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答案 C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
,
。《诗经》和《离骚》分别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
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优秀传统。
①《离骚》抒写理想 ②抒写先民的喜怒哀乐 ③富于写实精神 ④抒写爱国激
情 ⑤《诗经》广泛地反映古代社会生活 ⑥富于浪漫气息
A. ⑤②③①④⑥
的生活情调和审美趣味 ,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D. 千万考生所命运攸关的高考 作文 不再有意回避社会热点 ,引导考生关注他人、
关注社会、关注自我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
思路解析 A 项,结构混乱 ,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B”项,“不仅”位置不当,递进关系
也不恰当。 D 项,语义重复 ,“所”与“攸”;重表复意不明 ,“不再”限制的范围不明确。
,习惯以
自己的好恶为唯一或主要标准。比如现实主义视“浪漫”为虚空 , 浪漫主义视“写实”
为流水账 ,废话诗人眼里唯美即幼稚 ,至于“下半部”诗人则一篙子打翻一船人——
除我之外都是“伪娘。”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门派偏见之争 ,批评效果不难预 期。 一切表现形式都应该是创造的成果。 今天的“浪漫”或许是明天的“现实,当”下的“现 实”也可能是昨天的“浪漫。”重要的是我们的作品是否揭示生命本质 ,精神是否向真 向善向上 ,以及手上的“主义”是否与我们的诉求达成一致。而批评要做的 ,就是把 真正的创造性成果点亮 ,让不同形式、不同风格、不同创造性诉求的佳作 ,在反复 的研读与辨析中沉淀价值。 诗歌批评庸俗化趋势亟须扭转。文学批评的职业公信力需要树立 ,批评家需要贡 献学术良知。果真如此 ,对诗歌和读者 ,都将是福音。 (选自“人民网”) 5 下列关于“诗歌批评”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 ,犹如灯光一样能够指引着作品由暗处走向前 台。 B. 诗歌批评是对作品的诠释 ,也是对作品文本的一种再创造 ,但须坚持适度的原则。 C. 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保持清醒 ,与文学和读者紧密联系 ,而非人云亦云一哄而上。 D. 诗歌批评需要批评者有学术良知 ,用心关注、反映生活 ,而不是对生活进行图解。 思路解析从文中找到论述“诗歌批评”的相关语段 ,然后将选项代入 , 比较分析选项 与原文的细微差别 ,做出判断。A 项 ,“诗歌批评对于作品而言意义巨大 ,犹如灯光一 样……走向前台”表述不正确 ,偷换概念。好的文学批评才如灯光 ,才能起到这个作 用。 答案 A 6 下列理解 ,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测试题36693

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班级: 姓名:选择题答案123456789101112一、基础知识(每空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过失,差错。
B.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乘:登上。
C.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又叫戎车,高大的战车。
D.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雨:雨水。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替:替换。
B.怨灵修之浩荡..兮浩荡:荒唐。
C.长太息..以掩涕兮太息:叹气,叹息。
D.忍尤.而攘诟尤:指责,责骂。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2)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成功啦!”(3)然而,我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可爱。
B.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成婚:定好婚期。
C.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来信:捎来的书信。
D.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生人:活着的人。
7.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B.同心而.离居因人之力而.敝之C.但为君故卿但暂还家D.枉用相存嬉戏莫相忘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苟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断来信B.谢家来贵门 / 多谢后世人C.留待作遗施 / 采之欲遗谁D.适得府君书 / 少无适俗韵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B.步余马于兰皋兮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我心伤悲,莫我知哀 /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D.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10.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芳菲菲其弥章B.箱帘六七十C.匪来贸丝D.屈心而抑志兮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1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 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犹如连接此岸和彼岸的桥,哲学家们站在桥上看自然和社会,有的站在靠近自然一端,有的站在靠近人类社会一端,有的站在中间段。
于是,依在桥上的站位不同,可能就有了不同的哲学思想。
从《尚书》中的“允执厥中”、《周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礼记》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等可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倾向于中间段。
但在皇权的裹挟下,其又倾斜于社会伦理一端,突出纲常伦理,从“四书五经”的主体内容足可以看到这一点。
直到近代,在西学东渐的影响下,中国文化思维向自然一端漂移。
尽管如此,至今我们仍习惯于把哲学侧重归属于社会科学。
因为中国思维方式的根在中间,这决定了它看待事物须整体关联,统筹自然和社会,突出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解剖学的中医学;也因此,中国有了有别于西方油画的国画。
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一整体关联的系统思维早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是这种系统性又是不完全、不稳定的,因为它高悬天地概念代替真实自然,虚置了自然界。
同时,也因其倾斜于社会一端,虽形成了视天地人为一体的系统思想,但它不究天地存在之理,从而形成了不拜物、不重商的伦理思想,使中国文化单向发展。
在西方,虽然也有不少关注社会伦理的著作,但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等大多是从几何学、动力学和静力学等角度探究自然界,其哲学思想的主体是倾向于自然。
这种思维方式因其站位在自然一端,强化了一种不断探究自然的科学精神,形成了一个以不断分解细化为特征的实证科学体系。
应该说,这种思维方式对人类认识、利用自然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但这种思维方式往往需要设定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对象,然后解剖分析。
因缺乏一种整体关联的系统存在思想,实践中难以解释“南橘北枳、形同味异”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现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综合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检测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宗教”,这句话人们时常能听到。
现在很多人说中国人缺宗教,一般都是被舆论牵着鼻子走的结果,例如,到处在说当前中国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十分严重,为挽救所谓的道德沦丧,人们便搬出了这句话。
一群被愚弄的知识分子在这个被流行塑造的灵丹妙药前抱团取暖,自以为搭上了先进文明的班车,甚至还以为自己在为国分忧,其实,他们只是被别人当作木偶和傀儡罢了。
一个社会当然需要道德建设,但如果因此就随波逐流地应和“中国人缺宗教”的判断,就难免显得鼠目寸光。
说起西方的先进和伟大,不得不提的便是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在于“以人为本”,其重要内容便是摆脱宗教的束缚,包括宗教道德及律令对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束缚。
那为何现在又要将西方的宗教枷锁以先进文明的名义套给中国人?西方历史上,社会的道德建设和管理几乎都由宗教承担。
但西方宗教的愚民政策将道德变成束缚人们思想和行为自由的工具,从而造成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它的强烈反弹。
然而任何一个社会都不能没有道德,当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宗教的同时,自然也就带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宗教,社会道德如何建设?伏尔泰等人当时给出的解决之道就是借鉴中国。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中国几千年来没有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宗教,但中国一直是道德治理非常成功的国家。
关键在于,中国几千年的社会道德建设和管理不是靠宗教,而是依靠非常合理的世俗道德体系,例如,以家庭为核心的“孝道”。
他们认为,欧洲人可以像中国人一样建立强大的世俗道德,未必需要宗教来建设和谐道德。
事实上,启蒙运动之后,欧美国家逐渐开始重视道德建设。
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较少加入宗教色彩,而使其具有更多的世俗道德内容。
例如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长期从事有关道德方面的工作,他在自己印行的年历、台历上,写满各种世俗的道德训诫。
被人推崇的马克斯·韦伯阐述的“新教伦理”,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欧洲传统宗教反叛后的一种新的道德体系,有相当明显的世俗道德色彩。
高中语文必修二2单元检测卷

其次单元检测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48分)一、基础学问(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肄.(yì)业契.(qiè)阔墟.(xū)里烟唾.(chuí)手可得B.三匝.(zā) 吐哺.(pǔ) 樊.(fán)笼里繁文缛.(rù)节C.商榷.(què) 媒妁.(shuò) 饮.(yìn)牲口呦呦.(yōu)鹿鸣D.翌.(yì)日蹊.(xī)跷歼.(jiān)击机青青子衿.(jīn)解析A项,“唾”应读tuò;B项,“哺”应读bǔ;D项,“蹊”应读qī。
答案 C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汇丰银行29日称,经过7月份的下行之后,9月份中国制造业经营状况温柔好转,中国制造业的增长动能正在________。
(2)为进一步加大公众看法在评比中的________,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评比活动将实行公众投票和评委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缺一不行,失去了物质文明的支撑,精神文明建设就是空谈;同样,精神文明建设上不去,物质文明建设也是________。
A.积聚权重枉然B.集聚比重惘然C.集聚权重惘然D.积聚比重枉然解析积聚:渐渐聚集。
集聚:集合,聚合。
权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该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相对重要程度。
比重:一种事物在整体中所占的重量。
惘然:失意的样子;心里似乎失掉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枉然:得不到任何收获;徒然。
答案 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索尼爱立信X10mini机身采纳直板触屏设计,搭载热门的android OS操作系统,同时配有一颗主频为600MHz的CPU,是一款短小精悍....的智能手机。
B.人们信任专家,并非因为他们有某个领域的头衔,而是因为专家具有不被任何势力裹胁的独立地位,他们出来讲话,丁是丁...,是非曲直自然明白。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卷(有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对《孔雀东南飞并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人们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并序》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
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
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
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
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
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
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
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
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
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检测题附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复习检测题1、以下各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其黄而陨〔yǔn〕渐(jīān)车帷裳纤(xiān)细剽〔biāo〕悍B、相形见绌〔chù〕饮鸩(zhèn)止渴溘〔kè〕然纨(wán)素C、望风披靡 (mǐ) 白头偕(xiē)老巷(xiàng)道镂(lòu)空D、夙(sù)兴夜寐酾(shī)酒临江垣(yuán )墙鹄舫(fāng)2、以下各组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踯躅〔zhú〕葳蕤〔ruí〕匪我愆〔qiān〕期沐猴而冠〔guān〕B、弥〔mí〕望细腻( nì) 浑身解〔xiè〕数敷衍〔yān〕塞责C、渐〔jiān〕染便(pián)言弄巧成拙〔zhuó〕王事靡盬〔gǔ〕D、阴晦〔huì〕果脯〔fǔ〕涸(hé)辙之鲋咥〔xì〕其笑矣3、以下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执著赍钱一张一弛青青子衿B、遵守磐石是非屈直何时可掇C、帐簿羁縻怨声载道前倨后恭D、伶俜聘请虎视眈眈篷筚生辉4.以下各组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推诿装潢直截了当信口开河B.喋血烂漫留连忘返浑水摸鱼C.盘据内讧义无反顾小题大做D.斑驳车厢按捺不住必恭必敬5、依次填入以下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 ( )①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
②连学好母语都需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_______学习外语呢?③这种偷梁换柱的行为对国人的诚信造成了负面影响,国人也因此觉得_______受损。
A.国是况且荣誉 B. 国事何况声誉C.国是何况声誉 D. 国事况且荣誉6、以下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最近,手机上网资费全面下调,广阔用户对此弹冠相...庆.。
专家预测,将来通过手机收看体育赛事或许会成为一种潮流。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考试题含解析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基础巩固(20分,第1~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乘彼垝.垣(guǐ) 咥.其笑矣(xì)其黄而陨.(yǔn) 采芙.蓉(fū)B.犹可说.也(yuè) 于.嗟女兮(xū)靡.室劳矣(mǐ) 淇水汤.汤(shāng)C.我戍.未定(sù) 驰椒.丘(jiāo)白鹄.舫(hú) 何时可掇.(duō)D.氓.之蚩蚩(méng) 将.子无怒(qiāng)自我徂.尔(cú) 无与士耽.(dān)解析:A项,“芙”应读fú;B项,“说”应读tuō;C项,“戍”应读shù。
答案:D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曰归曰归,岁亦莫止B.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来源:学科网]C.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D.契阔谈,心念旧恩解析:A项,莫—暮;C项,帘—奁;D项,—宴。
答案:B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苟余情其信.芳自可断来信.B.⎩⎪⎨⎪⎧ 谢.家来贵门多谢.后世人[来源:]C.⎩⎪⎨⎪⎧ 留待作遗.施采之欲遗.谁D.⎩⎪⎨⎪⎧ 相.见常日稀会不相.从许解析:C 项,“遗”都作“赠送”讲。
A 项,第一个“信”当“确实”讲;后一个“信”是名词,信使,指媒人。
B 项,第一个“谢”当“辞别”讲;第二个“谢”意思是“告诉”。
D 项,第一个“相”是副词,互相;第二个“相”偏指一方,你,指焦仲卿。
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遑启.居 启:开启,打开 B .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 C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 适:适合,依照 D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韵:本性,气质 解析:A 项,“启”,意为“跪”。
答案:A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自名.秦罗敷 B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C .岂不日.戒,狁孔棘 D .交广市.鲑珍 解析:A 、B 、D 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C 项,名词作状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复为慷慨羽声,士皆嗔目,发尽上指 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0、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1、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2、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3、皆为戮没____________ 4、见陵之耻____________;
5、终已不顾6、比诸侯之列
7、使使以闻大王____________;8、乃朝服,设九宾____________
9、函封之____________ 10、被八创;
3、翻译句子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3、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1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1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
也。”
第三周周清卷
《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无能为也已2、共其乏困
3、秦伯说4、失其所与,不知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_________;_________ 2、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
3、是寡人之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许之: __________________
三、翻译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5、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6、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6、行李之往来______________
7、共其乏困8、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9、何厌之有____________ 10、肆其西封:
11、若不阙秦12、唯君图之:
1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失其所与:
1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_________;_______ 16、以乱易整,不武__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今日往而不反者____________ 2、振怖大王之威____________3、卒起不意____________
4、日以尽矣____________ 5、秦王方还柱走____________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愿得谒之____________ 2、秦王购之金千金,邑万家____________;
2、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5、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6、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