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上道德与法治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是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七课《亲情之爱》的第二框的内容,该框内容先让学生体味亲情,感受家庭的温暖。
然后对亲子关系中不和谐的现象进行分析,让学生学会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亲子沟通,学会处理和化解心理沟通中的“爱的冲突”,然后通过学生把学校教育的影响延伸到学生的家庭,让父母与子女都学习换位思考,掌握沟通、交流的方法,拥有化解冲突的小锦囊。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现在的中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处于家庭的中心地位,是爷爷奶奶的掌中宝,在自我中心意识的支配下,他们在与人交往时,习惯于只考虑自己,不懂得顾及他人的感受,不会为他人考虑。
更为严重的是,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里,自己就是父母的一切,应该享有一切特权,在父母长期默默地保护下,孩子变得自私,冷漠。
为了与同学攀比,不顾一切地向父母索取,稍有不顺就威胁、叛离家庭。
长期无法与父母真正地沟通,造成有的学生心理偏差,逃避现实,导致与社会格格不入。
因此,加强学生与家庭之间的交流、沟通迫在眉睫。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中“力求把学会交往作为主题,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是培养的重点”的宗旨,本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之情,学会爱,学会理解,学会感恩,养成热爱父母、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意识。
2、能力目标:学会与父母沟通,掌握化解与父母之间冲突的方法,更好地改善亲子关系。
培养学生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学会理智地调控自己的情绪,避免或有效化解与父母的冲突。
3、知识目标:体会亲情的温暖,了解“爱的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掌握化解冲突的办法,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沟通传递爱教学难点:能以恰当方式化解与父母的冲突五、板书设计:7.2 爱在家人间(一)体味亲情(二)与父母产生矛盾、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三)如何化解“爱的冲突”?六、教学过程(一)导入:公益广告《有爱就有责任》视频唉,同学们,family这个单词怎么读呢?上节课讲到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7.2《爱在家人间》1 教学分析教学重点:体味亲情教学难点:沟通传递爱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了慈母什么样的情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表达了孩儿什么样的情感?(2)播放视频——《我对妈妈的情感变化》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体味亲情1.割舍不断的情感资料:里约奥运赛场上的亲情如影:画面一:2016年8月10日,美国选手克丽斯廷·阿姆斯特朗(左)在夺得里约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个人计时赛冠军后和儿子相拥而泣。
画面二:克丽斯廷(左)和儿子一起展示金牌。
画面三:8月14日,家人在安慰刚刚输掉比赛的阿根廷队女排球员阿科斯塔(左)。
画面四:8月15日,意大利选手维维亚尼在夺得场地自行车男子全能赛冠军后喜极而泣奔向看台与家人庆祝。
(1)看到了奥运赛场上“亲情如影”,关于“亲情之爱”,你有什么样的感悟?提示:亲情之爱表现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生命之爱、关心之爱、影响之爱、分担之爱、分享之爱、陪伴见证之爱……奥运赛场夺冠后,在亲人面前,有人掩饰不住无尽的喜悦,有人纵情泪水。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
(2)翻翻自己和家人的照片,选择你最喜欢的几张,说说你的感受。
2.亲情碰撞(教材P77)设计意图:通过亲情碰撞活动,让学生了解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亲情有不同的表现方式,深入体会亲情的存在。
(1)共同完成:要求学生在课外与家人按要求共同完成“亲情三碰”活动形式并进行记录。
(2)展示分享:学生在课堂上对记录结果进行展示与分享。
教师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同,有时我们可能因为它的平常而忽略它,有时我们似乎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甚至因此否认亲情的存在。
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教材P78)设计意图:选用生活中真实的小故事,关照再婚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旨在让学生懂得,由于亲人的离开或新成员的出现,我们家庭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集体备课教案新课探究(一)自主预习(二)合作探究知识模块一体味亲情表现形式并不一样,了解我们与父母发生冲突的原因所在,亲子冲突的危害,知道要以恰当的方式应对与父母的冲突。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情景体验1:我理想中的父母,生活中的父母,父母理想中的我,生活中的我思考:这种差异说明了什么?情景体验2:回忆一件你最不能接受的家人做过的事,谈谈原因。
当你知道真正的原因后,你的想法有变化吗?情景体验3:闹钟没有妈妈的味道使学生体验到,无论家庭结构怎样变化,也改变不了一脉相承的、永恒不变的亲情。
教材P79阅读感悟“绝症母亲对孩子的爱”(1)学生分享这篇文章。
(2)从这两篇文章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领会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然后代表发言学生体验家庭中存在着割舍不断的亲情——家中有亲情1、家中有亲情,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内敛深沉,有的自然随和。
不能因为亲情的平常或感受不到自己渴望的亲情,而否认亲情的存在。
感悟:父爱如山,往往深沉严格。
母爱如水,往往温柔细腻。
知识模块二爱的碰撞探究三:教材P79探究与分享1)类似的“碰撞”,在你的生活中有吗?请选择两三件,记录下来。
2)想起这些,你心里的感受是怎样的?2、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1)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的爱,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
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探究四:探究与分享80页1)结合以上情境,填写内容。
(2)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按照这些提示,完成表格。
3)审视表格中填写的内容,反思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并与学生可以小组讨论交流,然后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见解答案提示:(1)略。
(2)想起这些,我心里充满了对父母的愧疚之情。
父母是爱我们的,可我有时却不理解父母对我的爱,反而抱怨父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案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节课,主要围绕家庭关系和亲情展开。
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和探索自我,对家庭关系和亲情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原因,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课堂引导和讨论,进一步感受家庭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3.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培养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
2.难点: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家庭关系,努力维护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爱,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情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增进学生对家庭关系和亲情的理解。
4.角色扮演: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案例材料:准备相关家庭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小组讨论题目:提前准备小组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3.情感分享引导:准备情感分享的引导语,帮助学生打开心扉,分享家庭故事。
4.角色扮演剧本:准备角色扮演的剧本,包括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节。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家庭视频,引起学生对家庭关系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本课内容旨在让学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和支持是家庭幸福的基石。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如何在家庭中表达爱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对家庭关系和情感有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可能对家庭中的矛盾和问题有自己的看法,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家庭观念和爱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从自己的经历出发,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表达爱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学会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积极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庭关系、家庭结构以及家庭中爱的表现。
2.难点:如何表达爱意,增进与家人的沟通和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
2.小组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家庭经历和感受,增进对家庭的理解。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的家庭成员,模拟家庭情境,学会表达爱意和沟通。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3.教学资源:相关案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家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对家庭的认识和感受。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的重要性,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案例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爱的表现。
引导学生思考家庭中的亲情、友情和爱情,以及这些关系对家庭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家庭经历和感受。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7.2 爱在家人间 教案

爱在家人间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
能力目标:领悟家庭中的亲情。
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情感价值目标:感受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树立化解家庭矛盾的意识。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家庭中亲情的表现形式。
掌握化解亲子冲突的方法和技能。
教学难点:明确产生亲子冲突的原因。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3.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讲述天亮了歌曲背后故事(背景音乐播放《天亮了》)提问:是什么力量让父母做出最后的举动?是的,亲情。
生活中有很多珍贵的东西常常被我们忽视,总是要失去之后,才知道他的可贵,就例如亲情,虽然他贯穿我们的一生,但真正关注它的又有多少人呢?又有多少人领悟到了呢?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爱在家人间》活动2【讲授】二、课文研讨,问题引导活动一:体味亲情1、家庭中的亲情提问:活动拓展:(1)让学生写出家人的生日、身高、体重、爱好、喜欢的颜色、喜欢的运动、喜欢吃的菜、最不能容忍的事!(2)请学生回答父亲节、母情节的时间。
2、亲情的表现活动拓展:出示小故事一起讨论这个家庭是怎样表达爱的?(1)诉说自己的家庭表现形式,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自己家表达爱的方式(2)讨论: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一样吗?我们都能感受得到这种亲情吗?3、亲情的变化师:在我们生活中,有的亲人离开,又会有亲成员的出现,亲情会因为这些因素而不存在吗?生:***师:是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他会一直存在,陪伴我们一生,小时候我们与父母亲密无间,但现在好像发生了一点点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2活动二:爱的碰撞1、关系微变化提问互动:关系发生变化主要在什么地方?老师想问你们,你们父母对你关注最多的是什么?放学回家父母说的是什么?你对父母有反感情绪吗?2、亲子碰撞多随着我们渐渐地长大,亲子之间的碰撞为什么会增多?亲子两代人之间有哪些较大差异?3、亲子冲突有后果你们的反抗冲突伤害了谁,为什么会伤害亲人?你可以通过哪些方式缓和与父母之间的冲突?活动拓展:让我们一起通过下列的表格来反思一下自己可以从哪些方面改善或增进亲子关系活动三:沟通传递爱活动拓展:一起来看看下面这个同学的故事,想一想你会会采取什么样的做法?怎样去表达才能让亲子沟通更顺畅?师:爱是需要呵护的,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也要掌握好技巧!父母沟通的技巧:1、关注事实2、把握时机3、留意态度4、选择方式5、考虑环境提问:爱是相互的,除了沟通,我们还要怎么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案-7.2+爱在家人间

第二课时爱在家人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懂得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学会用心感悟亲情。
2.能以平等的态度与父母沟通,掌握一些应对与父母碰撞的方法。
能力目标1.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积极主动地与父母交流、沟通,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与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碰撞,体会父母在我们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以感激的心情和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坚持正确的看法和行为。
2.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
3.感受探究的快乐,享受成功的喜悦,体验集体合作的乐趣。
重难点突破重、难点:沟通传递爱。
突破方法:结合“探究与分享”(P8i)板块,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扮演小强和妈妈,进行情境表演,使学生知道,爱是需要呵护的,互动沟通的技巧和应对冲突的智慧,是亲子之间爱的润滑剂。
这样既能有效突破这一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应对与父母碰撞的方法。
探究新课堂教学过程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方法1:情境式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音乐,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扣住学生的心弦,激发起学生关爱父母的情感,使学生积极投人到新知识的学习中。
过程:1.播放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
2.师:请同学们结合与父母相处的经历,说说自己的感受。
3.学生谈自己与父母相处的经历和感受。
4.师:同学们回答得情真意切。
是的,家,不仅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也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我们在这里成长,我们在这里享受快乐。
但是,有时我们也会在这里与父母发生碰撞,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家更加充满温馨、充满爱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
教师板书,导人本课。
方法2:问題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在家庭中发生的不同生活情境的视频,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之更加直观地了解到在家里有温馨、快乐,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从而集中注意力,达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的目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7.2《爱在家人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爱在家人间》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述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以及如何在家人间表达爱。
本章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在家庭中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独立思考,对家庭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因为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对家庭关系产生矛盾,对家人的关爱存在误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关系,理解家人的关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庭的重要性,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2.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促进家校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培养家庭责任感。
2.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家庭矛盾,理解家人的关爱。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家庭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4.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理解家人的关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准备角色扮演剧本,让学生参与表演。
4.准备情感教育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家庭关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感教育视频,让学生感受家庭关爱,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在家人间》。
2.呈现(10分钟)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家庭关系的重要性。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和谐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家庭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关爱家人,表达爱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家庭场景,学会在家人间表达爱。
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关爱家人,促进家校合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课第二框
《爱在家人间》详细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认识“亲子冲突”的危害,了解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了解和掌握一些与父母沟通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能力目标:学会解决与父母之间的误会和矛盾,提高与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和理解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劳,主动与父母沟通,并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亲子冲突,学会与父母沟通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理解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背后蕴含的爱。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启发谈话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过渡:由这张图片联想到了什么?能不能再添点什么让它看起来更像家?
学生活动:黑板作画
教师总结:一个家不仅有家人还有爱。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七课第二框《爱在家人间》。
(二)讲授新课:
环节一:体味亲情
是不是只有父母和自己才是一家人?还有谁?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亲人是家庭成员中的每一个,即使是新加入的继父继母也是我们的亲人,只要我们真心对待,也是充满爱的。
)
过渡:让我们看看在这个屋子里发生的事情。
播放视频《番茄炒蛋》
说一说:你在视频里看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总结:大家看到的这些都是生活中的细节,体现出父母对儿子的爱。
所以,我们需要用心去体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发现亲情。
过渡:分享一下你感受到的亲情
学生回答
过渡: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相同吗?
学生回答
总结: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的温馨和睦,有的磕磕绊绊,但不能因为平淡而否定爱的存在,要用心去理解和体会,因为这都源于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感受亲情渗透在生活中每一个细节中,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爱的存在。
)
环节二:爱的碰撞
过渡:生活在这个屋子里的人永远都是笑容满面的吗?也会有愁眉苦脸的时候,我们来看看屋子里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播放视频《朵朵写日记被父母发现》
在家里有的时候也会发生一些争吵,产生冲突或碰撞。
说一说:你的家里也会出现类似的矛盾吗?有没有其他的矛盾呢?
学生回答
过渡:在我的调查中发现,矛盾排行榜前四是这几个,你们也是这样吗?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碰撞?
学生回答
过渡:我们填一填P81的表格,来看看碰撞是怎么产生的。
学生活动:填写表格并分享(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矛盾呢?)
教师总结:其实是因为父母与我们之间的认知有差异,产生了代沟,大家现在处于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很多事情不需要父母过多地关注,所以产生了碰撞。
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因为父母对我们的爱,爱的度把握不好,所以引起了碰撞。
那我们得找一个恰当的方式来传递爱呀,你觉得什么方式最恰当。
(设计意图:通过他人的视角展开矛盾,并发现原因,让学生感悟发生矛盾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爱的存在,有时候爱的过分就变成了唠叨,有时候父母想放手让孩子成长却变成了孩子眼中的冷漠。
)
环节三:沟通传递爱
过渡:处理不好亲子关系,这个家里就会乌云密布,慢慢失去爱。
那怎么解决朵朵的问题呢?视频主要体现三大冲突:刺探孩子的隐私,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
学生回答
刺探孩子隐私:①一方面,我们希望父母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我们,不要过多干涉我们的生活。
另一方面,面对父母的信任和放手,有时我们又觉得失落和不安,期望得到更多的关注和呵护。
这种矛盾心理是朵朵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第一点原因。
过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②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和经验,亲子之间的碰撞增多了,甚至发生冲突。
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
这是朵
朵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第二点原因。
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 作为两代人,由于我们与父母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冲突难以避免。
这是朵朵与父母发生冲突的第三点原因。
过渡:那我们来学习一下爸爸是怎么跟朵朵沟通的。
你看到了爸爸的哪些沟通技巧?
学生回答(给大家提供一些沟通技巧,请参考P82)
思考:除了必要的沟通技巧以外,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教师总结:解决冲突的智慧、接纳和理解父母。
爱是需要呵护的,也是需要理解的,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让父母知道我们的需要,也要理解父母行为中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视频的冲突站在他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然后来审视自己的问题,了解沟通的技巧和沟通需要注意的问题。
)
过渡:要化解冲突,除了爸爸妈妈的改变,我们也要反思自己,在哪些方面调整呢?(P81表格的内容做修改)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节课的一个学生评价,让学生通过了解沟通的技巧,对自己进行反思,在与父母产生认知的差异时,前后对比,知道有些内容自己是可以改变的。
)
总结:爱的碰撞让我们知道了父母对我们的唠叨、挑剔、比较,其实都是因为对孩子深深的爱。
那你们有没有勇气现在跟爸
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现在不说,长大以后你会发现这句话更难说出口,不信,你看(播放视频)
大家都说要让世界充满爱,今晚回家对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看看他们的反应,你会发现,这是“让家更美好”的一种方式。
板书设计
爱在家人间
一、体味亲情
二、爱的碰撞青春期
代沟
三、沟通传递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