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

合集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拓扑心理学原理》(1936)
《心理动力的动力表述和测量》(1938)
《解决社会冲突》(1948)
《社会科学中的场论》(1951)
1912年诞生
1920年,确立在德国的主导地位
1930年代中期,在美国较有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个是传播与初步接纳期(1912~1930年)
准概念事实
生活空间的拓展
生活空间的动态性
二、心理场
需要,紧张系统
01
蔡戈尼克效应
02
效价
03
正效价
04
负效价
05
冲突类型
06
趋近-趋近冲突
07
趋近-回避冲突
08
回避-回避冲突
09
三、动机理论
四、人格组织
内部个体区域 边缘层 中心层 运动知觉区域 边缘区域 中心区域
团体是一个具有内在动力的整体,要改变个体首先要设法改变团体,团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改变,会对其中的个体产生压力,促使其行为向与团体一致的方向改变。
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而是一个突发的质变过程;
顿悟学习的特点
01
02
03
04
05
格式塔学派对试误说的批判
桑代克设计的实验情境过于复杂,超出了动物可理解的范围。
质疑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
桑代克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也不符合实验中的现象。
其实,二者并非截然对立。
1914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21年,柏林大学
1932~1933年,斯坦福大学访问
1933~1935年,康奈尔大学任教
1935~1945年,衣阿华大学儿童福利研究站教授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五章 格式塔心理学


(二)实验现象学的方法 格式塔心理学所运用的实验法主要是实验现 象学,这种实验法不同于一般的实验法,它主要 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实验现象学是一种以归纳为主要手段 的实验,它主要通过对现象加以直观描述,进而 发现其意义结构。 其次,它主要以文字描述而不是以数量关系 来反映实验,只从整体上对直接经验做质的分析。
迹)

6、共方向原则,如果一个对象中的一部 分都向共同的方向去运动,那这些共同移 动的部分就易被感知为一个整体。(箭头) 7、连续性原则。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 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 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知觉为一个整体。
(垛口) (恒常性,理解性,A,13,王)
(四)学习理论 尽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贡献是对 知觉的研究,但任何心理学书在谈到学 习理论时一定会提到苛勒的顿悟说,顿 悟说主要是苛勒通过对黑猩猩的实验而 提出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思想渊源及产生背景 (一)古代整体论的思想传统 格式塔心理学在心理学历史上最大的特点 是强调研究心理对象的整体性。整体性思 想的核心是有机体或统一的整体要大于各 部分单纯相加之和.
(二)社会历史背景 自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之后,德国 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到20世纪初,一 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在这种社会历史 条件下,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便是强调 统一,积极的主观能动。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 也都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的 研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 外。
第二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直接经验。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外界的客观刺激只具有 几何属性或物理属性,这些属性只有以整体的方 式被人感受到以后才成为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 验具有超几何、超物理的性质。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温瑞芬 2009.9 于中南——————————
Gestalt Psychology 第三章 格式塔心理学视知觉原理
知觉是以感觉为基础,但绝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 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例如,一只苹果放 在我们的面前,它的颜色是红色的,质感是光滑的,气味是芳 香的,味道甜滋滋的,这些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都属于 感觉,而将这些对颜色、质感、气味和味道感觉信息的整合, 可以获得苹果的知觉。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苹果,每个 苹果的色彩、形状和味道也不尽相同,我们却可以认识苹果这 个概念。显然,知觉还包括了大脑的信息加工,它不是被动地 获取外部事件的信息,而是积级地、主动地、有组织地获取信 息可见,正如阿恩海姆指出的:“被称为‘思维’的认识活动 并不是那些比知觉更高级的其他心理能力的特权,而是知觉本 身的基本构成成分。”
1.感觉与知觉 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却起着相当重要 的作用。感觉和知觉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第一步,是我们关于世界一切知 识的最初源泉,人只有通过感觉和知觉,才有可能逐步认识不依赖于他而存 在的客观世界。 心理学中的感觉是指感觉器官,如眼、耳、鼻、皮肤和舌,产生的对事物个 别属性的认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作用于我们的感觉 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但是,知觉和感觉又 是有区别的,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 的整体性.
“一本书” “不错,当然是一本书。”“可是,你‘真正’看见了什么?”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我‘真正’看见什么?我不是已经告诉你了,我看见一本书,一本包着红 色封套的书。” “对了,你要对我尽可能明确地描述它。” “按你的意思,它不是一本书?那是什么?” “是的,它是一本书,我只要你把能看到的东西严格地向我描述出来。” “这本书的封面看来好像是一个暗红色的平行四边形。” “对了,对了,你在平行四边形上看到了暗红色。还有别的吗?” “在它下面有一条灰白色的边,再下面是一条暗红色的细线,细线下面是桌子,周围是一些 闪 烁着淡 褐色的杂色条纹。” “谢谢你,你帮助我再一次证明了我的知觉原理。你看见的是颜色而不是物体,你之所以认为它 是一本书,是因为它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仅仅是感觉元素的复合物。” 那么,你究竟真正看到了什么?格式塔心理学家出来说话了:“任何一个蠢人都知道,‘书’是 最初立即直接得到的不容置疑的知觉事实!至于那种把知觉还原为感觉,不是别的什么东西,只是一 种智力游戏。任何人在应该看见书的地方,却看到一些暗红色的斑点,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病人。”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

产生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德国自1871年实现全国统一后,资本主义工业经过二、三十年的迅速 发展,到20世纪初迎头赶上并超过了老牌的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最强硬的政治帝国。德国以最 新呢起的力量,要求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积极参与瓜分世界的罪恶活动。后来更是妄图称霸世界、征服全球,使 全世界归属于德意志帝国的整个版图中。在意识形态中,强调主动能动、统一国民意志、加强对整体的研究。德 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研究,都被迫适应这一背景和潮流,心理学自然也不可能例外,格式塔心 理学不过是这一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产物。
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格式塔心理学家对学习的解释,往往倾向于使用知觉方面的术语。学习意味着要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 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与知觉、认知几乎是同义词。
象其他学派的心理学家一样,格式塔心理学家也认为,通过学习,会在头脑中留下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因 经验而留在神经系统中的。但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这些痕迹不是孤立的要素,而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 因此,学习主要不是加进新痕迹或减去旧痕迹的问题,而是要使一种完形改变成另一种完形。这种完形的改变可 以因新的经验而发生,也可以通过思维而产生。格式塔学习理论所**的,正是发生这种知觉重组的方式。所以, 在格式塔心理学家看来,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取决于他是如何知觉问题情境的。如果一个人看不出呈现在他 面前的问题,看不出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那么他对事物的知觉就还处在无组织的、末分化的状态,因而也就无 所谓学习了。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 知觉重组的过程。
2.格式塔学派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史课件  第8章  格式塔心理学

第三节 似动现象的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二、格式塔心理学的建立
1912年,韦特海默发表了他的研究结果,题目为“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这篇文章被 认为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正式开始。
PART 04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
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一、图形与背景的关系原则
当我们对某个对象进行知觉时,并不是对对象的所有方面都有清晰的感知,其中的有些 方面能被我们明显地感受到而凸现出来,这一部分就形成图形,而对象的另外一些方面 则退居到衬托的地位就形成背景。
第一节 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三、哲学理论背景
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受到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和胡塞尔的现象学理论的影响。格式 塔心理学把现象学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并以现象学的实验来研究心理现象。影响格式塔 心理学的哲学思想包括: 第一,康德的先验论。 第二,胡塞尔的现象学。 第三,实证主义。 此外,格式塔心理学还受到怀特海的新实在论观点和摩尔根的突创进化论的影响。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七、简单性原则
人们对一个复杂对象进行知觉时,只要没有特定的要求,就会常常倾向于把对象看作是 有组织的简单的规则图形。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八、连续性原则
如果一个图形的某些部分可以被看作是连接在一起的,那么这些部分就相对容易被我们 知觉为一个整体。
PART 05 第五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其他研究
第四节 格式塔心理学有关知觉的研究
五、好图形的原则
主体在知觉很多图形时,会尽可能地把一个图形看作是一 个好图形。好图形的标准是匀称、简单而稳定,即把不完 全的图形看作是一个完全的图形,把无意义的图形看作是 一个有意义的图形。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应用于设计的心理学理论,其基本思想
是通过设计元素的排列、组合、构成和交互来影响用户的感知、情感、认知和行为。

该理论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德国心理学家Karl Duncker和Wolfgang Köhler的实验,后来被美国心理学家Rudolf Arnheim和Don Norman等人深入发展和应用。

格式塔设计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原则: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认为设计要符合人类感知、认知
和行为的基本原则,例如近似、对比、对称、重复、连续、接近性等。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设计师创造出更具有吸引力、易读性、易理解性和
易用性的设计。

2. 关注重点: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设计中的关注重点,即通过
设计元素排列的方式来引导用户注意力的方向。

设计师可以利用比例、空间、大小、颜色、图形、质地等元素来塑造关注重点,从而达到更
好的用户体验和交互效果。

3. 神经认知:格式塔设计心理学考虑的还有神经认知机制,即设
计如何通过刺激人类大脑的感知和认知机制来影响用户的情感和行为。

这一理论为设计师提供了更深入的思考方式和应用空间。

4. 用户测试:格式塔设计心理学强调用户测试的重要性,即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测试和改进设计,以确保用户的需求和期望被充分考虑和满足。

这也是格式塔设计心理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

综上所述,格式塔设计心理学是一种理论和方法论,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设计领域,包括视觉设计、交互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服装设计等。

通过应用这个理论,设计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又叫完形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学派之一,诞生于德国,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学派既反对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和行为,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认为整体不等于并且大于部分之和,主张以整体的动力结构观来研究心理现象。

该学派的创始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还有苛勒和考夫卡。

gestalt psychology 别名完形心理学诞生时间1912年创立人韦特海默起源地德国代表人物考夫卡、苛勒社会背景20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心理学的中心开始由欧洲向美国转移,但是格式塔心理学却出现于德国,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当时德国的社会历史背景.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进行得相对比较晚,但是自1871年德国统一后,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到20世纪初,德国已经赶上并超过英、法等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一跃成为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德国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也都是强调统一,强调主观能动性。

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领域也都受到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倾向于整体研究,心理学自然也不能例外。

哲学背景格式塔心理学的产生除了受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影响外,还有其哲学背景.首先就是康德的哲学思想。

康德认为客观世界可以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个世界,人类只能认识现象而不能认识物自体,而对现象的认识则必须借助于人的先验范畴。

格式塔心理学接受了这种先验论思想的观点,只不过它把先验范畴改造成了“经验的原始组织”,这种经验的原始组织决定着我们怎样知觉外部世界。

康德认为,人的经验是一种整体现象,不能分析为简单的元素,心理对材料的知觉是赋予材料一定形式的基础并以组织的方式来进行的。

康德的这一思想成为格式塔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源泉以及理论构建和发展的主要依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基础是胡塞尔的现象学。

胡塞尔认为,现象学的方法就是观察者必须摆脱一切预先的假设,对观察到的内容作如实的描述,从而使观察对象的本质得以展现。

格式塔心理学

格式塔心理学
❖ 主要著作:
《心理旳发展》(1921);
《知觉:格式塔学派引论》(1922,英文);
《完形心理学原理》(1935)
历史背景
❖ 社会背景 ❖ 哲学背景 ❖ 自然科学背景 ❖ 心理学背景
社会背景
❖20世纪初,统一旳德意志帝国力量 崛起,妄图征服欧洲,称霸世界, 使各国都臣服于德意志帝国统治旳 整体。与此相适应,社会意识形态 都倾向于整体旳研究。
❖ 1934年因纳粹迫害移居美国,到哈佛大学任 教,第二年任宾夕法尼亚斯瓦特莫学院心理 学教授。
❖ 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 1959年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 主要著作: 《人猿旳智慧》(1917); 《完形心理学》(1929); 《价值在事实世界中旳地位》(1938); 《心理学中旳动力学》(1940)
❖ 小鸡视觉辨别试验:
苛勒,1918
以往对运动知觉旳解释
❖ 冯特旳眼球运动说 ❖ 马尔比旳后象混合说 ❖ 厄棱费尔旳感觉综合说
b1
a1
a2
b2
❖韦特海默旳观点:似动本身是一
种现象,是一种整体或完形,而不 是若干不动旳感觉元素旳集合。
❖进一步旳推论:心理现象旳整体是 不可分析为元素旳。因为整体并不 等于部分之和,整体是先于部分而 又决定各个部分旳。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1880-1943
❖ 完形心理学创始人,带领助手兼被试考 夫卡、苛勒从事似动现象试验,将完形 心理学旳原理应用于人类发明性思维旳 研究,并提倡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发 明性思维旳主要性。
韦特海默
Max Wertheimer
韦特海默简介
❖ 生于布拉格,先就读于格拉茨大学法律系, 1923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理学,从师于 斯顿夫,1923年又转符茨堡大学,在屈尔佩 旳指导下获博士学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简律
• “看见最简单的形状的倾向” • 思维也倾向于在复杂的模式中看见最简单 的格式塔。
闭合律
• 我们看一个熟悉或者连贯性的模式时,如 果有某个部分没有了,我们会把它加上去, 并以最简单和最好的格式塔来感知它
图形-背景感知
• 当我们注意某物体时,一般不会注意或者 很少注意到它的背景。我们看的是一张脸, 而不是脸后面的房间或者风景。1915年, 古丁根大学的心理学家埃德加· 鲁宾探讨了 “图形-背景”现象——即大脑把注意力 集中在一个有意义的图案上而忽略其它数 据的能力。他使用了很多测试图案,其中 的一个,即所谓的鲁宾瓶,几乎是人人皆 知的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现象都是一个完形 (一个格式塔),任何完形都有一个内部张力结 构,也叫“力的样式”。当两个现象的内部张力 结构或者力的样式相同时,它们之间就存在着一 种关系,这个关系就叫“同构对应”、也叫“同 形同构”、“异质同构”。 • 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艺术和艺术作品中,情感 和形式在本质上是一种同构关系。
就近律
• 当我们看一系列类似物体时,我们倾 向于以彼此距离很近的一些组或者集来感 知它们。
相似律
• 当相似和不相似的物体放在一起时, 我们会把相似的物体看作一组
连续律
• 在许多模式中,我们倾向于看见一些有内 在的连续性或者方向的线条,因此,我们 就可以在一个令人迷惑的背景中找出一个 有意义的形状来,如在“找暗图”游戏中 一样。这样的线条或者形状就是一个“好 格式塔”——其内部有连贯性或需求。
尺寸衡定律
• 一个已知尺寸的物体,拿到远处去的话, 会给视网膜留下较小的一个图像,可是, 我们感知到的却是真实大小。 • 我们感觉到,远处的物体与它们在近处是 一样大的,因为大脑用相互关系的办法组 织了这些数据——比如与邻近已知的物
• “格式塔心理学派”创始于20世纪初的德国, 是一个著名的心理学派。 • 其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是当今德籍美国著名 美学家、心理学家鲁道夫· 阿恩海姆。
1、“格式塔”的含义与特征
•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其意思 是“完形”。 • “完形”是指心理活动中“形”的整体性, 这“形”的整体性不是客观事物本身原有 的,而是由知觉活动组成的经验中的整体, 是知觉进行积极组织或构建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