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案标题: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美国历史上的罗斯福新政及其对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2. 理解罗斯福新政推动了美国从大萧条中恢复的重要性。
3. 探索罗斯福新政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并分析其长期影响。
教学重点: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
2. 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3. 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资源:1. 教科书、课件和其他相关阅读材料。
2. 视频或音频资料,如罗斯福新政演讲片段或历史纪录片。
3. 活动材料,如小组讨论问题或角色扮演任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片段展示美国大萧条时期的贫困和经济崩溃情景,激发学生对该时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这样的困境下,政府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来帮助人们渡过难关?知识讲解:1. 通过课堂讲解和讨论,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目标,包括大萧条的原因、美国经济的崩溃以及人们对政府干预的呼声。
2. 详细解释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如银行改革、就业计划、社会保障制度等。
小组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罗斯福新政的一项具体政策或措施。
2. 要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介绍他们所研究的政策或措施的目的、实施方式和影响。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角色扮演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罗斯福、政府官员、工人、农民等。
2. 要求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讨论罗斯福新政的利弊,以及各个群体对政府干预的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影响,并就其长期影响展开讨论。
总结和评价:1. 简要总结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在当时是否成功?对现代美国社会和政治有何影响?3. 鼓励学生就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成功与失败,并对其长期影响进行评价。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教案

用数据说话,是论证经济发展的一项有效手段。
三、经济大危机
1.展示数据:1929年美国经济增长与财富分配图。
2.出示一对母女的谈话内容。
3.出示美国危机爆发后的图片,感受当时情境。
4.对这场经济大危机进行病症分析。
1.材料阅读,并情景演绎当时父母谈话内容,分析当时美国出现生产与消费的严重脱节。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柯立芝繁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林.罗斯福及其新政。
了解“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危机。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的分析,逐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及其新政的内容及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1.小组合作:创意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并以小组的形式展示。
2.正反方辩论,论证新政带来的影响。
3.比较罗斯福新政与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总结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逐条解读新政的每一项内容及其带来的效果。
2.重点解读为什么《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核心措施。
3.从积极和局限性两个角度分析新政的影响,得出新政的特点和实质。
再现当年的总统大选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很好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教学内容
环节
一、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教师PPT展示学习目标,并强调下划线内容为课程标准内容。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做到人人心中有数。
1.了解“柯立芝繁荣”与繁荣背后的危机。2.通过材料阅读,分析经济大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危害。3.通过合作学习,列表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4.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得出改革要适应本国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以罗斯福新政为主题,内容涵盖了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缓解经济危机和改善人民生活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美国历史和经济危机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具体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方面,学生可能需要更深入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
2.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美国经济危机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1929年至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对美国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特点、主要措施和影响,让学生对罗斯福新政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PPT,分析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和影响。
例如:“罗斯福新政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经济危机?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影响?”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总结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罗斯福新政的局限性,以及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3课罗斯福新政

第13课罗斯福新政【课程标准】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知道经济大危机的基本史实,认识经济大危机的特点和影响;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和效果等史实;理解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经济危机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措施、效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历史图片、资料,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学习,认识新政是美国历史上一次富有创新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重要改革,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不断进取的意识。
同时通过对罗斯福崇高品德的学习,鼓励学生向伟大人物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重点:罗斯福新政。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Brother,Can You Spare A Dime》(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
配图: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中文歌词大意:“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
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美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时期非常流行的一首歌。
面对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力挽狂澜实施新政,扭转了经济形势,对美国以至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新知1.新政的背景——从繁荣到危机教师: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使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快速增长。
展示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使用的汽车和卡车由900万辆到1928年骤增到2 600万辆;美国工厂动力设备的电气化程度,由1914年的30%,增加到1929年的70%。
教师:但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

罗斯福新政教案(3篇)篇一:《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经济危机的背景,掌握罗斯福新政的措施,分析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史料并结合小组讨论,提高合作交流能力和史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感受改革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措施。
【难点】罗斯福新政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代周刊》封面图片,并提出问题:照片上这个人是谁?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封面上的人物?学生回答:罗斯福。
他是美国历史上首位连任四届的总统,多次被评为美国最佳总统,曾经帮助美国从经济危机中走出来,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也是一位伟大的领袖。
教师追问:作为美国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在经济危机时期是如何拯救美国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危机爆发教师讲述:20世界20年代,美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人们大量购买新兴产品,生活前景一片大好,但是美好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教师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此时美国国内蕴含着哪些不稳定因素?学生回答: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穷人购买力不足;资金大量流入股票市场,出现大量股票投机活动。
教师强调:归根结底,由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存在着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社会隐藏着种种危机。
教师提问:这场来势汹汹的经济危机以哪件事为导火线?后来又蔓延到哪些方面?学生回答:经济危机的导火线为纽约证券交易所市场崩溃。
随后导致了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越来越多。
资本家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大量销毁商品。
教师过渡:这场经济危机在各个方面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灾难,如何摆脱危机成为当时最重要的问题。
教师展示史料,引导学生思考: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效果如何?学生回答:针对这次危机,胡佛采取了相应措施,效果不佳。
教师总结:虽然胡佛针对危机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是由于他依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导致危机不但没有得到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
(完整版)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案】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罗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2):罗斯福新政“新”:①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②新的特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众的措施。③新的起点: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发展。
第13课 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福新政
【教学任务】
教
育
目
标
知识与
能力
掌握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了解经济危机的特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影响。
过程与
方法
补充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体会罗斯福总统临危受命的勇气和改革的决心
重点
罗斯福新政内容
难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材料二: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想一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表现特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特点
具体表现
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农、商、金融全面危机
1929-2933年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下降超过40%,贸易额缩减2/3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简述这些措施的作用如何?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第13课 罗斯福新政 优质教案

教学
反思
答案:1929年;经济大危机。
(2)根据材料二,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缓解了它面临的严重困难?它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答案:措施:罗斯福新政。影响: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增强了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A.缓解了国内的经济危机B.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C.体现了自由放任的思想D.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
教材图
片分析
1.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户区——“胡佛村”:1929年爆发于美国的经济危机,致使大量企业破产,美国有1 500万—1 700万人失业,穷人们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
2.罗斯福发表演讲:他是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是美国第32任总统,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连任四届,病逝于第四届任期中)的总统,美国迄今为止在任时间最长的总统。
板书
设计
当堂
达标
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
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C.日本偷袭珍珠港D.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破产
2.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首先发生于(D)
A.英国B.法国C.日本D.美国
材料二“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三只要国家仍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3课罗斯福新政》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福新政。
教材内容包括:罗斯福新政的背景、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情况,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美国历史的一些基本知识,对美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罗斯福新政这一知识点,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讲解、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改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措施和影响。
2.教学难点:罗斯福新政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和实施过程。
2.案例分析法:以罗斯福新政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文献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2.教学工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教学用品:准备黑板、粉笔、教案等教学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美国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如经济危机、政治腐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一、从繁荣到危机
【危机原因】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到1929年,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材料二:通过分
期付款的方式,美国人现在可以得到他想要的任意款式福特汽车
1.根据材料一,想一想:美国繁荣表象下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生:研读史料,解答问题。
(1)贫富差距大、生产过剩、
实际消费能力不足等
(2)鼓励分期付款,刺激消费
(3)加剧生产过剩与实际消费
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3.20世纪20年代,许多美国人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
想一
想:分期付款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
展
示
提高
【表现特
点】
1•阅读课本59页文字,概括经济危机的表现有哪些? 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 概
括危机具体表现
2.填充表格,分析危机特点是什么?
生:分析表格,结合经济危机的
表现,总结经济危机特点:持续
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程度
大。
师:出示材料,指导学生研读
史料,分析解答问题,认识经
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2.以福特为代表的资本家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1)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罗 斯福实行新政的根本目的是 稳定资产阶级的统治,罗斯 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 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 调整。
不能因为政府干预了 经济,就认为是走社会主义 道路。
(2) :罗斯福新政“新”:① 新
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
放任的传统政策。
②新的特 点: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 新模式,实行一些有利于民 众的措施。
③新的起点:资 本主义制度获得新生,继续 发展。
二、罗斯福新政 【新政举措】 阅读课本60-61 ,列表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具体措施, 简述这些措
施的作用如何? 师:指导学生概括新政措施, 结合新政目的简要分析其作 用。
生:阅读课文,填表归纳概 括,认识新政对美国和对世 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分组讨论】
(1)有人认为,罗斯福在走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说法你同意吗? 说出你的理由
师:出示问题指导学生分组 讨论,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 点。
生:分组讨论,展示成果。
(2)罗斯福新政措施,“新”在何处?
罗斯福和邓小平。
罗斯福 通过新政使美国走上了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道路,对西方 资本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邓小平通过改革开放使中国 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道路。
启示:不同社会制度的国 家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 经济体制改革要结合国情, 与时俱进。
经济危机
自由放卅一、
(M ) —$
[国家下厠(计划1
罗斯褊朋政----------------
教 后 反 思 有人说,20世纪出现了两大改革家,一个挽救了现代资本 主义,一个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
他们是谁?有何突出成就? 从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
拓 展 延 伸。