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2020年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细则

合集下载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全科医生转岗各阶段培训内容及要求【模板】

全科医生转岗各阶段培训内容及要求【模板】

全科医生转岗各阶段培训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理论培训(2个月)时间安排:集中培训8周,每天8学时,培训不少于320学时。

其中全科基础理论授课学时160学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专家讲座116学时,临床技能实践培训30学时。

培训内容:分为全科医学及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理论、医患关系、社区康复、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信息管理、卫生法规、社区基本诊疗、专题讲座等八个模块。

(一)全科医学概论掌握:1.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

包括:国内外全科医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背景;主要概念和基本原则;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全科医生的服务模式和工作方法。

2.社区卫生服务管理。

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内外对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研究的新发展、新成果;社区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国家医疗卫生改革相关政策。

3.居民健康管理概念。

包括:健康管理的基本概念;生命周期保健和临床预防的概念与原则;疾病筛检的原则与方法;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功能与服务体系;社区慢性病的全科医疗管理技能,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COPD等慢性疾患者和高危人员进行管理的技能,包括慢性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及评价、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防治原则与工作内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规范;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基本方法。

熟悉:我国基层卫生服务相关政策。

(二)医患关系与人际沟通掌握: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医患关系模型及其意义、全科医疗中医患关系的建立与维护;遵医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的方法;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熟悉:常见医疗纠纷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三)康复医学掌握:康复医学的概念;社区康复的基本原则、服务模式与内容。

熟悉:康复评定的种类和特点;常用物理疗法、作业疗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方法。

(四)公共卫生服务1.实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

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社区诊断有关的资料收集与整理方法;了解:卫生统计分析方法以及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2.健康教育。

掌握: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病人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健康行为干预模式;健康教育干预计划设计、实施与评估;社区营养指导。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精)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精)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全科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养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全科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培养方式具体科室时间分配(月)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合计27个月)内科12神经内科2儿科2外科2妇产科1急诊医学科 3.5皮肤科0.5眼科0.5耳鼻咽喉科0.5传染科0.5精神科1康复医学科0.5中医科0.5选修科室0.5基层实践培训基层实践基地6(合计6个月)注:各培养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师规培

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师规培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全科医学又称家庭医学,是整合目前的生物医学、心理学及社会学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学科,合格的全科医师应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成为医疗保健提供者、保健方案决策者、健康知识传播者、社区健康倡导者及健康资源管理者。

一、培训目标主要为基层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合格全科医师。

二、培训年限和方式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年限为3年(实际培训时间不少于33个月)。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培训,具体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表1轮转科室及时间注:各培训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订轮转计划。

随着基层实践基地的健全,根据实际情况,有关地区可逐步探索适当延长基层实践培训的时间。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培训对象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

医,学.全在.线搜集.整理 内科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轮转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轮转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对于轮转时间较长的内科等科室,可结合实际情况分段进行安排,以促进学员的消化和理解。

(二)基层实践培训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医疗卫生管理等技能训练。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标准(征求意见稿)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为做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工作,制定本培养标准。

一、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具有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专业素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独立开展工作,以人为中心、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与社区居民提供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的合格全科医生。

二、培养年限和方式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年限为3年。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养年限。

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以提高临床和公共卫生实践能力为主,在国家认定的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的各相关临床科室和基层实践基地进行轮转培训,具体培养安排见表1。

(一)临床科室轮转培训。

住院医师参加临床培训基地中主要临床科室的诊疗工作,接受临床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学习相关专业理论知识。

总计培训时间为27个月。

轮转期间,内科和神经内科病种及其例数的要求主要在病房完成,不足部分在门诊补充,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8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5张;神经内科安排病房时间应当不少于1个月,管理床位数不少于3张;儿科可安排在门诊或病房完成;其他科室可安排在门诊完成;部分科室(如康复科、中医科)轮转,可在基层实践基地完成;少见病种、地方病、传染病及季节性较强的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临床科室轮转期间每周应当安排不少于半天时间学习相关学科知识。

(二)基层实践培训。

主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完成,住院医师接受全科医疗服务、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基层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等技能训练。

总计培训时间为6个月,具体时间安排可根据实际情况集中或与临床科室轮转部分穿插进行。

表1 培养方式及时间分配表注:各培训基地根据本标准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三、培养内容和要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内容包括理论培训和临床技能培训。

理论培训内容以临床实际需要为重点,主要包括①医学伦理与医患沟通;②有关法律、法规(具体见附表有关医疗卫生法律法规推荐目录);③临床科研设计与方法;④全科医学、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卫生;⑤临床专业相关理论。

(培训体系)2020年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细则

(培训体系)2020年全科医生培训标准细则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一、培训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一)培训年限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

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完整)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培训细则

(完整)全科医师社区实践培训细则

第三部分社区实践(7个月)本部分学习主要是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员生直接参加社区全科医疗诊疗实践和病人管理活动,使其树立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基础的观念,培养为个体与群体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服务的能力,与服务对象沟通并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技巧;训练社区卫生服务综合管理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以及结合实际工作发现问题、开展科研的基本素质。

掌握重点人群的特殊预防保健问题。

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形式有讲课、示教、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社区调查、科研等。

全科医学社区实践培训的内容及时间分配:轮转科室轮转时间全科门诊(中心、康复、站点) 14周家庭病床4周全科病房(老年护理院)2周慢性病管理2周传染病管理1周儿童保健1周计划免疫1周妇幼保健1周健康教育1周健康管理1周合计28周一、全科门诊(轮转14周,全科门诊8周、康复门诊2周、站点4周)1.学习目的掌握:全科门诊接诊方式的特点及医患沟通技巧;个体化的病人教育技能,包括教育、咨询、评价等;健康档案的建立,包括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全科医疗病历书写,做到格式正确、内容规范,包括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绘制家系图、进行家庭结构分析等。

熟悉:社区常见药物的使用;社区常见慢性疾病的一、二、三级预防措施及管理程序。

了解:家庭功能评估方法;社区常见病/健康问题的一体化(生理、心理、社会)处理;判别需要及时转诊的疾病或问题;常见慢性疾病的康复措施。

2.基本要求全面掌握全科医疗病历书写(门诊病历、SOAP病历),掌握家系图绘制,掌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档程序;掌握医患沟通相关技巧,包括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技巧,并能在获取病史信息、进行临床决策和健康教育时有效运用;熟悉常用抗生素、解热镇痛药、心血管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驱虫药、五官科药及其他外用药的用量、用法;熟悉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的三级预防措施。

独立完成10份门诊病历、5份健康档案,5份SOAP病历,5份家系图。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

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全科医生规培一、培训背景全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基层医疗服务的主要责任,需要具备全面的医疗知识和技能。

为了提升全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规范化的培训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档旨在规范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的培训内容和标准,确保培养出合格的全科医生。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医学基础知识、病理生理学、医学伦理学等。

全科医生需要具备对各种疾病的基本认知,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2.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临床技能培训:着重培养全科医生的临床操作技能,包括体格检查技巧、常用医疗器械的使用、常见病例的处理等。

通过系统的培训,使全科医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的临床技能。

3.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团队合作与沟通培训:全科医生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配合和沟通,因此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培训内容包括有效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4.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医疗管理与健康教育培训:全科医生除了提供医疗服务外,还需要参与医疗管理和健康教育工作。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机构管理知识、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策略等。

三、培训标准1.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培训时间:全科医生住院医生规培期限为一年,按照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科医生培训标准(试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发〔2011〕23号)的要求,为做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工作,制定本培训标准。

总则一、培训对象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毕业,拟在或已经在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

二、培训目标(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热爱医疗卫生事业,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良好的医德修养,愿意在农村基层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二)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具有全科医学理念,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公共卫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熟悉全科医学的诊疗思维模式,能够运用全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原则指导医疗卫生实践;具有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能力、预防保健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以维护和促进健康为目标,向个人、家庭和农村社区提供以需求为导向的综合性、协调性、连续性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

三、培训年限和方式(一)培训年限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年限为2年(共104周)。

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培训任务者,允许申请延长培训年限,但原则上不超过1年。

具体时间安排。

临床培训82周,安排在认定的临床培养基地进行;基层实践16周,安排在认定的基层实践基地进行;理论和综合素质课程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集中理论授课2周,临床、基层实践和人文等综合素质课程穿插在临床培训、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综合考试考核与结业1周,机动3周(基地可结合本地特点自行安排,如执业助理医师考前强化训练或由学员自选科室学习等)。

(二)培训方式1.培训须在省级有关部门认定的全科医生培养基地进行,培养基地由临床培养基地(以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为主)和基层实践基地(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组成;培训过程中综合素质和职业相关能力培养的课程可由有关高等医学院校承担。

2.培训以提高农村全科医疗服务能力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核心,主要由高等医学院校全科医学理论教师及具有带教资格的临床培养基地医师、基层实践基地医师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承担带教任务,培训全程实行指导教师制。

3.培训过程注重临床轮转和基层实践的实际效果。

在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临床轮转阶段加强常见疾病诊疗思维的培养和诊疗技能的培训;基层实践阶段突出临床各科所学理论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整合与应用,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关内容的实践操作。

临床轮转与基层实践穿插进行、有机衔接,使培训对象在培训期间始终着重强化以全科医生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临床能力培训和基层实践训练。

4.全科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及全科医生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培养采取集中授课、讲座和见习等形式进行。

理论培训的内容除安排一定学时集中授课外,其它内容均分散安排在临床培训与基层实践阶段穿插进行,使全科医学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

四、培训内容及要求(一)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即临床培训、基层实践、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培训。

1.临床培训临床科室轮转时间为82周。

轮转期间,学员在具有带教资格的执业医师指导下参与临床基地中相关临床科室的医疗工作,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详见表1。

临床培训期间,内科轮转时间为34周,其中内科门诊时间不少于5周,临床轮转协助管床数不少于3张;神经内科轮转时间为8周,其中安排神经内科门诊时间不少于2周,临床轮转协助管床数不少于3张;急诊急救10周,训练内容包括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两部分;其他临床科室的轮转时间详见表1。

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在临床科室轮转中安排地方病的学习。

对于少见病种和季节性较强病种,可采用病例分析、讲座等形式进行学习。

轮转期间,每周安排不少于半天的集中学习,可采用单独开设的综合课程、系列讲座、案例讨论、技能模块训练等方式,学习临床诊疗和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及技能。

各培训基地根据大纲要求制定轮转计划。

在临床轮转期间,应及早穿插安排必要的基层见习与实践,引导学员根据农村基层全科医疗岗位需求加强针对性的临床能力训练。

临床培训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表1 临床轮转科室及时间分配表内容科室时间分配(周)临床培训(合计82周)内科(心血管8周,呼吸6周,消化6周,内分泌代谢6周,泌尿4周,血液2周,风湿免疫2周;其中内科门诊时间不少于5周)34神经内科(其中门诊不少于2周)8 急诊急救(院内急救和院前急救)10 外科 6 妇产科(计划生育咨询1周,妇科门诊2周,产科门诊1周,产房1周,产科病房1周)6儿科(门诊2周、病房2周) 4 中医科 2 传染科 2 皮肤科 2 眼科 2 耳鼻咽喉科 2 精神科 2 康复医学科 22.基层实践基层实践16周。

其中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8周,预防保健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及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7周(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实践4周),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1周。

基层实践的具体形式可采取在基层实践基地带教师资的指导下,从事全科医疗活动、公共卫生实践、健康教育小讲课、案例讨论、教学研讨会、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实践和社区卫生调查等。

在基层实践期间,可针对有关临床问题,加强临床基地相关带教医师对学员的业务技术指导。

基层实践的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部分。

3.理论培训理论培训共计357学时,其中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81学时,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126学时,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105学时,综合系列讲座45学时。

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课程采用集中授课形式进行,其他内容穿插在临床培训及基层实践过程中进行。

理论培训课程及其时间安排详见表2,具体内容与要求详见“细则”。

表2 理论课程及其时间安排类别课程名称学时上课形式建议上课时间全科医学基本理论与职业理念和综合素质相关课程(81学时)1.全科医学理念与基本理论27 集中第1-2周2.全科医疗中常见行为与心理学问题18 集中第1-2周3.全科医疗中的医学伦理、法律法规问题及医患沟通18 集中第1-2周4.卫生经济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应用9 集中第1-2周5.文献检索与阅读9 集中第1-2周临床医疗服务相关课程(126学时)1.临床基本技能训练36 集中或分散临床阶段2.临床综合课程(专业、人文)45 集中或分散临床阶段3.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27 分散临床阶段4.危重症的识别与处理18 分散临床阶段基层全科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相关课程(105学时)1.临床预防与健康教育15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2.社区常见慢性病健康管理18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3.社区特殊人群保健18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4.突发事件卫生应急18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5.社区卫生服务管理9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6.预防接种9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7.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9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8.法定传染病报告与处理9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综合系列讲座(45学时)1.现场急救与病人转运12 分散临床阶段2.常见病的规范诊治与管理9 分散临床阶段3.社区康复理论与技术9 分散临床阶段4.基层合理用药15 分散基层实践阶段(二)培训要求培训过程中要突出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岗位特点,强化全心全意为居民健康服务的思想、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医疗卫生法制观念,培养其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精神。

五、考试与考核培训考核分为培训过程考核和结业考核,以过程考核为重点。

(一)培训过程考核1.临床培训阶段临床培训阶段考核包括临床各科出科考核和临床培训阶段综合考核。

(1)出科考核。

临床各科轮转结束时,由各临床科室根据培训内容要求进行出科考核,考核内容包括:①政治思想、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②服务态度与医患沟通;③完成本学科培训细则要求的培训内容及要求情况(轮转科室的时间、规定的病种、病例数、技能操作、病历质量等);④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⑤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考核。

考核形式根据轮转科室时间的长短采取试卷考试、病例分析、临床技能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

(2)阶段综合考核。

在出科考核的基础上,对整个临床阶段培训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重点考核学员完成整体培训的情况,并据此对临床阶段的培训情况进行综合评判。

2.基层实践阶段基层实践阶段重点对培训对象在全科医疗服务技能培训、预防保健与公共卫生服务技能培训、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技能培训等方面实践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业务能力和职业态度等综合表现。

在基层实践阶段结束时组织阶段综合考核。

可采用综合考卷和实际病人管理案例等多种形式进行(二)结业考核学员在2年培训结束时,过程考核合格者,须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组织的结业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等。

六、培训合格证书颁发完成全程培训,各项考试、考核成绩合格,并且通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统一印制的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证书。

细则一、临床培训(一)内科(34周)1.轮转目的(1)系统学习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心电图基本操作与判读、常用临床检验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及转诊指征。

(2)具有正确评估及处理常见内科疾病的能力,识别疾病的不稳定状态及高危状态,并能在上级医生的指导下给予及时、正确的急救与转诊。

(3)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和在医疗实践中提高的能力。

2.基本要求(1)常见症状掌握以下常见症状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处理原则:发热、头痛、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头晕、晕厥、意识障碍、咳嗽、咯血、黄疸、呕吐、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与便血、血尿、水肿、贫血、关节痛、淋巴结肿大、消瘦、肥胖。

(2)主要疾病1)心血管系统:8周①高血压掌握:正常血压值,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级及危险分层;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鉴别诊断;老年人高血压的临床特点;高血压一、二、三级预防原则;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高血压的急、慢性并发症的处理原则;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

了解:高血压药物治疗进展动态。

②冠心病掌握:冠心病的诊断,心绞痛的临床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缓解期的治疗,急性期的处理及转诊指征;心肌梗死的诊断依据、心电图特征、鉴别诊断、处理原则与院前急诊处理,转诊指征及注意事项;;冠心病的一、二、三级预防原则及康复措施。

熟悉:心肌梗死恢复期、维持期的康复医疗。

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与外科治疗的方法和适应症。

③充血性心力衰竭掌握:心力衰竭的定义、分型、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心功能分级、治疗原则;心力衰竭的预防原则及康复;常用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

熟悉: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过量的临床表现与处理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