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人喝酒的特点

合集下载

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品味不同地区的美酒风情

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品味不同地区的美酒风情

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品味不同地区的美酒风情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酿酒史的国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酒文化丰富多样,各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培育出了各具特色的美酒风情。

本文将就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探讨不同地区的美酒风情。

一、华北地区的酒文化华北地区是中国酒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盛产着诸多著名的酿酒原料,如优质小麦、高粱等。

华北地区的酒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传统的酿酒技艺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并传承至今。

例如,山西的老白干酒以其独特的酒体风味和特殊的酿造工艺而闻名。

而京酒作为北京地区的传统美酒,不仅具有浓郁的酒香和醇厚口感,还是中外宾客交流的重要饮品。

二、东北地区的酒文化东北地区拥有寒冷的气候和丰富的水源,因此这里的酿酒原料以高粱和大米为主。

东北地区的酒文化独特而丰富,例如,黑龙江的东北酸枣石酒是东北地区的代表性美酒之一。

它以黑龙江特产的酸枣石为原料酿造而成,口感酸甜爽口,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此外,辽宁的杏花村老陈酿和吉林的地洞黑土地酒也是东北地区备受瞩目的美酒。

三、华东地区的酒文化华东地区地势平缓,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作物的种植和酿酒工艺的发展。

这里的酿酒以米酒为主,特色鲜明。

例如,江苏的双坛老酒是华东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选用优质的大米和酿造工艺独特的双坛陈酿工艺酿造而成,口感绵甜,香醇可口,深受江苏地区民众的喜爱。

四、西南地区的酒文化西南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多样化,这里的酿酒原料以高粱、玉米和黄米为主。

西南地区的酒文化秉承着多样性和独特性的特点,例如,四川的白酒历史悠久,其中以泸州老窖为代表,泸州老窖独特的酿酒技艺和酒体风味令人赞叹。

此外,云南的白酒也以其清香和口感独特而闻名。

云南特产的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微生物发酵酿造而成,口感柔和且香气浓郁。

五、华南地区的酒文化华南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种植条件良好,因此华南地区的酒文化以果酒为主。

例如,广东的陈年普洱以其鲜明的苦涩和鲜爽的香气而著称,是华南地区备受喜爱的美酒之一。

各地喝酒习惯

各地喝酒习惯

各地的喝酒习惯及酒文化1、新疆香型:浓香为主,兼顾其他香型价位:20-60元当地品牌:肖外来品牌:茅台,五粮液……尔布拉克、伊力特,老窖、古城喝酒习惯:新疆人喝酒喜欢喝大杯,吃大肉,开场每人先喝一大杯,喝酒不能站,站着喝了不算。

新疆人爽朗好客,总觉得在饭桌上喝酒喝多了才算尽兴。

因此不少人都喜欢劝酒,否则会觉得未尽到地主之谊。

新疆人喝酒很有意思,几个朋友在路上碰到,高兴,男人吗?既然高兴那喝一点吧!于是一群人往路边小店一坐就开喝了。

一群人围着桌子坐好,要个手抓肉或一盘凉拌菜,拿一玻璃杯,新疆喝酒和内地不同第一就是酒杯不同,内地多是酒盅在新疆喝酒要拿这个喝酒,会被人笑的。

主要是容量太少,喝起来太慢。

新疆喝酒多是喝水用玻璃杯。

酒官倒酒一般是倒玻璃杯的1/4或1/5。

递给上手第一人,此人接过杯子,敲击两下桌面,示意我喝啦!一口喝完。

然后酒官倒酒递给上手第二人,以此类推。

一圈轮完,聊一会,吃些菜;在开一轮。

这种喝法速度很快,以人数来说,5到6人一圈快则10分钟慢则20分钟,一瓶的500毫升伊力大曲两到三圈就可喝完。

然后再开一瓶。

酒量不好的一会就梦游太虚了。

新疆热播喝白酒是不用小酒盅的,放一圈茶杯,一瓶白酒只够倒三杯,逐再开一瓶……尚未开始喝酒,地上已摆了几个空酒瓶。

不是去品、去咂,而是喝—----一仰头“咕咚”一大口,那看似无奇的酒便一路留热地直到人的胃中,去显现它的力量。

新疆各地的饮酒习俗各有不同。

在奇台,“三巡酒”是用烟盒为标尺,分为平躺、横放、站立三种刻度,就像一部严格的律法必须遵从这种规定。

在吉木萨尔,酒司令不是指定的,而是轮岗制,人人都有机会,通常是主人率先以身作则,给自己的酒杯斟满酒,先干为敬,然后再去给客人到酒。

市场情况:新疆酒基本都是窖香型,内地多是曲香型酒。

曲香型酒香是香,但喝起来曲子味很大,本地人一般喝不惯,这也是内地酒难进入新疆市场很重要的原因。

窖香型酒味不大,但后劲很猛。

内地酒度数一般不高,新疆酒多是45度以上,但卖的最好的基本是52度酒。

北方人和南方人喝酒的区别

北方人和南方人喝酒的区别

中国地大物博,南北方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和气候有很大的差异,在饮食文化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北方人和南方人喝酒的区别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来说道说道。

区别一:喜好“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句歌词道出了南北方气候的差异,北方天气寒冷,喝酒能够活血通络,或许就是应为这个原因,北方人更偏爱高度酒。

当然了,北方的汉子爱面子,在他们认为和白酒才能显示出他们应有的男子气魄。

北方人喝的是度数,南方人喝的是味道。

南方人斯文的形象是不可磨灭的。

他们喝酒比较注重口感,就以江浙一带江南地区为例,喝酒的排场和气势酒斯文了许多。

江南才子们最得意的事莫过于:在天气晴朗的夜晚,在月光下,温一壶好酒,吟诵诗句。

区别二:酒量北方人喝酒用碗,我们看到喝“大碗酒”的大多都是北方人,豪迈,果断是北方人的性格,当然喝起酒来业不失此风范。

因而饮酒时,杯子要大,斟酒要满,方能显出主人家“酒满心诚”;南方人喝酒用杯,南方人摆设酒宴多半是为了礼节客套,整个宴席过程,宾主都非常懂得把握分寸,多以小杯慢饮。

区别三:酒桌社交北方“要把客人喝好,先把自己喝倒”。

方人习惯先通过喝酒、交流建立感情后再谈事情。

因而在北方有很多事务多半是在这醉意朦胧中于酒桌上拍板定盘,绝无事后的拖泥带水之忧。

比如北方人喜欢喝高度烈酒,那我们酿出来的酒一定要烈、劲大,醇和厚重、甜味大的酒就不行,低度酒也不行。

南方“请客喝酒,随意就好”。

南方人喜欢喝的酒相对要温和很多,判定酒的好坏的标准更多样化,对口感的追求也更高一些。

突然,小编想到了大学时冬至包饺子,同学们你一言我两语的,那现场真的是非常“壮观”。

如果有一天,南方酒友和北方酒友凑到一桌,那场面是不是比我们包饺子更嗨呢?。

徐州喝酒的规矩

徐州喝酒的规矩

徐州喝酒的规矩
徐州是个文化历史悠久的城市,酒文化也相当丰富。

在徐州,喝酒有着一些独特的规矩。

首先,喝酒要热情好客。

徐州人以热情好客而著称,喝酒也不例外。

在徐州,喝酒就是一种社交活动,大家会相互敬酒,聊天谈笑,增进友谊。

所以,如果你被徐州人邀请喝酒,记得要表现出热情好客的态度。

其次,要懂得敬酒。

在徐州,敬酒是一种传统礼仪,也是表达尊敬和感谢的方式。

敬酒时要用两只手捧起酒杯,低头向对方敬酒,并说上一句祝福的话语,如“干杯!身体健康!”、“祝福你事业蒸蒸日上!”等等。

再次,喝酒要适量。

在徐州,虽然喝酒是一种社交活动,但是徐州人也很注重适量。

大家都知道,酒后驾车是不可取的,要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而且,过量饮酒会损害健康,影响工作和生活。

所以,喝酒要适度,懂得控制。

最后,喝酒要有品位。

在徐州,有着丰富的酒文化,各种好酒也很多。

徐州人认为,喝好酒不仅要懂得品味,还要懂得欣赏酒的文化和历史。

如果你想在徐州喝酒,建议先了解一下当地的酒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好酒,并懂得欣赏其中的文化内涵。

总之,在徐州喝酒有着一些独特的规矩,希望大家在喝酒时能够遵守这些规矩,体验徐州的酒文化和热情好客。

- 1 -。

南北风味文化相融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

南北风味文化相融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

南北风味文化相融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南北风味文化相融——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酒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品。

中国酒文化充满了丰富多样的地域特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地域的差异,南北方的酒文化展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

本文将从南北风味的差异、工艺特色以及文化符号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酒文化的地域特色。

一、南北风味的差异南方地区的酒文化以米酒和黄酒为主,口感清淡醇香,犹如细腻的琴音。

而北方地区的酒文化则以白酒为代表,浓烈的口感沁人心脾,犹如爽朗的锣鼓声。

南方地区的米酒采用糯米、高梁等原料酿造而成,酒精度相对较低,口感柔和细腻,适合搭配各种菜肴品尝。

而黄酒则以优质的糯米、小麦和麯菌为原料,经过发酵、酿造等多道工序,酒体丰满醇和,带有一丝芳香。

北方地区的白酒源远流长,选用高粱、小麦、玉米等多种谷物作为原料,通过固态发酵、高温蒸馏等工艺制作而成。

白酒酒精度较高,带有浓烈的香气和醇厚的口感,尤其适合作为佐餐的美酒。

二、工艺特色的体现南方地区的米酒和黄酒酿造工艺注重自然发酵,主要利用环境中的酵母菌进行发酵过程。

米酒酿造中,先将米蒸熟,再加入酵母,经过长时间的发酵,使得米酒口感更为醇厚。

黄酒酿造中,麯菌的使用让酿造过程更加繁琐,但也让黄酒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北方地区的白酒则侧重于固态发酵和高温蒸馏。

首先,通过糖化工艺将糖转化为酒精,随后进行固态发酵,使得酒精含量逐渐增加。

最后,利用高温蒸馏的方式提取白酒,使得酒体口感更醇厚。

三、文化符号的象征南方地区的酒文化与诗词、江南水乡等文化相结合,形成了浓郁的文人气息。

诗人常常以酒作为表达感情和审美的媒介,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融入到酒的意象中。

而南方水乡的美景也和米酒、黄酒的清香相得益彰。

北方地区的白酒则承载着草原豪情和男儿本色的文化内涵。

白酒与内蒙古大草原、黄河等地域形成了紧密的联系。

一壶烈酒、烤全羊和炙热的舞蹈,交织出了北方独特的乡土气息。

总结起来,南北方的酒文化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如细腻的琴音与爽朗的锣鼓声。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

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经济从业不同,因而所饮用的酒的来源和民间酿酒的文化情况也不同。

为此由店铺为大家分享全国各地风格各异的酒文化,欢迎参阅。

中国少数民族的酒文化蒙古族马奶酒:蒙古族传统的酿酒原料是马奶,故得名。

马奶洒的酿制历史悠久,传至今日,仍盛行于蒙古牧区。

酿制的时间自夏伏骒马下驹时始,至秋草干枯马驹合群,不再挤奶时止。

这段时间被称为“马奶酒宴”期。

酿制马奶酒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挤出马奶过两三天变酸后,马奶发生分离现象,取出浮在上面的奶油,将其余部分密封于铁锅内蒸馏,反复三四次,则酒味越来越浓。

这是制马奶酒的精工艺。

另一法为粗工艺,用发酵方法酿制。

一般是先用牛奶制成酒曲,再把生马奶倒进装有酒曲的容器里,置于较温暖处,每日启封以木杆搅动数次,使之发酵,味至微酸即可。

在夏季的内蒙草原上,凡是有牧民的地方,就有马奶酒飘香;只要有节目活动或亲友聚会,就会有马奶酒宴和敬酒歌舞。

与蒙古族生活在同一区域的达斡尔族也有酿制和饮用马奶洒的传统。

生活在内蒙古的部分鄂伦春族,用马奶、小米和稷子一起酿制马奶酒。

哈萨克马奶酒,是将马奶盛入马皮制的袋子里,扎紧口使其发酵,制成半透明、略带酸味的饮料,他们称之为“克木斯”。

因为马奶酒有健身和医疗功效,所以常饮马奶酒的蒙古族和哈萨克族牧民普遍身体强壮。

藏族青裸酒:青裸酒是藏族人民普遍喜爱的传统饮料,传说青裸酒的酿制技术是唐文成公主传授的。

在西藏民间流传有端起酒杯(碗)想起公主的民歌。

青裸酒的酿制法较简单:先将青裸洗净煮熟,捞出来摊在干净的麻布上降温,拌入酒曲,装进陶罐或木桶中密封发酵,酿成醪糟,二、三日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再过一两天即可饮用。

酒色黄绿清淡,酒味甘酸微甜,度数较低,有人称之为青裸啤酒,但无泡沫。

头道酒约15-20度,二道10度左右,三道仅5至6度。

饮之难醉,醉则难醒。

常饮的青裸酒,一般是10度左右。

另有青裸白酒,酿制法较复杂:将醪糟装入大陶罐,加入少量水。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河南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素有“中州大地、酒乡之邦”的美誉,拥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

河南酒文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酒仪礼节而闻名,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

在河南酒文化中,喝酒有一套独特的礼仪。

首先是敬酒。

在宴会上,主人要先敬酒给长辈、贵宾,然后再敬酒给其他宾客。

敬酒时,要起身,右手捧酒杯,左手托住右手肘,微微看着对方,鞠躬敬酒,并说上一声“请”。

对于被敬酒的人,要接过酒杯,起身回敬一杯,然后再喝掉。

这种敬酒礼仪体现了河南人对于长辈和贵宾的尊重之情。

其次是劝酒。

在河南宴席上,主人常常会给客人劝酒,这是一种表达热情好客的方式。

劝酒时,主人会举起酒杯,对客人说上一声“请”,客人要接过酒杯,与主人碰杯,然后再喝掉。

如果客人不想喝酒,可以用手指拨开酒杯,表示谢绝。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谢绝了酒,也要与主人碰杯,表示对主人的尊重。

第三是干杯。

在河南,干杯是一种重要的酒仪礼节。

当主人对客人说上一声“干杯”,客人要举起酒杯,与主人对碰,并一饮而尽。

干杯不仅表示对主人的敬意,也是河南人豪爽豪放的表现。

在河南酒文化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比如,酒杯要握住杯底,不能握住杯身;喝酒时要小口喝,不要一饮而尽;喝完酒后,要将酒杯放回原位,不要随意乱放;与人对碰酒杯时,要保持杯底相对,表示平等和谐。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是河南人对长辈和贵宾的尊重,也是人们之间交流互动的方式。

通过遵守酒仪礼节,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拉近彼此的距离。

河南酒文化喝酒礼仪是河南人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它体现了河南人民热情好客、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

在今天,我们仍然应该尊重和传承这一文化,让河南酒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喜爱河南酒文化,为推动中华酒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南北风情对比中国南北酒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南北风情对比中国南北酒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南北风情对比中国南北酒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南北地区因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独特的风情和文化。

南北酒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具有明显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本文将就南北风情、文化背景、酿造工艺、饮酒习俗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以探究中国南北酒文化的差异与共通之处。

一、南北风情的差异1.风景特色不同中国南部地区以江河湖海为特色,溪水潺潺,山水相映成趣。

而北部地区则主要以平原、沙漠和草原为主,形成了广袤的天地与壮丽的原野景色。

这种地理环境的不同使得南部的风景更为秀丽柔和,而北部则更显雄奇壮丽。

2.气候差异显著南北两地的气候差异显著,南部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如春;北部则干燥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

这种气候差异为南北人民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酒文化的形成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3.民俗风情有异南方人民热情好客,喜欢热闹,婚丧嫁娶、节日庆典都会举行盛大的酒宴以表示喜庆或表达敬意。

而北方人民则更多地注重实用和节约,酒宴规模较小,更为朴素,更注重亲情、友情。

二、酒文化的差异1.酿造工艺的不同南北两地的气候和水质条件不同,因此酒的酿造工艺也存在明显差异。

南方因气候湿润,适合酿造以糯米和高粱为原料的甜酒,如南方名酒黄酒;而北方因气候干燥,适合以小麦、大米为原料的清香型酒,如北方名酒白酒。

2.酒的种类和口感南方的酒种类繁多,口感多样,如黄酒、米酒、绵竹酒等,其中以黄酒最为有名。

黄酒酒体较厚重,口感醇和、芳香四溢。

而北方则以白酒为主,白酒清澈透明,香气独特,较为浓烈。

3.饮酒礼仪的异同南北地区在饮酒礼仪方面也存在一些差异。

南方人讲究以酒交友,主持人会向客人敬酒表示尊敬,客人回敬时需敲杯并表达祝福或感谢的话语。

而北方人则更注重饮酒能力和胆量,常常会进行饮酒比拼,互相碰杯,一吸而尽。

三、酒文化的共通之处1.酒文化与节庆相关无论南北,中国人民在重大节庆和重要场合的庆祝活动中,都会使用酒作为庆祝的主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各省人喝酒的特点
北京人北京人没有过多虚伪的修饰成分,一碟小葱拌豆腐,一瓶二锅头就能侃半天,劝酒时懂得甜言蜜语诱惑、花言巧语刺激、也懂得用豪言壮语自我抒情,最后灌得大家朦朦胧胧地醉成一片时,他自己自言自语,一直到醉醺醺倒头一睡大家不言不语为止。

天津人天津百姓最爱白干,度数越高越起劲,配上一包酱杂样、大果仁、牛蹄筋喝的不亦乐乎,并非穷喝,更喜欢享受其中滋味。

河北人河北人喝酒很讲究的是排场,意思是参加的人多多益善,一个人喝叫喝闷酒,两个人喝也不过瘾,非得三五成群,甚至召集一帮子人,喧天吼地。

酒的品种也不大讲究只要是纯粮白干就行。

山西人酒未喝完不上饭,一般情况下,主人敬的第一轮酒,客人不喝是不行的,否则被认为看不起主人,客人无论酒量大小,要接酒痛快。

山西人待客十分讲究礼节,主人要显示热情与隆重,故以满为敬,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主人劝酒,客人要端起酒杯来轻抿一口以示礼貌。

内蒙人极力劝酒是内蒙古人的习惯。

内蒙人酒量虽大但喝酒人总数少,喝酒的规矩是按一定的顺序每个人提一次酒,“提酒”就是端着自己的酒表达自己的一些意思和感情,每个人
提完,大家杯中的酒都得喝完,多少人提酒,每人就得喝多少杯,轮一圈下来,大家差不多被搞定了。

山东人喝酒时间一般比较长,除了一些礼仪性的筵席控制在一个小时左右,一般酒席时间要超过3小时,所以在山东除了酒量小的,一般人一场酒要喝个半斤八两,等酒席结束后,大部分肯定是舌头大了,步子歪了。

江苏人酒桌上流传这样一句话:东北虎,西北狼,喝酒喝不过江苏小绵羊!这里的江苏小绵羊便指的是徐州人。

丰沛两县的人酒量直接可以和内蒙古大汉叫板,战斗力十分惊人。

徐州人喝酒喜欢一口闷,不管大杯小杯。

徐州人劝酒的功力也十分了得,目的就是喝倒对方。

不过大部分江苏人喜欢喝甜酒。

安徽人安徽人喝酒喜欢炸雷子,关于“炸雷子”有两种说法,一是把一小杯白酒沉到一大杯啤酒里然后喝,这种饮法比较独特,在家里面喝酒时多见。

二是指两杯相撞发出的“铿锵”响声,习惯是只要是听过响的,就得喝干喝净。

“炸雷子”这种本来盛行于安徽淮北一带的喝酒风格,现在则蔓延至全省很多地区,蔚然成为一种饮酒之风。

浙江人浙江地处沿海又是黄酒故乡,所以向来是葡萄酒和黄酒的消费大省,白酒消费相对较低。

浙江人喝啤酒都是海量,开始喝的时候,不是一瓶一瓶的拿开的,而是箱(6瓶),一般要喝个3、4箱才是兄弟。

东线一带的地区,例如万宁、
琼海和文昌,那里喝酒的风气不是很浓,民风清爽,温和,酒不是主要的饮品,东线市县主要以茶为主。

福建人福建人里,每个地方喝酒又很不同,泉州人喝酒喜欢喝群酒,就是群PK,一堆人在一起分成2边,互相较劲;龙岩人喝酒,讲究单挑,今天就是我跟你的战场;厦门人喝酒很文明,只敢坐在小店门口喝个几瓶,点到为止。

上海人上海人喝酒讲究情调,上海男人喜欢喝小老酒。

上海是南北文化交汇地,因此喝酒也融合了南北的特性,上海的正规应酬场合,通常不上白酒,最多是啤酒、葡萄酒以及各种非酒精饮料。

即使劝酒也彬彬有礼,不强人所难,所以不会喝酒的人也无需惶恐。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北人喝酒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习惯,那就是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身体强弱,坐在桌上就得一视同仁,一起拼酒,比酒量。

冰城哈尔滨有“啤酒城”的美誉,当地人的酒量常令外地人瞠目。

三伏天,两个小伙子能在酒馆喝一箱24瓶的啤酒,平常的如同喝白开水一般。

两广(广东和广西)广东人性格比较含蓄,没有北方人那么粗犷,口味不及北方人重,喝酒不喜烈酒,洋酒在广东也是大行其道。

广东人喝酒,讲究随意,举杯相碰后由着自己的意愿想喝多少就喝多少,只要你自己觉得公平和心里过意得去,彼此就很少强迫。

海南人没有酒就像没有海南人一样。

喝了点酒就胡说八道,
锅碗瓢盆满屋子飞;喝了酒,一个村子的人可以毁了另一个村子;喝了酒,妈妈都可以不认得。

但海南人喝酒却很随意,也从不讲究到底什么样的酒是好酒,跟喝白
湖北人湖北人极重感情,而且把喝酒看作是衡量友情深浅的试金石。

谓之“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胃出血”。

湖北人的酒量比不上山东人、东北人和河南人,但是湖北人喝酒很实在,特别是湖北人给别人敬酒自己也喝这一点不同于北方人,这种劝酒的方式,一般客人不喝酒也会喝下去不少。

湖南人湖南人喝酒不需要理由。

总是拿着自己面前酒瓶里面的酒往别人的酒杯里面倒,开始的时候不喝酒,打死也不喝,到最后开始发飑,把别人都灌醉,不喝酒的人在桌子上话很多不停的策着别人喝酒,比较喜欢几个人围攻一个。

河南人请客的喝一杯,被请的最少就得喝三杯,这就是河南人喝酒的习惯。

更多的河南人是喝了酒以后不像其它省的人爱发酒疯,而是无论在哪儿喝多了,都要努力的回家,并且大部分人都能够自己回到家里,然后一头栽到床上呼呼大睡,至到酒醒。

江西人江西人整体不太能喝酒,整体在全国排名相对靠后,有一句顺口溜就能概括江西人喝酒的特点:喝一斤大步走(内蒙男人)喝一斤扶墙走(河南男人)墙走我不走(江西男人)。

甘肃人甘肃很多人都喜欢饮酒,但是在饮酒时能够注重文明、礼仪和娱乐,反对不文明的粗野行为。

在聚会饮酒时,敬酒者一般都要唱着祝酒歌给大家敬酒。

客人告别时,为表示挽留,并要敬上送别酒。

在吉庆场合,一般都不会强迫客人饮酒。

不会饮酒的人,只要说明理由,就可以少饮或者请别人代饮。

宁夏人宁夏人性格淳朴善良,为人正直,讲原则能喝酒的不多。

酒场上,也讲究酒规。

与人交往看重人品,喝酒还讲酒品。

宁夏人喜欢用枸杞泡酒,宁夏喝酒高手多集中在银川、盐池。

青海人青海人善饮,豪饮,这在全国是小有名气的,婚丧嫁娶喝、添人进口喝,百岁满月喝、升官发财喝、乔迁搬家喝、动土上梁喝、耕地播种喝,开镰收割喝,朋友聚会喝、迎来送往喝、逢节遇假喝、初一十五喝,万事具备喝、只欠东风喝,愁眉不展喝,喜上心头喝,春来踏青喝、夏日乘凉喝、秋逢阴雨喝、东飘雪花喝。

新疆人新疆人喝酒喜欢喝大杯,吃大肉,开场每人先喝一大杯,喝酒不能站,站着喝了不算。

新疆人爽朗好客,总觉得在饭桌上喝酒喝多了才算尽兴。

因此不少人都喜欢劝酒,否则会觉得未尽到地主之谊。

新疆喝酒多是喝水用玻璃杯。

酒官倒酒一般是倒玻璃杯的1/4或1/5,递给上手第一人,此人接过杯子,敲击两下桌面,示意我喝啦!陕西人陕西人喜欢大
口吃肉,大碗喝酒(西凤酒有点偏辣,外地人喝不习惯),陕西人比较豪爽、粗犷,但同时又是礼仪之邦,所以敬酒时就有这样的特点:在聚餐时先敬老者,后敬有地位之人,劝酒时不能强行,只能随意,但你敬酒时就不能随意,必须一口干了,同辈间更不用说,必须满杯。

陕西人喝酒谁直爽谁受人欢迎,痛痛快快喝酒下,忽然急刹车,“兄弟就是这些量”,众人都同意,不怕做作。

四川及重庆这俩地方人喝酒也很豪爽,虽然偶尔会耍些花招,但追求的是主客同欢,如果自己倒了希望别人也别立着。

云南和贵州一有酒便是宴,最能体现云贵人粗矿豪放性格的莫过于喝酒。

云贵人爱酒如命,视饮酒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有着不同的豪饮风俗。

凡过节喜庆日子,如果不喝酒,那就是穷得实在没有法子弄到酒。

宾客来了,无论男女老少,均以酒敬客,各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独特的饮酒特点。

西藏唱酒歌是藏族饮酒一大特点。

每逢重大场合(如婚宴、村寨聚饮等)敬客人酒时,要先擎着酒杯唱酒歌,歌词多为即兴之作,内容都是赞颂、祝福之词。

藏族善用譬喻来表达感情。

唱酒歌时,身子要伴着节奏舞蹈,杯中的酒却绝不许洒出。

客人有时也要唱酒歌回敬,此唱彼和,气氛十分热闹,把宴会推向高潮。

港澳台地区喝酒不怕醉,真正的是喝酒图醉,和他们在一起喝酒,唯一能把他们拉下马的办法就是喝快酒,大杯喝酒,
快刀斩乱麻。

像台湾人一直喝高度的高粱酒,动则53度以上,很少有低度酒并且有着喝慢酒的习惯。

时间越长功力越强。

要是与台湾人拼慢酒,大陆人不会占上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