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泰宁县32页PPT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福建省泰宁县》36页PPT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新知1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上清溪一带地貌航片
这样的地貌景 观与地形、气 候等环境要素 有哪些关系?
远视上清溪地区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地形和地势
泰宁县位于福建省 西北部,武夷山中段东 南侧。境内地形复杂, 峡谷众多,地势由西北 向东南倾斜,西北端为 丹霞地貌,东南侧为低 山丘陵。
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
优先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3 旅游资源的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 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 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 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 进入。
核心区外围可以划定一定面 积的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 研究观测活动。
泰宁历史悠久,文化资源 丰富,人类活动遗迹、遗址、 古建筑、摩崖石刻、碑刻、古 墓葬和名人遗迹、遗址广为分 布,还有大量的文学遗产、诗 词歌赋、风土民情记录等。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甘露岩寺始建于宋绍兴十六年(公元1146年),距今已有850多年。岩穴
高80多米,深和上部宽约有30多米,但下部宽只有10多米,呈倒三角形。古人 把这地理上劣势变为建筑上的优势,采取“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 构建筑修建而成。
缓冲区外围划为实验区, 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 实习、参观考察、旅游
活动讨论
说一说:泰宁划定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的意义。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1、不属于泰宁县丹霞地貌的三大奇观的是( D )
A 水上丹霞 C 洞穴博物馆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2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福建省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同时还可以了解到泰宁县的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此外,本节课还介绍了泰宁县的旅游资源,包括泰宁古城、大金湖、九龙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家乡旅游资源的了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也较为浓厚。
但是,由于他们年龄较小,生活经验不足,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能够描述泰宁县的旅游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以及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泰宁县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地理概念的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泰宁县的旅游风光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泰宁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3.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详细介绍泰宁县的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系分布等自然地理特征,以及人口、民族、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福建省泰宁县

第7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
预习作业展示
学习目标
• 了解丹霞地貌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特色 • 了解泰宁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情况
1.欣赏丹霞地貌景观图片,归纳其表面特征。 基本特征:红色、陡峭
2.看书,说说丹霞地貌的成因。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
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 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砂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 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黑间的山体。
5.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美誉的是( )
A苏州 B福州 C梅州 6.泰宁境内的人工大湖是( )
D泰宁
本节知识小结 地理环境特点
泰
旅游资源: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宁
县
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的保护
水上丹霞
大金湖水上丹霞是世界上发育最完整、种类最齐全、 景观最丰富、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丹霞地貌。
——东南沿海地区最高、最古老的丹霞地貌
九龙清幽境,丹霞绝壁奇。 峡谷岩壑窄,一脉天光飞。
峡谷大观园
金龙谷由3条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呈环状三角形,好似一条金色苍龙 蜷卧在群山之中。它也是泰宁修建的第一条地质科考路线,联合国专家 称之为“世界地质公园的榜样景区”。三条满目苍翠的峡谷,分别是以 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专家实地考评时说:“无论从地质景观还是生态环境,这里是 世界级的”。
2002年,全县竹林面积达 40.3万亩,年产鲜笋6万吨, 清水笋 8000吨,笋干2000 吨,产值1.3亿元。竹笋产 业已成为泰宁县振兴山区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 目,是泰宁县农业主导产业 之一。
第七章第四节福建泰宁县

尚 书 第
尚书第俗称“五福堂”,为明朝兵部尚书兼太子太师 李春烨建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年)的府第。建筑布局 严谨合理,是福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民居。
南溪书院
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朱熹《观书有感》 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 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半亩方塘”即指此处。
天穹岩
在一处倒悬着的崖壁 顶端,一直径约20米的凹 岩内,鬼斧神工般雕凿出 数百个大小不一、形态各 异的丹霞洞穴,宛如天上 的星星,布满整个崖壁, 又如女娲用五彩石补天, 故名“天穹岩”。这里的 洞穴五花八门,洞套洞、 洞叠洞、洞连洞、洞穿洞, 洞洞相连。
船岩洞
船岩洞,宽100米,深42米,高约32米,为目前 国内发现的最大丹霞洞穴。
姊妹峰 玉女拦江 蜡烛峰 僧帽峰
三、旅游资源的开发
2012年“十一”黄金周恰逢中秋、国庆假 期相连,黄金周期间,泰宁各景区接待游客总 量和单日、单点接待量连创历史新高。主景区 金湖同比增长133%、上清溪同比增长90%、寨下 大峡谷同比增长75%。从10月2日起,泰宁金湖 和寨下大峡谷主景区接待量连续3日创历史最高 纪录,旅游接待同比历史最高水平实现翻番的 大幅比增,金湖景区同比增长分别达112%、 167%和117%。黄金周八天,泰宁县共接待游客 39.5万人次,比增57.03%,旅游门票收入 2370.8万元,比增57.03%,创下历史新高。
6、泰宁县旅游资源丰富,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包括( A ) ①划定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与缓冲区界线 ②加强对古 城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③大力建设旅游度假村 ④规定不允许 游客参观的重点景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泰宁县的旅游资源? 一下三位同学的观点,你赞同吗?你还有更好 的建议吗?
中图版地理七下第7章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教案

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教学目标:1.了解丹霞地貌的成因和特点2.根据地图了解泰宁县的具体位置3.了解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4.了解泰宁县旅游资源的开发情况和保护措施教学重点:1.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2.泰宁县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教学难点:1.泰宁县是如何发展旅游业的2.发展旅游业对泰宁县当地产生的影响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福建省泰宁县丹霞地貌景观照片,导入新课。
强调泰宁是世界遗产地。
P22.结合图文资料,介绍丹霞地貌的成因、特点和分布。
P33.利用泰宁县简图,引导学生观察泰宁县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势,简述泰宁县的气候特征。
P44.利用照片,分别介绍泰宁“水上丹霞”“峡谷大观园”“洞穴博物馆”三大奇观,强调泰宁是我国东南部丹霞地貌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
P55.利用照片,简单介绍泰宁古城和甘露寺,说明泰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强调泰宁素有“汉唐古镇,两宋名城”之誉。
P66.知识拓展:结合图文资料,简述泰宁县的资源保护策略。
P77.按时间线简述泰宁县的旅游开发历史及特色。
P88.结合图文资料,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分析旅游开发对泰宁县的影响。
P99.结合图文资料,从划定丹霞地貌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界线、加强对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等多个方面介绍泰宁县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泰宁县采取以上一系列措施的意义。
P102.随堂练习(点学生口答,教师进行点评)。
P113.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7章认识我国的区域第四节福建省泰宁县一.泰宁县的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特征1.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特征二.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1.自然景观2.文化历史三. 旅游资源的开发1.开发历史2.开发特点3.旅游开发对当地的影响四.旅游资源的保护1.保护措施2.意义。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福建省泰宁县》(1)课件(新版)(1)

知识总结
自然环境
泰 宁 县
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的保护
退出
退出后,进入预习检测模块,看看你收获了多少吧!
,集奇异性、多样性、休闲性、文化性于一身的旅游胜地。“大旅游、大产
业、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活动点拨
想一想,泰宁发展旅游业给当地带来哪些变化? 同时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 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人们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水平有了 很大提高,城市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知识点3:旅游资源的保护
(1)目前,泰宁明确划定了丹霞地貌保护区的 核心区 和 缓冲区 界线。在 保护世界遗产地的同时,泰宁还加强了古城的保护和恢复建设力度。
活动点拨
说一说:泰宁划定保 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 区的意义。
• 利于环境的保护,如尽 量避开人类活动的影响 等,极大的保持了丹霞 地貌分布区、森林生态 系统和珍惜、濒危物种 栖息地的完整性。
约,对“风水林”“寺庙林”“防护林”立约禁伐禁烧,违反者按情节轻重
予以处罚。在寨下村风水林前有1659年村民立的森林禁伐碑。同样,当地居 民也十分重视水资源的保护,规定不准在河溪中偷捕野生鱼类,如上青村前 就立了一块刻有盗鱼处罚条款的石碑。
知识点2:旅游资源的开发
要点点拨
(1)1980年,国家在泰宁县境内的金溪上修建浩瀚的人工湖 金湖 。2005年 泰宁县被批准建立 世界地质公园 ,2010年泰宁被批准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2)泰宁现已成为以水上丹霞、峡谷群落、洞穴奇观、原始生态为主要景观
《福建省泰宁县》要点探究
激趣导入
泰宁县在中国的位置
知识点1: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4《福建省泰宁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福建省泰宁县》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的一节地方课程。
本节课通过介绍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福建省泰宁县的特点。
教材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空间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福建省泰宁县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地方课程的学习兴趣较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福建省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地图、图片等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资料,结合板书设计,生动形象地展示泰宁县的特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泰宁县的美丽风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泰宁县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
3.问题探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
4.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观点,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5.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阐述本组对泰宁县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分析。
6.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成果进行点评,总结泰宁县的特点,强调重点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