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四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20×2分=40分)必须作在机涂卡上否则不予计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C B C CD B D C D D B A B B D C B C C C二、解释填空(24×0.5分=12分)21、《诗经氓》中女子毅然决然地离开,大概是因为男子有这样的缺点:(必须用原诗句)A、言既遂矣至于暴矣(性格)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品质)。
她从失败的婚姻中总结出的教训是: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22、写出《诗经采薇》中情景交融的句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3、解释《离骚》诗句的句意:A、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些都是我内心之所珍爱,叫我死九次我也绝不改悔B、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世俗本来是适合于投机取巧啊,违背规矩而任意改变24、《孔雀东南飞》中焦母执意要休掉刘兰芝的理由从原文看应该是(从下面句子中选填)举动自专由可怜体无比吾已失恩义汝是大家子(举动自专由否泰如天地可怜体无比吾已失恩义生小出野里汝是大家子)25、解释下面两个成语的意义:A、放浪形骸:言行不受约束,自由放纵地生活。
B、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三、阅读(48分)(一)、阅读下列三篇诗文,回答26——30题。
(10分)26、请补写出《短歌行》空缺的句子。
(2分)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7、请根据《短歌行》和《龟虽寿》简要分析概括曹操对人生的看法。
(至少列出2条)(2分)①人生短暂,华年已逝,要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
②在有限的人生中,勃勃雄心不能会消沉,宏伟理想的追求永不能停息。
③人总是要死的,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积极进取。
④一个人寿命的长短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但也能听凭上天安排。
⑤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1)(含答案)

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一、基础选择题( 15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整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蚯蚓秋老虎裘皮服饰挥斥方遒....B. 佝偻狗腿子明争暗斗苟延残喘....C.最后没何如无缘无故含情脉脉....D.踟蹰脂肪酸知书达理至死不渝....2.以下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举酒属客 B .王回深父 C .后之视今,由今之视昔 D .而卒莫消长也3.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春风徐来,水波不兴徐:慢慢地。
B.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凌:超出。
..C.以故后来名之曰“褒禅”故:缘由 D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合适。
.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比好游者尚不可以十一 B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够不沉思而慎取之也....C.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D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5.以下句式与其余三句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余之所得也B.不可以喻之于怀C.亦将有感于文雅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二、精段选读(15 分,每题 3 分)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以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以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一样,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怡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遗迹,犹不可以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先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每览古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何尝不临文嗟悼,不可以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 !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文雅。
6.以下加点的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或因寄所托。
因:由于。
.B.虽世殊事异。
殊:不一样。
.C.临文嗟悼。
临:面对。
.D.录其所述。
录:记下。
.7.以下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放浪形骸以外..B.俯仰之间,已为遗迹..C.夫人之相与..D.事过境迁,感触系之矣..8.比较以下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及其所之既倦。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项,“悟”通“晤”,面对面。
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惠风和畅 (舒畅)B.举酒属客 (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 (任)D.于是余有叹焉 (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Error!B.Error!C.Error!D.Error!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求闻达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
嗜酒能啸,善弹琴”。
②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检测试卷1.字音(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壬戌( ) ②举酒属客( )③窈窕( ) ④桂棹( )⑤嫠妇( ) ⑥愀然( )⑦山川相缪( ) ⑧酾酒临江( )⑨舳舻( ) ⑩横槊赋诗( )⑪匏樽( ) ⑫枕藉( )⑬蜉蝣( ) ⑭冯虚御风( )(2)给多音字注音①藏宝藏躲藏②和和诗和平③少少年少见多怪2.辨形组词①粟栗②缪谬戮③溯朔塑3.词语释义(1)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沧海一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名句默写(1)少焉,__________,__________。
(2)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
(3)其声呜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且夫天地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7)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一、整体感知(一)实词1.通假字(1)举酒属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冯虚御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今异义(1)凌万顷之茫然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词多义(1)望七月既望:望美人兮天一方:(2)困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岁饥民困:犹耕者倦休而困止也:(3)纵纵一苇之所如:顺之纵之:(4)白白露横江:相看月未堕,白地断肝肠: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词类活用(1)正襟危坐:________________(2)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3)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4)侣鱼虾而友麋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虚词5.于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是饮酒乐甚:燕王欲结于君:6.然其声呜呜然:何为其然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沛公然其计,从之:杂然相许:然,有是言也:7.而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某所,而母立于兹:(三)文言句式8.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文句1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后习题 第三单元测评

第三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共4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每小题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艺术。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绝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缥缈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也不必。
《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绎就值得玩味多了!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用“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描写得多么真切!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
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
在音乐里面,我们也有这种感想,凡是唱歌奏乐,音调由洪壮急促而变到低微以至于无声的时候,我们精神上就有一种沉默肃穆、和平愉快的景象。
《琵琶行》里形容琵琶声音暂时停顿的情况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形容音乐上无言之美的滋味。
英国诗人济慈在《希腊花瓶歌》中也说,“听得见的声调固然幽美,听不见的声调尤其幽美”,也是说同样的道理。
所谓无言,不一定指不说话,是注重在含蓄不露。
雕刻以静体传神,有些是流露的,有些是含蓄的。
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5分共计105分)1.(1)《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1.(3)杜牧在《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野哭千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解析】(1)根据“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樵”的正确书写【答案】(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解析】(2)注意“卒章显志体现全诗主旨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摧”的正确书写【答案】(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3)根据“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鉴”的正确书写2.(1)《诗经·氓》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女主人公的行事端正与氓的反复无常进行了鲜明对比2.(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本来指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状况后来形容因长期脱离社会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2.(3)苏轼《赤壁赋》中“客”回答苏轼问话时说的“_______________”一句与开篇“举酒属客”描述的情景相似而“_______________”一句也颇有前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意【答案】(1)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解析】(1)根据“将女主人公的行事端正与氓的反复无常进行了鲜明对比”可推知答案注意“贰”的书写【答案】(2)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解析】(2)根据“本来指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的状况后来形容因长期脱离社会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可推知答案注意“魏”的书写【答案】(3)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解析】(3)根据“与开篇‘举酒属客’描述的情景相似”“颇有前文‘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之意”可推知答案注意“匏”的书写3.(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3.(2)韩愈的《师说》是写给少年李蟠的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_____” 点出李蟠的文章爱好而“_______________”则说明了李蟠的儒学素养3.(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___”一句则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4)曹操《观沧海》中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表现作者登山望海英姿勃发统领全篇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3.(5)荀子《劝学》中作者以“木”和“金”为喻强调经过“取直”“磨砺”才可以成材表现出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解析】(1)注意“矣”的正确书写【答案】(2)好古文,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解析】(2)注意“皆”的正确书写【答案】(3)羽扇纶巾,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3)注意“樯橹”的正确书写【答案】(4)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解析】(4)根据“点明地点和观察对象表现作者登山望海英姿勃发统领全篇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碣”的正确书写【答案】(5)故木受绳则直, 金就砺则利【解析】(5)根据“作者以‘木’和‘金’比喻强调经过‘取直’‘磨砺’才可以成材”可推知答案注意“砺”的正确书写4.(1)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实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4.(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王湾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解析】(1)由“慨叹‘人生短促人实渺小’”可推知答案注意“蜉蝣”的正确书写【答案】(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解析】(2)由“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可推知答案注意“倚”的正确书写【答案】(3)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解析】(3)由“与王湾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可推知答案注意“畔”的正确书写5.(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2)人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5.(3)《陋室铭》中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解析】(1)根据“写在中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可推知答案注意“琵琶”“羌”的正确书写【答案】(2)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解析】(2)根据“来赞美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可推知答案注意“炬”的正确书写【答案】(3)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解析】(3)根据“表现室中人交友之雅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鸿儒”的正确书写6.(1)海内存知己 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2)安得广厦千万间 ____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3)野马也尘埃也 _______________ (庄子《北冥有鱼》)6.(4)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6.(5)爱情是诗歌恒久的话题《关雎》中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涯若比邻【解析】(1)注意“涯”的正确书写【答案】(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解析】(2)注意“庇”的正确书写【答案】(3)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解析】(3)注意“息”的正确书写【答案】(4)万籁此都寂【解析】(4)注意“籁”的正确书写【答案】(5)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解析】(5)根据“通过男子彻夜难眠表现他对美好女子的绵绵不断的思念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辗”的正确书写7.(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7.(2)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_______________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7.(3)《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4)《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认定的“真的猛士”有这样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5)《岳阳楼记》中作者由“古仁人”的豁达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7.(6)《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的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敢以烦执事【解析】(1)注意“执”的正确书写【答案】(2)为变徵之声【解析】(2)注意“徵”的正确书写【答案】(3)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解析】(3)根据“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句子”可推知答案注意“峥嵘”的正确书写【答案】(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解析】(4)根据“鲁迅认定的‘真的猛士’有这样的特征”可推知答案注意“漓”的正确书写【答案】(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解析】(5)根据“作者由‘古仁人’的豁达胸襟和高尚道德而得出的论断”可推知答案注意“庙”的正确书写【答案】(6)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解析】(6)根据“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的原因”可推知答案注意“殊”“陛”的正确书写二、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8.(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8.(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8.(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8.(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请以银给民自买当事以违旨勿听燧力争以因地制宜之义上疏奏请得允②定海子弟十三四皆樵牧不知诵读为何事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8.(5)缨燧“出私修院延师以厉子弟入学” 这体现了什么?A. 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B. 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C. 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D. 海水不宜谷/筑塘岸以御咸蓄淡/修复塘碶百余所/田日增/辟缮城浚濠/葺学宫/建祠庙/役繁而不扰/【答案】B【解析】(1)本题中“百余所”是“塘碶”的后置定语二者间不可断开“塘碶百余所”作“修复”的宾语应在“所”后断开排除A、C两项“田日增辟”为主谓结构其后断开“缮城浚濠”是动宾短语并列指修缮城墙深挖河道前后要断开排除D项故选B【答案】D【解析】(2)D项“淳熙丙申”是年号干支兼用法【答案】D【解析】(3)D项“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增加廪额等经验”表述错误从“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额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舞之文教兴焉”可知“增加廪额”不属于其他县的经验【答案】(4)①(缪燧)请求把银两分给百姓让他们自行购买负责此事的人以违旨为借口(认为违旨)没有采纳缪燧依据因地制宜的道理尽力争辩上奏请示得到允许②定海县十三四岁的子弟都在砍柴放牧不知道读书是什么事(缪燧)拿出自己钱财修建书院延请名师来鼓励青年子弟入学读书【解析】(4)①给供给分给自买自行购买当事负责此事的人义道理②樵牧砍柴放牧延延请厉同“励” 劝勉鼓励【答案】(5)缪燧知晓教育的重要性修建书院延请名师使当地文教兴盛【解析】(5)结合相关叙述和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特征一定要结合题干要求本题主要从教育方面入手来谈即可结合“学额多为外籍窜冒援宣平县例半为土著半令他县人认垦入籍又以土著不能副额扩建义学增廪额以鼓舞之文教兴焉”可知缪燧知晓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劝学兴教为改变定海县教育现状缪燧葺学宫扩义学借鉴其他县均分学额等经验文教遂兴三、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9.(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四季不改色——苍翠浓绿”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9.(2)“它们分布在公园、广场、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语意上看与原文画线处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9.(3)请根据前后文内容仿照画横线的句子在括号处将这段话补充完整使句子语意连贯通畅A.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B. “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C. 醉心阅读使我得到了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写作文起我便常常跃居全班之冠D. 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答案】C【解析】(1)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A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意思转换B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语意的停顿C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D项破折号的作用是表语意的转折故选C【答案】(2)①“分布”一词只是客观陈述原文说竹子具有“装扮”“美化”的功效生动形象地传达出“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②整散结合长短句错落有致增强了句子感染力【解析】(2)原句“它们装扮着公园、广场美化着沿街的拐角、小区的旮旯”中“装扮”“美化”用词更加独特赋予了竹以人的情态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让句子表达更加形象生动突出了竹的美化城市的功能表达了“我”对竹子的喜爱之情同时在句式上原句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极具文采与原文中的散文语言风格相一致故原句的表达效果更好【答案】(3)示例①也没有花的千娇百媚, ②还没有果实的芳香甘甜【解析】(3)这种嵌入式仿写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格式特点即要求结构基本相同二是内容上要有联系跟上下文语意连贯此处仿写的句子结构为“没有……的……” 第一处省略号应该填入一种事物的名称第二处省略号应填入这种事物的特点据此可以仿写为也没有花的千娇百媚还没有果实的芳香甘甜10.把下面一组句子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以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当时他34岁王安石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记游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想【答案】《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解答短句变长句类题目首先选择- 个短句作为句子的主干 ,其他句子作为这个短句的修饰成分,按照一定的顺序插入主于句即可故答案为:《游褒禅山记》是赶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元年34岁时,与两位朋友和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的一篇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的重要游记。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文言知识(1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B.长乐王回深父C.悟言一室之内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答案:D解析:A项,“冯”通“凭”,乘;B项,“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C 项,“悟”通“晤",面对面.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惠风和畅.(舒畅)B.举酒属.客(嘱托)C.纵.一苇之所如(任)D.于是余有叹.焉(感慨)答案:B解析:属:劝人饮酒。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舞.幽壑之潜蛟B.侣.鱼虾而友麋鹿C.泣.孤舟之嫠妇D.引以为流.觞曲水答案:B解析:B项为名词的意动用法,A、C、D三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4.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错误!B。
错误!C.错误!D。
错误!答案:A解析:A项,均为介词,在;B项,指示代词,那/副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C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
5.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不求闻达于诸侯C.徘徊于斗牛之间D.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D解析:D项为被动句,A、B、C三项均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不可复制的魏晋风度张宏杰①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除却清淡一面。
孙登布衣蔬食,绝人间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被发自覆”。
阮籍“或闭门视书,累月不出;或登山水,经日忘归。
博览群籍,尤好庄老.嗜酒能啸,善弹琴”。
②许多士人的纵情越礼达到怪诞骇俗的程度。
历史上最有名的片段是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
’”。
阮修则“常步行,以百钱挂杖头,至酒店,便独酣饮”。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三单元测试练习含答案

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诞.生(dàn)癸.丑(kuí)峻.岭(jùn)竣.工(jùn)B.国殇.(shāng)举觞.(shāng)(Kuài Jī)会晤.(wù)会稽..C.悼.念(dǎo)修禊.(xì)符契.(qì)驰骋.(chěng)D.嗟.叹(jiē)湍.急(tuān)曲.水(qǔ)形骸.(há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的感觉。
①王羲之的书法作品看上去就有一种入木三分....。
②这篇社论对问题的分析真是鞭辟入里....。
③戏剧要借助生动的对白,才能将人物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茶话会。
④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
⑤我省动漫产业迈入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⑥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A.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⑤⑥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B.终老不复取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D.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引以为..流觞曲水B.列坐其次..C.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5.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②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③足以极视听..之娱④齐.彭殇为妄作⑤所以游目骋.怀⑥渔人甚异.之⑦项伯杀人,臣活.之A.①/②/③/④⑥/⑤⑦B.①⑤/②/③/④⑥/⑦C.①/②⑦/③/⑥/④⑤D.①⑤/②⑦/③/④/⑥6.下列各句按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齐彭殇为妄作 ③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④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⑤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⑥悟言一室之内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⑤/③④/⑥ C.①②⑤/③⑥/④ D.①②/③④/⑤⑥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②及其所之.既倦 ③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④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⑤足以极视听之.娱 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⑦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前往A.③④⑤⑥/①⑦/②B.③⑤⑥/②④/①⑦C.①②/③④⑤⑥/⑦D.①②/③⑤⑥/④⑦ 8.对下列文化常识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答案:
一、
1.C(C都读“mò”;A“蚯”“秋”读“qiū”,“裘”“遒”读“qiú”;B“佝”“勾”读“g
ōu”,“狗”“苟”读“gǒu”;D“踟”读“chí”,“脂”“知”读“zhī”,“执”读“zhí”。
2.D(A“属”通“瞩”,B“父”通“甫”,C“由”通“犹”,D没有通假字。
3.D(适:享用。
4.C(A十分之一/数字,B读书人,治学的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白茫茫的水汽/二十四节气之一。
5.A(判断句,其它状语后置
二、
6.A(依靠,凭借。
7.C(夫,句首发语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8.D(之:①往,到达;②代词。
③因为;④把,将,介词。
9.B(总是在读古人的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
10.D(“旷达”之说显然是错误的,因而“逸趣”的说法也无从说起。
三、
(一
11.D(刊:修订
12.三者同属一个人。
“幽栖者”是李渤的自称,“白鹿先生”是李渤的号。
13.①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②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14.①李渤的结论是“山乃石名。
”②持否定态度;“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③观点是:“乃知钟以形言之,非以声言之”。
根据是:“形如覆钟”。
15.苏轼的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
虽然后人有了新的看法,认为石钟山是因山形像覆钟而得名的,今人经考察又认为石钟山是因“形”和“声”两方面而得名的。
苏轼的说法不完全正确。
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
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的。
(此观点仅供参考,你能有新的认识,只要合情合理亦可。
(二
16.A(B辞:辞别;C阿:偏袒;D私:钟爱、偏袒
17.B(A均表反问,相当于“难道”。
B前一个“若”是连词,“如果”之意;后一个“若”是代词,意为“你”。
C均为疑问副词,意为“为什么”。
D均是介词,可译为“拿”
18.C(A ②是作者的观点。
B①D②是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19.C(A景公并不是很欣赏,因为景公并没有听从孔子的劝导。
B荆王并不追悔,也无歉疚之意,只是对子囊将军非常赞赏。
D两者并不一致
20.(1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2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却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却不知道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
(3立法者枉法一定被处死。
四、参考2005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君子独自行事,举动一定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
孔子谒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
孔子拒绝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
功劳而受禄。
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
”令弟子驱车,辞别景公离去。
孔子本是布衣,官职不过为鲁国司寇。
万乘之君品行难与他比肩,三王辅臣的名节没有他显扬,孔子对待取舍的态度一丝不苟啊!
荆国与吴国即将交战,荆国军队人数少,吴国军队人数多,荆国将军子囊说:“我们与吴国交战一定会打败仗。
这样就使荆国军队溃败,使君主声名被玷污,使荆国领土丧失,忠臣不忍这样做。
”他没有向荆王请示就撤兵了。
子囊带军队到达城外,派人向荆王转达他的请求,说:“请处我死刑。
”荆王说:“将军撤兵,是因为这样做有利。
现今确实对国有利,将军为什么还请求处死刑呢?”子囊说:“临阵撤兵的将军不受惩罚,那么今后为王率领军队的人,都会借不利于国家的名义来效法我而退缩。
倘若这样,那么荆国最终还是天下的弱者。
”于是用剑自杀。
荆王说:“成全将军的义节。
”于是赐子囊一具桐木棺材,上面放置一柄斧锧。
一国之主忧虑的是,社稷存而不知为什么存,社稷亡而不知为什么亡,这就是存亡的危险多次出现的原因。
荆国自建国已经有四十二世了,这期间有像子囊这样的人臣吗?子囊的节操,不只单单激勉一代人臣。
荆昭王为政时,有士名叫石渚,他为人公直无私,昭王任命他为执法官。
有人杀了人,石渚追捕凶犯,得知杀人是自己的父亲,便掉转车头返回,站立在殿庭上说:“杀人的是我的父亲。
对父亲执行刑罚,我不忍;私庇罪犯,枉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抛却国法当接受惩处,这是人臣应恪守的义理。
”于是伏在斧锧上,请昭王下令处死。
昭王说:“追捕罪犯但没有追到,怎么一定要惩处你呢?你还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吧。
”石渚谢绝,说:“不钟爱自己的父母,不能称作孝子。
为君主职事而枉法,不能称作忠臣。
您下令赦免我,是为君的仁惠。
不敢枉废国法,是人臣的品行。
”石渚不离斧锧,在昭王廷前断头而死。
执法者枉法必被处死,父亲犯了法但不忍捉捕,君主赦免他却不承受。
石渚作为人臣,可称得上既是忠臣又是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