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初中语文说明文顺序三大热点
中考语文破题致胜微方法说明文阅读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说明的顺序在考试时常以两种方式来出现,一是直接问某一段或某几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二是问某几段能否调换顺序。
那么今天,我们就针对说明的顺序这个知识点以及主要题型做一下简单讲解。
一、说明的顺序(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例: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型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
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该选段以时间为顺序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发展与历史变迁,以时间为线索,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进行说明。
例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整体到局部,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常用于建筑物的结构。
例:大殿(太和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分析:该选段以“朱漆方台”为立足点,自下而上来介绍太和殿的内部装饰。
先介绍“朱漆方台”的上面,背后和两旁;然后仰望殿顶,介绍中央藻井和梁枋。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
例如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局部,不管是实体的事物,还是抽象的事理,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说明顺序及作用讲义

说明顺序及作用考情分析说明文是三大实用文体之一。
它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说明文的特点就是科学性知识性。
说明顺序是说明文阅读的一个重要考点,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在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考查重点:1.分析文章的说明顺序2.段落顺序能否调换3.分析文章的说明思路知识构建:知识点解析:要先想清楚说明的目的是什么,说明的目的不同,自然说明的顺序也有不同,主要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时间顺序:年代:古今;季节:春冬;一天:早晚……以时间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或事理的说明顺序。
一般有表时间的词语,多用于说明实体事物的建造过程、产品的生产过程、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等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技术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多以时间为序。
2.空间顺序: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和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事物,常用这种顺序。
3.逻辑顺序: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抽象到具体,由原因到结果,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特点到用途,由整体到局部等(常综合运用)指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成因等。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术、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提示: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
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
说明顺序的判断方法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中学语文论文 如何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如何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写好说明文,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只有理清说明的顺序,才能更好地理解说明对象的特征,弄清说明的内容。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要理清说明顺序:一、明确说明顺序的含义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多用于介绍事物发展的变化过程、工序流程。
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物成长等。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常用于介绍建筑物、景点或具体物品。
一般有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中间到两边、从外到内等。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分类:①概括到具体②整体到局部③从现象到本质④由主到次⑤原因到结果⑥特点到用途二、理清说明顺序的方法1、认清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按照说明对象来分。
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说明顺序的选择。
对实体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古迹等结构的或布局的介绍,多已空间为序。
如:《梦回繁华》对《清明上河图》画面的主体内容介绍就采用了空间顺序。
其中“画面开卷处”“画面中段”“后段”将画面切分为三个部分,然后按照从前到后的空间方位依次进行说明。
写具体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一般已时间为序。
如:法布尔的《蝉》介绍蝉卵孵化为幼虫到蜕皮再到钻入土中的过程就采用了时间顺序。
写事物的成因,常常从本质到现象或者反之,有时还会依由主到次或由因到果的次序,一般已逻辑为序。
如《大自然的语言》为说明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古今,就是按照影响由大到小排列,说明顺序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
2、注意标志性的词语,理清说明顺序说明文语段中往往借助一定的词句表明层次和顺序,连接内容,组织材料。
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

语文八下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语文八下第二单元是关于写作说明的内容,写作说明是一种介绍性文字,它主要是通过对事物的描述、解释或者说明,使读者对所介绍的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
本文将从写作说明的顺序入手,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知识点。
一、确定写作说明的主题和目的在进行写作说明之前,首先要确定说明的主题和目的。
主题是说明的核心内容,目的是说明的核心要点和写作的理由。
确定好主题和目的,有助于整个说明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二、按照顺序编排写作说明的内容在进行写作说明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内容,使得说明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更强。
一般来说,写作说明的顺序可以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重要性顺序等多种方式进行编排。
1.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说明,从过去到现在,或者从现在到将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事物的发展过程。
2.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或者关系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地感受到事物在空间中的布局和相互关系。
4. 重要性顺序:按照事物的重要程度进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事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三、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在进行写作说明时,需要根据所介绍的事物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包括逻辑分析法、分类归纳法、对比分析法、因果关系法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法进行说明。
1.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事物进行分析和解释,使读者能够理解事物的结构和本质。
四、精选恰当的说明材料在进行写作说明时,需要精选恰当的说明材料,使得说明更加具体、生动、有说服力。
说明材料可以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资料材料等多种形式,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和运用。
五、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在进行写作说明时,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规范和准确,使得说明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不含歧义。
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使得说明更加规范、精准。
写作说明是一种重要的写作形式,通过本文对写作说明的顺序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相信读者已经对这一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初三语文知识点归纳说明文的写作方法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地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对于初三的同学来说,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初三语文中说明文写作方法的归纳。
一、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是指被说明的事物或事理。
在写作说明文之前,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这个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动物、植物、物品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理,如概念、原理、规律等。
比如,要写一篇关于“智能手机”的说明文,那么“智能手机”就是说明对象;如果要写一篇关于“摩擦力产生的原理”的说明文,“摩擦力产生的原理”就是说明对象。
二、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明确说明对象之后,接下来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比如,写“大熊猫”,就要抓住它“黑白相间的毛色”“肥胖的体态”“爱吃竹子”等特征;写“苏州园林”,就要抓住它“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等特征。
为了准确地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通过观察、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获取信息。
同时,还要学会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从而找出最能反映说明对象本质特征的内容。
三、合理安排说明顺序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三种。
时间顺序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次序来进行说明。
比如,介绍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就可以按照“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时间顺序来写。
空间顺序是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左到右等依次进行说明。
例如,介绍一座建筑物,可以按照“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的空间顺序来写。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
中考语文考点梳理-----说明文顺序

响程度的大小顺序。 • 问二: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什么好处? • 答二:条理清晰地表明强度不同的噪音对人造成不同
程度的危害。
•相关考点
• 段落语句顺序: • A.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
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 物发展的规律),调换后不合逻辑。
3、并列式:
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在阅 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
•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 →高;上→下;内→外;东西南北中; 四周→中央……
•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
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逻辑顺序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 试题三: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 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当然,75分贝的噪 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 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 活。例如:摩托车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 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 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5 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发作时的 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可能死亡。
【初中语文】初中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初中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技巧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把握三点:解释对象、解释顺序和解释方法。
解释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最重要的是解释这些方法及其功能。
常用的方法包括分类、举例、类比、列举数据、比较、定义、解释、绘制图表和引用数据。
其中涉及较多的有分类、举例、类比、数据列表和比较。
分类的功能是把复杂的事情弄清楚。
举例可以使内容具体化,增强说服力。
类比的说明方法与修辞上的隐喻是一致的。
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解释的生动性和生动性。
列出数据可以使解释的内容更加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比较与修辞手法中的比较相似。
在解释一些抽象或不熟悉的事物时,你可以将它们与具体或熟悉的事物进行比较,这样读者就可以通过比较得到一个具体而独特的印象,而事物的特点往往会在比较中表现出来。
在回答关于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我们应该注意说明文的准确性。
语言风格可以分为平淡和生动。
1、某段或某句在文中的作用题型在第一段——全文概述中,从头到尾呼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铺路,与下文进行比较,并进行对比。
文章中间——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在文章结尾——总结全文,指出中心,深化主题,从头到尾呼应,并在文章结尾指出主题2、概括某段大意(1)要准确概括段落的意思,首先要理解段落中每个句子的意思,理解段落中各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找出能够揭示整个段落意思的主句,即:,所谓的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大多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有些也在段落中)。
如果没有中心句,我们应该在理清句与句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抓住整段的中心意思,用自己的话准确地总结出来。
(2)摘句法,即摘出段落中的中心句。
例如《我的老师》中第二自然段,就可摘取其中的“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一句来概括段意。
(3)概述方法:用你自己的语言总结整段的主要意思。
例如,《故乡的第二部分》内容非常丰富,描述了许多人物和事件。
这可以用我自己的话来概括:“当我回到家乡时,我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

初三语文上册:【说明文阅读】4大知识点总结说明文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文体,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解释和说明。
初三语文上册的说明文部分包含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其中的四个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说明文的特点1.针对具体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说明。
2.通过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进行论证,使读者易于理解。
3.通过对事物特点、原理、作用等的说明,使读者掌握相关知识。
4.采用客观、客观、科学、准确的表达方式,避免主观色彩。
二、说明文的写作结构说明文一般由导入、主体、结论构成,其中主体部分是最重要的部分,一般又分为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描述一个具体的内容。
1.导入:引起读者兴趣,导入主题。
导入部分是说明文的开篇之处,要引起读者的注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用名言、讲述故事等方式进行导入。
2.主体:对事物的特点、原理、作用等进行详细说明。
主体部分是说明文的核心,在这里对所要说明的事物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
可以按照系统性、分析性、归纳性、举例性等方式进行说明。
每一个段落可以围绕一个具体的内容展开,进行论述、分析和说明。
3.结论:对所说明的事物进行总结。
结论部分是说明文的总结,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通过简要概括、提出观点或给予建议等方式进行结论。
三、说明文的写作技巧1.注重事物的特点:说明文的根本目的是对事物进行说明,因此要注重分析事物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解释。
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对关键特点进行重点阐述。
2.注意逻辑关系:说明文要具有逻辑性,要按照逻辑顺序进行论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文中所说明的事物。
可以通过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式来组织文体结构。
3.运用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通过引入具体事例和实际数据,可以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和作用,使读者更易于理解。
具体的例子和数据可以起到直观的作用,有助于读者对文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4.注意语言规范和表达准确性:说明文是一种科学性强的文体类型,要注重语言准确性和表达规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初中语文说明文顺序三大热点
首先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其次最重要的是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所谓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1、时间顺序。
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我们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我们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