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
关于诚实守信的成语

9、诚信是一种风格,一种形式,一种人品,一种态势;诚信是一种修养,一种潇洒,一种境界,一种伟大;“诚实”是诚信之本,诚时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才能使高贵的头颅真真昂起;“受信”是诚信之则,受信才能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5、诚信是一朵兰花,它开在人们荒芜的心田;诚信,是一杯浓茶,它让生活更加浓郁芳醇;诚信是一道劲歌,它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人处事的最基本准则。
6、也许你只是路旁一株普通的小草,无法如鲜花般灿烂迷人;也许你只是山涧一条不为人知的清泉,无法如大海般浩瀚奔腾;也许你只是芸芸众生中一平常之人,无法如伟人般惊天动地举世瞩目……你可以如此普通平常默默无闻,但绝不可以丢掉诚信这做人之本立事之根,要让诚信与我们同行。
10、“诚信”是我们祖先传承下来的美德,所谓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讲诚信既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又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还是连接友谊的五彩纽带。
11、诚信没有重量,却可以让人有鸿毛之轻,可以让人有泰山之重;诚信没有标价,却可以让人的灵魂贬值,可以让人的灵魂高贵;诚信没有体积,却可以让人的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也可以让人的心胸宽广,高瞻远瞩;诚信没有色彩,却可以让人的心情灰暗、苍白,可以让人的情绪高昂、愉快!
4、俗语曾说:人的嘴巴所表达出来的都是最迷人的字眼,倾吐的是最真挚的情感。而这“最迷人的字眼”,“最真挚的情感”全产生于做人最基本的诚信血液。书上解释说——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内诚于己,诚实无欺、诚实做人、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收信义。在我看来,诚信就像一股血液,是我们做人之根本!
诚信

诚信什么是「诚」?「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
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
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
」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
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
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
」「信,诚也。
」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戒欺「戒欺」,即不自欺亦不欺人。
《礼记·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意谓真诚实意就是不自欺。
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
」即使在闲居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仍能谨慎不苟且,不会自欺。
中国现代学者蔡元培先生说过:「诚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亦不可为人所欺。
」可见,戒欺是诚信的重要准则之一。
杨震「不受四知金」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
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王密深夜带十斤黄金私赠给杨震。
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
」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很羞愧地走了。
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说明他的道德修养已达到了不自欺的「慎独」境界。
只有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做到不自欺,才算是真正的「诚信」。
胡雪岩与「戒欺」牌匾著名徽商胡雪岩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向内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
什么是诚实守信

什么是诚实守信1、诚信一词的由来诚信一词最早是分开使用的,“诚”和“信”都是传统道德的主要内容之一。
最早将“诚”与“信”连用的是春秋时代齐国著名的政治家、经济学家管仲。
他明确提出:“先王贵诚信。
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枢言》)。
认为诚信是凝聚人心、使天下人团结一致的精神基础。
2、何为“诚”、何为“信”?诚信的含义是什么?(1)《汉语大词典》如是说:诚实、真诚、忠诚谓之“诚”;诚实无欺、实践诺言谓之“信”。
连起来即为“诚信”,人之品性之谓也。
(2)“诚”、“信”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诚”和“信”本来是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常常用来互相训释。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从人言。
”。
古代张载说:“诚善于心谓之信。
”但细释古书可以知道,“诚”“信”二字,意义并不完全相同。
诚是真实不欺的品格。
古代思想家先后对诚做过很多解释,如“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诚,实也”;“诚者,不欺者也”;等等。
这些解释其义大体相同。
概括地说,诚即是有真心、真言、真行,不存伪诈。
诚的基本要求就是不自欺、不欺人。
信的本义是“从人”、“从言”,“人言为信”,其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说出的话、许下的诺,就一定要做到、要践行。
信与诚一样,其基本要求也是真实不欺,但它更侧重于对人讲话的真实不欺,要遵守自己对他人的承诺。
“就言上说,是发言之实”;“就事上说,是做事之实”。
也有人说“诚”的本义是真实、真切,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诚实、真挚等含义。
“信”的本义是求真、守诚,引申为人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行为时则有追求真理、信守承诺等含义。
(3)“诚”与“信”的区别“诚”与“信”之间侧重点不同。
“诚”是为自己的,“信”是为他人的。
“信”字有“诚”字所没有的含义,就是信任关系。
信任关系只有在两个主体之间才能展开。
要么是自己信任别人,要么是自己得到别人的信任。
使别人信任自己,就会逐步形成与诚信的道德,你的一言一行可以为别人所相信,你就有了信誉,也就会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信任你。
诚信是什么意思

诚信是什么意思
诚信的意思如下:
1、诚信泛指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用,一诺千金等等。
但一般主要是指两个方面:一是指为人处事真诚诚实,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二是指信守承诺。
2、在一般意义上,“诚”即诚实诚恳,主要指主体真诚的内在道德品质;“信”即信用信任,主要指主体“内诚”的外化。
“诚”更多地指“内诚于心”,“信”则侧重于“外信于人”。
“诚”与“信”一组合,就形成了一个内外兼备,具有丰富内涵的词汇,其基本含义是指诚实无欺,讲求信用。
作者认为,千百年来,诚信被中华民族视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形成了其独具特色并具有丰富内涵的诚信观。
这样的诚信观在当今的市场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道德作用。
诚信(互动百科)

诚信(互动百科)诚信开放分类:多义词编辑词条分享商人的诚信不是狡诈,是一种态度和理念,对于商人而言,仅仅是自己做,而别人去评价的才是诚信。
任何用金钱购买的,媒体广告起哄的,自吹自擂的诚信不叫诚信乃是欺诈。
编辑摘要目录1 基本内涵2 思想渊源3 本质特点4 类型与表现5 功能和作用诚信- 基本内涵诚信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
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
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诚信- 思想渊源诚信:从传统走向现代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
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
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
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
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
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
”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
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诚信

诚信1.诚信的内涵西方国家的诚信观念最初发源于希腊,其本意是尊重事实和信守诺言。
美国学者迈克尔.D.贝勒斯即说:“诚信一般被定义为忠于事实或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遵守公平交易的合理商业标准。
”而随着西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贸易促使商品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契约这一重要的商业手段和交际原则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诚信更多的代表着相互承诺、相互依赖和互利互惠的契约诚信。
在西方国家的诚信体系之中,契约诚信要求双方必须信守承诺,一方如果违背了诚信,另一方即会取消所赋予他的权利,最终结果就是造成双方利益上的共同损失。
比如美国的次贷危机,即是诚信缺失的一大警钟,给西方世界乃至全球都上了一堂重要的诚信教育课。
在我国,对诚信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过此时的“诚”主要是指对鬼神的虔诚,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如《尚书》中“神无长亨,亨于克诚”。
而至《周易》中所讲的“修辞立其诚,诚所以居业也”则已经摆脱了宗教色彩而赋予了“诚”道德意义,认为“君子不论说话、立论都应当做到真诚无妄。
”宋代时期,理学家对“诚”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
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
在一般意义上讲,“诚”即指诚实诚恳,主要是指真诚的内在品质,“信”则指信用信任,主要指内诚的外化。
“诚”与“信”组合一体即形成了内外兼备的道德品质,千百年来被中化民族视为自身行为规范和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伦理规范和道德标准。
总的来说,诚信就是人们立身处世、待人接物所必须具备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行为品质,是一种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2.大学生诚信的意义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规范。
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的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
诚信ppt课件

学校教育中加强诚信教育举措介绍
01
02
03
课程设置
学校应在思想道德修养课 程中加强诚信教育,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 道德观。
活动开展
学校可组织诚信主题演讲 、诚信故事分享等活动, 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诚信 的重要性。
校园氛围
学校要积极营造诚信为本 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 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诚信的 熏陶。
互动讨论
对课程中进行的互动讨论环节进行回顾,总结学生的观点和见解,加 深理解。
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展望
社会环境变化
诚信缺失问题
分析当前社会环境下诚信体系建设的发展 趋势,如政策法规、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变 化。
探讨未来可能出现的诚信缺失问题及其对 社会和个人带来的影响,提高警惕性。
诚信建设措施
个人诚信意识培养
诚信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诚信概念及内涵 • 诚信现状分析 • 弘扬和培育诚信价值观途径探讨 • 校园内营造良好诚信氛围策略建议 • 个人如何践行诚实守信原则 • 总结与展望
01
诚信概念及内涵
诚信定义及意义
诚信定义
诚信是指言行一致,言出必行, 不欺骗、不欺诈、不偷盗、不抄 袭、不做假,遵守承诺和法律法 规的品质和态度。
举办诚信主题演讲、征文比赛
鼓励学生分享诚信故事,提高诚信意识。
开展诚信教育月活动
通过宣传展板、讲座、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诚 信知识。
3
设立诚信志愿者岗位
招募志愿者参与诚信宣传、监督等工作,发挥学 生主体作用。
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形成良好风气
利用校园媒体宣传诚信理念
如广播站、电视台、校报等传播诚信故事和案例。
诚实守信宣传标语三篇

诚实守信宣传标语三篇【导语】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
下面是整理发布的“诚实守信宣传标语三篇”,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篇一】诚实守信宣传标语1、人无诚信不立,业无诚信不兴,国无诚信不强。
2、诚实守信,快乐人生。
3、诚实守信是面明镜,不诚实的人在他面前,都会露出真相。
4、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
5、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6、诚信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金钱。
7、诚信者,受人爱戴尊敬也。
8、诚信比一切智谋更好。
9、诚信为本,学做真人。
10、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
11、诚实是美德,信用是生命。
12、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
13、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14、创起诚信校园,树起诚信学风,成为诚信学子。
15、只有种下诚信的苗,才能结出诚信的果。
16、诚信犹如一颗青涩的果,你咬一口,虽然很苦,却回味无穷,倘若你将它丢弃,便会终身遗憾!17、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18、信赖源自诚信,诚信创造未来。
19、人人讲诚信,事事守信用。
20、诚,乃信之本;无诚,何以言信?诚而有信,方为人生。
21、诚信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善于欺骗的`人,永远到不了桥的另一端。
22、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23、诚信,是一股清泉,它将洗去欺诈的肮脏,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洁净。
24、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25、知识是财富,诚信也是一种财富,拥有知识能使你变得充实,拥有诚信能使世界变得更美好!26、诚信,如一把钥匙,打开你我心中那扇门上的锁,让我们敞开心扉,沐浴那友谊的阳光。
27、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28、诚信是人的本钱,没有诚信的人是一个失败者。
29、诚信,让心灵无瑕,让友谊长存,让世界美好!30、诚信是一种自我约束的品质,不是通过一篇文章或一句话就能检验得出的。
31、诚信是人生之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诚信是社会最普遍也是最基本的伦理价值需要。
当今社会,随着交换关系的日趋复杂,市场主体对诚信的需求也日趋强烈。
不仅经济活动需要诚信,而且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一切社会领域都需要诚信。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加强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诚信?我们今天的社会为什么如此需要诚信呢?诚信的含义与本质诚信这一范畴是由"诚"和"信"两个概念组成的。
诚,指真诚、诚实;信,指信任、信用和守信。
"诚"与"信"合起来作为一个科学的道德范畴,是现代社会的产物。
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政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以及文化的多元化和交往方式的现代化,无不凸显着诚信的价值并要求践行诚信。
我们可以把诚信定义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同现代经济契约关系和民主政治密切相关并继承了传统诚信美德的真诚无欺、信守然诺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诚信的本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首先,诚信是一种人们在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和生活实践中必须而且应当具有的真诚无欺、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信守然诺的行为品质,其基本要求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诚信之诚是诚心诚意,忠诚不二;诚信之信是说话算数和信守然诺,它们都是现代人必须而且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诚信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人们以求真务实的原则指导自己的行动,以知行合一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
在现代社会,诚信不仅指公民和法人之间的商业诚信,而且也包括建立在社会公正基础上的社会公共诚信,如制度诚信、国家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组织诚信等。
这就是说,任何政府和制度都要按照诚信的原则来组织和建构,亦需按照诚信的原则行使其职权。
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和精神,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制度就会成为不合理的包袱。
再次,诚信是个人与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辩证统一。
诚信本质上是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或者说信念伦理与责任伦理的合一,是道义论与功利论、目的论与手段论的合一。
如果说"诚"强调的是个人内心信念的真诚,是一种品行和美德,那么"信"则是诚这种内在品德的外在化显现,是一种责任和规范。
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诚于中而信于外"的说法。
诚信不仅是一种道德目的,是人们应当具有的一种信念,而且也是一种道德手段,是人们应当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和谋取利益实现利益的方式。
诚信,既可以是价值论和功利论的,又可以是道义论和义务论的。
价值论和功利论的诚信观把诚信作为一种价值和实现目的的手段,认为人们如果不讲诚信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完善,也很难取得长久而真正的利益。
道义论和义务论的诚信观则把诚信视为一种应尽的义务和内在的要求,认为人们讲求诚信是提升自身素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需要,讲求诚信哪怕不能带来物质上的利益,仍然是弥足珍贵的。
我们主张在诚信问题上把道义论和功利论结合起来,既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又把诚信的讲求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使诚信的讲求既崇高又实用,既伟大又平凡,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极高明而道中庸"的价值特质。
总之,诚信是一切道德的根基和本原。
它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美德和品质,而且是一种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仅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和价值,而且是一种外在的声誉和资源。
诚信是道义的化身,同时也是功利的保证或源泉。
诚信的类型与表现诚信有不同的类型和表现。
从纵向的历史坐标看,我们可以把诚信区分为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中古农本社会的家族或人际诚信、近现代契约社会的公共诚信。
原始血缘社会的天然诚信以与血缘关系相关联为基本特征,它产生于原始群体内部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血缘群体是同类群体的行为边界。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的原始社会,个体完全依赖于血缘群体并天然地产生了对血缘群体的忠诚信用,所以"讲信修睦"成为原始人的基本行为规范。
而且这种天然诚信是同天然的团结与勇敢、原始的群体主义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阶段的诚信自然性的因素多于社会性的因素,总体上看是朦胧的、混沌的和缺乏思想内容的。
中古农本社会的诚信是同身份等级依附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家族或人际诚信。
农本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闭的内向经济,受狭隘的时空和交往的局限性制约,它依赖于家族亲情纽带和"熟人社会"进行生产、交换和消费。
人们在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世界里生活,并因此形成维系这一熟人社会的诚信及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
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的身份等级不同,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也就不同,因而诚信的内容、性质和方式也不一样。
近现代市场社会,诚信以契约为基本特征。
近现代社会与传统农本社会的一个本质区别在于从身份到契约、从熟人社会到陌生人社会、从人身依附到人身独立。
近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以交换为主要方式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开放的外向型经济,它斩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情纽带,打破了传统的地域限制,使"熟人社会"进入到"陌生人的世界"。
在这样的社会,商品交换的诚信只能依靠契约与合同,并在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得以展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诚信规范从潜意识形态发展为显意识形态,并且日趋明朗和具体,成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准则。
从横向的现实坐标看,我们可以把一个社会的诚信区分为经济诚信、政治诚信和文化诚信。
经济诚信是指经济生活和物质文明建设中的诚信,是直接同谋利计功行为相关联的诚信,主要表现为企业诚信。
市场经济应当是诚信经济,诚信是市场经济的灵魂。
作为借贷者,能否获得市场信任,视其偿债能力如何;作为经营者,能否获得出资者的信任,视其经营能力如何;作为代理者,支配他人资产能否获得信任,视其依法对他人承担资产责任的能力如何;作为劳动者,能否获得劳动力市场的信任,视其敬业精神和职业能力如何。
随着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和期货交易等新的交易方式的兴起,信用伦理精神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市场经济越发达,就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先决条件。
所以,富兰克林说:"信用就是金钱。
"信用、信任和信誉是现代经济活动的通行证,也是确保其成功的动力源泉和优势资本。
现代信用是经济活动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庄严承诺和社会各界对其履诺的肯定性评价。
信用有借贷资本意义上的专业信用(包含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和消费信用)和一般经济活动的社会信用。
信任是交易双方在信用的基础上构成的经济关系,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有从事商业活动的良好环境。
信誉则是一般信用关系的升华,守信用的企业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信誉,能够得到其他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
信誉又是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资源,甚至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本。
信誉好的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具有较高的知名度,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经济诚信包含了生产诚信、交换诚信、分配诚信和消费诚信等环节,并体现在经济决策、经济活动和经济评价等方面。
政治诚信是指政治生活和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政府诚信。
治理国家应当讲求诚信。
孔子的学生子贡向孔子请教治国之道,孔子将其概括为"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当子贡再问在这三者中必须去掉一项并请问先去哪一项时,孔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去兵。
"子贡又问,在"足食"与"民信之"两项中还必须去掉一项,应该先去哪一项时,孔子答道:"去食。
"在孔子看来,"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对于国家之"立"比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食更为重要。
荀子对此也有深刻的认识。
他认为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因此治国从政当以建立信德为主旨和根本。
在现代社会,政治的民主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它要求按照诚信的原则规范政府及其官员的行为,增加政府行为的透明度,避免行政垄断和行政工作的暗箱操作,做到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建立诚信政府。
此外,政治诚信还包含政治活动和政治体制诚信。
文化诚信是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诚信,主要表现为教育诚信和学术诚信等方面。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价值导向。
为此,就应当加强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公民道德建设,在各行各业中推行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制度,坚决铲除精神文化领域中的不诚信行为。
诚信的功能和作用在社会生活中,诚信不仅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
第一,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
诚信是个人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和品格。
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的品德和素质,不仅难以形成内在统一的完备的自我,而且很难发挥自己的潜能和取得成功。
程颢程颐指出:"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
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
"(《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诚"不仅是德、善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
"信"是一个人形象和声誉的标志,也是人所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道德品质。
孔子说:"信则人任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诚于中而必信于外。
一个人心有诚意,口则必有信语;心有诚意口有信语而身则必有诚信之行为。
诚信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保障,也是个人修德达善的内在要求。
缺失诚信,就会使自我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个人也难于对自己的生命存在做出肯定性的判断和评价。
同时,缺失诚信,不仅自己欺骗自己,而且也必然欺骗别人,这种自欺欺人既毁坏了健全的自我,也破坏了人际关系。
因此,诚信是个人立身之本,处世之宝。
个人讲求道德修养和道德上的自我教育,培育理想人格,要求以诚心诚意和信实坚定的方式来进行自我陶冶和自我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