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内容提纲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内容提纲

1.碰地雷”:在英语单词教学中,学生不太愿意跟读。

用此法不错。

在一个词下放一个地雷,这个词是不能读的,如果学生不小心跟读,就是踩到雷了。

大家一起数one twothree,bomb,向他砸过去!有趣,气氛也好,学生在玩中也学得扎实。

2、补全句子:在学习句中,要慢读,必要时分解读。

在跟读几遍后,可以让学生补全老师没说完的部分。

比如:my name is rebecca.可让学生补rebecca、is rebecca、name is rebecca。

这是个反应练习,可让学生熟练掌握句子。

3、点名
目的:检查学生听字母的能力。

规则:1. 准备好字母卡片。

2. 要求学生每人拿一张卡片,卡片上的字母即为学生的名字。

3. 教师说字母(如Aa),持Aa卡片的学生即说:“Here I am.”4. 加快说的速度,出错者出游戏,坚持到最后者为优胜。

4、“warm and cold”在教学单词“pen”的时候,可以把一支钢笔事先放在某个同学的抽屉中,让其中一个人来找,其他同学可以提示帮助齐声朗读“pen”,当寻找者接近目标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响亮;当寻找者远离目标时,同学们的朗读声就变得越来越弱,直到寻找者找到目标为止。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数一数与乘法
1、看图写加法和两个乘法算式
2、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的互化
乘法口诀(一)(二)
1、会补充口诀
2、口诀与算式的互化
3、根据问题情境列式计算并写出相应的口诀除法(一)(二)
1、对除法意思的理解
2、根据问题情境列式计算并写出相应的口诀
3、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能根据两数的倍数关系画出相应的图乘法和除法的混合运算
1、直接写得数
2、看图列式
3、比大小
4、利用乘除混合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观察物体
1、能站在不同的位置去观察物体
2、由实物抽象成立体模型进行观察
方向与位置
能正确辨认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实际生活中和纸面上两种不同的方法)
时、分、秒
1、会认表
2、填适当的时间单位
3、“时、分、秒”三个时间单位换算
4、求经过时间
统计
1、会看统计表画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2、合理的运用“可能、一定、不可能”这三个词进行猜测
试卷结构及简要说明
一、直接写得数:共16小题
二、填空题:共7小题
三、连线:共2小题
四、画一画:共1小题
五、解决问题:共4小题
注:试卷结构同2010-2011期末考试试卷。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提纲一、乘法:1、什么是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乘法算式怎么读?5×3=15 读作:五乘三等于十五。

3、乘法算式怎么写?八乘二等于十六写作:8×2=16。

4、乘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7×3 表示3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

5、解决问题:(1)、求几个几,写“×”。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写“×”。

(3)、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的倍数关系,求大的数量,写“×”。

二、除法:1、什么是平均分?每份同样多。

2、什么叫除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用除法。

3、除法算式怎么读?6÷3=2 读作:6除以3等于2。

4、除法算式怎么写?12除以3等于4 写作:12÷3=4.5、除法算式的意义是什么?6÷2=3(1)表示把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2)表示把6,每2个分一份,可以分3份。

6、解决问题:1、把一个数平均分,写“÷”。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写“÷”。

3、已知一个数,和这个数的倍数关系,求小的数量,写“÷”。

三、角:1、什么是角?就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图形。

2、角的样子是什么?(1)两条边是直的;(2)两条边的一端要靠拢。

3、有什么样的角?(1)锐角比直角小(2)直角(3)钝角比直角大。

4、角的大小:(1)与两条边的张开大小有关(2)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测量长度:1、什么是长度?就是物体有多长。

2、什么是长度单位?就是物体有多长的单位。

3、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cm)(2)分米(dm)(3)米(m)。

4、长度单位实际有多长?(1)1cm:就是我们手指宽那么长。

(2)1dm:就是我们的手1小柞(卡)那么长。

(3)1m:就是我们两臂伸直那么长。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1)1米=100厘米1m=100cm (2)1米=10分米1m=10dm (3)1分米=10厘米1dm=10cm6、测量物体要注意些什么?(1)物体的一端要和0度线对齐;(2)直尺要和物体对齐;(3)从0数起,另一端是几,就是几cm或几m。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提纲及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提纲及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提纲及内容川大附小东山学校二年级组一.必须掌握的内容1.知道乘法的意义,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能解决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意义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求商,能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时分秒,掌握时分秒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间,并能说出和计算经过的时间。

4.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可能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能在格子图里面画出相应的形状。

5.能根据给定第一个方向辨别其余的方向;能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以及相隔的距离;能根据地图上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6.会调查、收集、整理数据,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7.知道有些事件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二.期末复习重点知道乘除的意义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和用乘除法求商,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期末复习的难点1.认识时、分、秒。

2.能从不同位置观察和辨认简单物体的形状。

3.能够正确描述方向和物体的位置,会看路线图。

4.能进行数据的统计和简单的猜测活动。

四.各单元知识点扫描和题型精练第一单元知识点: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2.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读写形式。

3.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简便运算。

学生易错点:连线题书上重点例题:P6-P7练一练1,2,3,P9练一练2。

题型精练:一.根据乘法意义填空并连线。

(1)3×3+3+3=()×()(2)4+4+4+4+4+4+5=()×()+()2×4=()+()+()+()(3)连线7+7 5×37×22×45+5+5 7×24+42+4 3+3+3+3+3 4×2(4)连线3个23+33+3+53+3+3+3+33×26+6+6+64×64+64+4+4+4+4+45乘32×32+2+25×3乘数是4和6 二.列式计算.(1)5个3连加是多少?加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乘6,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3和2相乘,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因数是2,另一个因数是6,积是多少?三.先写出加法算式,再写出乘法算式.(1)一部玩具火车有3节车厢,9部玩具火车有几节车厢?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2)一串樱桃有2个,8串樱桃有几个?加法算式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______________第二单元知识点:熟练运用2-5的乘法口诀求积,能初步解答相同加数的乘法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提纲

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小朋友1拃的长度大约是14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米,一张床长约2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总复习提纲全套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一)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口算。

79-20= 64-7= 71-9= 26+4-21=92-7= 60+30= 33-8= 53+30-70=58+6= 75+10= 30+27= 42+9-20=84-40= 90+9= 8+65= 69-55-9=二、填空。

1、填“厘米”或“米”。

课本长21( ) 手掌宽8( )黑板大约长3( ) 房子大约高4( )小明大约高130( ) 一张课桌大约高60( )2、在○里填上“>”.“<”或“=”。

50厘米○1米 100厘米○1米10厘米200厘米○1米30厘米 4米○5米 三、数出下列图形的线段,并用尺量出相应的长度。

四、下面图形中是线段的在○里打“√”,不是的打“×”。

( )厘米 ()厘米( )厘米有( )条线段有( )条线段五、先画一条线段,再画一条比第一条长2厘米的线段。

六、用竖式计算。

34+29= 73-27= 27+43= 80-61=44+28+26= 85-27-35= 76-57+68=七、解决问题。

1、妈妈买来36个苹果,吃了16个,还剩多少个?2、有两盒粉笔,第一盒有45枝,第二盒有37枝,两盒一共有多少枝?3、工程队修一条长40米的水泥路,第一天修了1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9米。

第二天修了多少米?4、王芳今年8岁,李老师今年28岁,9年后,王芳比李老师小多少岁?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总复习提纲(二)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一、填空。

1、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有()个直角。

2、每个角都有()个顶点,()条边。

3、5+5+5改成乘法算式是()。

4、3个6相加可写成()或()。

5、4×9读作()。

6、在○里填上“+”、“—”、或”×”。

4○3=12 5○3=15 2○5=12○26○2=8 2○3=5 3○4=8-17、在○里填上“>”¸“<”或“=”。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纲要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纲要

二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纲要(参考)一、复习的主要内容1、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会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发展估算。

2、使学生理解一步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辩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体会米和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4、认识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划出简单的对称图形。

5、认识角、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

6、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会用统计图中的数据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复习重点、难点重点: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

2、表内乘法。

3、简单的加、减、乘法应用题。

难点:1、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2、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数学问题。

3、发挥教材的内在潜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三、复习的主要目标1、引导学生主动整理知识,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逐步养成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通过总复习使学生在本学期学习到的知识系统化。

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那些易混淆,易错的题多加强练习,对于缺漏的知识进行加强。

3、通过形式多样化的复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复习活动中经历、体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4、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数学学习信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进一步发展。

四、复习的具体措施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

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

这样学生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

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数学期末知识点复习一、长度单位1、厘米和米(1)厘米和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时,用“米”作单位。

(2)米用字母“m”表示;厘米用字母“cm”表示。

(4)(5)(2)处。

13二、填上“>”“<”或“=”。

35厘米5米500厘米45厘米54厘米厘米25米50厘米8厘米180厘米三、在()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支粉笔的长是7()。

2. 铅笔盒长是23()3. 教室宽6()4. 一棵树高3()5.小明的身高130()6. 操场长80()7.一张床大约是2()8.手指的宽大约是1()四、画一画。

1、请你画一条5厘米的线段。

(注意,画完线段长度要标注是几厘米)2、请你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二、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1。

42+21+28= 98-13= 62-13=45+17+22= 87-52-27= 23+59-35=三、解决问题(注意连续两步求解的题目,学生错的比较多,经常只做一步)1、图书馆原有故事书45本,借出28本,又买来20本,问现在有多少本故事书?2、我们一共要做78朵花。

今天上午做了22朵,下午做了29朵。

还要做多少朵才能完成?3、小红做了38道题,小刚比小红多做12道,小红和小刚一共做了多少道题?4、合唱队有男同学28人,女同学比男同学多15人,合唱队共有多少人?5、爷爷上午卖了23个西瓜,下午比上午多卖出16个西瓜。

爷爷今天一共卖出多少个西瓜?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练一练】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2、角的画法:先画顶点后画边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红领巾上有3个角,其中一个是钝角,两个是锐角。

一个长方形中和正方形中都是有4个直角。

(学生要知道)11、拼角:直角+锐角=钝角(有时候会出现在选择题中),锐角+锐角=可能是(锐角,直角,钝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本单元主要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能估测或实际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1、认识厘米: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

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量比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可以用“ cm”作单位。

2、量物体的长度:把尺的刻度0 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如果量物体时从尺子的其他刻度开始时,就用大刻度去减小刻度,差就是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m ”表示。

1 米=100 厘米。

4、认识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线段。

线段的特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

学会画一条线段,画完线段后要标上线段的长度。

5、解决问题:能用熟悉的长度为标准来判断物体的长度,并会选择合适的单位。

避免产生“一张床长2 厘米”的错误。

记住一些生活常识如: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 厘米;小朋友1 拃的长度大约是14 厘米;小学生一步长大约40厘米;手掌的宽度大约是8 厘米;从地面到小朋友胸口的位置大约是1 米;一张双人桌的长大约是1 米;门高大约2米;跳绳大约2--3 米;单人桌长60厘米,一层楼高约3 米,一张床长约2 米。

6、平时多与孩子讨论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并会估测物体大概的长度或高度。

第二单元1 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主要是学习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摆竖式计算)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1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和进位加。

重点是进位加: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用小1 作标记),十位加的时候别忘加小1。

2、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和退位减。

重点是退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用小圆点作标记),十位减的时候别忘推掉1。

3、解决问题:(1)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

注意:不能看“多”就加,看“少”就减,应先判断出哪个是大数,哪个是小数,求大数用加法,求小数用减法。

(2)连续两问。

根据数学问题选取题目中相应有用的数学信息来解决问题,弄清两个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可直接用于第二个问题)。

要注意别把第二个问题落掉。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会把两个竖式合并成一个竖式。

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和有时两个竖式不能并成一个竖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

注意要看清加、减符号,不要把加法做成减法,把减法做成加法。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认识角: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张口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会画一个角:从一个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笔直的线,就画成一个角。

2、认识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会画直角,用三角尺里的直角比着画,画完后标上直角标记。

提醒孩子画角时,要将顶点画成尖的,而不是圆的。

3、认识锐角和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不确定的时候要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尤其对于位置放得不正而且和直角比较接近的角,更要比一比。

4、解决问题:一把三角尺里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会用三角尺拼角,知道一个直角和一个锐角拼出的一定是钝角,并能把拼出的角画在纸上。

一副三角尺中任意两个锐角能拼成()角或()角。

5、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去比一比:顶点对顶点,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对角的一边,再看另一边是否能对上,能对上就是直角,不能对上就不是直角。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第四、六单兀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

(1)乘法的意义: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可以用乘法表示。

女口:2+2+2+2+2,这里有5个2,可以写成2X 5=10,这2X 5=10中,2表示相同加数,5表示相同加数的个数。

2X 5=10,读作:2乘5等于10。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2)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3)2个6力卩3个6是()个6,是()5个6是(),减3个6,还剩()个6。

⑷画图表示乘法算式的含义。

3X 2 可以怎样表示?(5) 写出算式:3个6相加(),2和6相加()4和5相乘(),4个5相加()。

19的乘法口诀:(1)熟练背出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用口诀计算乘法算式的结果(2)—句口诀可以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或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二五一十() 六六三十六() (3)把口诀填完整。

二六() ( )四十二五()三十()七十二()二十四四九()(4)两个乘数都是6,算式:(),读作:() 所用的乘法口诀是()3、乘加、乘减:能认真读题,看懂图,数量看仔细。

先算哪部分,再算哪部分。

会用乘法表示乘加或乘减,如: 6X 4+ 6=()X(),4+ 4 + 4+ 8= ( ) X()4、解决问题:8、下面第二行图形都是从( (1) 书本P63,认真读题,划出关键词,明确条件和问题,会用画图表示意 思,分清是乘法还是加法。

如果是乘加或乘减的问题,最好列一个算式,不要分 成两个算式。

(2) 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书本 P78,已知物品的单价和数量,求总价。

注 意人民币之间角与元之间的换算。

例如:每块橡皮7角,我要买5块,一共要付 多少钱? 7X 5 = 35 (角)=3元5角(3)书本P84,当若干份中有一份与其他份的数量不同时,可以先用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再加上不同的加数,即乘加;也可以假设每份都相同,用 乘法算,再减去所差的部分,即乘减。

第五单元 观察物体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观察物体时,应正对着物体看过去的。

一般会观察物体的正面、后面,左侧面、上面。

通常看到的正面,与“我们”观察到形状一样(最容易判断) 。

通常 反面与正面相反,左面与右面相反。

(当然有些正面与反面相同、左面与右面相 同) 3、 观察长方体的各个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

观察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圆形,观察圆柱侧面是长方形。

观察球 的每个面都是圆形。

4、 观察同一个长方体,从左面看到的形状和从右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从前面看 到的形状和从后面看到的形状相同。

5、 从一个位置所观察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球)也可 能是(圆柱)。

&从一个位置所观察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正方体,也可能是 长方体。

7、下五返些區电分和鼻从Q 卜-氓为肓壬BT 7)面观察第一行物体的9、F両些對卷分划是瓜哪个万可看到円?()面()面第七单元认识时间1、认识钟面:数一数:钟面上有(12)个数,这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又分成了(5)个相等的小格,算一算: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看一看:钟面上有(2 )根针,短粗一点的针,叫(时)针,细长一点的针叫(分)针。

想一想: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也就是(60)小格,是(60 )分钟,1时=(60)分2、认识时间:(1)5分5分地看。

记住几个特定的数字,分针指向12,是整时;分针指向3,就是15分(一刻);分针指向6,就是30分(半时);分针指向9,就是45分。

方法:先看时针,确定几时;再看分针,确定几分。

看时间时,用尺子对,这样不容易错。

注意:A、像8:55这样的时间,小朋友很容易看成9:55.(时针没有到9,只是超过8,所以是8时多。

)B、7:08,很容易写成7:8。

因为读是读7时8分,但是写应该写成7:08。

因为8分没有满十,前面要添个0。

(3)已知钟面上的时间,问过(提前)几时是或者过(提前)几分是什么时间。

如书本P95第10题,方法:(注意:1小时=60分)A、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如果是过几小时,则时上加;如果是过几分,则分上加一一写出最后的时间。

B、先写出钟面上的时间一一如果是提前几小时,则时上减几;如果是提前几分,则分上减几一一写出最后的时间。

3、在时间范围内:书本P92,能判断出某个时刻是在哪个时间范围内。

明白时间的先后。

4、看时间画钟面的时针与分针:(1)时针短,分针长;(2)整时的时候,分针对着12,时针对着数字;(3)分针走的同时,时针也在走,如8时25分,分针指向数字5,时针应在数字8与9之间;8时55分,分针指向数字11,时针应接近9时,但还没到9时(这个特别容易错)。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1、简单的排列:用三个数组成两位数,让每一个数作十位数(0除外),其余的数依次和它组合。

排列数字时要有序,这样才能做到不遗漏、不重复。

(1)如用1, 3, 4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2)又如用2, 0, 6组成两位数,能组成几个两位数?(3)3名同学坐成一排合影,有多少种坐法?(4)3个小朋友互相赠送照片,一共要送几张照片?解决方法,将每种情况写出来。

2、简单的组合:(1)从3个数中任取2个数,得到的和有几种不同情况。

(2)衣裤的搭配;(3)食物的搭配;(4)有3 个人进行乒乓球单打比赛,每两人之间要比赛一场,一共要比几场?、I •、、+: —注意点:1、计算常抓不懈。

2、检查数学书、课堂作业本、同步练习,仔细整理复习其中的错题,个别不明白的地方,请家长给予辅导!或打电话问我!3、整理练习纸,抄录其中的错题,有空时让孩子再做一遍。

4、每天带好一副三角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