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训练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
五年级说明文作文教案

五年级说明文作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2. 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 说明文的结构安排4. 说明文的语言表达5. 写作实践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能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生动、准确、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写作技巧。
3. 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4.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互相评改、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1课时:讲解说明文的概念及特点2. 第2课时:讲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3. 第3课时: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安排4. 第4课时:讲解说明文的语言表达5. 第5课时:写作实践与评价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科普视频或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说明文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写作方法和技巧。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案例,让学生体会和领悟写作技巧。
4. 实践指导:布置一个简单的写作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5.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互相评改、讨论,提高写作能力。
七、写作技巧与策略:1. 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作比较等。
2. 注重观察和思考:详细描述事物的特征、功能和价值。
3. 合理安排结构:明确开头、中间和结尾,使文章条理清晰。
4. 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冗长的表达。
八、写作任务与评价:1. 写作任务:根据给定的主题,编写一篇说明文。
2. 评价标准:内容充实、说明方法恰当、语言准确、结构清晰。
3. 评价方法:自评、互评、教师评。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说明文,提高写作水平。
初中语文教案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教案说明文作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及其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2. 说明文的写作要素:话题、说明对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等。
3. 说明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等。
4.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条理清晰、生动形象。
5. 说明文的写作步骤:立意、选材、构思、起草、修改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步骤。
2. 教学难点:如何使说明文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以及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写作技巧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3. 实践训练法:引导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实践,培养写作能力。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概念及其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写作要素、常用表达方式和语言要求。
3. 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让学生体会写作技巧。
5. 讲评: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讲评。
6. 课后作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说明文作品,提高写作水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提问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说明文写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现,包括内容完整性、结构合理性、语言准确性等方面。
3.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参与情况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评价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适合初中学生的说明文写作教材,提供系统的写作指导。
2. 范文:收集一批优秀说明文范文,用于分析和参考。
3. 写作工具:提供写作所需的纸张、笔等工具,以及计算机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进行写作和资料查找。
五年级作文教案说明文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明确说明文的目的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事物或现象,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4.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2. 说明文的基本结构3. 说明方法的学习和运用4. 优秀说明文作品的欣赏和分析5. 学生写作实践和指导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说明文,说明文的作用和意义。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特点和基本结构,让学生明确说明文写作的要求。
3. 学习:介绍常见的说明方法,如定义法、分类法、比较法等,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
4. 欣赏:分析优秀说明文作品,让学生感受说明文的魅力,激发写作兴趣。
5. 实践: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编写说明文。
6. 指导: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说明方法的能力。
3. 学生写作的条理性和说服力。
4. 学生对生活事物的关注和认识程度。
五、教学资源1. 优秀说明文作品示例。
2. 说明文写作指导资料。
3. 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4. 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讨论:让学生举例说明他们曾经遇到过的需要解释的事物或现象,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说明文的素材。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事物或现象进行研究,运用所学说明方法编写说明文。
3. 展示分享: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口头表达,其他学生和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
七、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说明文案例,让学生理解不同说明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3. 写作指导:提供具体的写作指导,如如何开头、如何展开、如何结尾等,帮助学生构建文章框架。
作文指导:说明文写作指导

说明文写作指导一、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一种对事物作客观说明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予读者知识。
中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最感头痛,往往举步维艰。
其实,说明文的写作并非像同学们所害怕的那样,只要理顺了头绪,把阅读说明文和写作说明文结合起来,以阅读课文为写作借鉴的范例,多观察、多分析、多练习,就能逐步学会选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正确而有条理地说明事物的特征。
第一,要写好一篇说明文,首先得分清说明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说明文的写作是授人以知,让人明白,记叙文写作目的是以情感人、让人动情。
说明文只是说明事物的特征,阐明原理,介绍知识,说明是手段。
说明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主要在于说明文的目的主要是说明,议论文的目的则主要是说理;说明文要求把实体事物或抽象事理本身的情况说清楚,议论文则要求提出个人对议论对象的看法或主张。
第二,要完成一篇说明文,须将说明文的特点烂熟于心。
说明文的特点主要有说明性、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
只有很好地掌握了说明文的这些特点,才能将说明文写好。
第三,须将说明文的类型分清楚,如果从内容上而言,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如果从表达方式上分,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
事物说明文:以具体事物为说明对象,将事物是'怎样的'作为说明重点,对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构造、发展变化等特征,进行科学说明。
事理说明文:以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以及相互联系的成因等为说明对象的说明文,说清'怎么样'和'为什么',使人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平实性说明文:是指用平实、简洁、明白的语言对事物的外形,内部结构,功用及种属关系加以较客观的说明,用词造句一般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倾向,很少使用描写,更少使用修辞手法。
科学小品文:它是以科学知识为内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情文并茂的说明文。
与其它的说明文不同的是,这种说明文具有的很强的文学性,是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双重产物,寓科学性于趣味性之中。
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论证与举例

作文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论证与举例作文是学生们常见的一种写作形式,而说明文则是作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
说明文的目的是向读者解释或者说明某个事物、现象或者观点,要求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清晰,同时要具备论证和举例的能力。
本文将指导你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论证与举例。
一、论证的重要性及基本要素论证是说明文的核心部分,通过合理的论证可以使读者对事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论证的基本要素包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 论点论点是说明文要阐述或者支持的观点或者结论。
在写说明文时,你需要确定一个明确的论点,以引导整个文章的内容。
2. 论据论据是支持论点的依据或者证据。
在论证的过程中,你可以利用统计数据、科学研究、专家观点等来作为有力的论据,增强论点的可信度。
3. 论证方法论证方法是用来推理和验证论点的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因果关系、对比分析、类比推理等。
在选择论证方法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合理选择,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二、论证的写作技巧写好论证部分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论证写作技巧。
1. 逻辑严谨论证部分需要保持逻辑的严谨性,要确保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明确,避免出现逻辑跳跃或者漏洞。
2. 数据可信在使用统计数据或者科学研究作为论据时,要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来源的权威性。
可以引用来自权威机构的数据或者专家的观点,增加论证的可信度。
3. 多角度思考在论证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提出多个论点和论据,从而使文章更全面,增加说服力。
三、举例的技巧及注意事项举例是说明文中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通过具体的例子,可以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接受你的论点。
下面将介绍举例的技巧及注意事项。
1. 具体而生动选择具体和生动的例子来支持论点,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
可以运用形象的语言和细节描述,使例子更加生动有趣。
2. 与主题相关选择的例子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能够直接支持你的论点。
避免使用与主题无关的例子,以免分散读者的注意力。
说明文作文教案模板

说明文作文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表达清晰、逻辑严谨的说明文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要素3. 常用的说明方法与技巧4. 说明文写作的注意事项5. 优秀说明文范文解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定义、结构、要素以及常用的说明方法和技巧。
3. 示范:以优秀说明文范文为例,分析其写作特点和技巧。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一篇简短的说明文,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和写作技巧。
2. 示例法: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让学生模仿学习。
3. 练习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实践能力。
4. 互动法: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说明文范文:精选优秀说明文范文,供学生学习和模仿。
2. 写作素材:提供相关说明文的素材,帮助学生丰富写作内容。
3. 评价标准:制定说明文写作的评价标准,以便学生互相评价。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说明文写作练习,评价其写作水平。
3. 学生互评:学生互相评价对方的说明文,了解彼此的学习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说明文写作比赛,提高写作兴趣。
2. 邀请作家或专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3. 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收集写作素材,锻炼写作能力。
八、教学反思:九、教学计划:本教案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十、课后作业:1. 复习说明文的概念和特点。
2. 练习运用说明方法进行写作。
3. 收集说明文写作素材,为下次写作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目的,培养其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不同类型的说明文,拓宽学生的视野。
说明文作文教案

说明文作文教案主题:怎样写一篇有效的说明文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掌握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入话题:请学生谈谈说明文是什么,并举例说明说明文的应用领域。
2.导入例子:给学生展示一篇说明文,并请学生分析其中包含的特点和结构。
二、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20分钟)1.特点:说明文是一种客观、理性、科学的写作方式,通过事物的原理、特点、组成、操作等方面进行说明和解析。
说明文一般采用实际案例或举例来说明概念、原理、操作等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包含以下几个部分:引出主题:简要介绍要说明的内容。
背景信息:提供有关事物的历史、定义、分类等背景知识。
详细说明:逐步阐述事物的特点、原理、组成部分等。
举例说明:通过实例或案例来进一步说明和解释。
总结归纳:简明扼要地总结所说明的内容,强调重点。
三、写作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30分钟)1.确定主题和目标:明确说明文的主题和目标,明确要说明的内容和要传达的信息。
2.收集和筛选资料:通过资料搜索、实地调查等方式,收集和筛选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材料。
3.编写提纲: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编写说明文的提纲,明确各部分的内容和结构。
4.逻辑清晰:说明文的内容应该清晰、连贯,有条理地阐述事物的特点和原理。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逻辑关系和过渡词的使用,确保文章的连贯性。
5.简明扼要:说明文追求简明扼要的原则,尽量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要说明的内容。
同时,要避免冗长的叙述,以免让读者产生疲劳。
四、练习和总结(20分钟)1.练习:请学生根据给定的主题,写一篇说明文。
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或熟悉的事物作为主题,如手机、电脑、交通工具等。
2.总结:请学生总结写说明文的要点和技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心得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请学生完成剩余的练习题,并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和讨论优缺点。
六、板书设计说明文的特点:- 客观、理性、科学说明文的结构:- 引出主题- 背景信息- 详细说明- 举例说明- 总结归纳七、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一种通过导入、讲解、练习及总结的方式来教授说明文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作文训练 说明文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明确说明文的目的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说明方法,有条理、清晰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3. 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运用3. 说明文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和表达技巧5. 写作实践和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方法。
2. 难点:说明文的结构组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写作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实践训练法:让学生动手写作,培养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4. 互动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写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4. 实践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动手练习写作。
5.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6.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案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写作。
2.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让学生明确说明文的基本要求。
3.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4. 实践训练: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说明文。
第二课时1.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互相评价,提高写作能力。
2. 总结讲评: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3. 讲解:讲解说明文的结构组织和语言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分析一篇优秀说明文范文,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训练教案说明文写作指导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按照客观事物的规律性,精细观察。
2.训练学生恰当使用说明方法,具体准确说明事物。
3.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对风景名胜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2.寻找最准确的词语,具体说明事物。
三教学难点:
如何多角度提问,将观察引向深入。
四教学设计
通过带学生实地观察中山公园──愉园,指导学生观察,训练表达能力。
五教学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步骤
读──观──问──观──说
七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1.导入
(课前)同学们,最近中山公园的东北角,新添了一处景观──愉园,我们去参观一下,回来把它的样子写信告诉你远方的亲戚好吗?
(带队到愉园)同学们,先明确我们站的角度:面向北面;愉园在我们的面前──座北朝南。
注意观察对象的位置,按照空间顺序观察十分重要。
另外,我们在游览时,如果有“简介”“图示”之类的文字,不要放过,像读书先读序言一样,它是你无声的“导游”,能使你在观察之时,目标明确,深入思考问题。
(有学生发现东面亭廊墙上有碑刻,于是老师带大家读上面的文字──愉园小记)(略)
学生通过读序,明确如下要点:
(1)建园时间及设计者:1984年,姜振鹏
(2)愉园的位置及环境:中山公园东北角。
背倚故宫雁翅楼,右临中山堂大殿。
(3)愉园的得名:观鱼之园,“鱼”“愉”谐音,故愉园。
(4)愉园的布局:一廊连三亭,前有“乐泉”水,左有“素馨院”。
(5)学生通过读,对愉园有了大概了解,但其特点是什么还未抓住,末形成感性认识,需指导让学生观察。
2.参观
同学们,下面开始参观,注意抓愉园的特点是什么。
可以自己静观默感,也可以三三两两边看边议。
总之,除了调动你的眼、耳、鼻、舌、身去感知以外,特别注意要调动你的心,多动脑琢磨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
问自己,问别人。
(学生在参观中,由于兴趣、阅历、
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差距,有的人观察仔细,有的人“走马观花”,“入心”程度是不一样的,怎么办?下面需要老师点拨,激活学生的大脑,深入思考问题。
)
3.提问及观察讨论
师:同学们,看得怎么样啊?
生:(七嘴八舌)差不多了。
生1:素馨院挺好,有点“曲径通幽”的味道。
生2:乐泉的水挺清的,干嘛要在内壁上雕龙头呀?
生3:三个亭子不在一条线上,左右不对称。
师问:你们看,中间这个亭子上的壁画画的是《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有大门,进门后有假山堆成的“影壁”,可咱们眼前观察的愉园,跟它哪儿不一样呢?为什么不一样?
(通过讨论,学生明确愉园的特点:开放式园林。
原因:因地制宜。
特别感到如果搞成封闭式,则狭窄,无法借景。
故宫雁翅楼,中山堂大殿的名胜进不到
视野中来,缺乏阔远、典雅之感。
以上,学生对愉园的第一个特点,有了感性认识。
)
师问:既然这里是观鱼之园,它以什么形式展览金鱼?与一进公园正门的“鱼展”有什么不同?这样展出好处是什么?
(通过进一步观察讨论,学生发现愉园的鱼缸都嵌在墙上,游人漫步长廊,不用俯身,就可以观赏。
而且鱼缸内有水草,打上灯光,远观有油画效果,特别美。
愉园的第二个特点,学生了解了。
)师小结:
说明事物,首先要抓住其特点。
回想一下,这两个特点是怎么出来的呢?用“比较”的方法。
拿大观园的格局与愉园比,拿公园南门内的鱼展与愉园比,这样此处的格局与观鱼形式上独特之处就显现出来了。
所谓特点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主要标志,抓住了特点也就抓住了事物的本质。
师问:如果你远方的亲戚读了你的
信,还不明白,写信问你:长廊里怎么可能有鱼缸?鱼缸怎么放置?是悬空吗?挂得多高?有多大?一共有多少鱼缸?(一般人一提长廊,会想到颐和园里的长廊。
)
(教学的提问,激起学生的求知欲,马上四散开进一步观察。
有的用手比划,用尺子量鱼缸的长、宽、高;有的跑来跑去数鱼缸;还有的讨论怎么说清楚长廊的样子,鱼缸的位置。
)
生观后总结:
(1)长廊一面是墙,一面是空的,非颐和园的廊两侧全空,隔而未隔,界而未界。
鱼缸嵌在里侧的墙上。
间距米,离地面米。
(2)鱼缸长宽。
供游人观赏那面有玻璃。
由于是整体嵌入墙内,所以玻璃几乎与墙平。
再加上缸内绿水、红鱼、卵石、水草、灯光一照,亮丽如画。
(3)鱼缸个
(4)鱼的品种种。
有红虎头、龙睛、黑珍珠、狮子头等等,形态各异。
师小结:
同学们,为了把事物说明得具体、准确。
首先要善于从读者角度提出问题。
苏东坡主张“八面受敌法”指的是作者要考虑“敌”──读者可能有哪些需要知道的东西,要禁得住八面“敌人”的质疑。
总之,要心中有读者,多从他们的角度提出许多“为什么”,这样才能将你的观察引向深入。
其次,要寻找最平实、最准确的词语来说明事物,要有“推敲”的能力。
说明文,说明事物就是让读者有所知,因此,要想说明具体可用多种说明的方法。
刚才我们在讨论中,用到了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还可以有别的,比如,引资料的方法。
金鱼最早产于中国宋代。
中山公园有两绝:一个是兰花,一个就是金鱼。
这些资料都要靠我们认真阅读,多方打听。
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细心:望、闻、问、切;养成精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这对写好说明文太有用了。
4.布置作业:
(1)绘制“愉园平面简图”。
(2)以《愉园》为题,写一篇说明文。
要求:
(1)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合理安排说明顺序,恰当使用说明方法,语言力求准确。
(2)600字以上。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