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写作指导
【写作指导】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

【关键字】写作指导说明文写作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
如:一般人总以为,年龄稍大,记忆能力就一定要差,其实不然,请看实验结果:国际语言学会曾对9至18岁的青年与35岁以上的成年人学习世界语作过一个比较,发现前者就不如后者的记忆力好。
这是因为成年人的知识、经验比较丰富,容易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广泛的联系。
这种联系,心理学上称为“联想”。
人的记忆就是以联想为基础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建立联想,记忆力就会相应提高。
马克思五十多岁时开始学俄文,六个月后,他就能津津有味地阅读著名诗人与作家普希金、果戈里和谢德林等人的原文著作了。
这是由于语言知识丰富,能够通晓很多现代和古代的语言的缘故。
这段文章要说明的是:年龄稍大,记忆力不一定就差。
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先提供了实验结果,又分析了原因。
到此为止,未尝不可,但不够具体,也缺乏说服力,于是,又举出了一个实例:马克思在五十多岁的时候,只用六个月时间便精通了俄语。
这样一来,内容具体了,说服力增强了。
说明文中的举事例的说明方法和议论文中的例证法,都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但二者又有区别。
议论文中的事例,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说明文的事例,是用来介绍知识的。
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
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3)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高中英语2024届高考说明文写作指导

高考英语说明文写作指导说明文在高考英语作文中是一种常见形式,通常要求考生解释某个概念、事物或过程,并进行详细描述。
一、常用句型【开头部分】1.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report/article] is to...- Example: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explain the benefits of regular exercise.- 翻译: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解释定期锻炼的好处。
2.This [essay/report/article] aims to...- Example: This essay aims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mak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dish.- 翻译:这篇文章旨在描述制作传统中国菜的过程。
3.In this [essay/report/article], I will...- Example: In this essay, I will discuss the key features of electric cars.- 翻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电动汽车的关键特征。
4.To understand [topic], we need to consider...- Example: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social media, we need to consider its influence on communication.- 翻译:为了理解社交媒体的影响,我们需要考虑它对交流的影响。
5.This [essay/report/article] will focus on...- Example: This report will focus on the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翻译:这篇报告将侧重于可再生能源的环境益处。
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写作指导【导言】说明文是一种常见的文章类型,其目的是向读者解释或说明某一事物、现象或过程。
写好说明文需要注意一些写作技巧和结构安排,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说明文写作指导。
【第一部分:确定主题】在写说明文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主题。
选择一个明确的主题有助于您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您的观点。
确保主题具有足够的范围,以充分展开和解释。
【第二部分:明确读者】明确读者是写好说明文的关键。
考虑读者的知识水平、背景和兴趣,以便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深度,使读者易于理解所写内容。
【第三部分:调查研究】在撰写说明文之前,进行适当的调查研究非常重要。
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并确保它们是可靠、准确的。
通过引用可信的来源和数据,可以增强您的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第四部分:清晰的结构】一个良好的结构可以使您的说明文更易于理解和组织。
可以考虑使用以下结构:1.引言:简要介绍您要解释的主题,并概述您接下来的论述内容。
2.主体段落:根据您选择的主题和论述方法,分为不同的段落。
每个段落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包含相关的细节和说明。
3.结论:总结您的观点并强调您的主要结论。
可以提出进一步的思考或行动建议。
【第五部分:使用明确和简练的语言】在说明文中,使用简练明确的语言非常重要。
避免使用模糊或含糊不清的词语,同时尽量使用直接、简洁的句子,以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您的观点。
【第六部分:图表与示例】为了更好地说明和解释您的主题,可以考虑使用图表或示例。
图表可以清晰地呈现数据和关系,而示例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将抽象概念具体化。
【第七部分:画龙点睛】在结束说明文之前,可以考虑添加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观点或观点。
这可以是一个引人入胜的事实、立场强烈的评论或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结论】写好说明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结构安排。
通过明确主题,调查研究,使用清晰简练的语言,并结合图表和实例,可以帮助您撰写一篇流畅、准确、易于理解的说明文。
掌握这些写作指导,相信您的说明文写作能够更上一层楼。
说明文作文指导PPT 课件

菊花的自述
我们有着极好的观赏价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 值。中医学上以黄菊和白菊入药,性微寒,味甘 苦,不仅能散风清热,而且还能平肝明目,主治 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等症。每年阳春三月,我 从沉睡中慢慢醒来,经过春天雨露的滋润和夏日 阳光的沐浴,就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的主人会 给我浇水、施肥、除草、松土、剪枝,甚至捉虫 。深秋,天气变凉,我便开始孕苞;进入11月, 我就纵情开放,为人类留下一缕缕芳香。
说明文写作指导:
准确生动地作文
回顾旧知识:
1、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2、采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学习新知识:
准确 平实说明 生动说明
平实说明
假如你心爱的笔遗失了,为了能找到笔, 你该怎样向别人描述这支笔呢?
抓住事物品的牌主、要颜特色征、准确地描述 款式、材料、 特殊标记等。
菊花的自述
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你如果把我的一根枝条 插入土中,或者将我的种子撒在土里,那么,我 便会奇迹般地繁衍开来,生根、长叶、开花,以 报答你的栽培之恩。
亲爱的朋友们,如果在你家院子里或窗台上放 一盆或几盆我的同胞,你将会有一种特别清爽和 亮丽的感觉,你也将会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文具盒的自述
我对小主人学习的帮助可大了,有了我 ,所有的文具兄弟就可以安安静静地躺在 我肚子里休息,需要他们中的那一位工作 ,只要把我的嘴巴打开,你要的那件文具 兄弟就会任劳任怨地为小主人服务,再也 不用为我一位文具兄弟翻遍整个书包了。
文具盒的自述
虽然我有那么大的作用,可小主人一点 儿也不爱惜我,用刀在我身上刻,把我随 便往地上摔,弄得我浑身伤痕累累、锈迹 斑斑,身体也变得歪七倒八。更可恨的是 小主人晚上还经常让我张开嘴睡觉,弄得 我张了一夜的嘴,十分疲倦,第二天嘴快 都合不上了。
《说明文作文指导》精品教案

《说明文作文指导》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单元,主题为“说明文作文指导”。
具体内容包括: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31章“说明文概述”和第32章“说明文的写作”。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篇说明文的写作。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实际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示例文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点,引出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新课内容: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结合示例文章进行分析。
a.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b.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c. 示例文章分析3. 课堂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熟悉的物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描述,并进行课堂分享。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说明文作文题目,指导学生进行审题和构思。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给题目,完成一篇说明文作文的草稿。
六、板书设计1. 说明文的定义、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3. 示例文章分析4. 课堂实践:物品描述5. 例题讲解6. 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学校”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答案:我的学校位于……,创建于……,占地面积……。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
教学楼……,宿舍楼……,图书馆……。
在这里,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时光,收获了丰富的知识。
2. 作业要求:运用所学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不少于500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用说明文的形式进行描述,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推荐一些优秀的说明文作品,供学生阅读和借鉴。
说明作文写作指导--注意三点,写好说明文

说明作文写作指导--注意三点,写好说明文
根据说明文的性质和特点,要想写出一篇成功的说明文,必须做到三点:一要抓住特征;二要安排好结构;三要语言简明。
下面分而述之。
一、抓住特征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说明,能使读者对所说明的事物有清楚、深刻的了解。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深入观察、研究说明对象,把握说明对象与其他事物相区别的独特处。
《景泰蓝的制作》就是作者亲自到工厂参观,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写成的,因而读者读后会对景泰蓝的制作过程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要选好角度,确定说明重点,选好写作角度,这样才能突出事物的特征。
比如介绍泡桐,可以写枝、叶、花、种子、生长习性及功用等,但课文《一个好树种----泡桐》却只确定泡桐功用这一重点来说明,抓住泡桐分布少、成材快、适合间作、木质好、用途多等特点来写,突出泡桐是个好树种。
第三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运用得当,往往能突出事物的特征。
《一个好树种----泡桐》使用了大量数据,说明泡桐是一个经济效益高的好树种。
在说明泡桐树成材快的特点时,作者用三株泡桐生长的年限、树高、胸径、材积等方面的数据作了具体的说明,说服力极强。
二、安排好结构结构对说明文是重要的,安排得好,可以使说明言之有序,条理井然,增强说明的效果。
比如,《南州六月荔枝丹》先按荔枝的生态特点和生产问题分成两个部分:前者是主要内容,放在前面详写;后者是次要内容,放在后面略写。
在前一部分中,又按由外到内的顺序分层说明;在后一部分中,又按产地、习性、移植等内容分层说明。
这样安排结构,使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前后连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三、语言简明。
说明文写作指导

五 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
空 气 的 自 述
我的名字叫空气,世界上各个角落都有我的踪迹。我的名 字想必你经常听说,然而关于我的真正妙用,只怕你十有八九答 不上来。也许你会急着说:“氧气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 不错,还有什么呢?哈,瞧,你答不上来了吧!你中知其一,不 知其二。现在还是让我来介绍我的家庭成员及他们的各自纱用吧! 我的家庭主要有四大成员——老大氮气,老二氧气,老三 惰性气体,老四二氧化碳。 老二氧气对人体来说自然是最重要的了,然而如果人类因此冷 落了其它三位兄弟,那么就大错特错了。无 论在街道上,工厂 中,还是那救死扶伤的医院内,都有三位兄弟的足迹。 午夜的街头,霓虹灯光交相辉映:粉红的、蓝紫的、淡黄 的……在静寂的街道上,悄无声息地撇下一片柔光……简直是诗 一般的梦境。这一切都是依赖了惰性气体家庭中的氦气和氩气两 位老弟的合作之功。不然,那将会是“里里外外一片黄”的景象 了。 惰性气体在生产中开始被人们所重视。当代商品竞争是非 常激烈的,对产品质量要求是非常苛刻的。“质量第一,用户至 上”嘛!各电灯制造厂家自然毫不例外,他们千方百计提高产品 质量,延长电灯寿命。这方面自然又少不得惰性家庭配合,因为 众所周知,惰性气体的不易化合性是出了名的。
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 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 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 5.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写作指导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写作指导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写作指导教案篇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写说明文的基本能力。
(形式:列提纲、写作、修改)教学重点:写作。
教学难点:写作。
教具:胶片(1张)。
教学设想:前面教师与学生共同、系统地学习了有关说明文的知识,并且学生进行了片断练习。
通过练习发现学生在写说明文方面有所进步,为了趁热打铁,提高基本的能力,我准备在此再进行一次大作文指导。
其基本步骤是:(1)讲述片断作文的缺点,引入新课。
(2)出示作文题目,《我们的教室》,并分组讨论我们的教室应向读者介绍的内容。
(3)写作。
(4)交换修改。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次片断作文,导入新课:优点:(1)基本上合符了说明文的要求,不再象过去一样写成记叙文。
(2)并且能够综合地运用几种说明方法。
缺点:(1)介绍事物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
(2)缺乏条理性。
(3)在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时,过多地叙述了用来作比较的事物,给人留下了似乎在介绍两件事的感觉。
二、出示练习题目:《我们的教室》三、让学生尝试着列提纲,其中提纲内容应包括如下方面:1、你想介绍我们教室的哪些方面。
2、在介绍教室的各个部分时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3、按照怎样的顺序。
四、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纲,给学生作写作提示:教师应强调以下几点:(要求幻灯显示)1、关键是要说明其整体上的特征。
包括形状上、结构上的特征。
2、建筑物占有空间,其构造的各个部分都有一定的位置。
因此,在介绍整体特征后,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有序地展开说明,如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前到后,由上到下等。
五、调整提纲,并进行写作练习。
小学四年级语文说明文写作指导教案篇2教学日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精细观察。
2、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对风景名胜的热爱。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2、寻找最准确的词语,具体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如何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写作指导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
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
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
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
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
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
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的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
掌握说明文以上一些类型的特点,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面对它。
二、写作方法:说明文写作总的要求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任何事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逐渐地展开说明;其次要反映事物本身的条理,事物往往是比较复杂的,要写出它的特征和本质,就要找出事物本身的条理,以及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介绍说明事物的特征和功用,要按先后顺序;文字要确切无误,通俗浅显,说明文的语言特别要求准确、周密。
通俗浅显是为了让读者更好了解你笔下的事物使你笔下的东西具体化,大众化,从而做到'飞入寻常百姓家'。
说明文除了以上几种总的方法外,还有其独特的说明方法,这对平时训练写作大有裨益。
下定义,就是用最简明扼要的语言,概要说明对象的性质与特点,以达到提示事物本质属性的目的,它有一种比较常见的格式'什么是什么'或'什么叫做什么'。
下定义的方法一般用在科普性的文章之中,使用这种方法可以使读者对说明事物的含义有一个明确的概念。
不会与其它事物混淆在一起。
如果将这种方法用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可在全文起提纲挚领的作用,或文章的结论。
同学们使用这种说明方法时,切记不要胡乱地去下定义,免得贻笑大方。
分类法:就是根据事物的不同的特征,将事物分成若干不同的部分。
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读者对被说明的对象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管中见豹。
还可以使文章的头绪清楚,层次分明,容易被读者所接受。
举例子:这种方法同学们最喜欢使用,因为这种方法能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而通俗易懂,另外,这种方法同学们运用起来得心应手,全不费劲。
作比较:这种方法的运用不外乎三点:一是比较优劣,突出某个对象的特点,二是比较差异,显示各个对象的各自特点,三是用两个相似的事物相比较,通过其中比较熟悉的事物,推知另一事物的特征。
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注意两点:一必须是可以用来比较的,二是明确比较点,拿什么东西去比。
打比方:如果你在写作说明文时,遇到的事物比较抽象、复杂,难以用平实的语言阐述解释清楚,我们就可以用打比方的方法加以说明。
但是要想打个很恰当的比方,一定要记住双方得有相似之点,也就是说喻体要有相似之处,否则反而会弄巧成拙。
列数字:就是运用数字的数量来解释事物,如果恰当使用数字,往往会起到'千方百计抵不过一个资料'的作用。
作引用:说明文的引用,只是作为说明的依据,有时也是为了使引文摆脱机械呆板和毫无生气,就使用这类方法。
这种引用的材料都是名家的论述,经典材料上的说明等等。
列图表:我们知道图表能增强直观感,使人一目了然。
也可起到一切尽在图表中的效果。
而且使用这种图表说明方法。
使读者容易于接受,并且条理清晰。
三、写说明文容易出现的问题说明文写作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不准确,主要是没有明确说明目的,没有对事物需要说明的那个方面进行认真的思考。
其具体表现是,对事物的某个方面进行说明的时候,文章没有紧紧围绕该方面的特性来写,致使这方面的特性不清晰、不突出。
就像写记叙文跑题一样,出现了偏离'主题'的情况。
(例如)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桥身是水泥筑成的。
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行驶七八辆汽车。
桥洞也比别的桥大,所以路面也很宽,起码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这座桥是建桥工人冒着酷暑建的。
从一开工,他们就昼夜不停地干,假日也没见他们休息过。
这段短文,对说明对象的特性就把握得不准确。
文中既对'桥的形态'进行了说明,也对'桥的建设者'进行了说明,使人不知道究竟要说明哪一个。
通过全文我们可以看出,小作者无疑是要对'桥的形态'进行说明。
既然这样,那他就应该紧紧围绕这一点,从'形态'的不同侧面来写,而不应该写与'形态'无关的东西,将'桥的建设者'也搅和进来。
修改的:我家附近的立交桥,是在原来的路面上建起来的。
桥身全是水泥筑成的,长达200多米,横向马路从桥的上面通过,纵向马路从桥的下面穿过。
这座桥的桥面很宽,可以并排走七八辆汽车,桥下面的马路虽然窄一点,但起码也能并排走四五辆汽车。
桥洞的两侧,各有一块蓝球场大小的空间,像半个扇面一样,由路边渐渐向一头低下去……从远处看,这座桥显得十分雄伟。
小作者舍弃了一个方面,将笔墨集中到一点上,这样给读者的认识就清晰多了。
其次、对事物的特性说明不清晰,主要是文章条理不分明,说明方法不恰当。
其具体表现是,在说明事物特性的时候,不讲究说明方法,或者把事物的几个方面放在一起说,或者事物的一个方面还没说清楚又去说另一个方面,结果使得哪一个方面也没有说清楚。
(例如)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写文章时,要根据材料提炼主题,并对材料进行合理安排。
确定了主题之后,还要看材料是否都能很好地说明主题;材料的安排要符合表现主题的需要。
这是对构思过程的形象说法'搭架子'进行的说明。
从小作者对'搭架子'所下的定义来看,他对说明对象的特性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的。
可接下来的说明,却把“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混在一起说,就显得有些模糊、混乱了,无法给人一个清晰的认识。
既然'搭架子'是对'主题提炼'和'材料安排'两方面的思考,那么在说明的时候,就应该用分解的方法将两方面的问题分开来讲,将一个讲清楚再讲另一个。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条理分明。
而且也便于集中精力把问题讲清楚。
修改所谓'搭架子',就是在动笔写作之前,对主题提炼及材料安排进行的思考。
对主题的提炼,首先应该从全部材料出发,从中提炼出一个具有概括性的主题。
然后,还应该翻过头来,看看现有材料是不是都是与主题十分吻合的,需不需要增删。
材料的安排,也就是文章的结构问题,主要是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材料有机地排列、组合起来,以达到表现主题的目的。
四、说明文的写作练习说明的目的在于'以知益人',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思维的精确性、明晰性、条理性。
要准确地运用说明方法,必须有清醒的头脑,细微的观察能力和丰富的知识储备。
此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要抓住特征说明事物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特征,这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本质、最主要的方面。
因此,要介绍清楚这一事物,必须把握住它的特征,才有准确性可言;不单写作说明文如此,阅读说明文也同样要把握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清楚地认识作者介绍的事物。
2.要选好说明角度事物的特征,往往是多样性。
从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同一事物,就会发现,它的特征不止一个。
事物特征的多样性,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正因为如此,要求我们在说明事物时要根据不同的写作目的、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有详有略地进行说明。
3.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要能把某一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准确、清楚地说明,还必须根据事物本身的条理和它的固有特征,选取合理的顺序来进行剖释。
所谓合理,是指在根据事物的特点和符合认识规律的前提下所采取的一种便于说清楚,也容易使人看明白的说明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1)以说明某一事物构造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构成部分的组合顺序或人们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说明;(2)以说明某一事物发展过程为主的说明文,常按事物形成的时间顺序来进行说明;(3)以说明某些事物相互关系及其特点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先总体后局部来进行说明;(4)以说明科学实验为主的说明文,往往按照实验本身的顺序进行说明。
最后指出,合理的顺序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多实践、勤总结积累。
4.要恰当地使用各种说明方法恰当地、灵活地使用多种说明方法,有利于把事物(或事理)介绍清楚、剖释生动。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概括说明;定义说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举例说明;引用说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图表说明;形象说明等等。
选用哪种方法要从需要出发,还要看作者本人的写作习惯,但大都是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使文章生动形象,便于读者对介绍事物(或事理)的认识和理解。
4.要运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说明[例文]水在地球上,水是分布最广的一种物质。
可以说,地球上到处都是水的寓所。
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水呢?有人粗略地估计,认为整个地球的水量,包括空中、地上、地下的水,总共将近1 4亿立方公里。
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可为什么大海是蓝的,而湖水是碧绿的呢?原来这是阳光给它们染上的。
阳光中的红光、橙光和黄光这些较长的光波被不同深度的水吸收了,蓝光、紫光和一部分绿光的波长较短,一遇到水面便四面散开或反射回来。
所以湖水蓝中透绿。
海水更深,散射、反射的蓝、紫光更多,就泛碧蓝色了。
比较纯净的水加热到100℃就会沸腾,降低到0℃以下就要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