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4诗经两首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4《诗经》两首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4《诗经》两首学业分层测评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基础巩固层]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 A 项,“莫”同“暮”;C 项,“匪”通“非”,“于”通“吁”;B 项、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C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导学号:08332034】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解析】 B 项,①②都代“他”。

A 项,①把;②来。

C 项,①到达;②就。

D 项,①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D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 项,古义:指士兵;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D 项,古义:下雪,“雨”这里作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

【答案】 B4.诵读要读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B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C.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解析】D项,决绝、刚烈。

【答案】 D5.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导学号:08332035】(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诗经两首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专题04诗经两首第02课时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一个雨雪纷飞的日子,身心疲惫的我,忍饥耐渴,挣扎着走在这条熟悉而又陌生的回家路上,回忆旧日春景明媚,轻风轻吹,柳条飘拂,年少的我在家人的不舍和祝愿中踏上征途,现在两鬓斑白,青春不在,不知爱情在否?家人在否?家园在否?遥望雨雪迷蒙的前方,我内心有个声音在哀叹:“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一)
1.A
【解析】诗中无“揭露和控诉统治者穷兵黩武、不顾百姓安危的残暴统治”之意。
(5)薇亦柔止(__________)
(6)心亦忧止(__________)
(7)忧心烈烈(__________)
(8)靡使①归聘②(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9)薇亦刚止(__________)
(10)岁亦阳止(__________)
(11)王事①靡盬②,不遑启处③(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同“__________”,__________)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
【注】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②插:通“锸”。铁锹。
1.本诗前八句叙写,后六句叙写,反映了中唐时期凄惨的社会现实。
2.这首诗的表达与对照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1.C
【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疚”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2.C
【解析】A项,“嗜”应为“蓍”;B项,“糜”应为“靡”;D项,“骐”应为“淇”。
3.B
【解析】①“莫”同“暮”;③“泮”通“畔”;④“匪”通“非”;⑤“说”通“脱”。
2.这是重章叠句的手法。这三章中薇“作”“柔”“刚”的转变,岁“莫”“阳”的转变,都表现了光阴流逝、时序更替,戍卒焦虑、痛楚的心情随着服役期的无穷延长愈来愈繁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楚也慢慢达到了极限。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后检测 第4课 诗经两首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必修2课后检测 第4课 诗经两首

第4课《诗经》两首(分值:6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chī)乘彼垝垣.(huán)靡.室靡家(mí) 载.饥载渴(zài)B.四牡骙.骙(kuí) 尔卜尔筮.(shì)淇水汤.汤(tānɡ) 夙.兴夜寐(sù)C.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渐车帷裳.(chánɡ) 体无咎.言(jiù)D.象弭.鱼服(mǐ) 将.子无怒(jiānɡ)雨雪霏.霏(fēi) 小人所腓.(féi)2.下列各组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躬自悼矣情投意合匪夷所思糜有朝矣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踟蹰不前其黄而陨C.一劳永逸无食桑葚即见复关搔首挠耳D.向隅而泣激流勇退无与士眈循序渐进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与士耽.(沉溺、迷恋)女也不爽.(过错)B.体无咎.言(灾祸) 言笑晏晏..(欢乐的样子)C.不遑..启居(无暇) 王事靡盬.(休止)D.夙.兴夜寐(早晨) 今我来思.(思考)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B.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C.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D.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B.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②士之.耽兮,犹可说也C.①丧乱既平,既.安且宁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D.①信誓旦旦,不思.其反②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二、文本阅读(15分)阅读《采薇》,完成6~9题。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习题:4 《诗经》两首 含答案

第二单元DIERDANYUAN4《诗经》两首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文精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1.导学号95114007下列对节选部分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一章的叙事手法颇似电影的蒙太奇,写了三个视觉效果极强的场面:初次相逢、定情相送、约期相别。

B.氓最初给女主人公的印象是忠厚老实。

女主人公接受了氓的爱情,但婉言拒绝了男主人公急于成婚的要求。

C.在讨论婚事的过程中,男主人公表现得急躁、任性,女主人公则温柔、体贴、情深义重,并主动约定了婚期。

D.在恋爱中,女主人公非常痴情,经常登上高处眺望,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而且很随便地应付婚事。

E.第三章写桑树枝繁叶茂,光彩鲜艳,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陶醉之情。

解析D项,“但男主人公故意不来相见”理解错误,诗中也没有表现出“很随便地应付婚事”;E 项,“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理解错误,这是比兴手法,引出后文女主人公对婚姻的思考,不是”。

答案DE2.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呼在不断变化,试分析称呼变化与女主人公感情变化二者之间的联系。

解析在《氓》中女主人公对男主人公的称谓发生了由“氓”“子”“尔”到“士”的变化,情感也经历了由陌生、熟悉、热恋到疏远的变化。

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

参考答案女主人公开始时用叙述语气称男方为“氓”,是因为双方婚姻关系未定,感情还较疏远。

当面称对方为“子”,尊重、客气、有礼貌,也透露出女主人公愿与对方建立婚姻关系的想法。

“尔”是第二人称代词,直呼对方,感情距离已拉近,这样称呼更加亲切。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课时跟踪检测四《诗经》两首新人教版必修2

课时跟踪检测(四) 《诗经》两首(时间:40分钟 满分:57分)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氓之蚩.蚩(chī) 乘彼垝垣.(huán) 载.饥载渴(zài) 小人所腓.(féi) B .尔卜尔筮.(shì) 靡有朝.矣(zhāo) 其水汤.汤(tāng) 四牡.(mǔ)业业 C .匪我愆.期(qiān) 于嗟.女兮(jiē) 渐车帷裳.(cháng) 不遑.(huáng)启居 D .将.子无怒(jiāng) 体无咎.言(jiù) 犹可说.也(yuè) 四牡骙.骙(kuí) 解析:选C A 项,“垣”应读yuán;B 项,“汤”应读shāng;D 项,“将”应读qiāng,“说”应读tuō。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载.笑载言 载:动词词头,无义 B .以我贿.迁 贿:财物 C .女也不爽.爽:直爽、爽快 D .静言.思之 言:助词,无实义 解析:选C C 项,爽:过错。

3.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包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解析:选C A 项,莫—暮;C 项,匪—非,于—吁;B 项、D 项无通假字。

4.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B.⎩⎪⎨⎪⎧ ①不遑启居,狁之.故②彼路斯何?君子之.车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D.⎩⎪⎨⎪⎧ 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解析:选B A 项,①介词,把,②目的连词,来;B 项,①②都是助词“的”;C 项,①动词,到达,②副词,就;D 项,①不定指代词,没有人,②同“暮”。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至2017精品人教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测评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至2017精品人教语文必修2第4课诗经两首测评练习

《诗经》两首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愆.期(qiān)垝垣.(huán) 孔疚.(jiù) 尔卜尔筮.(shì)B.涉淇.(qí) 夙.兴夜寐(sù) 咎.言(jiū) 自我徂.尔(cù)C.不遑.(huánɡ) 象弭.(mǐ)归聘.(pìn) 雨.雪霏霏(yù)D.桑葚.(shèn) 棠棣.(dì) 嗟.叹(jiē) 咥.其笑矣(diē)解析A项“垣”应读yuán;B项“咎”应读jiù,“徂”应读cú;D项“咥”应读xì。

答案 C2.各句的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宴:形容词,快乐。

B、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聘:动词,访问,探问。

C、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载:动词,承载。

D、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腓:动词,遮蔽。

解析载连词“又”。

答案 C3.下面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①曰归曰归,岁亦莫止②不见复关,泣涕涟涟③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④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⑤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⑦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⑧女之耽兮,不可说也A.①⑤B.②⑥C.③⑧D.④⑦解析①“莫”通“暮”;③“泮”通“畔”;④“尔”通“”;⑤“匪”通“非”;⑦“于”通“吁”;⑧“说”通“脱”。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无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解析A夙,夜,名词作状语C象,鱼,名词作状语D雨,名词用为动词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这次比赛中,我们的球队就要获胜了,大批的球迷在周围高声呐喊,信誓旦旦....。

B.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

C.多年来,他夙兴夜寐....,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4《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大题精做04《诗经》两首(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两首【2014年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桃夭(《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出嫁。

②蕡(fén):草木果实繁盛硕大的样子。

③蓁蓁(zhēn):草木茂盛的样子。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的形式。

【答案】重章叠句【解析】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做重章叠句。

(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全诗。

【答案】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一)阅读下面《诗经》中的诗歌,回答问题。

谷风习习谷风,维风及雨。

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①。

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②!习习谷风,维山崔嵬。

无草不死,无木不萎。

忘我大德③,思我小怨。

【注】①颓:旋风。

②遗:遗弃。

③大德:指能共患难。

1.诗歌的第一章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起兴的手法。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的意思是风带来雨,诗歌以此起兴,引出下面丈夫抛弃妻子的内容。

2.诗歌表达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请结合诗歌作具体分析。

【答案】诗歌的一、二两章,在特定的风雨交加的环境中表现弃妇的悲惨命运,第三章写出弃妇情绪的变化、思想的觉醒和人格的升华。

体现了女主人公从被遗弃之后的悲愤到对现实有深刻理解,从而自重自强的情感变化。

【解析】诗歌的第一、二章写女子被丈夫遗弃,第三章写女子的态度变化。

如从“转弃”“弃予如遗”等可以看出女子遭受遗弃;从“无草不死,无木不萎”看到女子思想的转变。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4诗经两首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4 《诗经》两首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g)咥.其笑矣(xì)B.桑葚.(shèn)帷裳.(cháng)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言(jiù)C.罔.极(wǎng)靡盬.(gǔ)淇水汤.汤(tāng)隰.则有泮(xí)D.狁.(yǔn)垝.垣(wēi)不遑.启居(huáng)四牡骙.骙(kuí)思路解析:A项,“将”应读“qiāng”;C项,“汤”应读“shāng”;D项,“垝”应读“guǐ”。

答案:B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贸:交换。

B.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责备。

C.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徂:往。

D.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遂:顺心、满足。

思路解析:B项,“咎”的意思是“灾祸”。

答案:B3.下列语句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②匪来贸丝,来即我谋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④尔卜尔筮,体无咎言⑤于嗟鸠兮,无食桑葚⑥士之耽兮,犹可说也⑦女也不爽,士贰其行⑧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①③⑥⑧B.②⑤⑥⑧C.①④⑤⑦D.②③④⑦思路解析:有通假字的是:①“尔”通“艹尔”;②“匪”通“非”;⑤“于”通“吁”;⑥“说”通“脱”;⑧“泮”通“畔”。

其余没有通假字。

答案:B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 以望复关B ①三岁为妇 靡室劳矣②王事靡盬C ①将子无怒 秋以为期②出郭相扶将D ①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思路解析:A项,“以”:①介词,把;②连词,表承接。

B项,“靡”:①②都是“没有”的意思。

C 项,“将”:①动词,愿,请;②动词,扶持,搀扶。

D项,“莫”:①代词,没有谁;②同“暮”。

答案:B5.下列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两首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组句子中,每句都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岁亦莫止/我戍未定
B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C .匪来贸丝/于嗟鸠兮
D .象弭鱼服/小人所腓
【解析】 A 项,“莫”同“暮”;C 项,“匪”通“非”,“于”通“吁”;B 项、D 项无通假字。

【答案】 C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将子无怒,秋以.为期②乘彼垝垣,以.
望复关 B.⎩⎪⎨⎪⎧①士也罔极,二三其.德②信誓旦旦,不思其.
反 C.⎩⎪⎨⎪⎧①送子涉淇,至于..顿丘②言既遂矣,至于..
暴矣 D.⎩⎪⎨⎪⎧①我心伤悲,莫.知我哀②曰归曰归,岁亦莫.
止 【解析】 B 项,①②都代“他”。

A 项,①把;②来。

C 项,①到达;②就。

D 项,①没有人;②同“暮”。

【答案】 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送子涉淇,至于..
顿丘 B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C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D .今我来思,雨雪..
霏霏 【解析】 A 项,古义:到,到达。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引出另一个话题。

C 项,古义:指士兵;今义:指人格卑鄙的人。

D 项,古义:下雪,“雨”这里作动词;今义:名词,雨和雪。

【答案】 B
4.诵读要读出诗歌的感情色彩和语调。

对下列诗句所含感情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思念、回忆)
B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伤心、无奈)
C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热情、温柔)
D.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哀伤、无奈)
【解析】D项,决绝、刚烈。

【答案】 D
5.将下列句子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1)《氓》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氓》中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薇》中写出戍卒痛定思痛时的无限悲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反是不思亦已焉哉(3)淇则有岸隰则有泮(4)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阅读提升层]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诗经·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注】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

②夷:通“怡”,喜悦。

③胶胶:鸡叫声。

④瘳(chōu):病愈。

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
【解析】这首诗写妻子乍见到久别的丈夫时的喜悦心情。

诗人用了夷、瘳、喜三个字,便把这个思妇一刹那间感情的起伏变化传达出来了。

诗中写“风雨”其实是运用了赋、兴的手法,在渲染凄凉气氛的同时,表达出主人公的炽烈感情。

【答案】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的相思、惆怅之情。

7.诗人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
【解析】这是一首情景描写诗,诗人没有描写不好的心情,而是通过她朝思暮想的君子的突然出现,描写了她惊喜的心情。

透过惊喜,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平时相思的忧愁和痛苦。

使人难过的天气没有变化,而她的心情却有了根本的转变。

这种艺术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使读者也能产生深深的同感。

【答案】诗人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瘳”“喜”来表示思妇一刹那间感情的变化。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8.这首诗与《诗经》中其他许多诗篇一样,各章有的句子重复,有的只更换一两个字。

这种表达形式有什么好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可从对人物性格、环境气氛和诗歌的韵律等方面的作用来考虑。

【答案】这种表达形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助于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人物的性格,渲染环境气氛,还能增强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9.阅读《蒹葭》一诗,想想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简要分析这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解析】这道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诗中写“蒹葭”,主要渲染出凄清冷落的气氛,从侧面烘托出主人公的思想情感。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是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

[语言运用层]
10.对下面一段话中画线部分进行改写。

要求:①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

②不改变句子的原意,但语序可变动。

《诗经》从一开始,尽管还没有赋予它以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还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就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

【解析】以“儒家学者”为开头,即以“儒家学者”为主语重新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改写时务必注意语言表达的连贯。

【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

1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示例相同。

最美的水在《诗经》,因为水畔那轻盈的女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解析】作答仿写类题目,要注意内容和句式两方面。

本题中,一方面要熟悉古典作品,熟悉诗词名句;另一方面要仿照原句的句式特点进行仿写。

【答案】最美的山在《九歌》,因为山边那绰约的仙子——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最美的酒在唐诗中,因为垆边那静美的女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啸,是一种介于呼叫与歌唱之间的声音。

__①__,如徐干《情诗》“啸歌倚华楹”里以啸呼唤爱情,曹植《杂诗七首》“悲啸入青云”中以啸来表达青云之志难以实现的悲凉。

从魏晋开始,啸歌与清谈、饮酒、服药、弹琴等等一样,成为名士风度的象征。

__②__,据记载,阮籍之啸可“闻数百步”,南朝还有“嵇琴阮啸”的美誉。

__③__,与其沉默寡言的个性、有苦难言的境遇有关,也和他常与善啸高人切磋,其人其事得六朝以来文史家的关注有关。

【解析】①要紧扣“呼唤爱情”“表达……悲凉”等内容判断;②要结合下面所举阮
籍的例子回答;③根据“与其……个性……有关”“也和……有关”,显然是总结其成为名家高手的原因。

【答案】①啸可以用来传情达意②其中阮籍的啸歌最为著名③推究其能够成为啸歌的名家高手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