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作业

初一历史作业
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

生活?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材料三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证明了当时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会用火来烤食物和制作石器。

2、材料一: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

材料二: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请回答: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耜,弯曲木棍做成耒,并把使用耒耜的好处告诉天下的百姓们

材料二:

在中午开设市场,召集各地的民众,聚集了各地的货物。交易之后,人们各自得到了想要的东西。

(2)材料一何材料二分别反映原始社会哪个行业的发展?

反映了原始社会种植业的发展

(3)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谁的事迹?

反映的是神龙氏的事迹

3、阅读材料: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

(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

(2)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有何特点?中华民族的主干是什么?

说明中华民族的形成的特点是多民族跨地狱跨文化杂居,渐次融合。主干是中原炎黄后裔汉族。

(3)谁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他们分别有什么贡献?

炎帝和黄帝被称为华夏族的共同祖先。

炎帝改进了农具,叫人耕田;发明制陶技术;为人们治病,他尝遍百草,发明了医药,还组织了集市较易。

黄帝发明修改房屋;种植谷物,驯养家畜挖井汲水,制造车、船、兵器、衣裳;还发明了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等

4、材料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二: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二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五千年的文化都来自轩辕,相传他创造了指南针,平定了蚩尤的叛乱,使中华文明领先于世界文明。

材料二:

挖通大山,疏导河道,凿穿龙门。。。疏导三江五湖,使他们注入东海,以造福贵州。

(2)材料一、二分别歌颂了哪两位中华民族先人的事迹?

歌颂了蚩尤和大禹的事迹

(3)材料一中的“我先”还有什么贡献?

创造指南针、造纸技术、印刷术、火药

(4)材料二的人物最典型的故事是什么?

最典型的是大禹治水

(5)从这两位先人的身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什么精神?

为人民着想;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5、材料一: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史记》

材料二: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史记》

请回答:

(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尧、舜时期,黄河流域长期洪水泛滥,平原沃野变成了一篇汪洋,天下人民都在在担忧。尧变在天下找能治水的人。……于是尧听四岳的话,用鲧治水,但是鲧能力有限,最终,没有治好洪水。……于是舜让禹的父亲来治水,来续鲧之业。

材料二:

禹伤痛父亲鲧治水无功被杀,因此劳身苦思,在外十三年,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

他经常随身离不开的东西,划定图式的圆规和方矩,四时都带着他们,用以从事于开划九州,辟通九州道路,修筑九州湖泽堤障,计度九州山岳脉络。

(2)以上材料主要叙述的是谁的事迹?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主要叙述的是大禹的事迹,他的主要功绩是:治好了洪水

6、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何材料二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下是属于公众的。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都有长辈。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有供养他们的措施。………是高度太平、团结的局面。

材料二:

如今大道已经消失不见,天下成为私家的。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对待财务和出力都是为了自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这可以称为小小的安定。”

(2)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反映的是什么社会的什么制度?请举例加以说明。

反映的是社会的禅让制,诸侯把父子相传。

(3)材料二中“天下为家”开始于何时?

开始于大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权位。启的即位,打破了禅让制,成了历史上王位世袭继承制的开端。

(4)你认为“天下为家”代替“天下为公”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请简要说明理由。

是进步,因为,当时,人们的智商都高了,而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权利的集中,自然就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了。这一变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是历史的进步。

7、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礼记

材料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诗经》

材料四: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史记》

请回答:

(1)请将以上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用同姓诸侯构筑一道屏障,来捍卫周天子的中央权威。

材料二:

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大夫失职,行事不公;以我为贤,派遣不停。

材料三:

周公帮助皇帝管理天下,设立七十一个国家,国家君主姓姬的有五十三个。

材料四: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襃封神农之後於焦,集解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黄帝之後於祝,左传云:“祝其,实夹谷。”杜预云:“夹谷即祝其也。”服虔云:“东海郡祝其县也。”帝尧之後於蓟,括地志云:“陈州宛丘县在陈城中,即古陈国也。帝舜後遏父为周武王陶正,武王赖其器用,封其子妫满於陈,都宛丘之侧。”大禹之後於杞。括地志云:“汴州雍丘县,古杞国。地理志云古杞国理此城。周武王封禹後於杞,号东楼公,二十一代为楚所灭。”於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於营丘,曰齐。集解尔雅曰:“水出其前而左曰营丘。”郭璞曰:“今齐之营丘,淄水过其南及东。”水经注今临菑城中有丘云。青州临淄县古营丘之地,吕望所封齐之都也。营丘在县北百步外城中。舆地志云秦立为县,城临淄水故曰临淄也。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鲁。

(2)以上材料是对我国哪一朝代政治格局的描述?反映当时实行什么制度?

反映当时实行分封制。

(3)材料四中“封”的对象有哪几类人?周武王认为谁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封的对象有:焦,祝,蓟,陈,杞。周武王认为姜子牙是灭商的最大功臣(4)从哪些材料可以明显看出“封”的目的?

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

(5)你认为该制度能不能保证周天子对广大疆域实行长久牢固的统治,为什么?

不可以。因为:西周后期周的领地几乎只有“王畿之地”了,除了都城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其他地方都被诸侯国给瓜分占领了。

8、阅读材料:“金有六齐。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金指青铜器)

请回答:

(1)请将材料内容翻译为现代文。

铸造青铜器的铜锡比例有六种配方:铸造钟鼎的比例,锡占六分之一;斧子的比例,是锡占五分之一;戈、戟的比例,是锡占四分之一。

(2)材料反映了商朝哪个行业的高度发展?请举例说明。

反映了商朝制作青铜器的高度发展

9、材料一:“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材料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论语》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天子

材料二:

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

(2)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原因是什么?周王室的衰微

(3)简单评价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对社会的影响?

春秋无义战,霸主们发动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统治的势力范围,更多的掠夺土地、人口和财务,人民在战争中付出的代价最大,所受痛苦也最深!

历史初一寒假作业答案2021

历史初一寒假作业答案2021 (2021最新版) 作者:______ 编写日期:2021年__月__日 1、D 2、C 3、C 4、C 5、C 6、D 7、A 8、C 9、B10、A11、B12、D13、D 14、(1)非(2)热带雨林(3)波斯(4)苏伊士红 15、(1)0o,20oW(纬度0度,西经20度)(2)东北(3)亚洲北美洲欧洲 (4)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16、(1)东南亚太平印度(2)波斯日本(3)苏伊士非

17.春游日记 (1)工厂画在白云镇东南部乡村路与 公路交汇处附近即可(2分) (2)西北高,东南低(2分) (3)夏季(2分) (4)受季风的影响,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意思正确即可)(2分) 18、(1)A (2)100正北(或北) (3)0.5 【篇二】

一、选择 1-10AABDBDBCDA 11-20DDBBACADDD 二、判断 21-26BBABAB 三、填空 27.道光帝虎门硝烟 28.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29.帝国主义封建主义 四、材料

30.(1) 战争战后签定的条约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林则徐虎门销烟;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抗击沙俄收复新疆的斗争;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义和团运动等。 (3)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富于反抗精神;落后就要挨打;要开放、学习先进外国事物、自强不息等。 31.(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题带答案

2016年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80分) 第Ⅰ卷(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计4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千万不要所选哦!) 1.2014年5月18日,集展览、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公众开放。该馆重点介绍的原始人群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在学完“我们的远古祖先”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 B.种植水稻 C.穿着麻布衣服 D.烧烤食物 3.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 4.河姆渡原始居民所处的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因此,最适合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是: A. 洞穴 B. 干栏式房屋 C. 搭上草棚的水井 D. 半地穴式房屋 5.考古挖掘的遗址实物是研宄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半坡遗址的考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国家: A.粟 B.水稻 C.白菜 D.芥菜 6.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右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A.农业初兴 B.聚族而居 C.采集狩猎D.贫富分化 7.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建此伟业,雄立东方。”文中“始祖”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该人物是: A.炎 B.黄帝 C.尧 D.舜 8.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A.盘古开天 B.炎黄传说 C.禅让传说 D.大禹治水 9.《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宗法制 10.下列关于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B.通过“禅让”的办法继位 C.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 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七年级历史作业本下册答案 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初一上学期历史知识要点

历史(初一上学期)知识要点 第一课 1.元谋人简介:元谋人在云南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能够制作工具(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知道使用天然火。 2.北京人简介:北京人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1929年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 3.北京人的体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能够直立行走。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许多古猿的特征。 4.北京人的生活状况:使用打制石器,会猎取动物,采集果实,结成群体生活,会使用天然火及长时间保存火种。 5.群居的原因:环境险恶、生产力水平低(根本) 6.发现北京人的意义:⑴对历史: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⑵对世界: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⑶对科学: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⑷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址名录 第二课 1.半坡人简介:位于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 2.半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使用磨制石器骨器

和角器,种植粟,饲养猪和狗等家畜,会捕鱼和采集野果作为食物的补充。制作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的彩陶,会制作乐器如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 3.河姆渡人简介:位于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7000年左右。 4.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房屋为干栏式建筑,发现了木结构水井,使用磨制石器和骨耜,种植水稻,饲养猪狗和水牛。会制作陶器和玉器和乐器骨哨,会雕刻和使用天然漆。 5.半坡人与河姆渡人生活不同的原因:南北方不同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环境 6.*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7.原始农业的作用: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第三课 1.华夏族形成过程:⑴黄帝在阪泉打败炎帝⑵炎黄部落在涿鹿打败蚩尤。 2.华夏族形成的结果:后人尊崇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以炎黄子孙自称 3.炎帝的发明: 4.黄帝和黄帝时期的发明: 5.禅让制的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首领没有特权。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2021最新的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2021最新的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时间过得真快,又到了寒假了,可以放松一段段时间了,你是不是着急做完寒假的作业呢?关于寒假作业的答案你看了吗?下面wtt 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最新的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大全”,欢迎阅读与借鉴! 七年级寒假作业答案1 1-2页 一、略 二、泻一泄到一道义一异查一察众一重晦一诲 三、我早就想把你抓住了,我早就想剿灭你了(意对即可)。 四、1.⑴用出全部力量,一点儿也不保留。(2)形容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 2.D 3.B 4.为了突出春天的绿给人间带来了许多温馨。 5.B 6.⑴绿的谦虚⑵绿的宽容⑶绿的博大和永恒⑷绿的可靠 7.可靠谦虚宽容博大永恒 8.通过对四季的绿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3-4页 一、略 二、 B三、如:我们不做山沟里易涨易退的小溪,要做寒暑不变的一望无涯的沧海。 四、1.裹,渺,瘪,骤 2.患得患失、垂头丧气到获得&;殊荣。&;

3.让他多接受阳光和风雨,多吸收养分,成为最棒的种子玉米。 4.如:&;但有时候需要再等一下&;;&;但不要急于求成&;;&;但成功的过程即是等待的过程&;;&;天生我材必有用&;;&;希望总在前头&;等。 5.落入平庸,获不了&;殊荣&;,成不了种子。 6.人要相信自己,成功需要等待。付出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立竿见影,耐心最为重要。要接受必要的磨炼。不要半途而废。 5-6页 一、C 二、1.兴致勃勃2.恐吓3.眺望4.抱憾5.心有余悸 三、D 四、略 五、1.皇帝的新装;丹麦;童话;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2.A3.A4.爱新装成癖、虚伪;怕丢官职;教训皇帝、捞钱。 7-8页 一、略 二、D 四、略 五、B 六、1.;;;;……; 2.&;招牌&;是商店的标志,这里用&;招牌&;比喻云是天气变化的标志,这个比喻准确,形象地说明了看云和识天气的密切关系。 3.姿态万千⑤ 4.是该段文字的中心对①②③④句总结 5.阴森乌云密布变化无常说明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6.①‖②③④‖⑤ 7.总--分--总 9-10页

初一历史作业

历史文言文资料习题(一) 1、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 材料二: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材料三: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等。…… 请回答: (1)请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文。 材料一: 在远古时代,人少禽兽多,人类战胜不了禽兽。于是,就有圣人以树木建房子,用来躲避(风,雨,野兽等)灾害,然后人们很高兴,让他来作天下的王,名字叫“有巢”(有窝,房子)氏(部落的意思) 材料二: 在远古时代,百姓经常生病。有一位圣人出现了,他教人们钻擦木燧的办法生火,来消除瓜果蚌蛤等东西的腥臭,因而百姓顺服他,让他统治天下,称他为燧人氏。 (2)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要想生存只有过什么样的 生活?

要有房子,有吃的,还要有火 (3)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我国哪种古人类掌握了这种技术? 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已经有了火,我国北京人掌握了这种技术 (4)材料三证明了什么?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材料三证明了当时北京人已经会用火,会用火来烤食物和制作石器。 2、材料一: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 材料二: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周易》 请回答: (1)请将材料翻译为现代文。 材料一: 伏羲氏死后,神农氏兴起,砍削树木做成耜,弯曲木棍做成耒,并把使用耒耜的好处告诉天下的百姓们 材料二: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梳理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 170 万年。北京人距今约 70-20 万年,保留猿的特征, 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最早掌握人工取火技能的是——山顶洞人。 3. 华夏之祖

禅让制: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与能”。 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约公元前 1600 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 1046 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1.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 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 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4. 相关成语:一鼓作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一鸣惊人、卧薪尝胆 5. 争霸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经济特权。 6. 争霸影响: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交往增多,客观利于国家统一。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 260 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3. 相关成语: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朝秦暮楚、合纵连横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世袭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以下历史故事中,发生在有文字记载历史时期的是() A.三皇五帝B.大禹治水 C.武王伐纣D.黄帝蚩尤的战争 3.参考下图: 根据材料“1923年被考古学家发现了他们生活的遗址和头盖骨,他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请你判断他属于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原始人 4.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下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周朝实行分封制度②秦朝实行丞相制度③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经过角逐,先后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A.楚 B.宋 C.晋 D.魏

6.下列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青铜器 ②陶器 ③石器 ④铁器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①② D.②④①③ 7.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系()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③④D.①②④ 8.下图为2002年6月出土的湘西里耶秦简(局部),其中出现了“洞庭郡”的文字记载。此考古发现,印证了秦朝在地方() A.全面推行郡县制 B.统一了度量衡 C.流通圆形方孔钱 D.实行车轨统一 9.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历史史实是( ) A.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B.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C.佛教传入中国D.西学传入中国 10.“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的发现,除了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空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 A.陕西西安B.浙江河姆渡C.山东大汶口D.云南元谋 11.下图是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是( )

初一上册历史寒假作业(一)

吴中区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寒假作业(一) ( 初一历史 )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人们一说起中国发现的远古人类化石,没有不首先提到北京人的”。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他们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B .他们依然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 C .他们已懂得用火烧烤食物 D .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2、过上农耕生活的原始居民已经会建造房屋。如题1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3、右图1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 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4、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5、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世袭制 B.禅让制 C. 郡县制 D.分封制 6、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退避三舍 B.围魏救赵 C.纸上谈兵 D.三顾茅庐 7、他(右图 )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史实与他有关的是 ①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独揽一切大权 ②简法轻刑,修订法律 ③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④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⑤颁布“推恩令” A .①②④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⑤ 8、“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9、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

初一至初三历史知识点必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时间及地点? 答: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 生活地点:元谋人生活在云南元谋县,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 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生活特征有哪些? 答:元谋人:会制造工具。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1)会制造打制石器和木棒。 (2)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3)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形成早期原始社会。 山顶洞人:(1)使用打制石器。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3)他们生活在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中,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3.河姆渡人生活时间、地点及生产生活特征? 答:河姆渡人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他们生活在长江流域,今浙江余姚。 生产生活特征:(1)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生活,已会挖掘水井。 (3)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4.半坡居民生活时间、地点及生产生活特征,以及历史意义? 答:半坡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他们生活在黄河流域,在今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特征:(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主要的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副食有鱼、肉、蔬菜等。 (2)饲养猪、狗等动物,还会打猎捕鱼。 (3)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屋内有灶炕。 (4)能够制造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可能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5)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意义: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5.传说中的炎帝、黄帝的知识点: 1.涿鹿之战:距今约四五千年,炎帝、黄帝部落联合起来在涿鹿之战中击败蚩尤部落。 此后,炎帝、黄帝部落相互融合,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必考)2.黄帝——“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属下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华人常自称为“炎黄子孙”。 3.禅让制:(1)方式:征求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做法。(2)顺序:尧——舜——禹。 (3)品质: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1.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禹建立的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夏朝的统治:(1)国家产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2)都城: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3)国家机构:夏朝修筑了城堡、宫殿,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4.夏桀的残暴统治: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桀是有名的暴君,平民和奴隶纷纷怠工,反抗他的暴政。 5.商汤灭夏: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6.商朝的强大:汤是位很有作为的君主,任用有才干的伊尹等人做大臣,关心百姓,农民和商人都各 安其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7.盘庚迁殷: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后,都城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盘庚以后,商朝统治区域不断扩展,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8.商纣的暴政:商朝最后一个王纣是有名的暴君,他修筑豪华的宫殿园林,施

初一(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附赠:母亲,是一种岁月 岁月的流逝是无言的,当我们对岁月有所感觉悟时,一定是在深深的回忆中。而对母亲的付出有所感同身受时,我们也一定进入了付出的季节。因为该付出的,母亲都先我们付出了。 往往是在回首之际,在远行之前,在离别之中,才蓦然发现,我们从未离开过母亲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亲的牵挂。 小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时,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舐犊之情。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过正午,人生有了春也有了夏,此时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敬畏。 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在数着自己一根根白发,惊叹着岁月不饶人时,想想母亲为了我们,所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母亲在世时,读到有关母亲的文章,似微风滑过指尖,从未有点滴触动。母亲仙逝之后,类同的文章从不敢轻易注目。一碰胸口就隐隐作痛,不能自已,母亲的音容笑貌,已在泪眼婆娑中模糊成了浮影。 我的母亲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妇人,她有着中国传统妇女共有的特质,心底善良、性格率真、为人诚恳、吃苦耐劳…… 母亲一生勤俭持家,为我们操碎了心;她把我抚养大,送我上学,然后参加工作,结婚成家。母亲芳华衍变沧桑,青丝熬成白发,她大半生的操劳,都是为了儿女的成长。 从我记事起,我母亲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不分昼夜的运转着,日复一日地在土地和家之间忙碌着。我们穿的鞋都是她亲手做的,家里人的衣服是她亲手缝制的。我的母亲为我们上学、成家、立业,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和辛劳,最终将我们四个儿女养大成人,想想真不易。 小时候,我总是盼着快快过年,因为过年有荤菜吃,好的年景还有新衣穿,但母亲却始终穿着那件旧式的蓝布衫,只是补丁一年比一年多。

小的时候,只有饿了、困了,才知道回家,未进家门就会喊:妈,我饿了!每天最期待的就是玩到饿的时候,看着家里的炊烟袅袅升起,然后听到母亲呼唤我的乳名,叫我回家吃饭。 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没有享过什么清福。在那难苦的岁月,哪怕是玉米窝窝头能吃饱也行,这是她当年梦寐以求的美食。那时候,家里穷,饭菜油水不多,每次吃饭,母亲总是把好一点的饭菜留给我们。她似乎没有任何食欲,我从来没有见过她对哪一种食品有特别的欲望,她总是默默地先尽我们享用,剩下的她随便吃一点。每当我想起母亲背对我们喝剩粥的背影,我的心就会痛。她的一生都无私奉献给了我们仨儿子一女儿身上了。 还记得有一次我生病,半夜发高烧,母亲在我身边守到天亮,直到中午烧完全退后,母亲又赶紧给我做了只有生病时才能吃上的一碗捞面加鸡蛋。看着我吃下去,母亲笑了,那是只有慈母才有的笑容。 记得当年我身着新装即将告别母亲去上大学的时候,母亲有些依依不舍。在村口告别时,母亲强装笑颜对我说了许多鼓励的话:“儿啊,爸妈都是农场人,家底薄,给不了你多少帮助,凡事只能靠你自己啊,你要好好读书,争取出人头地,只要你用功,我们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书。 告别了母亲,当我走出百步之后再回头看时,母亲仍站在原地,手搭凉蓬眺望着我。那时秋风正凉,风儿吹撩着母亲满头华发,有种不可名状的潇瑟和孤寂。母亲站马路中央,一身青衣点缀在一片白色土路之中,孤零零的,望着路的尽头,期盼着我下一次的归来。她的背影在风中有些孤独,有些期盼,还有些挂念。此时,我已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完成学业,混出个样子来,让母亲宽慰…… 后来我大学毕业工作之后离家远了,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那个时候母亲更是对我疼爱倍加,回家后什么都不让我干。母亲不仅要做劳累的工作,还要干很多家务活。 有一次母亲抱着一摞碗盘出门槛时,尽跌落在地。我看见母亲瘫坐在地上,碗盘散落一地。我慌了手脚,忙过去扶起母亲。常年累月母亲从来都没有闲过,即使到了过年,我们都正和亲戚朋友聊天时,母亲还得做满桌子饭菜招待客人。

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

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答案,七年级历史寒假 作业 提供的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欢迎阅读。 年月日星期天气 一、基础巩固 1、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2、北京人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社会。 3、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

4、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6、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是华夏族的祖先( ) ①炎帝部落②黄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禹部落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7、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尧、舜、禹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是( )

A、选举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禅让制 8、历史小诊所: 小华在学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后,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找出并加以改正。 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不会缝制衣服。山顶洞人的模样和北京人一样;使用打制石器;会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 (1)错误改正 (2)错误改正

9、文物识史: 小明假期参观半坡遗址,看到了两样有趣的文物。你从这两样文物中可以知道关于半坡原始居民的哪些历史信息? (1) (2) 10、我国在原始社会时期有哪几项世界性贡献(举出三个)? 二、拓展迁移 1、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你认为这句话有道理吗?为什么?

2、动手试一试: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我国远古居民已经会使用打制石器和磨制石器。自己动手打制一件石器、磨制一件石器,体会我们的祖先生存的艰辛。再比较一下,磨制石器与打制石器在花费功夫和形状上有哪些不同?使用哪种石器效率高? 3、最近,一部反映住房难的电视剧《蜗居》红遍大江南北。其实住房问题自古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早在原始农耕时代,人们就对住房给予高度的关注。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他们住的房子什么样式的?他们住房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三、知识准备 1、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

七年级下册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一:选一选 1.B 2.B 3.B 4.C 5.(1)C (2)A (3)D (4)B 做一做 1.1-2.略 3.提示:只要涉及形式、内容、材料、信息量、范围等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即可。体裁不限,能够是科学幻想 二:选一选 1.B 2.C 3.(1)C (2)D (3)E (4)A (5)B 4.B 5.A 做一做 1.提示:从海洋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以及对人类贡献中阐述 海洋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海洋。 言之有理即可 2.提示:只要点到即可,能够是创想。(1)制定和 完善相对应的法律、法规(2)增强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教育与宣传力度(3)通过世界一些现有大型机构,如欧洲联盟、亚太经合组织等,讲绿 色和平行动深入各国。 三:选一选 1.C 2.BC 3.D 4.B 5.ACD 注:这里有些是多项选择 的额。~不要以为是我打错。做一做 1.略 2.藏族:雪顿节是藏族传 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 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 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 老携幼,提上酥油桶,带上酥油茶,来到罗布林卡。在繁茂的树荫下 搭起帷幕,在绿茵上铺上地毯,摆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 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酒礼),唱各种不同曲调 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 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 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实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吼吼~很多 的喔~自己少抄点。不要全抄,我也省略了些。不介意哦~)

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初一历史知识点大总结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额骨低平,眉骨粗壮,嘴巴前伸,很像猿猴。 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4、食物来源:采集和狩猎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距今约3万年。 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 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五、旧石器时代: 北京人学会了把石块打制成简易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 六、火的作用: 1)取暖照明2)抵御猛兽的侵袭3)烤熟兽肉4)促进大脑和体质的 发展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7000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 居住房屋:干栏式房屋 生产生活情况: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二、半坡 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8000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居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生产生活情况: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进行渔猎。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1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2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 发展)3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