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式美

合集下载

关于建筑的美

关于建筑的美

建筑美是艺术美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主要涉及建筑艺术的审美属性。

这种美主要体现在建筑的形式美、所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以及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等方面。

建筑的形式美。

这主要涉及到建筑的线条、色彩、质感和空间等视觉感受的元素。

比如,中国古代的建筑常常采用对称的结构,展现出一种稳重的美;而西方的哥特式建筑,则通过高耸的塔尖和精细的雕刻展现出一种向上的美。

建筑体现的时代精神和社会物质文化风貌。

不同的建筑往往反映出了它所在时代的文化和精神风貌。

例如,古埃及的金字塔显示了古埃及人对法老的崇敬和王权的至高无上;欧洲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则反映了当时基督教的虔诚和信仰。

温婉秀美的园林建筑。

这类建筑不仅注重建筑的造型美,还强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例如,苏州的留园,其美景令人赞叹不已,楼阁亭台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宁静的美感。

总的来说,建筑的美不仅在于其外在的形式,更在于其所承载的文化和时代的精神内涵。

不同的文化、时代和地域,都会对建筑的美产生影响,使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面貌。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浅谈建筑的形式美

■理论探索建筑是造型艺术,因而也需要贯彻对称、均衡、比例、韵律、对比、统一等基本原则。

一、建筑形式美的表现1.对称与均衡处于中心轴两侧的形象相同或相似称作对称。

对称是美的法则之一。

我国的古建筑造型形式中常用对称的构图。

例如北京故宫的房屋、大殿、天安门城楼及金水桥均采用对称的形式。

对称是我国建筑和民居布置中传统的手法。

对称形式包括反射、平移、旋转、扩大四种。

均衡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使构图的各方面保持平衡关系,它在视觉上产生形态的安定感。

形态即点、线、面的平衡,涉及重量、数量及色彩几个方面。

两点中心的支点是平衡点;水平线有平稳安定感;对称中心的面,安定感更强。

建筑物及其装饰,大为重、小为轻;多为重、少为轻;暗为重,亮为轻;粗糙为重、光洁为轻。

建筑物的前后、左右、上下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应该给人以平衡,可以在造型上安排一边竖向高起和一边低矮平铺,或一边用一个大体积和一边用几个小体积,以取得体积和数量上的均衡。

2.比例与稳定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美是由一定数量关系构成的和谐。

他指出:直线分割短比长相当于比全的分割关系,即“黄金分割”:将一线段分为长短两段,使“短比长等于长比全”,其长短相差所得的面积也具有同样的比例即1:1:618或5:8、8:13,建筑史上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建筑,如古希腊神庙建筑、哥特式天主堂建筑以及法国的凯旋门建筑均采用黄金分割的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是建筑物的整体与局部、建筑物与人体之间的关系。

中国庙宇为横长形、西方神庙为纵长形,都有良好的比例。

适宜的尺度给人以美的享受。

尺度效果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以人体的大小来度量建筑的实际大小。

幼儿园中各种尺度与其他学校是完全不同的。

第二种是夸张尺度,一般适用于纪念性建筑、宗教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以其崇高、凝重的效果来满足需要。

第三种是亲切尺度,比实际生活尺度小,以示亲切、温和、舒适。

稳定,对于建筑物是一项重要原则。

在人们视觉中,上小下大、上轻下重,重心较低的物显然具有稳定感。

建筑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建筑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特点:需适应材料规格、特性
三.轴线
(一)轴线的性质和类型
1、建筑(群)的轴线
——建筑所占有空间关系的“线”
曲 阜 孔 庙 中 轴 线
北京故宫中轴线
2、轴线的类型
(1)对称轴线 (2)非对称轴线
3、对称轴线
(1)基本特征:庄重、雄伟,但缺乏情趣 (2)基本手法:空间及物体(建筑等)左右对称,限定出中轴线 (3)性质:
建筑的形式美法则、要素、手法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建筑形象的起止与交接 构件的装饰作用与装饰构件 建筑与色彩
第一部分 建筑形式美法则与要素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1、审美规律 2、审美要素——形、色、质、光
二、建筑形式美的形体构建
5种基本几何形体构建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一、建筑形式的审美
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
(2)色
——色彩与材质的效应 ——色彩在表皮中的面积
(3)质
——材料的质感 ——材料的肌理
玻璃蕴含着纯净透明、光彩夺目、晶莹剔透 的精美感,是光芒与生命力的渴望。
德国国会大厦玻璃穹顶
陕 西 富 平 国 际 陶 艺 博 物 馆 主 馆
(4)光
——自然光、人工光、物体漫反射光
雄狮凯旋门
圣·丹尼斯门
6、现代建筑中的几何分析
上海大剧院
巴黎奥赞芳特工作室
(二)立体形象
1、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
西尔斯大厦
蒙特利尔“67号”住宅
洛斯·马纳蒂科斯餐厅
2、整体的形式美
泰姬·玛哈尔陵
3、形态类型统一有助于造型
立方形母题及其变形
失败的造型
三角柱和圆柱母题及其变形
(三)建筑的轮廓线——建筑的外形轮廓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研究建筑艺术的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是建筑艺术的理论基础。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的外形和轮廓所表现出的美。

建筑的形式美受到建筑师设计意图、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等因素的影响。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应该符合其功能和环境的要求,同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形式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的整体形象进行把握,通过线条、比例、对称等手法来塑造建筑的美感。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内部结构的美。

建筑的结构美体现在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观性上。

一个结构美的建筑应该能够有效地承担荷载,同时结构的布局和形式应该符合审美的要求,给人以美的享受。

结构美的实现需要建筑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进行精心的考虑和规划,充分发挥结构形式的美感。

此外,建筑的色彩美是指建筑外部和内部色彩的美感。

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能够赋予建筑以生动的形象和情感。

建筑的色彩美需要考虑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同时也要考虑色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变化。

建筑师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和风格来选择合适的色彩方案,使建筑在色彩上达到和谐统一的美感。

另外,建筑的比例美是指建筑各部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和协调关系的美。

建筑的比例美是建筑整体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建筑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一致,既不能显得过于庞大和笨重,也不能显得过于瘦小和不稳定。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的尺度和比例进行精确的把握,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和谐的比例美。

最后,建筑的空间美是指建筑内部和外部空间的美感。

建筑的空间美不仅包括建筑的布局和空间的利用,还包括空间的开敞、通透和光影的变化等方面。

建筑师需要通过对建筑空间的设计和处理,创造出具有美感和舒适感的空间环境,使人们在其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色彩美、比例美和空间美等方面。

这些内容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建筑的整体美感。

艺术鉴赏之建筑的形式美,意象美和社会美

艺术鉴赏之建筑的形式美,意象美和社会美

哥特式建筑 :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 飞扶壁组成 。 古罗马建筑 :有罗马万神庙、维纳斯和罗 马庙 ,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以及广场 。 罗曼建筑 :修道院和教堂。
4.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中西古代建筑比较
建筑空间布局
中西方的建筑空间布局存在很大不同,以相近年 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 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 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 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 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 的整体。
这座雕塑般的巨大建筑从表面上看有点令人眼 花缭乱,因为它由一系列建筑碎块拼镶而成,这些 碎块有的是规则的石建筑,有的则是覆以钛钢和大 型玻璃墙的弧形体。然而整个建筑并不是毫无章法, 事实上它是绕着一个中心轴旋转成形的。这个中心 轴是一个扣着金属穹顶的空旷的中庭,光线可以透 过玻璃墙照进来。从这个中心开始,一个由曲折的 走道、玻璃电梯和楼梯组成的系统把19个大小、形 状不一的画廊连接在一起。
几何美
代表作
中国古代建筑代表作 西方建筑代表作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一)
• 颐和园:园林融汇了建筑美、艺术美和自 然美,它是科技和艺术相互渗透、交融的 结果。
中国古代建筑成就(二)
• 大昭寺:是西藏最早的佛教建筑之一,坐 东朝西,基本为木石结构。全寺的建筑风 格以藏式为主,兼有唐朝和尼泊尔等的某 些特色。
6、分析一件西方古典建 筑作品的艺术风格
• 圣卡罗教堂 • 圣卡罗教堂建筑立面的平面轮廓为波浪 形,中间隆起,基本构成方式是将文艺 复兴风格的古典柱式,即柱、檐壁和额 墙在平面上和外轮廓上曲线化,同时添 加一些经过变形的建筑元素,例如变形 的窗、壁龛和椭圆形的圆盘等。教堂的 室内大堂为龟甲形平面,坐落在垂拱上 的穹顶为椭圆形,顶部正中有采光窗, 穹顶内面上有六角形、八角形和十字形 格子,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室内的其 他空间也同样,在形状和装饰上有很强 的流动感和立体感。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建筑形式美的规律
1. 对称之美,那故宫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嘛!左右对称的建筑布局,多么庄严大气啊!
2. 比例协调,就像埃菲尔铁塔,那塔身的比例多完美,看着就让人舒服。

3. 韵律节奏感呢,想想那些排列有序的柱子,是不是像音乐的节拍一样吸引人。

比如希腊神庙的柱子!
4. 对比的魅力呀,现代建筑中玻璃与钢材的搭配,强烈的对比多震撼,像上海的那些高楼大厦。

5. 和谐统一也很重要哦,一个建筑群整体风格一致,就如同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像苏州园林那样!
6. 层次分明多有趣,从外到内,一层一层的递进,不是像故事一样有情节嘛,比如一些古老的城堡。

7. 色彩搭配得好那可太出彩了,那些色彩鲜艳的建筑,不就像一幅美丽的画吗,像印度的那些寺庙。

8. 光影效果简直绝了,当阳光洒在建筑上,那变幻的影子,不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术,像圣索菲亚大教堂。

9. 空间序列的设计多有意思,引导着人们一步步去探索,如同走在一个神秘的迷宫里,像北京的四合院。

10. 细节之美真的能让人惊叹啊,那些精美的雕刻和装饰,不就是建筑的灵魂吗,比如巴黎圣母院的那些雕塑。

我觉得建筑形式美的规律真的太神奇了,它们让建筑有了生命和魅力,能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05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古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故宫:对称与平衡的完美体现 颐和园:借景与呼应的巧妙运用 长城:起伏与韵律的生动展现 古代桥梁:比例与尺度的和谐统一
现代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上海中 心大厦
案例二:广州塔
案例三:北京大 兴国际机场
案例四:杭州奥 体中心
06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实现方式:通过 合理的布局和设 计,使建筑物在 视觉上达到平衡 和稳定的效果。
应用:在建筑设 计中,均衡性法 则被广泛应用于 各种类型的建筑 物中,如住宅、 商业建筑、公共 建筑等。
比例与尺度法则
比例法则:建筑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整体美感和视觉效果
尺度法则:建筑整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比例关系,影响建筑的适宜性和舒 适度
建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统一性法则的应用:在建筑景观 设计中,统一性法则可以应用于 整体布局和局部细节的处理,使 景观元素在视觉上形成和谐统一 的效果。
比例与尺度的应用:建筑景观的 比例和尺度是影响其美感的因素 之一,合理的比例和尺度可以使 景观元素之间形成良好的视觉关 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定义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起源与发 展
建筑形式美法则在建筑设计 中的应用
建筑形式美法则的意义
提升建筑审美价值:遵循形式美法则,可以使建筑更具美感,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增强建筑功能性:合理的建筑形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提高建筑的实用性。
传承文化价值:建筑形式美法则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遵循这些法则可以传承和弘扬文 化价值。
学院
建筑形式美法则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建筑美学是指在建筑设计、建筑艺术和建筑审美方面的理论和实践。

它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外观和形式,更关乎建筑的功能、结构、材料以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的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首先,建筑的形式美是指建筑外观的美感和造型的美学特征。

一个建筑的形式美不仅仅是指外立面的装饰和造型,更包括建筑的比例、对称、线条和空间的组织。

形式美是建筑艺术的外在表现,它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和情感体验。

其次,建筑的结构美是指建筑结构的合理性、稳定性和美学效果。

一个优秀的建筑结构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功能需求,更要体现出结构的简洁、精致和美感。

结构美是建筑艺术的内在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稳固性和持久性。

再次,建筑的功能美是指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利用和使用效果的美学价值。

一个功能美的建筑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休闲需求,更要体现出空间的通透、明亮和舒适。

功能美是建筑艺术的实用性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使用价值和人们的生活品质。

此外,建筑的材料美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色彩和表面处理的美学特征。

优质的建筑材料不仅要具有耐久性和环保性,更要体现出材料的自然美和艺术美。

材料美是建筑艺术的细节表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感和视觉效果。

最后,建筑的环境美是指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和美学价值。

一个具有环境美的建筑不仅要与周围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相协调,更要体现出建筑与环境的融合和共生。

环境美是建筑艺术的社会责任体现,它直接影响着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建筑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形式美、结构美、功能美、材料美和环境美。

这些内容相互交融、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建筑艺术的内涵和外延。

在建筑实践中,我们应当注重对建筑美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提升建筑的美学品质,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建筑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 形式 20 美 11 .1
0. 18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 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 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 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 这种规律。 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 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 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 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 (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 线、面、体(及其度量),建 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 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 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建筑形象的“收头” 建筑形象的起止和交接,又称“收头”。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缺“收头”处理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建筑形象的交接
建筑形式美
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 • •
轴线的转折与终止 轴线的流动处理:在转折和终止处要做出交代。 传统的照壁暗示的是轴线的起点;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建筑的虚实 建筑的虚就是空,实就是有物;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对比和微差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 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 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 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 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对比和微差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 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 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 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 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图 6)。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 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空间的关系:语言系统(重置、主从、宾主、序列)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空间的流通:左右、上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空间的方向性:点、线 空间序列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
建筑尺度与视觉原理 视像的大小是由人眼所见物体的视角和视距合成的判断结果; 人的视距判断的极限是1350米。眼睛对距离的判断是有误差的;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建筑尺度与视觉原理 通过调整截面的形状,改变空间的大小、形态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比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尺度 尺度是一种标准、大小、高低……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清华大学图书馆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 •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 立体造型的统一: 大小、宽窄、高 低、厚薄、虚实、 位置、方向、色 彩、质地。
目录
原理
案例
立体造型 现代建筑的审美重心,从平面转向立体和 空间——立体形象分析。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对比和微差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 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 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 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 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 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 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图4)。 不同形状之间的 对比和微差 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形状比方形、 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 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 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 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对比和微差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 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 象(图7)。 色彩、质感的对比和微差 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质感的 粗细和纹理变化对于创造生动活泼的建筑形象也都起着重要 作用(图8a用石墙、木廊柱和瓦屋顶等不同质感材料作建筑 构件所形成的对比和微差;b建筑立面用丰富的彩色图案表现 色彩的对比和微差)。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 微的差异。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 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 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 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 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 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空间的组织:功能关系 公共部分的流线设计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 •
空间的组织:功能关系 用动线组织空间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均衡与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 时候 ,才有稳定的感觉。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 等。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 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 舒服的。 对称均衡 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 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 性。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 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 等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 的建筑群。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 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 (图9)。 不对称均衡 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 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师常采 用不对称均衡构图。这种形式构图,因为没有严格的约束, 适应性强,显得生动活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这种形式构图 应用已很普遍(图10)。

建筑形式美法则
• • 均衡与稳定 动态均衡 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形式通常是在静止条件下 保持均衡的,故称静态均衡。而旋转的陀螺,展翅的飞鸟,奔 跑的走兽,所保持的均衡,则属于动态均衡。现代建筑理论 强调时间和空间两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对人的感觉所产生的 巨大影响,促使建筑师去探索新的均衡形式──动态均衡。 例如把建筑设计成飞鸟的外形(图11)、螺旋体形,或采用 具有运动感的曲线等,将动态均衡形式引进建筑构图领域。 稳定 同均衡相联系的是稳定。如果说均衡着重处理建 筑构图中各要素左右或前后之间的轻重关系的话,那么稳定 则着重考虑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西方古典建筑几 乎总是把下大上小、下重上轻、下实上虚奉为求得稳定的金 科玉律。随着工程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师则不受这些约束, 创造出许多同上述原则相对立的新的建筑形式(图12)。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 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 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 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 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现代建筑师勒·柯布西耶也称 赞这些简单的几何形状是美的 体形,因为它们可以清晰地辨 认。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所谓抽象的一致性,就是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 关系。 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 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 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 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 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 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 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 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 的依据,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罗马万神庙的圆形平面,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的方形 平面。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 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 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案例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造型 比例与尺度 轴线 虚实与层次 起止和交接 空间布局 建筑与色彩
建筑形式美
目录
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