群体和受众基础。二是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对大陆校园民谣 形成挤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流行 音乐的种类和形式也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 打开了国门,越来越多的西方潮流涌入国内,人们竞相追逐 迅速风靡起来的音乐新形式。随着国人眼界的开阔和思想 的解放,人们越来越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带来的多元 化享受,内容单一和形式简单的大陆校园民谣已不能满足 人们对新事物的追求,因而能真正欣赏和喜爱校园民谣的 人便越来越少,大陆校园民谣的衰落成为必然的事情。 四结语 大陆校园民谣曾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带给人们一场 视听盛宴后却匆忙落幕,留给人们无限的感慨和惋惜。通 过厘清大陆校园民谣从产生到衰落的发展历程,解析它在 歌曲创作和歌手演绎上独树一帜的风格特征,分析它在内 部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的发展局限,可以看出,大陆校园 民谣的产生和衰落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它应时代而生,又 应时代而去,注定是场短暂的辉煌。大陆校园民谣的时代 已过去,但对它的研究和分析仍是有必要的,它的失败对目 前流行乐坛的新式音乐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有 对音乐本身和所处环境进行充分了解和理性分析,才能为 它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好的引导和规划。

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作者:王韡来源:《艺苑》2018年第03期【摘要】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重金属摇滚乐、流行摇滚、民族摇滚、英式摇滚、传统摇滚等风格。

在这其中重金属摇滚乐影响较大,独具特色,具有典型性意义。

本文以唐朝乐队演唱的歌曲《梦回唐朝》为例,以点带面,论述此时期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摇滚乐演唱风格。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重金属[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中国大陆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崔健创作、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为标志。

”[1]8随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摇滚乐的风格更加细化,涉及重金属摇滚乐、流行摇滚、民族摇滚、英式摇滚、传统摇滚等。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展的黄金时期,甚至在1998年还出现了“98摇滚新浪潮”。

在这其中影响较大,也最具典型意义的风格当属重金属摇滚乐。

这种风格属于摇滚乐中最为狂躁、极端的风格之一,个性化较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演唱中,唐朝乐队的演唱又最为突出。

为此下面即以1992年唐朝乐队演唱的歌曲《梦回唐朝》为例,以点带面,论述此时期的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摇滚乐演唱风格。

需要指出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重金属摇滚乐演唱风格进行综合阐述。

第一,音乐形态方面。

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2]43。

第二,演唱形态方面。

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

第三,声学频谱形态方面。

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

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这一声学测试软件,对歌手的代表性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试,“因为歌手的声音形态往往影响其演唱风格,同时,会使研究更具科学性”[3]1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论析作为20世纪90年代内地乐坛重要音乐类型的校园民谣,它产生于1994年我国大陆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衰落于世纪末的1999年至2000年。

大陆校园民谣以歌颂和怀念大学校园里纯真爱情、友情,表现青春的惆怅和理想的迷惘为主要内容,其基本风格是淡淡的感伤。

从大陆校园民谣产生之初直至现今,论者或没有关注其蕴含的感伤情调,或者关注到了又一笔带过而不加以详尽分析。

因此,本论文力图以审美文化视角来观照大陆校园民谣的感伤情调,以期人们对校园民谣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对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的感伤情调进行具体论述和分析。

绪论部分介绍了大陆校园民谣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写作缘由。

第一章是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简介及感伤情调的简述。

这部分首先简单介绍校园民谣的发生和发展情况,然后把校园民谣放置于新时期以来大陆流行歌曲史中,以及把研究视域扩展至影响过校园民谣的西方民谣和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台湾校园歌曲,以此凸显校园民谣的感伤特征。

第二章是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的具体表现。

本章主要通过爱情的失落、青春的惆怅、理想的迷惘以及对美好过去的追忆这四个方面来论析。

第三章阐述20世纪90年代大陆校园民谣感伤情调的形成语境和传播影响。

本章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是感伤的形成语境,主要探讨感伤是在怎样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成的;第二节是感伤的传播与受众的接受,这一节主要从传播的维度来考察校园民谣是如何被受众所接受的。

结语部分概括了大陆校园民谣的成就和兴盛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