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河闸设计计算书

合集下载

拦河闸设计计算书

拦河闸设计计算书

目录1 基本资料 (3)1.1 工程概况 (3)1。

2 地质资料 (3)1.3 水文气象 (3)1。

4 建筑材料 (4)1。

5 批准的规划成果 (4)2 闸孔设计 (4)2。

1闸址的选择 (4)2。

2 闸型确定 (5)2.3 拟定闸孔尺寸及闸墩厚度 (5)2.4 校核泄洪能力 (7)3消能设计 (8)3.1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 (8)3。

2消力池尺寸及构造 (14)3。

3海漫设计 (15)3。

4防冲槽设计 (16)3.5上下游岸坡防护 (18)4防渗排水设计 (19)4。

1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9)4.2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20)4.3防渗计算 (22)5闸室布置 (25)5。

1 底板和闸墩 (25)5.2 闸门与启闭机 (26)5。

3 上部结构 (28)5.4 闸室的分缝与止水 (30)6闸室稳定计算 (30)6。

1 设计情况及荷载组合 (30)6。

2 完建无水期地基承载力验算 (31)6.3 正常挡水期闸室抗滑稳定验算 (34)7上下游连接建筑物 (38)7。

1上下游连接建筑物的作用 (38)7。

2上游连接建筑物 (38)7.3 下游连接建筑物 (38)8 附图 (38)8.1 水闸半平面布置图 (38)8。

2 水闸纵剖面图 (38)9.结束语 (39)1 基本资料1。

1 工程概况某拦河闸闸址以上流域面积2234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288万亩,河流平均纵坡1/6200。

本工程属三级建筑物。

本工程投入使用后,在正常高水位时,可蓄水2230万立米.上游5个县25个乡已建成提灌站42处,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闸上游开南、北两干渠,配支干 23条,修建各种建筑物1230座,可自流灌溉下游三县21万农田,效益巨大,是解决某河流域农田的灌溉动脉,同时,也是解决地区浅层地下贫水区的重要水源。

1。

2 地质资料(一)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闸址附近地层中粉质壤土,厚度约25m,其下为不透水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20.2KN/m31、湿重度r湿=16.0KN/m3土壤干重度r干=22.2KN/m3饱和重度r饱=12.2KN/m3浮重度r浮2。

拦河闸典型设计

拦河闸典型设计

拦河闸典型设计xx 河流过xx 镇项目区,是两侧田地可用的灌溉水源。

在xx 村东北处修建拦河闸。

选取xx 河上xx 拦河闸为典型进行设计。

1、洪水标准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

2、洪峰流量计算xx 以上流域面积F=29.31km 2,河道比降i=1/550,河流所处地区为山丘区。

十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Qm=qm ×F=13.5×29.31=395.69 m 3/s 。

3、现有河道行洪能力验算xx 处河道断面为单式结构,闸址处主河槽宽度55.5m ,深度3.3m ,河床高程218.17m 。

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 Q=C ω√R i式中:Q ——设计洪峰流量(m 3/s )ω——河道过水断面面积(m ) R ——水力半径,R=ω/x x ——湿周(m ) C ——谢才系数,C=R/n n ——糙率,取0.03 i ——河道比降 计算成果见表4-17:221/6表4-17河道行洪能力验算成果表由以上计10年4、拦河闸水力计算(1)设计依据及基本资料①洪水计算是依据《山东省小型水库洪水核算方法》进行推求。

②流域参数由万分之一地形图查算。

流域面积:F=29.31平方公里干流长度:L=7.93公里。

平均干流坡度:J=0.009米/米③闸上、下游河道比降与断面则由实测1/1000工程局部地形图查算。

④河堤防洪能力则按十年一遇设计,二十年一遇校核。

⑤其它则根据有关技术要求进行。

(2)最大洪峰流量计算:①计算流域综合特征参数K:K:=L/J1/3·F2/5=7.93/(0.0091/3×29.312/5)=9.87②设计暴雨量的计算:根据工程地点查得C V=0.57,H24=113毫米,应用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K P值表查得十年一遇K P值为1.74,二十年一遇K P值为2.11。

则:十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为H24=H24×K P=113×1.74=196.62毫米二十年一遇24小时降雨量为H24=H24×K P=113×2.11=238.43毫米③单位面积最大洪峰流量的计算:经实地查勘该工程地点以上干流坡度虽较缓,但植被较差,流域内土层较薄,岩石裸露,故采用胶东山区qm∽H24∽K关系曲线。

拦河闸设计计算书

拦河闸设计计算书

目录1 基本资料 (3)1.1 工程概况 (3)1.2 地质资料 (3)1.3 水文气象 (3)1.4 建筑材料 (4)1.5 批准的规划成果 (4)2 闸孔设计 (5)2.1闸址的选择 (5)2.2 闸型确定 (5)2.3 拟定闸孔尺寸及闸墩厚度 (5)2.4 校核泄洪能力 (7)3消能设计 (8)3.1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 (8)3.2消力池尺寸及构造 (15)3.3海漫设计 (16)3.4防冲槽设计 (17)3.5上下游岸坡防护 (19)4防渗排水设计 (19)4.1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 (19)4.2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 (21)4.3防渗计算 (23)5闸室布置 (26)5.1 底板和闸墩 (26)5.2 闸门与启闭机 (27)5.3 上部结构 (29)5.4 闸室的分缝与止水 (31)6闸室稳定计算 (31)6.1 设计情况及荷载组合 (31)6.2 完建无水期地基承载力验算 (32)6.3 正常挡水期闸室抗滑稳定验算 (35)7上下游连接建筑物 (39)7.1上下游连接建筑物的作用 (39)7.2上游连接建筑物 (39)7.3 下游连接建筑物 (39)8 附图 (39)8.1 水闸半平面布置图 (39)8.2 水闸纵剖面图 (39)9.结束语 (40)1 基本资料1.1 工程概况某拦河闸闸址以上流域面积2234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288万亩,河流平均纵坡1/6200。

本工程属三级建筑物。

本工程投入使用后,在正常高水位时,可蓄水2230万立米。

上游5个县25个乡已建成提灌站42处,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闸上游开南、北两干渠,配支干 23条,修建各种建筑物1230座,可自流灌溉下游三县21万农田,效益巨大,是解决某河流域农田的灌溉动脉,同时,也是解决地区浅层地下贫水区的重要水源。

1.2 地质资料(一)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闸址附近地层中粉质壤土,厚度约25m,其下为不透水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1、湿重度r=20.2KN/m3湿=16.0KN/m3土壤干重度r干=22.2KN/m3饱和重度r饱=12.2KN/m3浮重度r浮2.自然含水量时,内摩擦角φ=230饱和含水量时,内摩擦角φ=200土壤的凝聚力C=0.1KN/m2]=150KPa3.地基允许承载力[P地基4.混凝土、砌石与土基摩擦系数f=0.365.地基应力的不均匀系数[η]=1.5~2.06.渗透系数K=9.29×10-3cm/s(二)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0以下1.3 水文气象(一)气温:本地区年最高气温42度,最低气温为-18度。

拦河闸工程设计方案

拦河闸工程设计方案

拦河闸工程设计方案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发展,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拦河闸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它可以在河流中起到阻止水流的作用,并且可以调节水位和控制水流量,保障河流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本文将围绕拦河闸的设计方案展开讨论,以探讨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拦河闸的安全、高效、节能和环保。

二、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XXX河拦河闸工程1.2 项目地点:XXX市XXX河流域1.3 项目规模:拦河闸一座1.4 项目背景:XXX市XXX河流域是该地区的重要水源地,拦河闸的建设将为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保障。

三、工程设计原则2.1 安全性原则:确保拦河闸在各种异常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安全。

2.2 高效性原则:拦河闸的开启和关闭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以满足不同水情条件下的需求。

2.3 节能性原则:在设备和工艺设计中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以降低工程运行成本。

2.4 环保性原则:采用环保材料和工艺,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四、工程设计方案3.1 拦河闸结构设计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河流的水情变化,以及安装拦河闸后对河流的影响。

根据实际情况拟采用可调节式拦河闸,结构设计如下:- 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压和抗拉性能,保证拦河闸在水流冲击下的稳定性。

- 闸门设计:闸门采用双重保护结构,外层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内层采用高强度钢材,可根据不同水位情况进行调节,保证水流受阻。

- 边坡设计:对于拦河闸两侧的边坡,采用植被恢复和护坡结构相结合的方式,既可以保护河岸,又可以美化环境。

3.2 拦河闸控制系统设计为了实现拦河闸的高效运行,需要设计一个完善的控制系统,以保证拦河闸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

具体设计如下:- 控制方式: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对拦河闸的远程监控和操作,以便随时应对不同水情条件下的需要。

- 传感器:安装水位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情变化,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闸门开合情况。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

某水闸设计计算书一、基本资料1.水位水闸计洪水位2.96m (P=1%)堤防设计洪水位2.88m (P=2%)历史最高洪水位2.60m内河最高控制水位1.30m内河设计运行水位-0.30m2 工程等级及标准联围为2级堤围,其主要建筑物为2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临时性建筑物为4级。

3风浪计算要素计算风速根据《河道堤防、水闸及泵站水文水利计算》中“相应年最高潮位日的最大风速计算成果表”查得为V=36m/s(P=2%)。

吹程在1:500实测地形图上求得D=300m闸前平均水深H m=6.0m4地质资料根据××××××××××××院提供的《**水闸工程勘察报告》。

5地震设防烈度根据《×××省地震烈度区划图》, *属7度地震基本烈度地区,故×××水闸重建工程地震烈度为7度。

6规定的安全系数对于2级水闸,规范规定的安全系数见下表1.6-1。

表1.6-1二、基本尺寸的拟定及复核2.1抗渗计算2.1.1渗径复核如下图拟定的水闸底板尺寸:如下图拟定的水闸底板尺寸:L=0.5+0.7*2+6+0.5+0.5+1.3+0.5+0.76*2+16.4+0.5 +1.3+0.7*2+0.5+0.7*2+6+0.5+0.5=40.72m根据《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第4.3.2条表4.3.2,×××水闸闸基为换砂基础,渗径系数取C=7则:设计洪水位下要求渗径长度:L=C△H=7×[2.96-(-0.30)]=22.82m∴L实〉L∴满足渗透稳定要求。

2.2闸室引堤顶高程计算闸侧堤顶高程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其公式为:A e R Y ++=}])(7.0[13.0)(0018.0{])(7.0[0137.0245.027.022V gd th V gF th V gd th V H g = 5.02)V(9.13H g V T g = Ld th T g L ππ222= βcos 22gd F KV e = H R K K K R O P V p △=式中:Y —堤顶超高(m )。

拦河闸课程设计计算书

拦河闸课程设计计算书

拦河闸课程设计计算书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拦河闸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拦河闸设计计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培养对水利工程的兴趣,增强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拦河闸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性,了解拦河闸的构造和作用,掌握拦河闸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拦河闸的基本概念、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拦河闸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1.拦河闸的基本概念:介绍拦河闸的定义、作用及其在水利工程中的地位。

2.拦河闸的结构:讲解拦河闸的组成部分,包括闸门、闸室、上下游连接段等,并通过实物图片或模型展示其结构。

3.拦河闸的工作原理:阐述拦河闸是如何通过调节闸门开度来控制水流的,并分析其工作过程。

4.拦河闸设计的基本方法:介绍拦河闸设计的主要步骤,包括选型、尺寸确定、计算等。

5.拦河闸设计的实例分析:分析具体拦河闸工程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拦河闸设计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1.讲授法:讲解拦河闸的基本概念、结构和作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讨论法:学生讨论拦河闸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拦河闸工程的设计案例,让学生了解拦河闸设计的全过程。

4.实验法:如有条件,可安排学生参观拦河闸工程,实地了解拦河闸的结构和作用。

四、教学资源本节课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水利工程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拦河闸的构造和作用。

4.实验设备:如有条件,准备拦河闸模型或实物,让学生直观了解拦河闸的结构和作用。

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水利枢纽工程拦河闸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目录标题----------------------------------------------------------------------------6设计总说明 -----------------------------------------------------------------7第1章基本资料------------------------------------------------------------81.1 工程概况 ----------------------------------------------------------------81.3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81.4 水文资料-----------------------------------------------------------------91.4.1 渠首处河道水位~流量关系 ----------------------------------------91.4.2 泥沙资料---------------------------------------------------------------91.4.3 气象资料---------------------------------------------------------------91.5 设计补充资料 ---------------------------------------------------------10第2章选线、选型、枢纽布置------------------------------------------112.1 闸坝的选择 ------------------------------------------------------------112.2 枢纽布置形式-----------------------------------------------------------112.3 拦河建筑物形式(即采用拦河闸还是壅水坝)-------------------122.4 枢纽防沙设计-----------------------------------------------------------12第3章水闸的水力计算---------------------------------------------------133.1 闸孔设计 ---------------------------------------------------------------133.2 闸孔型式 ---------------------------------------------------------------133.3 闸底板高程的确定-----------------------------------------------------133.4闸孔尺寸的确定 -------------------------------------------------------133.4.1 闸孔净宽计算 ----------------------------------------------------133.4.2 孔数几,单孔净宽b及闸孔总宽B -------------------------143.5 闸孔高度-------------------------------------------------------------153.5.1 闸顶高程-----------------------------------------------------------153.5.2 闸门顶高程--------------------------------------------------------15第4章消能计算--------------------------------------------------------164.1 过闸水流特点-------------------------------------------------------16.4.2 消能防冲设计说明 ------------------------------------------------164.2.1 消能采用的方式--------------------------------------------------164.2.2 消能设计的内容 -------------------------------------------------164.2.3闸门的运用方式---------------------------------------------------174.2.4 闸门开启操作规程 ----------------------------------------------184.3池深设计 ----------------------------------------------------------184.3.1 池深设计条件-----------------------------------------------------184.3.2 求Q控 -------------------------------------------------------------184.3.3 求池深d -----------------------------------------------------------204.3.4确定池长L K --------------------------------------------------------204.4 确定底板厚度--------------------------------------------------------214.5 海漫长L漫的确定 --------------------------------------------------214.6 防冲槽设计-----------------------------------------------------------224.7 消力池构造-----------------------------------------------------------234.7.1 配筋 ----------------------------------------------------------------234.7.2 分缝止水 ------------------------------------------------------------23第5章防渗排水设计 -----------------------------------------------------245.1 设计说明 --------------------------------------------------------------245.2 水闸地下轮廓线的型式和尺寸的设计 ----------------------------245.3渗透计算--------------------------------------------------------------255.3.1 地下轮廓线的简化 -------------------------------------------------255.3.2 确定控制层的计算深度T计----------------------------------------265.3.3 分区并计算各区的阻力系数ξi -----------------------------------265.3.4 求每一区的水头损失h i -------------------------------------------275.4.5 求渗压水头H i--------------------------------------------------------275.4.6 求渗压水头H i分布图-----------------------------------------------275.4.7 求逸出坡降J出 ------------------------------------------------------28第6章闸室结构设计 ------------------------------------------------------296.1 底板 ---------------------------------------------------------------------296.2闸墩-----------------------------------------------------------------------306.3闸门 -------------------------------------------------------------------316.4工作桥 ----------------------------------------------------------------326.5检修桥 ----------------------------------------------------------------336.6交通桥 ----------------------------------------------------------------336.7启闭机 ----------------------------------------------------------------34第7章闸室稳定及基底应力计算-----------------------------------------357.1 设计说明 ---------------------------------------------------------------367.1.1 计算的任务 ---------------------------------------------------------367.1.2 计算单元 ------------------------------------------------------------367.1.3 计算工况 ------------------------------------------------------------367.1.4 采用的公式 ---------------------------------------------------------367.1.5 控制标准 ------------------------------------------------------------377.2 荷载计算 -------------------------------------------------------------377.2.1 结构自重 ------------------------------------------------------------377.2.2 水载 ------------------------------------------------------------------387.2.3 扬压力 ---------------------------------------------------------------387.2.4 水压力 ---------------------------------------------------------------387.2.5 地震荷载 ------------------------------------------------------------387.3 完建期闸室抗滑稳定及地基承载验算 ----------------------------39 7.3.1.由上节计算的荷载简化结果 --------------------------------------397.3.2 地基承载力验算-----------------------------------------------------407.4 正常挡水时闸室抗滑稳定及地基承载力验算---------------------407.4.1正常挡水时的荷载简化表 -----------------------------------------407.4.2 地基承载力验算-----------------------------------------------------417.5正常挡水+地震时验算抗滑稳定及地基承载力--------------------41`7.5.1简化结果列表 -------------------------------------------------------417.5.2 地基承载力验算-----------------------------------------------------42第8章两岸连接建筑物--------------------------------------------------438.1 闸室与上下游连接----------------------------------------------------438.1.1 水闸上下游翼墙的平面布置形式----------------------------------438.1.2 岸翼墙结构形式------------------------------------------------------438.1.3构造-------------------------------------------------------------------- 448.2 与两岸的连接---------------------------------------------------------- 448.3 竖向连接 ---------------------------------------------------------------448.4 下游翼墙完建期稳定计算 -------------------------------------------458.4.1 设计说明 -------------------------------------------------------------458.4.2 完建期稳定计算 ---------------------------------------------------46谢辞-----------------------------------------------------------------------49参考文献---------------------------------------------------------------------50附录---------------------------------------------------------------------51东明水利枢纽工程设计——拦河闸设计设计总说明本枢纽位于清河东明市附近河段,以清河明山水库为水源,除工业.城市及电站用水外,由该库至东明市区见的水量供给灌溉用水7.07亿立方米。

拦河闸设计

拦河闸设计

第一章基本资料第一节工程概况该取水枢纽位于清河东明市附近河段,以清河明山水库为水源,除工业、城市及电站用水外,由该库及明山至东明市区间水量供给灌溉用水7.07亿立方米。

渠首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大明、东光两灌区全部净灌溉88.3万亩。

其中大明灌区为48.8万亩。

东光灌区为39.5万亩。

第二节地形资料清河及东陵以上为山谷河道,距离主要灌区大明、东光较远。

西苏堡以下因河道弯曲、水位较低、控制面积过小,故灌区的渠须在东陵和西苏堡之选择。

该河道长约39.0公里,河道纵坡1/4000~1/2100之间,东陵至浑河堡为1/1400,浑河堡至永清公路桥为1╱2000,公路桥至西苏堡为1/2100。

东陵以上河槽宽浅、河道紊乱,且多河叉。

东陵以下至曹仲屯,河道逐渐规整,一般主河槽宽400米。

曹促屯至西苏堡段河宽250~300米,沿河两岸有广阔滩地,宽约1~2公里,除局部地区有沙滩外,多为耕地。

清河自东陵至永清公路河段右岸为东明市防洪大堤,全长27.7公里,左岸仅有曹仲屯至前漠家堡段有堤防2.9公里。

以下重点给出李官堡及漠家堡附近河道的情况。

李官堡附近河道情况:河道顺直段长1.5公里,因有东清铁路控制,河道比较稳定,河槽宽400~420米,河底高程34.20米,深槽靠近左岸,右岸为河漫滩,两岸滩地高程38.0~38.5米,右岸距堤防160米,左岸无堤,河床比降1/2000,洪水比降1/2500。

漠家堡附近河道情况:此段河道规整,顺直段长2.5公里,河槽宽270~300米,深槽靠近右岸,河底高程最深处31.3米,一般为32.0米河岸较陡,高约4.0米,两岸滩地高程35.0~36.0米,多为耕地,左岸距堤防300米,堤高2.0米,堤顶宽2.0米,内外边坡1:1.5,较为薄弱。

右岸堤防距河槽1200米,堤高2.5为,堤顶宽4.5米,迎水坡1:2.5,背水坡1:3.0,右岸滩地有隐约低洼沟一条,蜿蜒下伸达后漠家堡村北,长约3公里,河道自1991年以来尚无变动,自修永清公路路基之后情况更为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1 基本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地质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文气象错误!未定义书签。

建筑材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批准的规划成果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闸孔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闸址的选择错误!未定义书签。

闸型确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拟定闸孔尺寸及闸墩厚度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核泄洪能力错误!未定义书签。

3消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错误!未定义书签。

消力池尺寸及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海漫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冲槽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下游岸坡防护错误!未定义书签。

4防渗排水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闸底地下轮廓线的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排水设备的细部构造错误!未定义书签。

防渗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5闸室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底板和闸墩错误!未定义书签。

闸门与启闭机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部结构错误!未定义书签。

闸室的分缝与止水错误!未定义书签。

6闸室稳定计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计情况及荷载组合错误!未定义书签。

完建无水期地基承载力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正常挡水期闸室抗滑稳定验算错误!未定义书签。

7上下游连接建筑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下游连接建筑物的作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上游连接建筑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游连接建筑物错误!未定义书签。

8 附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闸半平面布置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闸纵剖面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9.结束语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基本资料工程概况某拦河闸闸址以上流域面积2234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288万亩,河流平均纵坡1/6200。

本工程属三级建筑物。

本工程投入使用后,在正常高水位时,可蓄水2230万立米。

上游5个县25个乡已建成提灌站42处,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

闸上游开南、北两干渠,配支干23条,修建各种建筑物1230座,可自流灌溉下游三县21万农田,效益巨大,是解决某河流域农田的灌溉动脉,同时,也是解决地区浅层地下贫水区的重要水源。

地质资料(一)根据地质钻探资料,闸址附近地层中粉质壤土,厚度约25m,其下为不透水层,其物理力学性质如下:1、湿重度r湿=m3=/m3土壤干重度r干饱和重度r=/m3饱=/m3浮重度r浮2.自然含水量时,内摩擦角φ=230饱和含水量时,内摩擦角φ=200土壤的凝聚力C=/m23.地基允许承载力[P地基]=150KPa4.混凝土、砌石与土基摩擦系数f=5.地基应力的不均匀系数[η]=~6.渗透系数K=×10-3cm/s(二)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0以下水文气象(一)气温:本地区年最高气温42度,最低气温为-18度。

(二)风速:最大风速V=20m/s,吹程D=0.6Km。

(三)降雨量:非汛期(1~6月及10~12月)9个月河流平均最大流量为10m3/s;汛期(7~9月)3个月河流平均最大流量为130m3/s。

年平均最大流量36.1 m3/s,最大年径流总量为亿m3。

年平均最小流量15.6 m3/s,最小年径流总量为亿m3。

(四)冰冻:颖河流域冰冻时间短,冻土很薄,不影响施工。

(五)上下游河道断面建筑材料本工程位于平原地区、山丘少,石料需从外地供给,距京广线很近,交通条件较好。

经调查本地区附近有较丰富的粘土材料。

闸址处有足够多的砂料。

批准的规划成果(一)灌溉用水季节,拦河闸的正常挡水位为58.69m ,下游无水。

(二)洪水标准。

1.设计洪水位50年一遇,相应的洪峰流量1119m 3/s ,闸上游的洪水位为59.5m ,相应的下游水位59.35m 。

2.校核洪水位200年一遇,相应洪峰流量1642.35 m 3/s ,闸上游的洪水位6l.00m ,闸下游水位60.82m 。

2 闸孔设计 闸址的选择闸址、闸轴线的选择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施工难易、操作运用、工程量及投资大小等方面的问题。

在选择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施工管理应用及拆迁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权衡利弊,经全面分析比较,合理确定。

本次设计中闸轴线的位置已由规划给出。

闸型确定本工程主要任务是正常情况下拦河截水,以利灌溉,而当洪水来临时,开闸泄水,以保防洪安全。

由于是建于平原河道上的拦河闸,应具有较大的超泄能力,并利于排除漂浮物,因此采用不设胸墙的开敞式水闸。

同时,由于河槽蓄水,闸前淤积对洪水位影响较大,为便于排出淤沙,闸底板高程应尽可能低。

因此,采用无底坎平顶板宽顶堰,堰顶高程与河床同高,即闸底板高程为51.92m 。

拟定闸孔尺寸及闸墩厚度由于已知上、下游水位,根据断面面积公式A=(b+mh)h (b 为河床底宽,m 为边坡系数,h 为水深),可通过计算断面面积。

由资料可得b=80m ,m=2,设计高程:h 上=59.5m 、h 下=59.35 m , 校核高程:h 上=61m 、h 下=60.82 m 马道以下的面积 A 1=(80+×2)×=㎡马道到设计水位的面积A 2=(80+×2×2+6×2+×2)=㎡ 马道到校核水位的面积A 3=(80+×2×2+6×2+×2)×=㎡ 可得:A 设计= A 1 +A 2=㎡ A 校核= A 1 +A 3=㎡列入下表,如表2-1所示:表2-1 上游水头计算注:考虑壅高15~20cm 。

闸门全开泄洪时,为平底板宽顶堰堰流,根据公式08.0H h s 判别是否为淹没出流。

表2-2 淹没出流判别表计算情况下游水深hs(m)上游水头H0(m)8.0Hhs≥流态设计水位≥淹没出流校核水位≥淹没出流按照闸门总净宽计算公式根据设计洪水和校核洪水两种情况分别计算如下表。

其中ε为堰流侧收缩系数,取;m为堰流流量系数,取。

B设计=1119/×××19.6×55.84 mB校核=×××19.6×61.03m表2-3 闸孔总净宽计算表流量Q(m3/s)下游水深hs(m)上游水头H0(m)Hhs淹没系数σB(m)设计流量1119校核流量根据《闸门设计规范》中闸孔尺寸和水头系列标准,选定单孔净宽b=9m,同时为了保证闸门对称开启,防止不良水流形态,选用7孔,闸孔总宽度为:L=nb0+(n-1)d= (7×9)+(2×+4×=71m由于闸基为软基河床,选用整体式底板,缝设在闸墩上,中墩厚1.2m,缝墩厚1.6m,边墩厚1m。

如下图所示。

校核泄洪能力根据孔口与闸墩的尺寸可计算侧收缩系数,查《水闸设计规范》(规范表2-2),结果如下:对于中孔b0/b s =9/(9+=,得9.01=中ε;靠缝墩孔b 0/b s =9/(9+=,得9.02=中ε;对于边孔b 0/b s =9/( b 0 +b b )=9/(9+×2+6+(80-71)/2)=, b b =h 校核—h 底,得9.03=中ε;所以956.0241909.02973.04976.01321332211=++⨯+⨯+⨯=++++=n n n n n n 中中中εεεε(1×+4×+2×/(1+4+2)=与假定接近,根据选定的孔口尺寸与上下游水位,进一步换算流量:利用公式校核得:Q 设计=×××6319.61262.6m 3 | =%Q 校核=×××6319.61695.6 m 3 | =% 列入下表得:表2-4 过流能力校核计算表 计算情况 堰上水头H0(m) 0h h sσεQ校核过流能力 设计流量1119 % 校核流量%设计情况超过了规定5%的要求,说明孔口尺寸有些偏大,但根据校核情况满足要求,所以不再进行孔口尺寸的调整。

3消能设计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由于本闸位于平原地区,河床的抗冲刷能力较低,所以采用底流式消能。

设计水位或校核水位时闸门全开渲泄洪水,为淹没出流无需消能。

闸前为正常高水位58.69m ,部分闸门局部开启,只宣泄较小流量时,下流水位不高,闸下射流速度较大,才会出现严重的冲刷河床现象,需设置相应的消能设施。

为了保证无论何种开启高度的情况下均能发生淹没式水跃消能,所以采用闸前水深H=6.77m ,闸门局部开启情况,作为消能防冲设计的控制情况。

为了降低工程造价,确保水闸安全运行,可以规定闸门的操作规程,本次设计按1、3、5、7孔对称方式开启,分别对不同开启孔数和开启度进行组合计算,找出消力池池深和池长的控制条件。

按公式(7)、(8)、(9)、(11)计算:其中,本次设计取σ0=,ψ=,α=,收缩系数ε则通过查表差值可得。

当开孔数n=1,e=时,ε’=,μ=, Q=××9×129.8 6.77⨯⨯= hc=×= q= Q/b=9= hc ″=30.49288 1.02 5.3921+-1=3.26529.80.4928⎫⨯⨯⨯⎪⎪⨯⎭当开孔数n=1,e=时,ε’=,μ=, Q=××9×1×29.8 6.77⨯⨯= hc=×1= q= Q/b=9=hc ″=30.6188 1.02 6.761+-1=3.62829.80.618⎛⎫⨯⨯⨯ ⎪ ⎪⨯⎝⎭同理可算得其它情况的各值,将数据列入表3-3。

下游水深的计算则需要通过水闸所在的横断面图,绘制下游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并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计算:由上述三个公式综合得出一个流量公式:3/51/22/31i A Q n χ=此外,由于河床n 1和滩地n 2的糙率不同,且n1< n2,由《水力学上册》209页可得等效糙率的计算公式为: n r =2211221n n χχχ+(当渠道底部的糙率小于侧壁的粗糙系数的糙率时采用)又由于本河道断面有马道,要分两种情况计算:①当下游水深≤4.98m(马道高程-底部高程=4.98m 时,分别取Hs=0、、1、……4、、4.98m ,然后通过上述公式计算可得Q=0、、、……、、, 计算简图如下:将数据代入表3-1,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绘制出下游水位和流量关系曲线,如图3-1。

表3-1(Hs≤Q b Hsχ1+χ3χ2总湿周n r A8008080808018080808028080808038080808048080808080②当下游水深≥4.98m(马道高程-底部高程=4.98m时,该断面要考虑马道,查《水力学上册》210页可知复式断面明渠均匀流的流量计算方法:即将断面分成Ⅰ、Ⅱ、Ⅲ三个部分,再对每个部分应用公式i RiQⅠ= AⅠC i RQⅡ= AⅡCⅢiRⅡ=KⅡi QⅢ= AⅢCⅢiRⅢ=KⅢi则通过复式断面渠道的流量,应为通过各部分流量QⅠ、QⅡ、QⅢ的总和,于是:Q=(KⅠ+ KⅡ+KⅢ)i 计算简图如下:AⅠ= AⅢ=(b1+m2hI I)hⅠAⅡ=(b1+ mⅡh’)h’+(b2+ 2mⅡh’)hⅠ各部分湿周分别为χ1=χ3= b1+ h21mI+χ2= b221m+C’各部分的水力半径分别为RⅠ=RⅢ= AⅠ/χ1RⅡ= AⅡ/χ1各部分的流量模数分别为KⅠ=KⅢ= AⅠC RI =23 1nA RI IKⅡ= AⅠC RC23 1nA RC C用excel将这些公式编入表格,可设计出这两种情况的流量计算程序,通过变换Hs的值可以得出相应的Q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