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题 Word版含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试卷说明: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追溯世界上几个古老文明起源的年代,中华文明不能算是最早的,但中华文明是唯一从未中断过的文明。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不是互相灭绝,而是互相融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不同地域的文明以及不同民族的文明,在交往过程中整合为一体的过程。

多元一体的格局最晚在西周就建立起来了,此后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不竭有新的文明元素加入进来,但没有任何一种文明的分支分裂出去,所以这个大格局始终保持着完整性而没有被打破。

因此,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看来就是民族融合的历史。

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印度佛教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表示在思想不雅念和生活习俗等等许多方面,而佛教与中华传统文化相融合便出现了禅宗,禅宗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文明从明代末年开始传入中国,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只是对传统的中华文明的局部补充。

鸦片战争之后,在救亡的呼声中,中国的知识分子纷纷介绍和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魏源编纂《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的方针,便是一个带有标记性的变化。

此后,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科学技术的层面到政治、人文层面的深化过程。

废科举、兴学校,留学、办报,种种新的事物迅速出现,形成一种新的时代潮流,促使中华文明继续前进。

然而,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中发育成长起来的,周围的天然屏障,一方面庇护着中华文明较少受到外族的入侵而能够独立地连续地发展;另一方面也限制了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交流。

可惜当世界上其他地区的文明实现了近代化的转变之后,中华文明急需吸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发展本身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却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停滞不前,丧失了历史机遇,遂使中华文明逐渐被排斥到世界文明发展的主流之外,并处于落后的地位,甚至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

文化的馈赠是双向的,是一种极富活力和魅力的文明交融和创新的活动,各个民族既把本身的好东西馈赠给别人,也乐意接受别人的馈赠。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安徽省十校联考2023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如今的历史剧,一度被观众认为不再是熟悉的扮相,剧情拖垮、对白新潮、史感消失,打着历史的旗帜,却不知道风朝哪个方向吹。

被现代风情过度填塞,是当下历史剧被诟病的主要原因。

剧与史的尴尬割裂,是历史剧处在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两难处境的反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杨家将》《岳飞传》等历史剧演绎英雄传奇。

话本故事虽与历史真实背离,却无损历史的崇高。

戏剧化演绎的历史故事培植了几代人朴素的英雄情怀和梦想。

与英雄同路使普通人期待历史的偶遇和命运反转,激发了普通人向历史而生的超越意识。

戏剧的舞台、似是而非的英雄、降维的历史知识,普罗大众从中把握了自身所需的人生律动。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三国演义》《雍正王朝》等历史大剧兴起。

亦步亦趋追随正史,剧情统摄于正史中,创作分寸得体。

发乎情止乎礼的风格,温柔敦厚的人物设计,中规中矩的艺术渲染,维护了历史的道统和教化。

岁月的沧桑与观众的历史期待吻合,这一时段历史剧被观众称为正剧。

随着个体审美意识增强,2010年之后迎来了《甄嬛传》《琅琊榜》等宫斗剧、阴谋剧的浪潮。

庭院深深的宫廷取代历史江河,权力游戏代替了历史大事记,女主的历史性成长近似“杜拉拉升职记”,现代职场经历与历史经验有了诡异的交点。

历史被新生活的光芒照射,有了新的景观,历史的厚度能满足每个穿越时间窄门的探猎者。

《长安十二时辰》《风起洛阳》《风起陇西》开启了历史剧另一个路径,悬疑、解惑开辟了历史剧的另一种方式。

原著作者马伯庸认为,“历史呈现给我们的,永远只是一些不完全的片段与表象……我的工作,是从一句微不足道的史料记载或一个小小的假设出发,把散碎历史片段连缀成完整的链条。

”知识的在场、事件的闭合、意义的救赎,是一部历史剧主要构成要素。

历史知识不仅为事件制造发生的现场,还为杂乱的记忆廓清了源头。

安徽省桐城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安徽省桐城市2025届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文化遗产价值呈现依靠传播方式的持续更迭,网络时代供应了数字化、场景化新途径。

但如何实现遗产历史价值与现实功用的有机结合?为此,实践上的主动探究势所必定,而文化遗产学本身的理论探讨也刻不待时。

遗产爱护与利用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遗产保真与现代转型的冲突,并且这种冲突难以调和:不仅遗产存在的历史情境难以复原,而且传播利用过程还势必进一步损害仅存的历史情境。

与此同时,即便保存了原真性,又难以实现与现代社会对接并被普遍认同。

如今,速度与更迭成为常态,长期历史积淀生成的文化遗产一旦进入新的传播利用,碎片化、浅表化在所难免;在传播速率倍增的状况下,实现遗产保真与现代认同的无缝对接颇为困难。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旅游兴盛背后的原真性爱护堪忧,而兴盛是否就表明现代认同也值得慎重思忖。

以文化遗产为母本设计生产文创产品已成普遍现象,并被认为是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这种方式的确扩大了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肯定程度上增加了传统文化的现代认同;但在对文化精品期望提升的背景下,从表层体验向深层精神文化认同转化显得特别重要。

文化传承的目的远非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消遣消费、其终极目标是传承文化精神,即指向民族文化核心理念,美学精髓的传承和发扬。

当然这种传承发扬已具现代形态,如人工智能在“非遗”数字创新设计中的运用,带给消费者的文化体验也必定是深层的。

优秀传统是进入当代、走向将来的起点和依据,时代性是赐予它以新生命的现实土壤,聚焦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立足当代生活的文化创新,才能让传统活在当下,持续传统并创建新传统。

传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演化的,文化遗产的爱护利用让大量的传统文化符号进入当代生活空间,并被视作传统复兴的标记,这是肯定阶段必定会出现的现象,有其合理性;但这种合理性会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变更而渐渐丢失,新的合理性则应当拜赐于换羽新生式的传承转换。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6)语文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桐城市某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月考(6)语文试卷(含解析)

高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汉字的美学特征可依据关学以系统的科学方法来分析,以求获得清晰的、一般性的概念。

一方面进行常规观察,采用分析和实验的客观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主观审美目的进行判断,回答好“为什么说汉字是美的”基本问题。

结合研究目的可知,清晰性和一般性十分重要。

清晰性要求简单明了,层次分明,易于青少年理解;一般性要求提取汉字美普遍的特征,才能广泛应用于书法教育教学设计。

依照上述目的和方法,可以提炼出汉字三个层次的美学特征。

自然美。

古人言仓颉造字之初云:“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乌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虽为传说,但汉字源于自然是可以考究的。

因此,汉字从一产生就具有自然之美。

古文字经历千年进化成为今天数目巨大、全面严谨的文字系统,依旧保留着汉字自然美的基本特性,如庄重、平衡、稳定、对称、匹配、流动等。

现代汉字有音、有义、有形,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字美,映衬着大自然的千姿百态。

架构美。

汉字由笔画构建而成,即为架构。

架构美的特征是元件规范、构造合理美观。

汉字架构的元件是笔画,主要的笔画有横竖点撇捺等。

最基本的要求是横平竖直点斜,撇捺有一定的弧度。

构造合理关观则要求笔画的位置合适,排列穿插得当,左右上下部分匹配得体,使字体稳定均衡,重心居中,给人以舒适和美感。

每一个汉字都是一个架构。

因此,美或不美,架构则起着核心的作用。

如是,书写时只要把字“构”好,自然就美。

形态美。

汉字的形态美也是个性美或艺术美,是汉字和书法最高的个性与艺术性的表现形式。

书法家通过笔画、字形及章法等技艺,发挥个性和才华,形成独立的流派和作品。

历代名家对书法有所评述,例如卫夫人的笔阵图对笔画进行了超然解说。

“永字八法”的精细技艺、古今名家的各种字体,都拥有其独特的形态之美。

形态美的美学研究更为复杂细腻,涉及审美对象和观察者的主观情趣、爱好、审美价值观等美学原理。

汉字的三种美学特征共同蕴含在一幅书法作品里。

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

安徽省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

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面对这份不虞之誉....,这位衣着朴素的东北老人捋一捋胡须,面带微笑地回答前来采访的新闻记者:“只是举手之劳,每个人遇到都会这样做的。

”②地处中国西南的峨眉山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其巍峨磅礴,重峦叠嶂,山山有奇景,十里不同天,真是巧夺天工....。

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阅读习惯,不同的书有不同的阅读方法。

面对一本好书,相信深度阅读一定会让我们读者从中获得作者的一得之见....。

④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够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不俗的业绩,完全得益于公司董事长敏锐的眼光、非凡的魄力和扎实的干劲。

⑤在本次全国教育改革发展论坛上,王教授的发言直击时弊,颇具前瞻性,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而言,可谓是空谷足音....,引起很大反响。

⑥春天暖阳普照,和风拂面,池塘边垂柳绽绿芽,田野里百花齐放;冬天里万物回归沉寂,凛冽的北风吹来,雪花洋洋洒洒....,大地白茫茫一片。

A. ①⑤⑥B. ③④⑥C. ②③⑥D. ①④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离开故土的游子,默默将爱收藏在心底。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B. 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C. 外婆的小院有我许多的童年幻想,走进小院,如同进入艺术馆,使人眼花缭乱。

天空、小鸟、百花互相呼应,充满活力。

D. 因为太丢三落四,我的朋友怂恿我写一篇文章,叫《那些年我丢过的东西》,饭卡自不用说,前几天出差太仓促了,我竟然把家门钥匙没有带上,结果出差回来进不了家门。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我是传媒学院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日前惠顾你社网站,得知招聘编辑的消息,我决定应聘。

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通知我。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月考试卷(I)(解析卷)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次月考综合测试卷(解析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 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5题。

文学:人生的镜子与灯塔文学,宛如一面神奇的镜子,又似一座明亮的灯塔,它与人生紧密相连,以独特的方式反映、照亮并引导着我们的生活。

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那些充满激情与力量的诗歌中,我们便能深切地感受到文学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映照与抒发。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此句犹如洪钟大吕,展现出青年毛泽东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宏伟抱负。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他的豪情壮志透过这寥寥数字喷薄而出,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一群热血青年为理想而奋斗的壮丽画卷,激励着我们在当下的时代浪潮中,亦要胸怀家国,勇立潮头,积极投身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又如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诗中那对力量的热烈赞颂,对大自然的崇高敬畏,如汹涌的波涛般尽情宣泄着诗人内心炽热的激情。

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与伟大,进而引发对自身价值和意义的深邃思考,明白我们虽如沧海一粟,但亦能在有限的生命中绽放出无限的光芒。

文学同时也是人生百态的忠实记录者。

第二单元的小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和他们丰富多彩的生活轨迹。

鲁迅的《祝福》,以细腻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祥林嫂的悲惨一生,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无情压迫和肆意摧残。

透过祥林嫂的遭遇,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旧时代妇女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无奈与挣扎,深切体会到社会变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与大海、与鲨鱼展开的惊心动魄的搏斗,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类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

他那掷地有声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已然成为激励无数人勇往直前的不朽座右铭,让我们深刻懂得在面对生活中的重重困境时,必须保持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的勇气,永不言败。

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安徽省桐城十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命题人:)一、(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蕈菌(xùn) 拮据(jū) 渐染(jiān) 觊觎(jì) B.房檩(lǐn) 猗郁(yī) 荫庇(yìn) 估量(liàng) C.肄业(yì) 供给(gěi) 便言(pián) 隽永(juàn) D.潜伏(qián) 訾詈(cǐ) 愀然(qiǎo) 伶俜(pī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踯躅 切蹉 邮戳 义愤填膺 B.诬蔑 脉搏 繁芜 原形必露 C.敷衍 桀骜 赋予 图穷匕见 D.颓圮 婆娑 杂揉 浅尝辄止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东风城里的人,对外来人员的所有问题都微笑着不予回答,但看得出来,这里的居民安之若素,或许“神七”发射本是他们平静生活的一部分。

B.俗话说,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当各国股市纷纷下挫,没有一丝反转迹象的时候,一叶知秋,世界经济的大萧条时代就要到来了。

C.迅速反映现实生活,高奏时代主旋律,为人民群众提供最好的精神食粮,这是文艺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职责。

D.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中,“孝道”代代相传,不绝如缕,因此对当今的广大青年进行“孝”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这十九年的流亡生活苦不堪言,但并没有磨掉雨果的锐气,也没有让他消沉下去。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自我献身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忍的意志,一次一次地从挫折中奋起。

C.重庆一名8岁小学生最近上课精神不集中,夜里频繁出现梦游状况。

医生检查发现,这是由于作业太多,学习压力过大所致。

D.命题是一项复杂的智力劳动,要编制一份好的试卷,命题者除了要掌握学科知识外,还要有一定的命题技巧。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_0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Word版_0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试卷说明: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黄梅戏是从民间的采茶调,发展成为如今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它的发展及艺术特点的形成是学习借鉴的结果。

②黄梅戏原名“黄梅采茶调”,起源于唐初。

清乾隆时期,湖北黄梅县一带大别山采茶调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本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的戏曲剧种。

其后黄梅戏又借鉴吸收了青阳腔和徽调的音乐、表演和剧目,开始表演“本戏”。

但作为地方剧种,黄梅戏也存在必然的局限。

念白及唱词,很多用的是地方语言,剧情反映的也是老百姓所熟悉的故事和人物。

黄梅戏中经常表演的大本戏,只限于男女情爱,伦理道德等,很少表演反映重大历史题材及文学经典的剧目。

黄梅戏长期以来局限在安庆地区以及安徽其他地区范围内表演,这也局限了眼界和视角。

黄梅戏的传承者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作出了很多努力,并取得了必然的突破。

③首先,在形体语言上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吴亚玲主演的《墙头马上》,就在形体语言上做了很大突破,这出戏把舞蹈和戏曲程式经过精心提炼,二者融成一体,戏中人物形象达到了现代古典艺术的审美高度。

《墙头马上》的成功,使我们相信:形体语言的拓展与解放是可行的,甚至是必需的。

当然,在借鉴的同时,也不能舍本逐末,失去剧种本身的特点,而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所以,黄梅戏在继承的同时,需要学习借鉴,与时俱进,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点的、完善的艺术体系,从而向更高的艺术领域迈进。

⑤最后,要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

如今,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如何处理好新剧目创作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平衡关系,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同时,这也是每一个文艺团体所面临的一个比力难的课题。

黄梅戏剧团转企后,首先面临的是保存问题,一个企业要保存下去,经济效益是第一关注点。

没有了效益,企业就失了保存的基础,艺术创作也就无从谈起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桐城市第十中学201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清中叶以后,以翁方纲“肌理说”为代表的崇尚学力的“宗宋派”更是逐渐占据上风,对唐诗质实的一面的重视远胜于对其情韵的关注。

在这种诗学背景下,王维显然是难以位列“大家”的,即使有王士祯倡导“神韵说”而独尊王维,仍无力颠覆诗学传统中的“大家”观念。

在这里,王士祯明确指出以杜甫、苏轼为代表的“长江大河”是“大家”之境,以谢朓、何逊、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为代表的“澄泽灵沼”之境是“名家”之境。

然而,论者也普遍感到,与诸“名家”相比,王维有不少接近于“大家”标准的地方,因此,仅以“名家”目之似不太切当:一方面“唐人诸体诗都臻工妙者,惟王摩诘一人”;另一方面,王维在“学问”“才力”方面都超出侪辈。

1.下列对“大家”这一概念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家”必须符合传统诗学批评的标准,这些标准的基本要求历代没有变化。

B.成为“大家”的首要条件是道德标准要高,即人格的高尚。

C.成为“大家”不仅要在为人行事方面崇高和磊落,更主要的还是要有优秀的文学作品。

D.兼容并蓄,富于学历,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2.下列对王维被排除在“大家”之外的原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维在气节、人格上不符合儒家的正统思想。

B.王维因为“陷贼”事件在大节上有亏,被后人排斥于“大家”之外。

C.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耽禅味而忘诗教”。

D.代表王维诗歌艺术成就的是山水诗,而这些诗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王维被明清诗学批评家称为“名大家”,是因为王维的文学才华介于”大家”和“名家”之间。

B.赵殿成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并说王维诗“温柔敦厚”,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C.王维被认为“大家不足”,主要原因是其诗歌表现的自然神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内容有区别。

D.客观地说,王维在很多方面是符合“大家”标准的,比如其“学问”“才力”等都超过了当时的许多诗人。

二、(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仁堪,字可庄,福建闽县人,尚书庆云之孙。

光绪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

督山西学政,历典贵州、江南、广东乡试,入直上书房。

时俄罗斯索伊犁,使臣崇厚擅定条约,仁堪与修撰曹鸿勋等合疏劾之。

太和门灾,复与鸿勋应诏陈言,极论时政。

其请罢颐和园工程,谓:“工费指明不动正款,夫出之筅库①,何非小民膏血?计臣可执未动正款之说以告朝廷,朝廷何能执未动正款之说以谢天下?”言尤切直。

十七年,出为江苏镇江知府。

甫下车,丹阳教案②起,由于教堂发见孩尸。

仁堪亲验孩尸七十馀具,陈于总督刘坤一曰:“名为天主教堂,不应有死孩骨。

即兼育婴局,不应无活婴儿。

传教约本无准外国人育婴之条,教士于约外兼办育婴,不遵奏行章程,使地方官得司稽察,祸由自召。

请曲贷愚民之罪,以安众心;另给抚恤之费,以赡彼族。

”坤一迂之,卒定犯罪军流有差。

时外使屡责保护教堂,仁堪请奏定专律,谓:“条约无若何惩办明文,每出一事,任意要挟。

宜明定焚毁教堂,作何赔偿;杀伤教士,作何论抵;以及口角斗殴等事,有定律可遵。

人心既平,讹言自息。

”英人梅生为匪首李鸿购军火,事觉,领事坐梅生罪仅监禁,仁堪上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论之。

又洋人忻爱珩遍谒守令,募捐义学,无游历护照。

仁堪请关道送领事查办,复议无照私入内地,应按中国律法科罪。

虽皆未果行,时论韪之。

郡地多冈垅,旱易成灾,仁堪以设渠塘为急务,不欲扰民,捐廉为倡。

驰书乞诸亲旧,商富感而输助,得钱三万缗,开塘二千三百有奇,沟渠闸坝以百计。

十八年秋,丹阳大祲,恩赈之外,劝绅商捐赀,全活甚众。

又假官钱于民,使勿卖牛,名曰牛赈。

调苏州,已积劳致疾,日坐谳局清积案,风采动一时。

甫三阅月,猝病卒,时论惜之。

镇江士民列政绩,箐请大吏上闻,谓其“视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卓然有古循吏风。

”诏允宣付史馆立传,以表循良。

(选自《清史稿·列传266》)【注释】①筅库:仓库。

②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二十五日,江苏丹阳百姓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群起将教堂焚毁。

官府速派兵弹压,激起了丹阳一带的反洋教反满清斗争。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历典.贵州……乡试典:主持B.甫.下车甫:刚刚C.坤一迂.之迂:迂腐D.又假.官钱于民假:借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请罢颐和园工程吾其.还也B.夫出之.筅库夜驰之.沛公军C.陈于.总督刘坤一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具以.沛公言报项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时俄罗斯索求伊犁,出使的大臣崇厚擅自签订条约,王仁堪和翰林院修撰曹鸿勋等人合上奏疏弹劾他。

B.丹阳教案时,王仁堪请求刘坤一能宽恕百姓,以安抚民心;另外发给百姓抚恤费,用来赡养他们的家族。

C.光绪十八年秋天,丹阳发生大灾,王仁堪除赈济之外,又劝士绅商人捐资救灾,得以保全活下来的人很多。

D.王仁堪调任苏州时已积劳成疾,但每天都处理积案,上任刚满三个月,突然病逝,当时的人们都很惋惜。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计臣可执未动正款之说以告朝廷,朝廷何能执未动正款之说以谢天下?(3分)(2)虽皆未果行,时论韪之。

(3分)(3)视民事如家事,一以扶植善类、培养元气为任,卓然有古循吏风。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1】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酒船渔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注:[1]当时诗人在平舆,其地属蔡州,汝河流过其境。

友人李子先在并州任吏曹一类的小官。

“青袍”是低级官吏的服饰。

8、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析。

(4分)9、结合全诗,说说诗歌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4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林。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

乙:(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3)未老莫还乡,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4)舞榭歌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6)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三、(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蒲公英情人[美]欧亨利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

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

菜单上的字迹潦草的几乎无法辨认。

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

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

老舒伦堡十分高兴。

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

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

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

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

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是何物了。

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

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

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

除了打印餐馆的餐单之外,她无事可做。

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

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

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

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

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春天的第一丝气息时。

"沃尔特是这样说的。

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

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

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

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

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

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

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

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

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

卡片必须得打完。

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

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