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二节熔化和凝固课件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
A.不会融化
B.全部融化
C.也有大部分融化
D.只有少部分融化
4. 把 一 块 -10℃ 的 冰 投 入 到 0℃ 的 水 中,气温也是0℃,过了一段时间,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有些冰融化成水使水增多 B.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 C.水和冰的数量都没变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产生
5.在寒冷的北方,池塘水面上的空 气温度为-10 ℃ ,在下列几种情况 中温度为0℃ 的是 ( ) A.冰层上表面 B.冰层下表面 C.除了冰层上表面的冰 D.冰层下面所有的水
固态氮 -210
固态氧 -218
固态氢 -259
三、非晶体:
1、定义:没有确定的融化温度 的固体。
2、特点:融化过程,吸热温度 升高;凝固过程,放热温度降低。
3、实例:蜂蜡、松香、沥青、 玻璃等。
三、作业
1、冰块不会立即融化。因为冰是 晶体,要先吸热到达熔点0ºC,再 继续吸热才会融化。
2.(1)这种物质是晶体。(2 )在第 6min时,这种物质处于固态。(3)这 种物质的熔点是80ºC,可能是萘。
9.夏天,小明从冰箱冷冻室中 取出几个冰块,放人装有常温 矿泉水的杯中。过一会儿,他 用吸管搅动冰块,发现这几个 冰块“粘”到一起了,如图所 示。请解释这个现象。
从冰箱冷冻室取出的冰块温度低于0℃, 放到水中后水放热降温,冰吸热升温;
当冰块附近的水的温度降到0℃时,冰 的温度还低于0℃;
冰块继续吸热,冰块附近0C的水继续 放热,凝固成冰。所以冰块会“粘”到一 起。
第二节 融化和凝固
一、两个概念
1.融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 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 的过程。
探究融化和凝固的特点 海波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类型一:熔化的条件:1、把一块0℃的冰投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也是0℃),过一段时间,下面的说法哪个正确( )A .有些冰熔化成水使水增多B .冰和水的数量都不变C .有些水凝固成冰使冰增多D .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类型二:熔化与凝固的定义:1、熔化: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过程。
类型三: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小明用图1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请按上述实验数据在坐标格中做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上述数据,你可以归纳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的哪些特点?结论:(1)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需要 热量。
(2)石蜡在熔化过程,温度 ,需要 热量。
类型四: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1、晶体:具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晶体。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类型五:熔点与凝固点定义1、熔点:晶体 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熔化后再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类型六:晶体熔化图象的判断1、如图2所示,能正确的描述冰的熔化过程的图象是( )类型七:固体熔化图象各阶段的含义1、如图3是从实验得到的海波熔化图像,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图像中的AB 段表示熔化过程B .图像中的CD 段表示熔化过程C .在BC 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继续吸热D .在BC 段所表示的过程中,海波不吸热也不放热2、如图4所示,为某晶体的凝固图象,从A 到D 整个过程是________的(选填“吸热”或“放热”),在AB 段物质处于_________状态,BC 段是个________过程,物质处于_______ 状态,其对应的温度48℃代表此晶体熔液的_________,CD 段物质处于__________状态.类型八:处于熔点的晶体状态1、水银的熔点是-39℃,在-39℃时的水银处于( )A .液态B .固态C .固态、液态共存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图1图2 图3图42、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温度是48℃的海波,它的状态:( )A .一定是固态B .一定是液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态D .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类型九:新型建筑材料1、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物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图5中表示球内材料熔化图像的是( )2、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制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类型十:温度计的选择1、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地区,测室外物体的温度,是用酒精温度计,还是用水银温度计?这是为什么? 类型十一:物理中的热学对联1、上物理课时,老师写了一副热学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和 ,反映的一个共性是 。
第三章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4、已知环境温度是0℃,水能否结成冰?冰能否化成水?
不能
2、冰的熔点是 0℃ ___, 在炎热的夏天,放在外面的冰会熔 化,那么在熔化过程中,冰的温度( B) A 降低 B 不变 C 升高 D 先降低后升高
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B、同种晶体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C )
第二节 熔化和凝固
什现象?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一、熔化和凝固概念: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 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熔 化 凝固
固态
液态
固态岩石 在高温下 化成液态 岩浆从火 山口喷出
刚从火山口 喷出的液态 岩浆冷却之 后则成固态
50
C
45 40
B
3、凝固过程中处于固 液共存状态; 4、凝固过程放热。
时间/分 A 0 2 4 6 8 10 12 14 硫代硫酸钠凝固的图象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温度 55 /℃
50
温度 55 /℃
50
45
45
时间/ 时间/ 40 40 0 1 2 3 4 5 6 7 分 0 1 2 3 4 5 6 7 分 比较两幅图像,能发现些什么?
(1)由图判断出 乙 图线是晶 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210℃ ,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是 非晶体 。
220 200 180
温 度 ℃
甲
D乙 B C
时间/分
A 1 2 3 4 5 6 7 (2)晶体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熔化和凝固ppt课件

时间/min
0 1 2 3 4 ...
海波的温度/℃
石蜡的温度/℃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海波
点击播放视频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实验数据记录】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t/min
海波 的温 40 43 45 48 48 48 48 48 50 51 53 度t/℃
【交流反思】 若实验中记录相邻两次温度的时间间隔过长,可能会带来什么问题? 有可能错过晶体熔化时过程中温度不变的过程,无法看出晶体、非晶体 之间的差异.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观察以下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你能根据它们的熔化特点进行 分类吗?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思考 这是怎么回事?其他物质熔化时
的温度是否也不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演 示 研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思考 选用什么物质作为被熔化的材料好呢?
选择比较容易熔化的,且在熔化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
海波
石蜡
海波(硫代硫酸钠),又名大苏打: 无色透明固体,可以用来去除水中 的氯气,也可以用来治疗皮肤病
工作人员在撒盐融雪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晶体、非晶体熔化的异同 晶体
非晶体
图像
相同 不同
吸收热量 有熔点 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无熔点 熔化时温度持续升高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第1课时 熔化和凝固
例 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
× A. 不同晶体的熔点相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课件)(30张PPT)

温度/℃ 55 50
怎样作图
1、描点 2、用光滑线连 接各点
45
40 0
时间/分 2海波4 熔6化8的图10象12 14
松香熔化过程记录表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温度/℃ 60 61 62 63 63 65 66 68 71 74 76 78 80
B
D乙 C
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另一图线 的物质可能是 非晶体 。
200
180A 1
2
34
5
6
时间/分
7
(2)乙图线温度升高的是 AB、CD 段,温度不变的是 BC 段,
AB段处于 固体 状态,BC段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CD段处于 液体 状态,吸热的是 AB、BC、CD 段,
5.在气温-20℃的冬天,河面上冰的上表面温度是_ ℃, 冰的下表面温度是___℃
温度/℃ 75
70
65
60 0
2
4
6
时间/分 8 10 12 14
松香的熔化图像
根据实验中的数据描绘图像如下
55 温度/℃
D
75 温度/℃ D
时间/ 分
时间/ 分
50 B
C
45 A
400海2波的4 熔6 化8图10像12 14
实验总结:
70
C
B
65
A
600 松2 香4 的6 熔8化10图12像14
练习
1.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A 甲图可能是海波熔化图象 B.乙图可能是松香凝固图象 C.丙图可能是明矾熔化图象 D.丁图可能是石英凝固图象
第2节 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

第2节熔化和凝固学案及例题分析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固→液);熔化现象:①春天“冰雪消融” ②炼钢炉中将铁化成“铁水”.1.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液→固);凝固现象:①“滴水成冰” ②“铜水”浇入模子铸成铜件.2.1晶体和非晶体固体由于内部微粒的排列结构不同可分为: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海波、萘、冰、食盐、明矾和各种金属。
非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一类物质,如蜂蜡、松香、沥青、玻璃等。
2.2 熔点和凝固点(针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类比晶体凝固的温度叫凝固点。
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是一样的;②熔化和凝固这个过程是可逆的。
知识点3熔化与凝固的特点1)熔化的规律: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保持在熔点不变。
②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不断上升。
③研究熔化和凝固的试验中,需要的器材如上图所示还包括:温度计、秒表。
2)晶体熔化必要条件:①温度达到熔点;②不断吸热。
3)熔化吸热的应用:①夏天,在饭菜的上面放冰块可防止饭菜变馊。
(冰熔化吸热,冷空气下沉);土冰箱示意图。
②化雪的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
(雪熔化吸热);③鱼保鲜,用00C的冰比00C的水效果好。
(冰熔化吸热);④“温室效应”使极地冰川吸热熔化,引起海平面上升。
4)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知识:①萘的熔点为80.50C。
当温度为790C时,萘为固态。
当温度为810C时,萘为液态。
当温度为80.50C时,萘是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都有可能。
②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③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0C,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水银凝固点是-390C,在北方冬天气温常低于-390C,此时水银已凝固;而酒精的凝固点是-1170C,此时保持液态,所以用酒精温度计)3.2凝固规律及特点1)凝固规律:①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保持在凝固点不变。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认识熔化与凝固一、考点突破[来源:Z。
xx。
k ]1. 明白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能够转化的,明白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能够区分生活、生产中的熔化与凝固现象。
3. 明白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 明白物质的状态与熔点(凝固点)的关系。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能够辨别熔化与凝固现象及相伴着的吸、放热过程。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的异同点。
三、考点精讲一、熔化和凝固(重点)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如冰变为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如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
【归纳·整理】熔化和凝固是发生在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过程,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和凝固,关键是看物质是由固态变液体,依旧由液态变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两个相反的物态变化过程。
【课堂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 春天,河里的冰化成水B. 夏天清晨,花草叶子上花附着的露水C. 秋天清晨,覆盖大地的雾D. 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分析:要判定物态变化是否属于熔化,关键要看物质是不是从固态变为液态。
选项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选项B 露水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C雾也不是由固态的冰变成的;选项D 雪是固态,不是液态,因此本题应选A。
答案:A二、晶体和非晶体1.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1)晶体:通过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发觉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
这类固体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整齐的、有规则的,冰、食盐、石墨、金属等差不多上晶体。
(2)非晶体:有些固体在熔化过程中,只要不断地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这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我们把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
石蜡、松香、玻璃、沥青等差不多上非晶体。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3、2 八年级物理上册讲学稿
课题:二、熔化和凝固课型:新授课执笔人:
审核人:八年级物理组级部审核:八年级物理组讲学时间:第6周第1讲学稿教师寄语:让我们扬起自信的风帆,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行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吧,你会获得无穷的乐趣。
学习目标:
1. 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状态,能描述三种状态的基本特征。
2.了解溶化、凝固的含义,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难点)
3.了解溶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难点)
学生自主活动材料
一、课前学习:
1、物质的三种状态:、、。
2、熔化: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如冰雪熔化等。
3、凝固:物质从变成的过程,如水结冰等。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确定的,如海波、冰等。
5、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确定的,如松香、玻璃等。
6、熔点:晶体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时的。
7、同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和。
熔化热,凝固热热。
8、晶体熔化的条件是:a、温度达到;b、继续。
晶体凝固的条件是:a、温度降低到;b、继续。
9、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温度;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热,温度。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热,温度;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热,温度。
二、研讨解惑:
活动1:回顾小学中有关物态的知识,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哪三种?用什么方法可使冰变成水?
活动2:点燃蜡烛,并使其倾斜,蜡烛油滴在一张纸上,观察蜡烛油的状态变化,(1)蜡烛油流淌时,蜡烛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2)用手指,接触刚滴在纸上的蜡烛油,过一会接触一下。
温度
发生什么变化?蜡烛油的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一)海波和石蜡的熔化
1、由“活动2”知,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条件是什
么?。
这一过程称为。
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条件是什么?。
这一过程称为。
2、猜想与假设: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选填“相同”或“不同”)
3、设计实验:选择器材并组装,如图所示。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分别加热海波和石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2)待温度升至40℃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
在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
(3)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 50 石蜡的温度/℃40 41 42 44 46 47 48 49.5 51 52.5 54 5、根据记录的数据,在
下面的方格纸上分别描
绘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6、实验分析:
(1)分析海波熔化图像,
根据熔化图像的特征分
别用字母A、B、C、D
标上。
每一段对应的时
间中海波是什么状态?
海波的温度如何变化?
(2)在海波熔化的曲线上,哪一点海波开始熔化?
(3)海波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
(4)分析石蜡的熔化图像,随加热时间的增加,石蜡的状态如何变化?石蜡的温度如何变化?
(5)对海波与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两物体的熔化规律相同吗?
7、交流与评估:
(1)实验中,没有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海波,而是用水浴法,这种加热方法有何优点?
(2)实验中,在加热海波前,是保持块状,还是弄成粉末状较好?为什么?
点拨:
(1)熔化≠溶化,熔化表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熔化表示一些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过程。
(2)“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受热均匀且温度变化稳定,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可用于很多加热实验。
(3)温度计要与被测固体颗粒充分接触,避免碰壁、底或悬空等。
(4)在48℃时海波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二)熔点和凝固点
结合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思考以下问题:
1、对比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两种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海波有确定的,石蜡没有确定的。
由此,可以把固体分为哪两类?海波和石蜡分别属于哪一类?海波熔化时的温度叫做什么?
2、把晶体加热到熔点就停止加热,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吗?晶体熔化应满足什么条件?
3、分析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
(1)海波和石蜡熔化的图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海波和石蜡熔化时都 。
不同点:海波熔化时有一段时间,温度 ,石蜡在熔化时温度一直 。
(2)根据海波和石蜡熔化特点可知,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 。
4、如图,分析晶体和非晶体凝固的图像。
相同点: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都 。
不同点:(1)晶体凝固时,有一段时间温
度 ,非晶体凝固时,温度一直 。
(2)晶体有固定的 ,非晶体没有固
定的 。
点拨:(1)晶体和非晶体是相对于固体而言,晶体熔化为液体时,这种物质就不能再称为晶体。
(2)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
(3)晶体的温度在熔点时,其状态可能是固态、固液共存态、液态。
(4)晶体凝固的条件: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三)方法归纳
(1)分析熔化、凝固图像。
(2)晶体和非晶体的判断。
①有无熔点: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②熔化过程中的现象:晶体熔化过程:固态——固液混合态
——液态;非晶体熔化过程:固态——软——稀——液态。
③熔化图像:图像中是否存在一段平行于时间轴的线段,有则为晶体,没有则为非晶体。
三、拓展提升:
1、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的用酒精,有的用水银.已知酒精和水银的熔点和沸点如图所示,北方漠河地区冬季最低温可达﹣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选温度计.(选填“酒精”或“水银”)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
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
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3、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4、王鹏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萘熔化时温
度的变化规律,并根据实验数据描出萘熔化时温
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
问题:
(1)将装有萘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不是用
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
热均匀,而且萘的温度上升速度较(选填
“快”或“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
度.
(2)除图甲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火柴和.
(3)分析图象乙可获得的信息有:(填一条即可).
四、当堂反馈:
1、关于熔化和凝固,正确的说法是哪个?()
A.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
B.固体在熔化时都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C.固体在凝固时都要放热,温度降低;
D.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纯净的48℃的海波是:()
A、液态
B、固态
C、固液混合
D、以上状态都可能
3、(福州)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装有碎冰块的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
为了使冰块受热 (选填“均匀”或“不均匀”)。
(2)如图所示,温度计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选填
A/"B”或 C),此时示数是 _℃,试管中的物质呈
态。
4、(泰安)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过程中的“时间﹣
温度”图象,由图可判断该物质是(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5、(东营)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min开始
熔化,第8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的温度/℃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9.5 51 52.5
(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一时间图象;
(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
是;
(3)海波是(填“晶体”或“非晶体”);
(4)海波的熔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